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光光度法原始记录

合集下载

分光光度法分析 阴离子合成洗涤剂 原始记录表

分光光度法分析 阴离子合成洗涤剂 原始记录表
主要仪器条件
波长:510nm
比色杯厚度:30 mm
样品处理情况
按GB/T 5750.4-2006对样品进行处理
标准贮备液配制
( 1000mg/L )
标准物质BW20027-1000-W-15 B1906131有效期至2020年07月13日
标准使用液配制
(10μg/mL)
用刻度吸管吸取1.00mL贮备液定容至100mL。
质量/
浓度
(μg)
计算结果
(mg/L)
报出结果
(mg/L)
检测人:校核人:审核人:
标准使用
液浓度
10μg/mL
(DBS)标准系列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标液移取体积(mL)
定容体积(mL)
DBS含量C(μg)
吸光度A
相关系数r:截距b:斜率a:
最低检测质量浓度
0.025mg/L
最低检测质量
2.5μg
样品空白吸光度
计算公式
ρ(DBS)-水样中阴离子合成洗涤剂(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计)的质量浓度,单位为毫克每升(mg/L);
m-从标准曲线查的阴离子合成洗涤剂(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计)的质量浓度,单位为微克(μg);
V-水样体积,Leabharlann 位为毫升(mL)。检测人:校核人:审核人:
分光光度法分析阴离子合成洗涤剂原始记录(续表)
第 1 页 共 页
样品编号
试样质量/体积
( mL )
定容体积
( mL )
稀释倍数
取样量
(mL)
吸光度
( A )
分光光度法分析阴离子合成洗涤剂原始记录

分光光度法分析 氨氮 原始记录

分光光度法分析  氨氮 原始记录
吸光度
( AS)
质量/浓度( )
计算结果
(mg/L)
报出结果
(mg/L)
检测人:校核人:审核人:
按GB/T5750.5-2016对样品进行处理
标准贮备液配制
( 1000μg/mL )
标准物质GBW(E)082818-2 B1906167有效期至2021年06月25日
标准使用液配制
(10μg/mL)
用刻度吸管取贮备液1.00mL定容100.0mL容量瓶。
标准使用液
浓度
10μg/mL
(氨氮)标准系列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标液移取体积(mL)
定容体积(mL)
氨氮含量C(μg)
吸光度A
相关系数r:截距b:斜率a:
最低检测质量浓度
0.02mg/L
最低检测质量
1.0μg
样品空白吸光度
A0=
计算公式
ρ=m/v
ρ---水样中氨氮的质量浓度,单位为毫克每升(mg/L);
m---从标准曲线上查得样品中氨氮的质量,单位为微克(μg);
分光光度法分析氨氮原始记录
第 页 共 页
检测项目
氨氮
检测开始时间
年月日
检测依据
GB/T5750.5-2016
检测结束时间
年月日检测方法9.Fra bibliotek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
温度及相对湿度
℃%
仪器名称及型号
V-5600分光光度计
仪器编号
××/H×-003
/
/
主要仪器条件
波长:420 nm
比色杯厚度:30 mm

红外分光光度法原始记录

红外分光光度法原始记录
□液池法
测定范围
4000cm-1~400cm-1
对照光谱
□《药品红外光谱集》2005年版
□对照品标准光谱
□原料药标准光谱
□其他:
样品名称
批号
制剂样品
处理方法
谱图信息
文件名:
试验结果
本品的红外光吸收图谱与对照光谱相比较,结果:
■一致□不一致
备注
注:如部分参数未用到,可在相应栏目内划“/”。
试验者:校对者:审核者:
红外分光光度法原始记录
年月 日
温度(℃): 相对湿度(%):
仪器名称
工作站
仪器类型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色散型红外分光光度计试项目□原料药鉴别□制剂鉴别
□晶型检查□异构体限度检查□含量测定□其他:
试验依据
■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附录ⅣC□其他:
测定方法
■压片法:●溴化钾○氯化钾○其他:
□涂膜法

生活饮用水铝分光光度法原始记录

生活饮用水铝分光光度法原始记录

生活饮用水铝分光光度法分析原始记录
检测编号: 第 页 共 页
一、检测项目及方法
检测项目:铝 样品名称:生活饮用水 检测日期: 年 月 日 检测方法:《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金属指标》GB/T5750.6-2006/1.1铬天青S 分光光度法
三、样品前处理及测定
吸取25ml 水样于50ml 具塞比色管中,向水样及标准系列比色管中各滴加1滴对硝基酚溶液,混匀,滴加氨水至浅黄色,加硝酸溶液至黄色消失,在多加2滴,加入3.0ml 铬天青S 溶液,混匀后加入1.0ml 乳化剂OP 溶液,2.0mlCPB 溶液,3.0ml 缓冲液,加纯水稀释至50ml ,混匀,放置30min 。

于620nm 波长,2cm 比色皿,以试剂空白为参比,测量吸光度。

v
m =
ρ
式中:ρ-水样中铝的质量浓度,mg/L ;
m-由标准曲线查得水样中铝的质量,ug ; v-取样体积,ml 。

分析者: 年 月 日 校核者: 年 月 日
注:原始记录,报告书存根,委托书合并归档保存,方法检出限为:0.008mg/L 。

水质 游离氯和总氯的测定 分光光度法 原始记录 (2)

水质 游离氯和总氯的测定 分光光度法 原始记录  (2)
水质 氰化物的测定分光光度法原始记录
任务单号:样品性质:分析方法:水质氰化物的测定容量法和分光光度法HJ 484-2009(法一:异烟酸-吡唑啉酮分光光度法;法二:异烟酸-巴比妥酸分光光度法)领样日期:仪器型号:V-1600PC仪器编号:JUST/YQ-0005室温:℃湿度:%分析日期:显色温度:℃显色时间:min测定波长:nm参比溶液:纯水
比色皿:10mm定容体积:25mL检出限:mg/L
样品编号
分析序号
蒸馏体积
(ml)
馏出体积
(ml)
取样体积
(ml)
稀释倍数
(n)
吸光度(A)
A—A0
查曲线值
(μg)
计算结果(mg/L)
报告值
(mg/L)
备注
计算公式
备注
主检人:复核人:审核人:第页共页

分光光度法测定原始记录表Ⅱ

分光光度法测定原始记录表Ⅱ
加标量
()
测定值
()
加标样测定值
()
样品测定值
()
回收率
(%)
是否合格
□是□否
是否合格
□是□否
分析人:复核人:审核人:
年月日年月日年月日
分光光度法测定原始记录表Ⅱ
采样日期
年月日时
分析日期
年月日时
分析项目
仪器名称及型号
分析方法名称及编号
检出限
参比液
仪器编号
仪器溯源有效期
仪器溯源方式
测定波长(nm)
显色时间(min)
比色皿厚度(cm)
显色温度(℃)
序号
样品编号
取样体积
V(ml)
馏出液体积
V1(ml)
比色体积
V2(ml)
吸光度
(A)
减空白后吸
分光光度法测定原始记录表Ⅱ(续)
精密度检查
平行样
样品编号
平行样
样品编号
平行样
样品编号
样品浓度()
样品浓度()
样品浓度()
均值()
均值()
均值()
相对偏差(%)
相对偏差(%)
相对偏差(%)是否合格□是否是否合格□是□否
是否合格
□是□否
准确度检查
质控样
样品编号
加标回收样样品编号
保证值
()
标准溶液浓度
()
光度(A)
样品浓度
(mg/L)
回归方程
截距 斜率 相关系数
绘制时间
回归方式
□浓度~吸光度(定容体积:ml);
□绝对量~吸光度;□体积~吸光度(标准使用液浓度:mg/L)
计算公式:样品浓度(mg/L)= m:根据校准曲线计算出的样品量(µg);V1:试样馏出液体积(ml);V:样品的体积(ml),V2:试样比色体积(ml)

分光光度法分析丁基黄原酸原始记录

分光光度法分析丁基黄原酸原始记录
定容体积
(mL)
稀释倍数
取样量
(mL)
吸光度
( A )
质量m( μg )
计算结果
(mg/L)
报出结果
(mg/L)
检测人:校核人:审核人:
最低检测质量浓度
2μg/L
最低检测质量
/
样品空白吸光度
计算公式
样品编号
试样体积V(mL)
定容体积
(mL)
稀释倍数
பைடு நூலகம்取样量
(mL)
吸光度
( A )
质量m( μg )
计算结果
(mg/L)
报出结果
(mg/L)
检测人:校核人:审核人:
分光光度法分析丁基黄原酸原始记录(续表)
第 页 共 页
样品编号
试样体积V(mL)
波长:436nm
比色杯厚度:30mm
样品处理情况
按GB/T 5750.8-2006对样品进行处理
标准贮备液配制
(100μg/mL )
标准使用液配制
(10.00μg/mL)
(丁基黄原酸)标准系列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标液移取体积(mL)
定容体积
丁基黄原酸含C(μg)
吸光度A
相关系数r:截距b:斜率a:
分光光度法分析丁基黄原酸原始记录
第 1 页 共 页
检测项目
丁基黄原酸
检测开始时间
年月日
检测依据
GB/T 5750.8-2006
检测结束时间
年月日
检测方法
铜试剂亚铜分光光度法
温度及相对湿度
℃%

3.分光光度测试标准曲线原始记录

3.分光光度测试标准曲线原始记录

NJTY/JS-JY10 南京泰宇环境检测有限公司
第 页共 页
分光光度法检测原始记录
受检单位 模 拟 样品受理编号 检测项目 检测依据 收样日期
检测日期
设备名称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设备编号
NJTY/YQ126
选用波长
nm 比色皿规格(mm )
标准溶液浓度 mg/L
标准溶液编号
1、绘制标准曲线 :制备标准系列并测其吸光度。

2、曲线参数:
标准曲线方程: 回归系数r : 3、样品测定:
样品编号 吸光度A 含量(μg) 浓度 C
(mg/L )
样品编号 吸光度A 含量μg
浓度 C
(mg/L 3)
空白吸光度:A 0=
计算公式: 管号 标准溶液
(mL ) 含量 (μg ) 吸光度 Ⅰ Ⅱ Ⅲ 平均值 0 1 2 3 4 5 6 7 8
检测: 校核: 环境条件:室温 ℃, 相对湿度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标准曲线方程
检测人:年月日复核人:年月日
表6-1分光光度法原始记录(2)
检测任务编号:第页/共页
标准曲线制作、测定样品所需溶液的配制记录
一、吸收液
二、其他溶液
三、标准溶液
检测人:年月日复核人:年月日
表6-1分光光度法原始记录(3)
检测任务编号:第页/共页
样品名称
空气收集器
用人单位
送检日期
检测日期
检测项目
分光光度法原始记录(1)
检测任务编号:第页/共页
曲线名称
标准曲线
制作日期
制作地点
温度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相对湿度
%RH
制作依据
检测方法
仪器型号及编号
状态
比色皿尺寸
cm
波长
nm
标准贮备液
mg/mL
标准使用液
g/mL
标准曲线制作
标准曲线表
标准序号
0
1
2
3
4
5
6
7
标准溶液mL
含量g
吸光度A
减空白吸光值
标准曲线结果
相关系数γ=a=b=
相对含量计算公式
检测结果计算公式
相对含量计算修正值
mg/m3=[稀释倍数×(相对含量-空白)]/采样体积
备注
检测人:年月日复核人:年月日
样品处理
样品测定表(标准曲线见原始记录项目编号)
样品编号
采样体积
(L)
测样
备注
样总量
(mL)
检测用量
(mL)
吸光度
A
相对含量(g)
结果
(mg/m3)
质量控制样品的制备:
质量控制样品测定结论:
采样体积:
(1)采样体积=采样流量*采样时间
(2)V0=VT*293/(273+T)*P/101.3
注:当T<5℃或T>35℃;P<98.8Kpa或P>103.4KPa时,使用公式(2)计算采样体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