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有机化学
高等有机化学

(氯甲酸乙酯)
NaCl
+ RCON3
H2O + RCON3
(70%)
+
NaN 3
C 2H5O C N 3 O
(叠氮基甲酸酯)
ROCO
N3
hv or
RO C N : + N2 O
3、消除反应
烷氧羰酰乃春由N-(对硝基苯磺酰氧基)胺基甲酸酯在碱存在下消
除反应得到:
ROCONHOSO 2 NO 2 KOH
二、高等有机化学
1、高等有机化学(Advanced Organic Chemistry)是基础有 机化学的深化和提高。
2、有机化学结构与性能的关系是高等有机化学的基本研究内 容之一。 3、对于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研究,高等有机化学主要以物理测 试方法为主 。
三、高等有机化学的发展
1、由宏观观测向微观观测发展 2、由静态立体化学向动态立体化学的发展 3、量子化学的应用 4、研究由简单体系向复杂体系延伸
:CH2>:CHCl>:CCl2>:CBr2>:CF2
C X
+
: CH2
C CH2
X
(X=H,Cl,O,N,etc.),碳碳键不能插入
hv CH3CH2CH2CH2CH3 + CH2N2 o CH3CH2CH2CH2CH2CH3 + CH3CH2CH2CHCH3 + CH3CH2CHCH2CH3 -75 C
Cl (1) Na / NH3 (2) O 3 NaBH4 MeOH O
OH
CH3COCl NaH CH3I , NaH
OCOCH3
OCH3
第二节
乃春 (Nitrenes)
《高等有机化学基础》课件

1 2
官能团
决定有机化合物性质的原子或原子团。
系统命名法
按照一定的规则给有机化合物命名的方法。
3
俗名
根据有机化合物的来源或性质得来的名称。
04
有机化学反应机理
取代反应
总结词
取代反应是有机化学中常见的一 种反应类型,其中一个原子或基 团被另一个原子或基团所取代。
详细描述
在取代反应中,一个原子或基团被 另一个原子或基团所取代,生成新 的化合物。这种反应通常涉及电子 的转移和重排。
有机化学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
01
高分子材料
有机化学在高分子材料的合成、改性和加工中发挥重要作用,包括合成
功能性高分子材料、研究高分子链的构象和运动等。
02 03
纳米材料
有机化学在纳米材料的合成和修饰中具有广泛应用,如制备碳纳米管、 纳米颗粒和纳米纤维等,并研究它们在能源、催化、生物医学等领域的 应用。
06
有机化学的应用
有机化学在医药领域的应用
药物合成
有机化学在药物合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设计合成路 线和优化反应条件,制备出具有生物活性的药物分子。
药物代谢
有机化学研究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包括药物的吸收、 分布、代谢和排泄等环节,有助于理解药物作用机制和优 化药物设计。
药物筛选
有机化学在药物筛选中发挥关键作用,通过高通量筛选和 虚拟筛选等方法,发现具有潜在生物活性的小分子化合物 ,为新药研发提供候选药物。
详细描述
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物品,如衣物、食品、建筑材料和交通工具等,都与有机化合物密切相关。例 如,衣物中的纤维和染料、食品中的添加剂和防腐剂、建筑材料中的塑料和油漆等,都是有机化合物 。此外,许多医疗药物也是有机化合物,对人类的健康和疾病治疗具有重要作用。
化学-高等有机化学-教学大纲

《高等有机化学》课程大纲Advanced Organic Chemistry(40学时)一、课程目标1. 教学目标本课程是面向化学专业(包括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及材料化学)的硕士研究生开设的一门基础课程。
高等有机化学是一门论述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反应、机理及它们之间关系的科学,对更深层次地理解和掌握有机化学起着理论指导作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基础有机化学”的基础上,对一些在本科阶段教学中未能深入或来不及介绍的重要内容做专题讨论,进一步深化学生对有机化学理论的理解,对有机反应机理的认识,对立体化学知识的巩固,同时还针对有机化学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拓展介绍。
总之,通过比较系统、深入地介绍现代有机分子结构理论,有机化合物结构和性能之间的关系,有机反应机理及中间体结构与性质,从总体上巩固和加强学生对有机化学的认识和理解。
2. 学习目标掌握有机分子结构和反应性能的关系;掌握立体化学的基本原理,了解反应过程中的立体化学;初步掌握有机反应机理及研究方法,掌握取代基效应和线性自由能关系;掌握典型的有机反应类型和反应中间体的结构、产生和稳定性;掌握周环反应的基本类型和基本原理。
二、课程内容专题1: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理论(12学时)第一章:共价键理论:定域键和离域键第二章:取代基效应第三章:芳香性理论第四章:比共价键弱的相互作用专题2:立体化学(10学时)第一章:分子的不对称性和旋光性第二章:外消旋体的拆分第三章:动态立体化学及不对称合成第四章:构象与构象分析专题3:有机反应机理基础知识(12学时)第一章:研究有机反应机理的方法第二章:动力学控制与热力学控制第三章:取代基效应和线性自由能关系第四章:有机酸碱第五章:有机反应中的溶剂效应第六章:碳正离子、碳负离子和自由基第七章:卡宾和苯炔专题4:周环反应(6学时)第一章:电环化反应及其理论解释第二章:σ- 键迁移反应及其理论解释第三章:环加成反应及其理论解释三、教学方式本门课程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课后自主讨论为辅,课堂教学采用多媒体授课形式。
高等有机化学pdf

高等有机化学pdf
1 高等有机化学
高等有机化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涉及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反应机理、反应性等方面的研究。
它在天然产物的化学结构和分离方法、有机合成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为新型有机物质的开发创造了条件,如药物、农药等。
高等有机化学研究的概念有以下几个:一是研究有机物质在反应条件下发生的既定反应;二是定量和定性研究有机物质的反应;三是研究新型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四是研究有机结构的改变;五是利用物质的运动模式和定性或定量方法研究有机反应。
有机化学常用的分析化学方法有:熔点测定法、溶解度检测法、中和反应检测法、灰量分析法、红外光谱分析法、核磁共振波谱法、气相色谱法和质谱法。
它们能够有效的测定待测物质的性质,以及进行反应机制检验,有助于研究有机物质的合成路线、结构以及反应机理,可以帮助科学家们更好的理解自然界或生物界的物质的种类的复杂性。
此外,采用高等有机化学方法可以制备新型合成有机物质,如新型小分子活性物质、纳米生物物质、光子学功能等,这些有机物质可以在各个领域服务于人们,如医药、农药、食品、化妆品、非金属材料等。
总之,高等有机化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的研究给科学家提供了深入理解有机物质的方法并探究一些没有解决的有机物质及它们的反应机理的可能性,给这些领域的开发带来了许多希望。
高等有机化学 教学大纲

高等有机化学教学大纲高等有机化学教学大纲高等有机化学是化学专业中一门重要的课程,它深入探讨了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和反应机理。
本文将围绕高等有机化学的教学大纲展开论述,旨在探讨如何更好地组织和实施这门课程。
一、课程概述高等有机化学是化学专业中的一门核心课程,它是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的延伸和拓展。
通过这门课程,学生将进一步了解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和反应机理,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1. 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和结构表示方法;2. 理解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3. 熟悉有机反应的机理和常见反应类型;4. 培养实验操作和实验数据处理的能力;5. 培养科学研究和创新能力。
三、课程内容1.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和结构表示方法:包括IUPAC命名法和常用命名法,如官能团命名法和简化命名法等。
2.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探讨有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反应活性与结构之间的关系。
3. 有机反应机理:重点介绍酸碱催化、亲电取代、亲核取代、消除和加成等常见有机反应的机理。
4. 有机合成方法:介绍有机合成中常用的反应和策略,如羟基化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取代反应和环化反应等。
5. 实验操作与数据处理: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数据处理能力,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通过教师讲解、演示和案例分析等方式,向学生传授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
2. 实验教学:通过设计和实施有机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数据处理能力。
3. 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思维碰撞,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小组项目:组织学生进行小组项目,通过合作研究和报告撰写,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和创新能力。
五、教学评估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实验报告等。
2. 期中考试:对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和理解进行考核。
3. 期末考试:对学生对整个课程的综合掌握进行考核。
《高等有机化学》课件

04 有机合成策略与技巧
有机合成的基本策略
碳-碳键的形成
选择性反应
通过各种反应如亲核取代、加成反应 、消除反应等构建碳-碳键。
在多取代的碳氢化合物中,选择性地 活化或转化某一特定位置的碳-氢键。
碳-氢键的活化
利用催化剂或反应条件将碳-氢键转化 为活性中间体,以便进行后续的转化 。
逆合成分析
目标分子的解构
自由基反应
总结词
自由基反应是有机化学中的一种重要反应类 型,其特点是反应过程中存在不稳定的自由 基中间体。
详细描述
自由基反应通常由自由基引发剂引发,产生 自由基活性种,随后与其他分子发生反应。 自由基反应的特点是快而连锁,常常需要在 无氧或无水条件下进行。例如,烷烃的裂解 反应中,高温条件下烷烃分子产生自由基, 随后发生链增长反应生成多种小分子。
亲电反应
总结词
亲电反应是有机化学中的另一种常见反应类型,其特点是试 剂向反应中心的负电性较强部分进攻,通常发生在具有电子 缺口的碳原子中。
详细描述
在亲电反应中,具有正电性的试剂(称为亲电试剂)进攻具 有电子缺口的碳原子,形成过渡态,最终形成新的碳-碳键或 碳-杂原子键。例如,在烷烃的溴代反应中,溴分子作为亲电 试剂进攻烷烃的碳原子,形成碳-溴键。
共价键理论
共价键的形成
共价键是由两个或多个原 子共享电子形成的,电子 的共享程度决定了键的类 型和强度。
键的类型
根据电子的共享程度,共 价键可以分为单键、双键 和三键等不同类型。
键极性
共价键具有极性,可以分 为极性键和非极性键,这 决定了分子的性质。
分子轨道理论
分子轨道的概念
分子轨道是描述分子中电子运动状态的波函数。
协同反应
高等有机化学

• 《高等有机化学》内容多、理论性强,而在一些 具体的有机化学反应中又综错复杂,加之条件变 化影响,没有过硬的专业理论水平,是很难理解 并正确认识一些具体的有机化学的,因此要敢于 花时间和精力学好《高等有机化学》,让自己的 化学水平真正上一个台阶。
第二十一页,共43页。
高等有机化学
通过对一般典型有机结构的性质及典型反应
历程的研究,使有机合成化学家有可能运 用这些理性认识来推测未知有机物极其在 反应中的内在联系,从而有利于设计具有 特殊性能的新化合物,考虑合成中的最好 原料和最理想的合成路线等。
第二十二页,共43页。
学习方法介绍
• 有机化学是化学专业四大基础课之一,因此,对 化学专业学生的培养,非常注重他们有机化学基 础知识的认识水平,促使形成有机化学学科的思 维方式。
3.《物理有机化学》(上、下) 高振衡编,高等教育出版 社。
4. 《高等有机化学》汪秋安编,化学工业出版社。
第二十页,共43页。
高等有机化学
• 高等有机化学又名物理有机和理论有机化学 • 研究对象: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以及有机化合物
在反应过程中结构的变化,研究有机分子的结 构和反应条件对有机化合物的物理、化学性能 的影响以及化学反应历程。 • 它的理论基础主要是量子化学和以此为依据的 化学键理论和电子理论。
高等有机化学
2023/5/13
生产计划部
第一页,共43页。
有机化学
(Organic Chemistry)
1.有机化学研究的对象
•有机化学的研究对象是有机化合物。
•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合成、变 化,以及伴随这些变化所发生的一系列现象。
高等有机化学(书籍)

引言概述:《高等有机化学》是一本经典的有机化学教材,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有机化学的基本原理、反应机制和合成方法。
本文将对该书的内容进行详细阐述,涵盖化学键的构成、有机反应的类型、手性化学、杂环化合物以及天然产物的合成等五个大点。
正文内容:一、化学键的构成1. 共价键的形成: 介绍原子之间共享电子对的过程,包括共价键的形成原理和优势。
2. 极性键的特点: 讨论共价键中电子云的不均匀分布引起的分子极性,以及极性键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3. 多重键的构成: 解释在化学键中存在的双键和三键,以及它们与单键在反应活性和空间结构上的差异。
4. 氢键的重要性: 介绍氢键在有机分子间相互作用中的关键角色,以及它们对化学反应速率和产物稳定性的影响。
二、有机反应的类型1. 取代反应: 阐述有机分子中取代基的进攻性和离去基的活性,以及它们在取代反应中的作用机制。
2. 加成反应: 讨论有机分子中π键的活性以及它们与电子云的相互作用,解释加成反应的机理和条件选择。
3. 消失反应: 介绍一些特殊条件下的消失反应,如弱酸、弱碱环境下的甲酸脱水和光化学反应等。
4. 消除反应: 详细论述消除反应的机制和条件,包括Beta消除和酯醇消除反应。
5. 重排反应: 解释重排反应的原理和分类,涵盖环状重排、离子重排和分子重排等。
三、手性化学1. 手性物质的定义: 介绍手性分子的结构和性质,以及手性物质在自然界和实验室中的重要性。
2. 手性中心的概念: 讨论手性分子中手性中心的定义和分类,并解释手性中心对分子结构和性质的影响。
3. 手性分离技术: 详细阐述手性分离的原理和应用,包括手性层析、手性色谱和手性合成等。
4. 对映体的描述: 探讨对映体的概念和性质,以及对映体间的对称性和非对称性。
5. 映像异构体: 解释芳香化合物中手性构象的特点和性质,并阐述双键对芳香环产物手性的影响。
四、杂环化合物1. 杂环化合物的分类: 介绍杂环化合物的命名规则和结构多样性,包括融合环、连接环和阶梯环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aclitaxel(Taxol) 紫杉醇,作为抗癌药物 已进入临床应用
2. 结合微量、痕量成分分离和结构鉴定新方法以及药理活性筛选 新模型,建立对中草药和海洋生物资源进行创新性源头研发, 提供创新药物先导物的研究体系。
MeO O O HO O OH HO O HO O O OMe O Me O O
分子化学与超分子化学的对应关系
项目 结构单元 结合力 结构的实现 结构 性能 分子化学 原子或原子团 共价键 合成化学 分子结构 物理和化学性能 超分子化学 具有组装功能的分子 非共价键 分子组装 超分子结构 物质、 能量和信息 传输功能
整体生物
生 物 学 家
细胞 分子聚集体 分子 原子
化 学 家
二、有机合成化学
在迄今已知的众多的有机分子中,大多数是通过有机合成途 径获得的。通过有机合成化学的研究,不但可以从概念、理论、 方法诸方面丰富和发展有机化学学科,而且也为化工、制药等相 关产业提供了科学基础。
21世纪,有机合成化学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生命科学、材 料科学和环境科学的发展对有机合成化学家提出了新的、更高的 要求,即发展“理想的”合成方法:强调实用的、环境友好的、 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它能够从简单的原料出发,在温和条件下经 过简单的步骤,快速、高选择性地转化为目标分子。要想达到这 样的“绿色合成”的目标,化学家们需要从理念、原理、方法诸 方面进行变革与创新。
研究内容: 1. 紧密结合中药现代化进程,开展中草药药效物质研究,用创新 研究思路、最新研究技术和方法,将天然产物化学与组合化学 与功能基因组学相融合,加快药效物质研究的速度,创立天然 产物化学组学。
O O O N H O O OH HO Me O Me
Me OH Me Me H O O O O O
1.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能的关系 现代光谱、波谱和显微技术的发展为表征分子结构提供了基 础。化合物结构决定着性能,包括化学反应性(立体效应、 电子效应、溶剂效应等),物理性能(光、电、磁性能)、 生命功能等。
2. 反应机理和活性中间体 时间分辨技术(时间分辨电子光谱、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 NMR、ESR、X-衍射)的发展和普及,为研究化学反应的全过 程提供了手段,对原有的各种反应机理和活性中间体(协同反 应、自由基反应、离子型反应、卡宾反应、激发态反应、电子 转移反应等)的认识将继续发展。计算机化学在确定分子结构 和反应机理方面有着实验不可替代的作用。 3. 分子间弱相互作用和超分子化学
O
Bryostatin 1 抗肿瘤海洋天然产物 其分离和结构鉴定经 历了14年,现已进入临 床II期试验阶段
3. 有选择性地继续开展具有一定复杂性和生理活性的天然化合物
的合成化学研究,以及结构修饰改造和构效关系研究,促进合 成有机化学的发展、药物先导化合物的发现,特别是在全合成 方面要鼓励提倡利用与发展新策略,新方法进行天然产物的合 成。
绪论 Introduction
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的来源、制备、结构、性能、 应用以及有关理论和方法的科学
C-C键的形成和断裂 有机合成化学 C-X键的形成和断裂
有 机 合 成 方 法 学
试剂,催化剂 温度,溶剂
中间体 生 成
中 间 体 相互转化
中间体 淬 灭
化学键 的形成
化学键 的断裂
有机学科的发展: ★ 揭示了构成物质世界的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原子键合的本质以 及有机分子转化的规律,并合成了特定性能的有机分子;
★ 为相关学科(如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 等)的发 展提供了理论、技术和材料。 ★ 有机化学是一系列相关工业的基础,在为推动科技发展、社会 进步,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的努力中, 已经并继续显示出它的高度开创性和解决重大问题的能力。
有机化学是一门极具创新性的学科
★ 建立在现代物理(特别是量子物理)和物理化学基础上的物理 有机化学,在定量的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反应和反应机理 等方面所取得的成果,不仅指导着有机合成化学,而且对生命 科学的发展也有重大意义。
Mechanism and Theory in Organic Chemistry
4. 高振衡 物理有机化学 上,下册, 高等教育出版社
5. 王积涛 高等有机化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
6. 恽愧宏, 高鸿宾, 任责忠, 高等有机化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7. 俞凌翀 基础理论有机化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8. 荣国斌 高等有机化学基础 化学工业出版社
包括基元结构的设计和合成,分子间弱相互作用的加和与协同产 生的方向和选择性,分子组装和分子识别,超分子的结构和表征, 超分子体系的信息功能和用途等问题,为物理有机化学创造了新 的机遇。
超分子化学 (Supramolecular Chemistry) 是研究两种 或两种以上的化学物种通过分子间弱相互作用所形成 的复杂有序且具有特定功能体系的化学
本领域的研究应对于以下方面予以关注
1.天然的或设计合成的生物活性小分子与生物体靶分子间的相 互作用、分子识别和信息传递详细机制的研究 包括小分子 与核酸、小分子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及小分子操控的核酸与 蛋白、蛋白与蛋白、蛋白与寡糖的相互作用。
CONH2 CONH2 CONH2 H2NCO N
RN
O H2N C NH2
H2NCO O NH
-
Co II N N CONH2 N N H H O H H
Urea
O
O P O O
OH CH2OH
Vitamin B12
Jean-Marrie Lehn:
In its method, Chemistry is a science of interactions, of transformations and of models. In its object, molecule and material, chemistry expresses its creativity. Chemical synthesis has the power to produce new molecules and new materials with properties.
陶京朝
参考书:
1. F. A. Carey, R. J. Sundberg,
Advanced Organic Chemistry
Part A. Structure and Mechanism Part B. Reaction and Synthesis 中译本: 高等有机化学, A卷: 结构与机理; B卷: 反应与合成 夏炽中译
★ 计算机技术的引入,使有机化学的结构测定、分子设计和合成 设计上如虎添翼,发展得更为迅速。同时,组合化学的发展不 仅为有机合成提出了一个新的研究内容,而且也使高通量的自 动化合成有机化合物成为现实。
在21世纪,有机化学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
●
一方面,随着有机化学自身的发展及新的分析技术、物理方法 及生物学方法的不断涌现,人类在了解有机化合物的性能、反 应及合成方面将有更新的认识和研究手段; 另一方面,材料科学和生命科学的发展,以及人类对于环境和 能源新的要求,都给有机化学新的课题和挑战。
★ 有机合成化学在高选择性反应的研究,特别是不对称催化方法 的发展,使得更多具有高生理活性、结构新颖分子的合成成为 可能。 ★ 金属有机化学和元素有机化学,为有机合成化学提供了高选 性的反应试剂和催化剂,以及各种特殊材料及其加工方法。
★ 有机化学以它特有的分离、结构测定、合成等手段,以成为人 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具有非凡能动性和创造力的武器。
(2)发现自然界中生物合成的基本规律,从而为合成更多样性的 分子提供新的理论和技术; (3)作用于新的生物靶点的新一代的治疗药物的前期基础研究; (4)发展提供结构多样性分子的组合化学; (5)对于复杂生物体系进行静态和动态分析的新技术等。
这些研究不但可以了解生命体系中大分子之间的作用和信 息传递从另一角度深入到生命现象的分子行为,具有深远的科 学意义,而且具有宽广的应用前景。
●
有机化学将在物理有机化学、有机合成化学、天然产物化学、金 属有机化学、化学生物学、有机分析和计算化学、农药化学、药物 化学、有机材料化学等各个方面得到发展。
一、物理有机化学 (Physical Organic Chemistry)
物理有机化学是用物理化学的方法研究有机化学的科学,是 一门指导有机化学其它学科发展的学科。它研究有机化合物的 结构和性能,有机化学反应如何发生和为什么发生,从中找出 规律,指导设计、合成新的物种,预见和发现新的有机现象。 研究内容:
O
O H
OH
HO
O O
Corey 1988 Ginkgolide
银杏内酯的合成是精心 设计合成的一个代表作
Me HO O
O O H
H Bu-t
四、金属有机化学 Organometallics
金属有机化学是研究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合成、结构、 反应及应用的一门科学。研究金属-碳键的形成及反 应是金属有机化学中一个十分活跃的研究领域。由 于碳-金属键的独特反应性能,使得金属有机化合物 的反应具有选择性高、条件温和、原子经济性等优 点,是实现高效合成的重要手段,成为绿色合成及 新材料合成的重要途径之一。金属有机化学包括主 族元素金属有机化学和过渡金属有机化学等。
催化剂
O 2 H2C CH2
2 H2Cຫໍສະໝຸດ CH2 + O22.开展具有独特功能的分子的合成研究
包括各种性能的材 料、生理活性分子或天然产物,并特别重视其新合成方法的 结合,以及提高合成的效率和简捷性等。
H3C N CH3
8步反应 总产率8% 传统方法
Cl N O
抗帕金森药物 Lazabemide Pd催化剂 65% 3000T规模
五、化学生物学
化学生物学是顺应于20世纪后半叶生物学日新月异的进展, 在化学学科的原有的几个分支——生物有机化学、生物无机化学、 生物分析化学、生物结构化学以及天然产物化学的基础上提出的 新兴学科。其目的是鼓励更多的化学家和生物学家参与利用化学 手段研究生命体系的过程及调控。化学生物学研究目前大致包括 以下几个部分: (1)从天然化合物和化学合成的分子中发现对生物体的生理过 程具有调控作用的物质,并以这些生物活性小分子作为探 针和工具,研究它们与生物靶分子的相互识别和信息传递 的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