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大气层

合集下载

高一地理地球的大气知识点

高一地理地球的大气知识点

高一地理地球的大气知识点地球的大气层是指环绕地球的气体层,由不同密度、温度和气候特征的气体构成。

了解地球的大气层对于我们理解天气变化、环境污染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球相互作用的影响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高一地理课程中的地球的大气知识点。

一、大气的组成地球的大气主要由氮气、氧气和少量的氩气、水蒸气、二氧化碳和其他微量气体组成。

其中氮气占比最大,约为78%,氧气占约21%。

其他微量气体如氩气、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的比例相对较小。

二、大气层的分层结构地球的大气层可以分为五个层次,从地球表面往上分别为对流层、平流层、跃层、热层和外层。

每一层都有不同的特点和功能。

1. 对流层:对流层位于地球表面至约10-15公里的高度,是地球上的大部分天气现象发生的地方。

这里的温度随着高度的上升而逐渐降低。

2. 平流层:平流层位于对流层上方,高度约为10-50公里。

这一层中的空气极少发生垂直运动,风向主要是水平方向流动。

平流层的温度由于臭氧层的存在而逐渐上升。

3. 跃层:跃层位于平流层和热层之间,高度约为50-80公里。

这一层中的空气温度随着高度的上升而增加,同时空气密度逐渐减小。

4. 热层:热层位于80公里以上,空气稀薄且温度急剧上升。

这一层中的气体离开地球表面并散布到太空中。

5. 外层:外层位于热层之上,它是指大气层与太空之间的过渡区域。

这一层中的气体可以随着太阳风的影响而受到剥离。

三、大气环流系统大气环流系统是指地球上一系列持续的气流运动,包括全球尺度的大气环流和局地尺度的局地风系。

大气环流对于地球上的气候和天气产生了重要影响。

1. 全球尺度的大气环流:全球尺度的大气环流可以分为三个主要环流带: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和极地低压带。

赤道低压带位于赤道附近,由于太阳辐射热量较大,空气上升形成低压带。

而副热带高压带位于赤道低压带和极地低压带之间,由于空气下沉形成高气压带。

极地低压带位于极地附近,由于较低的温度和较弱的太阳辐射,空气上升形成低压带。

高三地理知识点总结大气层

高三地理知识点总结大气层

高三地理知识点总结大气层大气层是地球的气体包围层,是地球与外界大气的分界线。

它由不同气体组成,为地球提供了必要的气候和生态条件。

在高三地理学习中,我们需要对大气层有一个深入的了解。

一、大气层的结构大气层可以分为四个主要的层次:对流层、平流层、臭氧层和热层。

每一层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功能。

1. 对流层对流层是地球最低的大气层,它从地球表面向上延伸约10-15公里。

大部分的气象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中,比如云、降水和天气变化。

对流层中的空气被地表加热而产生对流运动,形成了天气的多样性。

2. 平流层平流层位于对流层的上方,高度约为15-50公里。

在这一层中,气温随高度的上升而递增,也就是温度逆转。

平流层的气象现象较少,空气流动较缓慢,形成了一个较为稳定的大气层。

3. 臭氧层臭氧层位于平流层之上,高度约为50-80公里。

该层主要特点是其高浓度的臭氧分子,形成了一个臭氧层。

臭氧层对太阳辐射有着重要的屏蔽作用,可以吸收大部分的紫外线辐射,保护地球上的生物。

4. 热层热层是大气层的最外层,高度约为80公里以上。

在这一层中,气温逐渐上升,可以超过1000摄氏度。

热层的气体极为稀薄,几乎没有空气分子,主要是由原子和离子组成。

二、大气层的组成大气层主要由氧气、氮气和少量的其他气体组成。

其中,氧气占据了大约21%,氮气约占78%。

此外,还有一些稀有气体如氩、氦、氖等,以及水蒸气、二氧化碳和臭氧等。

这些气体对于地球的气候和生态具有重要的影响。

三、大气运动大气层中存在各种各样的运动,如垂直运动、水平运动和日地转动带来的气候分布等。

1. 垂直运动在大气层中,空气通过对流、上升气流、下降气流和对流地带等运动形式进行垂直循环。

这些运动形式使得热量在地球上的传递变得更加均匀,维持了地球的温度平衡。

2. 水平运动气压和温度的差异引起了水平运动,如风、气旋和锋面等。

这些运动形式影响着天气的变化和气候的分布。

3. 日地转动和气候分布地球在自转和公转过程中,不同纬度地区受到的太阳辐射不同,导致地球上存在不同的气候带。

了解地球的大气层

了解地球的大气层

了解地球的大气层地球的大气层是指包围在地球表面周围的气体层,它对地球的生物和环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了解地球的大气层,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地球的气候变化、生态系统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本文将从大气层的组成、结构以及功能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大气层的组成地球的大气层主要由氮气、氧气、水蒸气和稀有气体组成。

其中,氮气和氧气占据了大气层的绝大部分,分别约占78%和21%。

水蒸气的含量相对较少,但对于地球的水循环和天气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

稀有气体如氩、氦等含量较低,但它们具有重要的物理化学性质。

二、大气层的结构大气层可以分为几个不同的层次:对流层、平流层、跳跃层和外层大气。

对流层位于地壳以上,是大气层中最接近地球表面的一层。

这个地区的温度递减,天气现象主要发生在这个层次。

平流层位于对流层之上,这里的风速较快,温度递增。

跳跃层是指位于平流层和外层大气之间的转变区域,温度在此区域中发生突变。

外层大气则包括热层和电离层。

三、大气层的功能大气层具有多种重要的功能。

首先,大气层能够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起到屏蔽紫外线的作用,保护地球上的生命。

其次,大气层中的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和甲烷能够吸收地球表面辐射的热量,使地球保持适宜的温度范围,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

另外,大气层还能够影响气候变化和天气现象的产生。

不同的气流和压力系统导致了风、云、降水等天气现象的产生。

四、地球大气层的变化近年来,地球大气层的变化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大气层中的温室气体排放,如二氧化碳的增加,导致了地球气候的变化。

全球气温上升、极端天气事件增多等现象是这种变化的结果。

此外,大气层的臭氧层遭受到破坏,臭氧空洞的出现对地球的紫外线辐射产生了负面影响。

这些变化对于生物多样性、农业生产以及人类健康都带来了挑战。

五、保护地球大气层的重要性保护地球大气层是人类和全球环境的责任。

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提倡可持续发展和低碳生活方式是保护大气层的重要举措。

此外,发展清洁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也是重要的途径。

大气层是什么

大气层是什么

大气层是什么大气层指的是围绕地球的气体层,它起到多种重要的功能,包括保护地球表面生物免受宇宙射线的辐射、调节地球的温度、参与水循环等。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大气层的组成、结构及其功能。

一、大气层的组成大气层主要由气体组成,包括氮气、氧气、氩气、水蒸气、二氧化碳等。

氮气是大气层中最主要的组成气体,占比约为78%。

氧气占约21%,是维持生物生命所必需的气体。

氩气、水蒸气、二氧化碳等则以较小的浓度存在。

二、大气层的结构大气层可以分为四个主要层次: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和外层,每一层都具有不同的特征。

1. 对流层对流层位于地球表面上空约10至15公里,它是大气层中最接近地球的一层。

对流层内气温随着高度的上升而逐渐下降,这是由于大气中的水分蒸发和冷却导致的。

对流层是地球上大部分天气现象发生的地方,包括风、云、降水等。

2. 平流层平流层位于对流层上方,高度约为50至55公里。

在平流层中,气温逐渐上升直至达到平流圈顶,这是因为该层吸收了太阳辐射。

平流层相对较稳定,飞行器常常选择在这一层进行长距离飞行。

3. 中间层中间层位于平流层之上,高度范围在55至80公里之间。

中间层中气温逐渐下降,同时气压也开始降低。

该层的气压达到质子电离的水平,因此中间层也被称为电离层。

4. 外层外层位于地球大气层的最外层,高度超过100公里。

外层主要由稀薄的气体和高能粒子组成,是太空的开始。

三、大气层的功能大气层在地球生态系统和气候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

1. 保护作用大气层能够吸收大部分来自太阳的紫外线辐射,保护地球表面生物免受有害辐射的伤害。

紫外线辐射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都具有潜在的危害,因此大气层的存在是至关重要的。

2. 温室效应大气层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能够吸收地球表面释放的热量,并阻止部分热量逃逸至太空,从而使地球温暖。

然而,过量的温室气体排放会导致温室效应加剧,引发气候变化和全球变暖的问题。

3. 参与水循环大气层中的水蒸气是水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气层

大气层

谢谢观看
2、特点
外大气层也叫磁力层,它是大气层的最外层,是大气层向星际空间过渡的区域,外面没有什么明显的边界。 在通常情况下,上部界限在地磁极附近较低,近磁赤道上空在向太阳一侧,约有9~10个地球半径高,换句话说, 大约有千米高。在这里空气极其稀薄。通常把1000公里之内,即电离层之内作为大气的高度,即大气层厚1000公 里。
(3)温度、湿度等各要素水平分布不均匀:大气与地表接触,水蒸气、尘埃、微生物以及人类活动产生的有 毒物质进入空气层,故该层中除气流做垂直和水平运动外,化学过程十分活跃,并伴随气团变冷或变热,水汽形 成雨、雪、雹、霜、露、云、雾等一系列天气现象。
1、定义
距地表约10~50公里处的大气层。位于对流层之上,散逸层之下。平流层亦称同温层,是地球大气层里上热 下冷的一层,此层被分成不同的温度层,当中高温层置于顶部,而低温层置于底部。
2、特点
(1)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这是因为该层不能直接吸收太阳的短波辐射,但能吸收地面反射的长波辐射 而从下垫面加热大气。因而靠近地面的空气受热多,远离地面的空气受热少。每升高1公里,气温约下降6.5度。
(2)空气对流:因为岩石圈与水圈的表面被太阳晒热,而热辐射将下层空气烤热,冷热空气发生垂直对流, 又由于地面有海陆之分、昼夜之别以及纬度高低之差,因而不同地区温度也有差别,这就形成了空气的水平运动。
2、特点
它与位于其下贴近地表的对流层刚好相反,对流层是上冷下热的。在中纬度地区,平流层位于离地表10~50 公里的高度,而在极地,此层则始于离地表8公里左右。对流层上面,直到高于海平面50公里这一层,气流主要 表现为水平方向运动,对流现象减弱,这一大气层叫做“平流层”,又称“同温层”。这里基本上没有水汽,晴 朗无云,很少发生天气变化,适于飞机航行。在20~30公里高处,氧分子在紫外线作用下,形成臭氧层,像一道 屏障保护着地球上的生物免受太阳紫外线及高能粒子的袭击。

地球大气层

地球大气层

地球大气层地球大气层是地球围绕在其外围的一层气体环境,保护着地球上的生命物种。

它由不同的气体组成,起到保持适宜的温度、阻挡宇宙射线和保护地球表面免受陨石撞击等多种功能。

本文将介绍地球大气层的组成、层次结构以及其重要的功能。

组成地球大气层主要由以下几种气体组成:1.氮气(N₂):占据大气层近80%的比例,它是地球大气层中最主要的成分之一。

2.氧气(O₂):占据大气层约20%的比例,是地球上生命所必需的气体。

3.氩气(Ar):占据大气层约0.93%的比例,是稀有气体之一。

4.二氧化碳(CO₂):占据大气层的0.04%左右,它在温室效应中起到重要作用。

此外,大气层中还含有一小部分的水蒸气和其他稀有气体,如氦、氖、氙、氪等。

层次结构地球大气层可以分为几个不同的层次,从地球表面开始依次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外层。

每个层次的特征和功能略有不同。

1.对流层:高度约为16公里,在这一层中,温度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逐渐降低。

这一层主要发生气象现象,如云层、降水和天气变化等。

2.平流层:高度约为50公里,它是对流层上面的一层。

在这一层中,温度逐渐上升。

平流层中的气流较为平稳,垂直方向上的运动较弱。

3.中间层:高度约为85公里,它是平流层上面的一层。

在这一层中,温度再次开始下降。

中间层中的气流较强,同时还存在一些电离现象。

4.热层:高度约为500公里,它是中间层上面的一层。

在这一层中,温度明显上升,同时也存在着一些电离现象。

这一层中的气体开始向太空扩散。

5.外层:位于热层上面,延伸至太空。

这一层中的气体密度极低,几乎接近真空。

它与宇宙空间相连,不再受到地球引力的束缚。

功能地球大气层具有多种重要的功能,其中包括:1.保持适宜的温度:地球大气层能够吸收来自太阳的热量,并将热量分布到地球表面。

同时,它还能阻止地球表面的热量过量辐射到宇宙空间,从而保持地球表面的适宜温度。

2.保护免受宇宙射线:地球大气层能够吸收和散射宇宙射线,避免宇宙射线直接射向地球表面。

地球的大气层

地球的大气层

地球的大气层地球的大气层是地球周围的一层气体,它是地球表面吸引力不足而不容易逸出的轻气体分子组成的。

地球的大气层主要由氮气(78%)、氧气(21%)和少量的稀有气体如氩气、氖气、氦气和氙气等组成。

大气层主要分为四层,即对流层、平流层、同温层和臭氧层。

下面将为您详细介绍地球的大气层。

首先是对流层。

对流层是地球最底层的大气层,从地球表面延伸约10-15公里到对流层顶部。

对流层中的气温随着高度增加而逐渐下降,这是由于地球表面向上散发出的热量使空气加热并形成对流。

在对流层中,天气现象如云、降水和风等主要发生在此。

接下来是平流层。

平流层的温度基本保持不变,大约从对流层的顶部开始,延伸到约50公里的高度。

平流层中的空气层次分明、稳定,并且在这里飞行的飞机和火箭能够更加容易地保持平稳飞行,因为没有剧烈的气流和天气变化。

然后是同温层。

同温层从平流层开始,延伸到约85公里的高度。

在这个层次中,温度逐渐升高,直到达到最高点,此后温度就不再上升。

同温层对于地球大气层的辐射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使地球表面的热量保持相对稳定。

最后是臭氧层。

臭氧层位于大约10-50公里的高度之间,是地球大气层中含有臭氧气体的层次。

臭氧层对地球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臭氧层可以过滤掉太阳紫外线中的大部分有害辐射,保护地面上的生物免受紫外线的伤害。

除了这四层之外,还有一些较为稀薄的层次,如热层、电离层和磁层等。

热层位于臭氧层之上,它是因为太阳辐射引起的空气温度急剧升高的区域。

电离层则由和电离分子组成并能引起无线电波反射的区域。

磁层是由地球磁场所形成的,它能够屏蔽来自太阳风的宇宙射线。

地球的大气层对于地球上的生物和气候系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大气层中的气体不仅提供了生命所需的氧气,还调节了地球的温度,形成了气候。

大气层还能吸收和散射天体射线,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免受宇宙射线的伤害。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地球大气层正在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地球的大气层的结构是什么?

地球的大气层的结构是什么?

地球的大气层的结构是什么?
地球的大气层可以分为五个主要层次,自地表向外依次是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外层。

每一层的特点、厚度、温度和气体组成都不同。

1.对流层:是从地表起约0-10公里高度的最底层大气层,也是我们生活的大部
分区域所在。

在这个层次中,空气通过对流的方式进行混合,形成了我们所经历的天气现象。

温度随高度变化,通常递减约6.5°C/km。

2.平流层:是从对流层顶部开始到约50公里高度的层次。

在这个层次中,空
气相对较稳定,流动主要是水平的。

平流层的温度逐渐上升,这是由于臭氧层对来自太阳的紫外线的吸收导致的。

3.中间层:是从平流层顶部开始到约85公里高度的层次。

这个层次中的气压
极低,气体非常稀薄。

温度在中间层中逐渐下降。

4.热层:是从中间层顶部开始到约600公里高度的层次。

在这个层次中,温度
随着高度的增加而显著上升,这是由于太阳辐射对大气层的直接加热所导致的。

5.外层:是从热层顶部开始到地球大气层的边界,约800公里以上的层次。


这个层次中,大气密度非常低,几乎没有气体分子存在。

这个层次逐渐过渡到太空的真空环境。

总体而言,地球的大气层结构复杂多样,不同层次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温度和气体成分的变化。

这些层次的特点和相互作用对于地球气候、天气和生命的存在都起着重要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
请分组讨论辨别此消息真伪:
近些年来,网络上流传这样一条消息: “今天晚上从12:30至3:30,极度危险的、高 辐射的宇宙射线将会射向地球到达地面。所以,请 关掉你的手机,不要让你的手机靠近你的身体,可 能会造成伤亡或者损坏。请告知这条消息给你关心 的人!”(宇宙射线指来自太空的高能带电粒子)
第一层保护伞——地球磁场N
第二层保护伞——地球大气层
剩余的宇宙 射线几乎都被大 气层吸收了,使 地球免受宇宙射 线的强烈照射。
问题1:带电粒子在无界匀强磁场中做什 么运动?
(本节课讨论中粒子均不计重力)
V
V
V ⊥B
F洛 V
粒子在做曲线
B 运动过程中,洛伦
兹力有什么特点?
方向:
.
大小:
.
电子枪
产生电子束
平行线圈
在线圈间产生 垂直线圈的匀 强磁场
加速电压调节档
改变电子束速度
磁场强弱调节档
改变匀强磁场强弱
问题2:请分组讨论,通过理论分析 推导出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做 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的表达式。
当堂检测:带电粒子M
和N,经小孔S垂直进入
匀强磁场,虚线分别表示 两粒子运行的半圆轨迹
+
V
-
(1)请判断两粒子电性; FN FM
(2)若两粒子质量和电荷量都相等,
M 请判断哪个粒子入射速度大;
(3)若两粒子入射速度相等,请判
N 断哪个粒子比荷q/m大。
轨迹
受力 圆心 方向 电性
速度v 半径 (直径) 比荷q/m
探究
请根据图中给出的参数 求出带电粒子的比荷q/m。
问题3:结合上述结论,分组讨论, 设计一个测定未知粒子比荷q/m 的实验方案。
2、质谱仪
离子源
加速电场
偏转磁场
照相底片 应用:
测定带电粒子质获得的5×1011eV 能量,需要多大加速电压?
U=5×1011V
问题4:电压达不到,如何使电子获 得这么大能量呢? 请给出你设计方案。
他由此发明了“气泡室”,成功探测出 高能粒子的运动轨迹,并因此获得1960年诺 贝尔物理学奖。
当堂检测:(多)请根据右图
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粒子1、3电性相同 B、粒子1、3电性不同 C、粒子1轨迹半径不断变小,
速度越来越小
D、粒子1轨迹半径不断变小, 速度越来越大
1 2
3
课堂小结:
1、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 V ∥B 做匀速直线运动 V ⊥B 做匀速圆周运动
质谱仪 ——最早由阿斯顿设计完成
离 子 源 发现了氖20和氖22
加速电场
偏转磁场
照相底片
哪条线对应氖20?
应用: 测定带电粒子质量和分析同位素.
气泡室
物理学家格拉赛有一次在喝啤酒时,将 鸡块小骨头丢入了啤酒杯,啤酒的气泡显示 了鸡骨头沉落的轨迹。
受此启发,他经过不断试验,发现带电 高能粒子穿越液态氢时,同样出现一串气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