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工序落料模具设计说明书
单工序冷冲落料模设计说明书

单工序冲裁模设计一、零件工艺性分析工件为图1-1所示落料件,材料为H62黄铜,材料厚度为0.5mm ,生产批量为大批量。
其工艺性分析如下:1、材料分析H62黄铜塑性、导电性与导热性均很好,具有良好的冲压成形性能。
H62(半硬态)的机械性能:τ=300MPa ,σb=380MPa ,δ10=20%,σs=200。
2、结构分析零件结构简单,上下左右对称,外形无尖角,对冲裁以及模具使用寿命较为有利。
3、精度分析零件上有1个尺寸标注了公差要求,由公差表查得其公差要求属于IT12,对于1个未注公差尺寸,应按照IT14查得公差为R130-0.43mm 。
因此普通冲裁就可以满足零件的精度要求,不需采用其它的工艺措施。
二、工艺方案的确定零件为一落料件,只有一道工序,生产批量为大批量,所有工艺方案图1-1 工件图图1-1 工件图为一套单工序落料模生产该零件。
三、零件工艺计算1、刃口尺寸计算根据零件的形状特点,刃口尺寸计算宜采用配做法,由于零件为落料件,落料件的基准件为凹模,根据凹模在工作中的实际磨损情况(如图1-2所示),其磨损后的尺寸如下:(1)磨损后变大的尺寸A1(13 0-0.43)mm ,通过查表得知X=0.5,刃口尺寸计算公式为:A d =(Amax —x Δ)+Δ/40。
根据公式可得:A d1=(13—0.5×0.43)+0.43/40=12.785+0.10750mm(2)磨损后不变的尺寸C 1(460-0.18)mm,查表得知X=0.75,根据计算公式C d =(C min —0.5Δ)±Δ/8可得:C d1=(45.57—0.5×0.43)±0.43/8=45.335±0.05mm查表得Zmin=0.040mm ,Zmax=0.060mm,故落料凸模刃口尺寸按凹模实际刃口尺寸配作,保证双面间隙值0.040~0.060mm 。
2、排样计算分析零件形状,应采用单直排的排样方式,零件可能的排样方式有如图1-3a 、b 所示。
单工序落料模设计使用说明

冲压模具课程设计系别:模具设计与制造姓名:学号:冲压模具设计说明书目录前言 (3)设计任务书 (4)一、冲压件工艺分析 (5)二、确定冲裁工艺方案 (5)三、确定模具总体结构 (5)四、工艺尺寸计算 (6)五、冲压设备的选择 (7)六、主要零部件的设计 (8)七、模具装配图 (18)心得体会 (19)结束语 (20)前言模具课程设计是CAD/CAM专业教学计划安排的非常重要的教学实践环节,也是毕业设计的首选内容。
其目的在于巩固《模具结构及设计》所学知识,熟悉有关资料,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掌握正确的设计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通过模具结构设计,学生在工艺性分析、工艺方案论证、工艺计算、模具零件结构设计、编写说明书和查阅参考文献等方面受到一次综合的训练,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
本次设计中,本人的设计任务是根据一个座板的工件设计一副模具。
本人主要做了如下工作:1、根据座板的结构设计计算各部分尺寸;2、确定工艺方案;3、由以上数据画出装配图。
设计任务:一、冲压件工艺分析1、材料:Q235普通碳素结构钢,具有好的塑性,具有良好的冲压性能。
128、00.20-64、2、冲裁件的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度:零件的尺寸精度00.26-35、023.0-96已给公差,冲压生产出的零件精度能够符合零件精度要求。
-0.203、工件结构:结构简单,形状对称。
结论:适合冲裁二、冲压件的工艺方案确定通过以上对该零件的结构、形状及精度的分析,并结合零件的生产批量。
该零件采用落料单工序就可完成冲压加工。
三、确定模具总体结构1、模具类型的选择由冲压工艺分析可知,采用单工序模冲压,所以本套模具类型为单工序落料模。
2、定位方式的选择因为该模具采用条料,控制条料得送进方向采用导料销;控制条料的送进步距采用挡料销。
3、导柱、导套位置的选择由于落料件的结构简单,大批量生产都使用导向装置。
导向方式主要有滑动式和滚动式导柱导套结构。
单工序落料模设计说明书 精品

绪论1.1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工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工业产品更新速度加快,对模具的要求越来越高,尽管改革开放以来,模具工业有了较大发展,但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仍满足不了国内市场的需要,目前满足率只能达到70%左右。
造成产需矛盾突出的原因,一是专业化、标准化程度低,除少量标准件外购外,大部分工作量均需模具厂去完成。
加工企业管理的体制上的约束,造成模具制造周期长,不能适应市场要求。
二是设计和工艺技术落后,如模具CAD/CAM技术采用不普遍,加工设备数控化率低等,亦造成模具生产效率不高、周期长。
总之,是拖了机电、轻工等行业发展的后腿。
因此我们必须意识到,对模具设计的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在于能够跟好的认识模具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的重要性。
因为利用模具成型零件的方法,实质上是一种少切削、无切削、多工序重合的生产方法,采用模具成型的工艺代替传统的切削加工工艺,可以提高生产效率,保证零件质量,节约材料,降低生产成本,从而取得很高的经济效益。
利用模具生产零件的方法已经成为工业上进行成批或大批生产的主要技术手段,它对保证制品质量,缩短试用周期,进而争先占领市场,以及产品更新换代和新产品开发都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因此德国把模具称为“金属加工中的帝王”,把模具工业视为“关键工业”,美国把模具称为“美国工业的基石”,把模具工业视为“不可估量其力量的工业”,日本把模具说成是“促进社会富裕繁荣的动力”,把模具视为“整个工业发展的秘密”[1-3]。
因此,要使国民经济各个部门获得高速发展,加速实现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就必须尽快将模具工业搞上去,使模具生产形成一个独立的工业部门,从而充分发挥模具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关键作用。
1.2 冲压模具行业发展现状及技术趋势我国模具工业起步较晚,基础薄弱,长期以来模具制造一直作为保证企业产品生产的手段被视为生产后方,因此发展缓慢。
1984年,我国成立了中国模具工业协会,1987年模具首次被列入机电产品目录,当时全国共有模具生产厂点约6000家,总产值约30亿元。
单工序落料模设计说明书

冲压模具课程设计系别:模具设计与制造姓名:学号:冲压模具设计说明书目录前言 (3)设计任务书 (4)一、冲压件工艺分析 (5)二、确定冲裁工艺方案 (5)三、确定模具总体结构 (5)四、工艺尺寸计算 (6)五、冲压设备的选择 (7)六、主要零部件的设计 (8)七、模具装配图 (18)心得体会 (19)结束语 (20)前言模具课程设计是CAD/CAM专业教学计划安排的非常重要的教学实践环节,也是毕业设计的首选内容。
其目的在于巩固《模具结构及设计》所学知识,熟悉有关资料,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掌握正确的设计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通过模具结构设计,学生在工艺性分析、工艺方案论证、工艺计算、模具零件结构设计、编写说明书和查阅参考文献等方面受到一次综合的训练,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
本次设计中,本人的设计任务是根据一个座板的工件设计一副模具。
本人主要做了如下工作:1、根据座板的结构设计计算各部分尺寸;2、确定工艺方案;3、由以上数据画出装配图。
设计任务:一、冲压件工艺分析1、材料:Q235普通碳素结构钢,具有好的塑性,具有良好的冲压性能。
2、冲裁件的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度:零件的尺寸精度0.26-128、0.20-64、0.20-35、23.0-96已给公差,冲压生产出的零件精度能够符合零件精度要求。
3、工件结构:结构简单,形状对称。
结论:适合冲裁二、冲压件的工艺方案确定通过以上对该零件的结构、形状及精度的分析,并结合零件的生产批量。
该零件采用落料单工序就可完成冲压加工。
三、确定模具总体结构1、模具类型的选择由冲压工艺分析可知,采用单工序模冲压,所以本套模具类型为单工序落料模。
2、定位方式的选择因为该模具采用条料,控制条料得送进方向采用导料销;控制条料的送进步距采用挡料销。
3、导柱、导套位置的选择由于落料件的结构简单,大批量生产都使用导向装置。
导向方式主要有滑动式和滚动式导柱导套结构。
该零件承受侧压力不大,为了加工装配方便,易于标准化,决定使用滑动式导柱导套结构。
单工序落料模具设计说明书

单工序落料模具设计说明书
单工序落料模具设计说明书
一、设计目的
本文档旨在对单工序落料模具进行详细设计说明,确保模具的
设计和制造过程符合相关要求,保证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二、设计概述
本模具主要用于单工序落料加工过程,以提高生产效率和减少
材料浪费。
通过合理的构造和材料选择,使得模具能够准确、稳定
地完成工件的落料。
三、模具结构
3、落料装置:根据工件形状和加工需求,设计合适的落料装置。
该装置包括导向板、导向柱、定位销等部件,能够精确控制落料位
置和角度。
四、模具尺寸和公差要求
3、落料装置尺寸:根据工件形状和加工要求设计落料装置尺寸,公差控制在±0:05mm以内。
五、材料选择
3、落料装置材料:根据工件特点选择合适的材料,以确保落料装置的稳定性和精度。
六、加工工艺
2、落料装置制造:根据设计要求,采用数控机床进行加工。
对于关键部件,进行精密磨削和表面硬化处理,以保证装置的精度和耐用性。
七、质量控制
2、检验标准:根据设计要求,制定相应的检验标准,包括尺寸公差、形状公差和表面质量等方面。
3、产品合格标准:模具的尺寸和形状应符合设计要求,且能稳定运行和满足工件加工要求。
附件:
法律名词及注释:
1、模具:指用于制造工件的特定形状、尺寸和表面要求的工具和设备。
2、落料:指将原材料按照一定形状和尺寸进行切割或削减的加工过程。
3、尺寸公差:指设计要求和制造容许范围之间的差异,用于控制工件的尺寸精度。
4、形状公差:指设计要求和制造容许范围之间的差异,用于控制工件的形状精度和配合要求。
单工序落料模具设计说明书.

分子生物学复习一、名词解释1、减色效应:若变性DNA复性形成双螺旋结构后,其260nm紫外吸收降低的现象。
(单链7双链)2、增色效应:核酸分子解链变性成断链,其紫外吸收值(260nm)增加的现象。
(双链7单链)3、DNA变性:指核酸双螺旋碱基对的氢键断裂,双链变成单链, 从而使核酸的天然构象和性质发生改变。
4、复制子:以单一单位复制的任何一段DNA。
5、半不连续复制:DNA复制时,每个复制叉中的前导链是连续复制的,而后随链是以反方向合成不连续的短片段的复制方式。
6、半保留复制:通过亲本DNA双螺旋两链分开,每一条链作为模板合成新的互补链的复制方式。
7、冈崎片段:相对比较短的DNA链(大约1000核苷酸残基),是在DNA 的后随链的不连续合成期间生成的片段。
8 DNA载体:9、无义突变:在基因的正常终止密码子之前产生一个终止密码子的点突变。
10、同义突变:即沉默突变,在密码子中改变了一个碱基但没有改变密码子所编码的氨基酸的点突变。
11、移码突变:在正常的DNA分子中,某位点插入或者缺失的碱基数目为非3的倍数,造成该位点之后的蛋白质三联体密码子阅读框发生改变,从而使一系列基因编码序列产生移位错误的突变。
12、分子克隆:在体外对DNA分子按照既定目的和方案进行人工重组,将重组分子导入合适寄主,使其在寄主中扩增和繁殖,以获得该DNA分子的大量拷贝。
13、基因工程:在分子水平上对基因进行操作的复杂技术,是将外源基因通过体外重组后导入受体细胞内,使这个基因能在受体细胞内复制、转录、翻译表达的操作。
14、PCR:聚合酶链反应,利用与DNA模板序列的两端互补的一对寡聚核苷酸引物来扩增一段DNA序列的反应。
一个PCR循环包括变性、退火(复性)和延伸三步。
15、启动子:是RNA聚合酶特异性识别和结合,并导致转录开始的DNA序列。
16、一10序列:是几乎所有启动子都含有一个的6bp序列。
该六聚体通常位于转录起点上游10bp处,共有的一10序列是TATAAT 。
单工序落料模设计说明书

冲压模具课程设计系别:模具设计与制造:学号:冲压模具设计说明书目录前言 (3)设计任务书 (4)一、冲压件工艺分析 (5)二、确定冲裁工艺方案 (5)三、确定模具总体结构 (5)四、工艺尺寸计算 (6)五、冲压设备的选择 (7)六、主要零部件的设计 (8)七、模具装配图 (18)心得体会 (19)结束语 (20)前言模具课程设计是CAD/CAM专业教学计划安排的非常重要的教学实践环节,也是毕业设计的首选容。
其目的在于巩固《模具结构及设计》所学知识,熟悉有关资料,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掌握正确的设计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通过模具结构设计,学生在工艺性分析、工艺方案论证、工艺计算、模具零件结构设计、编写说明书和查阅参考文献等方面受到一次综合的训练,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
本次设计中,本人的设计任务是根据一个座板的工件设计一副模具。
本人主要做了如下工作:1、根据座板的结构设计计算各部分尺寸;2、确定工艺方案;3、由以上数据画出装配图。
设计任务:一、冲压件工艺分析1、材料:Q235普通碳素结构钢,具有好的塑性,具有良好的冲压性能。
2、冲裁件的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度:零件的尺寸精度0.26-128、00.20-64、00.20-35、023.0-96已给公差,冲压生产出的零件精度能够符合零件精度要求。
3、工件结构:结构简单,形状对称。
结论:适合冲裁二、冲压件的工艺方案确定通过以上对该零件的结构、形状及精度的分析,并结合零件的生产批量。
该零件采用落料单工序就可完成冲压加工。
三、确定模具总体结构1、模具类型的选择由冲压工艺分析可知,采用单工序模冲压,所以本套模具类型为单工序落料模。
2、定位方式的选择因为该模具采用条料,控制条料得送进方向采用导料销;控制条料的送进步距采用挡料销。
3、导柱、导套位置的选择由于落料件的结构简单,大批量生产都使用导向装置。
导向方式主要有滑动式和滚动式导柱导套结构。
该零件承受侧压力不大,为了加工装配方便,易于标准化,决定使用滑动式导柱导套结构。
落料模具设计说明书

落料模具设计说明书1:引言本文档是落料模具设计的详细说明书,旨在提供给相关设计人员参考和指导,确保落料模具设计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2:目的本文档的目的是对落料模具设计进行详细描述,包括设计原则、材料选择、结构设计、制造工艺等方面的要求,以满足产品生产工艺的需求。
3:设计原则3.1 准确性:模具设计应准确符合零部件的尺寸要求和工艺要求。
3.2 稳定性:模具结构应稳定可靠,能够承受长期使用和大量生产的压力。
3.3 经济性:模具设计应尽量减少材料浪费和成本,并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3.4 可维护性:模具设计应考虑到日常维护和维修的便利性,减少停机时间和维修成本。
4:材料选择4.1 模具底板:选用高强度、耐磨损的合金钢材料。
4.2 模具芯块:选用高温耐磨材料,如钨钢、钼钢等。
4.3 导向结构:选用具有良好耐蚀性和高强度的不锈钢材料。
4.4 填充物:选用表面光洁的塑料材料,以便于产品表面的成型和模具释放。
5:结构设计5.1 模具分型:根据产品形状和尺寸要求,进行合理的模具分型设计,以确保产品的精度和表面质量。
5.2 模具割线:根据产品特点和生产工艺要求,确定合理的割线位置和方式,以确保产品的成型效果和模具切割的便利性。
5.3 模具冷却系统:根据产品的复杂程度和注塑过程的需求,设计合理的冷却系统,以提高注塑效率和产品质量。
5.4 模具排气系统:考虑产品形状和材料的收缩性,设计合理的排气系统,以确保产品的成型完整性和表面质量。
6:制造工艺6.1 C加工:采用C数控机床进行模具的精密加工,以确保模具尺寸的精度和表面质量。
6.2 精细磨削:对模具芯块和导向结构进行精细磨削处理,以确保产品的精度和表面质量。
6.3 热处理:对模具底板进行适当的热处理,以提高其硬度和耐磨性。
6.4 组装调试:对模具各零部件进行组装和调试,确保模具的正常运行和产品的质量要求。
7: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 落料模具设计图纸- 落料模具材料清单- 落料模具加工工艺流程8:法律名词及注释- 模具:指用于工业生产中制造产品的工具或设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设计说明书题目:单工序落料模具设计
一、课程设计目的 (1)
二、工件简图 (2)
三、工艺分析 (2)
3.1 生产方案的制定 (2)
3.2材料分析 (3)
3.3精度分析 (3)
3.4操作与定位方式 (3)
四、工艺计算 (4)
4.1排样设计与计算 (4)
4.2料宽设计 (4)
4.3画排样图 (5)
4.4送料步距 (5)
4.5材料的利用率 (5)
4.6冲裁工艺力计算 (5)
4.7刃口尺寸计算 (6)
4.8凹模高度 (7)
4.9凸模长度确定 (7)
4.10选择标准模架 (7)
五.设备选择 (8)
六、装配图及零件图绘制 (8)
七、参考文献 (9)
一、课程设计目的
此次落料模具设计有着重要的意义,能巩固课本中学的知识,熟悉相关资料,理清设计思路,练习绘图及文献检索的能力,培养和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为毕业设计打下基础。
(1)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
在设计中理论联系实际,从实际出发解决实际问题。
(2)经行一次冷冲压模具设计的实际训练。
通过设计巩固相关理论知识,为以后的工作做好准备。
(3)通过计算和绘图,学会运用标准、规、手册、图册和查阅有关技术资料等培养模具设计的基本技能。
(4)如何选取合适的排样,,需要通过材料利用率、搭边值、步距的计算,从而选择最合理、最有经济效益的排样方案。
二、工件简图
材料为Q235,板厚为t=3mm,生产批量:大批量
三、工艺分析
3.1 生产方案的制定
冲裁工序可分为单工序冲裁,复合冲裁和级进冲裁。
冲裁组合方式的确定应根据下列因素决定。
1生产批量:一般来说,小批量与试制采用单工序冲裁,中批量和大批量生产采用复合冲裁或级进冲裁。
2工件尺寸公差等级:复合冲裁所得到的工件尺寸公差等级高,因为它避免了多次冲压的定位误差,并且在冲裁过程中可以进行压料,工件较平整。
级进冲裁所得到的工件尺寸公差等级较复合冲裁低,在级进冲裁中采用导正销结构,课提高冲裁件精度。
3对工件尺寸、形状的适应性工件的尺寸较小时,常采用复合冲裁或级进冲裁。
对于尺寸中等的工件,由于制造多副单工序模的费用比复合模具昂贵,也常采用复合冲裁,但工件上孔与孔之间或孔与边缘之间的距离过小时,采用级进冲裁。
4模具制造、安装调整和成本:对复杂形状的工件,采用复合冲裁比采用级进冲裁为好。
应为模具制造、安装调整较易,成本较低。
5操作方便与安全:复合冲裁出件或清除废料比较困难,工作安全性较差。
级进冲裁较安全。
综上分析,对于一个工件,可以得出多种工艺方案。
必须对这些方案进行比较,选取在满足工件质量与生产率的要求下,模具制造成本低、
寿命长、造作方便又安全的工艺方案。
该工件包括落料和弯曲两个基本工序,可有以下工艺方案:
方案一:先冲圆孔,后落料,最后弯曲
方案二:先落料,后冲圆孔,最后弯曲
3.2材料分析
Q235为碳素结构钢,抗拉强度为432-461MPa,抗剪强度为304-373MPa,屈服强度为253MPa,具有很好的冲裁成形性能,符合冲裁工艺。
3.3精度分析
零件图未标注公差,按精度要求为IT14计算,普通冲裁即可满足图样要求。
3.4操作
为降低成本,可采用手工送料方式。
四、工艺计算
4.1排样设计与计算
1.尺寸计算将(工件按中性层展开)
(1)直边段为a,b
a=30-3-3=24mm
b=80-3-3=74mm
(2)圆角边段为c
由于R/t=3/3=1>0.5,则该圆角属于有圆角弯曲,根据中性层长度不变原理计算。
查资料[1]表4.3得,k=0.42
c=π(r+kt)/2=3.14×(3+0.42×3)/2
=6.69mm
(3)弯曲毛坯展开总长度:
L=a+c+b=24+74+6.69=104.6mm
尺寸比较精确,采用一定量的搭边值,查《冷冲压模具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指导》表3-8得:a=2.2mm,a1=2.5mm.
4.2料宽设计
工件展开长度为104.6mm,所以原料料宽为B=104.6+2x2.5=109.6mm,查《冷冲压模具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指导》表3-9得:△=(0.15-0.20)t,可取t=0.6,所以料宽公差为109.60 -0.6mm.
4.3画排样图
4.4送料步距
h=30+2.2=32.2mm
4.5材料的利用率
排样时,在保证工件质量的前提下,要尽量提高材料的利用率。
η=A/bh=104.6x30/(109.6x32.2)=88.9%
4.6冲裁工艺力计算
冲裁模设计时,为了合理地设计模具及选用设备,必须计算冲裁工艺力。
压力机的吨位必须大于所计算的冲裁工艺力,以适应冲裁间隙的要求。
冲裁工艺力包括冲裁力F、卸料力F卸、推件力F推和顶件力F顶。
该落料工艺不需要计算顶件力。
冲裁件周长L=2(L1+L2)=269.2mm
材料厚度t=3mm
取Q235钢的抗剪强度τ=350MPa.
冲裁力F=1.3Ltτ=1.3x269.2x3x350KN=122.5KN.
查《冷冲压模具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指导》表3-17得:
K x=0.035 K t=0.045 K d=0.05
卸料力F x =K x F=122.5x0.035=4.29KN.
推件力F t=K t F=122.5x0.045=5.51KN.
顶料力F d= K d F=122.5x0.05=6.12KN.
总工艺力FΣ=F+F x+F t =132.3KN
4.7刃口尺寸计算
以凹模为基准,工件基本尺寸为104.6mm,30 mm,因为工件无公差,取磨损系数x=0.5,查《冷冲压模具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指导》表3-9取Δ为0.6.根据材料及料厚,查《冷冲压模具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指导》表3-8,确定Z max=0.64,Z min=0.46.
凹模由D d=(D max-xΔ)0+1/4Δ得:
D1=(104.6-0.5×0.6)+0.15 0=104.3+0.15 0mm
D2=(30-0.5×0.6)+0.15 0=29.7+0.15 0mm
凸模由d d=(D d-Z min)0-1/4Δ得:
d1=(104.3-0.46)0 -0.15=103.840 -0.15mm
d2=(29.7-0.46)0 -0.15=29.240 -0.15mm
4.8凹模高度
H=Kb=0.24x104.6=25.1mm
式中,b—凹模孔的最大宽度(mm)
K—因数,查《冷冲压模具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指导》表3-22,取K=0.24。
凹模壁厚c=(1.5-2)H.取c=47.85mm.
4.9凸模长度确定
凸模长度H=H1+H2+H3+H4+a=15+15+10+1+20=51mm
式中 H1—凸模固定板厚度15mm
H2—固定卸料版高度10mm
H3—导料板高度10mm
H4—凸模进凹模深度1mm
a—附加长度,无特殊要求取20mm
4.10选择标准模架
该工序采用后侧导柱模架,查《冲压模具设计师速查手册》:
上模座:200×160×45mm
下模座:200×160×55mm
导柱: 28×180mm
导套:28×110×43mm
模具闭合高度190-235,取210mm
五.设备选择
压力机设备选择考虑到压力机的使用安全,选择压力机的吨位时,总工艺力FΣ一般不应超过压力机额定吨位的80%。
查《冲压模具设计师速查手册》,选择压力机为J23-16F。
工称力:160KN
滑块行程:20mm
最大装模高度:205mm
工作台尺寸(前后×左右):300×450mm
模柄孔尺寸:Ф40×60
六、装配图及零件图绘制
见附图:一A3装配图和两A4零件图
. .
七、参考文献
1.《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
2.《冲压模具设计实用教程》
3.《冲压模具简明设计手册》 TG385.2-62/H15
4.《AutoCAD2014从入门到精通》 TP391.72/C03
5.《冲压工艺与模具》吴伯杰主编电子工业
6.《塑性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高锦主编机械工业
7.《中国模具设计大典3》高锦主编科学技术
8.《冲模图册》天佑主编机械工业
9.《冷冲压模具设计》江维健主编华南理工大学
10.《工程图学简明教程》董培蓓主编大学
页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