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世界马铃薯的发展看中国马铃薯

合集下载

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国内外)

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国内外)

国内外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一、国内外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马铃薯是继玉米、水稻、小麦之后的世界第四大粮食作物,马铃薯适应性强、栽培模式多、经济效益好,在许多国家和地区被广泛种植,是世界上最大的非谷物类食品。

马铃薯产业发展对于保障食物安全、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区域经济等意义重大。

1.1 国外马铃薯种薯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马铃薯品质的好坏和产量高低关键在种薯。

因此,马铃薯种薯产业在马铃薯产业链中占有重要地位。

1.1.1 国外马铃薯种薯产业发展现状中国、印度、俄罗斯、乌克兰、美国、德国、孟加拉国、波兰、法国和白俄罗斯是世界上十大马铃薯生产国。

其中,荷兰是全球第一马铃薯种薯出口大国,出口量超过了其他国家出口量的总和,种薯出口到60多个国家,其种薯生产面积占总种植面积的21%,种薯单产达到30~35t/hm2,所种植种薯的75%用于出口,是农作物中产量、种植面积及经济效益最大的一种作物。

1、马铃薯种薯生产体系英国、荷兰主要以田间无性系筛选的方法获得脱毒快繁的基础材料和扩繁生产种薯,而法国、德国、美国、加拿大和日本等种薯生产国家都采用茎尖脱毒、分生组织培养的方法来获得脱毒快繁的基础材料和扩繁生产种薯。

2、马铃薯种薯生产技术成熟和先进的种薯生产技术为生产优质、高产的种薯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和有效的质量保证。

在荷兰,利用无性系选择、无性系快速繁殖、种薯催芽播种、种薯生产合理密植、测土精准施肥、GPS精细播种、GPS引导机械中耕和除草、全自动灌溉系统及卫星图像分析应用、晚疫病防治专家预警系统、适时灭秧等多种生产技术提高了马铃薯种薯的产量及品质,使其成为全球第一马铃薯种薯出口大国。

美国的爱达荷州被誉为“马铃薯之州”,驰名世界,该州马铃薯年种植面积约15万hm2,平均产量达30t/hm2以上,面积和产量都占全美国的四分之一左右。

爱达荷州马铃薯普遍丰产的原因也与其成熟、先进的生产技术密不可分。

3、马铃薯种薯检测和检验监督制度完善的种薯检测和检验监督制度为种薯生产和质量定级提供了可靠的保障机制。

2024年马铃薯市场分析现状

2024年马铃薯市场分析现状

2024年马铃薯市场分析现状1. 引言马铃薯(Potato)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蔬菜之一。

马铃薯的广泛种植和消费对许多国家的农业和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本文将对当前马铃薯市场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

2. 全球马铃薯生产马铃薯是世界上第三大主要粮食作物,仅次于小麦和玉米。

全球马铃薯生产主要集中在欧洲、亚洲和北美地区。

中国、印度、俄罗斯和美国是全球最大的马铃薯生产国家。

3. 马铃薯消费趋势随着人们对健康食品的关注增加,马铃薯消费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趋势。

马铃薯富含维生素C、膳食纤维和钾等营养物质,被认为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物。

此外,马铃薯的多种加工方法和用途,使其在各种食品中得到广泛应用,进一步推动了马铃薯市场的发展。

4. 马铃薯进出口情况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不同,马铃薯的生产和消费存在一定的差异。

一些国家和地区依赖进口满足其马铃薯需求。

例如,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马铃薯消费国之一,但其生产能力有限,需要大量进口。

此外,一些马铃薯生产国也通过出口来获取经济收益。

5. 马铃薯价格波动马铃薯市场的价格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供需关系、气候因素、政策调整等。

由于马铃薯是一种易腐食品,农产品价格波动也会对其价格产生影响。

价格波动对于种植者和消费者都具有一定的风险和挑战。

6. 马铃薯市场竞争态势全球马铃薯市场竞争激烈,主要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供应商。

竞争优势包括价格竞争力、产品质量、供应能力等。

在一些国家,马铃薯种植者通过创新和技术进步,提高产量和质量,获得竞争优势。

7. 马铃薯市场发展前景尽管面临一些挑战和不确定因素,马铃薯市场的发展前景仍然较为乐观。

随着人们对健康食品的关注增加,马铃薯的消费需求将继续增长。

此外,在某些国家和地区,政府还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来促进马铃薯产业的发展,为其提供更好的发展机遇。

8. 结论综上所述,马铃薯市场正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趋势,全球马铃薯生产和消费都在不断增加。

马铃薯的消费趋势

马铃薯的消费趋势

马铃薯的消费趋势
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作物之一,马铃薯的消费趋势在不断变化。

以下是目前的一些特点:
1. 全球马铃薯产量:2018年全球共生产了3.8亿吨马铃薯,其中中国和印度是最大的生产国。

2. 马铃薯的主要消费市场:马铃薯在欧洲、南非、美国、加拿大、中国、印度、拉丁美洲和俄罗斯都是主要的消费市场。

3. 马铃薯的最大消费国: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马铃薯消费国是中国,每年的消费量超过6400万吨。

4. 马铃薯的消费形式:马铃薯可以作为主食、副食或者零食来食用,包括煮、炸、烤、蒸、炖等各种方式。

5. 马铃薯的消费趋势:由于健康饮食和饮食多样化的推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寻找低热量和高营养价值的健康食品,马铃薯在其中占有一定的份额。

同时,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马铃薯制品的种类也越来越多,例如马铃薯片、马铃薯泥、马铃薯沙拉、马铃薯干等等,这些产品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离不开的小食品。

马铃薯生产现状与发展趋势

马铃薯生产现状与发展趋势

马铃薯生产现状与发展趋势一、世界马铃薯生产现状马铃薯是世界上仅次于小麦、水稻、玉米之后的第四大粮食作物,原产于南美洲哥伦比亚、秘鲁、玻利维亚安第斯山区及乌拉圭以及墨西哥等地,16世纪从南美的哥伦比亚向世界各地传播,17世纪初由荷兰人带到我国台湾。

马铃薯是重要的粮菜饲果和工业原料作物,由于它耐旱、耐瘠薄、高产稳产、适应性广、营养成分全和产业链长而受到全世界的重视。

在马铃薯种植面积和产量方面,目前全世界主要种植马铃薯的国家有148个,总面积2.8亿亩,总产量达3亿吨。

世界马铃薯面积分布的最大特点是以欧、亚两洲种植为主,中国、俄罗斯、乌克兰、印度四大生产国占世界种植面积的一半。

近几十年来,世界马铃薯的面积一直保持在3亿亩上下,面积主要分布在欧洲和亚洲,分别占世界马铃薯面积的40%和38%,二者合计占世界马铃薯面积的78%,而马铃薯的发祥地南美洲马铃薯种植面积只占世界马铃薯面积的5%。

近年世界马铃薯面积波动不大,但各大洲种植面积却有较大变化,除整个美洲大陆保持相对稳定外,欧洲发达国家因栽培技术水平提高、机械化程度高、单产增加而种植面积在持续减少,而亚洲、非洲的种植面积在不断增加。

与20世纪90年代相比,欧洲马铃薯面积由1.56亿亩下降到了目前的1.23亿亩,下降了21%。

其中,主要种植国俄罗斯、波兰、白俄罗斯、德国均有下降,减幅分别为6%、58%、49%和45%。

亚洲种植面积由20世纪90年代初的6255万亩增加到1.17万亩,增加了87%。

其中,中国的种植面积增幅达60%,印度和孟加拉增幅分别达到43%和52%,朝鲜面积增加了2倍。

非洲的面积由20世纪90年代初的1083万亩增加到目前的1683万亩,增加了55%。

其中,尼日利亚由12万亩增加到目前的263万亩,卢旺达、肯尼亚、马拉维的面积增长幅度也分别达到190%、140%和80%。

世界马铃薯平均单产为1167公斤/亩,单产最高的国家主要分布在西欧、北美和大洋洲,单产水平最高的国家是新西兰,达到2950公斤/亩,其次是荷兰,达到2867公斤/亩,其他单产水平较高的国家还有比利、丹麦、美国、英国、日本和加拿大,分别达到2835公斤/亩、2830公斤/亩、2743公斤、2721公斤/亩、2200公斤和1800公斤。

马铃薯在中国的发展和运用

马铃薯在中国的发展和运用

马铃薯在中国的发展和运用刘爱军甘肃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甘肃兰州(730070)Email:Liu.aj@摘要:自马铃薯传入中国以来,由于其营养均衡丰富,易于种植等特点,随着中国的发展而逐步成熟,现在中国是世界马铃薯生产第一大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种植业结构调整,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马铃薯正成为中国很多省及自治区的经济作物和优势产业。

关键词:马铃薯育种传播退化加工1.引言马铃薯是世界广泛种植的高营养的重要农作物,是继水稻,小麦和玉米之后的第四大农作物,中国是全球第一生产大国,在世界上具有重要作用,中国马铃薯的发展,在诸多因素中品种的作用是最重要的,研究马铃薯的传播史有利于防止其在无性繁殖过程中的严重退化现象,使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不断提高,现以运用实生苗育种和由常规育种转向多途径育种,丰富了育种资源。

2.马铃薯在中国的传播历史马铃薯又名土豆,山药蛋,地蛋,洋芋,洋山芋等,属茄科茄属植物,茎可供食用,是重要的粮食,蔬菜兼用作物,因其营养丰富有“地下苹果”之称。

2.1马铃薯的起源与传播野生马铃薯分布在美国南部、墨西哥、中美洲以及几乎整个南美洲,在全世界有150多个野生种[1]。

原始人类在南美洲见到野生马铃薯可能约在1400年前,也许还要更早一些,但其由野生逐渐向栽培植物进化则约发生在公元前5000到2000年[2]。

栽培马铃薯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是与人类活动相联系的,根据各种资料记载,在白种人到达以前北美洲和中美洲还没有栽培马铃薯,直到发现美洲以后,栽培马铃薯才从南美洲大陆引种到那里[3]。

马铃薯因两次偶然机会而引入欧洲。

首先是1570年左右引入西班牙,其次是略晚引入英格兰,马铃薯是从这两个地方几乎扩散到世界各地,从西班牙引进的马铃薯扩散到整个欧洲大陆和亚洲一些地方[4]。

可以确认,在新石器时代或更早时期,马铃薯已经从秘鲁沿海河谷流域的绿洲中种植,其栽培地区北到安卡什省的卡斯玛流域,南及伊卡省南部的沿海流域城市皮斯科之间的广大地区[5]。

马铃薯的加工现状及发展前景

马铃薯的加工现状及发展前景

马铃薯的加工现状及发展前景摘要:介绍了马铃薯的国内、国际加工现状及马铃薯加工产品的类型,展望了马铃薯加工产业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马铃薯;加工现状;发展前景马铃薯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又是重要的饲料和工业原料,最早传入中国约在16世纪后期至17世纪初期,至今已有400多年的栽培历史,目前遍及全国各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年种植面积约466.67万hm2,总产6 500万t,是世界最大的马铃薯生产国。

1马铃薯的营养价值马铃薯又叫洋芋、洋山芋、土豆、山药蛋,其营养价值曾经长期被忽视,而如今却成了营养学家青睐的蔬菜明星。

马铃薯的营养价值很高, 富含钾、锌、铁等,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和维生素C以及矿物质,优质淀粉含量约为16.50%,还含有大量木质素等,被誉为人类的“第二面包”。

其所含的维生素是胡萝卜的2倍、大白菜的3倍、西红柿的4倍,维生素C的含量为蔬菜之最。

2马铃薯的生产加工现状2.1国内现状2.1.1从生产层面看,产量低而不稳目前我国马铃薯每667m2产量为1 000kg,低于世界平均水平11%。

据专家估计,马铃薯的理论产量为8~16t/667m2,目前仅是其产量潜力的零头。

世界单产水平最高的新西兰,每667m2产量已达2 950kg,美国、荷兰等发达国家为2 670kg,我国产量仅为其的1/3。

2.1.2从加工利用层次看,整体滞后,产业链短世界发达国家的马铃薯加工比例一般在50%以上,加工产品上千种,食品加工比例占70%以上,我国目前加工比例仅为8%(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且90%以上是淀粉以及以淀粉为原料的粗加工产品,如粉条、粉丝等,而市场上目前需求较大的是精淀粉、变性淀粉及其系列加工产品。

于是形成了一个怪圈,一方面淀粉市场供不应求,另一方面中小企业产品滞销。

由于加工跟不上,又进而带来了销售上的严重问题,大量的马铃薯要农户自己消费和用于蔬菜消费,贮藏运输损耗大。

2.1.3从消费层次看,直接消费比例高近20a来,国外对马铃薯的开发利用,以加工食品和淀粉多途径利用为主,直接食用数量越来越少。

马铃薯产业的现状与发展

马铃薯产业的现状与发展

马铃薯产业的现状与发展马铃薯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蔬菜之一。

在全球范围内,马铃薯产业的规模不断扩大,产量不断增加,成为了世界上最重要的农作物之一。

在中国,马铃薯产业也在不断发展,成为了农业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中国的马铃薯产业已经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的马铃薯种植面积已经超过了2000万亩,年产量也达到了1亿吨以上。

同时,中国的马铃薯产业也在不断升级,从传统的种植模式向现代化、科技化的种植模式转变。

在种植技术方面,中国的马铃薯产业也在不断创新,采用了一系列先进的种植技术,如精准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提高了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

除此之外,中国的马铃薯产业还在不断拓展市场,向着多元化、高端化的方向发展。

在国内市场方面,马铃薯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食材之一,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食品加工和餐饮业中。

同时,马铃薯也被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如制造淀粉、酒精、生物燃料等。

在国际市场方面,中国的马铃薯产业也在不断拓展,出口量不断增加,成为了世界上最重要的马铃薯出口国之一。

然而,中国的马铃薯产业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马铃薯产业的发展还存在一定的不平衡性,一些地区的马铃薯产业发展相对滞后,产量和品质都有待提高。

其次,马铃薯产业的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还需要加强,以提高马铃薯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最后,马铃薯产业的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需要加强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占有率。

总的来说,中国的马铃薯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潜力。

未来,中国的马铃薯产业需要加强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市场营销,提高产量和品质,拓展市场,实现马铃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国内外马铃薯产业现状及贮藏技术研究进展

国内外马铃薯产业现状及贮藏技术研究进展

国内外马铃薯产业现状及贮藏技术研究进展一、内容综述近年来全球马铃薯产业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数据,2019年全球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万公顷,总产量达到亿吨。

其中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马铃薯生产国,占全球总产量的近四分之一。

此外阿根廷、印度尼西亚等国家也是马铃薯产业的重要生产国。

我国马铃薯产业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9年我国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万公顷,总产量达到亿吨。

同时我国马铃薯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优质高产品种推广应用取得明显成效,农民收入得到有效提高。

传统的马铃薯贮藏方法主要包括堆放法、窖藏法等。

这些方法虽然简单易行,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容易受环境影响导致病虫害的发生、易发霉变质等。

为解决传统贮藏技术的不足,国内外学者积极开展马铃薯贮藏技术研究。

目前主要的现代贮藏技术包括气调贮藏、真空包装贮藏、低温贮藏等。

这些技术在保持马铃薯营养成分、延长保鲜期等方面具有较好的效果。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重视,未来马铃薯产业将朝着绿色、高效、智能的方向发展。

具体表现为:加大优质高产品种的研发力度,提高马铃薯产量;推广先进的贮藏技术,降低损耗;加强产业链整合,提高产业附加值。

为推动马铃薯产业的发展,政府将继续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如加大科研投入、优化产业布局、引导企业创新等。

同时加强国际合作,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我国马铃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1. 马铃薯产业的重要性和地位马铃薯又称土豆,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和全球第四大经济作物。

在世界范围内,马铃薯产业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于保障粮食安全、促进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马铃薯是全球第四大经济作物,仅次于水稻、小麦和玉米。

马铃薯在全球范围内的种植面积广,产量巨大为世界各国提供了丰富的粮食资源。

据统计全球每年生产的马铃薯约有亿吨,其中近一半用于食品加工,如薯片、炸薯条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世界马铃薯的发展看中国马铃薯马铃薯是世界上仅次于玉米、水稻、小麦的第四大粮食作物,原产于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

因其抗逆性强、增产潜力大而在157个国家种植,又因其营养丰富被很多国家作为主粮食用。

联合国把2008年定为“国际马铃薯年”,并将其称为“地球未来的粮食”。

2015年1月,我国启动马铃薯主食产品及产业开发战略,将马铃薯作为我国三大主粮的补充进行相关产品开发。

这使得主食品种更加多样、营养更加多元化,对消费者和生产者来说均有积极意义。

推动马铃薯由副食消费向主食消费转变、由原料产品向产业化系列制成品转变、由温饱消费向营养健康消费转变则是该战略的宗旨和实质。

本文将从世界马铃薯发展与变化情况谈起,为我国的马铃薯主食开发建言献策。

世界马铃薯的生产和消费(一)世界马铃薯种植面积和产量的变化2013年FAO 统计显示,马铃薯在全世界157个国家种植。

总播种面积1946万公顷,总产量3.68亿吨,平均单产18.9吨/公顷,与1961年相比,世界马铃薯种植面积下降了12%,总产量增加了36%,平均单产增加了54.8%。

总体来看,马铃薯在全球各大洲的分布差异较大,其中亚洲和欧洲的马铃薯种植面积和产量占到世界的80%~90%,而美洲、非洲和大洋洲仅占10%~20%。

虽然亚洲和欧洲是马铃薯种植和生产的主要地区,但马铃薯在这两大洲的发展却呈相反的变化趋势,亚洲马铃薯生产在近年增长迅猛,成为推动世界马铃薯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从1961年至2013年,亚洲马铃薯种植面积占世界的比重由10.6% 上升至51.7%,总产量由占世界的8.6% 上升至49.0%;而欧洲马铃薯生产却呈现下降的趋势,马铃薯种植面积占世界的比重由80.2%下降至29.4%,总产占世界的比重由82.0%下降至30.7%。

此外,非洲的面积和产量也呈现上升的趋势,50多年来,面积增加了7.8倍,产量增加了14.4倍。

且马铃薯的生产水平和农业生产地位在不同地区差异较大,欧洲的平均单产已达40吨/公顷,而非洲的单产仅为15吨/公顷。

(二)世界马铃薯消费趋势变化世界上已经有2/3的人口把马铃薯作为主粮消费,从世界范围来看,马铃薯的消费方式以食用为主,占总生产量的39.6%~67.0%,平均占51.1%;其次,是饲用,占总生产量的9.1%~31.9%,平均占21.5%;种用量排在第三,占总生产量的8.8%~17.8%,平均占12.9%;用于工业加工的量较低,平均占总生产量的3.8%。

近50年来,马铃薯的食用量逐年上升,由1961年的1亿吨增加到2011年的2.4亿吨,其中亚洲食用量增长近1.1亿吨,是促进全球食用量增加的主要原因;而全球马铃薯饲用量呈下降趋势,由1961年的0.7亿吨减少到2011年的0.5亿吨,其中欧洲饲用量下降近0.4亿吨,直接影响到全球马铃薯饲用量。

2011年,欧洲的马铃薯总食用量仅占到其总供应量的48.4%,低于亚洲的69.8%和世界平均值63.8%。

从1961年至2011年,世界马铃薯人均消费量变化不大,平均30.7公斤/年/人。

亚洲和非洲的马铃薯人均消费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欧洲、大洋洲和美洲的消费量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欧洲马铃薯人均消费量下降26.8%;亚洲的马铃薯人均消费量上升了3.2倍,这种相反的变化趋势,与两个地区的饮食习惯及全球饮食多样化的发展密不可分。

一向以马铃薯作为主食的欧洲,当居民生活水平到达一定高度以后,必然会寻求食物消费的多样化和食物营养的多元化,所以对马铃薯的消费需求在下降;而以稻麦为主食的亚洲正好相反,由于人口持续增长,食品消费结构变化,及快餐食品的进入等因素驱动,马铃薯消费呈上升趋势。

但是,我们也应看到,2011年欧洲的人均马铃薯消费量仍高达84.2公斤/年,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4倍,亚洲平均水平的2.9 倍。

马铃薯依然是欧洲餐桌上不可替代的主粮。

(三)世界马铃薯食用方式的变化目前,对马铃薯的食用方式主要分两大类,即直接食用和加工后食用。

加工产品主要包括冷冻马铃薯、薯片和全粉。

以美国为例,从1970年至2010年,美国马铃薯的食用方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1970年,以直接食用为主,占总食用量的51%,其次是冷冻马铃薯占23%;而到2010年,以上两种食用方式的地位发生了反转,直接食用的比例显著减少至32%,冷冻马铃薯的比例增加至44%,成为目前的主要食用方式(美国马铃薯统计年鉴)。

薯片和脱水产品占总食用量的比例变化不大,分别平均占16.5%和12.1%。

然而,随着人们对饮食健康的关注,近十年来,美国人对冷冻马铃薯的消费有所下降。

中国马铃薯的生产和消费(一)中国马铃薯种植面积和产量的变化近50年来,中国马铃薯的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均迅速增长,至2013年,种植面积达577.5公顷,是1961年的4.4倍;总产量达8898.7万吨,是1961年的6.9倍。

从1961年至2013年,无论是中国马铃薯的种植面积还是总产量占世界的比重均显著增加5倍多,至2013年,分别达到29.7%和24.2%。

从中国马铃薯生产占亚洲的比重来看,种植面积的比重在近50年变化不明显,平均占到亚洲马铃薯种植面积的58.7% ;而总产量波动较大,自1973年达到最高点后,呈下降的趋势,这表明亚洲其他国家单产的增加量要显著高于中国的增加量。

以印度为例,2013年,印度的马铃薯单产已达到22.7吨/公顷,高于世界平均水平20%。

而中国的马铃薯单产仅为15.4吨/公顷,是世界马铃薯平均单产的81%。

(二)中国马铃薯消费趋势变化中国马铃薯的消费以食用为主,其次是饲用和加工,但不同时期,中国马铃薯利用方式的变化又有所不同。

从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随着谷物类粮食供应量的增加,马铃薯的食用比例呈下降的趋势;70年代至80年代中期,马铃薯食用比例变化不大,保持在40%左右波动;8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总产的增加和马铃薯产品的多样化,马铃薯食用比例进入了一个快速增长期,达到70%左右,在这个时期的人均食用量也显著增加,达37.4公斤/人/年,但仍远低于欧洲的平均消费水平。

(三)中国马铃薯食用方式的变化受传统饮食习惯的影响,在中国马铃薯一直都作为蔬菜或主粮直接食用,加工比例严重偏低。

在“马铃薯加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指出,2010年,中国马铃薯加工业消耗马铃薯692万吨,占当年总生产量8159万吨的8.5% ;预计在2015年加工量达1400万吨,占总产量的9.3%。

暂不分析这一目标能否实现,单就9.3% 的加工比例而言,也是远低于发达国家的加工水平的。

近年来,随马铃薯薯条进入中国人的餐桌,人们对薯条的消费量明显增加,但国内加工能力有限,2010年,国内薯条加工量仅11万吨,因此,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马铃薯生产国,还要向其他国家净进口冷冻薯条12万吨。

发展有中国特色的马铃薯主食产品及产业把马铃薯做成主食,是基于传统食用马铃薯的方式方法而言的,其目标在于以新的加工与消费方式鼓励人们食用更多的马铃薯,从而以消费拉动生产、以需求拉动种植业结构的调整,进而使人们在饮食营养方面更加丰富与全面,在作物生产方面更加具有提升的空间,在环境保护方面更加具有生态性与可持续性。

(一)加强舆论宣传,合理引导消费消费者的接受和认可是马铃薯成为主食的直接推动力。

尽管马铃薯在400年前便在中国扎根,但在餐桌上却一直被边缘化。

一提到马铃薯,大多人会将它与上世纪60年代的饥荒和贫困联系在一起。

目前,人们对马铃薯的认识,也多停留在一般蔬菜、淀粉原料或贫困时期的“救济粮”,现在还被很多消费者误认为是增肥食品;而在西方,马铃薯素有“地下苹果”和“第二面包”的美称,是每天必不可少的食物。

据一份《美国马铃薯信用趋势报告》指出,美国人天天都会吃马铃薯。

其实从营养角度来看,马铃薯比水稻、小麦具有更多的优点。

它富含蛋白质,拥有人体所必需的全部氨基酸,特别是富含谷类缺少的赖氨酸;富含大量维生素,特别是含有谷物类粮食所没有的胡萝卜素和维生素C,其所含的维生素C是苹果的10倍。

因此,每餐只要吃全脂牛奶和土豆,便可得到人体需要的全部营养素。

马铃薯还是一个矿物质宝库,各种矿物质是苹果的几倍至几十倍不等,500克马铃薯的营养价值大约相当于1750克的苹果。

马铃薯还有很神奇的药用价值:马铃薯中的淀粉在体内吸收缓慢,不会导致血糖过快上升;膳食纤维在根茎类蔬菜中含量较高,常吃马铃薯可促进胃肠蠕动,且膳食纤维有助于降低罹患结肠癌和心脏病的风险;马铃薯钾含量很高,能够排除体内多余的钠,还有助于降低血压。

(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马铃薯产品在欧洲,马铃薯的人均食用量达84.2公斤/人/年,且主要以加工食品消费为主,直接食用量越来越少。

而中国虽然是世界上最大的马铃薯生产国,但对马铃薯消费利用层次普遍较低,以直接食用为主,人均食用量不及欧洲平均水平的1/2。

目前,中国马铃薯加工产品匮缺是增加马铃薯消费量的主要瓶颈之一,市场上的大多产品多以效仿西方加工产品为主,缺乏有中国特色的马铃薯产品;而西方国家却十分注重马铃薯新产品的研发。

据全球新产品数据库统计(GNPD),仅2010年10月至2011年11月,进入美国市场的马铃薯加工新产品就有150个。

马铃薯主食产品在中国的开发,并不能仅着眼于薯条和薯片加工产品的研发,而要结合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马铃薯主食产品,在保证吃得营养的同时,满足广大消费者对食物的多样化需求。

首先,中国马铃薯新产品的研发,要从不同的加工层次入手,通过初加工,将马铃薯简单清洗、切丝或块,为家庭烹饪提供便利,以增加菜用这一传统的消费方式;通过精加工,推出符合中国人饮食习惯的马铃薯馒头、面条、米粉等主食产品,实现马铃薯的主食消费;通过精深加工,提取营养物质制成保健与营养食品或药品,促进多用途产业开发,提升马铃薯的营养健康消费水平。

其次,中国马铃薯新产品的研发,要考虑到不同消费群体的特殊需求。

据统计,在美国有老人和孩子的家庭对马铃薯的消费量要高出平均消费量的20%。

但在中国市场上却少有针对特定群体的马铃薯产品。

如,马铃薯婴幼儿食品在中国市场上一直较为罕见。

其实,质地松软的土豆泥,是宝宝辅食的最佳选择;口感绵软的土豆粒、土豆块还是宝宝锻炼吞咽能力的理想食材;用土豆做成的饼干还能成为宝宝磨牙时的伴侣。

再次,中国地理跨度大,南北方饮食习惯差异较大,各地方要结合当地饮食习惯,在继续保持马铃薯现有消费方式的同时,开发出适合当地消费者需求的主食产品。

最后,中国马铃薯主食产品的开发,还应学习西方现代主食加工理念,注重主食加工业的规范化、标准化、现代化。

中国的饮食文化博大精深,仅在《中国人如何吃马铃薯》一书中,就记录了300多种马铃薯的烹饪方法。

但这些做法却不易让每个人所掌握,如果这些马铃薯菜品,经过初加工后,都能实现“傻瓜式”的烹饪,相信大家都会爱上马铃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