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优质课件(共127张PPT)
合集下载
部编版五年级上语文12古诗三首优质课堂教学PPT课件

主旨概括
《示儿》是诗人陆游八十 五岁临终前写给儿子的绝笔 诗,表达了诗人至死不忘收 复失地、渴望统一祖国的热 切心情。
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爱国情感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 宋 )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爱国情感 十病位天出僵尚夜铁一骨师卑地卧 阑思马未神支一月为孤 卧冰敢灵离 表四国村听陆河忘 扶纱 通十日诉入不风戌游忧 庙帽 今一风病衷国 社宽 古轮自吹梦病月雨起陆, ,, ,情起台哀雨来四大游书事京孤夜书。。, ,日作怀定华臣半怀州此风犹父万挑。生雨须老里灯关谁当胡待望客更大河料年未阖和江细作梦,灭万棺銮干看断心,里。。。。诉何在鬓觅陆衷处天先封游情,山秋侯尘,,,暗身泪匹旧老空马貂沧流戍裘洲。梁。。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 北宋京城 ④暖风:这里不
把/杭州/作/汴州。
仅指自然界和煦的风,还指 由歌舞所带来的令人痴迷的
“暖风”。⑤临安:南宋的
京城,即今浙江省杭州市。
写作背景
这是一首古代的“题壁诗”。据《宋诗纪事》, 作者林升是宋孝宗淳熙间临安位士人,生平无考。
用对辽、西夏、金的屈辱退让换取苟安,是赵 宋王朝自开国起即已推行的基本国策。其结果是, 中原被占,两朝皇帝做了俘虏。然而,此一教训并 未使南宋最高统治集团略为清醒;他们不思收复国
悟诗情
西暖湖风歌熏舞得几游时人休醉?。
“暖风”一语双关,既指自然界的春风,又指社会上淫 靡之风。表“达游了人对”统特治指者那苟些且忘偷了生国,难整,日苟陶且醉偷安,寻 欢作于乐歌的舞南生宋平统,治醉阶生级梦。死诗生中活“的熏辛”辣“讽醉刺”与两字用得精 妙无作比者,的把无那奈些。纵情声色、祸国殃民的达官显贵的精神 状态刻画得惟妙惟肖,跃然纸上。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12古诗三首课件(共25张PPT)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①[临安]在今浙江杭州,曾为 注
南宋都城。
释
②[邸]旅店。
【宋】林 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①[临安]在今浙江杭州,曾为 注
南宋都城。
任 务 四探
寻 诗 词 中 的 爱 国 情
唐代
宋代
清代 近代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任 务 四探
寻 诗 词 中 的 爱 国 情
宋代
清代
近代 现代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材。
任 务 四探
寻 诗 词 中 爱 国 情
清代
近代
现代
故今日之责任, 不在他人,而全 在我少年。
任 务 四探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任
务 二
互
文
学
习
感 受 诗 情
示 儿①
【宋】陆 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①[示儿]给儿子看。这首诗是 注 陆游临终前写给儿子的。 释
②[元]同“原”,本来。 ③[九州]古代中国曾分为九个
任务三 “强国有我” 梦想计划会
《少年中国说》 《小岛》
查找资料了解写 作背景及少年杰 出人物。
任务四 我为故乡展 宏图
习作:
学习列提纲,分
二十年后的故乡 段叙述。
任
务 一
检
查
预
习
通 读 释 题
示儿
【宋】陆 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①[临安]在今浙江杭州,曾为 注
南宋都城。
释
②[邸]旅店。
【宋】林 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①[临安]在今浙江杭州,曾为 注
南宋都城。
任 务 四探
寻 诗 词 中 的 爱 国 情
唐代
宋代
清代 近代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任 务 四探
寻 诗 词 中 的 爱 国 情
宋代
清代
近代 现代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材。
任 务 四探
寻 诗 词 中 爱 国 情
清代
近代
现代
故今日之责任, 不在他人,而全 在我少年。
任 务 四探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任
务 二
互
文
学
习
感 受 诗 情
示 儿①
【宋】陆 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①[示儿]给儿子看。这首诗是 注 陆游临终前写给儿子的。 释
②[元]同“原”,本来。 ③[九州]古代中国曾分为九个
任务三 “强国有我” 梦想计划会
《少年中国说》 《小岛》
查找资料了解写 作背景及少年杰 出人物。
任务四 我为故乡展 宏图
习作:
学习列提纲,分
二十年后的故乡 段叙述。
任
务 一
检
查
预
习
通 读 释 题
示儿
【宋】陆 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优秀课件(共189张PPT)

振作精神。
第三步:知内容
再读课文,选一选,填一填。 1.《示儿》的作者是___宋___朝的____陆__游____。“示儿”
的意思是_____给__儿__子__看___。这首诗是诗人临终前写 给儿子的,相当于诗__写__,__书__写____的意思, “临安”指南宋___都__城___,即今浙江__杭__州____, “邸”指___旅__店___。这是___宋_____朝的_林__升_____ 创作的一首政治讽刺诗。
试着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九州”古代中国曾分为九个州,这里指全国。 “九州同”指全国统一。 同“原”本来。 只。 指淮河以北沦陷在金人手里的地区。 指南宋朝廷的军队。 你们的父亲。 对祖先的祭祀。
【临安】 【邸】 【休】 【暖风】 【熏】 【汴州】
试着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旅店。 吹。 南宋的京城,即今浙江省杭州市。 停止。 一语双关,既指自然界的春风,又指社会上淫靡之风。 即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北宋京城。
试着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已亥杂诗】 【生气】 【恃】 【喑】 【抖擞】 【不拘一格】 【降】
活力,生命力。这里指朝气蓬勃的局面。 依靠。
是诗人在己亥年(1839年)写的一组诗(315首)中的一首 (第220首)。
拘是指拘泥,限制;格指规格,格局,形容不局限于一 种规格或一个格局。
沉默。万马齐喑:比喻社会政局毫无生气。 降生。
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朗读指导
朗读七言古 诗时,一般每句 的节奏划分是二 /二/三。红字词 重读。“//”比 “/”停顿时间 长一些。
朗读时,可轻读首字“但”,以突 出“悲”字。“见”字后要停顿长一些, 然后一字一顿地读出“九州同”三字, 把诗人难以平静的悲怆心境表达出来。
第三步:知内容
再读课文,选一选,填一填。 1.《示儿》的作者是___宋___朝的____陆__游____。“示儿”
的意思是_____给__儿__子__看___。这首诗是诗人临终前写 给儿子的,相当于诗__写__,__书__写____的意思, “临安”指南宋___都__城___,即今浙江__杭__州____, “邸”指___旅__店___。这是___宋_____朝的_林__升_____ 创作的一首政治讽刺诗。
试着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九州”古代中国曾分为九个州,这里指全国。 “九州同”指全国统一。 同“原”本来。 只。 指淮河以北沦陷在金人手里的地区。 指南宋朝廷的军队。 你们的父亲。 对祖先的祭祀。
【临安】 【邸】 【休】 【暖风】 【熏】 【汴州】
试着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旅店。 吹。 南宋的京城,即今浙江省杭州市。 停止。 一语双关,既指自然界的春风,又指社会上淫靡之风。 即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北宋京城。
试着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已亥杂诗】 【生气】 【恃】 【喑】 【抖擞】 【不拘一格】 【降】
活力,生命力。这里指朝气蓬勃的局面。 依靠。
是诗人在己亥年(1839年)写的一组诗(315首)中的一首 (第220首)。
拘是指拘泥,限制;格指规格,格局,形容不局限于一 种规格或一个格局。
沉默。万马齐喑:比喻社会政局毫无生气。 降生。
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朗读指导
朗读七言古 诗时,一般每句 的节奏划分是二 /二/三。红字词 重读。“//”比 “/”停顿时间 长一些。
朗读时,可轻读首字“但”,以突 出“悲”字。“见”字后要停顿长一些, 然后一字一顿地读出“九州同”三字, 把诗人难以平静的悲怆心境表达出来。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优质PPT课件

州当成了汴州。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
州。
“熏”“醉”二字用得精 “直斥南宋当局,忘了国
妙无比,把那些纵情声色、 恨家仇,把临时苟安的杭
祸国殃民的达官显贵的精 州当成汴州,辛辣的讽刺
神状态,刻画得惟妙惟肖, 里蕴含着极大的愤怒和无
跃然纸上。
穷的隐忧。
——·整体感知·——
这首诗的前两句抓住了临安城的特征, 写出了杭州的山水楼台之美和虚假繁荣的太 平景象;后两句直斥南宋当局忘了国恨家仇。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国事的无比忧虑,对统 治者的辛辣讽刺和不满。
们)在西湖边上悠闲地听歌看舞,这种情况到什么 时候才会停止呢?
——·诗意解读·——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 注 州释 。
【暖风】暖洋洋的春风。这里还指当时人们在西湖边 花天酒地的淫靡之风。
【汴州】北宋都城汴梁,即今河南开封。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 州。
翻译
暖洋洋的春风吹的这些游人醉醺醺的,他们忘乎 所以,只图偷安宴乐于西湖,兼职把这临时避难的杭
示儿
互动课堂
朗读古诗,思考: 1.这首古诗讲述了什么内容? 2.从古诗中你能体会到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朗读指导
朗读七言古诗时, 一般每句的节奏 划分是二/二/三。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 注 休释 。
【山外青山】青山之外还有青山,形容山很多。 【休】停止、罢休。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 休。
翻译
重重叠叠的青山,重重叠叠的楼阁,(达官贵人
们)在西湖边上悠闲地听歌看舞,这种情况到什么 时候才会停止呢?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
州。
“熏”“醉”二字用得精 “直斥南宋当局,忘了国
妙无比,把那些纵情声色、 恨家仇,把临时苟安的杭
祸国殃民的达官显贵的精 州当成汴州,辛辣的讽刺
神状态,刻画得惟妙惟肖, 里蕴含着极大的愤怒和无
跃然纸上。
穷的隐忧。
——·整体感知·——
这首诗的前两句抓住了临安城的特征, 写出了杭州的山水楼台之美和虚假繁荣的太 平景象;后两句直斥南宋当局忘了国恨家仇。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国事的无比忧虑,对统 治者的辛辣讽刺和不满。
们)在西湖边上悠闲地听歌看舞,这种情况到什么 时候才会停止呢?
——·诗意解读·——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 注 州释 。
【暖风】暖洋洋的春风。这里还指当时人们在西湖边 花天酒地的淫靡之风。
【汴州】北宋都城汴梁,即今河南开封。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 州。
翻译
暖洋洋的春风吹的这些游人醉醺醺的,他们忘乎 所以,只图偷安宴乐于西湖,兼职把这临时避难的杭
示儿
互动课堂
朗读古诗,思考: 1.这首古诗讲述了什么内容? 2.从古诗中你能体会到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朗读指导
朗读七言古诗时, 一般每句的节奏 划分是二/二/三。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 注 休释 。
【山外青山】青山之外还有青山,形容山很多。 【休】停止、罢休。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 休。
翻译
重重叠叠的青山,重重叠叠的楼阁,(达官贵人
们)在西湖边上悠闲地听歌看舞,这种情况到什么 时候才会停止呢?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优秀课件(共126张PPT)

“悲”的是在有生之年, 没能亲眼看到国家统一。
这里诗人的心情是怎样的?
诗人为不能看到 祖国统一而感到深深 的遗憾和心痛。
所以诗人在弥留之际,对自己的儿子
说: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诗人对儿子的深切嘱托。
诗人临死时仍坚信朝廷军队定会收 复河山,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这两句 诗发自肺腑,字字千钧,悲愤交集,表 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热情。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 ·乃翁:你们的父亲。
诗意:宋朝的军队向北方进军,收复失地 的时候,家祭时不要忘了把收复中原的事, 告诉你们的父亲。
仔细读诗文,找一找,这首诗是围
绕哪个字来写的? 悲
作者悲的是 什么呢?
面对死亡的释然与豁达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我本来就知道人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只 是因为看不到国家统一而感到悲伤。宋朝的军 队向北方进军,收复中原的时候,家祭时不要 忘了把收复中原的事,告诉你的父亲。
前面老师已经对这首古诗进行了详细的讲 解,接下来请同学们开启你的智慧之门,探究 以下问题。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国之情。
笔顺:
结构:左右 部首:忄 笔画:9 组词:自恃 恃才傲物 有恃无恐 造句:他并不像大家口中说的那样恃
才傲物。
笔顺:
结构:上下 部首:亠 笔画:9 组词:哀伤 悲哀 哀怨 喜怒哀乐 造句:这首诗寄托了他的哀思。
笔顺:
结构:左右 部首:扌 笔画:8 组词:拘束 拘留 拘泥 不拘小节 造句:成大事者,不拘小节。
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表达了诗人对收复失地、统一 祖国的强烈渴望,和诗人深厚真诚 的爱国之情。
这里诗人的心情是怎样的?
诗人为不能看到 祖国统一而感到深深 的遗憾和心痛。
所以诗人在弥留之际,对自己的儿子
说: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诗人对儿子的深切嘱托。
诗人临死时仍坚信朝廷军队定会收 复河山,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这两句 诗发自肺腑,字字千钧,悲愤交集,表 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热情。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 ·乃翁:你们的父亲。
诗意:宋朝的军队向北方进军,收复失地 的时候,家祭时不要忘了把收复中原的事, 告诉你们的父亲。
仔细读诗文,找一找,这首诗是围
绕哪个字来写的? 悲
作者悲的是 什么呢?
面对死亡的释然与豁达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我本来就知道人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只 是因为看不到国家统一而感到悲伤。宋朝的军 队向北方进军,收复中原的时候,家祭时不要 忘了把收复中原的事,告诉你的父亲。
前面老师已经对这首古诗进行了详细的讲 解,接下来请同学们开启你的智慧之门,探究 以下问题。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国之情。
笔顺:
结构:左右 部首:忄 笔画:9 组词:自恃 恃才傲物 有恃无恐 造句:他并不像大家口中说的那样恃
才傲物。
笔顺:
结构:上下 部首:亠 笔画:9 组词:哀伤 悲哀 哀怨 喜怒哀乐 造句:这首诗寄托了他的哀思。
笔顺:
结构:左右 部首:扌 笔画:8 组词:拘束 拘留 拘泥 不拘小节 造句:成大事者,不拘小节。
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表达了诗人对收复失地、统一 祖国的强烈渴望,和诗人深厚真诚 的爱国之情。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12古诗三首课件(共27张PPT)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最能表达感情的是哪一句?
•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期望尽早收复中原统一祖国领土的迫切心情, 最能表达感情的是 “家祭无忘告乃翁”。
让我们带着对诗意的理解再次朗读诗歌。
朗读指点
读这首诗,要 在悲伤遗憾中展 现对未来的坚定 信念。
结构梳理
主题
• 《示儿》是诗人临终写给儿子的遗嘱,表达了诗 人期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强烈的爱国情怀。
生无所恋、 死无所谓
同“原”,本来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只
古代中国曾分
为九个州,这
里代之中国
我本来就知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都和我无关,只是使我 痛心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
期望统一
不要忘记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家庭举行祭祀, 你们的父亲 向先人表示哀 悼。
对儿子 的嘱托 和殷切 盼望
12 古诗三首
学习生字
祭拜
乃是
熏制 亥时
杭州
恃强凌弱 哀伤 拘束 抖擞 汴州 喑哑
• 示儿 给儿子看。
• 宋 陆游 •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
这首诗是给儿子的遗嘱。
了解作者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 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绍兴)人,南 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陆游长期 蛰居山阴,嘉定二年(1210年)与世长辞, 留绝笔《示儿》。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 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 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 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 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写,写作
题临安邸 林升
旅店 在今浙江杭州, 曾为南宋都城。
五年级上语文12《古诗三首》优质精品课件

走近作者
龚自珍(1792—1841),字璱人,号 定盦,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清末思想 家、文学家。他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 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他的 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朝统 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 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代表诗作有组 诗《己亥杂诗》,共315首。
2. 会写“祭、杭”等8个字。
课文详解
请同学们再次诵读古诗,读完后,说说你从诗 题中了解到了哪些内容?
是指陆游写给儿子看的诗。“示”是 “给……看”的意思。
请同学们借助注释,解读诗意,看看诗人 临终前对儿子们说了些什么?
明诗意
本来知道。元,同“原”,本来。
死去元知万事空,
什么也没有了。
诗意:我本来知 道,我死后人间的一 切都和我无关了。
题临安邸
写。 旅店。
这首诗是写在临安城一家旅店墙壁上的 诗。题目交代了写诗的地点。
课文详解
请同学们借助注释,理解诗歌意思。
明诗意
重重叠叠的青山。
山外青山楼外楼,
鳞次栉比的楼台。
诗意:青山之外 还有青山,高楼之外 还有高楼。
杭州著名的风景区,也叫西子湖。
西湖歌舞几时休?
什么时候。 休止,停止。
诗意:西湖边上的 歌舞何时才能停止?
仿佛听到了这里鼓乐齐鸣,人们高谈阔论, 却不顾国恨家仇及百姓死活。
汴州是哪里?为什么说“直把杭州作汴州”? 作者对统治者“直把杭州作汴州”这种现实持 什么态度?
汴州:今河南开封市,古称汴州、汴梁、汴 京。北宋时期建都于此,南宋时汴京已被金朝 所占。北宋都城汴京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是清明上河图的创作地。
层次梳理
繁华之景 青山楼歌舞 题临安邸 无奈之情 几时休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优质PPT课件

依靠。
沉默。
【诗意】中国朝气蓬勃的局面依靠的是 风雷激荡的改革,万马齐喑的沉闷局面实在 让人心痛。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风雷
比喻
新兴的社会力量、尖锐猛烈的 改革。
万马齐喑
比喻
在腐朽、残酷的反动统治下,
思想被禁锢,人才被扼杀,一片
死寂、令人窒息的现实状况。
“哀”字表现出诗人怎样的情感?
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并分析其用意。
画面: 用意:
西湖歌舞几时休?
愤怒的反问
沉醉。 在今河南开封,曾为北宋都城。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诗意】暖洋洋的风吹得人昏沉沉、晕乎 乎的,简直把这临时避难的杭州当作老家汴州 了,早把先朝的故都、中原山河、国家耻辱都 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诗句中的“暖风”指什么样的风?
痛惜之情 人材。
【诗意】我请求天公 重新振作精神,不拘一格, 让更多的人才降临世间。
这两句诗运用了奇特的想象,表现了诗 人怎样的情感?
期待杰出人物涌现 期待改革大潮 涤荡旧势力
爱国热情
己 生气、风雷,万马齐喑—— 希 期
亥 杂 诗
政治昏暗,呼唤变革 劝天公、降人材——殷切希
xūn
官邸 熏陶
杭州 汴州
熏杭
上下结构 左右结构
再读诗歌,划分节奏。
题临安邸
[宋]林 升
山 外/青 山//楼 外/楼 , 西 湖/歌 舞//几 时/休 ? 暖 风/熏 得/游 人/醉 , 直 把/杭 州//作/汴 州 。
品析诗句
罢休,停止。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诗意】一座座青山一幢幢楼阁,这里 的景致是那么美好;西湖边上的 歌声舞蹈何时才能停止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指◎南指宋淮朝河廷以的北军被队金。人侵占◎的平地定方。。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不要。 ◎你们的父亲。
诗人临终前的愿望是什么?从中我们可 以感受到他怎样的情怀?
北定中原
告乃翁
与前面两句相比,后两句情感有何变化?
前两句: 后两句: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诗意】朝廷的军队向北方进军,收复 中原的时候,家祭时不要忘记把这个胜利 的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
依靠。
沉默。
【诗意】中国朝气蓬勃的局面依靠的是 风雷激荡的改革,万马齐喑的沉闷局面实在 让人心痛。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风雷
比喻
新兴的社会力量、尖锐猛烈的 改革。
万马齐喑
比喻
在腐朽、残酷的反动统治下, 思想被禁锢,人才被扼杀,一片 死寂、令人窒息的现实状况。
“哀”字表现出诗人怎样的情感?
12 古诗三首
示儿
[宋]陆 游
陆游 (1125—1210),南宋诗人。 字务观,号放翁。其诗抒发政治抱负, 反映人民疾苦,批判当时统治阶级的 屈辱求和……,表现出渴望恢复国家 统一的强烈感情。有《剑南诗稿》《渭 南文集》《老学庵笔记》等传世。
《示儿》诗为陆游的绝笔,作于宋宁宗嘉 定二年十二月(1210年元月)。此时陆游 八十五岁,一病不起,在临终前,给儿子们 写下了这首诗。这既是诗人的遗嘱,也是诗 人发出的最后的抗战号召。
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己亥年),作者因 厌恶仕途,辞官离京返杭,后因迎接眷属,又 往返一次。在南来北返的途中,他看着祖国的 大好河山,目睹生活在苦难中的人民,不禁触 景生情,思绪万千,即兴写下了一首又一首诗, 于是诞生了《己亥杂诗》。共三百一十五首, 本文选的是第一百二十五首。
hài
己亥
āi
表现了诗人面对死亡的_释__然___与__豁__达__。
只是。
古代中国曾分为九个州, 这里代指全国。
但悲不见九州同 统一。
万事空
九州同
但
全诗的诗眼是__悲__。理解其含义。
悲伤
祖国没有统一
百姓流离失所
悲愤
统治者屈辱求和
爱国情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诗意】本来就知道人死了就什么都没 有了,只是看不见国家统一,我感到很悲 伤。
暖风
自然界的春风 社会上的淫靡之风
讨论:诗句中的“游人”指的是一般的游 客吗?
游人
歌舞升平,不顾百姓死活的南 宋统治阶级( )
一般的游客( )
“直把杭州作汴州”这句诗表达了诗人怎 样的思想感情?
对南宋统治者:
对国家:
青山、楼阁——统治阶级
题 临 安 邸
苟且偷安 歌舞几时休——愤怒责问 暖风熏、游人醉——醉生梦死
悲哀
shì yīn
恃喑
sǒu jū
抖擞 拘束
上中下结构
亥恃哀拘
独体字 左右结构
再读诗歌,划分节奏。
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九 州/生 气//恃/风 雷 , 万 马/齐 喑//究/可 哀 。 我 劝/天 公//重/抖 擞 , 不 拘/一 格//降/人 材 。
活力,生命力。诗中指朝气蓬勃的局面。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忧 虑 国 事
谴 责 统 治 者
把杭州作汴州——辛辣嘲讽
《题临安邸》描写了当时南宋统治集 团在临安苟且偷安、花天酒地、不思收复 被金兵侵占的北方大片土地的荒淫生活, 表达了诗人对国事的无比忧虑,对统治者 的辛辣讽刺和严厉谴责。
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龚自珍 (1792—1841),
字璱人,号定庵。清代思想家、文 学家。龚自珍一生追求“更法”, 虽至死未得实现,但在许多方面产 生了有益的影响。他生平诗文甚丰, 后人辑为《龚自珍全集》。
nǎi
家祭 乃翁
祭乃
上下结构 独体字
再读诗歌,划分节奏。
示儿
[宋]陆 游
死 去/元 知//万 事/空, 但 悲/不 见//九 州/同。 王 师/北 定//中 原/日, 家 祭/无 忘//告/乃 翁。
理解诗题
给……看。 交代了写作对象。
示儿
◎
◎ 同“原”,本来。
死去元知万事空
◎ 什么都没有了。
痛惜之情 爱国之心
振作精神。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诗意】我请求天公 重新振作精神,不拘一格, 让更多的人才降临世间。
这两句诗运用了奇特的想象,表现了诗 人怎样的情感?
期待杰出人物涌现 期待改革大潮 涤荡旧势力
爱国热情
己 生气、风雷,万马齐喑—— 希 期
亥 杂 诗
政治昏暗,呼唤变革 劝天公、降人材——殷切希
推荐篇目:《游山西村》《十一月四 日风雨大作》《书愤》《枕头作》等。
在今浙江杭州, 题写。 曾为南宋都城。
题临安邸
旅店。
林升 南宋诗人。生卒年 不详,约生活于孝宗年间。字 云友,又名梦屏。主要作品有 《题临安邸》《长相思》等。
南宋绍兴二年(1132年),宋高宗第二次回 到杭州,这“人间天堂”被他看中了,于是帝王 将相、士子商人,大修楼堂馆所,建明堂,修太 庙,宫殿楼观一时兴起,达官显宦、富商大贾也 相继经营宅第,并大肆歌舞享乐,沉沦于奢侈糜 烂的生活中,把临时苟安的杭州当作北宋的汴州 了。这首诗就是针对这种黑暗的现实而作的。
xūn
官邸 熏陶
杭州 汴州
熏杭
上下结构 左右结构
再读诗歌,划分节奏。
题临邸
[宋]林 升
山 外/青 山//楼 外/楼 , 西 湖/歌 舞//几 时/休 ? 暖 风/熏 得/游 人/醉 , 直 把/杭 州//作/汴 州 。
品析诗句
罢休,停止。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诗意】一座座青山一幢幢楼阁,这里的 景致是那么美好;西湖边上的 歌声舞蹈何时才能停止呢?
感慨:死元知——万事空 豁达的
示 儿
悲不见——九州同 生死观 嘱托:王师——定中原 强烈的
收统 复一 失中 地原
家祭——告乃翁 爱国情
《示儿》是诗人临终前写的,是绝笔, 也是遗嘱。全诗主要写了诗人毕生的心事 和希望,表达了对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 无比渴望,表现了诗人深沉的爱国之情。
课外找来陆游的其他诗作读一读,体 会诗人的情感。
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并分析其用意。
画面: 用意:
西湖歌舞几时休?
愤怒的反问
沉醉。 在今河南开封,曾为北宋都城。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诗意】暖洋洋的风吹得人昏沉沉、晕乎乎 的,简直把这临时避难的杭州当作老家汴州了, 早把先朝的故都、中原山河、国家耻辱都抛到 九霄云外去了。
诗句中的“暖风”指什么样的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