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注射剂的合理讲义应用 .
中药注射剂临床合理应用

给药途径争议
注射剂的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也是最严格 的,其中最主要的是注射剂必须成分清晰、药 品纯净度高、疗效有充分证据、毒副作用明确。 这是国际医学界的共识,也是最基本的原则。
4
给药途径争议
反方3
“以现代医学的理论和标准衡量,中药注 射剂则从根本上违反了注射剂的基本原则,将 不明成分的复杂混合物注入人体是非常危险和 不负责任的,这类中国独有的药品既不符合传 统中医的理论和经验,也违反了现代医学的基 本原则。”
日本的小柴胡汤事件
世纪70年代初期,日本的津村顺天堂制成了小柴胡汤颗粒制剂, 同时发表了“津村小柴胡汤颗粒对慢性肝炎有治疗效果”的报告, 一时间在日本引起不同凡响。小柴胡汤成了畅销药,舆论认为日本 汉方走向现代化。短短的几年里,津村顺天堂便成了日本乃至世界 注目的制药企业,财富积累走向巅顶。但自20世纪90年代初起不 断爆出小柴胡汤有副作用的新闻,1991年4月日本厚生省向医师、 药剂师下达了要注意小柴胡汤导致间质性肺炎的通告。1994年1 月~1999年12月报道了因小柴胡汤颗粒的副作用发生了188例间 质性肺炎,其中22人死亡。结果津村顺天堂1997年破产,2000 年津村顺天堂社长津村昭被判刑3年。
给药途径争议
正方
中药注射剂的优点在于药效迅速,作用可 靠,更适于抢救危重病症之用,是中医治疗急 症必不可少的剂型。
有些中药注射剂还可发挥定位药效,如消 痔灵注射液可用于治疗痔疮;当归注射液可以 穴位注射等。
给药途径争议
正方
中药注射剂主要应用在心脑血管、抗肿瘤、 呼吸系统等领域。
中药在一些疾病治疗中发挥了较好的作用。 如丹参、生脉、参脉注射液是治疗心脑血管疾 病常用的注射液,康莱特注射液和艾迪注射液 在治疗肿瘤方面发挥了良好的作用,清开灵注 射液等列入国家中医医院急诊必要中成药目录。
中药注射剂的合理应用 课件

反应等。
护士操作的原因
1.输液或注射器有热原和过敏原,未严格执行无菌作。
2.同一根输液皮条先后输注中药注射液和西药输液,引起中西
药之间的物理化学配伍变化,产生新的物质导致ADR的发生。
3.在中药注射液内加入其它药品或其它中药制剂,或把中药注
射剂与其它药品混合在同一输液瓶内静脉使用。
配伍方面的原因
6.对中药注射液中过敏反应的高发品种(如双黄连粉针剂,清开灵 注射液)应先做皮试,可用原药物1:100稀释作皮肤斑贴试验或 用药物1:1000稀释作皮肤划痕或皮内注射试验。
中药注射剂的应用原则及注意事项
7.严格依照中药注射剂在说明书规定的输液配伍,控制液体的滴注速度 及浓度,滴速应缓慢。如:清开灵静滴1日20-40ml,要求以10%葡萄 糖注射液或氯化纳注射液100ml稀释后使用,控制在儿童20-40滴/min,
11.澄明度欠佳的制剂也易导致ADR 的发生。
机体方面的原因
1. 中药注射剂的使用对象以中老年人(患心血管疾病)、儿 童(病毒感染)和癌症病人居多,这类人群对药物的代谢、 排泄能力低,易引起毒性反应;耐受性差,易发生过敏反 应。
2. 在给病人静滴(肌注)中药注射液时,若病人精神状态欠 佳、空腹状态,容易诱发低血糖反应、过敏反应和胃肠道
中药注射剂的应用原则及注意 事项
4. 辨证论治,对症用药 ,严格掌握中药注射剂的适应症。如清开 灵注射液其功效是清热、化痰、醒神,主用于热病所致神昏、上 呼吸道感染、肺炎等,而对外感风寒发热者不适用。
5.合理控制用量,应以药物的性质、患者的病情及个体差异等诸多 因素,综合分析而定,切勿大剂量、长疗效使用。
配伍方面的原因
• 配伍发生的物理化学变化:
喹诺酮类与中药注射剂混合滴注容易产生沉
中药注射剂合理使用原则与规范ppt课件

中药注射剂可供注入人体内,包括肌肉、穴位、静脉 注射和静脉滴注使用,有灭菌溶液、乳状液、混悬液以及 供临用前配成溶液的无菌粉末或浓溶液等制剂。
特点:生物利用度高、疗效确切、作用迅速,在抢救 神志昏迷、不能口服的重症病人和急救等方面,一直发挥 着独特作用。
穴位注射治疗周围神经性面瘫------------
三 中药注射剂的合理使用原则
• 2008年卫生部《中药注射剂的临床使用基 本原则》
• 2010年《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 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
总局制定的合理用药核心信息
• ……
17
1.严格掌握适应症,合理选择给药途径。能口服给药的,不选用注射给
药;能肌内注射给药的,不选用静脉注射或滴注给药。必须选用静脉注射或滴 注给药的应加强监测。
3.需同时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中药注射剂,严禁混合配伍,应分开使用。 除有特殊说明,中药注射剂不宜两个或两个以上品种同时共用一条通道。
2010年《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20
中、西药注射剂联合使用:
1.谨慎联合使用。如果中西药注射剂确需联合用药,应根据中西医诊断 和各自的用药原则选药,充分考虑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尽可能减少联 用药物的种数和剂量,根据临床情况及时调整用药。
作为一种中西合璧的独特剂型,中 药注射剂问世已70多年。
1940年,八路军129师卫生队在十分 艰苦的条件下,研制成功了我国也是世 界上第一个中药注射剂——柴胡注射液。
新中国成立后,中药注射剂的研制 蓬勃发展,目前国家药品标准中收载的 中药注射剂达100余种。
2.中药注射剂的发展历程
• 中药注射剂作为中药创新的重要体现,已 有70多年的历史。
2. 辨证施药,严格掌握功能主治。临床使用应辨证用药,严格按照药品
中药注射剂在临床的合理应用-上传ppt课件

忽视药物配伍禁忌
复方丹参注射液加入低分子右旋糖酐注射液中 静脉滴注,常引起过敏反应,甚至休克。
低分子右旋糖酐本身是一种强抗原,易和一些 药物结合成络合物或复合物所致,因此临床在 使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时,应尽可能不与低分子 右旋糖酐注射液混合滴注,以免引起过敏性休 克或严重的过敏症。
药物使用时的滴注速度、剂量、浓度等 均与注射液发生的中药不良反应有—定 的相关性。滴速过快,或用药剂量过大, 或浓度过高,均可使瞬间进入静脉的药 物过多,而引起一系列不良反应。
用药过程操作不够规范
如清开灵注射液的不良反应与剂量、浓度呈下 述关系:其剂量与严重程度无关,与发生率有 关;而浓度则与不良反应严重程度有关,与发 生率无关,即浓度越高,不良反应越严重 对中药注射剂临床不良反应的观察发现,如滴 速过快,可引起血管疼痛较多。因此在临床使 用时滴液速度不宜过快。
忽视药物配伍禁忌
为避免发生意外,应该注意在没有弄清 是否会产生配伍禁忌时尽量分别注射。
如清开灵注射液与青霉素配伍后应用出
现不良反应;而分开静滴目前尚未有不
良反应的报告。
忽视药物配伍禁忌
中西药配伍使用时,应考虑混合的药物 品种越多,配伍禁忌发生的几率越高;
即使不发生配伍禁忌,药物配伍后也应
养阴活血 扩张血管
清热化痰 平肝潜阳
缺乏中医辨证方法的运用
头昏、周身酸痛、 舌质暗、苔黄厚腻、脉弦滑
病例----高血压 、上呼吸道感染
黄芪注射液----头昏恶心纳呆----菖郁温胆汤
葛根注射液
健脾益气, 利湿 实证及阴虚 病人忌用
化祛痰清 热,活血化 瘀
用药剂量过大或浓度偏高
中药注射剂的合理应用介绍

5%~10%葡萄糖注射液
中中 5%药药葡注 注萄射射糖剂剂注的的艾射应使液用用迪或原要0注则区. 和别射注于意一液事般项注射剂,区别于斑传蝥统意、义上人的中参药加、及其黄它剂芪型、的中刺成药五,改变0中.药9无%毒氯的偏化见。钠注射液
中药组方复杂,灭菌后配伍发生变化,易产生导致ADR的新化合物。
5%~10%葡萄糖注射液
中药注射剂的合理应用介绍
1
பைடு நூலகம்
中药注射剂的定义与特点
2 国内及我院中药注射剂应用现状
3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及原因
4 中药注射剂的应用原则和注意事项
中药注射剂的定义及特点
一、定义
中药注射剂是我国独创的中药新剂型,是以中医理论 为指导,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从中药天然药物的 单方或复方中提取的有效物质制成的可供注入体内, 包括肌肉、穴位、静脉注射和静脉滴注使用的灭菌制 剂。以供临床前配制溶液的无菌粉末或浓溶液。
不可预知性:成分复杂; 配伍禁忌性:与一些药物配伍或联合应用可引起
明显的不良反应。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系统分类及临床表现
ADR类型
临床表现
血对应普小疑用遍板 难 于 认减重重为少症症:、需患中溶用者药血中和的性药心安贫注脑全血射血性剂管比过选疾较择病高敏肌、,肉肿毒反注瘤副应射、作,病用急毒小救感。病染例等才方选面择的中治药疗注。射剂皮静脉疹滴、注。红肿、红斑热、水泡、寒战、高
目前列入国家参标准麦的注中药射注射液剂有109种,其中复方制剂50红种(參原、料药麦多大冬3-12味),单方制5剂%54种~,1另0有%19种葡非萄药典糖法定注品射种。液
丹参注射液
丹参
5%或50%葡萄糖注射液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冻 丹参多酚酸盐(丹参乙酸
中药注射剂合理应用(最新)ppt课件

合并用药 情况普遍
审慎配伍
* *
审慎配伍
➢中药注射剂宜单独使用,说明书上也要求 避免与其它药物混合静滴,但两组或两组以 上液体序贯静滴的情况还较普遍。
辨证用药
➢证:是对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病理 本质的概括。如风寒表证、风热表证、肝阳上亢 证等等。 ➢注意区别证、症、病。 ➢中医是辨证和辨病相结合。
(一)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的报道
截至2013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通报的中药注 射剂不良反应品种主要有:红花注射液、喜炎平注射液、 脉络宁注射液、香丹注射液、生脉注射液、莲必治注射 液、莪术油注射液、刺五加注射液、茵栀黄注射液、双 黄连注射液、丹参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血塞通注射 液、参麦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等。
(三)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的原因
药物因素 使用因素
患者因素
药物因素
原料质量、制备工艺、致敏成分、 伪劣药品
使用因素 患者因素
药不对证、联合用药、反复用药、 剂量过大、滴速过快
性别年龄、高危人群、自行用药
临床合理应用要点
皮肤试验 谨慎用药 审慎配伍 辨证用药 注意剂量 注意疗程 辨别溶媒 规范操作 输液器具
(四)其他方面
血塞通注射液、血栓通注射液:除用治冠心病心 绞痛外,还可用于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
丹参注射液:除用治冠心病心绞痛外,还可用于 治疗银屑病、颈性眩晕、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脉络宁注射液: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静脉血栓形 成
肾康注射液:慢性肾功能衰竭
三、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事件
净化操作环境
➢ 输液配制环境对输液微粒污染有一定影响,净化操作环 境可明显减少配制过程中热原和微粒的侵入。
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合理应用

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合理应用摘要】目的为保证临床合理、规范地使用中药注射剂,以求充分发挥中药注射剂的优势,避免和减少不良反应。
方法从溶媒的选择、药物间的配伍禁忌、滴速的控制、个体差异等方面进行研究和探讨。
结果及结论认真抓好以上各个环节的工作,规范临床操作规程,可以保证中药注射剂临床治疗的安全有效。
【关键词】中药注射液/临床应用溶媒滴速不良反应配伍注意事项中药注射剂是指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从中药或天然药物的单方或复方中提取的有效物质制成的无菌溶液、混悬液或临用前配成溶体的灭菌粉末供注入体内的制剂”[1]。
它具有作用迅速、疗效确切等优点,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临床,但由于中草药成分和组分比较复杂。
近年来,随着临床药学和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深入开展,已不断有中药注射剂致不良反应的报道,且呈逐年增多的趋势,引起了人们的相应重视。
根据我院中药注射液出现的不良反应,笔者认为通常所出现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实则很多是可防范的药物不良事件。
笔者现仅就临床如何合理、规范使用等方面作一阐述。
以求充分发挥中药注射剂的优势,避免和减少不良反应。
1 正确选择溶媒中药注射剂包含的成分很复杂,应根据其理化性质选择不同的溶媒。
粉针剂应当用注射用水充分溶解再扩溶。
如果溶媒选择不当,会致使溶液形成沉淀、不溶性微粒、甚至变质等从而引起不良反应。
有文献报道,参麦、复方丹参、银杏叶等注射液的pH为4~6.5,偏酸性,与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可能会因盐析作用而产生大量不溶性微粒,故一般应用5%或10%的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静滴[2],(即使考虑患者有糖尿病史,也可以通过皮下注射适量胰岛素抵抗)。
而复方苦参、灯盏花素等注射液偏碱性,则应用0.9%氯化钠注射稀释后缓慢滴注,避免与pH值过低的液体配伍使用,以免有效成分析出,形成沉淀 [2]。
又如灯盏细辛注射液在酸性条件下,其酚酸类成分可能游离析出,所以必须用0.9%氯化钠注射液作为溶媒稀释,而不能用偏酸性的葡萄糖注射液。
中药注射剂在临床的合理应用ppt课件

缺乏中医辨证方法的运用
病例----高血压
头晕肢麻、心烦易怒、失眠 舌质红、苔腻稍黄、脉弦滑
痰热蕴结,肝阳上亢
脉络宁1周----头痛难忍----清开灵
养阴活血 扩张血管
清热化痰 平肝潜阳
缺乏中医辨证方法的运用
头昏、周身酸痛、 舌质暗、苔黄厚腻、脉弦滑
病例----高血压 、上呼吸道感染
黄芪注射液----头昏恶心纳呆----菖郁温胆汤
葛根注射液
健脾益气, 利湿 实证及阴虚 病人忌用
化湿祛痰清 热,活血化 瘀
用药剂量过大或浓度偏高
对照标准:药品说明书及《中药注射剂 学》的用药方法及用药规定 统计来源:39例 统计结果:11例属于用药剂量大或药液 浓度高,比例为28%,其中包括双黄连3 例,柴胡2例,川芎嗪、复方丹参、丹参、 脉络宁、清开灵、葛发生意外,应该注意在没有弄清 是否会产生配伍禁忌时尽量分别注射。
如清开灵注射液与青霉素配伍后应用出
现不良反应;而分开静滴目前尚未有不
良反应的报告。
忽视药物配伍禁忌
中西药配伍使用时,应考虑混合的药物 品种越多,配伍禁忌发生的几率越高;
即使不发生配伍禁忌,药物配伍后也应
从我院上报的药物不良反应报表中也可 得到印证: 从2001年至2005年由中药注射剂引起的 不良反应共22起,其中超量使用的有10 起,占45%。 血栓通注射液说明书中静脉注射用量一 次2-5ml,但某些医生一次用量可达到 15ml。
忽视与输液配伍产生的超量微粒
中药注射液与输液配伍后往往容易发生药物颗 粒数量增多、尺寸变大的现象。
有些中药注射剂还可发挥定位药效,如 消痔灵注射液可用于治疗痔疮;当归注 射液可以穴位注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