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植物公园园林建筑浅析
上海园林景点

上海园林景点
上海有许多美丽的园林景点,展示了中国传统和现代园林艺术的精华。
以下是一些在上海值得一游的园林景点:
1.豫园(上海老城厢):豫园是上海最古老的园林之一,建于明代。
这个园林结合了古典园林和江南水乡的特色,有精致的建筑、石桥、假山和池塘。
2.植物园:上海植物园是一个大型的植物文化园,汇聚了各种植物品种。
园内有湿地、温室、草坪等区域,适合休闲漫步和植物欣赏。
3.静安雕塑公园:这是一个集雕塑、艺术和自然风光于一体的公园。
园内有大量雕塑作品,呈现了不同风格和题材的艺术创作。
4.共青国家森林公园:位于上海郊区,是一个大型的自然风景区。
这里有茂密的森林、湖泊和丰富的自然生态,适合户外活动和自然观察。
5.上海野生动物园:虽然主要是动物园,但该园区也有很多美丽的花园和景观区域,提供了一个适合家庭游玩的场所。
6.鲁迅公园:这座公园是为纪念中国文学巨匠鲁迅而建,有鲁迅故居等文学纪念建筑。
园内有湖泊、绿树成荫的林荫道和艺术雕塑。
7.上海海洋水族馆:虽然主要是水族馆,但建筑设计独特,整个建筑仿佛是一个巨大的水下宫殿,游客可以欣赏到各种海洋生物。
8.上海世博公园:曾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场地,如今已经成为一个大型的城市公园。
这里有各种园林景观、文化雕塑和主题花园。
这些园林景点展示了上海作为现代大都市同时保留和发展传统文化的努力。
游客可以在这些地方感受到上海独特的园林艺术和自然美景。
上海公园植物造景研究

现代 园艺
上海公园植物造景研究
高雅 英
( 上海矶 森建 筑设计 有 限公司 , 上海 2 0 0 0 0 0 )
摘
要: 植物是造 园的重要元素 , 植 物造 景是 园林设计 中重要 的组成部分 , 要 考虑 气候 、 地质条件及植物 的习性。 好
的植物群 落可以给公 园增加 生气 , 吸 引大量游客 , 带动周围商业, 取得 巨大经济价值 。 关键 词 : 上海公 园; 植物造景
史, 苏州 园林海外驰名 , 多达上亿年 的活化石类原始植物品
种也 有 大量 遗 存 。 中国 园林 是 以建 筑 、 叠山 、 理水 、 植 物 组 合 而成 的综 合 艺术 品 , 富有 诗 情 画意 。 植 物在公 园 中尤为 重要 , 公 园 中 的花 草 树 木 , 是 构成 园林 景 色 的 重 要 因素 , 植 物 是 园 林 中唯 一具 有 生命 力 的构 成 要 素 , 四季变 化 , 丰富 多彩 , 构 成 了优美 的园林 环境 。
引人入 胜 。园 内建 有长 4 k m、宽 6 m宽 的环 园 道路 ,另 辟 长
共 青 森林 公 园 、 虹 口公 园 、 中山公 园 、 鲁迅 公 园 、 世 纪公 园 、 长 风公园 、 大 宁灵 石公 园等 。 一些早 期 建造 的公 园 , 植 物经 过 多
2 k m、 宽4 m的环湖小径围绕着面积约 6 . 6 7 h m z , 水深 4 m的大
态植物群落的可持续性发展。 公园是居民休憩 , 健身, 放松心 情 的场所 , 并能带动周边房产商业 的繁盛 , 带来 巨大经济价 值, 在大城市中, 公 园发挥尤其 巨大的作用 。
1 中国公 园建造 历史
上海辰山植物园案例分析

上海辰山植物园----案例解析项目名称Project name:上海辰山植物园地点Location:上海市松江区辰花公路3888号规划(设计)时间Date Designed/Planned:2007年----2011年1月规模Size:总占地面积200公顷,其中植被区123hm2,水体区域34hm2,铺装区36hm2,建筑区5hm2.是一座集科研、科普和观赏游览于一体的综合性植物园,为华东地区规模最大的植物园,同时也是上海市第二座植物园。
风景园林设计师Landscape Architects:德国瓦伦丁教授,瓦伦丁+瓦伦丁城市规划与风景园林设计事务所设计师简介:克里斯多夫·瓦伦丁教授是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景观设计教授,30多年来主要从事城市规划、景观设计、环境研究等领域项目的规划设计和实施,积累了丰富的国际经验。
由他主导设计的柏林重建项目文化广场规划、慕尼黑旧机场及周边地区改建、瑞恩斯堡旧城改造规划、德国巴伐利亚环保部生态景观规划、大众汽车集团总部居住区景观、慕尼黑人权广场设计、意大利米朗植物园等,均获得了国际城市规划、建设和园艺等业界的广泛好评,多次获得国际大奖。
(图一. 瓦伦丁教授)代表作:慕尼黑旧机场、、大众汽车集团总部居住区、、慕尼黑人权广场设计、意大利米朗植物园等建筑设计:奥尔+韦伯+合伙人建筑设计公司中国合作团队:景观设计:上海市园林设计院建筑设计: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甲方Client:上海市政府与中国科学院以及国家林业局、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中德总协调人:丁一巨总述Context:上海辰山植物园位于上海市松江区辰花公路3888号,总占地面积200公顷。
于2007年开始建设,2011年1月23日正式对外开放,由上海市政府与中国科学院以及国家林业局、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合作共建,由德国瓦伦丁教授主持设计。
是一座集科研、科普和观赏游览于一体的综合性植物园。
园区植物园分中心展示区、植物保育区、五大洲植物区和外围缓冲区等四大功能区,占地面积达207万平方米,为华东地区规模最大的植物园,同时也是上海市第二座植物园。
上海辰山植物园景点介绍

上海辰山植物园景点介绍上海辰山植物园位于上海杨浦区,是由上海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委员会批准成立的世界级植物园。
植物园毗邻上海辰山半岛公园,由三个部分组成,分别是植物园核心区、培育区和生态观赏区,总规划面积约1000公顷,是中国植物园专业里得到保护和研究的最大单体。
植物园核心区主要有四大景观:中国花卉景观、热带雨林景观、亚洲乔木林景观和灌木林景观,它们具有多样的景点、特色植物和生态群落,各自又有不同的特色。
中国花卉景观包括两个贴近辰山江的花园,有仿古胡同、古典园林、花园林和中药材展示区等多种景观。
此外,还布置了许多野生植物,如鸟英松、青松、白桦、黑松等。
热带雨林景观是植物园最受游客欢迎的景点,它们包括热带雨林、阿拉斯加森林和熊猫生态园。
在热带雨林里,有红头斑鸠、火烈鸟、金丝猴等热带动物,还有各种原始植物,如桃金娘、球兰、鹿角枫等。
在阿拉斯加森林里,让游客们体验冰岛的神秘感,在熊猫生态园中,有体验熊猫文化和观看活动的机会。
亚洲乔木林景观以乔木森林的形式建设,包括乔木森林、森林小径和林间道,是植物园收集、研究和保护野生动植物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游客观赏野生动植物良好的景观。
尤其是在森林小径上,有很多原始植物,它们有着各自特有的形态和色彩,令人叹为观止。
灌木林景观以数量庞大的灌木林为主,其中也有不少仿生景观,有湿地景观、湖泊景观、滩涂景观和灌木丛景观等,令植物园整体景观更加丰富多彩。
培育区是植物园的绿色教育基地,除了有仿生群落植物展示区外,还有草地景观、宝石景观、温室景观等。
这里的植物更加精,其中的仿生群落植物展示区,是植物园里最具特色的景点,其中有珍稀动植物,如嫩叶榕、椰子、宫粉桃等。
生态观赏区是植物园里最繁华的景点,以古树名木为主,其中有德国杉、波斯梨、垂柳、松杉、野梅、苍耳等,其中的苍耳更是植物园的著名景点,拥有“上海第一棵苍耳木”的美称。
此外,植物园还有大量的活动,如每月举行的花卉比赛、拍照比赛、特技表演、音乐会、花车游行等,游客们可以在这里感受到植物园的热闹景象。
上海植物园盆景园现状分析与景观改造实践

上海植物园盆景园现状分析与景观改造实践徐昌朋【摘要】上海植物园盆景园是建立最早、规模最大的国家级盆景园,是海派盆景重要的宣传和展示场所.但盆景园存在园内布局不统一、植物景观质量有待提升、海派盆景的风格有待传承、园路分级不明确等问题.为改善盆景园现有的景观环境,重振海派盆景艺术,现对盆景园内的景观绿化、海派盆景、园路、硬质景观等进行改造,以供广大园林工作者参考借鉴.【期刊名称】《上海农业科技》【年(卷),期】2019(000)004【总页数】3页(P80-81,102)【关键词】盆景园;现状;景观改造;上海植物园【作者】徐昌朋【作者单位】上海植物园绿化工程有限公司,上海市徐汇区 2002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3上海植物园盆景园(以下简称盆景园)的前身为始建于1954年的龙华苗圃盆景场,经过不断扩大和新品的创作,1978年建成盆景园并对外开放。
该盆景园是国内外占地面积较大的盆景艺术专类园之一,共有精品盆景植物2 000 余盆,是海派盆景重要的宣传和展示场所,也是建立最早、规模最大的国家级盆景园。
由于盆景园修建年代较早,虽经三次局部改造和扩建,但因基础设施老化、建筑物陈旧损坏,影响了盆景的创作、养护、展示和盆景园的进一步发展。
为改善盆景园现有的景观环境,展示盆景园保存的精品盆景及艺术作品,调整盆景艺术展示风格与内容,传承、创新盆景作品的技法和养护方法,重振海派盆景艺术,更好地研究盆景艺术,笔者在分析盆景园现状的基础上,于2015年底开始对盆景园进行项目改建。
现将相关项目情况介绍如下。
1 上海植物园盆景园的现状分析1.1 现状上海植物园盆景园是园内少数售票的专类园之一,主要展示以海派风格为代表的盆景,占地面积4 hm2,主要由盆景博物馆、榕树馆、树桩盆景、四景轩和山水盆景馆五大部分组成。
其中,盆景博物馆对海派盆景的成立和发展进行了详细的展示,让游客能在欣赏盆景艺术的同时,对盆景的历史和发展也有深刻的了解;但由于盆景博物馆年代久远,设施陈旧,已无法更好地向游客传达盆景的最新动态。
园林景观案例分析

园林景观案例分析园林景观设计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不仅涉及到植物的选择和布局,还包括了地形地貌的塑造、水体的运用、建筑的融合等多方面的内容。
在城市化进程中,园林景观设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本文将通过对某一园林景观案例的分析,来探讨园林景观设计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首先,我们选取了上海的“中山公园”作为研究对象。
中山公园是上海市的一个著名景点,也是一座具有百年历史的园林。
在园林景观设计方面,中山公园有着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
首先,中山公园的植物布局非常合理,各类植物树木错落有致,既有参天大树,也有小巧盆景,整体给人一种亲近自然的感觉。
其次,中山公园的水景设计也非常出色,湖泊、小溪、喷泉等水体元素被巧妙地融入到园林中,使整个园区显得更加清新宜人。
此外,中山公园还有多处亭台楼阁,这些建筑与园林景观相互辉映,营造出一种古典与现代相融合的氛围。
其次,我们来分析一下中山公园的地形地貌设计。
中山公园地处上海市中心地带,地形较为平坦,因此设计师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充分利用了地形地貌的优势,通过设置人工山丘、小山包等地形,增加了园区的立体感和变化,使游客在其中游览时能够有不同的视觉体验。
再者,中山公园的文化内涵也是其园林景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山公园内有许多历史文物和古迹,如玉佛寺、明远楼等,这些文化遗产被巧妙地融入到园林景观设计中,使整个园区充满了历史的沉淀和文化的底蕴。
园林景观设计不仅仅是对自然环境的布局,更是对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最后,我们来谈一下中山公园的可持续发展。
园林景观设计不仅要追求美学效果,更要考虑到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在中山公园的设计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节能环保的措施,如太阳能路灯、雨水收集系统等,这些措施使中山公园成为了一个环保型园林,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综上所述,中山公园作为一座具有百年历史的园林景观,其设计理念和实践经验对于我们今后的园林景观设计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通过对中山公园的案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园林景观设计的多重特点和发展趋势,希望未来的园林景观设计能够更加注重生态环境、文化传承和可持续发展,为城市的美化和人民的生活提供更多的美好空间。
上海辰山植物园展览温室的建设与思考

01 一、建设背景
目录
02 二、特点
03 三、意义
04 四、未来发展
05 参考内容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植物园作为城市绿肺和生态保护的 重要载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和重视。而展览温室作为植物园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植物多样性的保护、展示和研究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次演示以上海辰 山植物园的展览温室为例,探讨其建设背景、特点、意义以及未来发展。
一、植物园概述
上海辰山植物园位于上海市松江区,占地面积约200公顷。该植物园拥有丰富 的植物资源,包括国内外珍稀的濒危植物和乡土植物。辰山植物园以科学研究、 科普教育和生态旅游为主要任务,为公众提供了一个亲近自然、了解植物世界 的良好机会。
二、规划设计理念
1、生态优先:在规划设计中,生态优先的原则被放在首位。植物园注重保护 和恢复生态环境,使园内的生态系统保持平衡和稳定。
4、互动式教育设施:辰山植物园设有多种互动式教育设施,包括多媒体教室、 标本馆、互动式展示区等。这些设施为游客提供了多种学习和了解植物知识的 方式,增强了游客对植物科学的兴趣和认知。
5、自然保护区:辰山植物园内设有多个自然保护区,这些保护区对保护珍稀 濒危植物和乡土植物具有重要意义。这些保护区为游客提供了一个近距离观察 和了解这些特殊植物的机会,有利于提高公众对植物多样性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2、展览区:辰山植物园设有多个展览区,包括草本花卉区、木本花卉区、水 生植物区等。每个展览区都有独特的景观和丰富的植物种类,使游客能够欣赏 到不同类型花卉的美丽和独特之处。
3、活动区:辰山植物园设有多个活动区,包括野餐区、露营区、亲子活动区 等。游客可以在这些区域内参与各种活动,享受与家人朋友共度的美好时光。
上海辰山植物园的矿坑花园(经典的生态修复案例)

矿坑花园位于上海植物园西北角,通过绿环道路和辰山河边主路与整个植物园相连。
辰山采石坑属人工采矿遗迹,20世纪以来采石,南坡半座山头已被削去。
为保护矿山遗迹,加快生态矿山、美化环境建设,结合上海辰山植物园的建设,这里被批准建设成为一个精致的、有特色的修复式花园。
作为一项历史悠久的工业活动,采石业伴随着漫长的文明进程而发展,见证了人类活动对自然的干扰、掠夺和破坏。
采石工业剥离表层植被,剧烈改变地形,造成水土流失、景观破坏和生境破碎化,是生态退化研究中的一种重要类型。
矿坑花园总体面积为4.3公顷左右,由高度不同的四层级构成:山体、台地、平台、深潭。
其中,山体表面较平整无层次且风化相对严重,无明显纹理和凸凹,无裂纹,立面有直开的矩形通风口,显突兀。
台地上植被茂盛,靠近岩壁的位置现状留有洞库的出入口6个;平台部分为采石留下的断面,地势较平,边缘地区有生长良好的水杉林;深潭面积在1公顷左右,与平台层高差约52m,潭水清澈,有自然形成的岛屿和植被带来一丝生机。
这样一个项目中,设计师面临很多挑战。
第一个挑战是修复严重退化的生态环境。
场地内植被稀少,物种贫乏,岩石风化、水土流失严重。
第二个挑战是充分挖掘和有效利用矿坑遗址的景观价值。
因此,如何重新建立矿坑和人们之间的恰当联系成为设计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设计师选择了同时用“加减法”应对采石矿坑特殊形态的生态修复设计原则:采取“加法”策略通过地形重塑和增加植被来构建新的生物群落。
针对裸露的山体崖壁,设计师没有采取常规的包裹方法,而是尊重崖壁景观的真实性。
在出于安全考虑的有效避让前提下,设计师采取了不加干预的“减法”策略,使崖壁在雨水、阳光等自然条件下进行自我修复。
对于存留的台地边缘挡土墙,设计师用锈钢板这种带有工业印记的材料,对其进行包裹,形成有节奏变化和光影韵律的景观界面。
在中国山水画和古典文学的审美启示下,该项目采取现代设计手法重新诠释了东方自然山水文化以及中国的乌托邦思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植物公园园林建筑浅析
发表时间:2017-11-03T11:21:13.850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20期作者:何文秀
[导读] 摘要:本文对上海植物园内的主要建筑形式,圆凳、园桥与汀步、景牌、花架等级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泰达园林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天津 300457
摘要:本文对上海植物园内的主要建筑形式,圆凳、园桥与汀步、景牌、花架等级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经过分析得出:园内这些园林建筑以古典与自然元素居多,辅以一定数量的现代元素。
不论是古典还是现代都与周围环境相适应,既满足了园林建筑功能上的需要,又具有美学价值。
关键词:上海植物公公园园林建筑分析
上海植物园创建于1974年,是上海市区内面积较大的公园。
园内以植物种植为主,园林建筑数量虽不多,但内容丰富,各具特色。
以下对上海植物园内主要的园林建筑类型做一个简要的分析。
一、圆凳
二、位置选择与布置方式:
在植物园中的园凳,十分注意安放位置的选择。
在广场、林荫路旁、湖面沿岸、林荫之下都能见到一些若干园椅。
这些园椅一般采用周边式布置,这样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休息空间,有效地利用园林空间,并且有利于形成空间的构图中心。
此外,这种布局方式能保证交通流畅,游人不受园椅、园凳的干扰。
园椅类型:
植物园内的园椅以直线加曲线形和仿生形与模拟形这二种类型为主。
直线和曲线组合构成的园椅,刚柔并济,形神兼备,富有对比变化。
这种类型的园椅在园内占有很大的比例。
仿生与模拟形的园椅虽然在园内所占的比例很小,但是极具特色。
如蘑菇形的园椅,不但满足了其功能上的需要,而且极富童趣。
材料:
园内园椅的材料主要为石材和木材。
这就与整个植物园的基调比较协调,与周围环境相统一,相得益彰。
尤其是在植物生长茂盛的地点设置石椅、木椅,更能使人产生置身与大自然之中。
二园桥与汀步
园桥位置的选择:
园中架桥,起着联系风景点、组织游览路线的作用。
园内的园桥数量不多,但是这些园桥在位置的选择与体量之间的关系却设计得非常巧妙。
如在园内西南处一较为开阔的水面上,有一座园桥,其体量之大是园中所罕有的;而在另一较为幽静的场所,有一拱桥,其体量较前者小得多。
可见园内园桥位置与体量的设计是十分精心的。
园桥类型:
园内较为常见的两种类型是拱桥与平桥。
前文所述的其体量较小者即为拱桥。
它是石制的拱桥,跨越一条小池塘,直通兰室。
拱桥周围植物繁茂,兰室的建筑是中国古代最常见的木制结构。
在这样的一个环境里,这种石制拱桥就显得十分协调。
拱桥自身的设计体现了南方拱桥固有的轻盈,精致。
园内的平桥数量较多,都采用石制或仿石材料建造而成的。
此处的平桥一般跨度较小,桥身较低,整个尺度给人以亲切之感。
园中有一些折桥形平桥,它们都低临池面,不设桥栏,亲切自然。
加之池中的睡莲、荷花等水生植物的婀娜多姿,形成了一幅美妙的图案,令人心旷神怡。
汀步:
汀步在园林中又称为点式桥或跳墩子,是在小溪涧、浅滩中散置的天然石块。
园中的汀步包括自然式汀步和规则式汀步。
自然式汀步是用天然石材布置成高矮不一,大小不等,形状不同,有疏有密,有远有近的形式,且形成自然弯曲的线条。
规则式汀步则是由规则的几何图形形成,如圆形、方形等。
园中的自然式汀步布置在较为封闭、静谧的环境;规则式汀步则处于开朗、活泼的环境,如在西南方一开阔的水面由圆形汀步将水面中央一小岛相连。
这些汀步石成为联系各区域的重要纽带。
值得注意的是汀步既可布置在水面上,也可布置在草坪上。
园内也有一些草坪上设置了自然式的汀步,使游人宛若置身水上,体验到“水上飘”的感觉。
三景牌
位置选择:
景牌包括园林导游图、说明牌、指路牌、展览栏、展示台等。
园内的景牌基本上都选择在游人易于看见且不会破坏原有景观的地方。
如在重要路段、交叉路口等地。
景牌的数量安排比较适宜,不疏也不密。
功能性与美观:
植物园内的景牌从布局到造型上均于整个公园的环境相协调统一。
在植物园的几个主要出入口都设有景牌,游人能方便得看到。
在景牌的背面一般都栽植有植物,这些植物构成了景牌的背景,使得景牌在背景的映衬下更加美观。
景牌的材料:
园中景牌采用的材料大致可分为二类,一类景牌采用石材,另一类采用金属材料。
石制的景牌大都建造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园内各专类园的说明牌多数属于此类,如木兰园、蔷薇园、杜鹃园等的说明牌就是采用石制材料,景牌上刻有说明文字。
这种古老的镌刻形式与各专类园的自然式布局形式配合得相得益彰,给人一种古朴的感觉。
用金属材料制作的景牌主要是一些指路牌,有些是近几年新制的。
用这种材料制作的景牌,具有时代气息,虽然人工痕迹较重,但文字内容比较清晰,便于游人使用,同时也便于更换。
这种指路牌常设置在道路交叉口,或置于景点分布集中区域,或置于主要出入口附近。
四花架
园内花架的形式繁多,有单排柱花架,双排柱花架,网格花架及组合花架等形式。
单排柱花架一般为突出构图中心,可以花坛、水池、湖面为中心而布置成圆环弧形。
在植物园中,这类花架往往以草坪为中心,形成一个弧形。
花架设有坐椅,在花架上种植有葡萄等攀缘植物。
此处常常成为老年人早锻炼及聚会的场所。
园内的双排柱花架,既有花架自身的美观功能,同时也作为公园园路的一部分具有实用功能。
在植物园的东北角有一大面积的草坪,在草坪的对角处有两种不同类型的花架形式,一种是组合式的花架,另一种是双排柱花
架。
两种花架栽植有凌霄、紫藤等植物,经过多年的种植,目前整个花架架顶已被植被所覆盖,一到夏季景观十分迷人。
组合式花架是与一个两层建筑物相结合,游人可在其上观赏周围景观,包括对面的花架。
同时坐在双排柱花架的游人也可欣赏到组合花架的风采。
两种花架互为对景,也可观赏中间的大草坪。
这种设计可谓精妙。
五结论
在对以上园林建筑的分析当中,不难发现植物园中的园林建筑是经过精心设计的,不论是古典还是现代元素都与周围环境相适应,既满足了园林建筑功能上的需要,又具有美学价值。
这是优秀的园林建筑必不可少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