电气防火安全检测技术
电气防火安全检测技术导则(DB51-325-2000)

I)B/325—2000电气防火平安检测技术导那么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电力用户电气系统防火平安榆查的要求、榆查范围及场所、火灾隐患榆测及榆查结果的处理。
本标准适用于电压等级为10k V以下电力用户的电气系统的防火检测。
本标准不适用于国家特种行业且有特殊要求的电气系统。
2 引用标准以下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木标准的引用而构本钱标准的条文。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以下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763—1990交流高压电器在长期工作时的发热GB 1497—1985低压电器根本标准GB 2313—1993管形R光灯镇流器一般要求和平安要求GB 6450-一1986干式电力变压器GB’7000-一1996灯具平安要求与试验GB 16895.3一建筑物电气装置第5局部:电气设备的选择和安装第54章:接地装置和保护导体GB 50045—1995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标准GB 50052—1995 供酣电系统设计标准GB 50053—1994 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标准GB 50054—1995低压配电设计标准GB 50055—1993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标准GB 5叭50一199l 电气装置安装_L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GB 50168—1992 电气装置安装_l: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标准G B5017l一1992电气装置安装_L程盘柜及二次回路结线施_L及验收标准GB 50194__1993 建设工程施上现场供用电平安标准GB 50217_-1994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标准GB 50222—1996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标准GB 50254—199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低压电器施上及验收标准GB 50258—1996 电气装置安装上程1kv及以下酣线工程施上及验收标准GB 50259一1996电气装置安装上程电气照明装置旖上及验收标准GBJ 16—1997 建筑设计防火标准G B J303—1988建筑电气安装上程质量榆验评定标准DL/丁572—1995电力变压器运行规程D【/T664—1999带电设备红外诊断技术应用导那么:IGJ/T 16—1992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标准S D292一l988架空线路及设备运行规程(试行) IEC 60364—7—703 对装有桑拿浴加热器场所的电气平安要求正C 60364—7—704 对施_L及土方上程现场的电气平安要求IEC 60364—7—713 对家具的电气平安要求3检查范围及场所3.1 变配电所3.1.1高压配电装置3.1.2可燃油浸式电力变压器3.1.3干式电力变压器3.1.4低压配电装置3.1.5电力电容器3.2室内低压配电线路3.2.1 室内酉己线3.2.2导线连接、导线与设备或器具连接3.2.3绝缘导线的绝缘强度3.2.4插座与开关3.2.5低压电器3.2.6电力电缆线路3.3照明装置和一般低压用电设备3.3.1照明装置3.3.2电动机3.3.3整流设备3.3.4其它小型用电设备3.4接地和等电位联结3.4.1接地装置3.4.2等电位联结3.5特殊场所3.5.1大型文艺演出场所3.5.2公共娱乐场所3.5.3展览展销场所及建材家具灯饰商品集贸市场3.5.4施工场地3.5.5桑拿浴室3.5.6宾馆家具、商业橱窗展柜内的电器和线路4要求4.1 根本规定4.1.1电气设备和线路应々环境条件和规定的上作状态相适应。
DB11 065-2010 电气防火检测技术规范

最高允许温度 (℃) 90 90 105
周围空气温度为 40℃的允许 温升(K) 50 50 65
表2 油浸式或干式电压互感器的允许温度及允许温升值
类别
绕组
油浸式 油顶
项目 油浸式 油浸式全封闭 干 绝缘 A级 式 耐热 E级 等级 B 级
F级 H级 一般情况 油面上充有惰性气体 或封闭式
铁及其它金属结构零件表面
(见 2,2000 年版的 2); ——第 4 章标题“变配电所”修订为“变配电装置”,内容以 2000 年版为基础,重新分类、调整为
对油浸式变压器、干式变压器、开关和断路器、高压熔断器、互感器、高压电容器以及低压配 电装置的一般要求、直观检查和仪器检测(见 4,2000 年版的 4); ——删除变配电所与民用建筑的防火间距表(2000 年版表 1); ——增加变压器接地检测和谐波检测(见 4.1.1.3,4.1.3 e),4.3.5.3 b),4.4.3 c) 3)); ——删除电气设备检测(查)项目表和各种配线与管道间最小距离表(见 2000 年版表 5 和表 8); ——将腐蚀性场所配线要求合并入 5.2.1.1(见 5.2.1.1,2000 年版 5.1.7); ——将建筑物电源进线处防火要求合并入 5.5.2.6(见 5.5.2.6,2000 年版 5.1.12); ——将 TN-S、TN-C-S 系统线路防火要求合并入 5.2.1.7(见 5.2.1.7,2000 年版 5.1.14); ——将低压电器接线端子防火要求合并入 5.3.2(见 5.3.2,2000 年版 5.6.1.3,5.6.1.4); ——将电烘箱、电炉防火要求合并入 6.4(见 6.4,2000 年版 6.4.1.1,6.4.1.2); ——增加检测抽样原则(见 8.2); ——增加检测仪器的基本配置(见附录 D); ——修订表面温度判断法中表面温度理论值的计算公式(见 8.5.1,2000 年版 9.3.3.1); ——将特殊场所的电气防火一般要求、直观检查和仪器检测从正文中删除,列入附录(见附录 F, 2000 年版的 8)。 本标准由北京市公安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北京市公安局组织实施。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消防协会。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伟、张田莉、王丽虹、杨在塘、陈国良、胡锐、刘鸿国、王厚余、温德智、 嘉永存、叶增禄。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DB11/ 065—2000。
电气防火技术检测标准

电气防火技术检测标准电气防火技术检测是指对建筑物、设备和电气设施进行防火性能的检测和评估。
其目的在于确保电气设施在运行过程中不会引发火灾,保障人员和财产的安全。
电气防火技术检测标准是对电气设施进行检测和评估的基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介绍电气防火技术检测标准的相关内容,以便相关人员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首先,电气防火技术检测标准涵盖的范围非常广泛,主要包括电气设备的防火性能、电气线路的防火性能、电气设施的防火设计和施工等内容。
在进行电气防火技术检测时,需要根据不同的电气设施的特点和用途,采用相应的检测标准进行检测和评估。
这些标准旨在通过科学的方法和严格的检测程序,确保电气设施具有良好的防火性能,降低火灾发生的风险。
其次,电气防火技术检测标准的制定和执行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要求。
首先,检测标准的制定应当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保证检测结果的合法有效。
其次,检测标准应当具有科学性和准确性,能够客观地评估电气设施的防火性能。
此外,检测标准还应当具有可操作性和实用性,能够为实际的检测工作提供指导和依据。
最后,检测标准的执行需要严格按照程序进行,确保检测结果的真实可靠。
在实际的电气防火技术检测工作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和设备,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其次,要严格按照标准的要求进行检测,不得随意更改检测程序和参数。
同时,还需要对检测结果进行科学分析和评估,得出客观准确的结论。
最后,要及时编制检测报告,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存档和管理。
总之,电气防火技术检测标准是保障电气设施防火安全的重要依据,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只有严格遵循检测标准的要求,才能够保证电气设施具有良好的防火性能,降低火灾发生的风险。
希望相关人员能够加强对电气防火技术检测标准的学习和理解,提高对电气防火技术检测工作的重视和认识,共同维护好电气设施的安全和稳定。
电气防火安全检测技术范文(二篇)

电气防火安全检测技术范文电气设备防火安全是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环节。
然而,由于长期使用、老化、维护不到位等原因,电气设备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随时引发火灾事故。
因此,开展电气设备的防火安全检测就变得尤为重要。
通过检测技术,可以有效发现电气设备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保障其安全运行,防止火灾事故的发生。
一、红外热像技术检测红外热像技术是一种非接触、无损伤、可成像的检测技术,可以对电气设备进行全面的检测。
该技术通过测量设备表面的红外辐射来分析电气设备的温度分布,进而判断设备是否存在异常。
在电气设备防火安全检测中,红外热像技术可以用于识别设备过载、接触不良、松动等问题,及时找出潜在的火灾隐患。
同时,红外热像技术还可以实现对电气设备的远程监控,减少接触电器的风险,提高工作效率。
二、局部放电检测技术局部放电是电气设备故障的常见信号,也是发生火灾的前兆。
通过利用局部放电检测仪,可以对电气设备进行全面的检测。
局部放电检测技术可以通过采集电气设备放电脉冲的特征参数,判断设备是否存在放电异常,进而找出设备的故障。
通过对电气设备的局部放电检测,可以及时发现设备存在的隐患,进行维修或更换,避免火灾事故的发生。
三、超声波检测技术超声波检测技术是一种非侵入式的检测方法,可用于对电气设备的内部缺陷进行检测。
该技术通过将超声波传入电气设备中,根据波的传播速度和反射特点,判断设备内部是否存在腐蚀、松动、断裂等问题。
超声波检测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找出电气设备存在的问题,为后续的维修和保养提供依据,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
四、红外测温技术红外测温技术是一种常用的电气设备防火安全检测方法,可通过测量电气设备表面的温度来判断设备是否存在异常。
通过红外测温仪,可以在不接触设备的情况下,对设备的温度分布进行实时监测,发现设备是否存在过热现象。
如果设备存在过热的情况,可能是由于负载过大、接触不良等引起的,及时采取措施可以避免设备发生故障或火灾。
电气防火安全检测技术

电气防火安全检测技术是为了保障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而进行的一项重要检测工作。
随着电气设备的广泛应用,电气火灾事故的发生频率也在逐年增加,因此电气防火安全检测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重点介绍电气防火安全检测技术的原理、方法和应用。
一、电气防火安全检测技术的原理电气防火安全检测技术是通过对电气设备的电气参数、绝缘性能、接地装置、温度等因素进行检测和评估,判断电气设备是否存在潜在的安全隐患和火灾风险。
其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电气参数检测:通过测量电流、电压、功率因数等电气参数,判断电气设备的运行状态是否正常。
例如,如果电流过大或者电压不稳定,就可能导致设备过载或者短路,增加了火灾的风险。
2. 绝缘性能检测:通过测量绝缘电阻和泄漏电流等指标,评估设备的绝缘性能。
如果绝缘电阻过低或者泄漏电流过大,就可能存在绝缘击穿的风险,引发电气火灾。
3. 接地装置检测:通过检测接地电阻和接地电流等指标,判断设备的接地效果是否良好。
如果接地电阻过大或者接地电流过小,会导致设备积聚大量的静电,增加火灾发生的可能性。
4. 温度检测:通过测量电器设备的温度,判断设备是否存在过热的可能。
例如,如果电线、插座等部件温度过高,就可能引发短路或者设备燃烧。
二、电气防火安全检测技术的方法电气防火安全检测技术可以采用多种方法进行,常见的方法包括以下几种:1. 传统测量法:通过使用万用表、电阻桥等传统仪器,对电气参数、绝缘性能、接地装置等进行测量。
这种方法成本较低、操作简单,可以满足一般电气设备的检测需求。
2. 红外测温法:通过使用红外测温仪,非接触式地测量电器设备表面的温度。
这种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设备是否存在过热问题,是一种常用的温度检测手段。
3. 声波检测法:通过使用声音传感器,检测设备中的声音变化。
例如,电器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如果出现异响、噪音等异常声音,就可能存在内部故障,需要及时排查和处理。
4. 数据采集与分析法:通过安装传感器和数据采集设备,对设备的电气参数、温度等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和采集。
电气防火技术要求及检测规范

电气防火技术要求及检测规范电气设备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但与之相关的电火灾问题也是我们不容忽视的安全隐患。
为了保障公众及财产的安全,制定电气防火技术要求及检测规范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从电气防火技术要求和检测规范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电气防火技术要求:1.设计选择合适的电气材料和设备: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电气线缆、插座、开关等设备,确保其质量和安全性能。
2.正确布线:合理规划线路布线,避免过载和短路现象的发生。
尽量使用截面足够大的导线,减小线路损耗和过载的风险。
3.地线接地:合理设置接地装置,确保设备外壳与地之间有足够的接地连接,以降低大地电阻。
4.环境保护:电气设备的周围环境要保持干燥、清洁,避免灰尘和水分的积聚,以减少绝缘失效的可能性。
5.过电压保护:合理设置过电压保护装置,避免外界过电压对电气设备的损坏。
如雷击、电网突变等情况。
6.定期维护检修:定期进行设备维护和检修工作,确保设备的完好性和安全性能。
及时更换老化和有缺陷的部件。
7.故障报警系统:安装故障报警系统,及时发现电气设备故障并采取措施防止火灾的发生。
二、电气防火技术检测规范:1.绝缘电阻测试:使用绝缘电阻测试仪测量设备的绝缘电阻是否达到标准要求。
绝缘电阻应大于5MΩ才能视为合格。
2.接地电阻测试:使用接地电阻测试仪测量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是否满足要求。
对于土质接地电阻,一般要求不大于1Ω。
3.线路电阻测试:使用线路电阻测试仪测量线路的电阻值是否符合要求,以判断线路是否存在过长或者接触不良的问题。
4.温度测试:使用红外测温仪对设备进行温度测试,确保设备正常工作时的温度不高于额定温度,避免设备过热引发火灾。
5.漏电电流测试:使用漏电电流测试仪测量设备的漏电电流是否达到国家标准要求,以判断是否存在漏电问题。
6.负载测试:使用电流表、电压表等设备进行负载测试,以判断设备是否能正常工作在额定工作条件下。
7.故障报警系统测试:对故障报警系统进行定期测试,确保其工作正常。
电气消防安全检测技术方案

电气消防安全技术检测方案为能切实保证检测质量,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和可靠,我公司采用现代化科技仪器设备进行即时性电气防火检测,提供检测报告,指出存在的电气火灾隐患以及消除这些隐患的整改建议,从而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电气火灾的发生.根据各场站所涉及的电气装置,我们依据国家有关电气防火规范及检测规程,本着为甲方负责的态度,结合我公司多年工作经验特制定本检测方案。
1。
2。
2。
1检测依据1.GB 50254-96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低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2.GB 50303-2002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3。
GB 50054—95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2007版)4。
GB 50034—2004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5.GB 50052—1995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2007年版)6。
GB 50055—1993 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2007年版)7.GB 50150—2006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8。
GB 50168—2006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9。
GB 50217—2007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10。
GB 50053—94 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11。
GB 50194—93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供电安全规范12。
GB/T 16895。
15-2002 建筑物电气装置第5部分:电气设备的选择和安装第523节:布线系统载流量13.GB 16895.6—2000 建筑物电气装置第5部分:电气设备的选择和安装第52章:布线系统14.GB 50169-2006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15.JGJ 16-2008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1.2.2.2检测规程1。
2。
2.2。
1变、配电装置电力变压器:技术要求:1)变压器室内不应堆放可燃物及杂物;2)电压、电流指示值应正常;3)引线接头、电缆、母线应无过热迹象;4)测温装置应齐全、完好;5)变压器声响应正常;6)风冷装置运行应正常;7)变压器的线圈浇注体应无裂纹和附着脏物,铁芯、套管表面应无严重积污现象;8)各部位的接地应完好无损。
电气防火检测技术规范(城市消防地方标准)

电气防火检测技术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变配电装置、低压配电线路、照明装置和一般低压用电设备、接地和等电位联结电气防火检测的一般要求、直观检查、仪器检测以及电气火灾隐患判断方法和结果处理。
本标准适用于10kV及以下电力用户的电气防火检测。
本标准不适用于矿井地下、爆炸危险场所以及防静电、防雷和消防设施的电气防火检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4549 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GB/T 18379—2001 建筑物电气装置的电压区段[IEC 60449]GB 4706.17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电动机-压缩机的特殊要求[IEC 60335-2-34] GB 50303—2002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3 基本要求3.1 电气装置和设备必须符合国家现行技术标准的要求,应具有合格证和检验(测)证书。
3.2 实行生产许可或安全认证的产品还应具有生产许可证或安全认证标志。
3.3 电气防火检测应在电气设备和线路经过 1h 以上时间的有载运行,进入正常热稳定工作状态,其温度变化率小于 1℃/h 后进行。
3.4 电气防火检测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法律法规及相关标准的规定。
4 变配电装置4.1 油浸式变压器4.1.1 一般要求4.1.1.1 室内安装可燃油浸式变压器,应符合下列防火规定:a) 变压器室通往其他配电装置的电缆贯穿的隔墙、孔洞及电缆构筑物的开孔部位,均应实施防火封堵;b) 变压器室、配电装置室、高压电容器室应设置防止鸟、蛇、鼠类等小动物从采光窗、通风门、电缆沟道等进入室内的设施。
4.1.1.2 变压器室内不应堆放可燃物及杂物。
4.1.1.3 接地电阻测量规定:a) 当建筑物内设有变电所,电气装置的系统接地和保护接地应通过总等电位联结而共同接地,当建筑物内采用 TN-S 系统,可不检测接地电阻值;b) 当 10kV 网络为不接地系统时,变电所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 4Ω;c) 当变电所以TT 系统给其他建筑物供电时,变压器高压侧为经小电阻接地系统,10kV 系统在变电所内的接地故障电流Id 和变电所接地电阻的RB 的乘积应符合下式要求:IdRB ≤1200Vd) 当不能满足 c)项要求时,可将变电所设备外壳的保护接地和低压中性点的系统接地分开设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气防火安全检测技术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用电量不断增加,但电气火灾也随之剧增,从而也给国家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
据《中国火灾统计年鉴》统计,自1993年—2002年全国范围内共发生电气火灾203780起,占火灾总数近30%,电气火灾造成人身伤亡的数字也是惊人的,仅2000—2002年,就造成3215人的伤亡。
特别是在重、特大火灾中,电气火灾所占比例更大。
日本1978年在其《内线规程》(JEAC8001—1978)第190条明确要求建筑面积在150㎡以上的旅馆、饭店、公寓、集体宿舍、家庭公寓、公共住宅、公共浴室等地必须安装能自动报警的漏电火灾报警器。
此规程为日本电气火灾的控制起了重要作用,电气火灾只占火灾的2%-3%(其人均用电量为我国的8倍)。
IEC国际电工委员会1200-53 1994-10中594.4条明确要求采用二级或三级剩余电流保护装置,防止由于漏电引起的电气火灾和人身触电事故。
我国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一些电气规范中对接地故障火灾作出防范规定。
例如《剩余电流保护装置安装和运行》(GB13955)、《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T/T16)。
以2005年为例,十大火灾中死亡人数最多的两起吉林省辽源市中心医院特大火灾、汕头华南宾馆特大火灾,均为电气火灾,有关专家积极呼吁尽快采取有效的技术防范措施,遏制电气火灾的上升势头,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相继制订或修改了有关标准规范,要
求在建筑中设置漏电火灾报警系统。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版)局部修订条文9.5.1条、强制性国标《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的安装和运行》GB13955-2005都强调了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在防止因接地故障而引起的电气火灾的防护作用,要求在建筑物内安装剩余电流动作火灾监控系统。
预防建筑电气火灾,设置漏电火灾报警系统的国家标准和规范已经基本齐全(还有有关的其他规范正在报批中),今后有关场所设计、应用漏电火灾报警系统将越来越多。
漏电火灾报警系统属于新型报警设备,根据2005年11月发布的“高规”修订条文要求,并结合漏电火灾报警系统有关产品标准和安装使用标准的升级,针对目前,工程中设计、安装漏电火灾报警系统尚无统一规定,这一新型电气防火装置遇到的新问题,进行统一规范。
一、漏电火灾报警系统的功能定义
(一)应具有检测过电流、漏电电流、过电压、欠电压等信号,发出声光报警,准确显示其故障状态,并动作切断电源。
(二)可监视各故障点的变化,各故障点应能自动记录当前状态。
(三)储存各种故障和操作试验信号,信号存储时间不应少于12个月。
(四)显示系统电源状态。
(五)应采用总线制方式,实现“遥调、遥测、遥控、遥讯”,通信距离1.2km以上、总线可采用1平方毫米铜芯导线。
(六)各故障点应具有可现场地址编码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