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源水情调查报告文档

合集下载

长江水源调查报告(共12页)

长江水源调查报告(共12页)

长江水源调查报告[模版仅供参考,切勿通篇使用]摘要为了根据所给的近十年长江流域水质监测报告及近两年长江流域主要城市水质监测报告给出合理的长江流域水质污染改善方案,并尽可能地预测出今后十年内长江流域水质恶化情况,我们建立了基于图形分析的模型一和基于计算机模拟的模型二,并在模型扩展中运用已建成的计算机模拟系统对所得的结果和我们对于长江流域水质恶化进行改善的想法进行分析和评价。

长江流域水质监测报告和长江流域主要城市水质监测报告中的数据是巨大的,所以如何有效地重组、利用已知数据是我们建立模型一的突破口。

我们首先利用Mathematica、Matlab等相关数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建立了一个以长江干流水质为目标函数的优化模型,利用灰色预测法和最小二乘法拟合出六类水质的参数分布函数,进而预测出未来十年的水质状况:可饮用水占比例为%四五类水占比例为%劣五类水占比例为%。

然后依此为参照值,再运用时间序列模型的自回归形式,预测了在控制水质恶化的条件下,未来十年内每年所需要处理的污水量。

最后,运用随机服务系统的相关理论建立随机规划模型,给出概率灵敏度和误差分析,进而得出治理污染的最佳方案。

我们也对整个模型进行了推广和评价,指出了有效改进方向。

一、问题的重述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保护水资源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附件3给出了长对于我国大江大河水资源的保护和治理应是重中之重。

专家们呼吁:“以人为本,建设文明和谐社会,改善人与自然的环境,减少污染。

”长江是我国第一、世界第三大河流,长江水质的污染程度日趋严重,已引起了相关政府部门和专家们的高度重视。

20xx年10月,由全国政协与中国发展研究院联合组成“保护长江万里行”考察团,从长江上游宜宾到下游上海,对沿线21个重点城市做了实地考察,揭示了一幅长江污染的真实画面,其污染程度让人触目惊心。

为此,专家们提出“若不及时拯救,长江生态10年内将濒临崩溃”(附件1),并发出了“拿什么拯救癌变长江”的呼唤(附件2)。

长江流域水情概况

长江流域水情概况

长江流域水情概况长江流域1、水情概况2007年汛期,长江水势总体平稳,部分干支流发生了超过警戒水位以上的洪水。

其中洞庭湖水系湘江上游发生了大洪水,支流耒水和洣水发生了超过历史记录的大洪水;嘉陵江支流渠江发生了大洪水;汉江支流丹江发生了有实测资料以来的第3位洪水,丹江支流淇河和老灌河发生了超过历史记录的大洪水;重庆璧南河发生了百年一遇的洪水。

2007年,受降雨偏少影响,长江来水偏少,嘉陵江、洞庭湖和鄱阳湖水系部分河流出现了历史最低水位或最小流量。

2、主要洪水(1)湘江部分干支流发生大洪水受6月初强降雨影响,湘江上游发生了大洪水;受第9号台风"圣帕"登陆的影响,湘江支流耒水和洣水发生了超过历史记录的大洪水。

6月5~7日,洞庭湖水系湘江上游普降大到暴雨,湘江上游面平均雨量约为120mm。

受其影响,湘江上游干流全州水文站(广西全州)6月7日23时12分洪峰水位152.12m,超过警戒水位(148.00m)4.12m,列1956年有实测资料以来第2位(历史最高水位152.56m,最大流量6750m3/s,1985年),相应流量5500m3/s,重现期约15年;上游支流潇水双牌下水文站(湖南双牌)6月8日1时40分洪峰水位132.61m,超过警戒水位(129.60m)3.01m,列1960年有实测资料以来第2位(历史最高水位132.82m,最大流量7600m3/s,1994年),相应流量7220m3/s,重现期约50年;上游干流老埠头水文站(湖南永州)6月8日13时30分洪峰水位106.60m,超过警戒水位(102.00m)4.60m,相应流量12300m3/s,为1940年有实测资料以来第2位大洪水(历史最高水位107.18m,最大流量14700m3/s,1978年),重现期超过20年。

湘江中游归阳水文站(湖南归阳)6月9日9时30分洪峰水位48.02m,超过警戒水位(44.00m)4.02m,相应流量10600m3/s。

长江源水环境调查分析

长江源水环境调查分析

这 次考虑 不 同于长 江委 17 9 6年 和 17 9 8年组 织 的前 两 次 考察 , 以 “ 寻 长 江源 头 ” 主要 目的 , 次 考 察 即 探 为 本 目的在 于对 长江源 区水 资源 、 水环境 、 生态 等方 面进 水
行 综合性 调查 和研 究 , 对 于客 观评 价 当前 长江 源 地 这
长 江 源 水 环境 调 查分 析
卓 海 华 , 云 兵 , 红 艳 , 云 丽 刘 郑 吴
( 江 流 域 水 资 源保 护 局 长 江 流 域 水 环境 监 测 中心 , 长 湖北 武 汉 4 0 1 ) 30 0
摘 要 :0 0年 1 21 0月 , 江 水 利委 员会 组 织 了 第 三 次 长 江 源 考察 , 了对 长 江 源 区水 资 源 、 长 为 水环 境 、 生 态 等 方 水 面 进 行 综 合 性 分 析 , 长 江 源典 型 代 表 区进 行 了 实地 采 样 分 析 。根 据 水 样 分 析 成 果 , 结 合 相 关 资 料 , 水体 在 并 对
和 沉 积 物 中物 理 、 学元 素含 量 及 分 布 规 律 进 行 了 归 纳 和 总 结 。 总体 来 说 , 江 源 地 区 水 体 基 本 处 于 天 然 状 化 长
态 , 未 受到 有 机 物 污 染或 有 机 物 污 染程 度 非 常 低 , 环 境 状 况 主 要 受 地 理 、 尚 水 气候 、 水 等 因素 影 响 。 降
倍。
表 6 微 量 元 素 检 测 结 果 及 与 相 关 文 献 比较 ( 样 ) 原
Ig ・L x
( )元 素 检测结 果分 析 。由于姜 根迪 如边缘 冰块 3 中含 有少 量 的杂质 , 这些 杂质 影 响 冰块 融 水 中元 素含

长江水资源研究报告

长江水资源研究报告

长江水资源研究报告1. 简介本报告旨在对中国的重要水资源——长江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长江是中国母亲河之一,即中国三大河流之一,也是世界第三长的河流。

长江流域范围广阔,涵盖了多个省份和城市,对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对长江水资源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2. 长江水资源的现状2.1 长江流域的水资源现状长江流域的水资源丰富,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水量。

根据统计数据,长江的年平均径流量超过9,000亿立方米,占全国主要河流径流总量的一半以上。

然而,由于人口增长、工业发展和农业用水的增加,长江水资源面临着严重的压力。

2.2 水质问题长江流域的水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由于工业废水和农业面源污染的排放,长江流域的一些河段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

特别是在一些城市附近和工业区域,水质更是较差。

这对于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造成了威胁。

3. 对长江水资源的研究3.1 长江水量监测为了更好地了解长江的水量变化和分布情况,进行长江水资源的科学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研究人员通过设置水文测站和利用遥感技术等手段来监测长江的水量。

这些数据对于了解长江水资源的变化趋势、水文特征以及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3.2 长江水质监测除了水量监测,对长江水质进行定期监测也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采集不同点位的水样,对其进行分析测试,可以得到长江各区域的水质状况。

这些数据可以帮助我们了解长江流域的水污染状况并制定相应的治理措施。

3.3 长江水资源利用研究对长江水资源的科学利用研究是保证长江持续发展的关键。

在研究长江水资源利用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环境保护、经济发展和社会公平的平衡。

通过制定合理的水资源利用政策和水资源管理措施,可以有效地保护和利用长江的水资源。

4. 长江水资源的保护与管理4.1 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是长江水资源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加强污水处理、加大水污染治理力度,控制工业废水和农业面源污染的排放,可以保护长江流域的水质环境,提高长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性。

长江水源调查报告长江水质的评价和预测

长江水源调查报告长江水质的评价和预测
收集近5年来的监测数据,分析各水质指标的变化趋势。
变化趋势总结
通过分析数据,发现长江水质整体稳定,但部分区域如江苏、安徽等省份的河流 存在水质变差的风险,需要加强管理和保护。
04
预测分析
水质预测模型和方法
基于水文和水质…
利用长江流域内的水文和水质监 测数据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建立 模型来预测未来水质变化。
水质评价标准和方法
水质评价标准
根据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等相关法规和规定,将长江水质分为Ⅰ、Ⅱ、Ⅲ、Ⅳ、Ⅴ 类,其中Ⅰ类为最优,Ⅴ类为最差。
水质评价方法
采用单因子评价和综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其中单因子评价 主要考虑各水质指标是否达标,综合评价则考虑各水质指标 之间的相互影响。
长江全长6,300多公里,是中国第一长河,也是亚洲最长的河 流
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峰西南侧的沱沱河 ,干流流经青海、*、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 、安徽、江苏、上海等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主要水源区域和污染源
主要水源区域
长江上游及沿江地区,包括沱沱河、通天河、金沙江、川江、汉江、赣江等 河流
基于主成分分析…
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将复杂的 水质影响因素简化为几个主成分 ,建立模型来预测未来水质变化 。
基于人工神经网…
利用人工神经网络算法,将水质 影响因素和未来水质变化之间的 关系进行学习,建立模型来预测 未来水质变化。
水质预测结果和分析
01
根据建立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预测未来十年内长江流域的水质变化趋势,预 测结果包括未来十年内各断面的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等指标的变化趋势 和变化范围。
通过对长江水源进行调查,可以了解长江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状况,为合理利用和保护水 资源提供基础数据。

长江水域调查总结汇报稿

长江水域调查总结汇报稿

长江水域调查总结汇报稿尊敬的领导、各位专家、尊敬的来宾:大家好!我是调查组的负责人,今天我向大家汇报一下我们对长江水域的调查结果。

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也是全球第三长的河流。

它是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承载着亿万人民的饮水、农田灌溉和工业用水需求。

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口的增加,长江面临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首先,根据我们的调查数据,长江水域的水质状况令人担忧。

调查显示,长江水体总磷、总氮等污染物含量超过国家的水质标准,特别是沿江城市的工业和农业废水排放严重影响了水环境的质量。

同时,我们也发现长江水域存在着大量的垃圾和污染物,这些对水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其次,长江水域的生物多样性正在遭受威胁。

长江是众多珍稀物种的栖息地,其中包括江豚、白鳍豚等。

然而,由于水环境的恶化以及过渡捕捞等因素,这些物种的数量正在急剧减少。

我们建议采取措施保护这些珍稀物种的栖息地,并限制过度捕捞以保证生物多样性的持续发展。

另外,调查结果还显示,长江水域存在着一些具体的问题,如部分河段的底泥重金属含量超标、水生态断链、水面漂浮物过多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建议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加强监测和管理,建立长江生态保护和修复的长效机制。

此外,我们还了解到,长江水域的水文情况也值得关注。

由于近年来频发的极端天气事件,长江水位波动剧烈,容易导致洪水和干旱等灾害。

我们建议加强对长江水位的监测和预警,完善防洪和抗旱体系。

最后,我们在调查过程中还发现了一些成功的案例。

例如,在上游地区,一些地方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生态修复措施,包括退耕还林还草、建立自然保护区等,有效改善了当地的水生态环境。

我们建议将这些成功经验推广到其他地区,并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

以上就是我们关于长江水域调查的总结汇报。

长江是我们的母亲河,保护长江水域的生态环境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我们希望政府能够重视长江水域的保护,加大投入,加强监管,推动长江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

长江水源调查报告长江水质的评价和预测

长江水源调查报告长江水质的评价和预测
划定水源保护区
对长江干流及主要支流的水源地进行划定,设立水源保护区,严 格控制水源地周边的人类活动,防止污染。
加强水质监测
增加水质监测站点,提高监测频次和精度,实时掌握水质状况,及 时发现污染源,为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提供依据。
建立预警系统
建立水源地水质预警系统,设定水质指标阈值,当水质指标超过阈 值时,立即启动应急处理措施,保障供水安全。
神经网络模型等。
参数确定
根据模型特点,确定关键参数,如 回归模型的自变量、神经网络的层 数和节点数等。
数据准备
收集历史水质数据,进行数据清洗 和预处理,确保数据质量和准确性 。
预测模型验证与结果分析
1 2
模型验证
通过交叉验证、Bootstrap等方法,对预测模型 进行验证,评估模型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调查目的
通过对长江水源的调查,了解其 水质状况,为保护和管理长江水 源提供科学依据。
调查范围与方法
调查范围
本次调查范围包括长江干流及主要支 流的水源地、沿岸工业企业和城市污 水处理厂等。
调查方法
采用现场采样、实验室分析和数据统 计等方法,对长江水源的水质、水量 、水生态等方面进行全面调查。
02
长江水源现状分析
加强公众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加强公众宣传教育
通过媒体、公益活动等多种渠道,加强对公众的环保宣传教育,提 高公众对长江水源保护的认知和意识。
提高公众参与度
鼓励公众参与长江水源保护活动,设立环保热线和投诉平台,方便 公众反映环保问题,提高公众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培养环保意识
在学校、社区等场所开展环保教育,培养公众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推动形成人人关注、人人参与长江水源保护的良好氛围。

长江的调研报告

长江的调研报告

长江的调研报告长江是我国最长的河流,也是世界上第三长的河流。

它的流域面积广泛,涵盖了中国的11个省市区,是中国的经济发展和人口聚集的重要区域。

近年来,针对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状况和可持续发展问题展开了大量的调研工作。

本报告将通过对长江流域的调研,分析其生态环境问题以及相应的应对措施。

首先,长江流域的水资源状况是当前关注的焦点之一。

长江流域有着丰富的水资源,但是由于人类活动和工业发展的不可避免,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长江沿岸的工业废水、农业面源污染以及城市污水排放等问题严重影响了长江的水质。

调研显示,在长江主要支流和流入湖泊的河流中,污染物浓度超标的情况普遍存在。

对此,应加强工业和农业企业的环境管理,控制污染物的排放,同时加大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升级。

其次,长江沿岸的生态环境问题也亟待解决。

长江流域的湿地资源、森林资源和物种多样性等都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湿地的填海造地、河道的改变和过度捕捞等问题,都导致湿地生态系统的退化和湿地物种的减少。

此外,在长江沿岸的城市化进程中,很多重要的生态保护区也面临着巨大的发展压力。

因此,为了保护长江沿岸的生态环境,应加强湿地保护、加大物种保护力度,并规划合理的城市化进程,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结合。

最后,长江流域的水资源分配和管理也是一个重要的议题。

长江拥有丰富的水资源,但是由于流域内的地理差异和经济发展不平衡,水资源的分配和利用出现了一些问题。

特别是长江下游地区的水资源紧张问题比较突出。

调研显示,由于一些地区在水资源管理上的不合理,导致了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和浪费现象。

因此,应加强长江流域水资源的管理,建立合理的水资源分配机制,并加大节水技术和设施的推广应用。

综上所述,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相应的应对措施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为此,应加强水污染防治工作,保护和恢复长江流域的湿地和生态系统,同时加强水资源的管理和利用。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长江流域的可持续发展,并为后代留下一片绿洲的家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江源水情调查报告文档
Water regime investigation report of Yangtze River sour ce
长江源水情调查报告文档
小泰温馨提示:调查报告是反映对某个问题、某个事件或某方面情况
调查研究所获得的成果的文章。

调查报告是宣传唯物论和辩证法、坚
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有力武器,历来被无产阶级革命家所重视。


文档根据调查报告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
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继完成对长江三源等区域的考察即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夏
季考察后,地质生态学家、探险家杨勇1月15日下午在京宣布,在《华夏地理》等的再一次赞助下,由他带队的这支民间考察队将于近日再赴黄河源,重返长江源区,展开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冬季考察。

与前次相比,这将是一次更为艰险的考察历程。

XX年7月——10月期间,杨勇等人在《华夏地理》、保护国际关键生态系统合作基金(cepf)和中国治理荒漠化基金会的支持下,已经完成了对长江源区以及黄河源、澜沧江源、怒江源、雅砻江源、大渡河源的夏季独立考察,对正在规划的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调水源区生态环境状况和有关工程技术条件进行了可行性研究,考察的成果引起了包括中央政府、相关区域地方政府及国际保护组织等各方面对调水源区的关注,西线调水和水电建设现状堪忧,这可能是中国继上世纪50至
90年代森林采伐之后又一次对该地区自然生态系统的围剿和
破坏,所造成的后果将更为深重。

杨勇等人在夏季的考
察中还注意到,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调水源区没有被纳入可行性论证的范围,但更全面的论证和科学合理的规划是决定这项工程成败的关键。

更为重要的是,源区水系和工程规划水库坝群都有一个冬季封冻的过程,长达几个月的河流和水库封冻会影响调水运营甚至可能断流,所产生的冰凌现象将产生河流凌汛,危及水坝和输水隧洞的安全,长距离回水水库将淹没当地牧民越冬牧场等,如此重大的问题都没有被规划部门所重视。

因此,杨勇等人计划在这次夏季考察的基础上,于今冬明春对该区域再进行一次冬季考察,总行程2万余公里,涉及区域
20万平方公里,就上述问题进行求证,希望决策部门给予重视。

同时,还要对上述诸调水河流的水电集群式开发态势与调水规划所产生的矛盾,并对河流自然生态系统造成的隐患进行评估,力求达到维护河流命运的目的。

由杨勇带队的这支民间考察队展开的是一项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以公民社会的科研成果来参与国家重大经济建设项目的一次行动,其意义和影响是深远的。

……江源区冰川储藏着孕育长江这条大河的淡水资源,根据测算,江源区冰川冰储量为9.83×1010m3,折合
成水储量为8.4×1010m3,相当于近了3个三峡水库的库容和
2条黄河的年经流量。

长江源冰川是青藏高原自然环境演变
的晴雨表,近年来全球气候持续变暖的趋势在冰川分布区引起
的变化尤为敏感,表现为长江源冰川大部分处于退缩状态,根据近年来的野外考察和航片、卫片研究对比,自1969年至1986年的17年间,姜古迪如南冰川和北冰川分别退后了154
米和125米,近20年来冰川退缩现象还在继续,冰川冰舌端
已完全解体为冰塔林。

长江源冰川的加剧退缩可能会导致
“中国水塔”地位的坍塌,改变江源水系的分布格局,甚至失去源区河流水源的补给条件,使源区自然环境演变向时令河—内流河—荒漠化—沙漠化过程发展,最终形成与可可西里荒漠区、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罗布泊荒漠戈壁相连的干旱区。


江源区自然环境的演变过程是地球在间冰期环境气候变化的综合反映,是来自于自然的不可抗拒的因素,并且起着主导作用。

但是,越来越多的人类活动进入该地区,和全球co2排量的增长,对脆弱的大气圈和敏感的冰川及江源自然环境,无疑是雪上加霜,会加快自然环境演变的进程和速度。

我们人类应该是觉醒的时候了。

-------- Designed By JinTai College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