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即纱在瘢痕子宫剖宫产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剖宫产术出血宫腔填塞纱条38例临床分析

参 考 文 献
[】 iahd T F r nA , o e s e . r l e i n e ot g 1H gs iaR , u] J R b r t 1T i s na dR p rn a t H, a ad g i
sa d r s fr i ta re il c r b  ̄ t r mb l ss o ut s h mi tn a d o n r —a ra e e r t h o oy i fr Ac e ic e c
3 例 均 为 术 中填 塞 , 8 经宫 腔填 塞 后 出血 得 到 控制 者 3 6
l 例 ,经产妇 2 例 。出血原因为 :子宫收缩乏力出血 3 6 2 0 例, 其中 , 巨大儿 l , 3例 正常大小胎儿 9 , 例 双胎 5例 , 胎盘 早剥 3 。 例 其次 , 前置胎盘 3 , 例 胎盘剥离面出血 5例 , 其原
的生命 , 一但发生产后出血 , 必须迅速杏找原 因, 当机立断 , 采取快捷有效的止血方法 , 常规的方法是按摩子宫 、 使用宫 缩 剂 、 宫动 脉 上 行 支 结 扎 或髂 内动 脉 结 扎 , 子 出血 不 能 控 制
者 最 后 切 除 子 宫 。这 样 既 延 误 抢 救 的 时机 ,又 增 加 了 出 血
近 几 年 超 敏 C反 应 蛋 白 h — R ) 剂 研 制 成 功 , 得 c C P试 使 其与心脑血管疾 病的关系受到广泛关注。超过 2 0项前瞻 性流行病学研究显示 , 在健康 的个体 中 ,cC P水平增高 h— R 可 作 为独 立 危 险 因素 ,预 测卒 中 、心 肌 梗 死 和猝 死 的 发 生 [。因此 ,R 6 ] C P是 用 于 监 测 脑 血 管病 预 后 最 有 前 景 的 炎 症 标 记 物 。 急 性脑 梗 死 患 者 测 定 血 清 h— R c C P浓 度 的临 床 意 义 ,在于为临床评估脑血管疾病病情 的变化及近期预后提 供操作简便 、 迅速 , 结果准确的参考指标 。 本研究结 果显示 脑梗 死组 血清 h — R sC P含量 、神经功 能缺损 程度评分较正 常组 明显 升高 , C P浓度 的变化是 但 R 组 织 细 胞 受 损 时 的 一 项 非 特 异 性 反应 , 在 排 除 引起 C P 需 R 变化的其他原 因后才能作出正确判断 。 同时, 降低 急性脑梗 死患者 C P浓度是否对其预后产生有利影响 , R 也有待于今
宫腔填塞纱条治疗70例剖宫产术中大出血临床分析

宫腔填塞纱条治疗70例剖宫产术中大出血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宫腔纱条填塞在剖宫产术中术后的应用。
方法对我院70例因宫缩乏力,前置胎盘,胎盘植入,轻度凝血功能障碍在剖宫产术中及术后大出血的患者,采取经子宫切口或阴道行宫腔纱条填塞,术后24~36 h后取出纱条。
结果70例患者有一例因填塞失败行子宫切除术,其余均获成功。
70例患者无一例严重感染或死亡。
结论对剖宫产术中及术后早期大出血患者正确采用宫腔纱条填塞,止血效果可靠,此方法安全可行,既可挽救患者生命,还可保留患者的生育能力。
【关键词】剖宫产;产后出血;宫腔填塞产后出血一直是产科最严重的并发症,目前仍是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剖宫产时术中出血量明显多于阴道分娩,如何快速有效止血是产科医生必须钻研和掌握的基本技能,我院采用纱条填塞宫腔治疗剖宫产术中大出血68例,取得满意效果,先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自2005年1月至2011年12月五年间我院共行剖宫产术7426例,平均年龄25.4岁(22~36岁);初产妇7408例,经产妇18例;平均孕周37周(32~42周)。
其中古典式6例,腹膜外术式11例,余7409例均为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手术均采用硬腰联合麻醉,术中常规使用预防性宫缩剂,在7426例剖宫产术中,失血量超过500 ml有390例。
出血发生率为5.25%,其中用宫缩剂及手法按摩等无效且出血量≥800 ml者70例(占0.94%),均采用纱条填塞宫腔制止出血,仅有一例切除子宫,无一例产妇严重感染或死亡。
1.2 剖宫产指征见表1。
表11.3 剖宫产术中失血原因及失血量以子宫下段收缩不良,胎盘剥离面出血最为多见,占大出血总数的48.57%(34/70),其原发疾病均为前置胎盘;其次为单纯子宫收缩乏力,占总数的35.71%(25/70),其发病原因为巨大胎儿13例,双胎4例,产程延长4例,羊水过多及胎盘早剥各2例,第三为胎盘因素11例(占15.71%)为胎盘粘连手法剥离后出血,出血量均≥800 ml,平均失血量(1080±140)ml,失血量最多约4000 ml,70例中伴失血休克有9例,占总数的12.86%,其出血与失血量多及出血较急有关,对休克病例均采用输血、输液的抗休克处理,平均输血(760±80)ml.1.4 填塞纱条指征及方法凡剖宫产术中因宫缩乏力出血,用手法按摩及注射宫缩剂无效者,包括子宫壁及静脉给药,当阴道流血量达800 ml,即可采用纱条填塞法止血,对前置胎盘子宫下段胎盘附着部位出血,可先用铬制肠线对开放血窦出血处做“8”字粘肌层缝合,局部可喷洒凝血酶,以利止血。
宫腔填塞纱条术在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的止血效果分析

宫腔填塞纱条术在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的止血效果分析目的探讨宫腔填塞纱条术在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的止血效果。
方法本次实验以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所收治的40例剖宫产术中大出血患者为实验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宫腔填塞纱条进行止血治疗,回顾性分析患者的止血治疗效果。
结果患者经过宫腔填塞纱条术治疗后,38例患者在治疗1h后出血症状得到有效控制,止血成功率为95%,且发热症状得到有效控制,治疗效果较为理想。
结论本次临床实验结果表明,宫腔填塞纱条术用于剖宫产术中大出血,具有继续出血量少、止血效果好、速度快、操作简单等显著的优势,因而是一种较为理想的临床治疗方法,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标签:宫腔填塞纱条术;剖宫产术;大出血;止血效果产后出血是剖宫产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也是导致产妇术后死亡的主要原因。
产后出血是产科的常见急症,有效及时的临床治疗,是控制产后出血、降低产妇死亡率的关键。
通常情况下,产妇的术中大出血症状能够通过及时的处理得到有效的控制,然而,对于部分顽固性出血症状,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将会对产妇的健康造成极其严重的损害。
本次临床实验对宫腔填塞纱条术在剖宫产术中大出血临床治疗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现将本次临床实验的结果进行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次实验以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所收治的40例剖宫产术中大出血患者为实验对象,患者年龄范围在23岁至4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2.4±0.3)岁,产妇孕周在36周至42周之间,平均孕周为(38.7±1.2)周。
其中,经产妇11例,初产妇29例;子宫腺肌症伴胎膜早破1例,多胎妊娠8例,过期妊娠导致引产失败3例,前置胎盘伴瘢痕子宫2例,重度妊高症4例,前置胎盘18例。
患者产后出血量为:2500ml-1500ml4例,1500ml-1000ml10例,1000ml-600ml16例。
产妇的产后出现原因包括:子宫收缩乏力占15%,共6例,其中,胎盘早剥2例,巨大儿1例,产程延长3例;胎盘因素占85%,共34例,其中,胎盘粘连14例,前置胎盘20例,并以胎盘剥离和下段子宫收缩障碍为主。
剖宫产术中严重子宫出血宫腔填塞纱条21例疗效观察

剖宫产术中严重子宫出血宫腔填塞纱条21例疗效观察标签:剖宫产术;大出血;宫腔填塞纱条术产后出血是剖宫产术中最常见的并发症,其中以子宫收缩乏力所致最常见,占产后出血总数的70%~80%。
另外由于人工流产和剖宫产的增加,子宫内膜受损、胎盘粘连植入、前置胎盘发生率明显增加,故由胎盘因素引起的产后出血,也是引起剖宫产术出血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般通过加强子宫收缩、子宫按摩、出血部位缝扎、子宫动脉结扎多能达到恢复子宫正常收缩、减少出血的目的,但仍有少数患者通过上述处理,不能达到预期效果。
如何迅速有效地减少出血,减少子宫切除率,笔者对本院近13年来剖宫产术中大出血(出血≥1000ml)31例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1996 年1月至2008年12月本院共行剖宫产3286例,术中出血≥1000ml者31例,平均年龄(29.01± 3.92)岁,平均孕次(3.98±1.86)次,平均产次(1.46±0.15)次。
剖宫产指征为妊高征8例、前置胎盘8例、双胎3例、胎盘早剥5例、巨大儿3例、头盆不称4例。
术中行宫腔填塞纱条术组21例,20例保全子宫,1例失败,平均失血(1206.18±79.32)ml;未行宫腔填塞纱条术组10例,7例行子宫次全切除术,3例保全子宫,平均失血(1892.32±286.8 7)ml。
两组病例年龄、孕次、产次及剖宫产指征均无明显差异;两组病例术中均采用宫体子宫下段直接注射大剂量催产素及静脉滴注催产素,子宫局部明显出血部位“8”字缝合,按摩子宫,温生理盐水热敷子宫,直肠放置卡孕栓,结扎双侧子宫动脉等。
1.2 宫腔填塞法采用经高压灭菌宽3cm、长2m的方纱布条数条,将两张方纱顶端打结后用温生理盐水浸湿拧干,术者左手握住子宫体并下压,右手拉纱布条上端经子宫切口进入宫腔自宫腔的底部一侧填向对侧,有顺序地、分层地自上而下不留空隙填塞子宫上段,用卵圆钳将方纱下端送达宫颈外口。
剖宫产术中宫腔纱条填塞止血的临床应用

剖宫产术中宫腔纱条填塞止血的临床应用【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术中出现大出血行宫腔纱条填塞止血的效果。
方法回顾14年内152例剖宫产术中大出血患者,分析术中出血原因,宫腔纱条填塞指征、方法。
观察术后恢复情况,并与同期剖宫产术中出现出血未进行宫腔纱条填塞的16例进行比较,做回顾性分析。
结果宫腔纱条填塞组止血效果好,全部保留子宫,术后无感染,无晚期产后出血的发生。
结论剖宫产术中大出血患者宫腔纱条填塞止血效果好。
【关键词】剖宫产术;产后出血;宫腔纱条填塞产后出血是分娩期的严重并发症,居我国产妇妇死亡原因首位,是导致全球产妇死亡和疾病的常见原因[1]。
我院从1997年对剖宫产术中产后出血采用宫腔填塞纱条止血152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自1997年3月至2010年3月,我院共实行剖宫产4000例,术中出血>1000 ml者168例,对其中16例未经过填纱只用“8”字缝合及肌内注射欣母沛止血做为对照,对其中152例采用宫腔纱条填塞止血,患者年龄18~40岁,平均25.6岁,初产妇130例,经产妇22例,孕周36~44周,平均38周。
1.2 治疗方法术前积极纠正贫血,备血,备宫腔纱条;所有孕妇均采用持续硬膜外麻醉;全部行子宫下段横切口,其中10例因胎头深陷,行丁字形切口;第一次手术114例,第二次手术把38例;术中胎儿娩出后常规使用缩宫素20u 宫体注射收缩子宫;胎盘剥离后,胎盘剥离面开放的血窦用可吸收缝线“8”字缝合及冷盐水纱布压迫止血,并按摩子宫,经上述处理仍有活动出血且出血量≥500 ml者立即采用宫腔填塞纱条1.3 剖宫产的手术指针前置胎盘8例(5.2%),瘢痕子宫30例(19.73%),双胎妊娠15例(9.87%),胎儿宫内窘迫20例(13.16%),臀位10例(5.58%)过期妊娠10例(5.58%),胎盘早剥2例(1.31%),持续性枕后或枕横位47(30.92%),羊水过少6例(3.95%),耻骨联合分离4例(2.63%),1.4 剖宫产出血的原因及出血量术中平均出血1400 ml(1000~3000 ml),平均输血598(200~2000)ml,其中胎盘剥离面出血43例,平均出血1500 ml,宫缩乏力109例,平均出血1200。
宫腔填纱在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的临床应用

宫腔填纱在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的临床应用【摘要】目的本文探讨早期宫腔填塞纱布在剖宫产术中的止血效果。
方法对59例剖宫产术中出血量≥1000 ml的产妇。
经用缩宫药物、按摩子宫、缝扎止血仍有活动性出血已5 min时,给予宫腔填塞纱布止血。
结果在59例中,全部有效,有效率达100%。
结论腔填塞纱布是治疗剖宫产术中大出血既有效、又能保留子宫,方法简单,易于掌握,便于基层推广。
【关键词】剖宫产;大出血;宫腔填塞;纱条近20年来,由于各种原因,剖宫产率有明显上升趋势。
产后出血是剖宫产最常见的并发症,其中以子宫收缩乏力所致最为常见,占产后出血总数的70%~80%.特别是术中大出血,出血迅速、凶猛,是危及产妇健康甚至生命的严重并发症,为孕产妇死亡的四大主要原因之一。
一般通过加强子宫收缩、子宫按摩、出血部位缝扎、子宫动脉结扎,多能达到恢复子宫正常收缩减少出血的目的。
但仍有少数患者通过上述处理,不能达到预期效果,我们采用了宫腔纱布条堵塞控制出血取得很好效果[1-3],降低子宫切除率,本文笔者对在医院近6年来剖宫产术中大出血(出血≥1000 ml)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04年4月至2010年3月我院共行剖宫产手术2100例,发生产后出血59例,年龄20~42岁,平均25.4岁,初产妇18例,经产妇41例。
其中用宫缩剂及手法按摩、结扎子宫动脉上行支等无效。
且失血量≥1000 lm者34例。
出血800~1000 ml的22例,1000~2000 ml 25例,2000~3000 ml 12例。
59例中伴失血性休克15例,占总数25.42%。
其出血量与失血量多少与出血较急有关,对休克病例均采用输血、输液等抗休克处理。
均采用纱条填塞宫腔制止了出血,无一例切除子宫及产妇死亡。
产妇孕周为37~42周;均为子宫下段剖宫产。
宫缩乏力性出血20例,占33.9%。
其中,宫口开全滞产10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15例,多胎妊娠2例,羊水过多l例。
短时间宫腔填纱条应用于剖宫产术中效果观察论文

短时间宫腔填纱条应用于剖宫产术中的效果观察【摘要】目的探讨短时间宫腔纱条治疗剖宫产术中出血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在2009年4月——2012年3月间到我院实施剖宫产的88例产妇,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5例,对照组43例,观察组产妇采用短时间宫腔填纱条方法进行术中止血处理,对照组产妇采用常规止血处理,对比两组产妇的出血量、手术时间、子宫切除隶属及住院天数进行统计。
结果观察组产妇的止血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平均出血量、手术时间、子宫切除例数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
结论临床应用短时间宫腔填纱条治疗剖宫产术中出血的效果显著,值得进行推广应用。
【关键词】剖宫产;术中出血;宫腔填纱条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6202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2976-02随着现代化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剖宫产手术在临床上的应用机率越来越多,对于减轻产妇痛苦,处理难产具有重大帮助。
但由于剖宫产术中出血却是实行剖宫产手术的一个难题,如果手术过程中止血不及时,则会对产妇造成严重影响,甚至危及产妇的生命安全[1]。
因此,如何降低术中出血量,有效缩短手术时间是临床实行剖宫产手术面临的重要问题,现在选取我院收治的剖宫产手术产妇,对其术中应用短时间宫腔填纱条方法止血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将回顾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在2009年4月——2012年3月间到我院实施剖宫产的88例产妇,年龄在22-3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78岁,初次分娩者54例,二次分娩者30例,三次以上分娩者4例。
将88例产妇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5例,对照组43例,观察组产妇采用短时间宫腔填纱条方法进行术中止血处理,对照组产妇采用常规止血处理,对比两组产妇的出血量、手术时间、子宫切除隶属及住院天数进行统计。
12 方法在剖宫产手术分娩过程中,观察组产妇对于术中出血情况采用短时间宫腔填纱条方法进行止血处理,同时根据子宫的收缩情况采用子宫按摩等方法减少止血。
宫腔纱条填塞止血应用于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的临床研究

宫腔纱条填塞止血应用于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的临床研究目的:分析宫腔纱条填塞止血应用于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的临床特点。
方法:收集近年来在笔者所在医院行剖宫产的产妇1225例,其中发生术中出血病例70例。
根据救治方法,分为宫腔纱条填塞止血42例,设为实验组,行结扎子宫动脉止血28例,设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各项指标。
结果:实验组42例均于术后24 h取出纱条,术后1周~10 d内腹部伤口拆线,未见产褥感染及晚期产后大出血;2例宫腔填塞纱条失败。
实验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止血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掌握适应证的前提下,宫腔纱条填塞止血应用于剖宫产术中大出血效果显著。
标签:催产素;卡孕栓;剖宫产;产后出血近年来,我国剖宫产率居高不下,剖宫产术中出血病例也显著增多。
剖宫产术中大出血危险度高,救治不及时,常可危及患者的生命[1]。
本文收集了剖宫产术中出血病临床资料,并对两种救治措施进行了回顾,以分析宫腔纱条填塞术应用于剖宫产术中出血的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5月-2011年5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行剖宫产的产妇1225例,其中发生术中出血病例70例。
根据救治方法,分为宫腔纱条填塞止血42例,设为实验组,产妇年龄22~35岁,平均(30.0±4.5)岁,孕周36.9~41.8周,平均(38.9±1.7)周;行结扎子宫动脉止血28例,设为对照组,对照组平均年龄(29.8±4.2)岁,孕周36.5~41.6周,平均(39.5±1.5周)。
术中出血发生后,均采用缩宫素、按摩子宫、热敷和予止血药等止血无效。
两组产妇平均年龄、平均孕周及术前出血量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手术方法对照组采用结扎子宫动脉止血。
实验组行宫腔纱条填塞进行止血,步骤具体为:自制长为1.5~2.0 m、宽约7.0~8.0 cm纱布条,之前经高温灭菌,采用甲硝唑液浸湿并挤干,持一端由宫底始以“Z”字形进行填塞,压紧确定无空隙,直至子宫下段切口位置处,以卵圆钳将纱条另一端送出宫口直至阴道内,之后填实子宫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