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合理应用
中药注射剂临床合理应用

给药途径争议
注射剂的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也是最严格 的,其中最主要的是注射剂必须成分清晰、药 品纯净度高、疗效有充分证据、毒副作用明确。 这是国际医学界的共识,也是最基本的原则。
4
给药途径争议
反方3
“以现代医学的理论和标准衡量,中药注 射剂则从根本上违反了注射剂的基本原则,将 不明成分的复杂混合物注入人体是非常危险和 不负责任的,这类中国独有的药品既不符合传 统中医的理论和经验,也违反了现代医学的基 本原则。”
日本的小柴胡汤事件
世纪70年代初期,日本的津村顺天堂制成了小柴胡汤颗粒制剂, 同时发表了“津村小柴胡汤颗粒对慢性肝炎有治疗效果”的报告, 一时间在日本引起不同凡响。小柴胡汤成了畅销药,舆论认为日本 汉方走向现代化。短短的几年里,津村顺天堂便成了日本乃至世界 注目的制药企业,财富积累走向巅顶。但自20世纪90年代初起不 断爆出小柴胡汤有副作用的新闻,1991年4月日本厚生省向医师、 药剂师下达了要注意小柴胡汤导致间质性肺炎的通告。1994年1 月~1999年12月报道了因小柴胡汤颗粒的副作用发生了188例间 质性肺炎,其中22人死亡。结果津村顺天堂1997年破产,2000 年津村顺天堂社长津村昭被判刑3年。
给药途径争议
正方
中药注射剂的优点在于药效迅速,作用可 靠,更适于抢救危重病症之用,是中医治疗急 症必不可少的剂型。
有些中药注射剂还可发挥定位药效,如消 痔灵注射液可用于治疗痔疮;当归注射液可以 穴位注射等。
给药途径争议
正方
中药注射剂主要应用在心脑血管、抗肿瘤、 呼吸系统等领域。
中药在一些疾病治疗中发挥了较好的作用。 如丹参、生脉、参脉注射液是治疗心脑血管疾 病常用的注射液,康莱特注射液和艾迪注射液 在治疗肿瘤方面发挥了良好的作用,清开灵注 射液等列入国家中医医院急诊必要中成药目录。
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合理应用

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合理应用
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合理应用
1.前言
介绍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应用背景与意义。
2.中药注射剂的定义和分类
2.1 定义:中药注射剂的概念和特点。
2.2 分类:根据不同的制剂要求和药理作用进行分类,如清热解毒类、活血化瘀类等。
3.中药注射剂的研究与开发
3.1 中药注射剂的研究背景和现状。
3.2 研发流程:包括配伍研究、药性评价、药效评价、安全性评价等。
4.中药注射剂的质量控制
4.1 制剂工艺控制:包括原料药的选用、提取工艺、炮制工艺等。
4.2 质量标准控制:包括药物成分的检测、微生物限度控制、安定性研究等。
5.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应用
5.1 临床适应症:根据中药注射剂的药理作用,详细介绍其临床应用范围和适应症。
5.2 用药原则:包括剂量选择、给药途径、疗程控制等。
5.3 注意事项:对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禁忌症等进行详细说明。
6.目前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6.1 存在问题:介绍中药注射剂在临床应用中可能存在的安全性、有效性、质量控制等问题。
6.2 展望未来:对中药注射剂的研究方向和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附件:
附件一:中药注射剂市场销售情况表格
附件二:中药注射剂质量标准指南
法律名词及注释:
1.药品管理法:指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
2.注射剂:指通过注射途径给药的制剂,包括液体注射剂、冻干粉针剂等。
3.药理作用:指药物在生物体内所产生的生理、化学作用及其效应。
中草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

中草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
背景
中草药注射剂作为传统中医药的重要治疗手段,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然而,由于其特殊性和复杂性,中草药注射剂的使用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疗效。
使用原则
1. 临床适应症
中草药注射剂应仅在确诊疾病的合理范围内使用,以提高疗效和减少不良反应的风险。
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身体状况,合理选择中草药注射剂的使用适应症。
2. 个体化用药
每位患者的病情和体质都有所不同,因此,中草药注射剂的用药方案应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进行个体化调整。
医生应充分了解患
者的病史、药物过敏史以及相关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并据此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
3. 安全监测
在使用中草药注射剂的过程中,医生应密切监测患者的安全指标和临床疗效。
如果出现任何不良反应或病情恶化的迹象,医生应及时调整用药方案或终止使用中草药注射剂。
4. 适量用药
中草药注射剂的用药剂量应根据患者的体重、年龄、病情严重程度等因素进行合理调整。
医生应根据中草药注射剂的药理特点和患者的耐受性,确定适当的用药剂量。
5. 合理使用疗程
中草药注射剂的使用疗程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疗效进行合理安排。
医生应定期评估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效果,并据此决定是否需要延长或中断治疗。
结论
中草药注射剂作为一种特殊的治疗手段,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以确保临床使用的安全和有效性。
医生在使用中草药注射剂时应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和疾病特点,合理选择适应症、个体化用药、进行安全监测、适量用药并合理安排使用疗程。
这些原则将有助于提高中草药注射剂的临床疗效,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中药注射剂在临床的合理应用培训课件

忽视药物配伍禁忌
中、西药注射液混合后发生配伍禁忌常呈现浑浊、沉淀、变色或产生气泡等现象,主要原因为混合后pH值发生改变; 含双黄连注射剂的葡萄糖或氯化钠注射液中,加入硫酸阿米卡星注射液、硫酸庆大霉素即出现棕黑色沉淀,加入氨苄西林钠溶液变深; 在清开灵输液中加入硫酸庆大霉素或维生素B6后即出现浑浊
中药注射剂使用状况
丹参、生脉、参麦注射液:治疗心脑血管疾病 康莱特注射液和艾迪注射液:治疗肿瘤 鱼腥草注射液:抗病毒产品 清开灵注射液:被列入中医医院急诊必备中成药目录。
中药注射剂使用状况
中药注射剂有少数品种年销售收入超亿元 我院2005注射剂销售金额排名前20位中有三个中药注射剂品种 2006年有一个中药注射剂进入注射剂使用金额前20位
忽视个体差异对用药的不同要求
有调查统计表明,年龄在60岁以下的群体中出现用药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6.3%,60岁以上的群体中为15.4%,80岁以上的群体中为25%。
忽视个体差异对用药的不同要求
同时当患者出现同种药物不良反应时,应避免再次应用同一药物。 一患者两次静滴参麦注射液两次均出现休克。
一 些 建 议
忽视药物配伍禁忌
为避免发生意外,应该注意在没有弄清是否会产生配伍禁忌时尽量分别注射。 如清开灵注射液与青霉素配伍后应用出现不良反应;而分开静滴目前尚未有不良反应的报告。
忽视药物配伍禁忌
中西药配伍使用时,应考虑混合的药物品种越多,配伍禁忌发生的几率越高;即使不发生配伍禁忌,药物配伍后也应尽量在短时间内用完。
缺乏中医辨证方法的运用
病例----高血压 脉络宁1周----头痛难忍----清开灵
头晕肢麻、心烦易怒、失眠 舌质红、苔腻稍黄、脉弦滑
养阴活血
扩张血管
中药注射剂临床合理应用电子版本

不良反应发生原因
其他因素 不良事件(输液器具)
内容提要
基本情况 不良反应现状 不良反应临床表现 不良反应发生原因
临床合理应用
管理要求
临床合理用药
重要提示 中药注射剂的主要成分应基本明确,成分不
清楚就直接进入人体循环系统是很不安全的。 许多常见病、慢性病如果使用口服剂型就能
解决,就不必使用中药注射剂。
基本情况--临床分类
③活血类(活血化瘀类 约占21%) 主要用于心脑血管疾病,如脑梗塞、心肌梗
死、心律失常、冠心病、心绞痛等。 如丹参注射液、血塞通注射液、血栓通注射
液、香丹注射液、灯盏花素注射液、脉络宁 注射液、丹红注射液等。
基本情况--临床分类
④抗肿瘤类(约占9%) 对肿瘤的治疗侧重于抑制肿瘤生长和提高机
《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
5.用药前应仔细询问过敏史,对过敏体质者应慎用。 6.对老人、儿童、肝肾功能异常患者等特殊人群和
初次使用中药注射剂的患者应慎重使用,加强 监测。 对长期使用的在每疗程间要有一定的时间间隔。
《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
7.加强用药监护。用药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用药 反应,特别是开始前30分钟,如发现异常,立 即停药,采用积极 救治措施救治患者。
前十位的药品为:清开灵注射剂、参麦注射剂、丹参 注射剂、双黄连注射剂、香丹注射剂、血塞通注射剂、 脉络宁注射剂、舒血宁注射剂、生脉注射剂和黄芪注 射液。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现状
综合情况 中药病例报告数占总报告数的15%左右
注射剂报告数占总报告数的58%左右 中药注射剂报告例次占中成药50%以上
3.严格掌握用法用量及疗程。按照药品说明书 推荐剂量、调配要求、给药速度和疗程使用 药品,不超剂量、过快滴注和长期连续用药。
中药注射剂合理应用

中药注射剂的合理使用陈晟中药注射剂临床合理使用的基本原则•辩证用药因人制宜•溶媒恰当单独配置•性状检查规范操作•严格剂量控制速度•疗程合理间隔洗脱•提倡皮试输注监测辩证用药因人制宜•分清病症“寒”、“热”属性•寒症与热症鉴别•寒症:恶寒喜暖,面色白,四肢不温,小便清长,舌淡苔白滑,脉迟或紧•热症:恶热喜凉,渴喜冷饮,面色红赤,四肢灼热,大便干结,尿少色黄,舌红苔黄,脉数辩证用药因人制宜通用名性味注射用血栓通甘、微苦,温注射用血塞通甘、微苦,温舒血宁注射液性平,味甘苦涩,有小毒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味苦,微寒注射用灯盏花素辛,微温灯盏细辛注射液辛、微苦,温疏血通注射液咸苦,平,有毒/苦,微寒,有毒红花注射液辛,温参麦注射液红参为偏热性、麦冬“甘、微苦,微寒柴胡注射液味辛、苦,性微寒辩证用药因人制宜•因人制宜•不同个体由于遗传基因、体内代谢酶、免疫系统及健康状况等有差异,对药物的反应不尽相同。
•过敏体质、儿童、老年人对药物敏感性较高,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
•空腹、饥饿、精深紧张、过度疲倦时均易发生不良反应,如低血糖、过敏和胃肠道反应等。
•过敏体质应慎用或不用中成药,老年或肝功能不全的患者也不建议使用中药注射剂,婴幼儿、孕妇也不适宜使用中药注射剂。
•注射给药的风险远大于口服或肌注,使用中药注射剂要严格把握适应症,不可盲目使用。
溶媒恰当单独配置•溶媒导致药物在溶解或稀释时药液内微粒体增加,引起静脉炎、肉芽肿、热源反应、过敏反应、局部组织血栓或坏死、肺水肿。
•微粒体的增加与稀释后药液pH变化相关。
•偏酸性的药物宜选用5%GS稀释。
•药物主要成分在酸性条件下易析出宜选用0.9%NS稀释。
溶媒恰当单独配置通用名pH0.9%N.S 4.5~7.05%~10%G.S 3.2~6.55%葡萄糖氯化钠 3.5~5.0复方氯化钠 4.5~7.5我院中药注射剂溶媒选择通用名pH溶媒选择注射用血栓通 5.0~7.0(1)静脉注射:氯化钠注射液(2)静脉滴注:10%葡萄糖注射液(3)肌内注射:注射用水(4)理疗:注射用水注射用血塞通5.0~7.0静脉滴注,5%或10%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注射,25%或50%葡萄糖注射液。
中药注射剂使用管理规定

中药注射剂使用管理规定一、概述中药注射剂是指经现代科技手段制备而成的注射剂剂型,以中草药为原料,配以辅料并按一定标准进行混合、加工而制得。
为了保证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有效使用,需要制定管理规定,明确中药注射剂的使用要求和管理措施。
二、临床应用范围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上主要用于以下疾病治疗和预防:1. 慢性病的治疗,如肝炎、糖尿病等;2. 急性疾病的治疗,如感冒、发热等;3. 预防疾病,如流感疫苗注射等;4. 重大疫情防控,如新冠肺炎防治等。
三、中药注射剂的使用原则1. 临床医师应根据病情和病人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中药注射剂,选择适宜的剂量和疗程;2. 中药注射剂的使用应符合中药功能主治和适应症,禁止滥用和乱用;3. 严禁私自调整剂量和疗程,必须在医师指导下进行使用;4. 临床医师应密切关注病人使用中药注射剂后的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不良反应。
四、中药注射剂的质量控制1. 中药注射剂的生产和质量控制应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严格按照药品生产规范进行;2. 中药注射剂的原料草药必须符合草药质量标准,并经过严格的药材质量检验;3. 中药注射剂的生产过程应符合药品生产规范要求,确保产品的安全和有效性。
五、中药注射剂的使用管理1. 使用中药注射剂的医疗机构必须具备合法经营资质和相应的技术力量;2. 中药注射剂的购进、配送、储存和使用必须符合相关规定,并建立相应的记录和档案;3. 中药注射剂的使用必须经过临床医师的指导和判断,禁止非医疗人员直接使用;4. 中药注射剂的使用记录和使用情况应定期进行检查和审查,确保使用合规。
六、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监测和处理1. 使用中药注射剂后出现的不良反应应及时上报,由专业人员进行审查和处理;2. 针对不良反应进行合理的处理措施,如停用药物、调整剂量等;3. 不良反应的处理结果和措施应进行记录和通报,以便对同类事件进行预防。
七、中药注射剂的监督管理1. 卫生主管部门应定期对中药注射剂的生产企业进行检查和监督;2. 医疗机构应建立中药注射剂的管理制度和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3. 监督部门应加强对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情况的监测和评估,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和建议;4. 中药注射剂的相关信息应及时公开,以便公众和医疗机构了解并采取相应措施。
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

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
首先,中药注射剂的使用应严格按照医生的处方进行。
中药注射剂是一种高效药物,具有较强的药力,必须由合格的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具体需要来决定使用剂量和疗程,不能自行使用或超量使用。
其次,应选择合适的途径和方法进行使用。
中药注射剂可以通过肌肉注射、静脉注射、皮下注射等途径进行给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要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
在给药方法上,应注意遵循无菌操作原则,确保注射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第三,使用中药注射剂时要注意药物的稳定性。
中药注射剂中的有效成分较复杂,且注射剂本身较为复杂,容易受到温度、光照、震动等外界因素影响,导致药物的稳定性降低。
因此,在使用中药注射剂时,应注意存储条件和保质期,避免使用过期或不合格品。
此外,中药注射剂的使用应注意监测和评估疗效。
中药注射剂的使用通常有较快的药效,但也可能存在不同的个体差异,因此,需要在使用后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和药物反应,并及时进行评估和调整治疗方案。
最后,中药注射剂的使用要注重安全和合理用药。
中药注射剂虽然药效高,但也潜藏着一定的风险,如过敏反应、药物相互作用等。
因此,在使用中药注射剂时,医生要充分了解患者的过敏史和用药史,合理评估药物与患者之间的安全性。
总之,中药注射剂的临床使用需要遵循一系列基本原则,包括遵医嘱使用、选择合适途径和方法、关注药物稳定性、监测评估疗效和注重安全用药。
只有在合理的临床应用下,中药注射剂才能发挥其独特的疗效,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合理应用当前,社会上普遍认为中药注射剂安全问题主要是由于注射剂本身的质量原因引起的,因而有不少医疗单位拒绝使用中药注射剂,甚至有些人全盘否定中药注射剂。
其实影响中药注射剂安全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不仅与人们对中药安全性的认知度以及中药注射剂研发、生产等环节有关,更多的还与其在临床是否合理使用有关。
有数据统计显示,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70%是临床不合理使用造成的。
为了探讨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合理应用,笔者对我院2015年使用中药注射剂的150份出院病历进行处方点评。
现将点评结果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一)资料
本次处方点评的病历为2015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我院各科使用中药注射剂的150份出院病历。
点评品种:注射用血栓通(冻干)、舒血宁注射液、参附注射液、注射用红花黄色素、肾康注射液、复方苦参注射液。
(二)方法
对150份出院病历中使用中药注射剂的医嘱进行点评。
1.点评要点
1.1 适应证不适宜;
1.2 遴选的药品不适宜;
1.3 药品剂型或给药途径不适宜;
1.4 用法、用量不适宜;
1.5 联合用药不适宜或有不良相互作用;
1.6 重复给药;
1.7 其它用药不适宜情况。
2.点评依据
《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中成药)2012年版》、《北京市医疗机构处方专项点评指南》及药品说明书。
二、结果
三、分析
(一)适应症不适宜
根据《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要求,应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规定的功能主治使用,辨证施药,禁止超功能主治用药。
如患者**临床诊断为脑动脉供血不足,医生给患者使用注射用红花黄色素,而红花黄色素说明书规定的适应症为心血瘀阻引起的Ⅰ、Ⅱ、Ⅲ级的稳定型劳累性心绞痛。
(二)用法、用量不适宜
1.选择溶媒不适宜
按照《北京市医疗机构处方专项点评指南》及药品说明书的规定,舒血宁注射液的溶媒宜选用5%葡萄糖注射液,因用0.9%氯化钠注射液作溶媒,可使舒血宁注射液中的银杏内酯开环,药物稳定性降低,效价降低,不良反应发生几率增加。
如糖尿病患者确需用此药,在用5%葡萄糖注射液作溶媒的同时皮下注射胰岛素,可防止因溶媒造成的血糖升高。
如患者***静脉滴注舒血宁注射液用的溶媒为0.9%氯化钠注射液,且患者无糖尿病,应选用5%葡萄糖注射液。
2.单次剂量过大
按照《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要求,中药注射剂应按照药品说明书推荐的剂量、调配要求、给药速度和疗程使用药品,不超剂量、过快滴注和长期连续用药。
如患者**使用参附注射液单次剂量为200ml,而说明书规定的剂量范围为20~100ml,剂量过大容易产生毒副作用。
3.输注浓度过高
溶媒量应按照药品说明书的规定使用,溶媒量不足,会导致输注浓度过高,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的几率。
如患者***静脉滴注血栓通500mg,使用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作溶媒,而说明书要求用0.9%氯化钠注射液250~500ml稀释后使用。
4.使用疗程过长
按照《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要求,中药注射剂应按照药品说明书推荐的剂量、调配要求、给药速度和疗程使用药品,不超剂量、过快滴注和长期连续用药。
对长期使用的,在每疗程间要有一定的时间间隔。
如患者***连续使用注射用红花黄色素31天,而说明书规定的疗程为14天。
疗程过长容易产生毒副作用。
5.无输注速率
医师下医嘱未下滴注速率,存在安全隐患,滴速过快容易发生不良反应。
如患者**静脉滴注血栓通500mg,医师下医嘱未下滴注速率。
四、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应坚持的几个原则
(一)树立正确的输液观念
静脉给药与口服给药安全性相差巨大,采用静脉给药方式,药物无须经过人体胃肠屏障而直接进入血管,能迅速运送到人体各部位,包括中枢神经系统,若含有毒物质立即就能发作,产生
致命的急性毒性反应。
中药注射剂在给药途径、药物疗效、安全性等方面已不同于传统制剂,它取自中药但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中药,应归为注射剂大家庭的成员,一旦静脉给药,同样存在无须经过胃肠屏障、可蓄积中毒等问题,故在使用时应重视它是“注射剂”,也容易出现注射剂的不良反应。
要预防输液引起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树立正确的输液观念,患者在接受治疗时,应严格按照《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规定:“能口服给药的,不选用注射给药;能肌内注射给药的,不选用静脉注射或滴注给药”。
(二)辩证使用中药注射剂
中药注射剂的绝大部分仍具有其原药的寒、热、温、凉、补、泻的药性;同一种病有不同的“证”。
不同的病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又可以出现相同的“证”。
中医用药辩证论治是中医治疗疾病的特点,也是中医的灵魂,不可忽视。
如鱼腥草注射液性凉,能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适用于痰热咳喘、热痢、热淋、痈肿疮毒等症,但不适于寒性病症[1]。
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大部分大型综合性医院,中药注射剂由西医医师处方使用的占到95%,不太熟悉中医理论的西医医师使用中药注射剂因缺乏中医辨证施治的治疗原则,就容易发生对病不对证的情况,药不对证就由此而发生用药不良反应。
(三)正确选择中药注射剂的溶媒
在中药注射剂应用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溶媒也是相当重要的。
中药注射剂是从中药饮片中提取的,成分比较复杂,且有些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难于剔除,残留在药液中作为抗原在输注时易引起过敏反应。
由于中药注射剂多选用输液作为溶媒配伍使用,一旦输液选择不当,就可能产生一系列变化,包括溶液的pH改变、澄明度变化、出现絮状物或沉淀、颜色改变及药效的协同和拮抗作用,进而影响药效,甚至产生不良反应。
据有关资料报道,参麦注射液、丹参注射液等中药注射剂的pH为4~6.5,与0.9%的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可能会产生大量的不溶性微粒,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要求应用5%或10%的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静滴。
(四)单独使用中药注射剂
临床上常将中药注射剂与其他药物如西药配伍应用,以达到中西药联用的协同增效作用,但如果配伍不当则容易引起注射液颜色改变等药液物理化学反应,甚至发生不良反应。
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2015年)在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报告中,对2015 年中药注射剂总体报告排名前20 位药品(占全年中药注射剂报告87.6%)合并用药情况进行分析,其总体报告涉及合并用药占43.4%,严重报告涉及合并用药占56.5%,以上数据提示单独或联合其他药品使用中药注射剂均可出现不良事件,合并用药可能加大中药注射剂的安全风险。
(五)严格按照说明书规定的给药途径和剂量使用中药注射
剂
中药注射剂的使用还要注意给药途径和剂量的问题,由于不同的给药方式对中药注射剂的质量要求不同,因此不能随意变更注射途径。
临床上有少数医师擅自将肌内注射的针剂加到输液中静滴,这是严格禁止的。
此外,受“中药安全无毒副作用”思想的影响,临床中常出现随意加大中药注射液用量的情况。
据报道,中药注射剂浓度与微粒成正比,微粒数随药物浓度而变化。
另有研究表明,临床给药过程中药品浓度过大或给药速度过快,均可能导致头晕、疼痛、刺激性皮炎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因此,建议临床使用中药注射剂时应严格按照说明书推荐剂量使用,切不可随意加大剂量。
(六)规范中药注射剂配药操作
受医院硬件设施条件的限制及无菌操作意识不强的影响,一些医务人员常在非洁净条件下进行中药注射剂的配药,增加了输液配制过程中产生的二次污染,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
另外,配药操作时,如患者需要连续输入多组液体,有些医务人员常忽视在输液组与组间使用中性液体隔离后续滴,导致多组液体混合产生反应,影响疗效,甚至发生不良反应。
(七)加强用药监护
在用药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用药反应,对老人、儿童、肝肾功能异常患者等特殊人群和初次使用中药注射剂的患者应
慎重使用、加强监测。
中药注射剂主要表现为速发型过敏反应,在静滴该药前应备齐一些常用抗过敏性药物和设备,如肾上腺素、地塞米松、氧气等;使用过程中应加强对首次使用的患者开始给药30分钟内的观察、巡查。
此外,给药时应注意控制给药速度,如清开灵注射液建议滴速小于40滴/分,一般控制在15~30滴/分。
儿童用药应严格按公斤体重计算[2]。
综上所述,中药注射剂作为注射剂大家庭成员之一,具有一般注射液临床合理使用的原则和规范,又与其他西药注射液有较大差别,临床使用中药注射剂时应坚持上述几个原则,可避免或减少不良发应的发生,达到安全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
参考文献
[1] 梅全喜,曹俊岭. 中药注射剂临床合理应用.中药临床药学,2013,
8(3):295-297
[2] 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和处方集编委会. 国家基本药物临
床应用指南(中成药),2012,1(6):70-72
中铁二局集团中心医院
田静
2016年9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