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文化特性浅谈

合集下载

日本文化特征总结

日本文化特征总结

日本文化特征总结日本文化是一种独特而丰富的文化,其特征可以体现在多个方面,包括传统价值观念、礼仪与道德规范、美学艺术、食物与饮食习惯以及社会组织和教育等方面。

以下是对日本文化特征的一些总结。

首先,日本人重视传统和家族。

他们对家族的尊重和忠诚是日本文化的核心。

日本人传承着丰富的传统文化,比如茶道、花道、剑道等,这些活动代表着日本人对美学和精神修养的追求。

同时,日本人也重视传统的家庭价值观念,例如尊敬长辈、关怀家人,以及遵守家庭规矩。

其次,礼仪与道德规范在日本文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日本人非常注重礼貌和尊重他人。

他们有自己独特的礼仪、礼节和表达方式,比如鞠躬、握手和礼物交换等。

此外,道德规范也是日本文化的一部分。

日本人有着严格的道德观念,诸如诚实、勤勉、谦逊以及尽快回馈社会等。

日本是一个拥有丰富艺术文化的国家。

美学在日本文化中占据着重要位置,体现在建筑、绘画、雕刻、戏剧等多个领域。

日本传统建筑以简洁和谐的设计著称,例如日本的庭院和寺庙等。

日本的美术作品以印象主义的风格为主,具有独特的形式和意境。

此外,日本的传统戏剧如能剧、歌舞伎等也深受人们喜爱。

饮食习惯是日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日本的饮食以米饭、鱼类和海鲜、豆腐、蔬菜和海带为主,这种饮食结构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健康和均衡的饮食习惯之一。

此外,日本的烹饪方法也十分独特,例如寿司、生鱼片、烤肉和火锅等。

日本人对食物的细节和品质要求高,注重食物的口感、摆盘和味道。

日本社会组织和教育也反映出日本文化的特点。

日本社会以团结、纪律和集体主义为核心价值观。

人们通常遵守社会规则和道德要求,注重个人责任和义务,尊重上级和长辈。

此外,日本的教育体制也非常严格,注重纪律和素质教育,强调学生的责任感、自律和团队合作精神。

总的来说,日本文化具有独特的特征,包括传统价值观念、礼仪与道德规范、美学艺术、食物与饮食习惯以及社会组织和教育等。

这些特征反映了日本人对传统的珍视、对美学的追求、对社会和个人责任的重视,以及对品质和细节的苛求。

关于日本文化的特点,你知道多少?

关于日本文化的特点,你知道多少?

关于日本文化的特点,你知道多少?日本民族是一个勇于和善于吸收外来文化的民族,日本文化是通过吸收、选择、融合外来文化才得以形成的混合文化。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日本文化的特点,欢迎大家阅读。

一、日本杂文化的主体性和开放性1. 日本文化的主体性众所周知, 从历史角度看日本的周边是文明古国。

在长久的历史发展中, 日本作为远离大陆的孤岛独自发展了自身的文化。

与亚洲的文明中心古代印度和中国相比, 古代日本文化处于低水平的状态。

古代日本文化与中国文化相遇时,就好比水往低处流, 当时已非常先进的中国文化被日本所吸收。

到了近代, 日本的社会文化发展相当迅速。

也是由于与西欧资本主义文化相比落后很多, 因此近代以后的日本开始大规模地吸收了西洋文化。

日本是岛国, 与文明中心地的中国以及中国的邻国朝鲜隔海相望。

在近代以前的日本, 这个距离, 某种意义上给予了与外界交流的主导权。

也就是说, 顺应时势或必要时日本经由大海从大陆引进所需文化, 时运不济或不必要时再次利用大海一时关闭交流的大门。

日本利用有力的地理环境, 建立起统一的国家以来, 一千多年间没有受到外来的侵略和征服, 也没有像弥生时期的大规模的外族人种的迁入。

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军的占领, 日本之前从未有过外国的进入。

这与当时的亚洲大陆和欧洲频繁征战, 发生民族冲突不同, 日本文化得以走自己独特的发展道路。

日本在吸收外来文化时常常根据自国的需要有选择性地接收。

这种开放和封闭的地理环境同时带来的是日本文化的两面性。

开放的同时关闭, 一时开放一时关闭的外来文化的吸收也具有两面性。

日本人自古以来信仰多神论认为世上万物皆有神, 神支配人们的幸福与不幸。

六世纪时佛教传到了日本。

现在在日本人的生活与习惯中一般来说喜庆时以神道仪式庆贺,不幸之事采用佛教仪式。

这种多元化的思维方式给日本文化带来了极大地融合性, 使外来文化和土著文化保持其不同的同时得以并存。

2、主导性、选择性、融合性、保守性日本的主体性又可分为以下四个方面:(1)主导性:吸收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文化。

日本文化五个特点

日本文化五个特点

日本文化五个特点特点有交融性、均一性、现实性、选择性、保守性等。

日本文化具有浓重的大和民族的传统色彩,古代受中国文化的影响,东方传统文化特色浓郁;近现代,又受到欧美科技和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广泛影响,是东西方文化兼容的典特点有交融性、均一性、现实性、选择性、保守性等。

日本文化具有浓重的大和民族的传统色彩,古代受中国文化的影响,东方传统文化特色浓郁;近现代,又受到欧美科技和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广泛影响,是东西方文化兼容的典型。

日本文化特点1、交融性日本的民族构成和中国类似,都是由多民族构成。

但是日本民族在对文化的态度上却显示出高度的统一。

最直接的日本文化特点在于日本不仅可以吸收外来的先进文化,还注重本国文化与外来文化的交融,将本国的文化进展宣传。

并不是将外来文化直接机械的吸收,而是改造自己的固有的东西同时将外来文化有机的交融日本化。

2、均一性日本文化不受地区和宗教的限制,具有均一性。

不能说日本各地的风俗习惯没有差异,但是比拟之下相对很小。

风俗习惯、人的思维和行为等等大相径庭。

3、现实性日本人是最重视现实利益的,这点集中表如今宗教信仰方面。

信仰宗教有一个原那么,那就是心一定要忠诚,还有一个大忌,那就是不能同时信神又信佛,假如同时信奉神和佛,遇到灾难那就神和佛都不会帮你,说不定还会遭到报应,“一仆二主〞一般来说是不会有好下场的。

4、选择性日本文化特点充满着矛盾,其中之一就是自有文化与外来文化的统一。

在日本的早期,就有很多外来文化的引进,公元5至6世纪左右,中国是世界文明的中心地。

日本把中国隋唐的先进消费方式和政治制度移植了。

公元18世纪到19世纪欧洲是世界近代资本主义的发生地,近代文明的中心地,日本于是移植欧洲近代学术思想,进口近代产业经济制度,模拟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文明。

这也是日本可以迅速开展,并成为世界兴旺国家之一。

5、保守性固有的优秀传统文化原封不动的传承,日本是一个非常重视传统文化保护和继承的国家,茶道、书道、花道、枯山水、能乐、歌舞伎……这些古文化绵延至今,展现着东瀛文化的个性与魅力,同时不断孕育着自身优雅含蓄的风情。

关于日本文化的特点,你知道多少?

关于日本文化的特点,你知道多少?

关于日本文化的特点,你知道多少?日本民族是一个勇于和善于吸收外来文化的民族,日本文化是通过吸收、选择、融合外来文化才得以形成的混合文化。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日本文化的特点,欢迎大家阅读。

一、日本“杂文化”的主体性和开放性1. 日本文化的主体性众所周知, 从历史角度看日本的周边是文明古国。

在长久的历史发展中, 日本作为远离大陆的孤岛独自发展了自身的文化。

与亚洲的文明中心古代印度和中国相比, 古代日本文化处于低水平的状态。

古代日本文化与中国文化相遇时,就好比水往低处流, 当时已非常先进的中国文化被日本所吸收。

到了近代, 日本的社会文化发展相当迅速。

也是由于与西欧资本主义文化相比落后很多, 因此近代以后的日本开始大规模地吸收了西洋文化。

日本是岛国, 与文明中心地的中国以及中国的邻国朝鲜隔海相望。

在近代以前的日本, 这个距离, 某种意义上给予了与外界交流的主导权。

也就是说, 顺应时势或必要时日本经由大海从大陆引进所需文化, 时运不济或不必要时再次利用大海一时关闭交流的大门。

日本利用有力的地理环境, 建立起统一的国家以来, 一千多年间没有受到外来的侵略和征服, 也没有像弥生时期的大规模的外族人种的迁入。

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军的占领, 日本之前从未有过外国的进入。

这与当时的亚洲大陆和欧洲频繁征战, 发生民族冲突不同, 日本文化得以走自己独特的发展道路。

日本在吸收外来文化时常常根据自国的需要有选择性地接收。

这种开放和封闭的地理环境同时带来的是日本文化的两面性。

开放的同时关闭, 一时开放一时关闭的外来文化的吸收也具有两面性。

日本人自古以来信仰多神论认为世上万物皆有神, 神支配人们的幸福与不幸。

六世纪时佛教传到了日本。

现在在日本人的生活与习惯中一般来说喜庆时以神道仪式庆贺,不幸之事采用佛教仪式。

这种多元化的思维方式给日本文化带来了极大地融合性, 使外来文化和土著文化保持其不同的同时得以并存。

2、主导性、选择性、融合性、保守性日本的主体性又可分为以下四个方面:(1)主导性:吸收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文化。

日本文化特点

日本文化特点

日本文化特点日本的企业文化特点1.耻感文化日本文化不同于中国的“仁道文化”,或者欧美“罪感文化”,它属于“耻感文化”。

“耻”是因外力而被动感受到的,是人前的抱负和炫耀。

因此日本的武士道在无形中让它自大,偏执和狂妄,此外日本又是一个岛国,地理上相对封闭和渺小的格局,构成了日本文化人格中的自卑、敏感、脆弱、悲苦和孤独。

这种二次元的性格特征,强化了员工个体对企业整体的归属感,因此终生雇佣制在日本才成为可能。

2.集体主义日本是一个虚拟的血缘社会,中国所推崇的“血浓于水”的观念在日本并不受用。

比如在日本,只要双方愿意就通过契约构成父子关系。

正是这种观念,促使日本在企业运行中,经常是集体做决策,集体承担责任。

日本公司就是一个共同体,它像一个家庭一样通过个体的作用而发挥其功能。

这样的共同体中员工加入后只要不被开除就会终生留在公司中,这也是终生雇佣制产生的根源。

3.“忠”“孝”观与中国忠孝观不同的是,日本的“忠孝观”没有以“仁”作为基础。

因此中国可能存在因为针对罪恶不仁之举而大义灭亲的现状,但,在日本则是无法想象的。

因此,日本的忠孝观更加绝对化、无条件化。

在过去“忠”的含义是绝对效忠天皇,现在则是效忠于所属的单位、公司或团体。

4.自我防护意识强日本人的自我防护意识很强,因此,这个民族天生就有一种对其他民族,其他国家的不信任。

这一点,在日本公司高级经理人的聘用中,就很能体现。

通过对在华日企的调查中,我们就可以发现,很少有其他国家的经理人可以进入到日企的高级管理岗位中,大多数人只是停留在中层管理的位置上。

造成这种现象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应该就是日本人对其他民族的不信任,自我防护意识强烈。

日本企业文化的精神特质企业文化精神既是企业文化的凝聚和灵魂,也是企业文化的实质和核心。

以我们对日本企业文化的基本内涵的理解为根据,可以发现,贯穿于日本企业文化的精神特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是家族本位的集体主义精神。

由于日本民族在日本列岛上自始至终都是唯一的民族,因而不仅形成了单一的民族文化,而且培育了日本人对民族、国家的强烈认同感和强烈的归属意识。

日本文化深度了解

日本文化深度了解

日本文化深度了解日本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传统的国家。

从古代传统到现代创新,日本文化一直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人们。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索日本文化的各个方面,以便更好地了解这个国家。

1. 古代传统日本文化的根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时代。

古代传统在日本文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例如,茶道是日本独有的传统艺术形式,强调自我修养、礼仪和美学。

茶道注重细节和平静的氛围,通过烹茶和享用茶来体现内心的平和与谦逊。

另一个重要的古代传统是和服。

和服是一种传统的日本服装,通常由丝绸制成,色彩鲜艳。

和服不仅是一种服装,更是一种文化象征,展示了日本人民对传统价值观的珍视。

2. 艺术与文学日本的艺术与文学也是展现其深厚文化的重要方面。

木版画是日本著名的艺术形式之一,最著名的是江户时代的浮世绘。

浮世绘通过丰富的色彩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日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此外,传统的日本陶瓷艺术、花道和园林艺术也是日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文学方面,日本有着悠久的历史。

经典作品如《源氏物语》和《枕草子》被视为世界文学的瑰宝。

这些作品展示了日本文化的精神和哲学思想,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传统节日日本有许多独特而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这些节日是人们庆祝和纪念特定事件或时刻的重要方式。

例如,樱花节是日本最具代表性的节日之一,人们在樱花树下举行野餐、聚会和赏花。

此外,七夕节、盂兰盆节和新年等传统节日也都有着独特的庆祝方式和习俗。

4. 浴衣和美食浴衣是日本夏季常见的传统服装,通常由轻盈的棉质材料制成。

浴衣不仅可以在夏季火花四溅的节日和庆典上穿着,也可以在温泉和公共浴池中穿着。

浴衣是日本独有的文化特征之一,展示了人们对自然和传统的热爱。

日本美食也是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寿司、拉面、日本烧和和菓子等传统食品都有着独特而精致的制作工艺和口味。

通过食物,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日本人的烹饪技艺和饮食文化。

5. 动漫与电子游戏日本的动漫和电子游戏在全球范围内享有盛誉。

浅谈日本企业文化

浅谈日本企业文化

浅谈日本企业文化日本企业文化是世界上独特而受人赞赏的一种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

它深受日本传统文化、价值观以及社会结构的影响。

本文将从日本企业文化的特点、核心价值观以及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浅谈。

一、日本企业文化的特点1. 集体主义:日本企业文化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鼓励员工团结合作,共同为企业目标努力。

2. 纪律性:日本企业文化注重纪律,要求员工遵守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工作流程。

3. 长期稳定性:日本企业文化强调长期稳定性,企业注重与员工建立长期的雇佣关系,提供稳定的就业和福利保障。

4. 尊重和谦虚:日本企业文化强调尊重他人和谦虚的态度,鼓励员工虚心学习,尊重上级和同事。

5. 高度专业化:日本企业文化注重员工的专业能力培养和提升,鼓励员工通过培训和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能。

二、日本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1. 诚信:诚信是日本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之一。

企业和员工都要以诚信为基础,建立可靠的商业关系。

2. 创新:尽管日本企业文化注重传统和稳定,但也鼓励员工提出新的想法和创新,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3. 团队合作:团队合作是日本企业文化的重要价值观,员工被鼓励在团队中相互支持、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4. 持续改进:日本企业文化强调持续改进,鼓励员工不断寻求更高效的工作方法和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5. 尊重和谦虚:尊重他人和谦虚是日本企业文化的重要价值观之一,员工应该尊重上级和同事,虚心学习和成长。

三、日本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1. 企业理念:日本企业文化强调企业的使命和价值观,企业通过明确的企业理念来激励员工,指导企业的发展方向。

2. 培养企业文化:日本企业注重培养企业文化,通过内部培训、企业活动等方式,让员工深入了解企业文化并融入其中。

3. 建立稳定的雇佣关系:日本企业文化强调长期稳定性,企业与员工之间建立稳定的雇佣关系,提供稳定的就业和福利保障,以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忠诚度。

4. 基于信任的管理:日本企业文化强调信任,企业管理者信任员工的能力和决策,鼓励员工自主工作和创新。

浅谈日本的特色文化

浅谈日本的特色文化

浅谈日本的特色文化摘要:日本民族是一个独特的民族,它特别善于吸收和利用外来的各种文化,这就从根本上导致了日本文化的别具一格。

本文通过分析日本文化的主要特点,尤其是日本文化中的几种特色文化,总结出了日本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差异,并作了一番浅析。

关键词:特色文化差异和服日本茶道花道日本文化一、日本文化的主要特点1.多重性。

日本文化是一种复杂的混合文化,它通过选择、吸收、利用了各种外来文化,是东西方文化并存的混合体,属于“杂文化”。

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政治体制方面,既有西方的议会政治,又有传统的天皇制度,属于新旧政治的混合体;衣食住方面,西装加和服,和食加西餐,和式房间加西式客厅,这无一不表现出和西式的结合;宗教信仰方面,日本人既拜神又拜佛,属于典型的“一仆二主”;语言文字反面,既有从中国借来的汉字,又有独创的平片假名,还有大量的罗马字,如此复杂的文字世界罕见。

日本是一个岛国,有利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特殊的发展道路,而日本民族是一个非常善于吸收和利用外来文化的民族,同时出于对本国文化异常的保护心理,使日本人养成了根据自己的需要有目的地吸收外来文化的性格特点,这就直接造成了日本文化的“多重性”特点。

2.均一性。

有别于我国的“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日本各地的风俗习惯几乎没有差别,日本文化不受地区和宗教的限制,具有均一性。

笔者在读高中时曾以学生身份到日本中学友好交流,当时到过日本一些地方,对日本人的衣食住行等文化氛围有切身的感受,觉得日本不同的地方并没有明显的差异。

这与日本的地理位置有关,他们的国土非常狭窄,相对的人口众多,这就使日本人形成了重视集体和国家的习惯,也可以看成是形成日本文化均一性的主要原因。

3.日本化。

日本人具有模仿和改造的天赋,他们并没有直接吸收外来文化,而是经过转化,把外来文化的有利部分与本国文化相结合,形成了具有明显日本特色的日本文化。

以文字为例,早在平安时代,日本人就以中国的汉字为基础创造了自己的假名,完善了日语的书写形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董叶飞(1041051009)5.对日本文化的一点认识
日本文化特性浅谈
摘要:基于中日之间的复杂关系分析了解日本文化特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阐释日本文化的特点以及中日文化的异同,旨在深入剖析日本的民族性格,了解日本文化特征。

关键词:日本文化文化特性文化比较日本文化双重性
中国、日本一衣带水,千百年来恩怨相系,在交流与碰撞中发展着各自相通而又迥异的文化。

我们曾以天朝上国的姿态睥睨东方的小小番邦,我们也曾背负东亚病夫的耻辱忍受近代数次战争的欺凌。

时至今日,多极化的世界中,两大国相互依存而又相互矛盾的状况更是纷繁复杂。

近来,围绕钓鱼岛问题中日矛盾升级,一度走向缓和平稳的外交关系又陷入僵局,在成都也出现了反日游行和抵制日货的号召。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无论是怎样反对他攻击他,总而言之,非晓得他不可。

” ----戴季陶
无庸置疑今后中日间将有更多的摩擦与碰撞也会有多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可无论怎样我们都有必要了解日本熟悉日本文化。

下面是我对日本文化特性的一些认识。

日本文化中包含对等级制的绝对信仰。

日本在漫长的封建时代保持着严密的封建等级制度;即使在明治维新后走向资本主义等级制也是组织社会结构的主导形式;日本资本主义社会经过百余年的发展,在现代文明和西方民主传统的影响和冲击下,旧时代那种金字塔式的鲜明的阶级划分已不复存在了,但等级观念在其社会意识形态和民族性格中是难以磨灭的。

对等级制的绝对信仰从根本上促使日本形成了与西方民主国家完全不同的战争观。

即建立以日本为核心的大东亚国家体系,让落后国家和外部强国各得其所。

基于这种观念,日本认为二战的动机是合理而纯洁的,因此堂而皇
之地开始圣战。

等级观念在日本语言、礼仪和民俗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特征也是明显的。

“你”这个词就有好几个,在不同的场合就要用不同的“你”。

动词也有几个不同的词根以示谦敬。

鞠躬和跪拜礼有详细的规矩和惯例。

即使在家庭中,“各安其分”的规定也十分细密,各成员由辈分和性别造成的特权是很大的,人们在狭小的社会关系范围内严格遵守着潜在的等级。

日本民族对精神资源的信仰和追求胜于物质乃至生命本身。

在战争中,日本士兵乃至老百姓都无视盟军强大的武器和现进的装备。

他们把天皇作为超现实的信仰对象。

他们凭一纸天皇的圣谕可以不计代价的偷袭美国;可以在“必读必胜”的小册子上获得不顾生死向前冲锋的勇气;可以用生命捍卫佩刀上的菊花图案,因为它代表天皇赋予的尊严。

他们对体力的评价标准不是进食量和睡眠时间而是目标与任务,一股义气、一个念头可以让他们暂时克服饥饿与困顿。

因此凭这一点,在战场上这是一群可怕的敌人,在生活中这是一个有为的民族。

我个人看来凭借强大的信念来激发潜力,支撑肉体超负荷运作是一个人意志与品格坚定的体现。

但并不总是可取的,人不能仅靠口号和信仰活着,凭一股意气摧毁了自己的健康必然是无益的。

物质决定意识是意识发挥反作用的前提。

我相信如果我是军官绝不会仅凭借领导人的指示充实士兵的信念来坚持行军400里,累死多数人后高呼万岁。

日本具有强烈的欠恩意识。

这种欠恩意识集中体现在忠孝意识上。

欠恩意识一方面使日本人受恩后诚惶诚恐,另一方面促使他们竭力报恩于万一。

很多时候我们看到日本人对大街上的事故缺乏主动性,这是因为他们尽量避免使别人产生受恩于别人的不快和使自己卷入施恩带来的麻烦。

个人认为这种苛刻拘谨的行为规范是极不容易形成和谐融洽的社会氛围的,缺少坦然的接受与施与,一切变得敏感而拘谨怎能有自由豁达的境界。

日本人对“忠”的信仰是不可动摇的,在他们看来爱的别名是忠诚。

曾经有一部电影《忠犬八公》就是以日本一条秋田犬为报主人之恩在主人去世后在车站等侯十年的故事为蓝本拍摄的。

这个故事在日本广为传颂。

最高标准的忠
诚便是对天皇的绝对服从,当明仁天皇宣读诏书的前一刻也许他们还在战场誓死顽抗,但当广播传到中国、东南亚以及各太平洋岛屿之时,所有士兵都会无条件地放下武器接受失败,
“以令陛下安心”。

同样坚定的信仰就是孝道。

父母可能会犯错可能会违背自己的意愿,但作为子女会无条件接受。

因为欠恩意识中的日本人认为,接受父母养育就是欠了他们的恩情,是必须偿还的。

因此,父母可以支配子女的婚姻,可以决定子女的前程并且认为理所当然。

中国也有忠孝观念,甚至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日本的忠孝传统是从中国儒家思想传入日本之后才发展成熟起来的。

但这两种观念最大的不同就是,在中国无论是对国对君的“忠”还是对父母长辈的“孝”都是以“仁”为前提的。

如果国君不实行仁政国民就有权推翻他,如果不论父母行为对错就盲目服从就是愚孝。

遵从父母错的指示而危害家国陷父母于不义是不孝的表现。

但在日本“仁”的理念在其道德体系中被排斥在外,“仁义”被曲解误读为流氓团伙内部卑劣的意气。

我想,这是中日之间在忠孝道德观上最大的分歧了吧。

日本人同时具有深厚的“对自身名分的情义”
他们对受辱经常采取两种极端形式,要么用暴力惩罚甚至杀死侮辱自己的人要么自杀以洗刷污名。

谈到这里又不得不想到中国人对“辱”的态度。

韩信忍胯下之辱,司马迁忍辱数十载修著《史记》,孝庄皇后为保顺治下嫁多尔衮,均被传为美谈。

中国人不崇尚遇辱则拔剑而起的匹夫之勇,而是用宽容之心对待侮辱,用智者之姿化解仇恨。

也许死能明智,但以生践志却是更高的追求。

在日本民族性格中有一个不可忽视的优点,即非凡的创新性及对剧变时代和外来事物的接受和适应能力。

在日本历史上划时代的两次成功变革:大化改新和明治维新即是例证。

前者将中国完备的统治秩序、道德规范包括生产器具、艺术风格植入日本,使其步入封建社会的正轨。

后者使日本在东方封建社会普遍出现国家危机的时代,大刀阔斧地革除弊政,实践着民族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尝试,引进西方科学技术
,在19世纪中后期搭上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末班车,成为近代东方第一强国。

二战后,日本对外国专利的引进和消化堪称世界的典范,其学习模仿能力是超强的,有时也是不择手段的。

也许许多时候他们采取的做法有悖于人类公认的道德准则。

但他们那善于发掘新知,趋时更新,善于学习的精神无疑是值得借鉴的。

日本民族性格中似乎也包含某种极端取向,即致力于一点的“圆熟”。

日本在加强自我修养中期望达到一种圆熟境界,有人通过禁欲苦行的肉体训练训练自己不受干扰而持续冥想,借以磨练心归一处的品性。

他们可以把一项日常活动发展为一种“道”的境界,例如茶道、剑道、插花。

这也体现出日本人寻求完美追求极致的审美情趣。

这种对事严肃认真、追求卓越的精神也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以上所述均为一个侧面下的民族性格和文化特征的阐述。

然而,其特性是复杂交织的矛盾统一体。

菊与刀构成了其民族性格的生动图案。

因此,日本文化的“二元性”无疑是其最大的特征。

一个好战黩武的民族却并非禽兽般粗鲁,他们有苛刻复杂的礼制和对艺术美的极致追求。

一个对等级制保守得如此之深的民族却并非万事皆保守顽固,他们会以极快的速度消化吸收外来先进事物。

战争中他们是杀人的机器却常矛盾于人情的世界苦苦追寻忠孝和美丽。

以上为我通过查阅前人所著形成的几点总结,其中夹杂着我的一些个人看法。

总之,我认为日本是一个复杂而深刻的民族,远非我们日常所见的那么单纯和肤浅。

我们应面向未来,时刻了解我们身边这个不知是敌是友的家伙,不仅了解他的现状也应把握他的渊源。

无论今后我们关系如何,“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是千年不变的箴言。

参考书目《菊与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