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大气层的结构
大气层的结构与功能

大气层的结构与功能大气层是地球周围的气体包围层,它具有多个层次,每个层次都具备不同的特点和功能。
本文将介绍大气层的结构和各层的功能。
一、大气层的结构大气层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层次: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透明层。
1. 对流层对流层是大气层中最靠近地球的一层,它的厚度大约为10至15公里。
对流层的主要特点是空气混合并进行对流运动。
在这个层次中,温度随着海拔的上升而逐渐降低,这是由于空气与地面接触而被加热的结果。
2. 平流层平流层位于对流层之上,高度大约在8至50公里之间。
在平流层中,空气垂直运动非常稳定,几乎没有对流运动。
该层的特点是温度随着海拔的上升而逐渐升高,这是由于该层吸收了太阳辐射而变暖的结果。
3. 中间层中间层位于平流层之上,高度大约在50至85公里之间。
在中间层中,温度随着海拔的上升而逐渐降低,这是由于该层的空气非常稀薄所致。
中间层中的气体主要是臭氧,它能够吸收太阳辐射中有害的紫外线。
4. 热层热层位于中间层之上,高度大约在85至600公里之间。
在热层中,温度随着海拔的上升而逐渐升高,这是由于该层中的稀薄气体吸收了太阳辐射。
热层中的气体极为稀薄,几乎没有空气分子。
5. 透明层透明层是大气层最外层,高度大约在600公里以上。
在透明层中,温度随着海拔的上升而不断升高,这是由于该层中的稀薄气体吸收了太阳辐射。
透明层中的气体非常稀薄,几乎没有空气分子。
二、大气层的功能大气层具备以下几个重要的功能:1. 保护功能大气层能够保护地球表面免受太阳辐射的伤害。
对流层中的臭氧层能够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避免其对地球表面生物的伤害。
同时,大气层还能够阻挡宇宙射线和小陨石对地球的直接撞击。
2. 调节功能大气层能够调节地球的温度。
对流层中的空气通过对流运动,将热量从赤道地区运输到极地地区,起到了平衡地球温度的作用。
此外,大气层还能够吸收地球表面的热量并使其再次散发到太空中,防止地球过热。
3. 保持水循环大气层参与了水循环的过程。
大气层的结构和特征

大气层的结构和特征引言大气层是地球周围的气体层,它遵循一定的结构并具有特定的特征。
本文将介绍大气层的结构和特征,以便更好地理解地球的大气环境。
大气层的结构大气层可以分为五个主要层级:对流层、平流层、跳跃层、中间层和热层。
1. 对流层:对流层是最接近地球表面的层级。
它的厚度约为8至15公里。
大部分天气现象发生在对流层内,如云的形成、降水和风。
2. 平流层:平流层位于对流层之上,厚度约为15至50公里。
平流层中的气流水平流动,没有明显的垂直气流。
3. 跳跃层:跳跃层是大气层的转折点,位于平流层之上。
它特点是温度随着高度的增加反而下降,这与对流层和平流层的温度变化规律相反。
4. 中间层:中间层位于大气层的上部,厚度约为50至80公里。
中间层的气流主要是水平流动,并且气压急剧下降。
5. 热层:热层是大气层最上部的层级,厚度约为80至800公里。
热层的温度随着高度的升高而增加,这是因为其受到太阳辐射的影响。
大气层的特征大气层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1. 气体组成:大气层主要由氮气(约78%)和氧气(约21%)组成,还包含少量的水蒸气、氩气和二氧化碳等。
2. 温度变化:大气层的温度随着高度的变化而有所不同。
在对流层和平流层中,温度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少。
而在热层中,温度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增加。
3. 大气压力:大气层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逐渐变薄。
在地面附近,大气压力较高,随着海拔的增加,大气压力逐渐减小。
4. 大气层的功能:大气层对地球起到保护作用,吸收和散射来自太阳的紫外线辐射,维持适宜的温度,同时也参与地球的水循环等。
结论大气层是地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结构和特征对地球的生态系统和气候产生重要影响。
通过了解和理解大气层的结构和特征,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地球的气候和环境变化。
---请注意,以上内容是对大气层结构和特征的简要介绍,仅涵盖了基本概念。
如果需要更详细的信息,请参考可靠的科学资料和研究成果。
地球大气层的结构

地球大气层的结构地球大气层是地球外围暴露在太阳光和宇宙空间中的薄层气体,是地球与外界的物理界面,起到保护地球和维持生命的重要作用。
地球大气层的结构可以分为四个主要层次,从地球表面往上依次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和外层。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这四个层次的特点。
对流层是地球大气层最接近地球表面的一层,也是大气层中最低的一层。
大约占地球大气层总厚度的75%,其上界高度大约为18公里(赤道附近),纬度越高,对流层上界的高度越低。
对流层是地球上的天气现象发生的主要地方,主要通过热对流和水平运动来维持其稳定。
在这一层中,气温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小,平均每上升1公里,温度下降6.5℃。
对流层的压强也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
平流层位于对流层之上,高度范围大约为18公里到50公里。
这一层中空气的流动主要是等温的,即温度随着高度的增加基本保持不变。
平流层是地球大气层中辐射主导的一层,吸收和辐射平衡的作用使得温度基本保持稳定。
另外,平流层中的颗粒含量非常少,几乎没有云层的形成。
在平流层中,氧气开始逐渐减少,但臭氧的含量却开始增加,形成臭氧层,起到了阻挡太阳紫外线的作用。
中间层位于平流层之上,高度范围大约为50公里到85公里。
这一层中的气体逐渐变得非常稀薄,温度随着高度的增加又开始下降。
中间层中被大气分子碰撞和电离产生的离子和自由基起着重要的化学作用。
同时,中间层中的氧气变得非常稀薄,呈现高度分散状态。
外层位于大约85公里以上,也被称为热层。
外层中的空气稀薄且高度变化很大,其上界被决定为能够捕捉到来自太空的气体分子的高度。
在外层中,温度开始逐渐增加,超过了对流层的最高温度。
这是由于外层中由于太阳外层的高温辐射所导致的。
外层中的空气分子密度非常低,使得外层几乎没有气象现象发生。
然而,在外层中存在很多不同的分子和离子,并且受到太阳风的影响,也是太空空间的一部分。
总的来说,地球大气层的结构从低到高分别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和外层。
地球大气层的结构和成分

地球大气层的结构和成分地球大气层是地球表面上的一层气体包层。
它由多种气体组成,形成了很多颜色斑斓的云朵,构成了我们所看到的壮美景象。
然而,这些气体和云朵并不是不受影响的,它们受到日光和宇宙射线的影响,进行着错综复杂的变化。
为了更好的理解地球大气层的结构和成分,让我们来深入探索一下。
一、地球大气层的结构地球大气层可以分为4个主要层次,从地球表面向上分别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和顶层。
其中,对流层和平流层组成了大气层的大部分,并且大多数的天气现象也发生在这两个层次。
1. 对流层对流层是地球大气层最底层的一层,它从地球表面开始,大约延伸到10-15千米的高度。
这层的特点是温度逐渐下降,同时大气压力也逐渐下降。
在这个层次中,大气运动主要通过对流来进行,空气受到地球表面的日照和热量的影响,形成了气流和气团,从而形成了各种气象现象。
2. 平流层平流层从对流层开始,一直延伸到50千米高度。
在这一层中,气温逐渐上升,同时气压逐渐降低。
这个层次中没有气流,空气运动较为缓慢。
平流层的温度上升是由于臭氧的吸收和辐射所致,也因此这一层中含有丰富的臭氧,起到了屏蔽宇宙射线的作用。
3. 中间层中间层从50千米高度开始,一直延伸到80千米高度。
在这一层中,气温逐渐下降,气压逐渐上升。
在这个层次中,水云层和极光等现象就经常发生。
4. 顶层顶层指的是地球大气层的最上面一层,从80千米高度到地球表面外部。
在这个层次中,气温开始逐渐上升,但是由于大气压力极低,这一层中非常稀薄。
顶层如此之薄,使得它经常受到宇宙辐射的影响。
二、地球大气层的成分地球大气层由一系列气体和微粒组成,其中包括氧气、氮气、稀有气体、水蒸气、二氧化碳、氢、氦等等。
这些气体和微粒的组成是地球大气层具有特殊性质的重要原因。
1. 氮气氮气占地球大气层81%的比例,是地球大气层的主要成分。
氮气本身无色无味,是一种化学惰性气体,在地球大气层中有巨大的物理稳定性,不容易被释放到空中。
大气层的结构了解大气层的组成和功能

大气层的结构了解大气层的组成和功能大气层的结构:了解大气层的组成和功能大气层是地球固有的外包层,由各种气体和微粒组成,围绕地球表面呈层状环绕。
它在维持地球生命和气候平衡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大气层的结构、组成和功能,以便更好地了解地球的气候系统。
一、大气层的结构大气层的结构可以分为四个主要的层,从地球表面往上分别是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和外层。
1. 对流层对流层是最接近地球的一层,也是大气层中最低的一层。
它的厚度大约为10-15千米。
在对流层内,温度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逐渐下降。
大部分的气象现象,如云、雨、风都发生在这一层。
2. 平流层平流层位于对流层上方,大约从对流层顶部延伸到约50千米的高度。
在平流层,温度随着海拔的升高而稳定,而且逐渐开始上升。
平流层中的空气很稳定,飞机通常在这一层内飞行。
3. 中间层中间层是位于平流层上方的一层大气层。
在约80千米的高度开始,中间层的温度逐渐上升。
这一层主要由臭氧层组成,它起到屏蔽地球上的紫外线辐射的重要作用。
4. 外层外层是大气层中最顶层的一层,也被称为热层。
从中间层顶部开始,外层延伸到约600公里高的位置。
在这一层中,温度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逐渐上升。
二、大气层的组成大气层主要由氮气、氧气、水蒸气、稀有气体和微粒组成。
1. 氮气氮气是大气层中占比最大的成分,约占总体积的78%。
它是地球上各种生物所需要的基本元素。
2. 氧气氧气是占据大气层次要的成分,约占总体积的21%。
它是动物呼吸和维持燃烧的重要基础。
3. 水蒸气水蒸气是大气层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会转化为云和降水,对地球的水循环和气候产生重要影响。
4. 稀有气体稀有气体包括氩气、氦气、氖气、氪气和氙气,它们的含量相对较低。
5. 微粒微粒主要包括灰尘、烟尘、盐粒、细菌等微小的颗粒物质。
三、大气层的功能大气层在地球上有多种重要功能,对于维持生命和气候平衡起着关键作用。
1. 保护大气层起到了保护地球的重要作用。
大气层的组成与结构

大气层的组成与结构大气层是地球上的一层气体包围层。
通常被分为几个不同的层。
每层大气层都有不同的特性,包括气温、气压、天气等等。
本文将探讨大气层的组成与结构。
一、大气层的组成大气层主要由氮气、氧气和少量的其他气体组成。
其中,氮气占据了大气层的大部分比例,约为78.08%。
氧气占据了大气层的21%,其他气体包括氩气、二氧化碳、氖气等。
二、大气层的结构大气层可以被分为几个不同的层:对流层、平流层、臭氧层、中间层和热层。
下面将详细介绍每一层的特点。
1.对流层对流层是最接近地球表面的一层大气层。
它的高度约为10公里左右。
在对流层中,气温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逐渐下降。
这是因为地表的热量使得对流层会发生对流。
随着空气从地表上升,空气所受的压力下降,气体的温度也随之下降。
2.平流层平流层位于对流层之上,高度约为50公里。
在平流层中,气压在不断地下降,而温度则在不断地升高,这种现象被称为温度逆变。
平流层主要由氧分子和氮气分子组成。
3.臭氧层臭氧层主要由臭氧分子组成,高度约在20公里到50公里之间。
臭氧层中臭氧的含量非常高,占据了该层大气层的绝大多数。
臭氧层能够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生物不受到紫外线的伤害。
然而,过量的化学物质污染也会破坏臭氧层,对地球带来严重的危害。
4.中间层中间层主要由氮气和氧气组成,高度在50公里到80公里之间。
在这个层中,气压和气温的变化非常小,但是臭氧的含量也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5.热层热层也被称为电离层,位于地球表面上方的上层大气层。
它由被大气层高层辐射行星物质的极紫外线辐射电离的气体组成。
在这个层中,原子和分子由于强大的热能而被分离成为自由离子和带电的原子核。
这种电离现象对电波的传播和通信非常重要。
总之,大气层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基础。
如果我们不保护大气层,那么我们的地球将会受到灾难性的影响。
因此,每个人都应该尽力为保护大气层做出自己的贡献。
地球的大气层

地球的大气层地球的大气层是地球周围的一层气体,它是地球表面吸引力不足而不容易逸出的轻气体分子组成的。
地球的大气层主要由氮气(78%)、氧气(21%)和少量的稀有气体如氩气、氖气、氦气和氙气等组成。
大气层主要分为四层,即对流层、平流层、同温层和臭氧层。
下面将为您详细介绍地球的大气层。
首先是对流层。
对流层是地球最底层的大气层,从地球表面延伸约10-15公里到对流层顶部。
对流层中的气温随着高度增加而逐渐下降,这是由于地球表面向上散发出的热量使空气加热并形成对流。
在对流层中,天气现象如云、降水和风等主要发生在此。
接下来是平流层。
平流层的温度基本保持不变,大约从对流层的顶部开始,延伸到约50公里的高度。
平流层中的空气层次分明、稳定,并且在这里飞行的飞机和火箭能够更加容易地保持平稳飞行,因为没有剧烈的气流和天气变化。
然后是同温层。
同温层从平流层开始,延伸到约85公里的高度。
在这个层次中,温度逐渐升高,直到达到最高点,此后温度就不再上升。
同温层对于地球大气层的辐射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使地球表面的热量保持相对稳定。
最后是臭氧层。
臭氧层位于大约10-50公里的高度之间,是地球大气层中含有臭氧气体的层次。
臭氧层对地球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臭氧层可以过滤掉太阳紫外线中的大部分有害辐射,保护地面上的生物免受紫外线的伤害。
除了这四层之外,还有一些较为稀薄的层次,如热层、电离层和磁层等。
热层位于臭氧层之上,它是因为太阳辐射引起的空气温度急剧升高的区域。
电离层则由和电离分子组成并能引起无线电波反射的区域。
磁层是由地球磁场所形成的,它能够屏蔽来自太阳风的宇宙射线。
地球的大气层对于地球上的生物和气候系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大气层中的气体不仅提供了生命所需的氧气,还调节了地球的温度,形成了气候。
大气层还能吸收和散射天体射线,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免受宇宙射线的伤害。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地球大气层正在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大气层的结构与成分

大气层的结构与成分大气层是地球表面外围的气体薄层,主要由氧气、氮气、水蒸气、稀有气体等组成。
根据大气层的温度分布、成分组成、臭氧浓度等差异,大气层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
本文将从大气层的结构与成分两个方面入手,详细论述大气层的构成和特性。
一、大气层的结构大气层按照从地球表面到空间的高度依次划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顶层和辐射带。
其中,对流层和平流层构成了最接近地球表面的一层,也是大气层中温度变化最为显著的一层;中间层和顶层则构成了大气层中间的两层;辐射带则是离地球最近的高空层。
1.对流层对流层是大气层在离地表较近处的一层,高度大约为0-12公里。
这一层的特点是气温明显下降,温度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
对流层中的温度和湿度变化巨大,形成了各种天气现象,如暴雨、雷电、龙卷风、雷暴等。
2.平流层平流层是位于对流层上方的一层大气,高度在12-50公里之间。
这一层大气温度随高度快速上升,也就是说,平流层的上界温度比下界高。
平流层中气压降低,空气密度减小,但比对流层密度高。
这一层的名称是由于其中的空气呈水平流动的状态,而不是上升下降的状态,因此得名平流层。
3.中间层中间层是大气的第三层,分布在50-80公里的高度区间。
这一层大气中气体的密度非常小,也非常稀薄。
在这一层中,温度变化缓和,但其上界的温度远高于其下界。
由于空气密度的变化,飞机和人造卫星的轨道在这一层被限制,必须飞至更高的层次才能保持稳定。
4.顶层顶层是大气的第四层,高度在80-600公里之间。
在这一层中,气体的密度趋向于稀薄,但相对于中间层来说,密度更高。
这一层大气中有相当多的臭氧,因此也被称为臭氧层。
5.辐射带辐射带是大气中最高的一层,高达600公里以上。
这一层的特点是密度十分之小,几乎没有气体元素,因此在这一层中无法维持飞行器的姿态和机能。
由于这一层的温度非常高,许多物体在这一层中均会失去稳定。
二、大气层的成分大气层的成分主要包括气体、液体和固体三种状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球大气层的结构按热力学垂直分布对大气分层(热分层),可以分为以下几层:
一,对流层(Troposphere):对流层是大气的最低层,其厚度随纬度和季节而变化。
在赤道附近为17-18km;在中纬度地区为l0-12km,高纬度为8-9km。
夏季较厚,冬季较薄。
在对流层中,因受地表的影响不同,又可分为三层。
在0.6~1.5km以下叫扰动层(或者叫摩擦层);2m以下叫贴地层;扰动层以上称自由大气.这里平均温度在17~-52℃.
二,平流层(Stratosphere):从对流顶层(tropopause)到约55km的大气层为平流层,这里气流呈水平运动,25km以下温度随高度变化较小,气温趋于稳定,所以又称同温层;25km以上,温度随高度升高而升高。
在高约10~60km范围内,有厚约20km的臭氧层,因臭氧具有吸收紫外线的能力,故使这里的平流层温度升高。
这里平均温度在-3℃.
三,中间层(Mesosphere):从平流顶层(stratopause)到距地面85km高度称为中间层。
这一层空气更为稀薄,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这里也是电离层的底部,流星,极光都诞生在这里.这里平均温度在-93℃.四,热层:从中间顶层(mesopauce)到约600km称为热层。
顶部温度可达1000k°(太阳大年可达2000k°).电离层的中上部都在这里.这里平均温度在1727℃.
五,逃逸层(Exosphere):600km以上叫逃逸层又称外大气层.它的边界可达6400km.温度可达数千k°,这里有极光,流星.
按电磁学垂直分布对大气层分层(电分层),可以分为以下几层:一,中性层(Neutral layer):对流层,平流层里的空气分子基本没有电离,以分子状态存在,空气呈中性.二,电离层(ionosphere):在中间层,热层里,由于太阳紫外线强烈照射,气体分子中的电子挣脱了原子的束缚,形成了自由电子和离子,所以叫电离层.由于气体分子本身重量的不同以及受到紫外线不同强度的照射,电离层形成了四个(D,E,F1,F2)具有不同电子密度和厚度的分层,每个分层的密度都是中间大两边小。
这里也是我们DXers非常关注的地方,掌握它们分布,变化的规律,才能了解无线电波在这里传输的特性.
三,磁层(Magnetosphere):在逃逸层外已经基本没有什么地球大气物质,只分布着地球磁场和被其捕获到太阳风粒子,磁鞘(Magnetosheath)目前可以看作地球大气层的边界了,因为再向前(太阳方向)已经是太阳与星际物质的范围了.
下面是一张大气层的温度(Red)与电离度(Blue)的分布曲线图.
这张是中文的:
在太阳风作用下,地球磁场的变化,这个图对于理解太阳与电离层的关系非常重要!(下次继续谈)
大气层的构成
大气层由对流层(距地球10千米左右)、平流层(10-55千米)、中间层(55-80千米左右)、暖层(80-500千米左右)、逃逸层(500千米以上)构成。
对流层是大气层的最底层。
在这个区域内,大气的温度随着高度的增加而不断下降。
在11千米附近,温度下降到-55o C。
在对流层,大气的活动异常激烈,不断上升、下降,甚至还会翻滚。
正是由于这些不断变化着的大气运动,形成了多种多样复杂的大气变化。
风、云、雨、雪、雾、露、雷、雹等,都发生在这个对流层。
所以有人称这层为气象层,对流层的最上部叫对流层顶。
平流层的范围为从对流层顶向上到55千米附近在这个区域内,温度不再像对流层里那样不断下降。
温度在开始阶段几乎不发生变化,然后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增加,到平流层顶,温度可达到-3~-7o C。
平流层的空气成分几乎不变,没有水汽与尘埃,经常是晴空万里,能见度很高。
平流层中的臭氧比较多,在25千米高处臭氧最多,形成了
所谓“臭氧层”。
臭氧能强烈地吸收紫外线,它对地球上的生物非常重要。
中间层的范围为从平流层顶向上,也就是从50~80千米左右。
在中间层,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下降,大约在80千米左右达到最低点,约为-90o C左右。
暖层的范围从中间层向上,也就是从80~500千米左右。
暖层的温度随高度迅速上升,可达到1000~2000o C。
在这层,空气非常稀薄,而且还有多处气体处于高度电离状态(俗称电离层)。
500千米以上的区域的大气层称为逃逸层。
逃逸层的层顶就是地球大气层的顶。
在这里地球的吸引力很小,加上空气又特别稀薄,气体分子互相碰撞的机会很小,因此空气分子像一颗颗微小的子弹高速地飞来飞去。
它们一旦向地球的上方飞去,就会进入碰撞机会极小的区域,最后离开地球。
按热力学垂直分布对大气分层(热分层),可以分为以下几层:一,对流层(Troposphere):对流层是大气的最低层,其厚度随纬度和季节而变化。
在赤道附近为17-18km;在中纬度地区为
l0-12km,高纬度为8-9km。
夏季较厚,冬季较薄。
在对流层中,因受地表的影响不同,又可分为三层。
在0.6~1.5km以下叫扰动层(或者叫摩擦层);2m以下叫贴地层;扰动层以上称自由大气.这里平均温度在17~-52℃.
二,平流层(Stratosphere):从对流顶层(tropopause)到约55km 的大气层为平流层,这里气流呈水平运动,25km以下温度随高度变化较小,气温趋于稳定,所以又称同温层;25km以上,温度随高度升高而升高。
在高约10~60km范围内,有厚约20km的臭氧层,因臭氧具有吸收紫外线的能力,故使这里的平流层温度升高。
这里平均温度在-3℃.
三,中间层(Mesosphere):从平流顶层(stratopause)到距地面85km高度称为中间层。
这一层空气更为稀薄,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这里也是电离层的底部,流星,极光都诞生在这里.这里平均温度在-93℃.
四,热层:从中间顶层(mesopauce)到约600km称为热层。
顶部温度可达1000k°(太阳大年可达2000k°).电离层的中上部都在这里.这里平均温度在1727℃.
五,逃逸层(Exosphere):600km以上叫逃逸层又称外大气层.它的边界可达6400km.温度可达数千k°,这里有极光,流星.
按电磁学垂直分布对大气层分层(电分层),可以分为以下几层:一,中性层(Neutral layer):对流层,平流层里的空气分子基本没有电离,以分子状态存在,空气呈中性.
二,电离层(ionosphere):在中间层,热层里,由于太阳紫外线强烈照射,气体分子中的电子挣脱了原子的束缚,形成了自由电子和离子,所以叫电离层.由于气体分子本身重量的不同以及受到紫外线
不同强度的照射,电离层形成了四个(D,E,F1,F2)具有不同电子密度和厚度的分层,每个分层的密度都是中间大两边小。
这里也是我们DXers非常关注的地方,掌握它们分布,变化的规律,才能了解无线电波在这里传输的特性.
三,磁层(Magnetosphere):在逃逸层外已经基本没有什么地球大气物质,只分布着地球磁场和被其捕获到太阳风粒子,磁鞘(Magnetosheath)目前可以看作地球大气层的边界了,因为再向前(太阳方向)已经是太阳与星际物质的范围了.
下面是一张大气层的温度(Red)与电离度(Blue)的分布曲线图.
在太阳风作用下,地球磁场的变化,这个图对于理解太阳与电离层的
关系非常重要!
更加可以看出温度在各层之间的交替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