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文言文 阅读与练习 八篇 第十一(含答案)

合集下载

8、9课外文言文 阅读与练习 第十一(含答案)

8、9课外文言文 阅读与练习  第十一(含答案)

八、九年级课外文言文练习与阅读111唐刘仁轨为左仆射,戴至德为右仆射,皆多刘而鄙戴。

时有一老妇陈牒,至德方欲下笔,老妇顾左右曰:“此刘仆射?戴仆射?”左右以戴仆射言。

急就前曰。

“此是不解事仆射,却将牒来。

”至德笑,令授之。

戴仆射在职无异迹,当朝似不能言。

及薨后,高宗叹曰:“自吾丧至德,无所复闻,当其在时,事有不是者,未尝放我过,因索其前后所陈章奏盈箧,阅而流涕,朝廷始追重之。

(选自《隋唐佳话》)【注】○1牒:诉状。

○2解事:通晓事理。

○3箧:小箱子。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1)至德方.欲下笔()(2)因索其前后所陈章奏盈.箧()2.写“老妇陈牒”一事是为了印证这句话。

(请用原文回答)(2分)3.翻译下列句子(4分)因索其前后所陈章奏盈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对戴至德其人最终给出了“重之”的定论,从全文看,他身上最值得我们敬重的一点是__(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2分)2司马悦察狱时有汝南上蔡董毛奴者,赍①钱五千,死在道路。

郡县疑民张堤为劫,又于堤家得钱五千。

堤惧拷掠,自诬言杀。

狱既至州,悦②观色察言,疑其不实。

引见毛奴兄灵之,谓曰:“杀人取钱,当时狼狈,应有所遗,此贼竟遗何物?”灵之云:“唯得一刀鞘而已。

”悦取鞘视之,曰:“此非里巷所为也。

”乃召州城刀匠示之,有郭门者前曰:“此刀鞘门手所作,去岁卖与郭民董及祖。

”悦收及祖,诘之曰:“汝何故杀人取钱而遗刀鞘?”及祖款引③。

灵之又于及祖身上得毛奴所著皂襦④,及祖伏法。

悦之察狱,多此类也。

(选自《魏书·列传》)【注】①赍:(jī)携带。

②悦:司马悦,北魏时人,当时为豫州刺史。

③款引:说假话遮盖。

④皂襦:黑色短袄。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4分)(1)又于堤家得.钱五千()(2)应有所遗.()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狱既至州,悦观色察言,疑其不实。

(3分)3.文中郡县认为张堤是抢劫犯的理由是(2分)(1);(2)。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第十一组习题及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第十一组习题及答案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阅读第十一组一、默背吴均《与朱元思书》,答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1)负.势竞上()(2)好.鸟相鸣()2.下列各句中的“者”与例句中“者”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例句: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A.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

(《始得西山宴游记》)B.马之千里者。

(《马说》)C.水落而石出者(《醉翁亭记》)D.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满井游记》)3.写出文中概括富春山全貌的句子并翻译。

(3分)句子:译文:4.文章理解。

(5分)文章在总写中,用“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表现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 的情态。

在分写“异水”时,用“__________________ ”一句夸张地表现了江水极深、极清的特点。

在分写“奇山”时,通过泉响、鸟鸣、蝉转、猿叫,反衬了山的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之后,通过“鸢飞戾天者……窥谷忘反”的抒情短论,表现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

最后,文章别具匠心地描绘了山中的又一奇景,突出了树多的特点,与前文“__________________”一句相照应。

二、默背《送东阳马生序(节选)》一文,回答9~11题。

9.下面选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走.送之,不敢稍逾约走:步行B.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质:询问C.俟.其欣悦,则又请焉俟:等待D.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衾:被子10.下面选文中的句子是省略句的一项是()A.余幼时即嗜学B.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C.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D.盖余之勤且艰若此11.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A.选文开篇即点出作者“家贫”和“嗜学”的矛盾处境,由此引出求学的艰难。

B.选文将富家子弟的奢华和作者的贫寒加以对比,表现了作者求学意志的坚定。

C.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为了向人们展示自己成长之路的曲折与艰辛。

D.作者通过现身说法表明:知识的积累,精神的充实,是学子读书的必备条件。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教版七年级下册语⽂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部编⼈教版七年级下册语⽂课外⽂⾔⽂阅读练习题忠——尽⼰报国的责任第1篇⽝救幼⼥呈贡县村民畜⼀⽝,甚驯。

母未时上⼭采薪,幼⼥随之不及,后于母⾥许。

俄⼤雪,母薄暮①负薪归,⼗⼀年⼗⼀⽉事,⾢⼈⽆不称奇。

(选⾃杨振中《⽂⾔⽂启蒙读本》)【注释】①暮:傍晚。

②竟:终。

③绝:死。

④雍正:清爱新觉罗·胤禛的年号。

[阅读训练]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1) 母未时上⼭采薪..( ) (2)幼⼥随之不及.( )(3)母薄.暮负薪归( ) (4)或.堕井( )2. 请⽤“/”给下列句⼦划分两处节奏。

母惊恐万状奔⾛号呼竟不见⼥。

3.⽤现代汉语翻译⽂中画线的句⼦。

(1)邻⾥相助,亦⽆济于事。

(2)⽝倚偎在旁,乃不死。

4.从⽂章内容来看,⽂中的⽝有什么特征?【参考答案】1. (1)砍柴(2)赶上(3)迫近、接近(4)或许2.母惊恐万状/奔⾛号呼/竟不见⼥。

3. (1)邻居们帮助她寻找,也没有办法找到她⼥⼉。

(2)狗依偎在旁边,(⼥⼉)竟然没有死。

4.⽂中的⽝忠诚、讲义⽓、重感情。

第2篇杨万⾥忧国⑦吏之报时政者皆不以告。

忽族⼦⑧⾃外⾄,遽⾔侂胄⽤兵事。

万⾥恸哭失声,亟呼纸书⽇:“韩侂胄奸⾂,专权⽆上,动兵残民,谋危社稷,吾头颅如许⑨,报国⽆路,惟有孤愤!”⼜书⼗四⾔别妻⼦落笔⽽逝。

(选⾃《宋史·杨万⾥传》)[注释]①杨万⾥:南宋著名诗⼈,⼒主抗⾦。

②偏:固执。

③孝宗:指宋孝宗赵昚(shèn)。

④韩侂(tuō)胄:南宋重⾂,以外戚⾝份专政⼗多年,位在左右丞相之上。

⑤掖垣:泛指⾼官。

⑥僭(jiàn):超越本分。

⑦邸(d ǐ):此指官府。

⑧族⼦:宗族⾥的年轻⼈。

⑨吾头颅如许:意为我头发已⽩,年已⽼。

[阅读训练]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1) 必⼤⽆善.语( ) (2)尝.筑南园( )(3)属.万⾥为之记( ) (4)亟.呼纸书⽈( )2.请⽤“/”给下列句⼦划分⼀处节奏。

(完整版)课外文言文阅读(有答案)

(完整版)课外文言文阅读(有答案)

an d A l l t h i n g s in th e i r b e i n g a r e g o o d f o r s o (一) 哀溺文永①之氓②咸善游。

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

中济,船破,皆游。

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③。

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

”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

有顷,益怠。

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

遂溺死。

吾哀之。

且若是,得不有大货③之溺大氓者乎?[注释]①永:唐代地名,今永州。

②氓:民,百姓。

③大货:非常多的财物。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4分)①永之氓咸善游 ( ) ②中济,船破,皆游 ( ) ③有顷,益怠( )④又摇其首。

遂溺死 ( )2..翻译下列句子。

(6分)①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

②何不去之!③汝愚之甚,蔽之甚!3..文中所写落水之人为何被溺死?他告诉我们什么道理?(4分)(二)郑人买履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译文:郑国有个人想去买双鞋,他先比量了一下自己的脚,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於在座位上。

他匆忙去到集市上,忘了带那尺码。

他已经拿到鞋子,却说:我忘记带尺码来了。

又转回家去取。

等到他赶回来,集市已散,他终於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他说:你为什麼不用自己的脚试一试鞋子的大小呢?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一、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郑人有欲买履者欲:___________2.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度:___________ 坐:___________3.反归取之反:___________ 之:____ ___4.及反,市罢反:___________ 罢:___________5.宁信度,无自信也宁:___________ 度:___________二、翻译句子。

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答案的内容(精选9篇)

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答案的内容(精选9篇)

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答案的内容〔精选9篇〕篇1: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答案的内容司马朗字伯达,河内温人也。

九岁,人有道其父字者,朗曰:“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

”客谢之。

十二,试经为童子郎,监试者以其身体壮大,疑朗匿年,劾问。

朗曰:“朗之内外,累世长大,朗虽稚弱,无仰高之风,损年以求早成,非志所为也。

”监试者异之。

后关东兵起,故冀州刺史李邵家居野王,近山险,欲徙居温。

朗谓邵曰:“唇齿之喻,岂唯虞、虢,温与野王即是也;今去彼而居此,是为避朝亡之期耳。

且君,国人之望也,今寇未至而先徙,带山之县必骇,是摇动民之心而开奸宄①(guǐ)之原也,窃为郡内忧之。

”邵不从。

边山之民果乱,内徙,或为寇钞②。

年二十二,太祖辟为司空掾属,除成皋令,以病去,复为堂阳长。

其治务宽惠,不行鞭杖,而民不犯禁。

迁兖州刺史,政化大行,百姓称之。

虽在军旅,常粗衣恶食,俭以率下。

建安二十二年,与夏侯、臧霸等征吴。

到居巢,军士大疫,朗躬巡视,致医药。

遇疾卒,时年四十七。

篇2: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答案的内容 17.c18.a d19. (1))这等于动摇民心,为那些匪徒坏人打通犯罪的途径啊! (2)即使在行军打仗的时候,司马朗也总是穿着粗布服,吃粗劣的饭食,用俭仆的生活给部下作出表率。

20. (1)劝李邵不要动摇民心;(2)执政不靠刑罚而靠宽厚仁慈;(3)在军旅之中,经常穿粗布衣服,吃粗糙的食物,用自己的简朴以给手下的人做表率;(4)当军队出现瘟疫时,司马朗能体恤下属,亲自为军士送医送药。

篇3: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答案的内容小题1:对以下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如崇山峻崖崇:高大b.今夫野人孺子闻乐孺子:读书人c.必有一当当:适当d.殆近于二公焉殆:大概小题2:以下各组语句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一样的一组是a.阴阳刚柔,其本二端奚以知其然也b.那么品次亿万险以远,那么至者少c.夫文之多变夫晋,何厌之有d.文之至者,通乎神明相与枕藉乎舟中小题3:文中画波浪线的局部,断句最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a.那么其文如升初日/如清风/如云如霞如烟/如幽林曲涧/如沦如漾/如珠玉之辉/如鸿鹄之鸣而入/廖廓其于人也/x乎其如叹/邈乎其如有思/暖乎其如喜/愀乎其如悲b.那么其文如升初日/如清风/如云/如霞/如烟/如幽林曲涧/如沦/如漾/如珠玉之辉/如鸿鹄之鸣/而入廖廓/其于人也x/乎其如叹邈/乎其如有思暖/乎其如喜愀/乎其如悲c.那么其文如升初日/如清风/如云如霞如烟/如幽林曲涧/如沦如漾/如珠玉之辉/如鸿鹄之鸣/而入廖廓/其于人也x/乎其如叹邈/乎其如有思/暖乎其如喜/愀乎其如悲d.那么其文如升初日/如清风/如云/如霞/如烟/如幽林曲涧/如沦/如漾/如珠玉之辉/如鸿鹄之鸣而入廖廓/其于人也/x 乎其如叹/邈乎其如有思/暖乎其如喜/愀乎其如悲小题4:把文段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十篇含答案

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十篇含答案

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十篇含答案(一)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1-4题。

乐工罗程者,善弹琵琶,为第一,能变易新声。

得幸于武宗,恃恩自恣(放纵)。

宣宗初亦召供奉。

程既审(深知)上晓音律,尤自刻苦。

往往令倚嫔御歌(为妃嫔作歌伴奏),必为奇巧声动上,由是得幸。

程一日果以眦睚(极小的怨愤)杀人,上大怒,立命斥出,付京兆。

他工辈以程艺天下无双,欲以动上意。

会上幸苑中,乐将作,遂旁设一虚坐,置琵琶于其上。

乐工等罗列上前,连拜且泣。

上曰:“汝辈何为也?”进曰:“罗程负陛下,万死不赦。

然臣辈惜程艺天下第一,不得永奉陛下,以是为恨。

”上曰:“汝辈所惜罗程艺耳,我所重者高祖、太宗法也。

”卒不赦程。

1、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善.弹琵琶:擅长B、能变易.新声:变换C、以是为恨.:痛恨D、卒.不赦程:最终2、与“程一日果以眦睚杀人”中“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必以分人B、不以己悲C、三军以利用也D、臣以王吏之攻宋也3、选择说法正确的一项:()A、从选文来看,罗程的琵琶技艺天下第一。

B、唐武宗也精通音乐,并且相当用功。

C、罗程因小事杀人主要是依仗自己技艺天下无双。

D、对于罗程犯罪,武宗赏罚分明,最终没有赦免罗程。

4、翻译下面的句子:罗程负陛下,万死不赦。

然臣辈惜程艺天下第一,不得永奉陛下,以是为恨。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1-4题。

梁君○1出猎,见白雁群。

梁君下车,彀弓○2欲射之。

道有行者,梁君谓行者止。

行者不止,白雁群骇。

梁君怒,欲射行者。

其御○3公孙袭下车抚矢曰:“君止!”梁君忿然作色怒曰:“袭不与其君而顾他人,何也?”公孙袭曰:“昔齐景公之时,天大旱三年,卜○4之,曰:‘必以人祠○5,乃雨。

’景公下堂顿首曰:‘凡吾所以求雨者,为吾民也;今必使吾以人祠,乃且雨,寡人将自当之。

’言未卒,而天大雨者方千里者,何也?为有德于天而惠于民也。

今主君以白雁之故而欲射人,袭谓主君言无异于虎狼!”梁君援其手与上车归,入庙门,呼万岁,曰:“幸哉今日也!他人猎皆得禽兽,吾猎得善言而归。

课外文言文练习(含答案)

课外文言文练习(含答案)

(一)陆清献公陆稼书先生宰嘉定,日坐堂上课子读书,夫人在后堂纺绩。

民有事控县者,即出票交原告,唤被告,如抗出差。

其听讼也,以理喻,以情恕,如家人父子调停家事,渐成无讼之风。

有兄弟争讼不休,公谓之曰:“弟兄不睦,伦常大变,予为.斯民父母,皆予教训无方之过也。

”遂自跪烈日中,讼者感泣,自此式好无尤。

公生辰,贫不能备寿筵,夫人笑之。

公曰:“汝且出堂视之,较寿筵何如?”但见堂上下,香烛如林,斯民敬之若神明焉。

相传稼书先生殁后,为嘉定县城隍,县民数百人直至平湖接公上任。

时先生夫人尚在,谓.县人曰:“公在县时不肯费民一钱,今远道见迎,恐非公意耳。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予为.斯民父母()(2)谓.县人曰()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公生辰,贫不能备寿筵,夫人笑之3、“但见堂上下,香烛如林,斯民敬之若神明焉”运用了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表现了陆稼书4、陆稼书在当嘉定县令时,断案的特点是(用原文回答);他“贫不能备寿筵”的原因是(用原文回答)。

【参考答案】1、(1)做,当(2)说,对……说2、陆稼书生日时,穷得不能自己备办寿筵,夫人取笑他3、比喻受民爱戴4、以理喻,以情恕公在县时不肯费民一钱(二)王翱翱镇守辽东还朝,馈贻.一无所受者。

某太监于同事久,持明珠数颗馈之,公固辞,某曰:“公于他人之馈皆不受,我之馈亦不受,吾有死而已。

”公不得已受之。

乃自缀于衣领间,坐卧自随,虽其妻不知也。

居数年,太监死,其犹子①以贫不敢见公,使人召之,曰:“何不买第宅?”曰:“贫不能也。

”公曰:“第买之。

”其人讶,不肯买,公乃解其珠出于衣间与之,可值千金,第尚有余云。

诏营第于盐山,有司承媚,于外多列屋若干,公悉拆去.之,曰:“非诏旨也。

”每朝退,于公卿前孑然独行,不与人言。

时马昂为兵部尚书,崔恭为吏部侍郎,公直以名呼之。

[注释①犹子:养子。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馈贻.一无所受者()(2)公悉拆去.之()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8、9课外文言文阅读与练习第十一(含答案)

8、9课外文言文阅读与练习第十一(含答案)

8、9课外⽂⾔⽂阅读与练习第⼗⼀(含答案)⼋、九年级课外⽂⾔⽂练习与阅读111唐刘仁轨为左仆射,戴⾄德为右仆射,皆多刘⽽鄙戴。

时有⼀⽼妇陈牒,⾄德⽅欲下笔,⽼妇顾左右⽈:“此刘仆射?戴仆射?”左右以戴仆射⾔。

急就前⽈。

“此是不解事仆射,却将牒来。

”⾄德笑,令授之。

戴仆射在职⽆异迹,当朝似不能⾔。

及薨后,⾼宗叹⽈:“⾃吾丧⾄德,⽆所复闻,当其在时,事有不是者,未尝放我过,因索其前后所陈章奏盈箧,阅⽽流涕,朝廷始追重之。

(选⾃《隋唐佳话》)【注】○1牒:诉状。

○2解事:通晓事理。

○3箧:⼩箱⼦。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1)⾄德⽅.欲下笔()(2)因索其前后所陈章奏盈.箧()2.写“⽼妇陈牒”⼀事是为了印证这句话。

(请⽤原⽂回答)(2分)3.翻译下列句⼦(4分)因索其前后所陈章奏盈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对戴⾄德其⼈最终给出了“重之”的定论,从全⽂看,他⾝上最值得我们敬重的⼀点是__(⽤⾃⼰的语⾔概括)。

(2分)2司马悦察狱时有汝南上蔡董⽑奴者,赍①钱五千,死在道路。

郡县疑民张堤为劫,⼜于堤家得钱五千。

堤惧拷掠,⾃诬⾔杀。

狱既⾄州,悦②观⾊察⾔,疑其不实。

引见⽑奴兄灵之,谓⽈:“杀⼈取钱,当时狼狈,应有所遗,此贼竟遗何物?”灵之云:“唯得⼀⼑鞘⽽已。

”悦取鞘视之,⽈:“此⾮⾥巷所为也。

”乃召州城⼑匠⽰之,有郭门者前⽈:“此⼑鞘门⼿所作,去岁卖与郭民董及祖。

”悦收及祖,诘之⽈:“汝何故杀⼈取钱⽽遗⼑鞘?”及祖款引③。

灵之⼜于及祖⾝上得⽑奴所著皂襦④,及祖伏法。

悦之察狱,多此类也。

(选⾃《魏书·列传》)【注】①赍:(jī)携带。

②悦:司马悦,北魏时⼈,当时为豫州刺史。

③款引:说假话遮盖。

④皂襦:⿊⾊短袄。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4分)(1)⼜于堤家得.钱五千()(2)应有所遗.()2.⽤现代汉语翻译句⼦:狱既⾄州,悦观⾊察⾔,疑其不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7年级文言文练习与阅读111郭林宗至汝南①,造袁奉高②车不停轨,鸾不辍轭③,诣黄叔度,乃弥日信宿④。

人问其故,林宗曰:“叔度汪汪如万顷之陂⑤,澄之不清,扰之不浊,其器⑥深广,难测量也。

”【注】①汝南:地名。

②袁奉高:和后文的黄叔度都是郭林宗的朋友。

③鸾luán:车;轭è:驾车时套在脖子上的曲木。

④弥日信宿:指住了几天。

⑤陂bēi:池塘。

⑥器:气量、气度。

1、解释下列词的意思。

(2分)(1)鸾不辍扼辍:(2)诣黄叔度诣:2、你从这个故事中,领悟到做人应当具备哪些美好的品质。

(2分)2《王积薪闻棋》王积薪①棋术功成,自谓天下无敌。

将游京师,宿于逆旅。

既灭烛,闻主人媪隔壁呼其妇曰:“良宵难遣,可棋一局乎?”妇曰:“诺。

”媪曰:“第几道②下子矣。

”妇曰:“第几道下子矣。

”各言数十。

媪曰:“尔败矣。

”妇曰:“伏局。

”③积薪暗记,明日复其势④,意思皆所不及也。

【注】①王积薪:围棋高手。

②道:本文指围棋布子的位置,唐代围棋棋盘纵横各十九道线,双方均在横竖线交叉点布子。

这里,婆媳分居两室,都是心中虚设一盘,攻战过程全凭记忆。

③伏局:认输。

④复其势:复验那盘棋的局势。

意思是按自己暗中记忆的,把那盘棋重新布子走一遍。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2分)①宿于逆旅.( ) ②良宵难遣.( )2.从本文结尾“意思皆所不及也”,可见媪妇二人棋艺之高,你认为她们技艺高明具体表现在何处?(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选文短小精粹,趣中寓理,从王积薪最初“自谓天下无敌”,到自叹棋艺不及媪妇,为我们揭示了一个怎样的道理?(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广陵太守陈登得病,胸中烦懑①,面赤不食。

佗脉之曰:“府君胃中有虫数升,欲成内疽②,食腥物所为也。

"即作汤二升,先服一升,斯须尽服之,食顷,吐出三升许虫,赤头皆动,半身是生鱼脍也,所苦便愈。

佗曰:“此病后三期当发,遇良医乃可济救。

”依期果发动,时佗不在,如言而死。

(节选自《华佗传》)【注】①[烦懑]:烦躁郁闷②[内疽]:腹内一种肿胀坚硬的毒疮。

1.解释下列句子中词的意思或用法。

(2分)A.斯须尽服之。

之:()B.遇良医乃可济救。

乃:()2.请你根据对文意的理解,选出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2分) ( )A.华佗看了陈登的面相和为他切脉后,就判定他胃中有虫数升,并告诉他生虫的原因。

B.华佗给陈登服药很有讲究,先服一升,过一会儿再服一升,效果很好,说明华佗很懂药理。

C.陈登服药后,吐出三升左右的红头虫子,虫子半身就是他平常吃下去的生鱼片。

D.陈登病好后,华佗预言三年后又会复发,遇良医才可得救。

后来果如华佗所言,说明华佗真是神医。

4杨修啖酪人饷魏武①一杯酪②,魏武啖少许,盖头上题“合”字,以示众。

众莫之解。

次至杨修③,修便啖,曰:“公教人啖一口也,复何疑?”【注】①魏武:指魏武帝曹操②酪:牛、羊等的乳制品③杨修:曹操的谋士5谢道韫咏絮晋名将谢安,寒雪日内集①,与儿女辈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②。

”兄女道韫(yùn)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注】①内集:将家中子女集合起来。

②差可拟:大约可比拟。

6陆绩怀橘绩年六岁,于九江见袁术。

术出橘,绩怀三枚;去,拜辞堕地。

术谓曰:“陆郎作宾客而怀橘乎?”绩跪答曰:“是橘甘,欲怀而遗母。

”术大奇之。

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鲁人锯竿入城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

横执之,亦不可入。

计无所出。

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

”遂依而截之。

世之愚,莫之及也。

8文征明习字文徵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

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智永退笔冢永公①住吴兴②永欣寺,积年学书,后有秃笔头十瓮③,每瓮皆数石④。

人来觅书,并请题额者如市,所居户限为之穿穴,乃用铁叶裹之,人谓为“铁门限”。

后取笔头瘗⑤之,号为“退笔冢”。

--选自张怀瓘《书断》【注】1永公:即智永;公,对人的敬称。

他是陈、隋间著名僧人、书法家。

2吴兴:古地名,今浙江湖州。

3瓮:(wèng)口小腹大的容器。

4石(dàn):旧时重量的单位。

(一石相当于60kg)5瘗:(yì),埋。

10一箧①磨穴砚古人有学书于人者,自以为艺成,辞而去。

师曰:“吾有一箧物,不欲付他人,愿托置于某山下。

”其人受之,因其封题②不甚密,乃启而视之,见箧中皆磨穴之砚也,数十枚,方知师夙用者。

顿觉羞愧,及反而学,至精其艺。

【注】①箧(qiè):竹箱子②封题:封条与封条上的字。

11王羲之书六角扇王羲之,东晋之大书法家也。

尝在蕺山①见一老姥②,持六角竹扇卖之。

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

姥初有愠色。

羲之因谓姥曰:“但言王右军③书,以求百钱耳。

”姥如其言,人竞买之。

他日,姥复见羲之,求其书之。

羲之笑而不答。

【注】①蕺(jí)山:古地名,今中国浙江绍兴市②姥(mǔ):老妇人。

③王右军:即王羲之,因其曾任东晋右军将军而得名。

12掩耳盗钟范氏①之亡也,百姓有得钟②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锥毁之,钟况然③有音。

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选自《吕氏春秋·自知》【注】①范氏之亡也:范氏是春秋末期晋国的贵族,被其他四家贵族联合打败后,逃在齐国。

②钟: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

③“况”(kuàng)然:“况”地;况,拟声词,形容钟声。

13陈万年教子万年尝病,召其子咸①教戒②于床下。

语至夜半,咸睡,头触屏风。

万年大怒,欲杖之,曰:“乃公教戒汝,汝反睡,不听吾言,何也?”咸叩头谢曰:“具晓所言,大要教咸谄也。

”【注】①咸:陈咸,陈成年之子。

②戒:同“诫”,教训。

1、解释下列句子的加点字:(3分)欲杖.之()具.晓所言()咸叩头谢.曰()2、翻译句子:(2分)大要教咸谄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你认为陈万年的做法对吗?为什么?(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蔡勉旃坚还亡友财徐珂蔡璘,字勉旃,吾县人。

重诺责,敦风义。

有友某以千金寄之,不立劵。

亡何,其友亡。

蔡召其子至,归之,愕然不受,曰:“嘻!无此事也,安有寄千金而无劵者?且父未尝语我也。

” 蔡笑曰:“劵在心,不在纸。

而翁知我,故不语郎君。

”卒辇而至之。

1、对加点的词注音、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1)亡何,其友亡.。

(2)且父未尝语.我也。

A.(1)wáng 逃亡(2)yì 语言B.(1)wú 不(2)yù 告诉C.(1)wú 不(2)yù 词语D.(1)wáng 死亡(2)yù 语句2、下面加点的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A.有友某以千金寄之,不立劵。

(他)B.安有寄千金而无劵者?(却)C.且父未尝语我也。

(将) D.而翁知我,故不语郎君。

(所以)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句子。

(4分)(1)重诺责,敦风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卒辇而至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你认为是否还需要“重诺责,敦风义”?请谈谈你的看法。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辍:停止诣:到、去、前往、拜访2、做人要有宽广的胸怀;学会与人相处21.①旅店②排遣,消遣2.示例:婆媳隔墙下棋,手中无子,心中有棋,进退取舍,全凭记忆。

3.示例:天外有天,不可孤芳自赏。

(或艺海无涯,不可夜郎自大。

)31.A代“药汤”才 2 c6陆绩非常的孝顺8不懈的努力终会获得成果13【翻译】陈万年病了,把儿子陈咸叫到床前。

教他读书,教至半夜,陈咸瞌睡,头碰到了屏风。

陈万年很生气,要拿棍子打他,训斥说:“我口口声声教你,你却睡去,不听我讲,为什么?”陈咸赶忙跪下,叩头说:“爹爹的话,我都晓得,大抵教儿子对上司要拍马屁、讨好啊,如此而已!”陈万年没有再说话。

答案:1、(1)用杖打 (2)完全,都 (3)认错 2、主要的意思是教我奉承拍马啊!3、不对,陈万年教儿子学会拍马屁,这是一种卑劣的行为,是不准确的。

14【翻译】吴县有一个叫蔡璘,字勉旃的人。

他重视诺言和责任,重视朋友之间的情谊。

有一个朋友寄放了千两白银在他那,没有立下任何字据。

过了不久,他的朋友死了。

蔡勉旃把他朋友的儿子叫来,要把千两白银还给他。

他朋友的儿子很吃惊的样子,不肯接受,说道:“哎呀!没有这样的事情,哪里有寄放千两白银却不立字据的人?而且我的父亲从来没有告诉过我呀。

”蔡勉旃笑着说:“字据是在心里,不是在纸上。

你的父亲把我当知己,所以不告诉你。

”最终蔡勉旃用车子把千两白银运着送还给他。

答案:1、B2、C3、(1)守信用,重情谊。

(2)最终用车子运着送还给他。

4、例一:需要。

在经济建设和经济往来中最重要的是讲信誉,只有“重诺责,敦风义”,才能得到别人的信任,经济活动才能得以顺利进行。

例二:不需要。

追求最高利益是经济活动的主要目的,而“重诺责,敦风义”是次要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