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合作提高小学生综合素质开题报告

合集下载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合作的开题报告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合作的开题报告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合作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近年来,社会变革迅速,在这个社会时代,仅仅有学校的教育是否能够帮助孩子们全面成长是不足够的。

家庭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

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作为学生成长中最为关键的两个环节之一,如何进行合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已成为当前面临的重大议题。

研究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合作的具体可行方法,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平衡发展,解决教育问题,为社会提供优秀的人才。

因此,研究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合作的方法,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研究目的和研究问题研究目的是寻找合适的方法,使得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之间的合作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研究问题包括:1.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之间的合作存在哪些问题?2.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之间的合作应该采取哪些措施?3. 学校与家庭之间的合作如何达成信息共享?4. 教育部门应如何推进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合作?三、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文献研究法、实地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

1. 文献研究法:对国内外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合作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分析,总结以往研究的经验和成果,为实地访谈和问卷调查提供理论依据。

2. 实地访谈法:采取面对面的方式与学校和家长代表进行深度访谈,了解现状和对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合作有哪些具体建议。

3. 问卷调查法:面向广大的学生、家长、教师,了解他们对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合作的需求和期望。

四、研究计划本研究将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研究阶段一:确定研究问题,梳理前人研究成果。

2. 研究阶段二:进行实地访谈,收集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3. 研究阶段三:设计问卷,开展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家长、教师对于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合作的需求和期望。

4. 研究阶段四:整合数据,深入分析,总结归纳。

5. 研究阶段五:撰写研究报告。

五、预期成果本研究的预期成果包括:1. 确认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合作的重要性。

2. 提出针对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合作的具体措施和建议。

家校合作共育课题开题报告

家校合作共育课题开题报告

家校合作共育课题开题报告1. 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家校合作共育在教育领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家庭是孩子最初的学习环境,而学校则是孩子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

家校的紧密合作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发展其认知、社交和情感能力。

因此,家校合作共育成为了教育改革的热门课题。

本文将对家校合作共育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课题。

2. 背景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家庭和学校往往被视为相互独立的两个系统。

家长负责孩子的生活和基本教育,而学校负责系统化的学习和知识传授。

然而,这种分离的教育模式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家长和教师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合作。

家长往往不清楚孩子在学校的具体学习情况,而教师也无法很好地了解孩子在家庭中的成长环境。

其次,家庭和学校的教育目标和价值观不一致。

家长希望孩子能够全面发展,培养良好的品德和社会责任感,而学校则更注重学术知识的传授和学生成绩的提高。

3. 家校合作共育的重要性家校合作共育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首先,家校合作可以提供更全面的教育支持。

家庭和学校之间的沟通和合作可以使得教育目标更加一致,帮助孩子全面发展。

家长可以更好地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况,为孩子提供适当的学习支持和资源。

教师则可以更好地了解孩子在家庭中的成长环境,更好地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其次,家校合作可以促进孩子的综合素养的发展。

家庭和学校之间的合作可以让孩子在多个环境中接受不同的教育和培养,从而提高其综合素养。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互动可以使孩子在学习、社交和情感等方面均得到充分的发展。

最后,家校合作可以提高教育质量。

通过家庭和学校之间的合作,可以共同制定教育目标,制定教育计划和方案。

双方可以共同评估孩子的学习成果,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家校合作可以形成一种有效的监督机制,提高教育质量。

4. 家校合作共育课题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以下家校合作共育的课题:4.1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目标和价值观这一课题旨在研究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之间的目标和价值观,探讨两者的异同,以及如何实现家校合作共育的一致性。

家校协同德育课题开题报告

家校协同德育课题开题报告

家校协同德育课题开题报告1. 课题背景和意义家庭和学校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两个环境。

家庭是孩子最早接触的社会单位,对他们的价值观、道德观、行为准则等方面有着深刻的影响。

学校则是孩子学习和交往的场所,也是他们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

家校合作对于孩子的德育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现实中,家校之间的沟通和合作往往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家长和学校之间的信息传递不畅,导致对孩子的教育和学习状况了解不够全面;另一方面,家长和学校在德育目标、手段和评价上存在差异,无法形成有效的合作模式。

因此,研究如何加强家校之间的协同德育,对于提升孩子的综合素质和发展潜力具有重要意义。

2. 研究目标本课题旨在通过探索家校协同德育模式,提升家校合作的效果,促进孩子全面发展和积极成长。

具体目标包括:•深入了解现有家校合作中的问题、困难和瓶颈;•寻找家校协同德育的最佳实践案例,并分析其成功的原因和经验;•提出家校协同德育的改进建议,以推动家校合作的实施和效果提升。

3. 研究内容和方法3.1 研究内容本课题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研究:1.家校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通过调查问卷、访谈等方式,了解家长和学校对于家校合作的看法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2.家校协同德育的最佳实践案例分析:通过收集和比较国内外家校协同德育的实践案例,找出其成功的原因和具体做法。

3.家校协同德育模式的构建:结合现有问题和最佳实践经验,提出一种可行的家校协同德育模式,包括目标设定、策略选择、评价方式等。

3.2 研究方法本课题将采用以下研究方法:1.文献综述:对于已有的家校合作和德育相关的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和总结,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依据。

2.调查问卷:设计和分发调查问卷,收集家长和学校对于家校合作的意见和看法,分析他们对于家校协同德育的期望和需求。

3.访谈:选择一定数量的家长和学校代表进行深入访谈,探究他们在德育教育中的角色、责任和期望,了解他们对于家校协作的看法和意见。

小学阶段家校合作问题开题报告范文

小学阶段家校合作问题开题报告范文

小学阶段家校合作问题开题报告范文一、前言大家好!今天我们要聊一聊小学阶段家校合作的问题。

让我们来问一个问题:你们知道什么是家校合作吗?别看这个问题简单,其实很多人都不知道呢。

家校合作就是家长和学校共同合作,共同培养孩子成长的过程。

那么,为什么我们需要家校合作呢?因为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努力,只有双方都付出了努力,孩子才能茁壮成长。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说说家校合作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家校合作。

二、家校合作的重要性1. 有利于孩子的全面发展家校合作可以让孩子在家庭和学校的双重关爱下,更好地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这样一来,孩子的成长道路就会更加顺畅。

2. 有利于家长和学校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家校合作可以让家长和学校之间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渠道,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为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

家长也可以借此机会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为孩子的成长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帮助。

3. 有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家校合作可以让孩子在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中成长,有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

学校也可以为孩子提供更多的心理辅导和关怀,帮助孩子建立健康的心理素质。

三、如何进行有效的家校合作1. 建立定期的家长会制度家长会是家校合作的重要平台,家长可以通过家长会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与老师面对面交流,共同探讨孩子的教育问题。

因此,学校应该定期举办家长会,让家长有机会参与到孩子的教育过程中来。

2. 加强家校之间的信息沟通学校应该建立一个完善的信息沟通系统,让家长随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

家长也应该主动与老师保持联系,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

3. 鼓励家长参与学校的教育活动学校可以定期举办各种教育活动,如亲子活动、家庭教育培训等,邀请家长参与。

这样既可以让家长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也可以增进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感情。

4. 建立家校共育的合作关系学校和家长应该建立起一种互信、互助、互学的合作关系,共同为孩子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家校共育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家校共育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家校共育实践研究开题报告范本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与意义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理念逐渐转变,注重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

在这一过程中,家庭和学校的合作变得尤为重要。

家校共育作为一种教育模式,强调家庭与学校之间的密切协作,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然而,目前对于家校共育的实践研究还相对不足。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家校共育的实施情况、影响因素以及取得的成效,为今后教育实践提供可行性建议。

二、研究问题1. 家校共育的实施现状如何?2. 家庭和学校在家校共育中的角色与互动如何?3. 家校共育对学生学业成绩、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影响是什么?三、研究目的1. 揭示当前家校共育的实施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2. 探讨家庭和学校在家校共育中的互动模式,寻找有效的协作机制。

3. 通过实证研究,验证家校共育对学生学业和心理健康的影响,提出可行性建议。

四、研究方法1. 文献综述:对家校共育相关理论和实践进行综合分析,总结前人经验和研究成果。

2. 实证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法,收集家庭和学校的相关数据,分析其在家校共育中的角色和互动。

3. 案例研究:选择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学校和家庭,深入了解其家校共育的实践经验。

五、预期结果1. 对家校共育实践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有深入的了解。

2. 提出家庭和学校在家校共育中更好地合作的建议。

3. 验证家校共育对学生学业和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

六、研究计划1. 阶段一(月份):文献综述,梳理家校共育理论框架。

2. 阶段二(月份):设计研究方法,制定问卷和访谈大纲。

3. 阶段三(月份):实施问卷调查和访谈,收集数据。

4. 阶段四(月份):数据分析,编写初步研究报告。

5. 阶段五(月份):撰写最终研究报告,进行成果汇报。

家校共育开题报告范文

家校共育开题报告范文

家校共育开题报告范文一、研究背景现在啊,家校共育这个话题可热乎啦!大家都知道,孩子的成长可不是学校一方或者家庭一方就能搞定的事儿。

我就经常想啊,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学校就像一艘大船,老师是领航员,给孩子们指引知识的方向;而家庭呢,那就是港湾,家长就是港湾里的灯塔,给孩子们温暖和力量。

但是呢,现实里好多时候这两者没有配合好,就像船和港湾没协调好,孩子的成长之路就可能磕磕绊绊。

所以啊,研究家校共育这个事儿,真的很有必要呢!二、研究目的和意义咱们研究家校共育,目的是啥呢?就是想让学校和家庭能够完美配合起来,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共同推动孩子健康成长。

这意义可大了去了!从孩子的角度来说,有了家校共育,他们能得到更全面的教育,不管是学习知识还是培养品德,都能更上一层楼。

从家庭和学校的关系来看,这也能让两者之间的联系更紧密,减少矛盾和误解。

我觉得啊,这就像是给孩子的成长打造了一个超级坚固又充满爱的保护罩!你说这样好不好呢?三、研究现状我发现啊,现在关于家校共育已经有不少研究了。

有些研究关注的是家校沟通的方式,比如说通过家长会、家访这些传统方式,还有现在流行的微信群、家校通等线上平台来加强联系。

这些方式确实有效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比如说线上沟通有时候信息太多,家长可能看不过来,或者容易产生误解。

还有些研究呢,侧重于家校共育对孩子学习成绩的影响。

不过啊,我觉得这还不够全面,家校共育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品德培养等方面的影响也应该受到重视啊!你有没有同感呢?四、研究内容那咱们这个开题报告的研究内容该咋定呢?我想啊,可以先从调查现有的家校共育模式入手。

看看不同的学校和家庭是怎么做的,有哪些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又有哪些不足之处需要改进。

然后呢,再深入研究如何提高家长在家校共育中的参与度。

毕竟家长在这当中可是非常重要的角色啊!另外,探索如何让学校的教育理念更好地被家长理解和接受,这也是很关键的一点。

这部分其实还蛮简单的,但别忘了前面提到的几点哦。

家校共育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家校共育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家校共育课题研究开题报告尊敬的评审专家:您好!感谢您抽出宝贵的时间来审阅我们的开题报告。

我们的课题研究主题是“家校共育”,旨在探讨如何促进学校和家庭之间的合作,为学生的综合发展提供更全面的支持和帮助。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家庭教育在学生的成长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之间的协同不足,学生往往无法得到全面的教育和指导,影响了他们的全面发展。

因此,深入研究家校共育的方式和路径,以促进学校与家庭之间的合作,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目标本研究旨在探讨家校共育的现状与问题,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以促进学校和家庭之间的合作,为学生的综合发展提供更全面的支持和帮助。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1. 研究内容:a. 家校共育的概念、特点和重要性。

b. 家校共育的现状分析,包括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协同程度、家校共育存在的问题等。

c. 分析影响家校共育的因素,如家长教育水平、学校管理机制等。

d. 探讨家校共育的有效途径与方法,如家校联合活动、家长培训等。

e. 提出促进家校共育的措施和建议。

2. 研究方法:a. 文献研究: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家校共育的理论相关研究。

b. 问卷调查:对学生、家长和教师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家校共育的现状与问题。

c. 实地调研:走访学校和家庭,了解家校共育的实际情况。

d. 统计分析:运用统计学方法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

四、研究预期成果本研究预期能够:a. 系统地总结家校共育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

b. 分析家校共育的现状与问题,找出具体的改进措施。

c. 提出有效的家校共育途径与方法,为学校和家庭提供可操作的建议。

d. 推动学校和家庭之间的合作,提升学生的综合发展水平。

以上为我们的开题报告,请您审阅并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非常感谢!。

《小学教育中家校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开题报告2300字》

《小学教育中家校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开题报告2300字》
在我国,随着素质教育的展开,学校教育应顺应全新的教育目标,在当今,仅仅依赖学校教育,是孤木难支,需要家长的共同努力,积极参与学校管理。
在教育发展势头正旺的时候,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互相依存,尤其对于学生品德方面来说,更加要求家庭教育的全面配合,家庭教育的长处,学校应当吸收,一起提升教学质量。对于家校合作,目前尚无准确的解释,因为其形式内容相当多元。在教育实践当中,家校合作能使学校获得许多来自家庭的理解,家长也能得到来自学校的理论支持。
2022年12月上旬,完成毕业论文原创性检测;
2022年12月中旬,完成毕业论文提交,汇总论文相关材料并存档。
五、主要参考文献
[1]马忠虎.基础教育新概念一家校合作[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2]马忠虎.对家校合作中几个问题的认识[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9(03):3-5.
[3]王燕洁.小学家校合作的问题与改进策略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4.
[8]杨柠.小学家校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7.
[9]李先军.家长参与:学校变革的应然选择[J].南通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01):15-18.
[10]陈明龙,傅敏.家校合作——教师专业成长的新视角[J].教育科学论坛,2010(04):54-56.
[11]郑金洲.教育通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8-9.
[4]孙孝花.谈美国家长参与学校教育[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06):66-69.
[5]纪冠慧.小学家校合作的问题及策略研究[D].鲁东大学,2014.
[6]张瑜.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家校合作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
[7]杨天平.法国学校与家长之间的交流与协调[J].外国教育研究,2004(01):42-4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校合作提高小学生综合素质开题报告
罗村镇实验小学
2014-2-17
一、课题名称:
“家校合作提高小学生综合素质”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背景依据: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的接触面越来越广泛,就出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即家庭、社会与学校的教育步调不一致。

学校教育是最重要的教育方式。

但是,学校内部环境建设由于受物质条件的制约普遍比较落后。

而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影视、娱乐场所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学生社会生活的领域迅速扩展,大量家长工作压力过重,无心关注学生;家长的价值取向单一;单亲家庭的出现,无不使学生的成长脱离了家长的正确引导,这给学校的教育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学校教育侧重于正面教育,灌输的是真、善、美的东西,而学生在家庭、社会却耳闻目睹了许多光怪陆离、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

这样,学生一旦走出校园,感受到多彩多姿的社会时,便会感到学校、老师灌输的思想信念、道德情操显得多么单薄、多么脆弱,以至于出现了“学校辛辛苦苦教育五天,抵不上学生回家两天”的状况。

在这种情
况下,为了主动适应时代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我们决定改变这种封闭式的教育管理模式,创设一种开放式教育管理模式,即与家长合作,充分发挥家庭的教育职能,共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2、现实需求:
苏霍姆林斯基把学校和家庭比作两个“教育者”,认为这两者“不仅要一致行动,要向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

这就需要提高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让家长积极承担起教育者的责任,这样才能形成合力。

本课题应该说是学校家校沟通多年来持续研究的课题,国内外间也有很多类似的研究成果,但我校开展家校合作提高小学生综合素质研究,是根据我校的特点,目的是为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创造有利的环境和条件。

平等是合作的基础。

家长在其子女教育的过程中与学校具有完全平等的关系,家校合作也只有以这种平等的伙伴关系才能达到理想的目的。

3、本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
(1)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学校与家庭相互协调,将发挥最大的教育效能。

(2)有利于促进学生各方面素养的形成,加校合作可以优化学习和教育环境。

(3)有利于强化教育的作用,家庭和学校作为学生教育过程中的两种教育力量,形成合力,相互支持与配合,强化教育的作用。

4、本课题研究的理论和学术价值:
试图通过组织、实施“家校合作提高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实施策略的构建,探索有效地开展家校活动的途径和方法,并进行初步的理论概括,丰富和拓展现代教学的操作性理论,促进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向纵深发展。

本课题实施将为其他兄弟实验学校“家庭合作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研究提供成功的案例。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

通过参与课题研究,培养一批善学习,肯钻研的研究型教师,为今后继续开展教育科研进行人才准备。

2、探索农村普通小学开展家校合作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基本理论、操作模式和策略。

3、通过研究,促进家校合作从低层次向高层次迈进,找到一些高层次合作的方式方法。

4、提升在校学生的成就动机与学业成绩,进而整体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教先从家始。

”家庭是孩子的天然学校,要使学校教育达到预期的目的,只有加强家庭和学校的联系,积极争取家长的理解、关心、配合和支持,使家庭和学校形成一股教育合力,才能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教育的目的。

为了能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成为一个一致的过程,促进和强化学校等教育机构的自我管理;使家庭教育支持学校教育;使学校教师
及各级教育者帮助家长解决其在教育子女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我们围绕本课题重点开展下列研究:
(1)转变家校教育观念,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和水平。

(2)探索不同年级家校合作的方式
(3)探究家校合作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教学活动。

五、课题的基本内容:
(1)转变家校教育观念,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和水平。

(2)探索不同年级家校合作的方式
(3)探究家校合作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教学活动。

(4)关注不同家庭背景下家校合作问题。

六、课题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在准备阶段,发放家长问卷形式了解家长的文化程度,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以及对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两者关系的认识等情况,为本课题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和方法指导。

(2)实验研究法:在实施阶段,通过实验研究法,案例分析法、调查比较法等进行实验的探索与研究,以实现实验的研究目标。

(3)经验总结法:在总结阶段,运用经验总结法,结合观察法、调查法、比较分析法等,对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分子,充分展现实验的成果。

七、课题研究步骤和计划:
1、任务分工:
组长:王海岗
成员:周波、蔡春明、周淑琴、张丽、徐芳杰、李桂芝、魏文利、陈秀红、王家文、孙振江、王成强、贝昆
具体分工情况:
王海岗:组织理论学习;带领课题组成员认真实施课题研究。

蔡春明:负责拟定课题行动研究方案;归类整理课题资料,撰写结题报告。

周波:子课题研究——不同家庭背景下家校合作问题。

孙振江:负责拟定课题申请表;负责拟定课题开题报告及课题实施方案。

徐芳杰:子课题研究——转变家校教育观念,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和水平。

王成强:子课题研究——家校合作提高小学生综合素质类别。

张丽:子课题研究——家校合作提高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实效性。

子课题研究——家校合作提高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

贝昆:子课题研究——探究家校合作提高小学生综合素质教学活动。

贝昆:负责摄影工作。

2、研究步骤:
(1)准备和策划阶段(2013年10月-12月):组织课题组的主要成员进行调研、策划、分析、筛选和梳理相关理念和需要研究的问题,制订出具体实施方案。

(2)深入研究实施阶段(2014年1月-2015年2月):①理论研究;
②构建“家校合作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模式”的实施策略,探索有
效地开展家校活动的途径和方法。

③进行初步的理论概括,丰富和拓展现代教学的操作性理论,促进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向纵深发展。

(3)全面总结阶段(2015年3月-2015年10月):①收集、整理研究过程中的相关资料撰写论文;②分析、总结资料,撰写《课题研究报告》;③课题验收、实验推广。

主要以论文、个案、结题报告等
八、预期的研究成果和表现形式:
(1)准备阶段:完成实验方案。

(1)准备阶段:完成实验方案。

(2)实施阶段:家校合作案例分析,以案例集形式呈现实验成果(3)总结阶段:结题报告、论文或个案集等形式呈现实验的成果。

九、课题研究保证措施
1、学校已完成的重要研究课题及社会评价情况:
“十五”期间,我校有两项实验课题通过市级结题验收,课题主持人有多年的教学经验,常年担任学校领导职务,对教育教学有一定的研究基础。

2、学校教育科研氛围浓厚:
学校领导对教育科研大力支持,教育科研氛围浓厚,实验教师教研能力强,能够从时间、资金等多方面为本课题研究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