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应用

合集下载

丹参注射液的临床应用及配伍分析

丹参注射液的临床应用及配伍分析

丹参注射液的临床应用及配伍分析丹参注射液是一种中药注射剂,采用丹参根部药材为主要原料,经过提取、浓缩等工艺制成。

它具有活血化瘀、抗炎抗血小板凝集等功效,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对丹参注射液的临床应用及其与其他药物之间的配伍关系进行分析。

一、丹参注射液的临床应用丹参注射液主要用于以下方面的临床应用:1. 心脑血管疾病:丹参注射液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改善心脑血管的微循环,减少血小板凝聚,降低血液黏稠度,从而改善心脑血供。

它在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例如在心绞痛、脑梗死等方面有一定的疗效。

2. 血管炎症性疾病:丹参注射液具有抗炎作用,能减轻血管炎症反应,维护血管的正常功能。

因此,在一些血管炎症性疾病的治疗中,丹参注射液常常被应用,如血管炎、混合性血管炎等。

3. 血小板功能异常:丹参注射液可以抑制血小板的凝聚和聚集,对于一些血小板功能异常的疾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例如在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急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病例中,丹参注射液可以改善患者的症状。

4. 术后治疗:丹参注射液的活血化瘀作用可以促进手术创面的愈合和修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因此,在一些手术后的治疗中,丹参注射液被广泛应用。

二、丹参注射液的配伍分析在药物的配伍上,丹参注射液主要与以下几类药物配伍应用:1. 具有血流改善作用的药物:丹参注射液与异黄酮类药物如大黄、青蒿素等具有协同作用,能够增强药效。

这是因为丹参注射液可以促进微循环、降低血液黏稠度,而异黄酮类药物可以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双方联合应用可以达到更好的疗效。

2. 具有抗凝血作用的药物:丹参注射液的抗血小板凝集作用可以与肝素、华法林等抗凝血药物配伍应用,可以增强其抗凝血效果。

但需要注意的是,使用时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情来确定剂量及使用方式,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3. 具有抗炎作用的药物:丹参注射液的抗炎作用可以与激素类药物如地塞米松等联合应用,可以增强治疗效果。

这是因为丹参注射液可通过抑制炎症反应中的炎症介质释放和细胞黏附分子表达,从而发挥抗炎作用。

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红花注射剂及其提取物的临床应用进展

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红花注射剂及其提取物的临床应用进展
遂 ] 。除 此 之外 ,对 糖 尿病 肾病 也 有 一定 病 并 发 症 等 均 有疗 效 ,可 用 于 心 血 瘀 阻 引
泛 应 用 于 内 科 、 外 科 、骨 伤 科 、 妇 科 、
的 作 用 。 以下 选 取 活 血 化 瘀 类 中 药 注 射 剂 起 的稳 定 型 心 绞 痛 ,症 见胸 痛 、胸 闷 、心 慌 、气 短 等 。 研 究 结 果表 明 ,该 制 剂 在 改
委会 、居 委会 发现 无 证 经 营 行 为 应 及 时 向 立档 案 ,纳入政 府部 门 日常监管 ,从 而降低
增 多 ,如 :丹 参 及 其 复 方 注射 剂 、 脉络 宁
注射 剂 、红 花 注 射 剂 及 其 提 取 物 、灯 盏花 炎 。其 药 理 作 用 :① 抗 血 栓 。红 花 注 射 剂
素 注 射 剂 等 , 以上 注 射 荆 在 , 临床 上 应 用 广 有抑¥ 1 ] A D P 诱 导 的血 小 板 聚 集 ,增 加 纤 维 作 用 。
泛应 用 于 内科 、外 科 、骨 伤 科 、妇 科 、肛 1在 治 疗循 环 系 统疾 病 方面
解 ;能 降 低 血 清胆 固醇 和 低 密 度 脂 蛋 白 胆
固醇 水 平 ,延 缓动 脉粥 样 硬 化 斑 块 形 成 。
办事 处 要 对本 区域 内食 品安 全 进 行 属 地 管 8 . 3 . 1 明确 告知 、建 立档 案 、纳入监 管 由 对 于 硬 件 条 件 差 、经 整 改 也 不 能 达 标 的 单
理 ,X ' t t l : - 法进 行 食 品生 产 、加 T 、储 存 、
各镇 政府 、街道 办事 处 的食药监 管部 门发放 位 ,责 令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停 止 生 产经 营 ,视 该 单 位 的 情

中药注射剂的安全应用案例分析

中药注射剂的安全应用案例分析

中药注射剂的安全应用案例分析中药注射剂是以中药饮片为原料,经过提取、纯化、浓缩等工艺制成的注射剂剂型。

它们具有明显的疗效,适用于治疗各种疾病,但是由于其特殊的制剂形式和药理特点,其安全性备受关注。

本文将通过分析中药注射剂的安全应用案例,探讨其安全性和应用前景。

首先,中药注射剂在临床应用中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以川芎注射液为例,它是以产自云南的川芎饮片为原料,采用超声波提取技术制成的注射剂。

川芎具有活血化瘀、祛风止痛的功效,适用于各种病症引起的血瘀和气滞,如风湿性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等。

临床应用中,川芎注射液可以直接进入血液循环,迅速发挥治疗作用,避免口服药物的消化吸收过程,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同时该药物无需胃肠肝脏的代谢,减少了药物对消化系统和肝脏的刺激和负担,降低了药物不良反应的风险。

其次,中药注射剂还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以黄连素为例,它是一种来自黄连中的有效成分,属于中药注射剂中的新型青黄连素类产品。

黄连素具有抗菌、消炎、解热的作用,适用于感染疾病的治疗。

临床应用中,黄连素注射剂通过直接进入血液循环,不仅可以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还可以减轻胃肠道的药物刺激和肝脏的药物代谢负担,降低药物对消化系统和肝脏的损害。

同时,注射剂还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剂量的调整,减少了对肝肾功能不全患者的不良反应和毒副作用。

此外,黄连素注射剂还可以减少患者自行服药的误用情况,提高药物的安全性。

然而,中药注射剂的安全应用也面临一些问题和局限性。

首先,由于中药注射剂的制备过程复杂,需要采用高温高压等工艺,容易导致药物中活性成分的改变或损失,从而降低药物的疗效。

其次,中药注射剂的质量监管不够完善,存在一些药品质量不合格、控制不稳定的问题,容易引发药物不良反应和毒副作用。

再次,中药注射剂的药物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的风险较高,特别是同时使用中药注射剂和西药注射剂时,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导致不良反应的加重。

为了确保中药注射剂的安全应用,需要在制备过程中加强质量控制,确保药物活性成分的稳定性和纯度。

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应用

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应用

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应用摘要:随着中药药理研究的不断深入,应用于临床的中药注射剂品种逐年增多,尤其是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在实际临床应用中,大部分临床医生只注重中药药理作用,而不能从中药的四气、五味及功效结合患者的舌脉症象进行辨证分析用药,无法实现药证相符的目的。

本文就临床中常用的几种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的药理作用、中医辨证使用,谈一点自己的浅见。

关键词:中药;注射剂;活血化瘀心血管疾病是心脏和血管疾患引起的,包括冠心病、脑血管疾病等,该类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现已成为全球的头号死因。

在我国心血管疾病同样居于死亡原因首位,每年约有270万死于该类疾病[1]。

基于这种情况,心血管疾病治疗药物,特别是中药活血化瘀药的临床用量非常大,相应的,活血化瘀药临床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十分多。

笔者通过相关文献、资料的查询,针对临床用量较大的几种活血化瘀药进行药性分析,希望能给临床药物治疗提供参考。

1 活血化瘀药临床应用中的常见问题活血化瘀药属中药注射剂,其临床应用应遵循中医诊疗的原则。

但由于目前多数医院的临床医师更擅长于西药的药物治疗,中医中药基础薄弱,导致在活血化瘀药临床使用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

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即未进行中医辨证治疗。

辨证论治是中医诊疗疾病的基本原则,它要求临床医师在诊疗过程中,既辨病又辨证,不仅区别“病”的异同,更注重“证”的区别。

例如,同为感冒,中医临床又根据引发疾病的原因和机体反应性的不同,将其分为风寒感冒、风热感冒、暑湿感冒等不同的证型,分别采用辛温解表、辛凉解表或清暑祛湿解表等治疗方法给予适当的治疗。

同样,同一种心血管疾病患者也存在中医证型上的区别,用药理应加以区别。

例如,葛根素注射液及川芎嗪注射液同为活血化瘀药,但葛根素注射液原生药性凉;而川芎嗪注射液原生药性温。

依据中医辨证原则,葛根素注射液适用于心血管病热证患者,体质虚寒患者不宜使用。

而川芎嗪注射液适用于心血管病虚证患者,对阴虚阳亢、痰热内盛等热证患者不宜使用[2]。

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药品不良反应临床分析

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药品不良反应临床分析

中外医疗China &Foreign Medical Treatment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是根据传统的中医药理论,结合现代生产工艺经过提取、纯化等途径制成的注射剂型[1]。

不仅保留了中医中药的特点,同时结合了西医起效快的优势,在临床上应用比较广泛。

在实际的应用中,会出现很多不良反应,反应轻者会出现在皮疹瘙痒、胃肠道不适等症状,一般停药后便可缓解,也有一部分患者反应比较严重,例如喉头水肿,甚至休克,不仅对患者造成痛苦,同时也加重了患者经济负担[2-3],为探析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药品不良反应的情况,该文将该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应用活血化瘀DOI:10.16662/ki.1674-0742.2016.25.126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药品不良反应临床分析袁忞敏江苏省常州市武进人民医院药剂科,江苏常州213002[摘要]目的探析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药品不良反应的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方法整群选取该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应用活血化瘀注射剂发生不良反应者47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特点及规律。

结果47例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其中舒血宁注射液的不良反应率最高,与其他药物比较明显,P <0.05;造成不良反应的药物从高至低依次为:舒血宁注射液23.40%,注射用红花黄素17.02%、生脉注射液14.89%、七叶皂苷钠14.89%、丹参多酚酸盐8.51%、血栓通冻干粉6.38%、大株红景天6.38%、丹红注射液4.26%、疏血通2.13%、灯盏花素注射液2.13%;不良反应的一般情况40例,严重情况7例(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出现新的不良反应的15例,所有患者均好转。

结论临床上应用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时应用首先考虑药物的安全性,并根据不同的药物进行筛查,询问患者过敏史,尽可能的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关键词]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临床分析[中图分类号]R28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742(2016)09(a)-0126-03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jection Adverse Drug Reactions in ClinicalAnalysis YUAN Min-minDepartment of pharmacy,Changzhou Wujin People's Hospital,Jiangsu Province,Changzhou,Jiangsu Province,213002China[Abstract]Objective Analysis of injection drug adverse reaction of TCM for activating blood circulation,to guide clinical rational drug use.Methods Group select the hospital in January 2013—December 2015Application blood circulation in⁃jection adverse reactions in 47patients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clinical data,summarize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laws of patients with adverse reactions.Results Adverse reactions of 47patients,including adverse reaction rates Shuxuening in⁃jection highest,with other drugs obviously,P <0.05;adverse drug reactions from high to low order:Shuxuening injection23.40%,flavin 17.02%safflower injection,Shengmai injection 14.89%,14.89%sodium aescinate salvianolate 8.51%,6.38%Xueshuantong freeze-dried powder,large strains Rhodiola 6.38%,Danhong injection was 4.26%,2.13%Shuxuetong,Breviscapine injection 2.13%;general adverse reactions in 40cases,severe cases,seven cases (resulting in prolonged hospi⁃talization),the emergence of the new 15cases of adverse reactions,all patients improved.Conclusion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the applic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jections first consider the safety of the drug,depending on the screening and drug allergies ask patients as much as possible to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improve the quality of medical services,to protect the safety of patients.[Key words]Blood circulation;TCM injections;Adverse reactions;Clinical analysi s[作者简介]袁忞敏(1981.6-),女,江苏常州人,本科,主管中药师,研究方向:中药配方。

2010~2012年我院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使用情况分析

2010~2012年我院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使用情况分析

2010~2012年我院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使用情况分析目的调查我院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情况,探讨其合理使用与发展趋势。

方法统计我院2010~2012年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的销售金额、用药频率、日均用药金额等,评价临床应用情况。

结果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的使用金额逐年增加,DDDs、DDC及排序比同步性较好。

结论该院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的使用逐年增加,使用基本合理。

标签: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分析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为2010年颁发了《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加强了中成药的使用管理。

按理说,中成药处方开具者应是执业资格的中药师,然而据资料表明,我国70%的中成药是由西药师开出的,而《指导原则》也未对此做出界定。

因此,加强对中成药的使用管理显得十分必要,尤其是中药注射剂。

本文以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情况为例,采用WHO推荐的以DDD数为指标的研究方法,对其做以下分析和探讨。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资料与数据来源于我院2010~2012年HIS系统药房发出的药品使用信息。

1.2方法采用WHO推荐使用的以DDD数为指标的药物利用研究方法,具体方法如下:限定日剂量((DDD):以201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规定的日剂量为准[1]、《新编药物学》(16 版)[2],以上书籍未收载的以药品说明书定;用药频度(DDDs)=药品的年用量/药品的DDD值,其值越大,反映此药的临床使用频率越高;排序比=金额排序/DDDs排序,排序比值反映药品销售金额与用药人次是否同步的指标,比值接近1,表示同步性较好;用药金额(DDC):日用药金额DDC值=某药的年销售金额/DDDs,DDC越大,说明患者的经济负担越重。

2结果我院2010~2012年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销售金额分别为204.05、269.58和376.26万元,呈逐年大幅上升趋势;销售金额与DDDs排序(表2)、销售金额和用药频度同步性较好,日均用药金额(表3)基本稳定。

依达拉奉与中药活血化瘀类 注射液联合治疗脑梗塞的临床应用研究

依达拉奉与中药活血化瘀类  注射液联合治疗脑梗塞的临床应用研究

依达拉奉与中药活血化瘀类注射液联合治疗脑梗塞的临床应用研究脑梗塞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血管阻塞导致了脑组织血液供应不足而引起的。

在临床上,脑梗塞的治疗通常是采用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相结合的方式,以期尽快恢复患者的脑功能,减轻并发症的发生。

而依达拉奉与中药活血化瘀类注射液的联合应用在脑梗塞的治疗中备受关注,本文将探讨这一疗法的临床应用研究。

依达拉奉是一种强效的纤溶药物,在脑梗塞的治疗中有着良好的疗效。

它能够通过溶解血栓,恢复脑血流,减轻脑梗塞的程度,从而减少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而中药活血化瘀类注射液,是指采用活血化瘀中药成分制成的注射液,具有活血化瘀、祛瘀通络、扶正固本等功效,对脑梗塞的治疗有着一定的作用。

一项临床应用研究显示,依达拉奉与中药活血化瘀类注射液的联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有着显著的改善作用。

研究对象为60例脑梗塞患者,分为两组,一组采用常规治疗,另一组采用依达拉奉与中药活血化瘀类注射液的联合治疗。

经过3个月的治疗观察,结果显示联合治疗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明显改善,较常规治疗组有着明显的优势。

这表明依达拉奉与中药活血化瘀类注射液的联合应用在脑梗塞的治疗中是安全有效的。

对于脑梗塞的治疗,除了药物治疗外,物理治疗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物理治疗能够有效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在依达拉奉与中药活血化瘀类注射液联合治疗中,也需要配合物理治疗,以期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的生活护理和心理护理也是非常重要的。

由于脑梗塞会对患者的生活和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合理的生活护理和心理护理能够有效帮助患者调整心态,更好地应对疾病的影响,促进康复。

在依达拉奉与中药活血化瘀类注射液联合治疗脑梗塞的过程中,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可能会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或并发症,需要及时处理和调整治疗,以保证患者的安全。

骨科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情况及干预效果作者温苑

骨科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情况及干预效果作者温苑

骨科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情况及干预效果作者:温苑单位:宁都县中医院科室:药剂科学历:本科现有职称:主管药师邮编:342800【摘要】目的探讨骨科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情况及干预效果。

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于本院诊治的60例骨科活血化瘀患者的病例资料为干预前,随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于本院诊治的60例骨科活血化瘀患者的病例资料为干预后,所选患者均用中药注射剂进行治疗,分析并对比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用药种类及次数、功能主治、用法用量及不良反应等情况。

结果与干预前相比,干预后骨科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的使用品种和次数较少(P<0.05);干预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干预前(P<0.05)。

结论通过干预后,将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用于骨科的治疗过程中,不仅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而且在医院合理用药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提高了药物利用率,临床上应当进一步推广使用。

【关键词】骨科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干预效果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intervention effec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jection for promoting blood circulation and removing blood stasis in orthopaedics[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intervention effec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jection for promoting blood circulation and removing blood stasis in orthopaedics. Methods 60 cases of orthopaedic patients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7 to December 2017 were selected as the data before intervention, and 60 cases of orthopaedic patients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8 to December 2018 were selected as the data after intervention. All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jection. The types and frequency of medication and the main function of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were analyzed and compared. Treatment, usage, dosageand adverse reactions. Results Compared with before intervention, the varieties and tim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jections for promoting blood circulation and removing blood stasis in orthopaedics after intervention were less (P < 0.05), and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after intervention was lower than that before intervention (P < 0.05). CONCLUSION After intervention, the us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jections for promoting blood circulation and removing blood stasis in orthopaedic treatment can not only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but also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rational drug use in hospitals and improve drug utilization rate, which should be further promoted in clinic.[Key words] Orthopaedics Huoxue Huayu clas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jection; Clinical application; Intervention effect药注射剂指的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南,使用现代科学技术与方法,从天然药物或者中药中所攫取出有效物质或者组成成分,配制成注入机体内的乳状液、溶液以及临床运用前所制定出溶液的浓溶液或者粉末的无菌抑制剂[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应用
摘要:随着中药药理研究的不断深入,应用于临床的中药注射剂品种逐年增多,尤其是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在实际临床应用中,大部分临床医生只注重中药药理作用,而不能从中药的四气、五味及功效结合患
者的舌脉症象进行辨证分析用药,无法实现药证相符的目的。

本文就临床中常用
的几种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的药理作用、中医辨证使用,谈一点自己的浅见。

关键词:中药;注射剂;活血化瘀
心血管疾病是心脏和血管疾患引起的,包括冠心病、脑血管疾病等,该类疾
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现已成为全球的头号死因。

在我国心血管疾病同
样居于死亡原因首位,每年约有270万死于该类疾病[1]。

基于这种情况,心血管
疾病治疗药物,特别是中药活血化瘀药的临床用量非常大,相应的,活血化瘀药
临床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十分多。

笔者通过相关文献、资料的查询,针对临
床用量较大的几种活血化瘀药进行药性分析,希望能给临床药物治疗提供参考。

1 活血化瘀药临床应用中的常见问题
活血化瘀药属中药注射剂,其临床应用应遵循中医诊疗的原则。

但由于目前
多数医院的临床医师更擅长于西药的药物治疗,中医中药基础薄弱,导致在活血
化瘀药临床使用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

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即未进行中医辨证治疗。

辨证论治是中医诊疗疾病的基本原则,它要求临床医师在诊疗过程中,既辨病又
辨证,不仅区别“病”的异同,更注重“证”的区别。

例如,同为感冒,中医临床又
根据引发疾病的原因和机体反应性的不同,将其分为风寒感冒、风热感冒、暑湿
感冒等不同的证型,分别采用辛温解表、辛凉解表或清暑祛湿解表等治疗方法给
予适当的治疗。

同样,同一种心血管疾病患者也存在中医证型上的区别,用药理
应加以区别。

例如,葛根素注射液及川芎嗪注射液同为活血化瘀药,但葛根素注
射液原生药性凉;而川芎嗪注射液原生药性温。

依据中医辨证原则,葛根素注射
液适用于心血管病热证患者,体质虚寒患者不宜使用。

而川芎嗪注射液适用于心
血管病虚证患者,对阴虚阳亢、痰热内盛等热证患者不宜使用[2]。

另外,由于心血管病患者多为中老年人,患者多同时患有多种疾病,因此中
西药合用、多种药物制剂同时应用现象普遍,一方面,不合理的中药-中药及中药-西药配伍在临床上普遍存在,另一方面,为了追求临床疗效,很多临床医生将具有相似功能的活血化瘀药联用,不仅增加了用药风险,也造成了医疗资源的浪费。

更加值得引起重视的是,此类药品临床上广泛使用,很多医生只注重现代药理研究,而不注意其不良反应,尤其是一些活动性出血疾病,出凝血功能障碍及糜烂
性胃炎有出血倾向的患者在临床应用中要格外慎重。

2 临床常用活血化瘀药分析
针对活血化瘀药临床应用中的主要问题,为方便临床辩证用药参考,下面就
目前临床应用量较大的几种活血化瘀药的性能进行分析介绍。

2.1 丹红注射液其组成成分为丹参、红花。

丹参味苦性微寒,归心肝经,通
血脉、散瘀血,为主药;红花味辛性温,归心肝经,化瘀血、通经络为辅药。


参为沉降之物,红花为升浮之品,二药配合一升一降,内外通和,去瘀生新以奏
活血化瘀、通脉舒络之功,临床适用于瘀血阻络型胸痹、卒中。

2.2 脉络宁注射液其组成成分为牛膝、元参、石斛、金银花、红花。

牛膝味
酸性平,具有活血化瘀、引血下行之功;元参味甘性寒,具有清热养阴之效;石
斛味甘性寒,养阴清热;金银花甘寒,清热解毒;红花性温,化瘀通络。

五药相
配具有养阴清热、活血化瘀之功效。

临床上用于阴虚内热型的瘀血症或兼具感染
或有炎性反应者,如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或卒中、胸痹具气阴两虚征象的患者。

2.3 芎嗪注射液其原料为中药川芎的提取物,味辛性温,归肝心经,具有活
血行气、祛风止痛的作用,为血中之气药,能上行头目,下达血海。

临床上适用
于气滞血瘀型的缺血性卒中、胸痹、肾病、周围血管疾病。

2.4 葛根素注射液为中药葛根的提取物,其味甘性凉,归脾胃经,具有引血
上行、活血化瘀、柔筋活络止痛的作用。

临床上可用于胸阳不振之胸痹,清阳不
升之眩晕。

2.5 红花注射液其主要成分为红花黄色素,红花辛温,活血化瘀通经。

临床
上主要用于瘀血阻络型的脉管炎、跌仆损伤及胸痹、卒中。

2.6 香丹注射液是使用时间较长的中药注射剂,主要成分是丹参和降香。


参苦寒,归心肝经,具有活血化瘀、养血安神之功效;降香辛温归心肝经,活血
散瘀、止血定痛,一温一凉,二者合用以行气活血散瘀、养血安神定痛。

临床上
主要用于瘀血阻络型的心绞痛,尤其是伴肝气郁滞之症的患者,其疗效优于其他
活血化瘀之品,也可用于心肌梗死。

2.7 血栓通注射液是三七的提取物,三七总皂甙为主要成分。

三七味甘性温,归肝胃经。

具有化瘀止血、活血定痛之功效。

其注射液常用于胸痹及缺血性卒中。

本品性温,凡阴虚口渴者不宜单独使用。

临床上更加适用于中医辨证寒阻血脉、
瘀血阻滞者。

2.8 银杏达莫为中药银杏提取物银杏总黄酮与双嘧达莫的复合制剂。

中药银
杏甘苦归肺经,具有敛肺平喘之功。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其具有扩张血管的作用。

双嘧达莫具有抗血小板凝集的作用,中西药合用有改善血液循环的作用。

临床上
用于瘀血、痰浊闭阻型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即西医所言的“高黏滞血症”状态,
用于改善心肺的血液循环。

治疗效果优于其他活血化瘀之品。

2.9 丹参粉针为中药丹参的冻干粉剂,生产工艺先进。

临床主要用于胸痹、
血瘀证。

具有活血通络之功效,尤其胸部刺痛、心悸、心动过速的患者更适合。

从以上九种活血化瘀中药制剂的现代药理分析来看,都具有以下作用:①抗血小板聚集;②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③保护受损心肌细胞及脑细胞;④抗
氧化,清除氧自由基;⑤减轻再灌注损伤。

在临床上均可用于体内重要脏器及周围血液循环障碍。

但从祖国医学,从中医药基础理论出发,中药四气五味及功效,结合患者临床辨证分型,在具体应用中还是各有侧重点的。

所以在临床使用当中,在掌握现代药理作用的同时,应结合患者的舌脉征象辨证使用,发挥其最佳作用
和功效。

3 结语
中医药物治疗的基本原理,就是利用不同中药的独特性能,发挥扶正祛邪、
纠正阴阳的偏盛偏衰,以恢复脏腑功能的协调。

因此,了解各种中药注射剂的性
能是实现其合理应用的先提条件。

现在,中药活血化瘀药在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方
面已经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距离真正实现其合理化应用,充分发挥中药优
势的目标还很远,需要所有医药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何绪,那志敏,宋伟东.2011年社区居民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浅析.中国中
医药.2012,10(3):116-117.
[2]潘向荣,曾毅.综合医院医师应用中药注射剂存在的问题分析.中国中西医
结合急救杂志.2011,18(1):7-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