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功率因数
电动机的效率、功率因数及其影响因素

电动机的效率、功率因数及其影响因素一、什么是电动机的功率因数?异步电动机的功率因数是衡量在异步电动机输入的视在功率(即容量等于三倍相电流与相电压的乘积)中,真正消耗的有功功率所占比重的大小,其值为输入的有功功率P1与视在功率S之比,用cos 9 来表示。
cos ® 二P/S电动机在运行中,功率因数是变化的,其变化大小与负载大小有关,电动机空载运行时,定子绕组的电流基本上是产生旋转磁场的无功电流分量,有功电流分量很小。
此时,功率因数很低,约为0.2左右,当电动机带上负载运行时,要输出机械功率,定子绕组电流中的有功电流分量增加,功率因数也随之提高。
当电动机在额定负载下运行时,功率因数达到最大值,一般约为0.7-0.9。
因此,电动机应避免空载运行,防止“大马拉小车”现象。
二、什么是电动机的输入功率和输出功率电动机从电源吸取的有功功率,称为电动机的输入功率,一般用P1表示。
而电动机转轴上输出的机械功率,称为输出功率,一般用P2表示。
在额定负载下,P2就是额定功率Pn。
电动机运行时,内部总有一定的功率损耗,这些损耗包括:绕组上的铜(或铝)损耗,铁芯上的铁损耗以及各种机械损耗等。
因此输入功率等于损耗功率与输出功率之和,也就是说,输出功率小于输入功率。
三、什么是电动机的效率电动机内部功率损耗的大小是用效率来衡量的,输出功率与输入功率的比值称为电动机的效率,其代表符号为n1、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的效率:n =P/ (V3*U*I*COS©)其中,P—是电动机轴输出功率U —是电动机电源输入的线电压I —是电动机电源输入的线电流COS)—是电动机的功率因数2、电动机的输出功率:指的是电动机轴输出的机械功率3、电动机的输入功率:指的是电源给电动机输入的有功功率:P=V3*U*I*COS©( KW)其时,这个问题有些含糊,按说电动机的输入功率应该指的是电源输入的视在功率:S==V3*U*I 这个视在功率包括有功功率(电动机的机械损耗、铜损、铁损等)、无功功率。
你知道功率因数有正还有负吗?-茅于海

你知道功率因数有正还有负吗?-茅于海你知道你的LED灯具的功率因数等于多少吗?可能绝大多数人都会回答说知道,如果再问一句你知道功率因数是什么吗?可能大多数人也是知道是什么,因为这是基本电工里的常识,可是如果再问一个问题,你知道你的电子产品的功率因数是正还是负?可能就是绝大多数人都不知道了。
一.什么是功率因数?我们知道,在电工里,所有的电压和电流都是正弦波,因为是正弦波所以就可以很方便地用矢量来表示。
而在实际的电力系统里,负载不一定是纯阻,也就是说,电流不一定是和电流同相,如果是纯电感,那么电流就会落后于电压90度,如果是纯电容,那么电流就会领先电压90度。
假如不是纯电感或者纯电容,那么就会有一个相角中,这个①可能是正,也可能是负,取决于负载的性质。
感性负载中为正,容性负载中为负。
强电宓去冢善宏巩电调士臣4空了魂?j文五胃不况济军工巾t:—►a—._尔至算电;2 奈和靠箱交出箔1.用矢量表示的正弦波的电压和电流对于感性负载或是容性负载因为电流和电压不是同相,就会出现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两种不同的功率。
所谓有功功率就是指和电压同相的电流分量和电压的乘积,所谓无功功率就是指和电压垂直的电流分量和电压的乘积。
而有功功率实际上就是电流矢量在电压矢量上的投影,这个投影就是把电流矢量乘以它和电压夹角的余弦,也就是Cos q,而且把这个Cos9称之为功率因数。
当中为0度时,Cos9就等于1,也就是纯阻。
感性负载时,0 < Co科< 1 ;而在容性负载时,0 < Co科< -1。
所以功率因数是肯定有正有负的!而且这是判断负载是容性还是感性的重要标志!功率因数也就是Cos q,Cos中就是功率因数,这是天经地义的事。
在电力系统里,希望所有负载都是纯阻,然而实际上是不可能的,而一旦Cos9不等于1,其中的无功分量并不是真的无功,即使是完全和电压成直角的电流I,当它流过电线时仍然有I2R的损耗。
所以在电力系统里是要想方设法地把功率因数进行校正,使其尽可能接近1。
电气问答

1.什么是功率因数?提高功率因数的意义是什么?提高功率因数的措施有哪些?答:功率因数COSφ,也叫力率,是有功功率和视在功率的比值,即COS=P/S。
在一定的额定电压和额定电流下,功率因数越高,有功所占的比重越大,反之越低。
发电机的额定电压,电流是一定的,发电机的容量即为它的视在功率,如果发电机在额定容量下运行,其输出的有功功率的大小取决于负载的功率因数,功率因数低时,发电机的输出功率低,其容量得不到充分利用。
功率因数低,在输电线路上将引起较大的电压降和功率损耗。
因当输电线输送功率一定时,线路中电流与功率因数成反比即I=P/COSφ,当功率因数降低时,电流增大,在输电线电阻电抗上压降增大,使负载端电压过低,严重时,影响设备正常运行,用户无法用电。
此外,电阻上消耗的功率与电流平方成反比,电流增大要引起线损增加。
提高功率因数的措施有:合理地选择和使用电气设备,用户的同步电动机可以提高功率因数,甚至可以使功率因数为负值,即进相运行。
而感应电动机功率因数很低,尢其是空载和轻载运行时,所以应该避免感应电动机空载或轻载运行。
安装并联补偿电容器或静止补偿等设备,使电路中总的无功功率减少。
2.对称的三相交流电路有何特点?答:对称的三相交流电路中,相电势、线电势、线电压、相电压、线电流、相电流的大小分别相等,相位互差120度,三相各类量的向量和、瞬时值之和均为零。
三相绕组及输电线的各相阻抗大小和性质均相同。
在星形接线中,相电流和线电流大小、相位均相同。
线电压等于相电压的√3倍,并超前于有关的相电压30 度。
在三角形接线中,相电压和线电压大小、相位均相同。
线电流等于相电流的√3倍,并滞后于有关的相电流30度。
三相总的电功率等于一相电功率的3倍且等于线电压和线电流有效值乘积的√3倍,不论是星形接线或三角形接线。
3.什么是相电流、相电压和线电流、线电压?答:由三相绕组连接的电路中,每个绕组的始端与末端之间的电压叫相电压。
功率因数0.956

功率因数0.956
功率因数是指交流电路中有用功率与视在功率之比的余弦值,通常用来衡量电路的有效性和效率。
功率因数的数值范围在-1到1之间,而0.956是一个比较接近1的功率因数。
从电气工程的角度来看,功率因数0.956表明电路中有用功率与视在功率之间的关系比较接近纯阻性负载。
这意味着电路中的电阻性负载消耗的有用功率较大,而无功功率较小,这是一个比较理想的情况。
从能源管理的角度来看,功率因数0.956表明系统的能源利用效率较高,能够更好地将电能转化为有用的功率,减少了无效能的浪费,有利于节能减排。
从实际应用的角度来看,对于工业生产中的电气设备,功率因数0.956意味着设备的电能利用效率比较高,可以更好地满足生产需求,降低能源消耗成本。
总的来说,功率因数0.956所代表的电路特性对于电气工程、
能源管理和实际应用都具有积极的意义,体现了电路的高效、稳定和经济运行。
并联电容提高功率因数原理

并联电容提高功率因数原理1. 什么是功率因数功率因数是指交流电路中有功功率与视在功率之比,用于衡量电路中有功电能的利用效率。
2. 为什么需要提高功率因数低功率因数会导致电力损耗和电网负荷的增加,降低供电效率。
因此,提高功率因数对于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和能效优化至关重要。
3. 传统方法:电容并联为了提高功率因数,可以采用电容并联的方法。
3.1 并联电容的作用并联电容能够提供无功功率,从而补偿负载电流中的无功分量,从而提高功率因数。
3.2 并联电容的原理并联电容能够在交流电路中产生感性电流与负载电流平衡的效果,从而达到提高功率因数的目的。
3.3 并联电容的计算方法计算并联电容的方法如下: 1. 首先,测量负载电流的功率因数。
2. 根据测量结果,计算出需要并联电容的容量大小。
3. 根据容量大小和额定电压,选择合适的电容进行并联。
3.4 并联电容的安装与调试注意事项安装并联电容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 安装时应保证电路断电并接地,确保人身安全。
- 并联电容应配备合适的继电器或保护开关,以避免电容过载损坏。
-调试并联电容时,应根据实际功率因数情况,逐渐接入电容,并进行稳定运行观察和调整。
4. 并联电容提高功率因数的优缺点并联电容提高功率因数的优点有: - 提高电力系统的能效,减少电力损耗。
- 改善电网的稳定性,降低电力负荷。
- 提高电力设备的运行效率和寿命。
然而,并联电容也存在一些缺点: - 安装和调试成本较高。
- 需要占用一定的空间。
- 需要定期检查和维护。
5. 其他方法:有源功率因数补偿除了电容并联外,还可以采用有源功率因数补偿的方法。
5.1 有源功率因数补偿的原理有源功率因数补偿通过控制电流的相位和幅值,利用电子器件(如晶闸管、IGBT 等)实时调整负载电流与电压之间的相位差,从而提高功率因数。
5.2 有源功率因数补偿的优点有源功率因数补偿相较于电容并联,具有以下优点: - 可以对功率因数进行精确调整。
电工基础知识培训问答

电工基础知识培训问答1.什么是功率因数?如何计算功率因数?答:在交流电路中,电压与电流之间的相位差(∮)角的余弦称为功率因数,用COS∮表示,在数值上等于有功功率和视在功率之比,或电阻与阻抗之比。
即COS∮=P/S=P/(U×I)=(I2R)/(U×I)=R/Z平均功率因数=有功功率/(有功功率2+无功功率2 )↑1/2=有功功率/视在功率测量功率因素的仪器--建议选用:日本日置HIOKI 3286-20钳式功率计2.利用率、负荷率是怎样计算的?利用率=日平均有功负荷/运行变压器容量×COS∮×100%负荷率=日平均有功负荷/日最高有功负荷×100%3.有功功率、无功功率、视在功率的计算公式?答:有功功率:在交流电路中,电阻所消耗的功率为有功功率。
单位瓦(W)或千瓦(KW)。
计算式:P=√3 U×I×COS∮无功功率:在交流电路中电感或电容实际上不消耗电能,它只和电源之间能量转换,只是电场能转换为磁场能或磁场能转换为电场能,能量并没有真正的消耗,使能量转换的功率,称为无功功率。
单位乏(war)或千乏(kvar)。
计算式:Q=√3U×I×sin∮视在功率:在交流电路中,电压和电流的乘积,或者说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的矢量和。
单位伏安(VA)或千伏安(KVA)。
计算式:S=√(P2+Q2 )=√3 U*I4.什么是相电压、相电流、线电压、线电流?答:相电压:三相电源中星型负载两端的电压称相电压。
用UA、UB、UC表示。
相电流:三相电源中流过每相负载的电流为相电流,用IAB、IBC、ICA表示。
线电压:三相电源中,任意两根导线之间的电压为线电压,用UAB、UBC、UCA表示。
线电流:从电源引出的三根导线中的电流为线电流,用IA、IB、IC表示。
5.三相对称负载接成星型和三角形时,线电压与相电压,线电流与相电流有什么关系?答:三相对称负载接成星型时:(1)线电压等于相电压的√3倍,线电压超前相电压30°。
什么是电路的功率因数如何计算

什么是电路的功率因数如何计算电路中的功率因数是用来衡量电路中有用功率与总视在功率之间的关系的一个指标。
它是一个没有单位的纯量,通常用来描述电路的负载特性和能源的利用效率。
计算电路的功率因数需要考虑电路中的有用功率和无用功率之间的关系,下面将详细介绍电路功率因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一、什么是电路的功率因数电路的功率因数指的是电路中有用功率与总视在功率之间的比值。
有用功率是指电路中能够被负载或用于实际目的的功率,如驱动电机、照明等;而总视在功率是指电路中无论有用功率还是无用功率的总和,它是电路中所有功率的代表。
功率因数低于1的电路通常存在较大的无用功率,这会导致电路的能源利用效率低下。
当功率因数接近于1时,说明电路中几乎没有无用功率,电能得到了高效利用。
功率因数的数值范围在0到1之间,若功率因数接近1,则代表电路能够有效利用能源,功率因数较低则意味着存在较大的无用功率。
二、如何计算电路的功率因数计算电路的功率因数时,首先需要了解电路中有用功率和总视在功率的计算方法。
1. 有用功率的计算方法有用功率可以通过电路中负载的电压(U)和电流(I)来计算,公式如下:有用功率(P)= 电压(U) ×电流(I) ×功率因数(PF)其中,功率因数(PF)是一个介于0~1之间的纯量。
2. 总视在功率的计算方法总视在功率是指电路中有用功率和无用功率的总和。
可以用电压(U)和电流(I)的大小关系计算,公式如下:总视在功率(S)= 电压(U) ×电流(I)最后,功率因数(PF)可以通过有用功率(P)和总视在功率(S)的比值计算,其公式为:功率因数(PF)= 有用功率(P)/ 总视在功率(S)通过上述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得到电路的功率因数。
三、结论电路的功率因数是衡量电路有用功率与总视在功率之间关系的一个指标。
计算功率因数需要知道电路中的有用功率和总视在功率,其中有用功率可以通过电压和电流计算得到,总视在功率则是电路中所有功率的总和。
电气值班员初级(论述题)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电气值班员初级(论述题)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论述题1.什么是功率因数?提高功率因数的意义是什么?提高功率因数的措施有哪些?正确答案:功率因数cosφ,也叫力率,是有功功率与视在功率的比值,即在一定额定电压和额定电流下,功率因数越高,有功功率所占的比重越大,反之越低。
提高功率因数的意义分两个方面:在发电机的额定电压、额定电流一定时,发电机的容量即是它的视在功率。
如果发电机在额定容量下运行,输出的有功功率的大小取决于负载的功率因数。
功率因数越低,发电机输出的功率越低,其容量得不到充分利用。
功率因数低,在输电线路上引起较大的电压降和功率损耗。
故当输电线输出功率P一定时,线路中电流与功率因数成反比,即当cosφ越低时,电流,增大,在输电线阻抗上压降增大,使负载端电压过低。
严重时,影响设备正常运行,用户无法用电。
此外,阻抗上消耗的功率与电流平方成正比,电流增大要引起线损增大。
提高功率因数的措施有:合理地选择和使用电气设备,用户的同步电动机可以提高功率因数,甚至可以使功率因数为负值,即进相运行。
而感应电动机的功率因数很低,尤其是空载和轻载运行时,所以应该避免感应电动机空载和轻载运行。
安装并联补偿电容器或静止补偿器等设备,使电路中总的无功功率减少。
2.氢冷发电机为什么可用二氧化碳作为置换的中间介质,而不能在充二氧化碳的情况下长期运行?正确答案:因为氢气和空气混合易引起爆炸,而二氧化碳与氢气或空气混合时都不会发生爆炸,所以二氧化碳作为置换的中间介质。
二氧化碳传热系数是空气的1.132倍,在置换过程中,冷却效能并不比空气差。
此外,二氧化碳作为中间介质还有利于防火。
不能用二氧化碳作为冷却介质、长期运行的原因是,二氧化碳能与机壳内可能含水蒸气等化合,生成一种绿垢,附着在发电机绝缘物和构件上,这样,使冷却效果剧烈恶化,并使机件脏污。
3.说明发电机进相运行危害及运行注意事项。
正确答案:通常情况下,机组进相运行时,定子端部漏磁较大,并由此引起的损耗比调相运行时还要大,故定子端部附近各金属部件温升会较高,引起端部线圈发热,深度进相对系统电压及稳定也会产生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功功率和功率因数
无功功率
在交流电路中,由电源供给负载的电功率有两种;一种是有功功率,一种是无功功率。
有功功率是保持用电设备正常运行所需的电功率,也就是将电能转换为其他形式能量(机械能、光能、热能)的电功率。
比如:5.5千瓦的电动机就是把5.5千瓦的电能转换为机械能,带动水泵抽水或脱粒机脱粒;各种照明设备将电能转换为光能,供人们生活和工作照明。
有功功率的符号用P表示,单位有瓦(W)、千瓦(kW)、兆瓦(MW)。
无功功率比较抽象,它是用于电路内电场与磁场的交换,并用来在电气设备中建立和维持磁场的电功率。
它不对外作功,而是转变为其他形式的能量。
凡是有电磁线圈的电气设备,要建立磁场,就要消耗无功功率。
比如40瓦的日光灯,除需40多瓦有功功率(镇流器也需消耗一部分有功功率)来发光外,还需80乏左右的无功功率供镇流器的线圈建立交变磁场用。
由于它不对外做功,才被称之为“无功”。
无功功率的符号用Q表示,单位为乏(Var)或千乏(kVar)。
无功功率决不是无用功率,它的用处很大。
电动机需要建立和维持旋转磁场,使转子转动,从而带动机械运动,电动机的转子磁场就是靠从电源取得无功功率建立的。
变压器也同样需要无功功率,才能使变压器的一次线圈产生磁场,在二次线圈感应出电压。
因此,没有无功功率,电动机就不会转动,变压器也不能变压,交流接触器不会吸合。
为了形象地说明这个问题,现举一个例子:农村修水利需要开挖土方运土,运土时用竹筐装满土,挑走的土好比是有功功率,挑空竹筐就好比是无功功率,竹筐并不是没用,没有竹筐泥土怎么运到堤上呢?
在正常情况下,用电设备不但要从电源取得有功功率,同时还需要从电源取得无功功率。
如果电网中的无功功率供不应求,用电设备就没有足够的无功功率来建立正常的电磁场,那么,这些用电设备就不能维持在额定情况下工作,用电设备的端电压就要下降,从而影响用电设备的正常运行。
无功功率对供、用电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主要表现在:
(1)降低发电机有功功率的输出。
(2)降低输、变电设备的供电能力。
(3)造成线路电压损失增大和电能损耗的增加。
(4)造成低功率因数运行和电压下降,使电气设备容量得不到充分发挥。
从发电机和高压输电线供给的无功功率,远远满足不了负荷的需要,所以在电网中要设置一些无功补偿装置来补充无功功率,以保证用户对无功功率的需要,这样用电设备才能在额定电压下工作。
这就是电网需要装设无功补偿装置的道理。
2功率因数
电网中的电力负荷如电动机、变压器等,属于既有电阻又有电感的电感性负载。
电感性
负载的电压和电流的相量间存在着一个相位差,通常用相位角φ的余弦cosφ来表示。
cosφ称为功率因数,又叫力率。
功率因数是反映电力用户用电设备合理使用状况、电能利用程度和用电管理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
三相功率因数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cosφ——功率因数;
P——有功功率,kW;
Q——无功功率,kVar;
S——视在功率,kV。
A;
U——用电设备的额定电压,V;
I——用电设备的运行电流,A。
功率因数分为自然功率因数、瞬时功率因数和加权平均功率因数。
(1)自然功率因数:是指用电设备没有安装无功补偿设备时的功率因数,或者说用电设备本身所具有的功率因数。
自然功率因数的高低主要取决于用电设备的负荷性质,电阻性负荷(白炽灯、电阻炉)的功率因数较高,等于1,而电感性负荷(电动机、电焊机)的功率因数比较低,都小于1。
(2)瞬时功率因数:是指在某一瞬间由功率因数表读出的功率因数。
瞬时功率因数是随着用电设备的类型、负荷的大小和电压的高低而时刻在变化。
(3)加权平均功率因数:是指在一定时间段内功率因数的平均值,其计算公式为:
提高功率因数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改善自然功率因数,另一种是安装人工补偿装置。
在交流电路中,电压与电流之间的相位差(Φ)的余弦叫做功率因数,用符号
cosΦ表示,在数值上,功率因数是有功功率和视在功率的比值,即cosΦ=P/S
功率因数的大小与电路的负荷性质有关,如白炽灯泡、电阻炉等电阻负荷的功率因数为1,一般具有电感或电容性负载的电路功率因数都小于1。
功率因数是电力系统的一个重要的技术数据。
功率因数是衡量电气设备效率高低的一个系数。
功率因数低,说明电路用于交变磁场转换的无功功率大,从而降低了设备
的利用率,增加了线路供电损失。
所以,供电部门对用电单位的功率因数有一定的标准要求。
(1) 最基本分析:拿设备作举例。
例如:设备功率为100个单位,也就是说,有100个单位的功率输送到设备中。
然而,因大部分电器系统存在固有的无功损耗,只能使用70个单位的功率。
很不幸,虽然仅仅使用70个单位,却要付100个单位的费用。
在这个例子中,功率因数是0.7 (如果大部分设备的功率因数小于0.9时,将被罚款),这种无功损耗主要存在于电机设备中(如鼓风机、抽水机、压缩机等),又叫感性负载。
功率因数是马达效能的计量标准。
(2) 基本分析:每种电机系统均消耗两大功率,分别是真正的有用功(叫千瓦)及电抗性的无用功。
功率因数是有用功与总功率间的比率。
功率因数越高,有用功与总功率间的比率便越高,系统运行则更有效率。
(3) 高级分析:在感性负载电路中,电流波形峰值在电压波形峰值之后发生。
两种波形峰值的分隔可用功率因数表示。
功率因数越低,两个波形峰值则分隔越大。
保尔金能使两个峰值重新接近在一起,从而提高系统运行效率。
一般用电器在电流通过的时候会消耗一定的电能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而所消耗的电能包含两部分,一部分为用电器实际使用到的(有功),一部分为用电器使用过程中在其他方面消耗了(无功)。
而功率因素就是有功占总功(有功+无功)的百分比,可见功率因素对于一般的导体来说不会等于1的,功率因素越大,电功的有效使用率就越高,这样解释你应该容易接受一点
所谓功率因数,是指任意二端网络(与外界有二个接点的电路)两端电压U与其中电流I之间的位相差的余弦。
在二端网络中消耗的功率是指平均功率,也称为有功功率,它等于
由此可以看出,电路中消耗的功率P,不仅取决于电压V与电流I的大小,还与功率因数有关。
而功率因数的大小,取决于电路中负载的性质。
对于电阻性负载,其电压与电流的位相差为0,因此,电路的功率因数最大();而纯电感电路,
电压与电流的位相差为π/2,并且是电压超前电流;在纯电容电路中,电压与电流的位相差则为-(π/2),即电流超前电压。
在后两种电路中,功率因数都为0。
对于一般性负载的电路,功率因数就介于0与1之间。
一般来说,在二端网络中,提高用电器的功率因数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可以减小输电线路上的功率损失;二是可以充分发挥电力设备(如发电机、变压器等)的潜力。
因为用电器总是在一定电压U和一定有功功率P的条件下工作,由公式可知,功率因数过低,就要用较大的电流来保障用电器正常工作,与此同时输电线路上输电电流增大,从而导致线路上焦耳热损耗增大。
另外,在输电线路的电阻上及电源的内组上的电压降,都与用电器中的电流成正比,增大电流必然增大在输电线路和电源内部的电压损失。
因此,提高用电器的功率因数,可以减小输电电流,进而减小了输电线路上的功率损失
功率因数:在直流电路里,电压乘电流就是有功功率。
但在交流电路里,电压乘电流是视在功率,而能起到作功的一部分功率(即有功功率)将小于视在功率。
有功功率与视在功率之比叫做功率因数,以COSΦ表示,其实最简单的测量方式就是测量电压与电流之间的相位差,得出的结果就是功率因
实际工作中功率因数的计算
cosØ=P/S tgØ=P/Q
其中:P--------有功功率(KW)
Q-----无功功率(Kvar)
S-------视在功率(KVA)
功率因数:在直流电路里,电压乘电流就是有功功率。
但在交流电路里,电压乘电流是视在功率,而能起到作功的一部分功率(即有功功率)将小于视在功率。
有功功率与视在功率之比叫做功率因数,以COSΦ表示,其实最简单的测量方式就是测量电压与电流之间的相位差,得出的结果就是功率因数。
一般用钳型数字万用表来测,FLUKE的钳形表受到业界广泛的认可。
韩国兴仓有几块表也不错。
在交流电路中,电压与电流之间的相位差(∮)角的余弦称为功率因数,用COS∮表示,在数值上等于有功功率和视在功率之比,或电阻与阻抗之比。
即 COS∮=P/S=P/(U×I)=(I2R)/(U×I)=R/Z
平均功率因数=有功功率/(有功功率2+无功功率 2 )↑1/2=有功功率/视在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