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再结晶组织模拟及实验对比研究

金属再结晶组织模拟及实验对比研究
金属再结晶组织模拟及实验对比研究

第29卷第3期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V o.l 29 No .3

2010年6月

J OURNAL OF C HONGQ I NG JI AOTONG UN I VER SITY (NATURAL SC IE N CE)Jun .2010

金属再结晶组织模拟及实验对比研究

收稿日期:2010-02-05;修订日期:2010-3-20

基金项目: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计划项目(C STC,2007BB4436);重庆市教育委员会科学技术研究项目(K J 080407)作者简介:张继祥(1971-),男,山东单县人,副教授,博士后,主要从事汽车新材料成形技术研究。Ema i :l ji x i angz h ang @163.co m 。

张继祥1

,文 辉1

,刘运腾

2

(1.重庆交通大学机电与汽车工程学院,重庆400074;2.山东省科学院新材料研究所,山东济南250014)摘要:金属再结晶过程计算机组织模拟,可以仿真实验中观测不到的组织演变细节,得到定量的特征参数,预报退

火后的材料性能,指导热处理工艺设计。构建一个新的静态再结晶M C Potts 模拟模型,并以1060铝合金为研究对象,进行再结晶模拟与实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060铝合金表现出明显的再结晶特征,得到了近似等轴晶组织;新模型模拟的再结晶形核位置、组织形貌与实验结果一致,组织演变过程也与实验结果基本一致,但模拟的再结晶等轴晶与实验近似等轴晶不完全一致,模拟的再结晶速度也低于实验结果。关 键 词:再结晶;模拟;M onte Car l o

中图分类号:TG111O18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0696(2010)03-0493-04

Co m parative St udy ofM etal Re crystallization M icrostructure

by Si m ulation and Experi m ent

Z HANG Ji x iang 1

,W EN H u i 1

,L I U Yun teng

2

(1.Schoo l ofM echa tron i cs &A uto m otive Eng i neer i ng ,Chongqi ng J i aotong U n i versity ,Chongq i ng 400074,Ch i na ;

2.N e w M aterial R esearch Institute o f Shandong Sc i ences A cade m y ,Ji nan 250014,Shandong ,China)

Abstrac t :T he si m ulati on o fm eta l re crystalliza ti on by co m puter cou l d s i m u l a te t he deta ils of m icro structure evo luti on wh i ch can t be observed i n exper i m ent .M ean w hil e ,the quan tita ti ve character i stic para m eters are obta i ned ,and t he properties o f

m ater i a l after annea li ng are also f o recasted ,wh ich can gu i de the hea t treat ment process desi gn .A new M C Po tts si m u l a ti on m ode l is constructed ,and i s used to si m ulate the sta tic re cry sta llizati on behav i ours of 1060a l um i nu m all oy .W ith the si m u l ation ,an expe ri m en tal study i s also ca rried out fo r comparison .T he resu lts show that 1060al um inu m a lloy presents si g n ifican t re cry sta llizati on character istics ,and an approx i m ate l y i som etr i c c rysta l o rganization is obta i ned i n the re crysta lli zati on exper i m ent .The s i m u l ation resu lts o f re cry sta llizati on nuc l eation l o ca ti on and m icrostructure mo rpho l ogy got by th i s m ode l are consi stent w ith exper i m enta l res u lts ,and the evo luti on process o f crystal structure i s also consistent w ith exper i m enta l results genera lly ;how eve r ,t he si m ulated iso m etric crystal organ i zati on is not exactl y cons i sten tw i th approx i m ate l y i so m etric crysta l organ izati on by experi m ent ,and the ve l oc ity o f re cry sta llizati on by si m u lati on is a l so lo w er than tha t by ex peri m ent .K ey word s :re crystalliza ti on ;si m ulati on ;M onte C arlo

金属再结晶过程计算机组织模拟,可以仿真实验中观测不到的组织演变细节,得到定量的特征参数,预报退火后的材料性能,指导热处理工艺设计,因此,再结晶计算机组织模拟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目前组织模拟模型主要有M onte Carl o

Po tts 模型[1-3]、Cellular Auto m ata 模型[4-5]

、几何模型[6]、网格模型[7]等,其中,M on te C arl o Po tts 模型(以下简称M C Potts 模型)是一种离散的、以概率统计为基础的图像模拟模型,可以模拟再结晶形核、动态再结晶、静态再结晶等所有特征,可以数值计算再

结晶所有参数,可以通过计算机图形技术,方便地仿

真再结晶组织及其演变过程,因此,MC Potts 模型逐渐成为再结晶组织模拟的首选模型。近10a 来,该模型得到充分地重视,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森地亚国家实验室、德国Raabe 研究组等都对该模型的建立和发展做了大量工作,国内山东大学、重庆交通大学、中科院金属所等也对该模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应用于高纯铝、纯铜、I F 钢的再结晶组织模拟[8-11]。本文以冷加工1060铝合金为研究对象,采用改进的MC Potts 模型,进行静态再结晶模拟和

实验对比研究,进一步优化模型,验证模型的有效性与适用性。

1 新模型算法

目前M C Potts模型在回复过程、形核模型、二相粒子、织构等方面存在不足,本文对模型的回复过程和形核模型进行了改进,构建一个新的静态再结晶MC Potts模拟模型,算法如下:

1.1 初值输入

包括总结点数N,总取向数Q,冷轧压下率 等。

1.2 组织离散化

首先通过几何拓扑方法建立一个二维等轴晶组织;然后将组织进行离散,即在组织内部均匀布置三角形点阵,点阵中每个结点代表一定的面积;最后对每个结点赋予取向数。

S j(j=1,,N)。结点取向数代表结点所处晶粒的取向,一个晶粒内的结点取向数都相同,晶界两侧的结点取向数不同,这样就可以用结点取向来描述微观组织。

1.3 初始组织建立

再结晶初始组织是冷轧纤维组织,建立的方法有两种:!建立实际冷轧纤维组织数字化模型,这种方法能得到非常接近于实际的组织,但是实现困难;?采用组织变换方法进行处理。本文采用组织变换方法,根据Taylor多晶体形变模型,依据冷轧压下率 ,在2)建立的离散组织上每隔一定行抽取一行数据,并将列扩展,组成新的点阵,这样生成的组织晶粒沿一个方向(轧向)伸长,沿另一个方向(高向)压缩,较好地模拟了冷轧纤维组织特征。

1.4 赋予结点能量

结点能量包括晶界能和储存能,任一结点j能量E j可描述为:

E j=#nn k=1J k j(1- S j S k j)+H m0,j=1,,N(1)式中:nn为结点j的邻近结点的个数;S k j为结点j第k个邻近结点的取向数; 为Kronecker符号;J k j为结点j与第k个邻近结点间晶界能,J/m2;H m0为开始时刻结点j的储存能二维密度,J/m2。

1.5 回复

目前的MC Po tts模型都忽略了回复过程,这显然与实际情况不符,本文对回复过程描述为:组织不发生变化,储存能随时间变化,即:

H j=H1/2m0-k?T?ln(R e/b)1/2

C M G1/2

ln(1+t)

2

(2)

式中:k为波尔兹曼常数;T为退火温度,K;R e为位错的平均影响范围,m;b为柏氏矢量,m;C为材料常数;为表征位错相互作用的常数;M为Tay lor 因子;G为剪切模量,GPa;t为实际退火时间,s。1.6 再结晶形核

采用作者提出的新形核模型,在体系中随机选取一个结点j,如该结点是未再结晶结点,按照文献[9]提出的形核模型进行计算,如形核成功,令H j= 0,转到第1.8步;如形核不成功或该结点是已再结晶结点,转到第1.7步。

1.7 晶粒生长

MC Potts模型模拟新形核晶粒的生长是通过结点储存能消耗促使其取向转换,使得晶界迁移来实现的,实现方法是:考察结点j邻近6结点,如全是未再结晶结点,转到第1.8步;如已再结晶结点数有s个,分别尝试将S j转向S k j(1%k%s),结点j储存能暂时设定为H j=0,计算取向转变前后能量变化!E k j(1%k%s),判断出其中的最小值!E j以及对应的近邻结点k&及其取向数S k&j,计算S j转换为S k&j 的几率w j:

w j=

m k j!E j

m ax(m!E j)

!E j<0

m k j!E j

m ax(m!E

j

)

exp(-!E j/kT)!E j>0

(3)

式中:k为波尔兹曼常数;T为绝对温度,K;m为大角度晶界的迁移率,m4/(s.J),m k j为结点j与临近结点k之间的晶界迁移率,m4/(s.J),!E j为结点j 取向转换前后的能量差,J/m2。

在[0,1]之间产生一个随机数r。比较w j和r,若w j?r,则认为S j转换为S k&j成功,并令H j=0;若w j

1.8 循环计算

再随机选取另外一个结点,重复1.5~1.7步骤,直至随机选取结点数达到N次。根据随机抽样原理,N次取样保证了每个结点平均被选取一次。

1.9 循环计算

扫描所有结点,判断未再结晶结点数N u,如N u( 0,重复1.5~1.8步骤;如N u=0,计算过程结束。

2 模拟条件

2.1 点阵参数

采用三角形点阵,结点数为40000,点阵网格常数为2)10-6m。

2.2 初始条件

初始组织采用组织变换法建立,设冷轧压下率 =79.2%;模拟450?等温再结晶退火,忽略升温

494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29卷

过程的影响。2.3 物理参数

本文以工业纯铝1060为验证材料,因此模拟采

用纯铝物理参数,柏氏矢量b =1.65)10-10

m;晶界

扩散系数K 0=1.71)10-4m 2

/s ,晶界自扩散激活能Q m =142k J/m o l,大角度晶界的晶界能?=0.324J/m 2

,剪切模G =2.63)1010

Pa 。

3 实验方案

3.1 实验材料

选用某铝厂生产的1060工业纯铝冷轧板,板厚1.5mm ,冷轧压下率为79.2%。3.2 退火实验

采用SY -12-16箱式试验电阻炉模拟工厂罩式退火,试样冷装炉,温升至450?保温3,5,10,15,20,30,60,120,180,240m in 后取样空冷。3.3 样品的制备与组织观察

纯铝及铝合金金相试样制作比较困难,表面易形成一层氧化膜,使金相组织不清晰。本文中采用扫描电镜EBSD 观察,虽然成本高,但能得到清晰的图像,而且实验结果还可以用于织构分析等其它用途。实验过程为:取试样TD 面进行水砂纸磨光,在20?下利用10%的KC l O 4酒精电解抛光(电压20V,电流0.8A ),制备成EBSD 观察样品。在FE I 公司生产的场发射枪扫描电子显微镜(FEG SE M )配备(英国牛津仪器公司)EBSD 系统上进行晶粒取向分析和组织观察。

4 模拟及实验结果分析

图1为通过EBSD 得到的1060铝板的冷轧和

再结晶退火组织。

图1 不同退火时间压下率较大实验板的微观组织( =79.2%)F i g .1 M icro structures of t he tes ted pl a te w ith bigger reducti on

a t different anneali ng ti m e( =79.2%)

从图1中可以看出,铝虽是高层错能金属,但也表现出明显的再结晶特征;图1(a)为典型的冷轧组织,晶粒沿轧向伸长,沿高向压缩;图1(b)为再结晶形核组织,组织中出现了一些新形核小晶粒,再结晶形核是非均匀形核,形核点主要在晶粒边界上;图1(c)是再结晶完成组织,冷轧纤维组织完全被新生成的近似等轴晶组织吞噬;图1(d)组织中分布着均匀、较大的近似等轴晶,表明再结晶完成后晶粒开始长大。

从图1中还可以看出,再结晶生成的晶粒并不完全为等轴晶,晶粒轧向尺寸比高向大,成椭圆形,说明晶粒沿轧向生长速度比高向快,分析原因有两个:!冷轧纤维组织的晶界基本平行于轧向,储存能密度大,晶粒沿晶界(即轧向)生长速度快;?冷轧织构引起的形核晶粒定向生长。

图2为模拟的工业纯铝板退火组织。

图2 不同退火时间压下率较大实验板的模拟微观组织演变

( =79.2%)

F i g.2 Si m ulated m icrostructure evolution w ith bi gger reducti on

at different annea li ng ti me( =79.2%)

从图2中可以看出,模拟的冷轧组织接近于实际组织(图2(a));模拟的再结晶形核是非均匀形核,形核点主要在晶界处(图2(b )),与实际形核位置相符,再结晶过程是新晶粒吞噬变形晶粒的过程(图2(c)),与实际再结晶过程相符,再结晶完成后生成等轴晶,消除了初始组织的晶格畸变(图2(d))。

由以上对比结果可知,模拟的再结晶形核位置、组织形貌与实验结果一致,再结晶组织演变过程也与实验结果基本一致,说明本文提出的再结晶模型较好地模拟再结晶组织演变过程。但由于模型未考虑织构的影响,模拟得到的等轴晶与实验近似等轴晶不完全一致;由于模型没有考虑定向择优生长,模

495

第3期 张继祥,等:金属再结晶组织模拟及实验对比研究

拟组织晶粒尺寸小于实验结果图1(c)、图2(c)。以上模型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优化改进。

5 结 论

1)针对目前M C Potts模型在回复过程、形核模型等方面不足之处进行了改进,构建了一个新的再结晶MC Potts模拟模型,并给出了详细的模型算法。

2)对1060铝合金冷轧板进行等温再结晶退火实验,采用扫描电镜配合EBSD观察试样,得到清晰的微观组织,可以看出1060铝合金表现出明显的再结晶特征,再结晶后得到近似等轴晶组织。

3)新MC Potts模型模拟的再结晶形核位置、组织形貌与实验结果一致,再结晶组织演变过程也与实验结果基本一致,但模拟得到的等轴晶与实验近似等轴晶不完全一致,模拟组织晶粒尺寸小于实验结果,说明,新MC Potts模型能较好地模拟再结晶组织演变过程,但需要进一步优化改进。

参考文献:

[1] S rol ovitz D J,Grest G S,Anders on M P.C o m pu ter si m u l ation of

re crystalliz ati on I.H o m ogeneous nucleation and grow t h[J].A c

taM et all urg i ca,1986,34(9):1833-1845.

[2] S rolovitz D J,G res tG S,Anders on M P,et a.l Compu t er si m u l a

tion of recrystalliz ati on II.H et erogeneous nucleati on and grow t h

[J].A ctaM etall u rgica,1988,36(8):2115-2128.

[3] Radhakris hnan B G,Sar m a B,Zac h aria T.M odeli ng the k i netics

and m i crostruct u ral evoluti on du ri ng st ati c re crystallizati on M on te

C arlo s i m u lati on of re crystallizati on[J].ActaM ateriali a,1998,

46(12):4415-4433.

[4] H essel barth H W,Goebel I R.S i m u l ati on of re crystalli zati on by

cell u l ar auto m ata[J].ActaM etall u rgica,1991,39(9):2135-

2143.

[5] RollettA D,Raabe D.A hyb ri d m odel f or m esoscop i c si m u l ation

of re crystalliz ati on[J].C o m pu tati onalM ateri als Science,2001,

21(1):69-78.

[6] Jensen D J.M odeli ng of m icrostru cture d evelopm ent duri ng re

cryst a lli zation[J].S cri p ta M etall u rgica et M ateri ali a,1992,27

(11):1551-1556.

[7] Hum phreys F https://www.360docs.net/doc/1d1223188.html, w ork m odel f or recovery and re cryst a lli zation

[J].Scri p t a M etall u rgica etM ateri alia,1992,27(11):1557-

1562.

[8] 申孝民,关小军,张继祥,等.有限元与M onte Carl o方法耦合

的冷轧纯铝板再结晶模拟[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07,17

(1):124-130.

[9] 张继祥,杨钢,钟厉.金属再结晶M on te Carl o Potts模拟新模型

[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8(4):789-

793.

[10] 张继祥,王华,刘迎春,等.M onte Carl o再结晶形核模拟新模

型[J].山东冶金,2009,31(6):41-44.

[11] 佟铭明,莫春利,李殿中,等.纯铜动态再结晶的M onte C arlo

法模拟[J].金属学报,2002,38(7):745-749.

(上接第362页)

行几何线形布置时,尽量选择直线桥并且避免桥墩

高低不一。

3)地震时近断层附近场地的竖向峰值加速度较大,速度脉冲效应对桥墩的动力响应有显著影响[7]。所以在设计桥梁时,应该充分考虑竖向地震作用对桥梁结构的影响,以减轻上部结构在地震中的震害。

4)提高构件的延性设计。墩柱的抗剪强度应不小于抗弯强度,防止脆性破坏。避免桥墩在经历非弹性变形的反复循环后强度、刚度大幅度减小而引起整个结构破坏甚至倒塌。

5)加强纵、横向挡块与盖梁或者桥台的连接,以有效防止落梁震害。合理设计支座,充分考虑支座材料、形式及其构造等因素对上部结构的影响。

致谢:本文中的部分资料、照片来自于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陈瑛老师的+桥梁抗震,课件、四川大学水电学院邓建辉教授的会议报告和西南交通大学强士中教授的报告。四川大学结构工程专业研究生王旋同学、西南交通大学桥梁工程专业研究生张亚东同学对文章的修改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参考文献:

[1] 李海兵,王宗秀,付小方,等.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

(M s8.0)地表破裂带的分布特征[J].中国地质,2008,35

(5):803-812.

[2] GB50011?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

出版社,2002.

[3] 高孟潭,陈国星,谢富仁,等.四川、甘肃、陕西部分地区地震动

参数区划图[J].国际地震动态,2008(6):9-12.

[4] 周正华,周雍年,赵刚.强震近场加速度峰值比和反应谱统计

分析[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2,22(3):15-18.

[5] 李新乐,窦慧娟,彭永恒,等.基于近断层地震的桥梁结构抗震

设计研究进展[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7(3):57-59. [6] 张显明.近场竖向地震动对铁路桥梁地震反应的影响[J].华

北科技学院学报,2005,2(4):30-33.

[7] 周国良,崔成臣,刘必灯,等.汶川8.0级地震中几座近断层桥

梁失效模式的初步探讨[J].震灾防御技术,2008,3(4):370

-377.

[8] 杜修力,韩强,李忠献,等.5.12汶川地震中山区公路桥梁震

害及启示[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8,34(12):1271-

1279.

496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29卷

实验室组织机构图

实验室组织架构图

第1章质量方针目标与承诺 1.1质量方针 科学管理持续创新 关爱员工保护环境 诚信守约构筑精品 1.2目标与承诺 1.2.1试验检测工作坚持质量第一; 1.2.2当任务数量与检测质量矛盾时,首先确保检测质量; 1.2.3考核试验检测人员工作成绩时,首先考核其试验检测质量; 1.2.4试验检测无差错率达到98%,经审核发出的检测报告无差错率达到99%。

4.1.4实验室关键岗位的质量职责 4.1.4.1.实验室主任(由法定代表人担任) -----负责建立实验室管理体系,制定质量方针、质量目标,批准发布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 -----确定组织结构、岗位职责分工、权力委派; -----配备检测资源,保持和发展检测能力; -----批准或授权批准检测合同; -----建立实验室内部沟通机制,及时将客户和法定要求传达到所有员工; -----建立自我完善管理体系的机制,主持管理评审; -----承担检测活动中的民事法律责任; -----具有本实验室的最高决策权和否决权。 -----严格遵循CNAS-CL01:2006中规定的要求和责任。 4.1.4. 2 技术主管(或技术管理层) -----全面负责技术运作和确保运作质量所需资源; -----组织技术类程序文件的编写和宣贯,并维护其有效性; -----负责实验室技术能力的确认和开展新项目的审批; -----负责检测方法的选择和确认,组织制定、审批作业指导书; -----组织重大合同的评审和管理分包工作; -----组织技术性不符合工作的处理并实施相应的纠正或预防措施;-----制定员工技术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 -----负责设施和环境的控制; -----负责仪器设备和外部服务供应的控制; -----负责测量溯源性的控制; -----组织编制和批准抽样计划; -----负责检测物品的控制; -----负责技术记录的规范与管理; -----落实检测质量的保证措施,组织评定测量不确定度、能力验证和比对;

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指导

前言 一、组织学与胚胎学实习的目的 实习的目的在于把讲课所学的基本理论与实习标本互相印证,以加深和巩固对理论部分的理解,并通过实习过程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作风及基本技术操作,逐步达到独立使用光学显微镜进行观察切片的能力,从而提高独立思考和分析综合的水平,为其他医学课程打下一定的形态学基础。 二、实习的要求 组织学实习主要是以自学为主,进行独立操作的原则,教师只是在实习方法和具体内容上予以指导,为此对参加实习的同学提出以下要求: 1.按时上下课,不得迟到、早退、遵守课堂纪律,穿白大衣。 2.实习前预习“实习指导”,实习时按要求认真观察。 3.用学生证,从显微镜室领取显微镜使用,并填好使用记录本中各项内容。 4.实习时要爱护显微镜及标本,损坏者要求及时报告,并给以赔偿。 5.固定座位,不得随意调动。实习桌少放物件,保持充分的工作空间。 6.班长负责从实验准备室借出切片标本,结束后如数归还。 7.组织学实习的绘图方法,为了加深认识和理解,应掌握绘图显示,镜下观察到的细胞,组织和器官的组织结构并注字。 工具:红蓝彩色铅笔与黑色铅笔各一支,将图画在实验报告纸上。 方法: 1.按照显微示教照片,选择典型。 2.确定画面 3.构画草图 4.着色注字,红色嗜酸性结构,蓝色示嗜碱性结构,黑色铅笔注字。 5.绘图顺序:画管状器官时,应从腔面向外侧画,画实质性器官,应从表面向内部画。 6.在图的左上角,应注明标本名称、取材与染色方法 三、观察切片标本的注意事项 在显微镜下所观察到的形态结构,与理论上所理解不一致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有机体生活时,机能状态不同:如腺细胞充满分泌物和完全排出后的形态不同,由柱状可以变为扁平或立方。 2.立体和平面,全面与局部和关系: 我们观察的标本是组织,器官的局部一个切面,不同的断面,应仔细体会把切面内容有机联系起来,建立整体观念。 3.在切片制作的过程中常见有以下几种人为现象: (1)组织的收缩现象:制作切片过程中,应用各种化学药品处理组织,可引起组织的收缩,所以在切片中,常看到一部分组织与另一部分组织分离,或看到细胞与周围有较大的空隙。(2)组织死后变化:动物死亡时间较长,或取材时刀不锋利,使组织受损,组织出现死后变化,在切片中看到细胞结构模糊不清,核固缩等情况。 (3)组织皱褶现象:石蜡切片很薄,在粘片时易皱褶没有展平,经染色后,皱褶处是染色深而厚的一条。 (4)固定液未洗尽,有时存异物,或染色液的渣子。 (5)刀痕,切片刀有缺口,使被切的组织出现直线样空白。

金属结晶的现象

第四讲金属结晶的现象及条件 第一节金属结晶的现象 一、主要内容: 金属结晶的宏观现象 金属结晶的微观现象 二、要点: 金属结晶的热分析曲线,热分析法,过冷现象,过冷度,结晶潜热,金属结晶的热分析曲线分析,金属结晶的微观过程分析,形核,晶核长大。 三、方法说明: 首先介绍热分析法,说明热分析曲线,介绍金属的热分析曲线的特征,说明过冷现象,过冷度,结晶潜热,金属结晶的微观现象,可举例说明晶核的形成和长大的过程,如窗花,盐,冰,植物等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对形核、长大的理解。 授课内容: 物质从液态冷却转变为固态的过程称为凝固。 凝固后的物质可以是晶体,也可以是非晶体。若凝固后的物质为晶体,则这种凝固称为结晶。 一、金属结晶过程中的宏观现象 热分析法:将纯金属放入坩埚中加热熔化成液态,然后插入热电偶测量温度,让液态金属缓慢而均匀的冷却,用X-Y记录仪将冷却过程中的温度与时间记录下来,获得冷却曲线,这种实验方法叫热分析法。如图 图1 热分析实验装置示意图图2 纯金属的冷却曲线 2、热分析曲线:纯金属的冷却曲线,即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3、过冷现象:金属的实际开始凝固温度Tn总是低于理论凝固温度Tm的现象。 4、过冷度:理论凝固温度与实际开始凝固温度之差,即Δ T=Tm-Tn。 结晶潜热:金属熔化时从固态转变为液态需要吸收热量,而结晶时从液态转化为固态要放出热量,前者叫熔化潜热,后者叫结晶潜热。 二、金属结晶的微观过程 金属的结晶是一个晶核的形成和晶核的长大过程。

第二节金属结晶的热力学条件 第三节金属结晶的结构条件 一、主要内容: 金属结晶的驱动力和热力学条件 结构起伏的概念 二、要点: 热力学第二定律,物质系统,自发过程,熵的概念, 金属结晶过程液固两相自由能之差的推导, 液相、固相自由能随温度变化示意图 晶胚,晶核,近程有序,远程有序,液态金属的结构,液态金属中不同尺寸结构起伏出现的几率,最大结构起伏尺寸与过冷度的关系 三、方法说明: 熵,物质系统,自发过程等概念较抽象,打比方形象的说明有利于学生的理解。 用液态金属的宏观特性解释液态金属的微观结构,解释金属结晶的微观过程,讲清晶胚,晶核等概念及影响因素,说明金属结晶的结构条件 授课内容: 第二节金属结晶的热力学条件 热力学第二定律:在等温等压下,过程自发进行的方向是体系自由能降低的方向。自由能G 用下式表示: G=H-TS, 式中,H是焓;T是绝对温度;S是熵,可推导得 dG= Vdp- SdT。 在等压时,dp=0,故上式简化为: dG=- SdT。 由于熵恒为正值,所以自由能是随温度增高而减小。 图3 自由能随温度变化的示意图

第二章 纯金属的结晶

第二章纯金属的结晶 (一) 填空题 1.金属结晶两个密切联系的基本过程是和 2 在金属学中,通常把金属从液态向固态的转变称为,通常把金属从一种结构的固态向另一种结构的固态的转变称为。 3.当对金属液体进行变质处理时,变质剂的作用是 4.铸锭和铸件的区别是。 铸锭是将熔化的金属倒入永久的或可以重复使用的铸模中制造出来的。凝固之后,这些锭(或棒料、板坯或方坯,根据容器而定)被进一步机械加工成多种新的形状。用铸造方法获得的金属物件,即把熔炼好的液态金属,用浇注、压射、吸入或其他方法注入预先准备好的铸型中,冷却后经落砂、清理和后处理,所得到的具有一定形状,尺寸和性能的物件。 5.液态金属结晶时,获得细晶粒组织的主要方法是 6.金属冷却时的结晶过程是一个热过程。 7.液态金属的结构特点为。 8.如果其他条件相同,则金属模浇注的铸件晶粒比砂模浇注的,高温浇注的铸件晶粒比低温浇注的,采用振动浇注的铸件晶粒比不采用振动的,薄铸件的晶粒比厚铸件。 9.过冷度是。一般金属结晶时,过冷度越大,则晶粒越。 (二) 判断题 1 凡是由液态金属冷却结晶的过程都可分为两个阶段。即先形核,形核停止以后,便发生长大,使晶粒充满整个容积。 2.凡是由液体凝固成固体的过程都是结晶过程。 3.近代研究表明:液态金属的结构与固态金属比较接近,而与气态相差较远。( ) 4.金属由液态转变成固态的过程,是由近程有序排列向远程有序排列转变的过程。( ) 5.当纯金属结晶时,形核率随过冷度的增加而不断增加。( ) 6.在结晶过程中,当晶核成长时,晶核的长大速度随过冷度的增大而增大,但当过冷度很大时,晶核的长大速度则很快减小。 7.金属结晶时,冷却速度愈大,则其结晶后的晶粒愈细。 9.在其它条件相同时,金属模浇注的铸件晶粒比砂模浇注的铸件晶粒更细 10.在其它条件相同时,高温浇注的铸件晶粒比低温浇注的铸件晶粒更细。 11.在其它条件相同时,铸成薄件的晶粒比铸成厚件的晶粒更细。 14.在实际生产条件下,金属凝固时的过冷度都很小(<20℃),其主要原因是由于非均匀 形核的结果。( ) 15.过冷是结晶的必要条件,无论过冷度大小,均能保证结晶过程得以进行。( ) (三) 选择题 1 液态金属结晶的基本过程是 A.边形核边长大B.先形核后长大 C.自发形核和非自发形核D.枝晶生长 2.液态金属结晶时,越大,结晶后金属的晶粒越细小。 A.形核率N B.长大率G C.比值N/G D.比值G/N 3.过冷度越大,则 A.N增大、G减少,所以晶粒细小B.N增大、G增大,所以晶粒细小 C N增大、G增大,所以晶粒粗大D.N减少、G减少,所以晶粒细小 4.纯金属结晶时,冷却速度越快,则实际结晶温度将。 A.越高 B 越低C.越接近理论结晶温度D.没有变化 5.若纯金属结晶过程处在液—固两相平衡共存状态下,此时的温度将比理论结晶温度A.更高B.更低C;相等D.高低波动 T0为金属的晶体与液体平衡共存的温度,称为理论结晶温度。显然,在这一温度时,金属的结晶速度与熔化速度相等,所以只有进一步冷却,使金属的实际结晶温度Tn低于,T。时,结晶才能进行。结晶时Tn低于T0的现象称为过冷。纯金属的冷却曲线出现一个水

实验室组织机构图(20200524204326)

实验室组织架构图 技术主管质量主管 实验室主 任(负责人) 物理室负责人 检测人员仪器管理 文档管理由法定代表人担任 全面负责技术运作和确保运作质量所需资源;组织技术类程序文件的编写和宣贯,并维护其有效性 组织质量手册和质量管理类程序文件的编写和宣贯;负责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主持 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有权直接向实验室主任 报告管理体系运行存在的问题 组织检测人员按标准或规程(规范)实施检测工作 检测人员检测人员 化学室负责人 微生物室负责人 监督员 物品管理 资料员 检测结果具有否决权,熟悉检测方法、程序、目的和结果评价,对被监督人员的检测活动实施全过程监督; 设备管理员

第1章质量方针目标与承诺 1.1质量方针 科学管理持续创新 关爱员工保护环境 诚信守约构筑精品 1.2目标与承诺 1.2.1试验检测工作坚持质量第一; 1.2.2当任务数量与检测质量矛盾时,首先确保检测质量; 1.2.3考核试验检测人员工作成绩时,首先考核其试验检测质量; 1.2.4试验检测无差错率达到98%,经审核发出的检测报告无差错率达到99%。

4.1.4实验室关键岗位的质量职责 4.1.4.1.实验室主任(由法定代表人担任) -----负责建立实验室管理体系,制定质量方针、质量目标,批准发布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 -----确定组织结构、岗位职责分工、权力委派; -----配备检测资源,保持和发展检测能力; -----批准或授权批准检测合同; -----建立实验室内部沟通机制,及时将客户和法定要求传达到所有员工; -----建立自我完善管理体系的机制,主持管理评审; -----承担检测活动中的民事法律责任; -----具有本实验室的最高决策权和否决权。 -----严格遵循CNAS-CL01:2006中规定的要求和责任。 4.1.4. 2 技术主管(或技术管理层) -----全面负责技术运作和确保运作质量所需资源; -----组织技术类程序文件的编写和宣贯,并维护其有效性; -----负责实验室技术能力的确认和开展新项目的审批; -----负责检测方法的选择和确认,组织制定、审批作业指导书; -----组织重大合同的评审和管理分包工作; -----组织技术性不符合工作的处理并实施相应的纠正或预防措施;-----制定员工技术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 -----负责设施和环境的控制; -----负责仪器设备和外部服务供应的控制; -----负责测量溯源性的控制; -----组织编制和批准抽样计划; -----负责检测物品的控制; -----负责技术记录的规范与管理; -----落实检测质量的保证措施,组织评定测量不确定度、能力验证和比对;

结晶过程观察与纯金属铸锭组织分析

结晶过程观察与纯金属铸锭组织分析 一、实验目的 1.熟悉盐类和金属的结晶过程。 2.了解铸造条件对纯金属铸锭组织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 熔化状态的金属进行冷却时,当温度降到T m (熔点)时并不立即开始结晶,而是当降到T m以下的某一温度后结晶才开始,这一现象称为过冷。熔点T m与开始结晶的温度T m之差Δ T 称为过冷度。过冷现象表明,金属结晶必须有一定的过冷度,只有具有一定的过冷度下才能为结晶提供相变驱动力。 结晶由两个基本过程所组成,即过冷液体产生细小的结晶核心(形核)以及这些核心的成长(长大)。其中,形核又分为均匀形核和非均匀形核。通常情况下,由于外来杂质、容器或模壁等的影响,一般都是非均匀形核。 由于金属不透明,通常不能用显微镜直接观察液态金属的结晶过程。然而通过采用生物显微镜可以直接观察盐溶液的结晶过程。实践证明,对透明盐类结晶过程的研究所得出的许多结论,对于金属的结晶都是适用的。 在玻璃片上摘上一滴接近饱和的氯化铵水溶液,放在生物显微镜下观察其结晶过程。随着液体的蒸发,液体逐渐达到饱和。由于液滴边缘处最薄,将首先达到饱和,放结晶过程首先从边线开始,然后逐渐向里扩展。 结晶的第一阶段是在液滴的最外层形成一圈细小的等轴晶体。这是由于液滴外层蒸发最快,在短时间内形成了大量晶核之故。 结晶的第二阶段是形成较为粗大的柱状晶体,其成长的方向是伸向液滴的中心。这是由于此时液滴的蒸发已比较慢,而且液滴的饱和顺序是由外向里的,最外层的细小等轴晶中只有少数位向有利的才能向中心生长,而其横向生长则受到了彼此间的限制,因而形成了比较粗大、带有方向性的柱状晶体。 结晶的第三阶段是在液滴中心部分形成不同位向的等轴晶体。这是由于液滴的中心此时也变得较薄,蒸发也较快,同时液体的补充也不足的缘故。这时可以看到明显的等轴晶体。 图4-1示出了氯化铵水溶液结晶过程的一组照片,其中( a )、( b )为在液滴边缘形成的细小等轴晶体和正在生长的柱状晶体,( c )为在液滴中心部分形成的位向不同的等轴枝晶。 利用化学中的取代反应,可以看到置换出来的金属以枝晶形式进行生长的过程。例如,在硝酸银水溶液中放入一小段细铜丝,铜将发生溶解,而银则以枝晶形态沉积出来,其反应式为:

如何绘制组织结构图

1、如何绘制组织结构图 答:组织结构图分为外部组织结构图和内部组织结构图。外部组织结构图重在描述和外部组织的接口,非独立法人需描述其在母体组织中的地位以及与母体组织中其他机构之间的关系;一级法人则可以描述上级行政主管部门(如有的话)和有业务指导关系的机构。一级法人通常不必在手册中提供外部组织结构图。 内部组织结构图应反映机构的内部设置,包括最高管理层的组成和分工、各管理部门和专业部门的设置、非常设机构的设立以及他们各自在实验室中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关系。内部组织结构和外部组织结构有时也可在一张图中表示出来。 组织结构图中领导关系用实线。专业部门和管理部门虽然在级别上是平行关系,但由于管理部门的组织、协调和服务职能,在组织机构框图中往往居于专业部门之上。管理部门可用实线和箭头指向表示他们与专业部门间的相互关系。非常设机构可用虚线方框表示,和最高管理层中的分管负责人之间用虚线相连。对二级法人的实验室,当技术保障和供应由实验室外的其他部门提供时,可用虚线相连。 国外检测/校准实验室提供的组织结构图有所不同:上下级之间的连线不带箭头;没有反映出非常设机构;方框中没有职能或职责的简单描述;管理部门和专业部门是并行关系,同样接受实验室最高管理层的领导等等。 2、能力验证能否替代溯源? 答:能力验证与溯源是保证测量一致性的两种不同的方式,由于能力验证与溯源在保证测量一致性中的地位与作用不同,因此不能相互替代。 通常一个国家或经济体的溯源体系,多数是检测实验室使用的检测设备或计量标准溯源到校准实验室,校准实验室使用的校准设备或计量标准溯源到国家计量院的计量标准或工作基准,直到国家计量基(标)准。这是一种纵向的溯源路径,为检查或验证这种纵向溯源路径的有效性和连续性,区域实验室认可合作组织(如亚太实验室认可合作组织APLAC、欧洲认可合作组织EA)必须对该区域内国家或经济体进行校准实验室间的横向比对和检测实验室间的能力验证。 通常所说的能力验证,包括了校准实验室间的比对和检测实验室间的能力验证,比对是通过对测量结果的量值的比较评价实验室的校准能力,能力验证则通过对实验室检测结果的分析对其能力予以确认。由于校准仅仅是对测量仪器计量特性的确认,实验室是否具有相应的校准能力还需通过比对得以确认。由于能力验证与溯源在保证测量一致性中的地位与作用不同,因此不能相互替代。但是,当量值难以或无法溯源时,参加适当的实验室间比对可增强人们对测量一致性的信任,由国际计量局(BIPM)或区域计量组织(RMO)组织的国家计量院(NMI)计量基准的比对即属这一情形,关键项的比对为国家计量院所出具的校准证书的互认提供了基础。 3、实验室间比对和能力验证有什么区别? 答:实验室间比对(interlaboratory comparison)是指按照预先规定的条件,由两个或多个实验室对相同或类似的物品进行测量或检测的组织、实施和评价。 实验室间比对一般用于以下目的:确定某个实验室对特定试验或测量的能力,并监控实验室的持续能力;识别实验室试验或测量的能力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纠正措施;确定新方法和监控已建立方法的有效性和可比性;向实验室的客户提供更高的可信度;鉴别实验室间的差异;确定一种方法的能力特性(共同试验);给标准物质赋值,并评价其适用性。 能力验证(proficiency testing)是指利用实验室间比对,按照预先制定的准则评价参加者的能力。[YC1] 也称为能力验证活动,是实验室间比对的第一种用途,包含符合定义的各类能力验证计划、测量审核和比对计划。例如由国家或区域的认可机构、合作组织、政府、行业组织或提供正式能力验证计划的商业提供者运作的实验室间比对和测量审核。 一般来说,比对是手段,能力验证是目的。对比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就可以评价参加比对的实验室的能力,也可以为实验室间比对的其他应用提供有用的信息。 4、如何对重复性或复现性条件下的两个单一测试结果进行可接收性检查

实验室组织机构图

实验室组织机构图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实验室组织架构图(草案) 4.1.4.1.实验室主任(由法定代表人或由其授权XXX担任) -----负责建立实验室管理体系,制定质量方针、质量目标,批准发布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 -----确定组织结构、岗位职责分工、权力委派; -----配备检测资源,保持和发展检测能力; -----批准或授权批准检测合同; -----建立实验室内部沟通机制,及时将客户和法定要求传达到所有员工; -----建立自我完善管理体系的机制,主持管理评审; -----承担检测活动中的民事法律责任; -----具有本实验室的最高决策权和否决权。 -----严格遵循CNAS-CL01:2006中规定的要求和责任。 4.1.4.2技术主管(或技术管理层) -----全面负责技术运作和确保运作质量所需资源; -----组织技术类程序文件的编写和宣贯,并维护其有效性; -----负责实验室技术能力的确认和开展新项目的审批; -----负责检测方法的选择和确认,组织制定、审批作业指导书; -----组织重大合同的评审和管理分包工作; -----组织技术性不符合工作的处理并实施相应的纠正或预防措施; -----制定员工技术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 -----负责设施和环境的控制; -----负责仪器设备和外部服务供应的控制; -----负责测量溯源性的控制; -----组织编制和批准抽样计划; -----负责检测物品的控制;

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报告

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报告 专业临床医学专业 班级12级二班 姓名蒋巧群 学号201250475 电子信箱1270103585 完成日期2013/3/12

实验一血液 1.报告主题:嗜酸性粒细胞 主题属性:自选 标本号:7# 材料:人血涂片 染色:Wright’s染色 教学要求:掌握嗜酸性粒细胞的光镜结构特征 嗜酸性粒细胞嗜酸性颗粒 2.报告主题:嗜碱性粒细胞 主题属性:自选 标本号:7# 材料:人血涂片 染色:Wright’s染色 教学要求:掌握嗜碱性粒细胞的光镜结构特征 嗜碱性颗粒

3.报告主题:淋巴细胞 主题属性:自选 标本号:7# 材料:人血涂片 染色:Wright’s染色 教学要求:掌握淋巴细胞的光镜结构特征 4.报告主题:单核细胞 主题属性:自选 标本号:7# 材料:人血涂片 染色:Wright’s染色 教学要求:掌握单核细胞的光镜结构特征 5.报告主题:中性粒细胞 主题属性:自选 标本号:7# 材料:人血涂片 染色:Wright’s染色

教学要求:掌握中性粒细胞的光镜结构特征 特殊颗粒 .6.报告主题:红细胞 主题属性:自选 标本号:7# 材料:人血涂片 染色:Wright’s染色 教学要求:掌握红细胞的光镜结构特征

实验二肌组织1.报告主题:平滑肌 主题属性:自选 标本号:21# 材料:猫回肠横切面 染色:HE 要求:掌握平滑肌的纵.横断面的结构特点 纵切面 横切面 2.报告主题:骨骼肌 主题属性:自选 标本号:8# 材料:狗舌骨骼肌切片 染色:HE染色

要求:掌握骨骼肌的纵.横断面的结构特点 纵切面 3.报告主题:心肌 主题属性:自选 标本号:12# 材料:人心肌切片 染色:HE染色 要求:掌握心肌纤维的纵.横断面的结构特点 纵切面

实验室组织机构图

实验室组织机构图

实验室组织架构图(草案) 4.1.4实验室关键岗位的质量职责 4.1.4.1.实验室主任(由法定代表人或由其授权XXX担任) -----负责建立实验室管理体系,制定质量方针、质量目标,批准发布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 -----确定组织结构、岗位职责分工、权力委派;

-----配备检测资源,保持和发展检测能力; -----批准或授权批准检测合同; -----建立实验室内部沟通机制,及时将客户和法定要求传达到所有员工; -----建立自我完善管理体系的机制,主持管理评审; -----承担检测活动中的民事法律责任; -----具有本实验室的最高决策权和否决权。 -----严格遵循CNAS-CL01: 中规定的要求和责任。 4.1.4. 2 技术主管(或技术管理层) -----全面负责技术运作和确保运作质量所需资源; -----组织技术类程序文件的编写和宣贯,并维护其有效性; -----负责实验室技术能力的确认和开展新项目的审批; -----负责检测方法的选择和确认,组织制定、审批作业指导书;-----组织重大合同的评审和管理分包工作; -----组织技术性不符合工作的处理并实施相应的纠正或预防措施;-----制定员工技术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 -----负责设施和环境的控制; -----负责仪器设备和外部服务供应的控制; -----负责测量溯源性的控制; -----组织编制和批准抽样计划; -----负责检测物品的控制;

-----负责技术记录的规范与管理; -----落实检测质量的保证措施,组织评定测量不确定度、能力验证和比对; -----组织制定检测报告格式,监控报告质量; -----严格遵循CNAS-CL01: 中规定的要求和责任。 4.1.4.3质量主管 -----组织质量手册和质量管理类程序文件的编写和宣贯,并维护其有效性; -----负责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负责管理体系文件的管理; -----组织实施质量活动的记录和归档; -----组织管理性不符合工作的处理并实施相应的纠正或预防措施;-----制定服务客户的措施,组织投诉的处理; -----主持管理体系内部审核; -----参加管理评审,有权直接向实验室主任报告管理体系运行存在的问题; -----严格遵循CNAS-CL01: 中规定的要求和责任。 4.1.4.4检测室负责人 -----组织检测人员按标准或规程(规范)实施检测工作; ----跟踪检测标准更新动态,确保其现行有效; -----组织编制作业指导书、评定测量不确定度;

实验室组织机构图

实验室组织架构图(草案) 4.1.4实验室关键岗位的质量职责 4.1.4.1.实验室主任(由法定代表人或由其授权XXX担任) -----负责建立实验室管理体系,制定质量方针、质量目标,批准发布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确定组织结构、岗位职责分工、权力委派; -----配备检测资源,保持和发展检测能力; -----批准或授权批准检测合同;

-----建立实验室内部沟通机制,及时将客户和法定要求传达到所有员工;-----建立自我完善管理体系的机制,主持管理评审; -----承担检测活动中的民事法律责任; -----具有本实验室的最高决策权和否决权。 -----严格遵循CNAS-CL01:2006中规定的要求和责任。 4.1.4. 2 技术主管(或技术管理层) -----全面负责技术运作和确保运作质量所需资源; -----组织技术类程序文件的编写和宣贯,并维护其有效性; -----负责实验室技术能力的确认和开展新项目的审批; -----负责检测方法的选择和确认,组织制定、审批作业指导书; -----组织重大合同的评审和管理分包工作; -----组织技术性不符合工作的处理并实施相应的纠正或预防措施; -----制定员工技术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 -----负责设施和环境的控制; -----负责仪器设备和外部服务供应的控制; -----负责测量溯源性的控制; -----组织编制和批准抽样计划; -----负责检测物品的控制; -----负责技术记录的规范与管理; -----落实检测质量的保证措施,组织评定测量不确定度、能力验证和比对;-----组织制定检测报告格式,监控报告质量; -----严格遵循CNAS-CL01:2006中规定的要求和责任。 4.1.4.3质量主管 -----组织质量手册和质量管理类程序文件的编写和宣贯,并维护其有效性;-----负责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负责管理体系文件的管理; -----组织实施质量活动的记录和归档; -----组织管理性不符合工作的处理并实施相应的纠正或预防措施; -----制定服务客户的措施,组织投诉的处理;

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报告

组织学与胚胎学 实验报告 专业班级 学号姓名 教师实验室 遵义医学院组织胚胎学教研室

目录 前言 (2) 实验一显微镜的正确使用和维护 上皮组织、固有结缔组织 (3) 实验二软骨与骨、血液 (7) 实验三肌组织、神经组织 (10) 实验四循环系统、免疫系统 (13) 实验五内分泌系统、眼和耳※ (17) 实验六消化系统 (20) 实验七呼吸系统、泌尿系统 (24) 实验八生殖系统、皮肤 (28) 实验九胚胎学总论 (31) ※实验十心脏发生 (34) ※为护理学、药剂、药检、影像医学等专业免修内容

前言 (一)书写实验报告,是组织学和胚胎学实验课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对学生进行能力训练的基本手段。为了帮助学生了解、掌握组织学和胚胎学实验报告的规范式书写要求,克服过去使用单页实验报告纸易丢失、难保存、考核内容单一等缺点,我们根据《组织学和胚胎学实验教学大纲》的要求,帮助学生掌握人体细微结构和人胚发育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相应的基本技能,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和训练学生独立观察、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验报告使用,希望能对本课程的学习起到积极作用。 (二)绘图是组织学实验的重要环节,认真观察组织切片后,准确绘出简图,加深对组织结构的理解,便于复习记忆,绘图时要注意各部结构之间的大小比例关系,一般用红、兰铅笔描绘常规染色的结构,用红色描绘嗜酸性结构,如:细胞质和纤维;用兰色描绘嗜碱性结构:如细胞核。注意色调的深浅,笔道均匀,正确反映镜下的结构特点,图中注字要规整;引线要平行、对齐;最后在图下注明标本名称、染色方法和放大倍数。 (三)每次课实验报告要求在课内完成,下课前交实验指导教师批改。本实验报告是评定学生平时成绩的重要依据,请同学们妥善保管,期末统一收回给予评分。 (四)本实验报告可供我院各专业本、专科医学生及研究生学习组织学和胚胎学实验课时选用,以训练和培养学生对实验内容的分析、整理、综合、归纳的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科学研究,书写科研论文打下一定的基础。 (五)组织学与胚胎学考分比例:实验部分:35 % 理论部分:65% 2006年8月

纯金属的凝固习题与答案

纯金属的凝固习题与答案 1 说明下列基本概念 凝固、结晶、过冷、过冷度、结构起伏、能量起伏、均匀形核、非均匀形核、临界晶核半径、临界晶核形核功、形核率、生长线速度、光滑界面、粗糙界面、动态过冷度、柱状晶、等轴晶、树枝状晶、单晶、非晶态、微晶、液晶。 2 当球状晶核在液相中形成时,系统自由能的变化为σππ2 3344r G r G V +?=?, (1)求临界晶核半径c r ;(2)证明V V c c G A G c ?- ==?2 31 σ(c V 为临界晶核体积);(3)说明上式的物理 意义。 3 试比较均匀形核与非均匀形核的异同点,说明为什么非均匀形核往往比均匀形核更容易进行。 4 何谓动态过冷度?说明动态过冷度与晶体生长的关系。在单晶制备时控制动态过冷度的意义? 5 分析在负温度梯度下,液态金属结晶出树枝晶的过程。 6 在同样的负温度梯下,为什么Pb 结晶出树枝状晶而Si 的结晶界面却是平整的? 7 实际生产中怎样控制铸件的晶粒大小?试举例说明。 8 何谓非晶态金属?简述几种制备非晶态金属的方法。非晶态金属与晶态金属的结构和性能有什么不同。 9 何谓急冷凝固技术?在急冷条件下会得到哪些不同于一般晶体的组织、结构?能获得何种新材料? . 计算当压力增加到500×105 Pa 时锡的熔点的变化,已知在105 Pa 下,锡的熔点为505K ,熔化热7196J/mol ,摩尔质量为× 10-3 kg/mol ,固体锡的体积质量×103 kg/m 3 ,熔化时的体积变化为+%。 2. 考虑在一个大气压下液态铝的凝固,对于不同程度的过冷度,即:ΔT=1,10,100和200℃,计算: (a)临界晶核尺寸;(b)半径为r*的团簇个数; (c)从液态转变到固态时,单位体积的自由能变化ΔGv ; (d)从液态转变到固态时,临界尺寸r*处的自由能的变化 ΔGv 。 铝的熔点T m =993K ,单位体积熔化热ΔH f =×109 J/m 3 ,固液界面自由能γsc =93J/m 2 ,原子体积V 0=×10-29 m 3 。 3. (a)已知液态纯镍在×105 Pa(1个大气压),过冷度为319℃时发生均匀形核。设临界晶核半径为1nm ,纯镍的熔点为

组织胚胎学实验报告

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报告 专业临床五年制 班级 2012级8班 姓名路海燕 学号 201250426 电子信箱 完成日期 2013.5.24

实验一上皮组织 报告主题: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主题属性:指定 标本号:27# 染色:HE 材料:豚鼠气管横切片 教学要求:掌握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的侧面形态结构 杯状细胞 柱状细胞 纤毛 基膜 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豚鼠气管切片,HE染色,40×10) 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由柱形细胞、梭形细胞、锥体形细胞和杯状细胞组成。光镜下杯状细胞最多,游离面有大量纤毛。所有细胞基底面均附着在基膜上,细胞高矮不一,核的位置高低不齐地排列在不同水平面上,垂直切面观形似复层,实为单层。此种上皮以保护功能为主。

实验二软骨和骨 报告主题:骨单位 主题属性:指定 标本号:6# 染色:Schmorl式染色 材料:脱钙骨切片 教学要求:掌握光镜下骨组织的结构特点 骨陷窝 骨单位骨板 中央管 骨小管 骨单位(骨切片,Schmorl氏法块染,40×10) 骨单位是长骨起支持作用的主要结构单位,光镜下可见骨单位中央为圆形的中央管,多层骨板围绕中央管呈同心圆排列,骨单位间还有一些不规则的间骨板,骨板之间或骨板中可见可见棕黄色的小腔,为骨陷窝。骨陷窝之间有细小的骨小管相连通,最内层的骨小管开口于中央管。

实验三肌组织 报告主题:心肌 主题属性:指定 标本号:12# 染色:HE染色 材料:人心肌切片 教学要求:掌握人心肌纤维纵断面和横断面的结构特点 闰盘 心肌(人心肌切片,HE染色,40×10) 心肌分布于心壁和邻近心脏的大血管壁上,光镜下可见心肌纤维走向无一定规则,心肌纤维连接处为闰盘,闰盘染色深。心肌纤维也呈明暗相间的周期性横纹。

试验检测组织机构.pdf

试验检测组织机构 设立工地试验室,由项目总工程师主管,设中心实验室主任一名,试验员五名。各试验负责人职责如下: ?项目总工程师职责 对中心实验室的工作进行检查和指导。 ?中心实验室主任职责 ①负责项目试验方面的全部工作。 ②全面负责项目试验室的技术、质量、安全,组织完成施工所要求的各项 检测和管理工作,接受上级下达的各项任务。 ③负责组织试验相关要素及程序文件在本项目试验室的实施;负责制定项 目试验室的试验检测计划,协调与各业务部门的关系,对不能试验的项目负责委托试验。 ④主持本项目试验室《质量管理手册》的制定、批准、补充和修改,并检 查执行情况。 ⑤参加工程质量检查及事故分析会议。 ⑥提出节约原材料及提高工程质量的意见;提出项目试验室仪器设备的购置、更新、改造及修理报废计划。 ⑦负责编制项目试验室仪器设备周检计划、并组织实施。填写保存校准、 维修记录和仪器标识;负责标准计量器具的使用与保养,做好周期检定及档案管理。 ⑧参加检测工作,了解并解决检测过程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批准签发试验 报告,确保检验报告数据的准确、可靠。 ⑨定期检查砼、砂浆的试件强度、路基填土压实质量、水泥使用情况,并 进行统计分析,向上级主管部门报送统计分析结果及报表。 ⑩考核项目试验人员的工作、学习情况,及时准确向上级主管部门反馈本 室的工作信息和存在问题,并提出意见和建议;负责对标准化建设业务范围的工作进行实施、检查和指导。 ?试验员职责 ①负责试验备案工作,负责索要试验室资质证明文件交资料员,参与试验

合同的签定。 ②协助技术员编制并落实试验方案,在试验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向技术负责人进行汇报并按要求解决。 ③对于进场的原材料,使用前必须及时按有关规定取样、封样和送检。 ④随工程进度,按有关规定进行施工试验。 ⑤对所取样的代表性、真实性负责,保证取样符合要求。 ⑥认真填写试验委托单,确保委托单中的填写内容与施工实际相符,对委托单的有效性负责。 ⑦领取试验报告,及时将试验结果反馈给技术负责人审定,并将试验管理过程中形成的资料传递到资料员、库管员等相关人员。 ⑧建立材料试验台帐及施工试验台帐。 ⑨对试验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不得使用未经检定的试验设备和器具。 ⑩按要求对标养室进行管理,并负责日常维护

1.2 纯金属的结晶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导学案主备人:栾义审核人:栾义编号:003 §1-2 纯金属的结晶 【使用说明】 1、依据学习目标,全体同学积极主动的根据教材内容认真预习并完 成导学案,小组长做好监督与检查,确保每位同学都能认真及时的预习相关知识。 2、结合导学案中的问题提示,认真研读教材,回答相关问题。 3、要求每位同学认真预习、研读课本,找出不明白的问题,用红笔 做好标记。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纯金属的结晶过程,掌握晶粒大小对金属材料 性能的影响和纯铁的同素异构转变。 2、学习与方法:通过研读课本,积极讨论,踊跃展示,理解纯金属 的结晶过程规律与金属材料的性能之间的密切关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情投入,大胆质疑,快乐学习。 【重点难点】 纯金属的结晶过程 纯铁的冷却曲线 【自主学习】

班级:姓名:使用时间:年月日结晶过程重要级别:★★★★ 冷却曲线重要级别:★★★★★ 细化晶粒重要级别:★★★★ 同素异构转变重要级别:★★★★★ 【合作探究】 1、什么是结晶、结晶潜热? 2、什么是过冷度?其大小与什么有关? 3、什么是同素异构转变?具有同素异构转变的金属有哪些? 4、纯金属结晶时,其冷却曲线为何有一段水平线?结晶由哪两个基本过程组成(结晶的普遍规律)? 5、晶粒大小对金属材料性能有什么影响?分析影响晶粒大小的因素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导学案主备人:栾义审核人:栾义编号:003 有哪些?铸件在浇铸过程中是如何细化晶粒的? 6、金属的同素异构转变与液态金属的结晶相比有哪些异同点? 7、分析纯铁的冷却曲线,有哪几条特殊恒温线?钢铁能够进行热处理的重要依据是什么? 【课后作业】(自己默写,组长监督) 1、理解掌握本导学案内容,并完成习题册第一章第二节相关题目。【学后反思】

大高校组织结构图

?组织机构是组织活动的存在形式,组织活动则是组织机构存在和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没有组织机构就无从开展组织管理活动,更谈不上实现管理目标。就组织这一概念有人解释为:为了达到某些特定目标经由分工与合作及不同层次的权力责任制度而构成的人的集合。 ?管理学家巴纳德则认为:组织是有意识地协调两个或多个人活动或力量的系统。任何一所学校要想正常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就必须把学校各类人员组合起来,构成一个有机的系统,这个有机的系统就是学校组织机构。学校组织机构就是为完成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目标而将学校各个部门按一定形式组合而成的一个整体。 ? ?管理学家孔茨认为:组织机构的设计应当职责分明,使每个人都知道应该做些什么,谁对什么成果负责;应能够排除由于工作分配的混乱和多变所造成的故障;并能提供反映和支持组织目标的决策沟通网络。由此可见,学校管理者在设计学校组织机构时应考虑六个方面的因素:专门化、部门化、指挥系统、控制幅度、集权与分权、正规化。因为学校工作千头万绪、纷繁复杂,任何人都无法独自承担学校的所有工作,因此必须对学校工作进行分工并采取专门化、部门化,建立指挥系统,根据部门职能给予一定的权力,进行规范化管理以实现管理目标。 ? ?组织机构一般包括两大类: ?(一)行政性组织机构,是为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维持学校的正常运转而设立的。 其形式为校长办公室、教导(务)处、政教处、总务处等。各部门有各部门的职责。?(二)非行政性组织机构,是为配合、监督、保证学校的各项活动而设立的。一般包括党、群、团组织和各种研究性团体。 十所大学组织结构图 ?青岛科技大学 ?清华大学 ?西南财经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青岛大学 ?曲阜师范大学 ?中央戏剧学院 ?南开大学 ?复旦大学 高校组织结构的基本类型 一、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 二、事业部制组织结构 三、矩阵制组织结构 1、西南财经大学管理机构 + 党委办公室+ 校长办公室 + 经济研究中心与中国西部经 济研究中心党总支 + 组织人事部+ 发展规划处+期刊中心经济学家财经科学 + 宣传统战部+ 教务处+ 出版社

金属结晶现象和条件

金属结晶的现象 一、晶体结晶过程的宏观现象(过冷度和结晶潜热)。 1)过冷度(ΔT=T m-T n) 2)过冷度和金属的属性和冷却速度有关。 3)金属不同,过冷度不同;金属的纯度越高,过冷度越大;冷却 速度越快,过冷度越大。 4)相变潜热1摩尔物资从一个相转变为另一个相时,伴随着吸 收或放出的热量。金属由固态变为液态,需要吸热;由液态 变为固态需要放热。前者称为融化潜热,后者称为结晶潜热。 二、从微观上说,金属的结晶过程就是形核和长大的过程。 1)当金属液体冷却到实际结晶温度时,晶核并未立即出生,而是 经过一段时间才出现第一批晶核。结晶开始前的这段停留时间 称为孕育期。 2)晶核由晶胚形成。 3)由一个晶核长成的晶体就是一个晶粒。 4)一个晶粒内存在很多晶胞,并且晶胞位向一致。 5)因此单晶体表现出各向异性。 6)由两个以上晶粒组成的晶体称为多晶体。 7)一般的金属都是多晶体。并且由无数个晶粒组成。 8)各晶粒位向各异,相互抵消。 9)所以一般金属不表现出各向异性。 金属结晶的热力学条件

1、热力学第二定律:在等温等压条件下,物质系统总是自发的从自 由能较高的状态向自由能较低的状态转变。 2、自由能之差是促进金属相变的热力学条件,即相变驱动力。 3、 4、由上图可知:过冷度越大,自由能之差越大,且液相和固相自 由能之差与过冷度成正比。在过冷度等于0时,自由能之差也为0。 5、过冷度越大,自由能之差越大,相变驱动力越大,结晶速度越 快。 金属结晶的结构条件 1、液态金属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相起伏。只有在过冷液中相起伏 才能形成晶胚。但不是所有晶胚都可以转化成晶核。下节将讨论晶胚转化成晶核的条件。

1.2纯金属的结晶

纯金属的结晶 一、填空题 1.金属的结晶是指由原子排列转变为原子 排列的过程。 2.金属的结晶过程是由和两个基本过程组成的。 3.细化晶粒的根本途径是提高并控制。 4.常用的细化晶体颗粒的方法有、和三种。 5. 结晶温度和结晶温度之间存在的温度差称为用 表示。 6.金属结晶时,过冷度的大小与有关,冷却,其实际结晶的温度就,过冷度也就。 7.金属材料的晶粒越细,和性能越高。 8.金属的结晶过程可以通过进行研究并绘制冷却曲线图,图中纵坐标表示,横坐标表示。 9.形核率越,长大速度越,则结晶后的晶粒越细小。 10.晶体中某处有一列或若干列原子发生有规律的错排现象叫做。 11.晶体中存在、、、、 、等结构缺陷,都会造成,引起 增大,从而使材料的提高。 12.晶界越多使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越。 13.金属在下,随的改变,由转变为的现象称为同素异构转变。 二、选择题 1.金刚石和石墨具有相同。() A.组成原子 B.力学性能 C.晶格类型 D.显微组织 2.合金固溶强化的基本原因是() A.晶粒变细 B.晶格发生畸变 C.晶格类型发生了改变 D.以上都不是 3.金属结晶时,冷却速度越快,其实际结晶温度将()

A.越高 B.越低 C.越接近理论结晶温度 D.等于理论结晶温度 4.为了细化晶粒,可采用() A.快速浇注 B.加变质剂 C.以砂型代金属型 D.都不行 5.金属发生结构改变的温度称为() A.凝固点 B.临界点 C.过冷度 D.结晶温度 6.面心立方晶格的原子数为() A.12 B.14 C.17 D.9 7.以下金属中属于体心立方晶格的是() A. Cu B. γ-Fe C. Fe3C D. Cr 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纯金属的结晶是在恒温下进行的 B.纯金属结晶所用的时间是指冷却到室温的时间 C.结晶结束,不再有结晶潜热释放出来 D.理论结晶温度与实际结晶温度之间存在温度差 9.下列不属于细化晶粒的方法是() A.超声波震动 B.电磁震动 C.机械震动 D.加热保温 10.下列物质中属于非晶体的是() A.硫酸铜 B.明矾 C.食盐 D.松香 11.金属凝固前向金属液体中加入变质剂,主要是() A.增加晶粒体积 B.使晶粒变细 C.降低结晶速度 D.使晶粒变成单晶体 12.以下各细化晶粒方法中与长大速度有关的是() A.变质处理 B.增加过冷度 C.震动处理 D.加热处理 三、综合分析题 如图为纯金属的冷却曲线,试解答下列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