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杂种优势利用 论文

合集下载

玉米杂种优势利用

玉米杂种优势利用

玉米杂种优势利用李云霞(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兰州,730070)摘要:玉米是异花授粉植物,育种主要是利用其杂种优势.本文首先介绍了杂种优势的概念,表现及原则,随后着重讲述了玉米杂种优势的利用,并以玉米与其近缘种和远缘种杂交的利用为例,阐述了玉米杂种优势利用模式及其在生产上的重要性,以及利用的现状和前景,使读者更多的了解玉米杂种优势的有关知识.关键词:玉米杂种优势利用1. 杂种优势的概念.表现及原则杂种优势是指两个以上亲本杂交后,所产生的杂种在生长势,生活力,抗逆性,适应性,产量和品质等方面比其亲本优越的现象.它是生物界的普遍现象.其表现是多方面的:(1) 营养体优势.多数杂种F代长势旺盛,分蘖力强,根系发达,茎杆粗壮,块根,块茎增大增重.(2)生殖优势. 一些主要农作物如玉米,高粱,水稻等杂交种F1的产品多数较高,一般此推广的普通良种增产20%`~40%.(3) 抗逆性和适应性方面的优势.杂种F1代生长势强,抵御外界不良环境的能力和适应环境条件的能力往往优于亲本.(4)品质优势.杂种优势在生产上可以大大地提高产量,也应遵循以下原则:1.选配遗传基础差异大的亲本.2.尽量提高亲本的纯合度 3. 便于杂交,并能获得大量杂交种子玉米在我国及至全世界被大面积种植,其育种目标在不同地区有所侧重,但大部分是共同性的.现概括地将饲用玉米育种的目标性状分述如下:(1)高产性状.通常认为,产量性状优势的.子粒玉米杂交同样应用较多的饲用产量.(2)稳产性状.该性状主要包括生态适应性和各种抗逆性两方面(3)营养价值 (4)早熟性(5)适应机械化收获的性状,如适宜的植株高度和穗位高度. 玉米是最重要的饲用作物之一,适合于许多地方种植,但因为各地区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等的不同,又需要育种家们培育出许多适合当地种植的优良品种,杂种优势就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下面我们将分别论述玉米与其近缘种,远缘种的杂交.2. 玉米与其近缘种的杂交2.1杂交试验目前,栽培种与其近缘物种直接杂交仍是将近缘物种基因转移到栽培种的主要手段。

玉米主要植株性状的杂种优势位点分析

玉米主要植株性状的杂种优势位点分析

玉米主要植株性状的杂种优势位点分析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玉米杂种优势的利用促进了玉米生产的大幅度增长。

杂种优势的遗传实质是多个基因、各种遗传效应的综合作用,本文对玉米主要植株性状的杂种优势位点分析。

关键词:玉米;农艺性状;SSSL测交群体;杂种优势位点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是世界第二大玉米生产国。

玉米在粮食生产中的作用举足轻重,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自新中国成立的60多年来,玉米在解决温饱问题、保障粮食和饲料安全、发展国民经济以及缓解能源危机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材料与方法1.试验材料。

利用203个玉米自交系许178背景的综3单片段代换系(SSSLs)群体为基础材料。

该群体是以综3为供体亲本、许178为受体亲本,通过多代回交和自交结合SSR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在BC4F2、BC4F3和BC4F4筛选到的纯合单片段代换系材料,包含150个不同染色体片段的SSSLs,分布在玉米的10条染色体上,代换片段平均长度为47.67 cM,导入片段总长11 394.22 cM,覆盖率玉米基因组的67.56%。

2.田间试验设计。

2016年冬以203个SSSLs为母本,受体许178为父本,利用人工授粉的方式获得203个SSSLs的测交群体。

2017年夏播在某市农业科学院对203单片段代换系及其回交群体进行了田间鉴定。

田间试验采取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单行区,行长4 m,行距0.6 m,密度为67 500株/hm2。

为保证试验数据的准确性,SSSLs群体和2个亲本采用同样的田间设计播种在同一试验田中,田间管理措施同常规大田生产。

3.性状田间测定。

从苗期开始,每一行从第3株开始在不同的发育时期选择10株标记叶片数。

散粉后选择10株表型一致的单株进行田间农艺性状调查,主要包括株高(plantheight,PH)、穗位高(ear height,EH)、总叶片数(leaf number,LN)。

株高指植株从地面到雄穗顶端的高度(cm);穗位高指植株从地面到第一个穗所在节的高度(cm)。

玉米自交系杂种优势群划分研究

玉米自交系杂种优势群划分研究

玉米自交系杂种优势群划分研究玉米自交系杂种优势群划分研究摘要:玉米自交系杂种优势群划分是玉米育种中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本文通过对玉米自交系杂种优势群划分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综述,并结合实际案例,阐述了目前对玉米自交系杂种优势群划分的研究现状。

研究结果表明,玉米自交系杂种优势群的划分是一项复杂而关键的工作,需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如杂种优势的表现和遗传基础等。

未来的研究方向包括利用新的分析方法和工具,深入研究杂种优势的形成机制,以更好地为玉米育种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玉米;自交系;杂种优势群;划分;研究1. 引言玉米(Zea mays L.)是世界上种植面积和产量最大的粮食作物之一,在全球粮食安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玉米的育种目标之一是通过杂交优势的利用,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而玉米自交系则是利用杂交优势进行玉米杂交育种的重要资源。

然而,由于玉米自交系的杂种优势存在差异,因此对玉米自交系杂种优势群进行划分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2. 现有研究进展玉米自交系杂种优势群的划分是以基因型为基础的,主要通过分析遗传距离和群体遗传结构等指标来判断自交系的杂种优势群。

目前,国内外学者在这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

例如,李某某等人通过采用Unweighted Pair Group Method with Arithmetic Mean(UPGMA)和Principal CoordinateAnalysis(PCoA)等方法,对一批玉米自交系进行了遗传关系分析,发现了不同的杂种优势群。

而张某某等研究也利用了群体遗传结构分析方法,发现了不同自交系杂种优势群的存在。

3. 影响因素分析玉米自交系杂种优势群的划分涉及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自交系的遗传背景、基因型和杂交优势等。

首先,由于玉米自交系经过多年的自交,其遗传背景存在差异,不同自交系存在不同的杂种优势群。

其次,玉米自交系的基因型差异是划分杂种优势群的重要因素。

有的自交系可能携带了一些特异的基因或基因组区域,使其表现出不同的杂种优势。

玉米株型性状的杂种优势研究

玉米株型性状的杂种优势研究
向。为 此 , 通 过 研究 玉米 杂 交种 株 型性状 的表现 , 对
自交 系 ( 新 2 3 8 6 、 新 6 、 郑 5 8 、 昌 7—2 、 3 2 8 / 0 4白、 新
7红 、 P H6 w C、 P H4 C V、 L 5 8 9 5 、 L 2 9 2 、 新 4白 改 、 新
( Xi n x i a n g Ac a d e my o f Ag r i c u l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s, Xi n x i a n g 4 5 3 0 0 3 , Ch i n a )
Abs t r a c t :I n t hi s e x pe r i me n t, e i g ht ma i z e h ybr i d s a n d t he i r p a r e n t s f r o m d i f f e r e n t s o ur c e s we r e us e d a s ma t e r i a l s t o s t u dy t h e he t e r os i s o f p l a nt - t y pe t r a i t s . The r e s ul t s s h o we d t ha t mo s t of t h e pl a n t — t y pe t r a i t s i n F1 ge n e r a t i o n we r e h i g hl y c or r e l a t e d wi t h t h e i r f e ma l e pa r e nt s, bu t we r e no t c o r r e l a t e d wi t h t he i r ma l e pa r e n t s。 e xc e p t t he s t e m d i a me t e r o f t he t hi r d i nt e r no de .I n a l 1 t he pl a n t — t y pe t r a i t S, f i ve ha d r e l a t i v e l y h i gh he t e r os i s i n F1 ge ne r a t i on, i nc l u di ng t he pl a n t he i g ht , e a r

基于穗部和籽粒相关性状的玉米杂种优势利用和研究

基于穗部和籽粒相关性状的玉米杂种优势利用和研究

DOI:10.19462/ki.zgzy.20231212008基于穗部和籽粒相关性状的玉米杂种优势利用和研究魏 锋1 卫晓轶1 史大坤1 李方杰1 郑秋道1 高宏伟2 张根峰2(1新乡市农业科学院,河南新乡 453002;2河南宝景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新乡 453003)摘要:为了更好地利用玉米杂种优势,以国审玉米品种伟育618及其双亲为试验材料,对穗部性状和籽粒性状进行调查,计算各性状的遗传力和遗传效应,同时计算F1杂种优势指数、相对杂种优势、中亲优势和超亲优势。

结果表明,轴粗、穗行数、穗粗的遗传力较高,行粒数、穗长的遗传力较低;从遗传效应来看,除粒厚外,其余穗部性状和籽粒性状均表现为超显性效应,说明在选育穗部性状及籽粒性状等优良的杂交种时,更应该对双亲的轴粗、穗行数、穗粗等遗传力高的性状进行选择。

除考虑父母本的穗部性状和籽粒性状外,还要考虑双亲间的杂种优势。

对各性状间的杂种优势进行比较,穗重和穗粒重的中亲优势和超亲优势均高于其他性状,穗部性状杂种优势的平均值大于籽粒性状,因此,在玉米杂交种的选育过程中,穗重和穗粒重也是重要的选择依据。

对遗传效应和杂种优势的分析表明,与籽粒性状相比,对玉米穗部性状的选择相对来说更为重要。

关键词:玉米;穗部性状;籽粒性状;杂种优势Utilization and Study of Heterosis Based on Ear andKernel Related Traits in MaizeWEI Feng1,WEI Xiaoyi1,SHI Dakun1,LI Fangjie1,ZHENG Qiudao1,GAO Hongwei2,ZHANG Genfeng2(1Xinxia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Xinxiang 453002,Henan;2Henan Baojing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Co.,Ltd.,Xinxiang 453003,Henan)玉米作为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玉米无叶舌种质与杂种优势利用研究

玉米无叶舌种质与杂种优势利用研究

2 . T h e S e e d S t a t i o n o f S h a n x i P r o v i n c e , T a i y u a n 0 3 0 0 3 1 , C h i n a )
Ab s t r a c t : T h e mu l t i — p l a n t s c r o s s a n d c o n t i n u o u s s e v e r a l g e n e r a i t o n s s a t u r a t e d b a c k c os r s w e r e ma d e wi t h a n e w s e l e c t i v e r e c e s s i v e l i g u l e l e s s l i n e X1 7 8  ̄ g a S t h e d o n o r a n d C h a n g 7 - 2 , Zh e n g 5 8 a s r e c u r r e n t p a r e n t . T h r e e e l i t e l i g u l e l e s s i n b ed r l i n e s i n c l u d i n g Z o n g
g e n e r a l c o mb i n i n g bi a l i t y o f l i n e Zo n g 5 8 / l g W s a h i g h e r t h a n t h e o he t r s a n d he t s p e c i a l c o mb i n i n g a b i l i y t o f t wo c r o s s c o mb i n a t i o n s . Z h e n g

玉米杂种优势

玉米杂种优势

玉米的杂种优势陈亮 1241410003(130024 东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长春)摘要:杂种优势是生物界的一种普遍现象,可以大幅度提高农作产量和改良农作物品质,具有很大的经济价值。

玉米是异花授粉的植物,其育种主要是利用杂种优势。

本文通过介绍杂种优势的概念、遗传学基础,玉米杂种优势的利用以及杂种优势的研究进展来介绍玉米的杂种优势。

关键词:玉米杂种优势遗传学基础研究进展Abstract: Heterosis is an universal phenomena in biology. Which could increase the production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rops, had a great economic value.Corn is cross-pollinated plants, the main use of heterosis breeding.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oncept of heterosis, genetic basis of heterosis, maize heterosis utilization and progresses in the Heterosis of maize heterosis to introduce.Key word: Corn, Heterosis, Genetic basis, Research progress of杂种优势是指两个以上亲本杂交后,所产生的杂种在生长势,生活力,抗逆性,适应性,产量和品质等方面比其亲本优越的现象,它是生物界的普遍现象。

玉米是杂种优势利用最早,并在世界范围内普及推广取得最有成效的作物。

自1908年G.H.shull和E1M.East研究了玉米自交导致衰退,杂交产生优势的遗传现象后,揭示了杂种优势的奥秘,从而奠定了近代玉米杂交育种方法的基础。

玉米中的等位基因变异和杂种优势

玉米中的等位基因变异和杂种优势

玉米中的等位基因变异和杂种优势:两个局部是如何比整体更起作用的?在此综述中,我们就近期关于玉米中等位基因变异的研究和该研究对于我们理解杂种优势存在的可能影响进行了讨论。

杂种优势是指在某种性状上杂交子代优于亲代的表现,是该物种中某一变异表达显现的结果。

玉米中序列表达水平的种内对比显示出了等位基因变异惊人的高表达水平。

该变异包括基因片段含量的变异、基因周围重复元素的变异、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异。

有证据表明转座子和DNA重复序列在等位基因变异多样性的产生中起主要作用。

等位基因变异型的组合为杂交子代中新的等位基因的相互作用提供了可能涉及到的更为全面的成套等位基因。

未解决的主要问题是等位变异的组合和等位基因的相互作用是怎样引起杂种优势的表型的。

众所周知,一个程序的基本了解对于该程序的使用和操作至关重要。

但是,这一理论有个最明显的例外——杂种优势现象。

在这远超过一个世纪的时间里,杂种优势已经成为研究主题的热点并引起无数猜想。

然而,引起杂种优势的原因始终不为人知。

尽管缺乏这一认知,饲养员们已经相当成功地运用杂种优势提高了许多物种的驯养的活力。

据统计,因为杂合体和杂种优势的运用,玉米的产量以每年15%的增速增加。

杂种优势是杂合体是指在在F1的子代中存在的表型优于双亲平均值(中亲优势)或双亲中有优势的一方(超亲优势)的现象。

尽管中亲优势在科学研究上是一个很有趣的主题,但是其经济效益是相对较少的。

超亲优势是杂合体被广泛运用在农业物种上的潜在原理,这就是我们将要专门讨论的现象。

杂种优势的水平可以根据特定的性状物种的特性进行量化。

一个特定性状的杂种优势的量化可以通过子代杂合体表型与优势亲本表型的差值来体现。

然后,用具有杂种优势的子代数除以具有该优势的亲本数来计算杂种后代百分比。

通常杂种后代的亲本都是近亲交配的。

因此,杂种优势的量化同时反映了杂交活力和近交衰退的恢复能力。

杂种优势已经被运用到育种和动植物产品中。

杂种优势在早期被用于骡子的培育,由母马和公驴杂交所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玉米杂种优势利用摘要:玉米是异花授粉植物,育种主要是利用其杂种优势.本文首先介绍了杂种优势的概念,表现及原则,随后着重讲述了玉米杂种优势的利用,并以玉米与其近缘种和远缘种杂交的利用为例,阐述了玉米杂种优势利用模式及其在生产上的重要性,以及利用的现状和前景,使读者更多的了解玉米杂种优势的有关知识.关键词:玉米;杂种优势;利用1. 杂种优势的概念.表现及原则杂种优势是指两个以上亲本杂交后,所产生的杂种在生长势,生活力,抗逆性,适应性,产量和品质等方面比其亲本优越的现象.它是生物界的普遍现象.其表现是多方面的:(1)营养体优势.多数杂种F代长势旺盛,分蘖力强,根系发达,茎杆粗壮,块根,块茎增大增重.(2)生殖优势.一些主要农作物如玉米,高粱,水稻等杂交种F1的产品多数较高,一般此推广的普通良种增产20%`~40%.(3)抗逆性和适应性方面的优势.杂种F1代生长势强,抵御外界不良环境的能力和适应环境条件的能力往往优于亲本.(4)品质优势.杂种优势在生产上可以大大地提高产量,也应遵循以下原则:1.选配遗传基础差异大的亲本.2.尽量提高亲本的纯合度.3.便于杂交,并能获得大量杂交种子.。

玉米在我国及至全世界被大面积种植,其育种目标在不同地区有所侧重,但大部分是共同性的.现概括地将饲用玉米育种的目标性状分述如下:(1)高产性状.通常认为,产量性状优势的.子粒玉米杂交同样应用较多的饲用产量.(2)稳产性状.该性状主要包括生态适应性和各种抗逆性两方面(3)营养价值(4)早熟性(5)适应机械化收获的性状,如适宜的植株高度和穗位高度.玉米是最重要的饲用作物之一,适合于许多地方种植,但因为各地区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等的不同,又需要育种家们培育出许多适合当地种植的优良品种,杂种优势就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下面我们将分别论述玉米与其近缘种,远缘种的杂交。

2. 玉米与其近缘种的杂交2.1杂交试验目前,栽培种与其近缘物种直接杂交仍是将近缘物种基因转移到栽培种的主要手段。

而杂交成功的关键取决于栽培种与近缘物种间的杂交亲和性。

如果不亲和或亲和力低,即杂交不结实或结实率低,杂交不易成功[7~10]。

远缘杂交不亲和性是物种间长期进化中形成的生殖隔离。

不亲和性表现为受精前(杂交受精不能完成)、受精过程中(胚败育)和受精后(杂种衰败和杂种不育)3种情况。

为了提高可杂交性,克服远缘杂交不育障碍和在育种中有效导入、利用近缘种的有利基因,开展杂交亲和性研究是必要的。

我们知道,在玉蜀黍族中,与玉米亲缘关系最近的是玉蜀黍属中的各个种,该属中除栽培玉米亚种以外其余各分类单位均可称为大刍草(teosinte)。

大刍草具有许多优良特征特性,如抗逆性、抗病虫害和优质等,因此把大刍草资源的有益基因导入玉米创建新的基因库,将对玉米遗传改良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玉米与其近缘种墨西哥玉米、小颖玉米、二倍体多年生玉米和四倍体多年生玉米杂交结实的试验发现:结实率和杂种种子形态有较大差别。

其中,玉米与墨西哥玉米和小颖玉米较易杂交,结实率达50%以上,杂交F1籽粒与一般普通玉米籽粒无异;玉米与二倍体多年生玉米种杂交结实率次之,约20%,F1籽粒与普通玉米籽粒形态相似,但体积小;玉米与四倍体多年生玉米种杂交结实率较低,约5%~8%,F1籽粒主要位于果穗顶部,形态细小、粒硬,胚细小而皱缩。

杂交F1植株形态表现玉米与玉米近缘种的杂交F1植株表现为野生型、中间型和玉米型,均具强杂种优势,生长旺盛,植株高大,根部分蘖,腋芽伸长形成多分枝,每分枝具多个果穗,具强光敏反应,生育期较玉米长。

其中,玉米与墨西哥玉米、墨西哥小颖玉米的杂交F1植株主要表现为双亲中间型,有少数为玉米型,一年生;中间型F1植株的穗型及籽粒也为中间型,玉米型的穗型及籽粒似玉米;玉米与二倍体多年生玉米、四倍体多年生玉米杂交F1植株均为野生型。

因此,发展玉米与其近缘种的杂交将成为玉米杂种优势利用的一个重要方向,也是一项科学性很高的育种技术。

2.2玉米与近缘种杂交后代的利用问题玉米近缘种保存有一般栽培玉米不具有的抗逆、抗病、优质等优良特征特性,其丰富的遗传变异是玉米改良中获得特异优良基因的天然基因库。

然而,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1)玉米近缘种与栽培玉米形态差异很大,杂交导入后要采取复杂的育种措施才能获得好的效果,相应改良的周期也长。

(2)杂种不育,玉米与四倍体多年生玉米F1育性不正常甚至完全不育,导致改造和利用工作十分困难。

(3)连锁障碍和长期分离,在远缘杂交后代中,由于双亲染色体的亲缘关系很远,减数分裂配对时会出现一些不正常的现象,当近缘种的一大段染色体片段重组入玉米后,位于该片段上的有利基因和不利基因连锁遗传的倾向很强,这种连锁很难被打破,阻碍了远缘杂种后代在育种中的利用。

这些问题将有待于我们用更全面的知识和科学方法来加以解决。

3. 玉米与其远缘种的杂交玉米自交系是从玉米品种群体或各类杂交种经过连续多代自交和选择分离出来的基因型后代.优良的自交系应具备以下几个基本条件:1.配合力多 2.抗逆强 3.产量高.4.选择具有优良性状的自交系,如早熟型,直立型,长穗型等,且要求自交系的基因型相对纯合,形状整齐。

大刍草又称墨西哥类玉米,原产于墨西哥和中美洲一带。

其外形、茎秆、叶片和雄穗的形态与栽培玉米相似。

有一年生二倍体类玉米和多年生类玉米之分,多年生类玉米又有两个变种,一是四倍体多年生类玉米,另一个是二倍体多年生类玉米。

一年生二倍体类玉米在严酷的生存竞争和自然选择作用下形成了许多优良特性,尤其抗逆性、抗病虫害、品质等方面较为突出。

其植株粗壮,由众多的分蘖形成庞大的株丛,具有较高的生产性能、易于种植,一般用作饲料作物栽培。

此外,与栽培玉米杂交产生的杂交种在许多性状上是双亲的中间类型,但株高和含糖量要比双亲的高,杂交种F1代结合了类玉米分蘖多和玉米生长快的特点,绿色体产量超过双亲。

将此类大刍草种质引入玉米,提高栽培玉米蛋白质含量是玉米品质育种的一条有效途径。

通过对玉米自交系4972和3153分别与远缘种杂交的实验,并对其各自的蛋白质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显示:大刍草的蛋白质含量最高,达21.9%,其余依次为玉米自交系4792与一年生二倍体类玉米远缘杂交F1代,为16.9%,自交系3153为15.2%,自交系3153与一年生二倍体类玉米远缘杂交F1代,为13 6%,而自交系4792最低,为12.0%。

蛋白质含量杂种优势分析亲本自交系4792与大刍草的蛋白质含量均值为17.0%,自交系3153与大刍草的含氮量均值为18.6%,二者均高于远缘杂交后代F1的16.9%和13.6%。

表明栽培玉米自交系×大刍草远缘杂交种F1的蛋白质含量表现为负向中亲优势,而自交系3153×大刍草远缘杂交F1代的蛋白质含量为13.6%,比亲本3153的15.2%低1.6%,表现负向超亲优势。

蛋白质含量杂种优势表现特点大刍草与亲本自交系4792的蛋白质含量之差为9.9%,大刍草与亲本自交系3153的含氮量之差为6.7%,后者比前者低3.2%;而前者杂交得到的杂交种的蛋白质含量为16.9%,较后者杂交产生的杂交种蛋白质含量的13.6%高 3.3%,表明杂交的双亲蛋白质含量差异越大杂种优势表现越强,差异越小杂种优势越弱。

实验结果还表明,不同的玉米自交系的蛋白质含量存在明显差异,在测知远缘杂交育种中远缘材料的蛋白质含量后,应选择与远缘材料蛋白质含量差异大的自交系进行杂交效果更好。

因此,选择何种类型的普通栽培玉米与大刍草进行杂交以提高蛋白质含量,将是我们玉米品质育种不可避免的问题。

4. 玉米杂种优势利用历史、现状及前景玉米是杂种优势利用最早,并在世界范围内普及推广取得最有成效的作物。

自1908年G.H.shull和EM.East研究了玉米自交导致衰退,杂交产生优势的遗传现象后,揭示了杂种优势的奥秘,从而奠定了近代玉米杂交育种方法的基础。

美国30年代开始应用双交种,60年代应用单交种。

玉米杂种优势的利用及生产上应用杂交种,使得玉米生产水平发生了巨大变化。

美国推广应用玉米杂交种是玉米单产大幅度提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专家们认为近30年来美国玉米产量的提高,40%~50%应归因于杂交种的推广应用。

我国通常则以30%~40%作为诸种增产因素中杂交种的所占比重。

可见玉米杂交种的应用在玉米生产的发展中起到了巨大作用。

黑龙江省同全国一样,玉米育种及生产先后经历了农家品种、品种间杂交种、综合种、双交种和单交种的几个发展阶段。

建国前全部种植农家品种,50年代末育成首批双交种,70年代中后期开始大力推广单交种。

现在玉米杂交种种植面积占玉米播种面积80%以上,且绝大多数为单交种。

黑龙江省是我国春玉米主产区,年播种面积在240万hm2左右,总产1300万t以上,占全省粮食总产的45%左右。

黑龙江省玉米总产量及单产的提高主要是育种水平的提高和单交种的普遍推广应用的结果。

1991~1998年单产分别比50年代末、70年代、80年代增产213.6%、100.3%、54.4%;总产分别提高464.5%、131.4%、97.5%。

可见玉米生产在我省粮食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地位,因此分析黑龙省玉米杂优模式,探讨有效的育种方法,对进一步提高黑龙江省玉米育种水平,促进玉米生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但仍有许多土地未被有效地利用,尤其是像甘肃这样的西部地区,土地面积占了许多,被开发了的却是少数的.甘肃地区地处我国西部黄土高原,各地区土壤条件气候条件等均不同,许多高山至今仍是寸草不生,这也是造成西部地区贫困的原因之一,即土地虽多但无法利用.因此我认为,如果育种家能够培育出适合高山劣质土壤种植的优质玉米,并结合一定的畜牧业,我想这对西部经济发展有很大作用。

玉米具有产量高、增产潜力大、适应性强、用途广泛等特点,除直接用作粮食和饲料以外,玉米还是医药、食品、造纸、化工、酿造等许多行业必不可少的原料,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事实证明,改进和提高玉米籽粒营养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与提高玉米的产量具有同等的重要性。

但是长期以来玉米在我国一直被认为是粗粮,育种目标以提高产量为主,随着农业科技由主要追求数量向更加注重质量效益的转变,特别是随着养殖业的发展和我国已加入WTO的现实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要求,优质玉米的市场需求将日益增大,同时由于当前消费需求的增加,我国已从玉米出口变为进口国,因此选育优质高产玉米杂交种已成为当今玉米育种的重要课题。

目前,我国玉米品种籽粒蛋白质含量较低,全国平均在10%以下,且蛋白质品质较差。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畜牧业的迅速发展和加工业日益增长的原料需求,玉米育种的研究对育种者有了更高的要求,通过研究,人们要培育出更优质、高产、多效的品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