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加剂计算

合集下载

混凝土外加剂抗压强度比测定方法

混凝土外加剂抗压强度比测定方法

混凝土外加剂抗压强度比测定方法
(适用于内蒙古自治区建设工程)
抗压强度比以掺外加剂混凝土与基准混凝土同龄期抗压强度之比表示,按下式公式计算,精确到1%
R f=f f/f c
式中:
R f——抗压强度比,%
f f——受检混凝土的抗压强度,(MPa)
f c——基准混凝土的抗压强度,(MPa)
受检混凝土与基准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按GB/T50081进行试验和计算。

试件制作时,用振动台振动15s—20s。

试件预养温度为(20±3)℃。

试验结果以三批试验测值的平均值表示,若三批试验中有一批的最大值或最小值与中间值的差值超过中间值的15%,则把最大值与最小值一并舍去,取中间值作为该批的试验结果。

如有两批测值与中间值的差均超过中间值的15%时,则试验结果无效,应该重做。

外加剂掺量计算公式

外加剂掺量计算公式

外加剂掺量计算公式
外加剂掺量计算公式是根据混凝土中各种材料的比例和外加剂的类型、用量等因素来计算的。

具体公式如下:
1. 减水剂掺量计算
减水剂掺量=水泥重量×(1+掺合料重量比例)/(0.28-掺水量)×0.3%
其中,水泥重量是指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掺合料重量比例是指除水泥外其他掺合料的总用量与水泥用量之比,掺水量是指混凝土中掺入的水量。

2. 增稠剂掺量计算
增稠剂掺量=混凝土体积×(1-含气量)×增稠剂掺加比例
其中,混凝土体积是指需要配制的混凝土的总体积,含气量是指混凝土中的含气量比例,增稠剂掺加比例是指每立方米混凝土中需要加入的增稠剂量。

混凝土中添加剂掺量计算方法规程

混凝土中添加剂掺量计算方法规程

混凝土中添加剂掺量计算方法规程一、前言混凝土添加剂是一种常见的混凝土材料,其可以改善混凝土的性能和耐久性。

在混凝土制作过程中,添加剂掺量的计算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本文将介绍混凝土中添加剂掺量的计算方法规程。

二、添加剂掺量计算方法2.1 水泥用量计算首先,需要计算混凝土中水泥的用量。

水泥用量的计算需要根据混凝土的设计强度和配合比进行计算。

设计强度可以根据结构设计要求得出,配合比则是根据混凝土材料的性能和要求进行计算得出。

2.2 添加剂掺量计算添加剂掺量的计算需要根据混凝土中水泥的用量和添加剂的掺入比例进行计算。

添加剂的掺入比例一般是按照水泥用量的百分比来计算的。

例如,掺入5%的添加剂表示添加剂的重量是水泥重量的5%。

2.3 水灰比计算水灰比是混凝土中水和水泥的比例。

水灰比的计算需要根据混凝土中水泥的用量和所需的混凝土工作性能进行计算。

一般来说,水灰比越小,混凝土的强度越高,但混凝土的工作性能也会受到影响。

2.4 水掺量计算水掺量是混凝土中水的用量。

水掺量的计算需要根据混凝土的配合比和水灰比进行计算。

一般来说,水掺量越小,混凝土的强度越高,但混凝土的工作性能也会受到影响。

2.5 添加剂掺量计算实例例如,要制作C30混凝土,设计强度为30MPa,配合比为1:2.1:2.8,水灰比为0.45。

根据配合比计算出水泥用量为385kg,水用量为173kg。

如果要掺入5%的添加剂,那么添加剂的重量为19.25kg。

根据水灰比计算出水掺量为173/0.45=384kg。

三、总结本文介绍了混凝土中添加剂掺量的计算方法规程,包括水泥用量计算、添加剂掺量计算、水灰比计算、水掺量计算和添加剂掺量计算实例。

添加剂掺量的计算是混凝土制作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需要根据混凝土的配合比和工作性能进行计算得出。

混凝土外加剂检测配比计算表

混凝土外加剂检测配比计算表
混凝土外加剂检测配比计算表
检测依据 试验编号 2014008 水泥 检验原材 品种 PO m3混凝土理论用料 计算(kg) m3混凝土实际用料 计算(kg) 实际用量计算(kg) 15 称料+盘重 备注 盘重(kg) 试验: 标号 42.5 360 生产厂家 细度模数 鹿泉曲寨 2.8 砂 含水率 6.6% 790 砂率 级配 GB8076-2008混凝土外加剂 设计容重
审核:
混凝土外加剂检测配比计算表
检测依据 试验编号 2014008 水泥 检验原材 品种 PO m3混凝土理论用料计算 (kg) m3混凝土实际用料计算 (kg) 盘实际用量计算(kg) 15 称料+盘重 备注 盘重(kg) 编号 01 02 试验结果记录 03 04 05 06 8.5 3.1 21.13 外加剂减水率估算 含气量% 标号 42.5 360 360 生产厂家 鹿泉曲寨 细度模数 2.8 砂
5.4
12.63
15.08 36.21 28%
1.86 2.04
64.8 64.8 盆重(kg) 备注 0.18
外加剂每盘计量单位为g 60min坍落度mm 减水率计算%
项目 减水(g)
出机坍落度/扩展度mm 30min坍落度mm
试验:
审核:
GB8076-2008混凝土外加剂 设计容重 kg/m3 石 砂率 44.0% 级配 5-20 1005 1005 含水率 0 2400 水 来源 自来水 176.4 124 品名 DH13 制模日期 2014-1-1 外加剂 状态 液体 4.32 4.32 掺量 1.200%
含水率 6.6% 790 842
kg/m3
2400 水 来源 自来水 245
制模日期
2014-1-1 外加剂来自石 含水率 0 1005

外加剂

外加剂

外加剂(基准配合比)基准配合比按JGJ55进行设计,参非引气型外加剂混凝土和其对应的基准混凝土水泥,砂,石的比例相同,配合比设计应符合以下规定:1.水泥用量:参高性能减水剂或泵送剂的基准混凝土和受检混凝土的单位用水泥量为360kg/m³,参其他外加剂的基准混凝土和受检混凝土单位水泥用量为330kg/m³2.砂率:参高性能减水剂或泵送剂的基准混凝土和受混凝土的砂率均为43-47%,参其他外加剂的基准混凝土和受混凝土的砂率均为36-40%,但参因引气减水剂或引气剂的受检混凝土的砂率应比基准混凝土砂率低1-3%。

3.外加剂参量,按生产厂家指定参量。

4.用水量:参高性能减水剂或泵送剂的基准混凝土和受检混凝土的坍落度控制在(210±10)mm,用水量为坍落度在(210±10)mm 时的最小用水量,参其他外加剂的基准混凝土和受检混凝土的坍落度控制在80±10mm,5.用水量包括液体外加剂,砂,石材料中所含的水量。

6.混凝土搅拌:搅拌机的拌合量应不少于20L,不宜大于40L.7.外加剂为粉状时,将砂、石、水泥、外加剂一次投入搅拌机,干拌均匀,在加入拌合水,一起搅拌2min,外加剂为液体时,将水泥、砂、石一次投入搅拌机,干拌均匀,再加入参入外加剂的拌合水一起搅拌2min,出料后,在铁板上用人工翻拌均匀,再行试验,各种混凝土试验材料及环境温度均应保持在20±3℃。

坍落度和坍落度1h经时变化量测定每批混凝土取一个试样,坍落度和坍落度1h经时变化量均以三次试验结果的平均值表示,三次试验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与中间值之差有一个超过10mm时,将最大值和最小值一并舍去,取中间值作为该批试验结果,最大值和最小值与中间值之差均超过10mm,则应重做。

坍落度及坍落度经时变化量测定值以mm表示结果表达值约到5mm。

坍落度测定:混凝土坍落度按照GB/T50080测定,但坍落度在210±10mm的混凝土,分两层装料,每次装入筒高的一半,每层勇插捣棒插捣15次。

聚羧酸减水剂复配计算方法

聚羧酸减水剂复配计算方法

减水剂复配方法:
1、母液固含40%,则固含为6%的减水剂1吨里复配母液需=(1000/40)*6=150kg.
简单记忆25kg母液为1个固含.也就是配7个固含直接算25*7=175的母液即可.
至于其他小料,如夏天每吨减水剂复配葡钠20‰,即每吨加葡钠20kg 即可。

2、在搅拌站试配时复配少量的外加剂算法为:复配固含为6%的减水剂400g,母液需=(6%/40%)*400=60g。

简单记忆,每配400g多少固含的外加剂,即加母液固含*10即可。

例配400g固含为8的外加剂加母液80g。

如果配500g固含为8的外加剂加母液=(80/400)*500=100.
同理可复配其他重量外加剂
至于小料:如夏天每吨减水剂复配葡钠20‰,则复配400g减水剂时加葡钠=400*20‰=8g。

同理,复配800g减水剂,纤维素掺量为1.5‰,则加纤维素=800*1.5‰=1.2g。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基本常识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基本常识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基本常识根椐国际标准化组织ISOTC/SC3对混凝土外加剂的定义如下:《在混凝土、砂浆、净浆搅拌和学,拌合时或在额外增加的拌合操作中掺加等于或少于水泥重量5%,使混凝土的正常性能得以按要求改性的一种产品。

根椐国际标准化组织ISOTC/SC3对混凝土外加剂的定义如下:《在混凝土、砂浆、净浆搅拌和学,拌合时或在额外增加的拌合操作中掺加等于或少于水泥重量5%,使混凝土的正常性能得以按要求改性的一种产品。

定义强调了两点:第一、是掺量少于或等于水泥重量的5%,这就是说混凝土外加剂的掺量不得大于水泥重量的5%。

根椐这一定义,其它掺量大于水泥重量5%的矿物掺合料不可以和外加剂混凝土为一谈。

另外两点还须说明,一是膨胀剂和防冻剂的掺量虽然大于水泥重量的5%,但作为特殊情况已被列入GB8076—87外加剂分类范畴。

二是根椐我国现行《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00规定,用矿物掺合料代替部分水泥用量计算,外加剂的掺量应按胶结材料的总体用量计算。

第二、使混凝土的正常性能得以按要求改性的一种产品这句话的真正含义是什么?正常的混凝土性能为什么要改性?结论只有一个,常态的混凝土性能,不一定能满足设计或施工技术要求,这就需要或依靠外加剂对混凝土的改性。

比如一条马路需要在浇筑后24小时通车,普通混凝土性能是无法满足的,但通过缓凝剂的掺入却掺入却完全可以使其实现。

再比如,原来使用的一个C30的配合比每m3 混凝土水泥用量为400kg、用水量为200kg、水灰比为0.5、塌落度100mm,现在加入高效减水剂0.6%,在保持水灰比0.5和塌落度100mm 的同等技术条件下,用水量降为160kg,水泥用量降为320kg,每m3 混凝土可节约水泥80kg,且大大降低了混凝土的水化热指数。

通过对定义的学习和理解,我们应该掌握一个要点,混凝混凝土外加剂的主要功能,就是通过它的掺入可以按要求改变混凝土正常性能,这种改性包括了技术性能和经济性能两个方面。

外加剂性能自动计算表格(铁路专用)

外加剂性能自动计算表格(铁路专用)

60min坍落 度保留值 (mm) 10
15:31 15:40 15:47 试验 日 期
200 195 200
16:01 16:10 16:17
195 185 195
16:31 16:40 16:47
185 175 185
项目 掺外加剂混凝土收 缩率 ε t(28d) 基准混凝土收缩率 ε t(28d) 附注: 试验
11680 11680 11680 11370 11370 11370
6930 6910 6910 5090 5090 5100
骨料含气量A g(%) 0.2
1 3.3
单值 平均 单值 平均值 常压 压力 24 44 74 2.1 59.5 25 45 62 2.2 2.1 72.6 65.9 24 44 67 2.1 65.7 0 66 0 12 28 0.0 42.9 0 12 27 0.0 0.0 44.4 43.4 0 12 28 0.0 42.9 (3) 含气量 混凝土拌和物含气量测定值A 0(%) 含气量A(%) A =A 0-A g 2 3 平均值 3.2 3.3 3.1 3.0 71900 71900 71890 70390 70440 70370 (4)坍落度保留值
停放30min工作性能 测试时间 坍落度 (h:min) (mm) 停放60min工作性能 测试时间 坍落度 (h:min) (mm)
次数 试验日期 1 2 3 2016/7/14 2016/7/14 2016/7/14
初始工作性能 测试时间 坍落度 (h:min) (mm)
30min坍落 度保留值 (mm) 5
委托编号 记录编号 样品编号 代表数量 掺 量 仪器设备名称 型号 管理编号 示值范围 分辨力 温度(%) 相对湿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检测评定依据: GB8076-2008《混凝土外加剂》 GB/T8077-2000《混凝土外加剂匀质性试验方法》 铁建设[2005]160号《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 收补充标准》 科技基[2005]101号《客运专线高性能混凝土暂行 技术条件》 铁建设[2009]152号《关于印发<铁路混凝土工程 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混凝土分项工程原材料标 准局部修订条文的通知》
试验结论: 该批外加剂所检项目符合铁建设[2005]160号《铁路混凝土 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及铁建设[2009]152号《关于 印发<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混凝土分项 工程原材料标准局部修订条文的通知》混凝土用外加剂技 术要求。 28d抗压强度比待报。 取样地点:五分部搅拌站
试验
混凝土外加剂性能试验报告
委托单位 工程名称 施工部位 样品产地 代表数量 试验项目 减水率W R (%) 常压泌水率比 BR (%) 压力泌水率比B R (%,用于配制泵送混凝土时) 含气量A (%) 1d 抗压强度比 RS (%) 3d 7d 28d 收缩率比R c(%) 相对耐久性指标P (%) 对钢筋锈蚀作用 凝结时间差 TΔ (min) 初凝T Δ c -90~+120 终凝T Δ z 中铁二十四局HFZQ-4标项目部 合福铁路安徽段HFZQ-4标 DK167+000~DK176+400桥涵桩基 马贝建筑材料(上海)有限公司 6t 报告编号 委托编号 记录编号 规格种类 报告日期 标准规定值 ≥25 ≤20 ≤90 ≤3.0 ≥170 ≥160 ≥150 ≥140)
表号:铁建试报08 批准文号:铁建设 函[2009]027号
HFZQ4-ZT24J0-WJJ-20100916-2 HFZQ4-ZT24J0-WJJ-20100909-2 HFZQ4-ZT24J0-WJJ-20100909-2 标准型型高性能减水剂 2010-09-16 试验结果 27 16.2 68.4 2.6 188 168 161 152 / / / / / SR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