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背诵段落
五年级课文背诵段落

第一次做坏事我姥爷在村市场头上修车。
这几天,他生意不好做,一天挣不上3元钱。
我决定帮帮姥爷。
放学后,我回到家,发现门口扔了几个玻璃瓶。
我灵机一动,有了一条妙计。
第二天一大早,我藏了5个玻璃瓶,就匆匆忙忙上学去了。
来到离村市场不远的大道边,我瞅瞅四周没人,便朝水泥道上摔瓶子。
“砰!”摔第一个,我吓得心怦怦跳。
“碎!”摔第二个,我的心吓得往外蹦。
我想住手,可想到姥爷,为了帮他,我还得“勇敢”地接着摔。
“砰!砰!砰!”一连摔了3个。
我头也不敢回,一口气跑到校门口。
我气喘吁吁,满身大汗,心突突地跳。
中午放学后,我来到姥爷的修车摊前。
姥爷的手指上包着创可贴,正忙着补胎。
他对修车的人说:“抓住摔瓶子的浑小子,我非抽他几个嘴巴不可!”一位叔叔说:“这没您老的事,看您,忙着收拾那些碎玻璃,连手都扎破了。
”姥爷说:“这点小伤不咋的,一下子来这么些补胎的,我忙不过来呀。
看刚才那个小女孩,急得哭了不是——还得坐出租车去上学……摔瓶损人,耽误别人的事,真可恨!”听到这些话,我臊得脸热脖子烫。
晚上,我向姥爷坦白交代一切。
姥爷语重心长地说:“孩子,人这一辈子,做人要有个准绳,损人利已的事,千万不能干呀!”这是我第一次做坏事,也是最后一次。
1、将文中画“”的句子改为反问句。
2、用“”画出文中描写“我”做坏事时心情的语句。
3、姥爷的修车生意不好,“我”是怎样帮他的?4、理解句子,回答问题。
孩子,人这一辈子,做人要有个准绳,损人利已的事,千万不能干呀!(1)“损人利已”中,“损人”在文中指,“利已”在文中指。
(2)姥爷的话告诉“我”这样的道理:5、“这是我第一次做坏事,也是最后一次。
”作者这样结尾好吗?为什么?在下列括号里填上适当的量词。
一()良弓一()乌鸦一()石屋一()小刀一()神医一()规矩一()老马一()青烟一()钻石一()世纪一()路程一()马车用“”画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在括号中。
无恶不做()吉详如意()一生不响()聚津会神()恩将仇抱()披头撒发()区寒取暖()气极败坏()违炕命令()屈漆投降()火艳四起()绕恕罪过()严厉承罚()心很手毒()莫明其妙()波澜壮阔()“走遍天下书为侣”第七自然段:所以,我愿意坐在自己的船里,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
完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背诵内容

完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背诵内容班级姓名一、古诗文背诵积累:(十首)1.杜甫的《绝句》:江山在夕阳下格外美丽,春风吹拂着花草的香气。
泥土化作了飞翔的燕子,沙滩变得温暖,鸳鸯在睡梦中舒适地蜷缩着。
2.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竹林外,桃花盛开,春江的水已经暖和,鸭子们已经知道了。
路边长满了蒌蒿,芦苇短小,这正是河豚欲上钩的时候。
3.曾几的《三衢道中》:梅子黄熟的时候,每天都是晴天,小溪水流干了,只能步行穿过山林。
绿荫依旧,沿途还有黄鹂鸟唱出动听的歌声。
4.白居易的《忆江南》:江南的美景,我曾经深深地体会过。
太阳从江面升起,花朵红得比火还热,春天到来时,江水变得绿得像蓝色。
这一切,谁能不想起江南?5.《韩非子・五蠹》的《守株待兔》:宋代有一个耕田的人,他的田地里有一根树。
一只兔子撞到树上,颈骨折断而死。
他以为每只兔子都会撞上这根树,于是他放下耕具守株待兔。
可惜,他再也没有捕到兔子,反而成为了宋国的笑柄。
6.王安石的《元日》:在爆竹声中,一年又过去了,春风送来了温暖,屠苏酒也要换新了。
千家万户的门窗都敞开着,太阳高悬在空中,人们用新符号换掉旧符号,迎接新的一年。
7.杜牧的《清明》:在清明节这个时节,雨水不停地下着,行人的脚步几乎要断魂。
我问路边的酒家在哪里,牧童远远指着杏花村。
8.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身在异乡,成了异乡人,每当佳节来临,我更加思念亲人。
我知道我的兄弟登上了高山,插上了茱萸,只可惜我不在他们身边。
9.韦应物的《滁州西涧》:我独自爱上了涧边的荒草,上面有黄鹂鸟在深树林中歌唱。
春潮带着雨水,晚上来得很急,野渡没有人划船,只有船自己横在水面上。
10.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四月的花儿已经凋谢,唯有山寺里的桃花依然盛开。
我长久地思念着春天,却找不到它的踪迹,不知道它是否已经到了这里。
二、成语背诵归纳:1.寓言故事成语:邯郸学步、滥竽充数、掩耳盗铃、自相矛盾、刻舟求剑、画蛇添足、杞人忧天、井底之蛙、杯弓蛇影。
高中语文一至四册要背诵的课文或段落(教师中心稿)

高中语文一至四册要背诵的课文或段落(教师中心稿)高考的“语文难”就已成定势,可惜很多人并没有关注,或没有重视。
小编今天为大家带来高中语文一至四册要背诵的课文或段落,一起来看看吧!高中语文第一册背诵课文或段落1、《荷塘月色》第4--6段: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
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
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
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
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
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
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
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2、《记念刘和珍君》第2、4两节:二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
鲁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背诵课文及段落内容

P15古诗: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P31读读背背: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
(列宁)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pan1 )。
(毛泽东)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任何成就都是刻苦劳动的结果。
(宋庆龄)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jie1)梯。
(高尔基)P34古诗: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P66望天门山 (唐·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zhū yúxiāoti ǎo cù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第1课 我们的民族小学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还有汉族的。
大家穿戴不同、语言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
那鲜艳的民族服装,把学校打扮得更加绚丽多彩。
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
“当,当当!当,当当!”大青树上钟声敲响了。
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
大家一起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最有趣的是跑来了几只猴子。
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同学们读课文。
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
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一所边疆的民族小学。
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
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粉墙上摇晃……P47:读读背背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
三年级上册要求背诵默写的课文段落

三年级上册要求背诵默写的课文段落
1 《我们的民族小学》P2全篇背诵;
2 《金色的草地》P7背诵第3自然段;
3 《爬天都峰》 P9 背诵第2自然段;
4 古诗《小儿垂钓》P15背诵默写;
5 《灰雀》P18背诵第1自然段;
6 名人名言P32 背诵默写;
7古诗《夜书所见》P35 背诵默写;
8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P36 背诵默写;
9《风筝》P38 背诵第1、2、3自然段;
10《秋天的雨》P42全篇背诵;
11 《听听,秋的声音》P46 全篇背诵;
12《天对地》P49 背诵默写;
13《花钟》P52 背诵第1自然段;
14《正月菠菜才吐绿》P64 背诵;
15孔子名言P69背诵默写;
16《盘古开天地》P71 背诵第4自然段;
17《赵州桥》P75 背诵第3自然段;
18《子鼠丑牛》P81 背诵
19 古诗《望天门山》P84 背诵默写;
20 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P85 背诵默写;
21《富饶的西沙群岛》P87 背诵第1、2、3、4自然段;
22 《美丽的小兴安岭》P88 背诵第1、2自然段;
23古诗名句P98 背诵默写;
24“千里之行”P114 背诵默写;
25《掌声》P117 背诵第3自然段;
26《三字经》P131 背诵默写;
27 生字表(二)P161—164 多读、熟读;
28词语表P165—170 多读、熟读、听写.。
黄山奇石背诵段落

《黄山奇石》背诵段落是课文的2-5自然段:
就说“仙桃石”吧,它好像从天上飞下来的一个大桃子,落在山顶的石盘上。
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有一只猴子。
它两只胳膊抱着腿,一动不动地蹲在山头,望着翻滚的云海。
这就是有趣的“猴子观海”。
“仙人指路”就更有趣了!远远望去,那巨石真像一位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着手臂指向前方。
每当太阳升起,有座山峰上的几块巨石,就变成了一只金光闪闪的雄鸡。
它伸着脖子,对着天都峰不住地啼叫。
不用说,这就是著名的“金鸡叫天都”了。
二年级下册语文背诵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背诵内容一、古诗1. 《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2. 《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3.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4.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二、课文段落1. 《找春天》春天来了!我们看到了她,我们听到了她,我们闻到了她,我们触到了她。
她在柳枝上荡秋千,在风筝尾巴上摇啊摇;她在喜鹊、杜鹃嘴里叫,在桃花、杏花枝头笑……2.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沿着长长的小溪,寻找雷锋的足迹。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你在哪里?小溪说:昨天,他曾路过这里,抱着迷路的孩子,冒着蒙蒙的细雨。
瞧,那泥泞路上的脚窝,就是他留下的足迹。
顺着弯弯的小路,寻找雷锋的足迹。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你在哪里?小路说:昨天,他曾路过这里,背着年迈的大娘,踏着路上的荆棘。
瞧,那花瓣上晶莹的露珠,就是他洒下的汗滴。
乘着温暖的春风,我们四处寻觅。
啊,终于找到了——哪里需要献出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
3. 《神州谣》我神州,称中华,山川美,可入画。
黄河奔,长江涌,长城长,珠峰耸。
台湾岛,隔海峡,与大陆,是一家。
各民族,情谊浓,齐奋发,共繁荣。
4. 《传统节日》春节到,人欢笑,贴窗花,放鞭炮。
元宵节,看花灯,大街小巷人如潮。
清明节,雨纷纷,先人墓前去祭扫。
过端午,赛龙舟,粽子艾香满堂飘。
七月七,来乞巧,牛郎织女会鹊桥。
过中秋,吃月饼,十五圆月当空照。
重阳节,要敬老,踏秋赏菊去登高。
转眼又是新春到,全家团圆真热闹。
三、日积月累1. 赋得古原草送别(节选)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2. 予人玫瑰,手有余香。
平时肯帮人,急时有人帮。
与其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
新课程小学语文各册要求背诵的课文及段落

上册
第1课:《观潮》。第3课:《鸟的天堂》。第5课:《古诗两首》。第6课:《爬山虎的脚》。第7课:《蟋蟀的住宅》第5、6小节。第13课:《白鹅》。第15课:《猫》。第18课:《颐和园》。第20课:《古诗两首》。第26课:《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第29课:《呼风唤雨的世纪》第3、4小节。第31课:《飞向蓝天的恐龙》第4小节。
二年级
下册
第1课:《找春天》。第2课:《古诗二首》。第3课:《笋芽儿》最后两节。第5课:《泉水》。第6课:《雷锋叔叔,你在哪里》。第9课:《日月潭》。第10课;《葡萄沟》。第12课:《北京亮起来了》。第17课:《古诗二首》。第18课:《雷雨》。第20课:《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第28课:《丑小鸭》最后一节。
五年级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下册
第1课:《草原》。第3课:《白杨》。第5课:《古诗词三首》。第8课:《童年的发现》第1—4小节。第10课:《杨氏父子》。第14课:《再见了,亲人》。第16课:《桥》。第22课:《人物描写一组》中的《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第25课:《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第26课:《威尼斯的小艇》。
新课程小学语文各册要求背诵的课文及段落
册别
要求背诵的课文及段落
一年级
上册
按照课后要求背诵的课文。
一年级
下册
按照课后要求背诵的课文。
二年级
上册
第1课:《秋天的图画》。第2课:《黄山奇石》。第3课:《植物妈妈有办法》。第4课:《古诗二首》。第5课:《一株紫丁香》。第9课:《欢庆》。第10课:《北京》。第11课:《我们成功了》。《识字5》。第23课:《假如》。第25课:《古诗二首》。第26课:《红领巾真好》。第27课:《清澈的湖水》。第30课:《我是什么》。第33课:《活化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
• P64第二段 • Tsunami is a Japanese word that means ‘harbour wave’. But why do tsunamis happen? Tsunamis are usually caused by earthquakes at the bottom of the sea. At first, the wave in the sea is quite small, but it moves very quickly. When the wave gets close to the coast, the ocean floor makes it grow enormously. By the time it reaches the coast it has become huge. Some tsunamis can be 30 meters high. • tsunami[英] [tsju:ˈn ɑ:mi] [美] [tsʊˈn ɑmi] n. 海啸
8
• P90 第三段 • In ancient Egypt, medicine men had a different way of treating headaches. They used to tie a ceramic crocodile, which was filled with herbs, to the head of the patient. The reasons for this are not clear to us today. • crocodile [ˈkr kədail] n. 鳄鱼;鳄鱼皮革; ɔ 鳄类动物 • Egypt[ˈid ʒɪpt] n. 埃及
5
6
• P52第二段 Does she worry about the danger? • She knows she could end up in hospital, but she never thinks about it.’of course the work is dangerous. But I don’t mind being in dangerous situations and there are lots of people on the film set who check that everything is safe. I don’t want to die in a stunt, and the director doesn’t want me to die either.’ • stunt n. 惊险动作,特技;发育不良的动植 物
10
• In his book ‘the discovery of Machu Picchu’ Hiram Bingham wrote: ‘ suddenly I was standing in front of the walls of a ruin and houses from the best quality of Inca art…I found brilliant temples, royal houses, a big square and tens of houses. It looked like a dream.’ • Machu Picchu n. 马丘比丘(Machu Picchu) 被称作印加帝国的“失落之城”。“马丘 比丘”在印加语中意为“古老的山巅”。 古城海拔2280米;两侧都有高约600米的悬 崖;峭壁下则是日夜奔流的乌鲁班巴河。 由于其圣洁、神秘、虔诚的氛围;马丘比 丘被列入全球10大怀古圣地名单。
4
• P.36 倒数第二段 • Linda has already decided how to spend the prize money. ‘A web camera for my computer, and some books by me favorite poets’. Linda has just done her schoolleaving examinations, and she hopes to go to university to study Marine Biology. ‘I haven’t decided about a career yet,’ says Linda. ‘But I’d like to work in something to do with the sea, for sure.’
• P40 第三段 • The boys then go into the forest to find lianas. Each boy must find, cut and measure his own liana because the older men do not help him. The boy climbs to the top of the tower, where he ties one end of the liana to the tower and the other end to his foot. Then he jumps from the top of the tower. If the liana breaks, or if it is too long, the boy might die. A boy cannot become a man until he has jumped from the tower. • liana [liˈ ɑnə, -ˈænə]藤蔓植物;藤本;
9
• P100 末段 • Computers can be a really positive part of children’s lives. But parents and teachers need to help children learn to use computers in responsible and creative ways,’ says teachers Jane Shields. ‘And children need to learn when it is time to log off and do something different.’ • responsible adj. 尽责的;承担责任;负有 责任的; responsibility n.
3
• P.24 最后一段 • Scientists believe that if the temperatures continue to rise, the ice at the poles will melt. If the ice melts, sea levels will rise. Some islands might disappear completely, and there might be floods in coastal cities. All this means that unless we do something to stop global warming now, there may be many other dramatic changes in the future. • poles n. (南、北)极( pole的名词复数 );地极; • dramatic [drəˈmæt k] adj. 戏剧的,戏剧性的; ɪ 引人注目的;激动人心的
课文背诵段落
1
• P.8 第一段 • In the 19th century, millions of Europeans emigrated to the USA because they wanted to find a better life. Many of them couldn’t find work in cities like New York, so they left and went to find farmland in the west. The people, called settlers, traveled west through the mountains on the ‘Oregon Trail.’ • emigrate [ˈ ɛmɪˈ ɡret] vt. 移居国外 • settlers [ˈs ɛtlɚ] n. 移民,侨民;殖民者;决定者 • Oregon Trail [ˈ ɔriɡən] [美国] 俄勒冈小道
2
• P.16 第一段 • Levi Strauss---a name that is now famous---was the man who invented jeans. Levi Strauss was born in Germany in 1829, but went to the USA as a young man. At first he lived in New York, but in 1853 he moved to San Francisco, where he worked with his brother. They worked in a shop selling clothes to men who were looking for gold in the California Gold Rush. The men were working very hard in difficult conditions, and they needed very strong trousers.
• Inca [ˈ ɪŋkə]n. 印加人(古代秘鲁土著人) • a ruin 一片废墟 • royal adj. 王国的,王室的高贵的,庄严的;盛 大的;敕许的,敕定的 • brilliant adj. 明亮的;<非正式>美好的;闪耀的; 才华横溢的 • n. 宝石;钻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