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人的那些对联趣事
妙趣横生的对联故事

妙趣横生的对联故事妙趣横生的对联故事1、解缙是明朝大臣,从小聪明绝顶,才名远播,尤喜对对,走到哪里,总有人要与他对上几回。
有一次,解缙外出散步,口渴,想买个瓜解解渴。
卖瓜的人认出他是对联高手解学士,就说:“你若能给我续上一联,西瓜尽管吃,不要钱。
”解缙笑笑说:“行。
”卖瓜人说了上联:坐北向南吃西瓜,皮朝东甩。
解缙听后,马上答对:思前想后读左传,页往右翻。
卖瓜人说吃瓜,读书人说念书,各有千秋。
这时,又有一人走向前来,拉住解缙说:“学士,在下也有一联请教。
”说罢,指着一家酒店门口那盏四面都写有“酒”字的灯笼,吟道:一盏灯四个字,酒酒酒酒。
解缙脱口而出:二更鼓四面锣,哐哐哐哐。
围观者见此,无不拍手称绝。
2、从前,有位秀才在结婚的当天早上,父亲突然去世,只好丧事喜事一起办。
按风俗,丧事喜事都要贴对联,秀才犯了难,有位文人却写了一副对联:临亲丧,作新郎,哭乎?笑乎?细思量,哭笑不得辞灵堂,入洞房,进耶?退耶?再斟酌,进退两难这副对联,真实的描绘了当时秀才悲喜交加的矛盾心理。
3、清朝有个知县叫王寅,贪脏枉法,有位先生写了一副对联叫人贴到了县衙的门口,联道:王好货,不论金银铜铁寅属虎,全需鸡犬牛羊4、清代浙江钱某未中举人时,时常遭亲友冷遇,后来中了举人,亲戚豪富争相祝贺,他针对这一反差,手书一联贴在大门上:去岁饥荒,五六七月间,柴米尽焦枯,贫无一寸铁,赊不得,欠不得,虽有近戚远亲,谁肯雪中送碳今朝科举,一二三场内,文章皆合式,中了五经魁,名也香,姓也香,不拘张三李四,都来锦上添花5、眉先生,胡后生,后生确实长过先生。
眼珠子,鼻孔子,朱子居然高于孔子?(眉毛先长出来,而胡子是后来才长的,但是后来长的的确比先长出来的还要长,意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珠子”与“朱子”谐音,眼珠子长得高过鼻子,意味学生周起谓的地位比他还高。
)6、明朝时期,江南有一知府,姓贾名文通。
他博学多才,神思敏捷,尤擅续对。
一次,城中一间档铺贴出一幅上联:东典当,西典当,东西典当典东西。
历史上的对联轶事

历史上的对联轶事,雅称“楹联”,俗称对子。
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
在对联创作中,出现了很多有趣的对联,并且有很多对联又与名人轶事有关,由此而引出了很多趣闻轶事。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对联轶事,欢迎阅读!▲ 一联报私怨艾自修,明朝邓州(今河南邓州市)人。
据传张居正与艾自修同科中举,但艾自修是倒数第一名。
一次闲谈中,张居正半开玩笑地对艾自修说,今有半联请教:艾自修,艾自修,自修没自修,白面书生背虎榜(末名)。
张居正开个玩笑也就没当回事,而艾自修却把它记在心里,作为鞭策自己奋发图强的一条耻辱鞭子。
同时他密切注意张居正的言行,打算一旦抓住了他的把柄,即作出下联,予以报复。
经过二十多年的耐心等待,机会终于来了。
一天清早,艾自修想赶在上朝前拜访张居正,在花园里见张居正立在假山旁,但眨眼功夫就不见了。
艾自修蹑手蹑脚赶到假山旁,见一块石板刚刚盖下来,卡住了一个袍角,正被往里面扯拉着。
艾自修灵机一动,抽出随身佩带的宝剑,割下这个袍角,离开了花园。
经过探视,原来是一个直通内宫的地道入口处,地道出口便是太后娘娘的卧室。
艾自修查明了情况,那半副长期以来要作而未能作出的下联也就有了眉目,内容是:张居正,张居正,居正不居正,黑心宰相卧龙床。
后来,艾自修将张居正的所作所为呈报给神宗皇帝,神宗龙颜大怒,将张居正法办。
▲ 一联引命案宋朝年间,武临县的王县令对对子十分了得,曾夸下海口:凡出对难倒他者,可在王家拿走任何一样东西。
有一天,来了一位书生,他给王县令出了上联:“细石江,一江两岸三四村,五六七种姓,八九十户人家。
”一贯张口能对的王县令有点慌神,半晌不语。
书生说三个月后他再来受教,到时如果还对不上来,就要借王县令的官印一用。
说完头也不回地走了。
丢了官印可是死罪,王县令心急如焚,到处悬赏求下联。
甚至许诺:对出下联者,可娶自己千金为妻!这下举县哗然,连邻省也知道了这件事。
可是却无一人能对出下联。
15个对联故事,机智又有趣!

15个对联故事,机智又有趣!1、宦官自讨没趣明嘉靖年间,有个宦官到浙江公差,一日同南北两位户曹喝酒,仗势借酒醉出言道:南管北关,北管南关,一过手,再过手,受尽四方八面商商贾贾辛苦东西。
同饮的一个绅士打抱不平对道:前掌后门,后掌前门,千磕头,万磕头,叫了几声万岁爷爷娘娘站立左右。
上联揭露户曹贪赃枉法,下联嘲讽宦官卖身求荣,读来令人痛快。
2、唐寅嘲商人一日,某商人找唐伯虎求写一副对联,唐欣然挥毫而就:生意如春意财源似水流商人看了嫌对联发财的味不浓,唐伯虎见他是一俗夫,便又写一联嘲笑之:门前生意好似夏夜蚊虫队进队出夜里铜钱要象冬天虱子越摸越多谁知,商人却十分喜爱这副不伦不类的对联。
3、进退两难从前,有位秀才在结婚的当天早上,父亲突然去世,只好丧事喜事一起办。
按风俗,丧事喜事都要贴对联,秀才犯了难,有位文人却写了一副对联:临亲丧,作新郎,哭乎?笑乎?细思量,哭笑不得辞灵堂,入洞房,进耶?退耶?再斟酌,进退两难这副对联,真实的描绘了当时秀才悲喜交加的矛盾心理。
4、穷秀才改联抱不平从前,有个进士老爷,专横跋扈,不可一世。
有年春节,他为了炫耀,在自己的大门上贴了这么一副对联:父进士、子进士,父子皆进士;婆夫人,媳夫人,婆媳均夫人。
正巧,镇上有个穷秀才,路过进士的家门,看见了这副对联。
他先是露出鄙视的神态,接着,又露出一丝得意的笑容。
到晚上,他见四下无人,就悄悄地在对联上加改了一些笔画。
第二天一大早,进士的门前围满了大堆看热闹的人,他们有说有笑,议论纷纷,大家都称赞:“改得好!改得好!”门外的吵嚷声惊动了进士老爷,他连忙打开大门,一看,立即昏倒在门前的台阶上了。
原来,进士门前的对联,已被秀才改成了这样:父进土,子进土,父子皆进土;婆失夫,媳失夫,婆媳均失夫。
5、郑板桥联辱知府郑板桥任县令时,知府孙嘉新派人求字,郑知孙搜刮民财便写了一联:交忠朝庭因受百姓横批前程金修。
6、舒铁香讽李鸿章舒与李是同榜举人,李任两湖总督期间,舒多次登门遭拒。
有趣的对联故事有哪些

有趣的对联故事有哪些有趣的对联故事1,纪晓岚讽对石先生清代文学家纪晓岚自幼聪颖好学,兴趣甚广。
他的私塾老师石先生是个非常古板的老学究,晓岚对他很反感。
一天晓岚去喂养家雀,将砖墙挖一深洞,喂饱家雀后便将它送回洞内,堵上砖头,以防飞走。
后来,被石先生发现,便把家雀摔死,仍旧送回洞内堵好,并在墙上戏书一联:细羽家禽砖后死;当晓岚再去喂家雀时,发现它已经死了。
心里正在疑惑,忽见墙上有一对联,他断定这是石先生所为,于是续写了下联:粗毛野兽石先生。
石先生见了大为恼火,觉得晓岚不该辱骂老师,于是手势教鞭责问晓岚。
只见晓岚从容不迫地解释说,我是按着先生的上联套写的。
有'细'必有'粗',有'羽'必有'毛',有'家'必有'野',有'禽'必有'兽',有'砖'必有'石',有'后'必有'先',有'死'必有'生'。
所以,我便写了粗毛野兽石先生,如不应这样写,请先生改写一下吧。
"石先生捻着胡子想了半天,也没有想出满意的下联,最后无可奈何地叹了口气,扔下教鞭,拂袖而去。
2,哑联兴味苏东被贬黄州后,一居数年。
一天傍晚,他和好友佛印和尚泛舟长江。
苏轼忽然用手往左岸一指,笑而不语。
佛印顺势望去,只见一条黄狗正在啃骨头,顿有所悟,随将自己手中题有苏东坡诗句的蒲扇抛入水中。
两人面面相觑,不禁大笑起来。
原来,这是一副哑联。
苏轼上联的意思是:狗啃河上和尚骨;佛印下联的意思是:水流东坡尸东坡诗。
有趣的对联故事之老地主袭改旧楹联相传,有这样一位老地主,他粗通文墨而又极喜附庸风雅。
一天,他为母亲祝寿,大开筵宴,悬灯结彩。
想在门口贴副大红对联,却又舍不得花钱请人撰写,便叫帐房先生将常见的"天增日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写出来贴在大门上。
关于对联十个有趣的小故事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机智

关于对联十个有趣的小故事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机智古代的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它富含智慧和幽默。
在每年的春节期间,人们喜欢在门上贴上一副对联,以寓意着吉祥和好运。
下面,我将为你讲述十个有趣的小故事,展示古人的机智和智慧。
1. 孔融让梨相传,公元253年,当时9岁的孔融因为心地善良而被人称为“小圣人”。
一天,他和一个比他小的朋友一起分梨吃。
孔融向朋友提议:“你先挑一颗,我再挑一颗。
”朋友高兴地挑起了最大的一颗梨,孔融却毫不犹豫地挑了剩下的两颗梨。
他笑着说:“我的意思是,你先选,然后我选两颗。
”这个故事中的对联“贤儿少年得所知,愿让梨与他人”一瞬间就走红了。
2. 春联难题古人对春联的创作非常讲究,不仅需要富有意境,还需要字数和字形相对应。
相传明朝有一位书法家,他的对联写得非常工整,但却总是缺字。
有一年春节,他特意将这个缺字的问题放大,写下了这样一句对联:“红旗招展挥金椎,年朝贺礼添福寿”。
大家看到后纷纷发问:“字都不全,怎么能算是一副对联呢?”这时,书法家拿出一叠厚厚的红纸,红纸上写满了那个缺掉的字,大家这才恍然大悟。
3. 英雄难过美人关南朝时期,刘备攻下荆州后,与周瑜结为联盟。
刘备的对联“英勇奋发图太平,英雄难过美人关”颇有胆识之意,而周瑜则以“奴之胆气,可见一斑”形容刘备的决心。
在这个对联中,既有双方的敌意,同时也展现了彼此的尊敬和互相借力的意愿。
4. 鹦鹉学舌相传唐代时,有一位书法家的作品非常受人喜爱,人们称其为“书法鹦鹉”。
这位书法家要贴对联,却总是陷入思考搭配的困境。
于是,他决定请人给他出对子。
结果这位书法家全部都背下来了。
这段趣事儿也成为了“鹦鹉学舌”的典故。
5. 莫须有明代著名文学家冯梦龙曾写过一篇小说,主角是江小姐,她以聪明机智而著称。
有一天,她的父亲找了一位亲戚来提亲,但江小姐并不满意。
于是,她写下了这样的对联:“门前只有平谷翁,莫须有难嫁公孙”。
这副对联以意味深长的隐喻方式表达了她的不愿意。
关于对联十个有趣的小故事,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机智

关于对联⼗个有趣的⼩故事,不得不佩服古⼈的机智⼩⼩的⼀幅对联,虽貌不惊⼈,却传承了华夏⽂明。
古往今来,流传下来不少与春联有关的趣闻趣事。
1。
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喜书门联,但每次刚刚张贴就被别⼈偷⾛,某年除⼣,他想出了⼀个防“贼”的妙法:在门楹上贴出这样⼀副对联:福⽆双⾄祸不单⾏偷联的⼈到王宅前⼀看,都摇头⽽去。
初⼀清晨,王羲之⼜在上下联尾各续三字,遂成意义全新的⼀幅佳作:福⽆双⾄今朝⾄祸不单⾏昨夜⾏ 2。
北宋⽂学家王禹偁幼时家贫,放学后常帮⼤⼈磨⾯。
12岁那年,⼀位师爷命他以磨⾯为题做联⼀副,王禹偁即道:但取⼼中正⽆愁眼下迟⼀⽇,当地太守设宴时即席出句征对:鹦鹉能⾔难似凤满座宾客对答不出,次⽇消息传开。
王禹偁知道后,当即对出下句:蜘蛛虽巧不如蚕3。
宋⼈吕蒙正对当时严重的贫富不均现象愤愤不平。
某年春节,⼀位穷苦⼈请他代写⼀副春联,吕写道:⼆三四五六七⼋九横额:南北春联贴出后引来了⽆数⼈围观。
众⼈始觉其“怪”,继⽽称其“妙”。
这副春联妙就妙在它的“联外之意”:上联缺“⼀”,下联少“⼗”,正是“缺⾐少⾷”的谐⾳:横批“南北”亦即意味着“没有东西”,作者以独特的修辞⼿法写尽了穷⼈的⽣存窘相。
4。
宋代词⼈晏殊路过扬州时在⼤明寺⾥⼩憩,⽆意间看见壁上所书的⼀⾸诗很不错,经打问知道作者是当地⼈王琪,便请王来⼀起⽤饭。
饭后⼆⼈在池边散步,其时正值遍地落红的春末,晏殊说:“有时想起⼀个佳句,⽐如我曾做出过这么⼀句:⽆可奈何花落去⾄今也没想出下联。
王琪应声说:似曾相识燕归来不久,这⼀联句被晏殊写⼊他的词《浣溪沙·⼀曲新词酒⼀杯》中,成了千古名句。
5。
北宋名相寇准与众友同游郊外,即景乘兴出句求对:⽔底⽉为天上⽉众友⽆句答对,杨⼤年刚好赶到,对⽈:眼中⼈是⾯前⼈众友皆齐声喝彩。
6。
宋⼈刘贡⽗善对,王安⽯出句试之:三代夏商周刘对⽈:四诗风雅颂王安⽯拍⼿叫好:“此天造地设也!”对句的妙处在于以“四诗”概括“风雅颂”:因为《诗经》中的“雅”诗⼜可分为“⼤雅”和“⼩雅”,与“风”、“颂”合起来恰成“四诗”。
最有趣的19则对联趣闻故事

最有趣的19 则对联趣闻故事古往今来,对联不仅在民间流传广泛,也一直备受文人推崇今天就一起来看看以下10 则最有趣对联,不仅立意精巧,还令人忍俊不止。
王羲之巧防小偷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喜书门联,但每次张贴都被贼偷走。
某年除夕,他想出了一个防“贼”的妙法,在门楹上贴出这样一副对联: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偷春联的人一看,都摇头而去。
初一清晨,王羲之又在上下联尾各续三字:福无双至今朝至祸不单行昨夜行贵妃妙对唐明皇一日晚上,唐明皇和杨玉环登上楼台赏月,唐明皇即景吟出一联:二人土上坐杨贵妃机敏伶俐,应声对道:一月日边明唐明皇的上联无甚出奇,不过将“ 坐”拆成两个“人”和一个“土”。
杨贵妃所对下句,则不一般:既将“ 明”字拆成“ 日”和“ 月”,又采用暗喻手法,将皇上比做日,把自己比成月,月亮只有依靠太阳之光才放光明,聪慧机敏尽显无遗。
李白对句戏权臣唐玄宗的宠臣杨国忠嫉恨李白才华,总想奚落他一番。
一天,杨国忠约李白去对三步句。
李白一进门,杨国忠便讥讽道:两猿截木山中,问猴儿如何对锯?“锯”谐“句”,“猴儿”则暗指李白。
李白微微一笑:“请大人起步,三步之内对不上,算我输。
” 不想杨国忠刚想抬腿,李白便指着杨国忠的脚喊道:匹马隐身泥里,看畜生怎样出蹄?“蹄”谐“题”,对得刚刚好。
杨国忠刚抬脚就被讥讽“畜生出蹄”,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十分尴尬秀才巧改进士联有个进士老爷,专横跋扈,仗着有财有势欺负百姓。
进士的儿子也花钱买了进士,为了炫耀,老进士在大门上贴了这么一副对联:父进士、子进士,父子皆进士;婆夫人,媳夫人,婆媳均夫人。
有个穷秀才,因无钱送礼,年年落榜。
见了这副对联,计上心头。
第二天一大早,进士的门前围满了一大堆看热闹的百姓,无不拍手叫绝。
进士老爷打开大门一看,立马昏倒在台阶上。
原来对联被秀才改成:父进土,子进土,父子皆进土;婆失夫,媳失夫,婆媳均失夫。
唐伯虎戏弄商人苏州有个商人请求唐伯虎为自己题写一幅对联,唐伯虎多番推辞,无奈经受不住纠缠,大笔一挥写下:生意如春意,财源似水源。
古代对联趣事

古代对联趣事对联,*的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
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
小编收集整理的古代对联趣事,希望对大家有帮助!1、两猪一槽晋代有一个读书人,自恃能诗善文,常出联嘲弄人。
一日,他与友人正在一起吃饭,看到一位身穿妇女领着两个小孩从门前走过,便嘲弄道:一羊引双羔那个妇女回瞪了他一眼,正眼答对:两猪共一槽2、光棍难拿传说,从前有一穷书生,娶不起媳妇,一个人过日子,但生*刚烈,好打抱不平,经常为受冤屈的百姓写状子,为豪绅所痛恨。
一次有人诬告穷书生,县官将其逮捕,出了一个对子,并限定在从一数到十的时间内对出,否则严办。
县官上联是:云锁高山,哪个尖峰敢出?话音刚落,穷书生不假思索,随后对出下联:日穿漏壁,这条光棍难拿!说完,掉头就走。
县官瞠目结舌。
3、圆满从前,有一位商人,父母去世后合葬,由于不懂规矩,误将父亲葬在西边,母亲葬在东边。
后来经人提醒,商人决定改正,但又不好移坟,于是便在坟前立二石柱子,准备求人写一副对联,刻于上面,以求补正。
遍请乡中文士,皆推辞说不能。
最后请到一位进士。
那进士笑说:“那便试试看。
”随机提笔写道:生前既不离左右死后何必分东西过往者读此联,皆称其善。
4、和尚骨与东坡尸一天傍晚,苏东坡与好友佛印泛舟*上。
忽然,苏轼用手往左岸一指,又指指佛印,笑而不语。
佛印顺势望去,只见一条黄*正啃骨头,顿有所悟,随手将自己手中写有苏东坡诗句的蒲扇抛入水中。
两人四目相对,不禁大笑起来。
原来,这是一幅哑联,苏轼:*啃河上(和尚)骨佛印:水流东陂尸(诗)。
5、竹“短”竹“无”明代翰林学士谢缙,家贫,居处与曹尚书府第竹园相对,于是在自家大门上书一联云:门对千竿竹家藏万卷书曹尚书见后不愉快,心想:我家的竹园岂能为他人借用,于是名家人把竹子砍去一截。
谢缙见了就在对联上添了两个字:门对千竿竹短家藏万卷书长曹尚书读后更气愤,忙命家人把园中竹子全部砍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文人的那些对联趣事
【1】
A类要求申请人托福总成绩不得与72分,其中听力部分不得低于17分,阅读部分不得低于18分,写作部分不得低于17分,口语部分不得低于20分。
前思后想看左传书往右翻
宁古塔是清代吉林边镇治所名,明代为努尔干都指挥使司辖地。
金国完颜阿骨打氏于此处起兵,系女真族发祥地及金朝国都上京会宁府。
唐代为靺鞨忽汗水,先秦之古肃慎国。
宁古塔东北呼尔哈又是满洲始祖居处。
乾隆朝大学士阿桂《满洲源流考.卷十三》云:“本朝始祖定居之地屯河在宁古塔东北呼尔哈,近绕宁古塔城。
”宁古塔城位于吉林市东五百九十里(今黑龙江省牡丹江市西南约三十公里之宁安市),南距朝鲜界六百里,东至大海三千馀里,北至混同江蒙古界六百里。
辖地东西阔八百馀里,南北六百馀里。
光绪二十八年(1902),于宁古塔城置绥芬厅,宣统二年(1910)更名宁安府。
此后,宁古塔治所不复存在。
坐北朝南吃西瓜皮向东抛
相传湖北有个叫“贼二爷”的穷书生,县官想找碴,故意请“贼二爷”和众乡绅到黄鹤楼吃西瓜,县官出了上联,无人以对,“贼二爷”即应下联,顺手把西瓜皮朝县官身上甩去。
【2】
千年老树为衣架
万里长江作浴盆
明朝解缙七岁时,随父亲去长江洗澡,父亲脱下衣服挂在老树上说了上联,解缙即答了下联。
【3】
鞭打黄牛背
棍戳黑狗牙
一私塾先生课余闲走,脱口而念出上联,正巧被迎面而来的讨饭小孩子听见,接口应了下联。
阿豺见到儿子们这种互不相容的情况,很是担心,他明白敌人很容易利用这种不睦的局面来各个击破,那样一来国家的安危就悬于一线了。
阿豺常常利用各种机会和场合来苦口婆心地教导儿子们停止互相攻击、倾轧,要相互团结友爱。
可是儿子们对父亲的话都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表面上装作遵从教诲,实际上并没放在心上,还是依然我行我素。
【4】
周树人幼年时,在私塾“三味书屋”读书,当然那时他还未用“鲁迅”这个笔名。
一天,老师出了个对子让学生们对,上联是“独角兽”。
学生们纷纷对下联:“两头蛇”“八脚虫”“九头鸟”“六耳猴”……又有一学生对“四眼狗”,老师越听越气。
这时周树人对道:“比目鱼。
”
老师大加赞赏,连说对得珠联壁合。
【5】
吴地有个人叫马承学,很喜欢骑马奔驰。
他的朋友钱同爱便出个对子与他开玩笑说:“马承学,学乘马,汲汲而来。
”
马承学应道:“钱同爱,爱铜钱,孜孜为利。
”对完后补充说:“这只是为了对仗工稳,并不敢讥笑老兄。
”
【6】
有个医生,自夸很善于对句。
有一次,他到一个达官家里去,主人正用绸缎裁衣,便指着缎料出句说:“一匹天青缎。
”
天分高的人如果懒惰成性,亦即不自努力以发展他的才能,则其成就也不会很大,有时反会不如那天分比他低的人。
——矛盾
医生对道:“六味地黄丸。
”
著名的女皇帝、唐高宗李治的皇后武则天,就是这方面的女界精英,引领唐时时尚。
武则天提倡在性权力上要“男女平等”。
男人当皇帝可以拥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妃,女人为什么不可以拥有多人男宠?于是薛怀义(冯小宝)、张易之、张昌宗、沈南谬等这类据说阳具超比例粗大、且精力过人的美男、猛男,先后上了这位中国惟一女皇的香榻。
主人很高兴,把医生请进内院款待,并出“避暑最宜深
竹院”七字让他对。
医生立刻对道:“伤寒莫妙小柴胡。
”
正应对之间,忽然闻到微风吹来的一阵花香,主人便出句说:“玫瑰花开,香闻七八九里。
”医生对道:“梧桐子大,日服五六十丸。
”
【7】
以上就是由完全大学指南发布的XX年英国大学经济学Economics专业排名的全部信息,大家可以在申请英国大学经济学相关的专业的时候,对这份排名进行适当的参考和借鉴,希望对大家的申请有所帮助。
远影在一开头,给我们展现的是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春雨图:没有工笔雕琢的刻意,也没有浓墨重彩的痕迹,只轻轻几笔,如柳丝拂面,如清风宜人,羞涩的春雨,正悄悄地迎面而来;一份期待春雨的思绪,一种亲近自然的情怀,就这样不经意之间,紧紧地,扣住了我的心扉。
沐浴着这丝丝细雨,抬头,天空也一片明净。
南宋学者洪迈在《容斋随笔》中说:“作文受谢,自晋、宋(这里是指南朝的刘宋政权)有之,至唐始盛。
”也就是说,到了唐代,润笔就成了一种约定俗成的文人写作收入了,那个时代,有不少文人曾拿到过数目很可观的润笔,足以令今人羡慕不已。
有个叫丘琼山的人,小时候跟着老师在乡里一官宦人家私塾读书。
他很聪明,远近闻名,可那官宦人家的孩子却最
不喜欢读书。
有一天,老师外出,官宦人家的孩子也偷偷跑回家,只有丘琼山还在学堂学习。
当时天下大雨,丘琼山的座位上方正好是个瓦缝,雨漏下来,滴在丘琼山的肩上。
于是,丘琼山就把那个官家公子的座位移到漏雨的地方,把自己的座位换过去。
老师回来后,官家公子看到丘琼山占了自己的地方,便向老师告状。
老师说:“我出对子给你们对,谁对上了,就算谁有理。
”接着说出上联:“点雨湿肩头。
”
明朝据说是资本主义萌芽了,于是青楼里涌进来许多暴发户的款爷,左一张港币,右一张美钞,你想钱那东西是天底下最脏的,这么一来,无论怎么诗化,青楼都多少有点洗不干净了。
像《卖油郎独占花魁》中的花魁娘子莘瑶琴还是懂得人间真情,蛮可爱的;《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的杜十娘更是光彩照人,比我们这些俗人要干净一万倍。
但是像《金瓶梅》等作品中所写的那些李桂姐、吴银儿、郑爱月等人,却实在是青楼里的败类。
此外,青楼里又多了许多“棒尖”的帮闲无赖王八蛋,欺内瞒外,乌烟瘴气。
丘琼山脱口答道:“片云生足下。
”
这个下联暗含自己将来会步上青云的意思,老师十分赞赏。
官家公子对不上,觉得既羞愧,又恼怒,便回家哭着把这件事告诉了他父亲。
他父亲大怒,把丘琼山召来,又出个对联考他:“孰谓犬能欺得虎?”意思是:“谁说狗能欺负虎?”
把自己的儿子比做虎,把丘琼山比做狗。
丘琼山立即答道:“焉知鱼不化为龙!”意思是:“怎知鱼有朝一日不能变成龙?”相传黄河鲤鱼跳过龙门即化为龙,古人常以此比喻某人科举中第,一下由平民变成高官。
这位做官的听了丘琼山的话,很吃惊,明白他将来怕是不同凡响,便说好话安慰一番,送他回去了。
【8】
一次殿试,才子刘凤浩取中第三名探花。
但他是个独眼人。
乾隆皇帝钦点他时见到刘的相貌后有些犹豫,心想再考考他,如果确实才识卓著,就给他功名。
乾隆帝出的上联是:独眼不登龙虎榜。
刘凤浩应对道:半月依旧照乾坤。
此对含意深刻,乾隆心已嘉许,又念出一联再试他道:东启明西长庚南箕北斗朕乃摘星汉。
民间则有在立秋时占卜天气凉热的风俗,东汉崔宴《四民月令》:“朝立秋,冷飕飕;夜立秋,热到头。
”每逢立秋日人们还有敬老的习俗。
刘凤浩只略一思忖,即信口答道:春牡丹夏芍药秋菊冬梅臣是探花郎。
刘凤浩的才识终于使乾隆帝心悦诚服,随即钦点他为探花,登上金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