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鉴-挺经
曾国藩家训(下部)(七)刚的智慧

曾国藩家训(下部)(七)刚的智慧曾国藩家训(下部)(七)刚的智慧2012-01-08 20:45:06来源:百家讲坛资源网上传者:huyong 点击:2451曾国藩,一位已经故去一百多年的古人,至今仍为人们所津津乐道;他的文集,一百多年后依旧被人们翻阅着,寻找那些可以借鉴的人生智慧。
而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曾国藩留下的诸多文集中,除了《日记》和《家书》等之外,还有一个同样重要的作品,这就是《挺经》。
《挺经》是曾国藩诸多文集中,颇具争议,甚至有些神秘色彩的一部作品。
虽然有史料证明他“尝自称欲著《挺经》”,也有人说,《挺经》是曾国藩临终前的一部“压案之作”;但是在流传下来的《曾文正公全集》中,我们却找不到这部书籍。
这是为什么呢?根据记载《挺经》中有十八条秘传心法,李鸿章更是把这十八条秘传心法,推崇为精通造化、守身用世的宝诀。
但是郦波老师却说《挺经》的主旨其实只有一个字:“刚”。
那么《挺经》之“刚”究竟有什么特别的含义吗?仅仅一个“刚”字又能蕴含多少人生的智慧呢?吴永满心期待等着李鸿章说一说,《挺经》十八条中的一条,本以为能听到什么不传之秘,最不济也应该是一些修身养性的金玉良言,或者是一些为人处事的警示名言。
万万没想到,李鸿章沉吟半响,却说起了一个故事。
如果说《挺经》的全部奥秘所在,就是《道德经》中的一句话,这也未免太过于简单了。
根据记载,李鸿章一直对《挺经》推崇备至,曾明确地说这十八条《挺经》是精通造化、守身用世的宝诀。
而且李鸿章后来做事情,常常承认用的就是曾国藩《挺经》中的方法。
所以可见这十八条《挺经》必然还应该有更多更深刻的智慧,而且有着很强的实用性。
那么我们究竟能在曾国藩《挺经》里,学到哪些处事的智慧呢?曾国藩的这三次自杀充分说明他性格极为刚烈,但是郦波老师提醒我们,《挺经》智慧的主旨----“刚”,并不是指性格上的刚强刚烈,而是一种“临事之刚” ,那么同样都是自杀,为什么说曾国藩之后的另一次自杀,却是展现出了“临事之刚”的大智慧呢?敬请关注南京师范大学博士后郦波副教授,为我们继续精彩讲述《郦波评说曾国藩家训》下部,第七集《刚的智慧》。
冰鉴全文讲解

冰鉴全文讲解
《冰鉴》是曾国藩所著的一部鉴人专著,主要从神骨、刚柔、容貌、情态、须眉、声音、气色等方面考察人的内在品质和性格特点。
在《冰鉴》中,曾国藩提出了“神骨”这一概念,认为“神”是指一个人的内在精神状态,而“骨”则是指一个人的骨骼品相。
一个人的精与神,全在于双眼;一人的骨骼品相,全在于脸部。
在考察人物时,要首先观察他的神骨,因为这是单刀直入,这是最重要的。
在考察人物时,曾国藩还提出了“九骨”的说法,即天庭骨隆起,枕骨强起,顶骨平起,佐串骨角起,太阳骨线起,眉骨伏犀起,鼻骨芽起,颧骨若不得而起,项骨平伏起。
这些骨骼在头、面部的不同位置,代表着不同的人的品性和命运。
此外,《冰鉴》还提到了“骨有色,面以青为贵”,即面部以青色为贵,这是因为在五行中,青色代表东方、代表春季、代表肝胆等。
因此,面部以青色为贵的人可能具有健康、朝气、欣欣向荣的特点。
总的来说,《冰鉴》是一部鉴人专著,通过观察人的神骨、容貌、情态、须眉、声音、气色等方面来考察人的内在品质和性格特点。
在阅读《冰鉴》时,需要结合当时的历史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来理解。
冰鉴

一个半世纪前,曾文正著有《冰鉴》一书。
此书被后世多位大家名人推崇,奉为识人,用人之经典。
曾文公曰:“盖成大事,惟以得人才为第一要义。
制胜之道,在人而不在器。
”《冰鉴》一书包含了曾氏的鉴人七术和用人四法。
鉴人七术是指从人的神骨、刚柔、容貌、情志、须眉、声音、气色,七个方面审相。
故称“骨骼管一生之荣枯,气色定行年之休咎”。
而其用人四法是指揽才、慎用、勤勉和待贤。
相人之术,细节观察,重神而兼顾形;用人之法,宏观把握,重理而兼顾术。
《冰鉴》一书的相人之术,可以裨益问签解字谋生者;而其用人之法,确与现代人事管理的选、用、核、育、留基本五法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一、揽才(选)-- 选应选之人曾文公主张识拔才具,唯才是举;储备人才,不问出处。
在现代的选才中,倚重相面鉴人之术已经有点不完全靠谱了,全面地对候选人各个方面进行审阅、筛选更为重要。
通过对被选之人的所处地位、职位;所经之事(背景,经历);所行之为(神情形态,言谈举止,即时应对)来进行综合判断。
这就如同医者之望、闻、问、切;如同侦者之察、调、研、析。
“良玉未剖,与瓦石相类;名骥未驰,与驽马相杂”。
是成为相中良驹的伯乐,抑或是斩脚卞和的周厉王?关键在于识人之人。
若识人之人的阅人经验越多,能力越强,越能准确把握,不会轻易“打眼”、以次充好;识人之人的修为越高,心态越好,越能礼贤下士,不会有失偏颇,流失人才。
自古“得人者昌,失人者亡”。
错失掉的天才,就有可能投入竞争对手的阵营,成为天敌。
在人选信息获取上,应将广选之法和引荐之法并举。
“举贤不避亲,用故不避嫌”。
关键是在于唯才方举;应避免的是用人只唯亲,滥惟故。
世间万事,“论心”拷其正,“论迹”核其成。
英雄不问出处,正确、正当的将目标达成,足心安矣。
此外,企业的口碑在延揽人才方面也至关重要。
口口相传的结果会让人才络绎来投,也会导致众叛亲离。
贤才,或庸者,均会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见微知著,窥一斑而知全豹,辨一人而识全队。
曾国藩挺经原文与译文

曾国藩挺经原文与译文曾国藩,字炳焘,江苏镇江人,清朝末年的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化名人,同时也是一位卓越的書法家。
他的作品以隶书和行书为主,深受后人推崇和学习。
下面将介绍曾国藩的《挺经》原文以及相应的译文。
《挺经》是曾国藩的一篇帖文,他在文中讲述了自己的人生观和做人原则,表达了对于修身养性和崇高境界的追求。
这篇文章包含了许多曾国藩的心得体会和思考,对于读者来说是一份珍贵的精神财富。
原文:仰以眇拂车,阅以京洛貌,反以顾步岂怙块,视穷通何劳辱。
偶得之以图书,时获之于昆曲。
脂粉貌非情,黛痕香怪说。
梦得之以琴鉴,眩之于虏掌。
人生有何量,关舆亦可传,虽道义二行同,栋梁实倢伃。
欺肆如不论外敌,守臣有怀铁砂,龙樯一渡往来,盈余娇怯如蚤。
物极于千载,遗容灰且化。
犹怨我尚寝履远舍,汗青容残又云来。
译文:凭着低微的身份驾着简陋的车子,游览着繁华的京洛之地,回过神来,怎么可以自满于贫贱,视贫穷和富裕为何必要的耻辱。
偶然得到图书,偶尔聆听昆曲。
妆饰和美丽的外表并不代表内在的情感,脂粉和香味常常隐瞒真实的自我。
通过琴音,我找到了心灵的镜像,在虏寇的指挥下得到启示。
人的一生有怎样的价值,马车能传道于后世,纵然仁义两者道路相同,角梁却是珍贵的。
在外敌的欺侮下,领导者有坚如铁的决心,守臣有怀揣铁砂的胸怀,龙舟航行于往来间,巧妙地避开风险,克服困难。
物极必反,千百年后只留下灰尘。
我仍然不满于舒适的居所,历史荣辱既然变成了一种记忆。
通过以上对《挺经》的原文和译文的解读,我们可以感受到曾国藩对于人生的深刻思考和独特见解。
他通过文字表达了自己的人生态度和做人原则,倡导修身养性,崇尚高尚品德,同时也警示人们不要被表面的物质迷惑,要明辨是非,追求内在的价值和精神的富足。
曾国藩的《挺经》不仅仅是一篇优秀的帖文,更是一份道德和人生哲学的宝贵遗产。
通过学习和领悟其中的精神内涵,我们可以汲取曾国藩的智慧,指导自己的人生旅途,成为忠诚、勇敢、有担当的人。
曾国藩冰鉴全文及译文

曾国藩冰鉴全文及译文《冰鉴》是晚清中兴之臣曾国藩著述(存疑)的一部关于相人识人的作品。
分7章。
冰鉴内容简介《冰鉴》是晚清中兴之臣曾国藩著述(存疑)的一部关于相人识人的作品。
曾国藩: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谥文正,汉族,湖南省长沙府湘乡县人。
晚清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
清朝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
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
冰鉴,是古代盛冰的容器,功能明确,既能保存食品,又可散发冷气,使室内凉爽。
它是中国古代人的发明创造,向我们揭示了古代生活的一个侧面。
《周礼·天官·凌人》:“祭祀供冰鉴。
”可见周代当时已有原始的冰箱,只是冰并不是一年里时时都有,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季,冰可谓弥足珍贵。
传世有不少清代晚期的木胎冰箱,多用红木、花梨、柏木等较为细腻的木料制成,此件为红木制品,仿竹编式样,制作精致。
形制为大口小底,外观如斗形,铅叶镶里,底部有泄水小孔,结构类似木桶。
冰箱箱体两侧设提环,顶上有盖板,上开双钱孔,既是抠手,又是冷气散发口。
为使冰箱处于一定高度便于取放冰块和食物,配有箱座。
《冰鉴》识人、用人之“相术”:怎样用人,特别是怎样用准人,学问极深。
曾国藩所著述《冰鉴》用人的学问,是其人生成功术中重要的的一门,他从不盲目选人,糊涂授权,而是睁大自己的一双明亮之眼,遵循“看透人之后再用人”的方法,该避则避、该提则提,显示出到位的领导才智和管理才智。
曾氏用人四法:做、省、学、禁;摸透人的精、气、神;任用智、言、劳三种人《冰鉴》智慧修炼“冰鉴”智慧,融东方《易经》学、骨相学、心理学、人才学、谋略学为一体。
它通过对一个人外在的情态、精神、须眉、骨骼、气色、刚柔、声音、容貌的全面观察总结,进而深层次探秘其内在的思想、信念、意志、行动力、人际、气质、能力、性格特点和处事风格,然后量材而用,人尽其才。
它不同于一般低埋、庸俗、机械、片面、宿命的江湖相术,是一门极其复杂的人才测评、选拔艺术,堪称中国古代人才战略、人才选拔智慧的大乘经典。
冰鉴全文讲解

冰鉴全文讲解
(最新版)
目录
一、冰鉴简介
二、冰鉴的内容
1.辨冰之法
2.冰鉴的实践应用
三、冰鉴的价值与影响
正文
一、冰鉴简介
《冰鉴》是一部关于冰雪知识的古代典籍,主要阐述了如何辨别冰雪的质量和种类,以及冰雪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
该书作者不详,成书年代亦不可考,但其内容丰富,对后世的冰雪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冰鉴的内容
1.辨冰之法
《冰鉴》首先讲述了如何辨别冰的种类和质量。
书中指出,冰可以分为天然冰和人工冰,其中天然冰又可以分为山冰、湖冰和井冰。
冰的质量则可以从颜色、透明度、气泡和硬度等方面进行判断。
对于不同种类和质量的冰,其在存储、运输和使用过程中需要采取不同的措施。
2.冰鉴的实践应用
《冰鉴》还详细介绍了冰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
在农业方面,冰雪的储存和利用对于保证农作物的生长和收成具有重要意义;在军事方面,冰雪的利用可以提高士兵的战斗力,如冰墙、冰箭等;在饮食方面,冰雪的储存和保鲜作用使得食品在炎热的夏季也能保持新鲜。
此外,《冰鉴》还
提到了冰雪在医疗、建筑等领域的应用。
三、冰鉴的价值与影响
《冰鉴》作为一部古代典籍,其价值和影响不言而喻。
首先,该书是对我国古代冰雪文化的重要记载,为我们了解古代冰雪利用技术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其次,《冰鉴》对于现代冰雪科学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许多现代冰雪技术都可以在这部典籍中找到源头。
最后,《冰鉴》的传播促进了冰雪文化的传承,使得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到冰雪的魅力。
曾国藩《冰鉴》千古看相奇文

曾国藩《冰鉴》千古看相奇文台湾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在他的《论语别裁》一书中谈到:“有人说,清代中兴名臣曾国藩有十三套学问,流传下来的只有一套--《曾国藩家书》。
其实流传下来的有两套,另一套是曾国藩看相的学问--《冰鉴》这一部书。
”《清史稿·曾国藩传》载:“国藩为人威重,美须髯,目三角有棱。
每对客,注视移时不语,见者悚然,退则记其优劣,无或爽者。
”曾国藩相术口诀: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功名看气概,富贵看精神;主意看指爪,风波看脚筋;若要看条理,全在语言中。
第一神骨语云:“脱谷为糠,其髓斯存”,神之渭也。
“山骞不崩,唯百为镇”,骨之谓也。
一身精神,具乎两目;一身骨相,具乎面部。
他家兼论形骸,文人先观神骨。
开门见山,此为第一。
文人论神,有清浊之辨。
清浊易辨,邪正难辨。
欲辨邪正,先观动静;静若含珠,动若木发;静若无人,动若赴的,此为澄清到底。
静若萤光,动若流水,尖巧而喜淫;静若半睡,动若鹿骇,别人而深思。
一为败器,一为隐流,均之托迹于清,不可不辨。
凡精神,抖擞处易见,断续处难见。
断者出处断,续者闭处续。
道家所谓“收拾入门”之说,不了处看其脱略,做了处看其针线。
小心者,从其不了处看之,疏节阔目,若不经意,所谓脱略也。
大胆者,从其做了处看之,慎重周密,无有苟且,所谓针线也。
二者实看向内处,稍移外便落情态矣,情态易见。
骨有九起:天庭骨隆起,枕骨强起,顶骨平起,佐串骨角起,太阳骨线起,眉骨伏犀起,鼻骨芽起,颧骨若不得而起,项骨平伏起。
在头,以天庭骨、枕骨、太阳骨为主;在面,以眉骨、颧骨为主。
五者备,柱石之器也;一则不穷;二则不;三则动履稍胜;四则贵矣。
骨有色,面以青为贵,“少年公卿半青面”是也。
紫次之,白斯下矣。
骨有质,头以联者为贵。
碎次之。
总之,头上无恶骨,面佳不如头佳。
然大而缺天庭,终是品;圆而无串骨,半是孤僧;鼻骨犯眉,堂上不寿。
颧骨与眼争,子嗣不立。
此中贵,有毫厘千里之辨。
第二刚柔既识神骨,当辨刚柔。
冰鉴

《冰鉴》(清)曾国藩相遍世间英雄,揽尽天下英才,共谋不朽伟业,宁可不识字,不可不识人!解读人生,体悟世情,识人有术,预知前程;择官至宝,交友良方,自鉴明镜,辨奸秘术!世上怕的不是没有人才,而是用才的人不能准确发现人才、正确使用人才。
【内容提要】曾国藩是如何识人的?他的识人术有无道理?是否应验?在鉴识人才的学问《冰鉴》里自有分解。
《冰鉴》,取以冰为镜,能察秋毫之义。
《冰鉴》体虽小而思精,言虽少而意深,其鉴人观人之法在今天亦有重要的实用价值,所以撰者在原著的基础上,谨慎注释,详加评析,广收史料,编写了这本书,以飨读者。
《冰鉴》曾国藩看相的学问,《清史稿〃曾国藩传》载: "国藩为人威重,美须髯,目三角有棱。
每对客,注视移时不语,见者悚然,退则记其优劣,无或爽者"。
曾国藩相术口诀: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功名看气概,富贵看精神;主意看指爪,风波看脚筋;若要看条理,全在语言中。
【目录】第一神骨 (2)第二刚柔 (6)第三容貌 (8)第四情态 (11)第五须眉 (14)第六声音 (16)第七气色 (19)第一神骨语云:"脱谷为糠,其髓斯存",神之渭也。
"山骞不崩,唯百为镇",骨之谓也。
一身精神,具乎两目;一身骨相,具乎面部。
他家兼论形骸,文人先观神骨。
开门见山,此为第一。
[ 译文]俗话说:"去掉稻谷的外壳,就是没有多大用途的谷糠,但稻谷的精华--米,仍然存在着,不会因外壳磨损而丢失。
"这个精华,用在人身上,就是一个人的内在精神状态。
俗话义说:"山岳表面的泥土虽然经常脱落流失,但它却不会倒塌破碎,因为它的主体部分是硬如钢铁的岩石,不会被风吹雨打去。
"这里所说的"镇石" ,相当于一个人身上最坚硬的部分--骨骼。
一个人的精神状态,主要集中在他的两只眼睛里;一个人的骨骼丰俊,主要集中在他的一张面孔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将才,1-有深远智慧谋略,2-号令严明,3-能耐苦劳; 将才是战争胜利的重要基础; 治兵:1-才堪治民,2-不怕死,3-不急于名利,4-耐受辛苦; 公(公正)明勤(勤快)-勤恕廉明 五德:智信仁勇严; 治军:1-能战,2-爱民,3-上下官绅和睦; 凡是善于带兵打仗的,天天告诫将领训练士卒,遇到小小的挫 折,对将领责备又告诫,边哭边教训,整天喋喋不休...胜于 妒忌别的队伍超越自己,不求让自己的部下自强,或多应酬, 求得名誉... 忠义之将,可横行天下; 臣待君以忠,君待臣以义; 以真心实肠,得士卒之心 衡才不拘一格,论事不求苟细 观人:既要看内在的精神状态,又要考察他们的外形
严明
忠义 军心 评将
精神愈用而愈出,不可因身体素弱,郭宇保息; 智慧愈苦而愈明,不可因境遇偶拂,遽尔摧沮;
精神分为清纯与昏浊比较容易区分; 精神的奸邪与忠直则不易分辨--看动静两种状态下的表 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