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色法和分光光度法
光电比色法

程度的吸收。需要说明的是,这种滤光片上的标称吸光度值,可能与实 际值有偏差,使用时要以实际使用的波长下的测定值为准。
光路系统部件
六、比色皿
比色皿又叫比色环、比色池、比色槽、吸收池等,它主要用来盛装 比色分析时的样品液。在可见光范围内,比色皿常用无色光学玻璃或 塑料制成;在紫外区,常用石英玻璃来制作。比色皿的形状一般为方 形,圆形的比较少。
根据液体浓度的不同,进而使得液体对光的吸收程度 产生差异,然后对此进行分析。
光电比色计
结构
基于光电比色法而设计成的仪器叫光电比色计。
我们公司生产的酶标仪和生化仪,实际上就是光电比 计运用。一般的光电比色计由光源、滤光片、比色皿、光 电检测器、放大和显示等6部分组成 。
分光光度计
公司产品
我们公司产品酶标和生化仪多采用前分光光路 系统。采用前分光光路系统仪器一般不能进行不 同波长项目的不间断检测,通常只能单独一次测 定后,再测第二次 。
聚光镜的作用相当于凸透镜,起会聚光线的作用,以增强标本的照明。 四、反射镜
直角平面反射镜,顾名思义是让平行光经过直角平面反射镜光线成90 度改向。
光路系统部件
五、干涉滤光片 滤光片其作用是控制波长或能量的分布,即它只让一定波长范围内
的光通过,而将其余不需波长的光滤去,相当于电路中的带通滤波器。 由光的干涉原理可知,来自同一光源的两束光线,在空间不同的路
对通过光学系统的光束起限制作用的光学元件。它可以是光学元件(如 透镜、反射镜等)本身的边框,也可以是另外设置的带圆孔的不透光屏。 光阑中心通常位于主光轴上,且光阑面与主光轴垂直。 一般光学系统具有多个光阑,其中对光束的限制作用最大,即实际上决 定通过光学系统的光束大小的那个光阑称为孔径光阑 三、聚光镜
分光光度法

基于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而建立起来的分析方法,称为吸光光度法。包括:比色法、可见及紫外吸光光度法和红外光谱法。本章重点介绍:可见吸光光度法。在选定波长下,被测溶液对光的吸收程度与溶液中的吸光物质的浓度有简单的定量关系。吸收光波范围是紫外,可见和红外光区。它所测量的是物质的物理性质-物质对光的吸收,测量所需的仪器是特殊的光学电子学仪器,所以光度法不属于传统的化学分析法,而属于近代的仪器分析,这里只是按照我国现行教学习惯把可见光的光度法作为化学分析部分的一章。
(一)朗伯一比耳定律的推导
当一束平行单色光通过任何均匀、非散射的固体、液体或气体介质时,光的一部分被吸收,一部分透过溶液,一部分被器皿表面反射。设入射的单色光强度为I0,反射光强度为Ir,吸收光强度为Ia,透过光强度为It,则它们之间的关系为:
I0=Ir+Ia+It
因为λ射光常垂直于介质表面射λ,Ir很小(约为λ射光强度的4%)又由于进行光度分析时都采用同样质料,同厚度的吸收池盛装试液及参比溶液,反射光的强度是不变的。因此,由反射所引起的误差可校正,抵消。故上式可简化为:
ΔE=hc/λ
这里,ΔE=E2-E1,表示某一能吸级差的能量。由于不同物质的分子其组成与结构不同,它们所具有的特征能级不同,能级差也不同,所以不同物质对不同波长的光的吸收就具有选择性,有的能吸收,有的不能吸收。在电子能级发生变化时,不可避免地也伴随着分子的振动和转动能级的变化.分子光谱又成为带状光谱.
2、溶液有色的原因。
具有单一波长的光称为单色光,在可见光中,通常所说的白光是由许多不同波长的可见光组成的复合光。由红、橙、黄、绿、青、蓝、紫这些不同波长的可见光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得到白光。进一步的研究又表明,只需要把两种特定颜色的光按一定比例混合,就可以得到白光,如绿光和紫光混合,黄光和蓝光混合,都可以得到白光。
(一)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

第三节 吸光光度法一、测定原理基于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而建立的分析方法称为吸光光度法,包括比色法、可见分光光度法及紫外分光光度法等。
本章重点讨论可见光区的吸光光度法。
有些物质的溶液是有色的,例如4KMnO 溶液呈紫红色,227K Cr O 水溶液呈橙色。
许多物质的溶液本身是无色或浅色的,但它们与某些试剂发生反应后生成有色物质,例如3Fe +与3Fe +生成血红色配合物; 2Fe +与邻二氮菲生成红色配合物。
有色物质溶液颜色的深浅与其浓度有关,浓度愈大,颜色愈深。
如果是通过与标准色阶比较颜色深浅的方法确定溶液中有色物质的含量,则称为目视比色法,如果是使用分光光度计,利用溶液对单色光的吸收程度确定物质含量,则称为分光光度法。
吸光光度法主要用于测定试样中的微量组分,具有以下特点:(1)灵敏度高。
常可不经富集用于测定质量分数为210-~510-。
的微量组分,甚至可测定低至质量分数为610-~810-的痕量组分。
通常所测试的浓度下限达510-~610-1mol L -⋅。
(2)准确度高。
一般目视比色法的相对误差为5%~l0%,分光光度法为2%~5%。
(3)应用广泛。
几乎所有的无机离子和许多有机化合物都可以直接或间接地用分光光度法进行测定。
不仅用于测定微量组分,也能用于高含量组分的测定及配合物组成、化学平衡等的研究。
如农业部门常用于品质分析、动植物生理生化及土壤、植株等的测定。
(4)仪器简单,操作方便,快速。
近年来,由于新的、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的显色剂和掩蔽剂的不断出现,以及化学计量学方法的应用,常常可以不经分离就能直接进行比色或分光光度测定。
(一)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1.光的基本性质光是一种电磁波,同时具有波动性和微粒性。
光的传播,如光的折射、衍射、偏振和干涉等现象可用光的波动性来解释。
描述波动性的重要参数是波长()m λ、频率()Z H υ,它们与光速c 的关系是:341310cc J sm s E h h λυυλ--=⨯==c λυ= (10.1)在真空介质中光速为2.9979810⨯1m s -,约等于81310m s -⨯还有一些现象,如光电效应、光的吸收和发射等,只能用光的微粒性才能说明,即把光看作是带有能量的微粒流。
比色分析

为了提高测定的灵敏度和准确度,减少分析误差,必须选择合适的反应条件和分析条 件。
A=-lgT=kbc
(7-5)
式7-5即为朗伯-比尔定律的数学表达式。它是分光光度法定量分析的依据。
其中k为吸光系数(absorptivity)。在溶液的组成量度c用mol⋅L-1,液层厚度b以cm为单位
时,则吸光系数称为摩尔吸光系数(molar absorptivity),常用符号ε表示,其单位为L⋅mol-
人眼能感觉到的光的波长大约在400∼700nm之间,称为可见光。白光是一种混合光, 若将白光通过棱镜,便可分解为红、橙、黄、绿、青、蓝、紫等七种颜色的光。这种单一
波长的光叫单色光。各种单色光的近似波长范围如表7-2。 表7-2 各种色光的近似波长范围颜色λFra biblioteknm红
620∼760
橙
590∼620
黄
560∼590
光灯
棱镜
器
WFD-7型
国产751型分光光度计,是最早使用的分光光度计之一,其光学系统图如图7-6所示
。
图7-6 751型分光光度计光学系统立体图
由光源发出的连续辐射光线,射到聚光镜上,会聚后再经过平面镜转角90°,反射至 入射狭缝,由此入射到单色器内,狭缝正好位于球面准直镜的焦面上,当入射光经过准直 镜反射后就以一束平行光射向棱镜(该棱镜背面度铝),光线进入棱镜后,进行散射,入射 角在最小偏向角,入射光在铝面上反射后是依原路稍偏转一个角度后反射回来。这样从棱 镜色散出来的光再经过准直镜反射后,就会聚集在出射狭缝上,出射狭缝和入射狭缝是一 体的。
单色光是很不容易得到的。它通常是包含一定波长范围的有限宽度的谱带。若所含的波长
范围越宽,则单色光越不纯。单色光不纯将导致吸收系数值改变,从而使测定结果发生偏
化合物纯度的测定方法

化合物的纯度是指其所含目标成分在总质量中的比例或百分比。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化合物纯度测定方法:
1. 熔点测定法:该方法适用于具有明确熔点的化合物。
通过将待测化合物加热至熔点,并观察其熔化过程和熔点范围,可以初步判断其纯度。
高纯度化合物的熔点通常较窄且与文献值相符。
2. 水分析法:适用于水溶性化合物。
通过称量一定质量的样品,在恒定条件下蒸发溶剂,然后称量残留物的重量,即可确定化合物的纯度。
高纯度的化合物会留下较少的残留物。
3. 比色法/分光光度法:适用于具有特征吸收峰的化合物。
通过使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化合物在特定波长处的吸光度,再根据兰伯特-比尔定律计算出其浓度,从而确定纯度。
4. 气相色谱法(GC)/液相色谱法(HPLC):适用于分离和分析复杂混合物中的化合物。
通过将样品注入色谱柱,并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分离,再使用检测器检测目标化合物的峰面积或峰高,根据峰面积或峰高与总面积或总峰高的比例计算出其纯度。
5. 核磁共振法(NMR):适用于分析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纯度。
通过测定化合物的核磁共振谱图,观察化学位移和相对积分峰的强度,可
以确定化合物结构以及杂质的存在。
以上方法仅是常见的几种化合物纯度测定方法,实际应用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确保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章比色法和分光光度法

第20章比色法和分光光度法【20-1】将下列百分透光度值换算为吸光度:(1)1% (2)10% (3)50% (4)75% (5)99%解:A=2-lg T%(1)A=2-lg 1 = 2.000(2)A=2-lg 10 = 1.000(3)A=2-lg 50 = 0.301(4)A=2-lg 75 = 0.125(5)A=2-lg 99 = 0.0044【20-2】将下列吸光度值换算为百分透光度:(1)0.01 (2)0.10 (3)0.50 (4)1.00解:lgT%=2-A(1)lgT1%=2-0.01 = 1.99 T1%=97.7 %(2)lgT2%=2-0.10 = 1.90 T2%=79.4 %(3)lgT3%=2-0.50 = 1.50 T3%=31.6 %(4)lgT4% =2-1.00 =1.00 T4%=10.0 %【20-3】有一有色溶液,用1.0 cm 吸收池在527 nm 处测得其透光度T = 60%,如果浓度加倍,则(1)T值为多少?(2)A 值为多少?(3)用5.0 cm 吸收池时,要获得T = 60%,则溶液的浓度为原来浓度的多少倍?解:A=-lg T =εbc -lg 0.60 = 0.222浓度增倍时:(1)lg T =-0.444 T= 36 %(2)A=-lg T = 0.444(3)1.0cm时:c1 = 0.222 5.0cm时:c2 = 0.222c2/c1= 1.0 /5.0 = 0.2倍【20-4】有两种不同浓度的KMnO4溶液,当液层厚度相同时,在527nm处透光度T分别为(1)65.0%,(2)41.8%。
求它们的吸光度A各为多少?若已知溶液(1)的浓度为6.51×10-4mol·L-1,求出溶液(2)的浓度为多少?解:(1)A=εbc =-lgT=-lg 0.650 = 0.187(2)A=-lg 0.418 = 0.379(3)当c1= 6.51×10-4 mol • L-1时,b = 0.187∕6.51×10-4 = 287 mol -1 • Lc 2= 0.379∕287 = 1.32×10-3 mol • L -1【20-5】在pH=3时,于655 nm 处测得偶氮胂Ⅲ与镧的紫蓝色配合物的摩尔吸光系数为4.50×104。
分光光度法的概念

分光光度法是一种常用的化学分析方法,它利用物质对光的吸收、反射、散射等特性,通过测量光强度的变化来测定物质的浓度。
这种方法具有灵敏度高、操作简便、适用范围广等优点,因此在化学分析、生物分析、环境监测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分光光度法的原理是,当一束平行光通过某一均匀的溶液时,光线会被溶液中的物质吸收,导致光强减弱。
不同物质对光的吸收能力不同,因此可以通过测量光强度的变化来推算出物质的浓度。
这种方法被称为比色法或吸光光度法。
在分光光度法中,常用的仪器是分光光度计。
分光光度计由光源、单色器、样品池和检测器等部分组成。
光源发出的光线经过单色器后,被分解成不同波长的单色光。
样品池中的溶液会吸收这些单色光,导致光强减弱。
检测器将检测到的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再经过放大和处理后,输出测量结果。
分光光度法的应用非常广泛。
在化学分析中,可以用于测定各种无机和有机化合物的浓度。
在生物分析中,可以用于测定蛋白质、核酸、酶等生物大分子的浓度和活性。
在环境监测中,可以用于测定水体中的重金属离子、有机物、营养物等污染物的浓度。
虽然分光光度法具有许多优点,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例如,对于某些物质,其吸收光谱可能与其他物质重叠,导致测量结果不准确。
此外,分光光度法只能测定溶液中的物质浓度,而不能直接测定固体样品中的物质含量。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测定。
总之,分光光度法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分析方法,它通过测量物质对光的吸收和反射等特性来推算出物质的浓度。
这种方法具有灵敏度高、操作简便、适用范围广等优点,因此在化学分析、生物分析、环境监测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同时,也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测定,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分光光度法

光度法的优点
与目视比色法相比,光度法的优点: 1. 用光电仪器进行测量可消除轻度色盲、眼睛 疲劳等主观误差。 2. 有其他物质共存时,可选适当的入射光和参 比溶液来消除干扰,提高选择性。 3. 对于大批试样分析,校正曲线可简化手续, 提高分析速度。
2.3.2.测量条件的选择(1)
(1)选择合适的入射光 由于溶液对光的吸收是有选择性的,因此 必须选择溶液吸收最大的波长作为入射光的波 长。 (2)控制适当的吸光度范围 用光度计测量吸光度,都存在着误差。当 测量小于0.2和大于0.7吸光度时,误差会迅速 增加。为了使测量误差落在0.2~0.7之间,可 以控制试样的称取量。对于组分含量高的试样, 可减少称取量,或是稀释;对于含量低的溶液 可增加称样量或浓缩的方法来提高浓度。
图2-8 721分光光度计的光学系统
几种类型的分光光度计( 几种类型的分光光度计(三)
图2-9 7530G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
几种类型的分光光度计( 几种类型的分光光度计(四)
图2-10 7530G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光学系统
检测器和读数装置 (2)
2. 光电管. 是一个二极真空管由一个阳极和一个光敏阴 极组成。 3. 光电倍增管。 是利用光敏阴极把光信号放大的装置。 4. 读数装置。 读数装置常用的是微安计或检流计。
几种类型的分光光度计( 几种类型的分光光度计(一)
图2-7 721分光光度计
几种类型的分光光度计( 几种类型的分光光度计(二)
2.分光光度法 2.分光光度法
光度可用光电比色计或分光光度计进 行测量。 测定时常用的是校正曲线法或比较法。
(1)校正曲线法
校正曲线法,又称工作曲线或标准曲线法。 当溶液厚度b固定时,吸光度A与溶液浓度c成 正比.取一系列不同浓度标准溶液(5-7图), 分别测定其吸光度,以浓度c为横坐标,吸光 度为纵坐标,作校正曲线.试液用同样条件显 色,测定吸光度,从曲线上求得试液浓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致 灵敏度降低, 遇此情况, 应暂停使 用并避光放置, 待其复原后再用。
光电管: 国产721型分光光度计
e. 指示器
(3) 常用光电比色计和分光光度计 光电比色计: 国产581-G型, 仪器通 常配有红色、绿色、蓝色三块滤光 片, 其透过光的最大波长分别在650、 530和440mm左右。
(3) 控制适当的吸光度读数范围 适宜读数范围: 吸光度A在0.15~1.0内,
或透光度T值在0.10~0.70内。 六.比色法和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定量方法 (1) 校正曲线法(适用于经常性的批量分
析) (2) 标准对比法(标准品对照法)
此法适宜于非经常性的分析工作。
当校正曲线通过零点时,将样品溶
值, 单位为mL/g ·cm
同一物质的ε与 E11c%之m 间的关系:
E1% 1cm
10
Mr
例1 一含Fe2+浓度为0.5mg/L的溶 液, 用邻二氮菲显色测定, 吸收池厚 度为2cm,在508nm处测得吸光度为 0.19, 求其摩尔吸光系数和比吸光系 数。
(3) 偏离朗伯-比尔定律的原因 标准曲线: 根据朗伯-比尔定律,当
②. 当显色剂无色而被测试液中存在 其他有色离子时,可用不加显色剂的被 测试液作为参比溶液,称为试样空白。
③. 当显色剂或其他试剂有色,可用显 色剂或其他试剂作为参比溶液,称为试 剂空白。
④. 用不含被测组分的试样, 在相同条件 下与被测试样同时进行处理, 测吸光 度时以前者所得溶液为参比溶液, 称 为平行操作空白。如临床上进行某 种药物浓度的监测,取正常人血样和 待测血药浓度的血样在相同条件下 处理, 用前者得到的溶液作为参比溶 液。
① 光电比色法的原理: 所用仪器为 光电比色计。
光源→滤光片→一定波长范围的 近似单色光→有色溶液→透过光→ 光电池→检流计的标盘
可见分光光度法所用的仪器称为
分光光度计, 它是利用分光能力很强的 棱镜或光栅的原理, 作为单色器, 可连 续获得不同波长的单色光, 其波长范围 比用滤光片获得的更窄。因此用分光
二、朗伯-比尔定律
(1) 朗伯-比尔定律
透光度(透光率T):
T
It I0
吸光度(A): 朗伯-比尔定律:
A lg It I0
A lg T lg I0 Kbc It
此式表明: 当一束平行的单色光通 过吸光物质的均匀溶液时, 溶液的吸 光度与溶液浓度和液层厚度的乘积成 正比。
K:比例常数, 与入射光波长, 溶液 中吸光物质的本性及溶液的温度有 关。
(2) 吸光系数
当b以cm, c以g/L为单位, K为吸光
系数, 用符号a表示, 单位为L/g ·cm
A=abc
当b以cm, c以mol/L为单位时, K为
摩尔吸光系数, 用符号ε表示, 单位
为L/ mol ·cm
A=εbc
a与ε的关系:
a
M
比吸光系数(
E1% 1cm
): 指质量浓度
为 1%(g/mL), b为1cm时的吸光度
量。
标准系列法的原理:
朗伯-比尔定律对标准系列法原 理的解释:
A=εsbscs=εxbxcx
标准系列法的优点: ① 仪器简单, 操作简便,适宜于大批 试样分析
② 适宜于稀溶液中微量组分的测定
③ 某些不完全符合朗伯-比尔定律 的显色反应, 仍可用此法进行测 定。
标准系列法的缺点: 准确度较差。
(2) 光电比色法和可见分光光度法
与目视比色法相比, 光度法的特点: ① 灵敏度高;10-5 ~ 10-6mol/L ② 准确度较高; ③ 仪器设备较简单, 操作简便、 快速; ④ 应用广泛。
(2) 光的性质和物质的颜色
光的性质: 光是一种电磁波, 具
有波粒二象性。光的波动性可用 波长来描述, 其单位常用纳米(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m) 表示, 波长越短, 能量越高。
②. 双硫腙 其结构式为
(3) 影响显色反应的因素: ① 显色剂的用量: 显色反应表示式: M+R MR (被测组分)(显色剂)(有色配合物) 显色剂的用量应当适宜,其用量是 通过实验确定。
实验方法为:固定被测组分的浓度和 其它条件,改变显色剂在溶液中的浓度 cR,分别测量吸光度(A),绘制A-cR曲线。
棱镜: 色散元件, 有石英或玻璃两 种, 它们对不同波长光具有不同的折 射率。石英棱镜对紫外光分光效果好, 玻璃棱镜对可见光分光效果好, 因为 玻璃对紫外光有吸收, 故不能用于紫 外光区。
光栅:色散元件, 利用光的衍射和干 涉原理制成。当白光通过密刻平行条 痕的光栅后, 将不同波长的光色散成 连续光谱。具有波长范围宽、色散均 匀、分辨本领高等优点。
b. 单色器 光电比色计: 用滤光片获得单色光。 选择滤光片的原则是: 滤光片最易
透过的光应是有色物质最易吸收的
光, 即滤光片的颜色与溶液的颜色应 为互补色; 也可以使用不同的滤光片 测量同一有色溶液的吸光度, 测得吸 光度最大时所用的滤光片就是最适
宜的滤光片。
分光光度计: 单色器由棱镜或光栅、 狭缝和准直镜等部分组成。
c. 吸收池(比色皿) 用于盛装被测试液和参比溶液。 按制作材料不同分为石英吸收 池和玻璃吸收池。
d. 检测器 作用: 是将光强度信号转换为可
测电信号, 常见检测器有光电池和 光电管。
光电池: 国产581-G型光电比色 计及72型分光光度计。
优点: 光电池灵敏度较高, 产生的光电 池不需要经过放大便可直接用 灵敏检流计测量。
光度计可连续测量某一定浓度有色溶
液在不同波长下的吸光度, 从而可得其 吸收光谱,通过吸收光谱可选择最适宜 的测定波长。
所以分光光度计采用适当的光源 和检测器, 使测量的范围不只局限于 可见光区。如用红外光作为光源成 为红外分光光度法; 用紫外线作为光 源称为紫外分光光度法。
a. 光源 要求: 光源须具有足够的辐射强度, 且稳定性好。 钨灯是可见分光光度计常用 的光源。
具有同一波长的光称为单色光,由不 同波长光组成的光称为复合光。
互补色光: 若将两种颜色的光按适当的 强度比混合可成白光, 那么这两种光称为 互补色光。
物质的颜色: 物质对光的吸收是具有选择性的。
当一束白光通过溶液时, 若溶液对各 种色光都不吸收, 则白光全部通过, 溶液呈无色透明; 若各种色光几乎全 被吸收, 则溶液呈黑色; 若溶液只吸收 某种色光, 则溶液呈透过光的颜色, 也 就是说, 溶液呈吸收光的互补色光的 颜色。
吸收池厚度不变, 以吸光度为纵坐 标, 浓度为横坐标作图时, 应得到一 条通过原点的直线, 称为校正曲线或 标准曲线。
偏离朗伯-比尔定律的主要原因: ① 定律仅适用于稀溶液 ② 化学变化引起的偏离(正偏离) ③ 非单色入射光引起的偏离(负 偏离)
三. 方法和仪器 (1) 目视比色法
目视比色法: 用眼睛观察比较溶液颜色深 度以测量物质含量的分析方法称 为目视比色法。
全血中铁的测定
全血中铁的测定需要先将各种形式 的铁转化为游离的Fe3+离子。通常用 消化法,蛋白质用钨酸沉淀除去,取无 蛋白的滤液,在一定条件下加KSCN显 色剂,生成血红色配合物,反应式为
Fe3 2SCN
Fe(SCN) 2
在520nm波长处或用蓝绿色滤光片
测量吸光度,与标准溶液比较,求出含
例如, 白光通过CuSO4溶液时, 溶液 颜色为蓝色。
吸收曲线: 为了精确表明溶液对不 同波长光的吸收情况, 可将不同波长 的单色光依次通过某一固定浓度的有 色溶液, 测量该溶液对各单色光的吸 收程度, 即吸光度, 以波长为横坐标, 吸光度为纵坐标作图所得曲线, 即为 吸收曲线, 或称吸收光谱。
五、光度测量条件的选择 (1) 选择合适波长的入射光 ① 选被测有色物质的λmax为入射 光 ② 如在λmax处显色剂或干扰组分 有明显的吸收, 则应选灵敏度较 低但能避免干扰的适宜波长的光 作为入射光。
(2) 选择适宜的参比溶液
①. 当被测溶液、显色剂及所用其他 试剂均无色,可用纯溶剂作为参比溶液, 称为溶剂空白。
品的比吸光系数比较进行含量测定。
如被测试样称样量和稀释倍数与标准
品一致,在相同条件下,测得被测试样
与标准品的比吸光系数分别为
(
E1% 1cm
)
x
和
(
E1% 1cm
)s则试样质量浓度
(g/L)为
( E11c%m ) x ( E11c%m )s
1000
七. 比色法和可见分光光度法在医学检 验中的应用
(2) 显色剂 显色剂可分为无机显色剂和有机显 色剂两大类。由于大多数有机显色 剂能与金属离子形成稳定的有特征 颜色的螯合物, 灵敏度较高, 选择性 也较好。因此, 在比色分析和光度分 析中主要选用有机显色剂。
两种常用的有机显色剂:
① 邻二氮菲 其结构式为
这是目前广泛用于测定Fe2+的较好的 显色剂。先用盐酸羟胺把待测试液 中的Fe3+还原为Fe2+ ,然后在pH5~6 的条件下,与邻二氮菲反应,生成稳定 的橙红色配合物,配合物的λmax为 508nm.反应是特效的,灵敏度也较高, 摩尔吸光系数ε为1.1×104L/mol.cm。
液和一标准溶液在选定实验条件下
显色,测得吸光度分别为Ax和As,标准 溶液的浓度为cs,则样品溶液的浓度cx 可按下式求得:
cx
Ax As
cs
在药物分析中, 为了测定方便, 通常 使被测试样称样量和稀释倍数与标准 试样一致,则被测试样的含量ω可由测 量的两者吸光度的比求得,即
Ax
As
另外,在药物分析中,还常用与标准
② 溶液的酸度 适宜酸度范围确定方法: 固定显色剂和被测组分的浓度, 改变溶液的pH值,分别测量吸光度, 绘制A- pH曲线。曲线平坦部分所 对应的pH值即为适宜的酸度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