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客运专线隧道施工技术
铁路客运专线隧道工程超前支护施工作业指导书

铁路客运专线隧道工程超前支护施工作业指导书4.1超前长管棚施工4.1.1.超前长管棚设计说明在隧道暗洞开挖之前完成超前长管棚预支护。
(1)长管棚布置形式长管棚在隧道拱顶140°范围环向布置。
(2)导向墙管棚导向墙采用C20混凝土,截面尺寸为1m×1m,为保证导向墙基础稳定,环向长度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导向墙内设2榀工18工字钢架,钢架外缘设Φ140×5mm热轧无缝钢管导向管,导向钢管与钢架焊接。
(3)长管棚构造及设计参数钢管规格:长管棚钢管及钢花管,采用Φ108×6mm热轧无缝钢管制作。
每节钢管两端均预加工成外丝扣,以便于接头钢管连接。
接头钢管长0.3m,采用Φ114×6mm热轧无缝钢管制作。
钢花管上钻注浆孔,孔径10~16mm,空间距188mm,呈梅花形布置,尾部留不钻孔的止浆段150cm。
管距:环向间距40cm。
倾角:外插角为1°~3°,具体可根据实际情况作调整。
注浆设计:长管棚注浆采用水泥浆,水泥浆水灰比1:1(重量比);注浆压力0.5~3.0MPa。
为提高钢管抗弯能力,在钢管及钢花管内设置钢筋笼,钢筋笼由四根主筋和固定环组成,主筋直径为Φ18,固定环采用段管节,节长3~5 cm,与主筋焊接,布置间距1.5m。
4.1.2.超前长管棚施工工艺超前长管棚施工工艺详见“图4-1 超前长管棚施工工艺流程图”。
4.1.3.超前长管棚施工方法(1)施工准备进行现场地质调查,备齐各种机具、材料,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注浆设计并进行钻进注浆试验,取得管棚钻进、注浆施工经验。
根据试验效果确定施工工艺参数,制定施工方案。
施工前精确测量放样。
(2)施作导向墙在明挖时预留的台阶上采用脚手架搭设作业平台,按设计轮廓人工开挖。
开挖完成后立模灌注混凝土,模版采用组合钢模版,混凝土集中拌合,运输车运输,泵送入模,机械振捣密实。
工字钢架、导向钢管按设计设置。
(3)长管棚施工图4-1 超前长管棚施工工艺流程图钻机就位:以导向墙内的导向钢管定位、定向,严格控制钻孔上抬量和角度,外插角控制在1°~3°。
铁路客运专线黄土地质浅埋富水隧道施工技术

水, 每年春 、 秋两 季为 枯水期 , 是施 工 的有利 时期 。
条进 入南庄 村 的道 路 , 车辆穿 行 , 隧道 顶部有 动荷 使
3 施 工 方 案 的确 定
南 庄 隧 道 特 浅 埋 段 ( I 10+4 0~D K 5 DK 5 9 I 10+ 5 0 是整 个 隧 道 施 工 的关 键 之 一 。浅埋 段 最 小 埋 深 5)
D K 5 5 3~D K 5 5 5 长度 为 2 在 D K 5 I 10+ 1 I 1 0+ 3 , 2 m, I 10 + 3 D K10+ 4 5 2~ I 5 5 1隧 道 顶 部 范 围 内有 一 条 深 约 2
表沉 降 , 尽早封 闭成 环创 造条 件 , 证施工 安全顺 利 为 保
施 工 中经过 综合 比选 , 利用 加强超 前支 护 , 加系统 锚 增 杆及锁 脚钢 管等 工艺 措 施 , 化 为三 台阶 弧形 导 坑 法 优 施工。
3 2 具体 的施 工方 法及 技术措 施 . 3 2 1 三 台阶弧形 导坑 法开挖施 工步骤 ( 1 . . 图 )
2 第 四系 中更 新 统 洪积 层 ( :) 黄 土 , 红 色 、 ) Q ‘老 棕
初期 支护 不能尽 早成 环 , 利 于变 形 的控制 。 因此 , 不 在
2 浅 埋 段地 质 情 况
1 南庄 隧道 段 地 表 浅层 分 布新 生 界 第 四 系上 更 )
新统 冲洪 积层 ( ; ) 黄土 , Q 新 浅黄色 、 硬 , 直 节理 坚 垂
发育 , 可见 大孔 隙 , 度 0— 分布 于地表 浅层 。 厚 4 m,
摘 要 : 对石 太客 专 南庄 隧道 浅埋段 的地 质和 水文 情况 , 施 工方案 确定 、 针 从 主要 采取 的施 工技 术和措 施 、
铁路客运专线隧道开挖施工作业指导书

隧道开挖施工作业指导书1、编制目的规范本标段隧道工程的各种级别围岩段的开挖施工,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
2、适用范围本标段隧道Ⅱ、Ⅲ、Ⅳ、Ⅴ围岩段开挖工序。
3、职责分工由试验人员进行检测原材料、成品质量,并作出合格和不合格成果报告书,指导施工。
由工程部进行施工方法控制,并根据试验结果对施工方案进行改进。
由安质部进行施工质量和安全控制。
4、编制依据-技术标准/质量标准《客运专线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14-2005);《客运专线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规定》(铁建设[2005]160号);《时速350km双线隧道综合通用图》,图号:长昆客专施(长玉段)隧通01A;各隧道工点施工设计图。
5、开挖工法开挖施工时及时采用物探技术对围岩地质情况进行超前探测,坚持“光面爆破、喷锚紧跟、监控量测、及时反馈和修正”的原则。
Ⅱ级围岩采用全断面法开挖;Ⅲ级围岩采用台阶法开挖;Ⅳ级硬质岩采用弧形导坑预留核心土法;Ⅳ级软弱围岩和Ⅴ级围岩采用三台阶七步开挖法或三台阶临时仰拱法(大拱角台阶法)。
Ⅱ、Ⅲ级围岩施工时,加强掏槽爆破,控制周边光爆,合理进尺,控制超挖,杜绝欠挖,Ⅳ、Ⅴ级围岩坚持“短进尺、弱(不)爆破、强支护、勤量测、紧衬砌、快封闭”的原则。
隧道开挖爆破炮眼残留率硬岩达到80%以上,中硬岩达到60%以上。
5.1 全断面开挖Ⅱ级围岩采用全断面法施工,每循环进尺3m,道开挖后及时施作初期支护。
全断面法施工工艺流程见图1。
5.2 台阶法开挖Ⅲ级围岩地段采用台阶法开挖、预裂爆破,锚喷支护施工方法。
每循环进尺2.4m,隧道开挖后及时施作初期支护。
其施工工艺流程为:超前地质预报→开挖上台阶→初期支护拱部→开挖下台阶→初期支护边墙→完成仰拱混凝土→衬砌。
Ⅲ级围岩台阶法开挖顺序见图2。
5.3 弧形导坑预留核心土法开挖IV级围岩段采用弧形导坑预留核心土法开挖,开挖顺序见图3。
5.4 三台阶七步法开挖三台阶七步开挖法施工工序见图4,施工工艺见图5。
武广铁路客运专线隧道施工监测技术

规 律 , 基坑 的稳定 性作 出准确 判断 , 对 明确工 程施工 对
原始地 层 的影 响程 度及 可 能 产 生失 稳 的薄 弱环 节 , 另
一
方 面通过监 测 了解隧 道主体 结构支 护结 构 的受 力和
金 沙 洲 隧 道 围 护 桩 结 构 变 形 监 测 , 挖 段 冠 梁 位 明
压力 , 与围护桩 共 同受力 , 为准确 地 了解 围护 桩结构 的
对 于洞 内周边 位移 的变形量 测 , 注意 以下两点 :岩 级别 、 隧道 断 面
尺 寸 、 置 深 度 及 工 程 重 要 性 等 确 定 , 为 5~3 埋 宜 0 m。 ② 净 空 变 形 量 测 应 在 每 次 开 挖 后 1 2h内 读 取 , 迟 不 最
变位状 态 , 其安全 稳定性 进行 评价 。 对 移 观测 桩埋设 在梁 体沿 隧道走 向 中心线 处 , 一般 每 1 0 m布设 一个点 , 桩体 测 斜管 一 般 每 5 I 0 1 布设 一 根 , T 测 斜 管 布置于基 坑 的 两侧 。管 埋 深 不小 于 围护桩 深 度 ,
移 以及基 坑两侧 的 水平 收 敛 等几 个 项 目进 行 多 方 向 , 全 方位立 体 监 测 , 及 时 将 各 项 数 据 整 理 , 人 数 据 并 纳 库, 互相 比较 , 相 结 合 , 合 分 析 , 立 动 态 的数 据 互 综 建 链, 一方面 通过生 成 图像 来 清 晰地 表 达基 坑 侧 壁 变形
收 稿 日期 :0 9 1 -8 修 回 日期 :0 9 1 -0 20 - 0 ; 2 2 0 .2 1
根据 金沙洲 隧道 的施 工工 法 、 内地 质条 件 等 各 洞 方面 综合考 虑 , 实际量 测 中采 用每 5~1 0m一个 断 面 ,
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

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路隧道工程是铁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施工质量、安全及进度直接影响到整个铁路项目的顺利完成。
为了确保铁路隧道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提高工程质量,保障施工安全,制定本技术指南。
一、适用范围本技术指南适用于新建标准轨距铁路隧道工程的施工。
对于250~350km/h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以及时速250km以下的客运专线、城际铁路隧道工程施工,可参照本技术指南执行。
二、施工准备1. 技术准备:施工前应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阅读和审核设计图纸,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
制定安全环保措施、应急预案等,并对班组作业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及技术交底。
2. 测量技术准备:在隧道洞口进行引进控制点测量,确保测量控制点引入到洞中。
根据隧道纵断面设计线、隧道洞轴线及明暗洞轮廓线,确定防排水施工里程及位置。
3. 试验技术准备:试验室应对防排水所需原材料进行检验,确保检验结果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对试验的原始资料进行整理汇总,对于不合格的材料禁止在工程施工中使用。
4. 外业准备:收集施工作业层中所涉及的各种外部技术数据,修建生活房屋,配齐生活、办公设施。
确保防、排水材料已进场并通过检验合格,施工设备已调试完毕。
场地内各种标识醒目、齐全,机具设备调试性能良好。
三、施工工艺及技术要求1. 洞口及洞身开挖: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洞口及洞身开挖,确保开挖断面符合设计要求。
采用合理的开挖方法,减少对围岩的扰动,确保施工安全。
2. 初期支护:根据围岩条件,及时进行初期支护,包括喷射混凝土、锚杆、钢筋网等。
初期支护应符合设计要求,确保施工安全。
3. 防排水施工:按照设计要求进行防排水施工,包括防水板、纵环向排水盲管及止水带和止水条的安装。
确保防排水系统畅通,防止水害事故的发生。
4. 二次衬砌:根据设计要求进行二次衬砌施工,包括混凝土衬砌、钢筋等。
二次衬砌应符合设计要求,确保隧道结构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5. 施工缝处理:施工缝是隧道结构的薄弱环节,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处理,确保施工缝的防水性能和结构强度。
武广铁路客运专线尖峰顶隧道复杂岩溶段施工技术

开挖 后极 易产 生变形 、 塌 。 坍 () 2 由于核心土 的存在 , 部 系统锚杆 ( ) 拱 管 施作 困 难, 不施作好锚 杆 , 对隧道拱部变 形将产生很大危 害 。
2 2 3 施 工 方 法 的确 定 ..
双 侧壁 导 坑 法 与 C C D 法 相 似 , 环 速 度 较 D、 R 成 慢, 能抑 制拱 顶沉 降 问题 , 周 边 收 敛难 以解 决 , 序 但 工
经项 目部综 合 比较 , 决定 采 用 三 台 阶预 留核 心 土 法施 工尖 峰顶 隧道溶 洞 段 , 确 保 安 全 与质 量 的前 提 在 下加 快进度 。如何避 免 三台 阶法在 开挖过 程 中出现 大
转换非 常复 杂 , 环进 尺 短 , 度 慢 , 大 的 缺 陷是 由 循 进 最
费大 , 成本 较高 。
2 2 三 台 阶 法 的 优 缺 点 .
三 台阶法克 服 了 以上 三 种工 法 的不 利 因 素 , 有 具 机械 台班 消耗小 , 用 率 高 , 时工 程 量 较 小 , 利 临 材料 消 耗低 , 循环进 尺 长 , 时少 , 用 功效快 , 成本 低 。其优 缺点
强, 自稳 能力 差 , 挖 过 程 中在 地 下 水 的穿 透 作 用下 , 开
业 面多但 空间狭 小 , 人员 配备较 少 , 由于机 械设 备配备
无 法大规 模展 开 , 率 不 高 , 要依 靠 人 工 , 环进 尺 效 主 循 短 , 工进 度慢 ; 施 因工 序繁 多 , 转换 频 繁 , 在很 大 的安 存 全 隐患 ; 闭合成 环速 度 慢 , 突 出 的是 左 右 分 开施 工 , 最 拱顶沉 降 问题无 法解 决 ; 工 各 种 临时 工 程 材 料 消耗 施
铁路客运专线隧道开挖施工作业指导书

铁路客运专线隧道开挖施工作业指导书3.1.隧道开挖施工程序边仰坡开挖前,先作好排水沟、截水沟等防水措施。
边仰坡开挖以机械作业为主,爆破时以松动爆破为主,减小对围岩的扰动,洞口边仰坡边施工边防护。
进洞前先做好超前支护,以防坍塌。
暗挖法按新奥法原理组织施工,施工时加强超前地质探测与预报,加强围岩量测,实现信息化施工。
软弱围岩地段坚持“先预报、管超前、短进尺、强支护、弱爆破、早封闭、勤量测”的原则,分部开挖,快速封闭。
科学选择施工方法、合理安排施工顺序,严格按《锚喷构筑法技术规则》和有关设计要求施作初期支护及衬砌,做到开挖光爆成型、支护锚喷及时和二次衬砌内实外美。
确保隧道施工安全和质量隧道开挖施工程序详见“图3-1 隧道断面开挖施工流程图”。
施工时运用TSP203、地质雷达、超前钻探等综合超前地质探测和预报,提前预测不良地质,根据不同地质条件采取超前支护、帷幕注浆等手段稳定围岩,确保施工安全。
Ⅴ级围岩暗挖段采用双侧壁导坑或三台阶七步开挖法施工;Ⅳ级围岩地段采用三台阶临时仰拱法或三台阶七步开挖法施工;Ⅲ级围岩采用台阶法或三台阶临时仰拱法施工。
明挖隧道出碴采用挖掘机装车,自卸汽车运输;暗挖隧道采用挖掘机、装载机装车,自卸汽车运输。
图3-1 隧道断面开挖施工流程图3.2.台阶法台阶法施工方法见图3-2。
施工顺序:Ⅰ、开挖上半断面;Ⅱ、施作上半断面初期支护;Ⅲ、开挖下半断面;Ⅳ、边墙初期支护;Ⅴ、仰拱衬砌;Ⅵ、边拱衬砌施工。
图3-2 台阶法施工方法图3.3.三台阶七步开挖法台阶法施工工序纵断面ⅦⅥⅤⅣ3Ⅱ1ⅦⅥⅤⅣ3Ⅱ1ⅥⅤⅦⅦⅥⅤⅣ31Ⅱ径向系统锚杆(边墙)Φ22砂浆锚杆Ⅱ径向系统锚杆(拱部)Φ25中空注浆锚杆开挖轮廓线初期支护预留变形量防水板及二次衬砌台阶法施工工序横断面系统径向锚杆喷砼二次衬砌隧底填充仰 拱初期支护拱墙二次衬砌初期支护边墙基座台阶法施工工序平面说明: 本图适用于一般Ⅲ级围岩地段,台阶法主要施工顺序为: 1、上台阶开挖(局部设超前小导管预支护); Ⅱ、上台阶(拱墙)初期支护; 3、下台阶(仰拱)开挖; Ⅳ、下台阶(仰拱)初期支护; Ⅴ、仰拱浇筑; Ⅵ、仰拱回填浇筑; Ⅶ、拱墙防水板及二次衬砌。
铁路客运专线隧道施工技术措施

铁路客运专线隧道施工技术措施11.1.浅埋隧道施工技术措施在超浅埋隧道施工过程中要克服“重开挖、轻支护、重进度、轻质量”的思想,加强系统管理及程序管理,规范监控量测、超前预报、控制施工活动、规范施工行为,以减少隧道施工风险。
11.1.1.正确理解“新奥法”的施工原理新奥法就是应用岩体力学的基本理论,以维护和利用围岩的自承能力,通过采用及时的“锚喷支护”或更进一步的喷锚预支护等联合支护手段有效的抑制围岩的松弛变形,并通过监控量测手段及信息处理,调整支护参数,从而使围岩成为支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的一种施工原理。
概括的说,新奥法隧道施工的三大要素实质就是“光面爆破、锚喷支护及监控量测”。
11.1.2.严格遵照台阶法、三台阶七步开挖法、双侧壁导坑法施工程序台阶法、三台阶七步开挖法、双侧壁导坑法是实现浅埋隧道施工的先进工艺和方法,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严禁擅自简化程序。
11.1.3.加强初期支护及超前预支护良好的初期支护和超前预支护是确保施工安全的有效手段。
在施工过程中,应根据不同的围岩岩性产状进行合理支护,如超前长管棚、超前小导管、钢架等,做到锚喷及时,紧跟掌子面,要求封闭成环,刚度可靠。
11.1.4.加强监控量测新奥法施工中的核心就是监控量测。
⑴加强已支护地段的量测在实际施工中,大多数人往往认为已支护地段就是安全地段,因此,忽略了围岩变形和量测作用。
实际上围岩变形是不停的在进行,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慢慢趋于稳定。
加强对已支护地段的量测,不仅能掌握围岩变形特征,也是直接判断初期支护是否安全可靠的一个重要方法,对预防“回头”塌方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⑵加强超前地质预报,特别是地下水活动的预报工作工程地质是确定隧道施工方法、支护要素设计的重要依据,因此在除了对已开挖地质进行鉴定评价和形象素描外,还应进行超前地质预测预报。
通过进行超前地质预报可以有效指导施工,并及时制定各种施工方案,避免出现对地质条件认识不足而决策失误,从而做到有的放矢,提高施工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