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德育渗透教案
初中道法学科渗透德育教案

初中道法学科渗透德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道法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原则,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力和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培养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二、教学内容1. 道德规范:尊重他人、诚实守信、负责任、助人为乐等。
2. 道德观念:公平正义、团队合作、爱国守法、敬业奉献等。
3. 德育故事:古今中外的道德典范和感人事迹。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思考道德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堂讲解:讲解道德规范和道德观念,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让学生深刻理解道德的意义。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道德典范和感人事迹,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力和实践能力。
4. 案例分析:选取一些道德争议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和评价,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5.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总结课堂所学,反思自己的道德行为,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道德判断力:通过案例分析和评价,评估学生的道德判断力。
3. 道德行为:观察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道德行为,评估学生的道德素养。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初中道法教材。
2. 案例素材:古今中外的道德典范和感人事迹。
3. 教学工具:投影仪、电脑、白板等。
六、教学建议1. 注重德育教育的日常化,将道德规范和道德观念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
2. 结合时事热点,选取具有时代感的案例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3. 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力和实践能力。
4. 教师要以身作则,做好道德榜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5. 定期进行教学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六年级小学数学学科渗透德育教案十五篇

六年级小学数学学科渗透德育教案十五篇【篇1】六年级小学数学学科渗透德育教案活动目标1、懂得吃饭时尽量不掉米粒于桌、地面上,养成良好的吃饭习惯。
2、吃饭时注意力集中,不动张西望。
3、积极参与活动,能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4、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活动准备幼儿用书——不做漏嘴巴活动过程1、倾听故事、组织讨论:故事里的孩子,为什么大家都叫他漏嘴巴漏嘴巴和小朋友长得一样高吗为什么漏嘴巴在家里发生了什么事后来他是怎么想的3、操作实践、强化巩固:幼儿模拟吃饭。
师生小结:只要吃饭时专心,眼睛看着碗里的饭和菜,一手拿勺子,一手拿碗,不把饭粒和菜掉在地上和桌上,就不是漏嘴巴了。
在活动之后,大部分幼儿都能不洒饭,都知道爱惜粮食了,但还有个别孩子需要老师的提醒。
小百科:嘴巴,这里指人的器官,是人身体的一部分,可以用来讲话和进食也包括呼吸。
【篇2】六年级小学数学学科渗透德育教案【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学习关心身边的人。
2、感受互帮互助,体验助人的快乐。
【活动准备】《蒲公英妈妈和小蚂蚁》的故事。
【活动过程】一、欣赏故事《蒲公英妈妈和小蚂蚁》。
二、师生共同讨论:1、师:小蚂蚁和蒲公英为什么会成为好朋友?2、师: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是谁帮助了你?你得到别人帮助高兴不高兴?3、师:你帮助过别人吗?你帮助别人后心里感觉怎么样?三、引导幼儿表演互相帮助的场景。
师:你能把互相帮助的场景表演一下吗?四、完成幼儿用书中的相关操作内容。
师:看一看,说一说这些小朋友在做什么,你能学他们这样做吗?使用彩色贴纸中的小红花,引导幼儿学习判断对错。
五、教师小结只有乐于关心、帮助别人的人,才会得到别人的帮助,才会有更多的朋友。
这样我们的身边才能到处充满爱。
【篇3】六年级小学数学学科渗透德育教案(一)情景引入1、今天我们教室来了一个聪明的人,你们想知道他是谁吗(出示阿凡提卡通图像)谁认识他2、师简介阿凡提抽“生”“死”签的故事。
小学音乐学科德育渗透教案《雨花石》

小学音乐学科德育渗透教案《雨花石》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感受《雨花石》这首歌曲的背景和情感,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2. 通过学习《雨花石》,引导学生理解友谊、互助、奉献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3. 借助音乐教学,提高学生的音乐技能,如歌唱、节奏、合唱等,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歌曲《雨花石》的词曲欣赏与分析。
2. 歌曲《雨花石》的合唱技巧与实践。
3. 歌曲《雨花石》背后的故事和意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歌曲《雨花石》的词曲欣赏、合唱技巧以及背后的故事和意义。
2. 教学难点:合唱技巧的运用,对歌曲情感的理解和表达。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故事引入《雨花石》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歌曲欣赏:让学生聆听《雨花石》,引导他们感受歌曲的美妙之处。
3. 歌曲分析:讲解歌曲的结构、旋律、节奏等,帮助学生理解歌曲。
4. 合唱技巧教学:教授合唱的基本技巧,如呼吸、音准、节奏等,并进行实践训练。
5. 歌曲演唱:分组或全班合唱《雨花石》,引导学生表达歌曲情感。
6. 歌曲背后的故事和意义:讲解歌曲背后的故事,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内涵和意义。
7.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谈谈学习《雨花石》的收获,总结课堂教学。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歌曲《雨花石》的词曲欣赏和合唱技巧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如演唱、讨论等。
3. 学生对歌曲背后故事和意义的学习效果,如理解、感悟等。
4. 通过对学生的综合表现进行评价,包括音乐技能、道德品质等。
六、教学资源:1. 音频资料:《雨花石》歌曲音频。
2. 视频资料:《雨花石》歌曲MV或相关教学视频。
3. 图片资料:与《雨花石》相关的图片,如雨花石图片、歌曲背景图片等。
4. 教学PPT:制作歌曲《雨花石》的相关PPT,包括歌曲词曲、合唱技巧、背后的故事等内容。
5. 乐谱:准备《雨花石》的乐谱,供学生演唱使用。
思想品德德育渗透教案5篇

思想品德德育渗透教案5篇以“政治课程标准”为宗旨,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正确把握政治学科特点,积极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培养学生积极地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思想品德德育渗透教案1一、教学设计说明:作为政府权力行使的三个环节之一的执行环节——依法行政,体现了政府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本节设计主线是让学生通过两段情景材料谈谈对政府工作人员的这种做法的认识,探究对政府的这种不作为对人民群众、对政府自身、对整个社会所带来的危害,使学生加深对依法行政的重要性的认识。
同时提出让学生思考如何提高政府的依法行政管理水平以及政府如何做到审慎用权科学民主决策。
主要内容是学习依法行政的原因和意义以及如何提高行政管理水平、依法行政的具体要求、政府如何科学民主决策等。
二、研讨主题:新授课中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运用三、课堂评价:1.学生参与度:由于学生已在前一天晚上对本课的自主探究学案做了预习,因此学生课堂参与度较高。
2.问题设计:设计编排合理,在课本基础上对梯度思考有所改进,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有所提高。
3.教师引导:新课导入自然顺畅,但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缺乏向纵深发展。
4.课堂对话:教师富有亲和力,注重师生互动,课堂气氛融洽。
5.知识落实:梯度思考回答问题合理,正确性高。
注重知识的落实与巩固。
学生记忆较快。
6.总体评价:从教学过程来看,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较好,识记熟练,探究问题的意识较强,但学生探究时的问题引导有偏离主题的现象。
四、课后反思1.成功之处:教学设计符合学生的实际,通过情景导入,课堂自然顺畅,学生巩固落实较好。
最后知识体系构建符合本课的主旨。
2.个人特色:自主学案编排合理,导入自然。
教学设计符合学生实际,课堂互动效果好。
3.存在问题:课堂注重教师与学生的交流,虽有探究意识,但学生小组在探究中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初中历史学科渗透德育教案

初中历史学科渗透德育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并重视历史教育在培养学生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的价值和作用;2.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和英雄人物的尊重和敬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民族观;3.激发学生对祖国历史文化的热爱,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意识。
教学重点:1.了解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和特点;2.了解中国近现代史主要事件和英雄人物;3.明白历史教育对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认识历史的重要性和价值;2.培养学生对英雄人物和爱国精神的理解和尊重。
教学准备:1.教材:《初中历史教科书》;2.幻灯片、图片、视频等辅助教学资料;3.笔、纸等教学用具。
教学过程:一、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启发学生对历史教育的思考和认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
二、学习历史事件和英雄人物(15分钟)1.通过教材讲解,介绍中国近现代史主要事件和英雄人物的故事,引导学生了解历史的发展脉络和特点;2.通过问题讨论和互动,激发学生对历史事件和英雄人物的兴趣和思考。
三、探讨历史教育的价值和作用(15分钟)1.与学生讨论历史教育对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重要性;2.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认识历史的意义和作用。
四、展示历史文化遗产(10分钟)1.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介绍中国的历史文化遗产,激发学生对祖国历史文化的热爱和尊重;2.引导学生探索并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和体会;2.引导学生对历史教育的意义和作用进行反思,并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悟。
教学延伸:1.组织学生走出课堂,参观历史文化景点,增强对历史文化的亲身体验和感受;2.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社会意识。
作业布置:1.写一篇关于历史教育的心得体会;2.选择一个历史事件或英雄人物,撰写一篇有感情和思考的文章。
德育渗透教案

德育渗透教案语文德育渗透计划篇一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老师会遇到很多的新问题,学生会犯许多的错误,也会出现屡教屡犯的情况。
作老师的必须了解学生的心理,了解学生的过去和现在,用自己耐心去教育学生,去唤起学生内心深处的良知。
而不要放弃对学生的教育。
这样才能一步一步做好学生的教育培养工作。
在实际的教育活动中,不少老师把这一教育过程简单化了,以为对学生生活上嘘寒问暖,学习上语重心长地提几点要求就是进行了情感教育。
实际上,这只是一种浅层次的理解,这种方式对认知能力和独立思维能力尚未完全觉醒的学生往往能起到比较好的效果,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理发育开始日趋成熟,心理上也呈现出新的特点:发现了“新的自我”,明显地感到“我”是大人了,并由此产生了强烈的民主、平等要求;在人生的追求中强化了自主管理和个人实惠观念;产生对现实的不满情绪。
这些生理心理特点就要求教育者必须及时洞察学生的内心世界,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因势利导,有的放矢地教育,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由于知识经验的扩展和加深,中学生开始用批判的眼光来看待周围的事物,他们不再满足老师简单的说教和书本现成的结论,喜欢索隐猎奇,喜欢从问题的反面思考。
同时,中学生这种思维的批判性还是不成熟的,容易产生固执、偏激的不良倾向,这种不良倾向表现到一定程度,便产生了逆反心理。
正如古人所说:“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
因此,老师要积极创造条件,主动亲近学生,细心体察、全面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为学生摆脱烦恼、化解困惑。
这样的情才能动人,这样的爱才具有说服力,这样的教育才能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教师找学生谈话时,最怕的就是学生闭藏起来,学生一言不发,什么都不讲,全是教师讲,讲的又都是一些空洞的大道理,学生根本听不进去,教师白费口舌,对学生产生不了任何作用。
因此,高明的教师在与学生谈心之时,一定会想法设法使学生开口,学生讲得越多,谈话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
体育与健康学科德育渗透教案

体育与健康学科德育渗透教案教案主题:体育与健康学科德育渗透一、教学目标:1.通过体育与健康学科的德育渗透,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体育道德意识,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2.通过体育与健康学科的德育渗透,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习惯。
3.通过体育与健康学科的德育渗透,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意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二、教学内容:1.了解和理解体育与健康学科与德育的关系。
2.掌握体育与健康学科德育渗透的方法和途径。
3.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4.通过游戏体验,培养学生的体育道德意识。
5.通过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学习效果。
6.通过健康知识学习,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意识。
三、教学过程:1.体育与健康学科与德育的关系:(1)导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思考体育与健康学科与德育的关系,并进行讨论。
(2)讲解:教师简要讲解体育与健康学科与德育的关系,强调德育渗透的重要性和作用。
(3)总结:学生自主总结体育与健康学科与德育的关系,归纳总结重点。
2.体育与健康学科德育渗透的方法和途径:(1)导入:教师带领学生回顾体育与健康学科德育渗透的方法和途径,并进行讨论。
(2)探究:学生小组合作,探究体育与健康学科德育渗透的方法和途径。
学生通过讨论和研究,获取相关的知识和经验。
(3)呈现:学生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对体育与健康学科德育渗透的方法和途径的研究成果。
(4)总结:教师带领学生总结体育与健康学科德育渗透的方法和途径,并进行概念解释。
3.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的培养:(1)导入:教师通过一个团队合作的游戏,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2)实施: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游戏,通过团队合作完成任务,并体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和乐趣。
(3)讨论:学生小组进行讨论,分享他们在游戏中的体验和感受,归纳总结团队合作的好处和要素。
(4)反思:学生个人思考并反思自己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提出改进的建议。
数学学科渗透德育教案

数学学科渗透德育教案标题:数学学科渗透德育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数学学科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德育素养,包括品德修养、社会责任感、团队协作能力等。
2. 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科素养,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重点:1. 了解数学学科与德育教育的渗透点,如公平与正义、合作与分享、责任与尊重等。
2. 设计并实施一些有针对性的数学活动,以促进学生德育素养和数学水平的提高。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数学学科知识,以及与德育教育相关的案例和教学资料。
2. 确定适合学生年龄和学习水平的数学活动和任务。
3. 准备教学过程中可能需要用到的教具、练习题和评价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1. 结合与德育教育相关的案例或图片,引发学生思考,讨论与数学学科有关的德育主题,如公平、正义、合作等。
2. 提出问题,鼓励学生思考如何在数学学科中体现德育素养。
二、知识探究:1. 选择适合的数学学科知识点,与德育主题进行关联,例如以解方程为例,引出公平正义的概念。
2. 设计实践性任务,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同时培养他们的德育素养。
三、合作交流:1. 将学生分组,进行合作任务,鼓励他们共同思考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2. 引导学生分享和交流自己的想法和解决方法,在合作中培养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四、实践应用:1. 规划数学活动,让学生参与实际的数学实践,如组织数学棋盘游戏,解决数学迷题等。
2. 引导学生在数学实践中体验公平与正义,并培养他们在活动中展现的合作精神和团队责任感。
五、总结评价:1. 引导学生总结数学学科与德育教育的关系,以及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
2. 评价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包括数学学科水平和德育素养的表现,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肯定。
教学延伸:1. 将数学学科与更多的德育主题进行渗透,如诚信、自律等,设计更多的实践任务和活动。
2. 扩大德育教育在其他学科中的渗透力度,促进跨学科的德育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v. 选择;挑选__________
预学主题二:本课重要短语
问题引领:
阅读课本文章,找出下列短语并尽量掌握。
预学自测:
spend a lot of money__________
go to the cinema, __________
go to concert, __________
at weekends__________
on television__________
预学主题三:重点句型句子结构掌握
问题引领:
看课本对话,理解一般现在时的句子和文中出现的其他句型。
预学自测:翻译下列句子
1她经常去听音乐会。
2她常买些她喜欢的歌手的唱片。
3 你们愿意参加我的生日聚会吗?
4 大明的外祖父母喜欢保持健康。
5她不经常买巧克力因为它不健康。
通过预习,让学生对本课所学知识有初步了解,降低学生课内探究的难度,同时围绕预习激发学生对本课所设计的情感目标和德育目标有所思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关心家人的喜好和习惯,从而选择合适的礼物作为感恩的回报。
二、课内探究
读前引导
Step 1 Warming-up
Match the pictures and the words.
泛读训练:
Step 2 Fast Reading
1、学生独自阅读短文,了解大意,回答问题
How many people are mentioned in the passage ?
2、再读课文,独立完成匹配练习
Daming’grandparents A . watch the football on television
Lingling’s aunt B . wear trai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