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注射剂的合理应用培训课件
合集下载
中药注射剂的合理应用 课件

反应等。
护士操作的原因
1.输液或注射器有热原和过敏原,未严格执行无菌作。
2.同一根输液皮条先后输注中药注射液和西药输液,引起中西
药之间的物理化学配伍变化,产生新的物质导致ADR的发生。
3.在中药注射液内加入其它药品或其它中药制剂,或把中药注
射剂与其它药品混合在同一输液瓶内静脉使用。
配伍方面的原因
6.对中药注射液中过敏反应的高发品种(如双黄连粉针剂,清开灵 注射液)应先做皮试,可用原药物1:100稀释作皮肤斑贴试验或 用药物1:1000稀释作皮肤划痕或皮内注射试验。
中药注射剂的应用原则及注意事项
7.严格依照中药注射剂在说明书规定的输液配伍,控制液体的滴注速度 及浓度,滴速应缓慢。如:清开灵静滴1日20-40ml,要求以10%葡萄 糖注射液或氯化纳注射液100ml稀释后使用,控制在儿童20-40滴/min,
11.澄明度欠佳的制剂也易导致ADR 的发生。
机体方面的原因
1. 中药注射剂的使用对象以中老年人(患心血管疾病)、儿 童(病毒感染)和癌症病人居多,这类人群对药物的代谢、 排泄能力低,易引起毒性反应;耐受性差,易发生过敏反 应。
2. 在给病人静滴(肌注)中药注射液时,若病人精神状态欠 佳、空腹状态,容易诱发低血糖反应、过敏反应和胃肠道
中药注射剂的应用原则及注意 事项
4. 辨证论治,对症用药 ,严格掌握中药注射剂的适应症。如清开 灵注射液其功效是清热、化痰、醒神,主用于热病所致神昏、上 呼吸道感染、肺炎等,而对外感风寒发热者不适用。
5.合理控制用量,应以药物的性质、患者的病情及个体差异等诸多 因素,综合分析而定,切勿大剂量、长疗效使用。
配伍方面的原因
• 配伍发生的物理化学变化:
喹诺酮类与中药注射剂混合滴注容易产生沉
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指南培训精品PPT课件

• 全身过敏反应表现为胸闷、心慌、呼吸困难、面色苍白、大汗淋漓等(其 中2例死亡),尚见迟发过敏反应;
• 药物表现为发热、寒战;
• 循环系统反应见诱发心肌梗死致死,房颤,心动过速,期前收缩,血压升 高;
• 血管刺激反应表现为血管扩张性头痛、血管神经性水肿、肢体麻木疼痛;
• 消化系统表现为呕吐、腹泻、腹痛、泛酸、肠痉挛;泌尿系统症状见排尿 困难;
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指南
主讲人:吕志芳
一、中药注射剂概述
• 1.定义 • 中药注射剂:药材(和饮片)经提取、纯
化后制成的供注入体内的溶液、乳状液及 供临用前配制成溶液的粉末或浓溶液的无 菌制剂 • 可分为注射液、注射用无菌粉末、注射用 浓溶液,用于肌内注射、静脉注射或静脉 滴注等。
• 2.品种、特点及不可替代性
• 鱼腥草注射液不良反应/事件的主要表现 • 以全身过敏反应发生率最高,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面色苍白、口唇
发绀、肢冷、脉微 • 局部过敏反应见皮疹、瘙痒、局部疼痛 • 消化系统: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口干 • 血液系统:粒细胞减少、粒细胞偏高、血沉快 • 循环系统:心慌,心悸、胸闷、血压上升、心前区不适、面色潮红
• 生殖系统症状表现为外阴瘙痒; • 呼吸系统表现为雾化吸入中剧咳; • 神经系统表现为头晕、头痛。
• 双黄连粉针剂: • 同样以局部过敏反应发生率最高,表现为皮疹、瘙痒 • 也有全身过敏反应,表现为胸闷、心慌、呼吸困难、面色
苍白、大汗淋漓等(其中1例死亡) • 药物热表热为发热、寒战; • 消化系统表现为恶心、呕吐、肠痉挛、喷射状呕吐 • 呼吸系统症状见哮喘加重或诱发哮喘 • 神经系统症状见头晕、头痛; • 循环系统表现为血压升高,静脉炎 • 泌尿系统反应为血尿、一过性尿闭 • 其他:眼睑或口唇水肿、皮肤或齿龈恍然、上臂疼痛
• 药物表现为发热、寒战;
• 循环系统反应见诱发心肌梗死致死,房颤,心动过速,期前收缩,血压升 高;
• 血管刺激反应表现为血管扩张性头痛、血管神经性水肿、肢体麻木疼痛;
• 消化系统表现为呕吐、腹泻、腹痛、泛酸、肠痉挛;泌尿系统症状见排尿 困难;
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指南
主讲人:吕志芳
一、中药注射剂概述
• 1.定义 • 中药注射剂:药材(和饮片)经提取、纯
化后制成的供注入体内的溶液、乳状液及 供临用前配制成溶液的粉末或浓溶液的无 菌制剂 • 可分为注射液、注射用无菌粉末、注射用 浓溶液,用于肌内注射、静脉注射或静脉 滴注等。
• 2.品种、特点及不可替代性
• 鱼腥草注射液不良反应/事件的主要表现 • 以全身过敏反应发生率最高,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面色苍白、口唇
发绀、肢冷、脉微 • 局部过敏反应见皮疹、瘙痒、局部疼痛 • 消化系统: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口干 • 血液系统:粒细胞减少、粒细胞偏高、血沉快 • 循环系统:心慌,心悸、胸闷、血压上升、心前区不适、面色潮红
• 生殖系统症状表现为外阴瘙痒; • 呼吸系统表现为雾化吸入中剧咳; • 神经系统表现为头晕、头痛。
• 双黄连粉针剂: • 同样以局部过敏反应发生率最高,表现为皮疹、瘙痒 • 也有全身过敏反应,表现为胸闷、心慌、呼吸困难、面色
苍白、大汗淋漓等(其中1例死亡) • 药物热表热为发热、寒战; • 消化系统表现为恶心、呕吐、肠痉挛、喷射状呕吐 • 呼吸系统症状见哮喘加重或诱发哮喘 • 神经系统症状见头晕、头痛; • 循环系统表现为血压升高,静脉炎 • 泌尿系统反应为血尿、一过性尿闭 • 其他:眼睑或口唇水肿、皮肤或齿龈恍然、上臂疼痛
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及合理使用共42页PPT

谢谢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邓拓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爱尔兰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歌德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迈克尔·F·斯特利
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及合理 使用
•
6、黄金时代是在我们的前面,而不在 我们的 后面。
•
7、心急吃不了热汤圆。
•
8、你可以很有个性,但某些时候请收 敛。
•
9、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蹩脚 的工人 总是说 工具不 好)。
•
10、只要下定决心克服恐惧,便几乎 能克服 任何恐 惧。因 为,请 记住, 除了在 脑海中 ,恐惧 无处
中药注射剂临床合理应用 ppt课件

ppt课件
15
基本情况--给药途径
中药注射剂的给药途径主要可分为静脉注射、肌内 注射、局部病灶注射和穴位注射四种。
①静脉注射:静脉注射主要有静脉推注与静脉滴注 两种形式。静脉注射起效迅速,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量一般为1-5ml。
ppt课件
30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现状
2012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共收到药品不 良反应/事件报告120万余份。化学药占81.6%、中 药占17.1%、注射剂占56.7%,中药注射剂占中药不 良反应的48.2%(50.2%)
中成药例次数排名前20位的均为中药注射剂。中药 注射剂严重报告例次数排名前10位的品种依次为: 清开灵注射剂、参麦注射剂、双黄连注射剂、血塞 通注射剂、丹参注射剂、香丹注射剂、生脉注射剂、 血栓通注射剂、脉络宁注射剂、黄芪注射剂。
ppt课件
16
基本情况--给药途径
③局部病灶注射:将中药注射液直接注射于病变部 位,如银黄注射液注射于眼部,治疗病毒性结膜炎。
④穴位注射:少数中药注射剂可以穴位注射,如复 方当归注射液小剂量穴位注射, 对各种急慢性劳损、关节疼痛等 具有一定的疗效。
ppt课件
17
基本情况--临床分类
①清热类(清热解毒类 约占24%) 具有清热解毒功效的中药注射剂,数量多,
由1种药物组成的中药注射剂有59个(占 54.13%),2种的有16个(占14.68%),3种的 有11个(占中药注射剂10.09%)。
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收载:柴胡、参麦、生脉、 血栓通、血塞通、丹参、脉络宁等品种。
ppt课件
14
基本情况--发展概况
109种中药注射剂涉及原料药143种,其中在 药物组成中只出现1次的100种,出现2次及 超过2次的43种。这43种原料药,共计在单 方和复方中重复出现160次。以上重复出现 的原料药,其功能较多地集中在清热(15种, 其中清热解毒药10种)、补益(5种)和活 血化瘀(4种)方面。显然,供制备中药注 射剂的常用原料药,只是常用中药的一小部 分,远不如制备汤剂或中成药所用的原料药 品种类多。
中药注射剂在临床的合理应用ppt课件

缺乏中医辨证方法的运用
病例----高血压
头晕肢麻、心烦易怒、失眠 舌质红、苔腻稍黄、脉弦滑
痰热蕴结,肝阳上亢
脉络宁1周----头痛难忍----清开灵
养阴活血 扩张血管
清热化痰 平肝潜阳
缺乏中医辨证方法的运用
头昏、周身酸痛、 舌质暗、苔黄厚腻、脉弦滑
病例----高血压 、上呼吸道感染
黄芪注射液----头昏恶心纳呆----菖郁温胆汤
葛根注射液
健脾益气, 利湿 实证及阴虚 病人忌用
化湿祛痰清 热,活血化 瘀
用药剂量过大或浓度偏高
对照标准:药品说明书及《中药注射剂 学》的用药方法及用药规定 统计来源:39例 统计结果:11例属于用药剂量大或药液 浓度高,比例为28%,其中包括双黄连3 例,柴胡2例,川芎嗪、复方丹参、丹参、 脉络宁、清开灵、葛发生意外,应该注意在没有弄清 是否会产生配伍禁忌时尽量分别注射。
如清开灵注射液与青霉素配伍后应用出
现不良反应;而分开静滴目前尚未有不
良反应的报告。
忽视药物配伍禁忌
中西药配伍使用时,应考虑混合的药物 品种越多,配伍禁忌发生的几率越高;
即使不发生配伍禁忌,药物配伍后也应
从我院上报的药物不良反应报表中也可 得到印证: 从2001年至2005年由中药注射剂引起的 不良反应共22起,其中超量使用的有10 起,占45%。 血栓通注射液说明书中静脉注射用量一 次2-5ml,但某些医生一次用量可达到 15ml。
忽视与输液配伍产生的超量微粒
中药注射液与输液配伍后往往容易发生药物颗 粒数量增多、尺寸变大的现象。
有些中药注射剂还可发挥定位药效,如 消痔灵注射液可用于治疗痔疮;当归注 射液可以穴位注射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葛根素注射液致死3例
鱼腥草注射液致死:自1988年至今,药品安全检 测部门共收到使用该药物的严重不良反应222例, 主要表现为过敏性休克、全身过敏反应、呼吸困 难、甚至死亡等。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
药物因素
康艾注射液
银杏叶提取物
5%葡萄糖注射液
红景天
5%葡萄糖注射液
红花、赤芍、川芎、丹参、 0.9%氯化钠注射液 当归
红參、麦冬、五味子
5%葡萄糖注射液
黄芪、人参、苦参素
5%葡萄糖注射液或0.9% 氯化钠注射液
痰热清注射液 茵栀黄注射液
黄芪、熊胆粉、山羊角、 金银花、连翘
5%葡萄糖注射液
茵陈、栀子、黄芩苷、金 银花
明显的不良反应。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系统分类及临床表现
ADR类型
临床表现
过敏反应
皮疹、红肿、红斑、水泡、寒战、高 热
过敏性休克
胸闷、心慌、呼吸困难、意识模糊、失常、血压下降
消化系统
腹痛、腹泻、恶心、呕吐、胃胀
与西药注射剂配伍应用不合理时,会发生一些不良反 应和输液反应,因此应重视中药注射剂的合理应用。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国内中药注射剂应用现状
目前列入国家标准的中药注射剂有109种,其中复方 制剂50种(原料药多大3-12味),单方制剂54种, 另有19种非药典法定品种。
中药注射剂安全性问题提出背景
2005年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因 葛根素注射液引起急性溶血致死安全性问题停止 了它的注册报批。
2007年,SFDA公告暂停使用鱼腥草注射液等7个 注射剂的临床使用并暂停受理和审批其注册申请。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药品名称
主要成分
溶媒
疏血通注射液 注射用血栓通(冻干)
水蛭、地龙 三七总皂苷
5%葡萄糖注射液或0.9% 氯化钠注射液
注射用水或10%葡萄糖注 射液或氯化钠注射液
注射用血塞通(冻干) 艾迪注射液
三七总皂苷
5%~10%葡萄糖注射液
5%~10%葡萄糖注射液
斑蝥、人参、黄芪、刺五 加
0.9%氯化钠注射液
参麦注射液 丹参注射液
5%葡萄糖注射液或0.9% 氯化钠注射液
我院应用中药注射剂品种如下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药品名称
主要成分
溶媒
清开灵注射液 盐酸川芎嗪注射液
胆酸、珍珠母(粉)、猪去 氧胆酸、栀子、水牛角(粉)、 板蓝根、黄芩苷、金银花。
10%葡萄糖注射液或氯化 钠注射液
机体因素
护士操作因素 配伍因素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涉及的诱发药物
药物
1.清开灵注射液 2.葛根素注射液 3.穿琥宁注射液 4.双黄连粉针 5.刺五加注射液 6.复方丹参注射液 7.鱼腥草注射液 8.灯盏花素注射液 9.生脉注射液 10.黄芪注射液
中药注射剂是我国独创的中药新剂型,是以中医理论 为指导,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从中药天然药物的 单方或复方中提取的有效物质制成的可供注入体内, 包括肌肉、穴位、静脉注射和静脉滴注使用的灭菌制 剂。以供临床前配制溶液的无菌粉末或浓溶液。
二、特点
中药注射剂是目前临床用中药制剂的主导剂型:能快 速高效发挥疗效;适用于不能口服给药的患者;发挥 定时、定位、定向作用;应用于重症患者和心脑血管 疾病、肿瘤、病毒感染等方面的治疗。
据统计,医院用药前20位中药制剂,15个为中药注射 剂。
普遍认为:中药的安全性比较高,毒副作用小。 事实上: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逐年上升,其中中药
注射剂占中药制剂不良反应发生率的3/4。
我院应用中药注射剂品种如下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盐酸川芎嗪
5%葡萄糖注射液或氯化 钠注射液
注射用七叶皂苷钠
5%~10%葡萄糖注射液 0.9%氯化钠注射液 七叶皂苷钠A、七叶皂苷钠B
生脉注射液 华蟾素注射液
丹红注射液
红參、麦冬、五味子 华蟾素
丹参、红花
5%葡萄糖注射液 5%葡萄糖注射液 5%或50%葡萄糖注射液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1
中药注射剂的定义与特点
2 国内及我院中药注射剂应用现状
3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及原因
4 中药注射剂的应用原则和注意事项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中药注射剂的定义及特点
一、定义
发生率(%)
23.91 16.51 15.21 15.21 13.76 13.04 8.69 8.69 6.52 4.34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药物热
发热、胃寒、全身发抖
血液系统
血小板减少、溶血性贫血
神经系统
耳鸣、头痛、头晕、抽搐、全身发麻
呼吸系统
干咳、哮喘、呼吸急促
肝损害
食欲不振、转氨酶增高,药物性肝炎
肾损害
腰、肾剧痛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中药注射剂致死反应实例
清开灵注射液致死3例。
红參、麦冬 丹参
5%~10%葡萄糖注射液 5%或50%葡萄糖注射液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冻 丹参多酚酸盐(丹参乙酸
5%葡萄糖注射液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我院应用中药注射剂品种如下
药品名称
主要成分
溶媒
舒血宁注射液 大株红景天注射液
血必净注射液 生脉注射液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特点
多发性和普遍性:多数中药注射剂均有不同程度的 不良反应发生,临床症状表现不一,不同生产批 次间存在差异性;
多样性:临床表现的多样性不良反应常涉及到神 经、循环、泌尿、消化、呼吸、血液、皮肤等各 大组织系统。以过敏反应和发热反应为多见;
不可预知性:成分复杂; 配伍禁忌性:与一些药物配伍或联合应用可引起
鱼腥草注射液致死:自1988年至今,药品安全检 测部门共收到使用该药物的严重不良反应222例, 主要表现为过敏性休克、全身过敏反应、呼吸困 难、甚至死亡等。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
药物因素
康艾注射液
银杏叶提取物
5%葡萄糖注射液
红景天
5%葡萄糖注射液
红花、赤芍、川芎、丹参、 0.9%氯化钠注射液 当归
红參、麦冬、五味子
5%葡萄糖注射液
黄芪、人参、苦参素
5%葡萄糖注射液或0.9% 氯化钠注射液
痰热清注射液 茵栀黄注射液
黄芪、熊胆粉、山羊角、 金银花、连翘
5%葡萄糖注射液
茵陈、栀子、黄芩苷、金 银花
明显的不良反应。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系统分类及临床表现
ADR类型
临床表现
过敏反应
皮疹、红肿、红斑、水泡、寒战、高 热
过敏性休克
胸闷、心慌、呼吸困难、意识模糊、失常、血压下降
消化系统
腹痛、腹泻、恶心、呕吐、胃胀
与西药注射剂配伍应用不合理时,会发生一些不良反 应和输液反应,因此应重视中药注射剂的合理应用。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国内中药注射剂应用现状
目前列入国家标准的中药注射剂有109种,其中复方 制剂50种(原料药多大3-12味),单方制剂54种, 另有19种非药典法定品种。
中药注射剂安全性问题提出背景
2005年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因 葛根素注射液引起急性溶血致死安全性问题停止 了它的注册报批。
2007年,SFDA公告暂停使用鱼腥草注射液等7个 注射剂的临床使用并暂停受理和审批其注册申请。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药品名称
主要成分
溶媒
疏血通注射液 注射用血栓通(冻干)
水蛭、地龙 三七总皂苷
5%葡萄糖注射液或0.9% 氯化钠注射液
注射用水或10%葡萄糖注 射液或氯化钠注射液
注射用血塞通(冻干) 艾迪注射液
三七总皂苷
5%~10%葡萄糖注射液
5%~10%葡萄糖注射液
斑蝥、人参、黄芪、刺五 加
0.9%氯化钠注射液
参麦注射液 丹参注射液
5%葡萄糖注射液或0.9% 氯化钠注射液
我院应用中药注射剂品种如下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药品名称
主要成分
溶媒
清开灵注射液 盐酸川芎嗪注射液
胆酸、珍珠母(粉)、猪去 氧胆酸、栀子、水牛角(粉)、 板蓝根、黄芩苷、金银花。
10%葡萄糖注射液或氯化 钠注射液
机体因素
护士操作因素 配伍因素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涉及的诱发药物
药物
1.清开灵注射液 2.葛根素注射液 3.穿琥宁注射液 4.双黄连粉针 5.刺五加注射液 6.复方丹参注射液 7.鱼腥草注射液 8.灯盏花素注射液 9.生脉注射液 10.黄芪注射液
中药注射剂是我国独创的中药新剂型,是以中医理论 为指导,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从中药天然药物的 单方或复方中提取的有效物质制成的可供注入体内, 包括肌肉、穴位、静脉注射和静脉滴注使用的灭菌制 剂。以供临床前配制溶液的无菌粉末或浓溶液。
二、特点
中药注射剂是目前临床用中药制剂的主导剂型:能快 速高效发挥疗效;适用于不能口服给药的患者;发挥 定时、定位、定向作用;应用于重症患者和心脑血管 疾病、肿瘤、病毒感染等方面的治疗。
据统计,医院用药前20位中药制剂,15个为中药注射 剂。
普遍认为:中药的安全性比较高,毒副作用小。 事实上: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逐年上升,其中中药
注射剂占中药制剂不良反应发生率的3/4。
我院应用中药注射剂品种如下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盐酸川芎嗪
5%葡萄糖注射液或氯化 钠注射液
注射用七叶皂苷钠
5%~10%葡萄糖注射液 0.9%氯化钠注射液 七叶皂苷钠A、七叶皂苷钠B
生脉注射液 华蟾素注射液
丹红注射液
红參、麦冬、五味子 华蟾素
丹参、红花
5%葡萄糖注射液 5%葡萄糖注射液 5%或50%葡萄糖注射液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1
中药注射剂的定义与特点
2 国内及我院中药注射剂应用现状
3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及原因
4 中药注射剂的应用原则和注意事项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中药注射剂的定义及特点
一、定义
发生率(%)
23.91 16.51 15.21 15.21 13.76 13.04 8.69 8.69 6.52 4.34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药物热
发热、胃寒、全身发抖
血液系统
血小板减少、溶血性贫血
神经系统
耳鸣、头痛、头晕、抽搐、全身发麻
呼吸系统
干咳、哮喘、呼吸急促
肝损害
食欲不振、转氨酶增高,药物性肝炎
肾损害
腰、肾剧痛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中药注射剂致死反应实例
清开灵注射液致死3例。
红參、麦冬 丹参
5%~10%葡萄糖注射液 5%或50%葡萄糖注射液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冻 丹参多酚酸盐(丹参乙酸
5%葡萄糖注射液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我院应用中药注射剂品种如下
药品名称
主要成分
溶媒
舒血宁注射液 大株红景天注射液
血必净注射液 生脉注射液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特点
多发性和普遍性:多数中药注射剂均有不同程度的 不良反应发生,临床症状表现不一,不同生产批 次间存在差异性;
多样性:临床表现的多样性不良反应常涉及到神 经、循环、泌尿、消化、呼吸、血液、皮肤等各 大组织系统。以过敏反应和发热反应为多见;
不可预知性:成分复杂; 配伍禁忌性:与一些药物配伍或联合应用可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