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适宜技术治疗常见疾病_艾灸治疗常见病——胃下垂、尿失禁
中医适宜技术7类73项内容

中医适宜技术7类73项内容中医适宜技术7类73项内容中医适宜技术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运用中医特有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患者进行预防、保健和治疗的一种综合性技术。
中医适宜技术不仅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临床经验,而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本文将介绍中医适宜技术的分类及相关内容。
一、针灸类1. 针刺针刺是通过插入针具刺激穴位,以调整机体生理功能和治疗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
常用于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方面的疾病。
2. 艾灸艾灸是将艾条点燃后放在穴位上或沿经络走向进行灸治的一种方法。
常用于风湿骨痛、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等方面的疾病。
3. 刮痧刮痧是用刮板在皮肤表面按摩或刮拭,以达到调节气血、祛风除湿的一种治疗方法。
常用于风湿骨痛、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方面的疾病。
4. 拔罐拔罐是将玻璃或塑料杯吸附在皮肤表面,以产生负压刺激穴位,达到调节气血、祛风除湿的一种治疗方法。
常用于风湿骨痛、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方面的疾病。
二、推拿类5. 经络按摩经络按摩是通过按摩经络和穴位,以调节气血、祛风除湿的一种治疗方法。
常用于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方面的疾病。
6. 推拿推拿是通过手法按摩身体表面组织,以调节气血、祛风除湿的一种治疗方法。
常用于颈肩腰腿疼痛、神经系统等方面的疾病。
7. 足底按摩足底按摩是通过按摩足底反射区,以调节身体各个部位功能和治疗相关部位的一种方法。
常用于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等方面的疾病。
三、中药类8. 中药饮片中药饮片是将中草药制成颗粒或粉末,用水冲服的一种治疗方法。
常用于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等方面的疾病。
9. 中药浴中药浴是将中草药加入温水中,进行全身浸泡的一种治疗方法。
常用于皮肤瘙痒、风湿骨痛等方面的疾病。
10. 中药贴敷中药贴敷是将中草药制成贴剂,贴在患处进行治疗的一种方法。
常用于风湿骨痛、皮肤瘙痒等方面的疾病。
11. 中成药中成药是以多种中草药为原料,经过加工制成固定剂量和规格,易于服用的一种治疗方法。
中医适宜技术治疗常见疾病-1668-2020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

2020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1668-中医适宜技术治
疗常见疾病
备注:红色选项或后方标记“[正确答案]”为正确选项
(一)拔罐治疗常见病——面瘫、荨麻疹
1、风寒证导致的面瘫舌脉表现为()
A、舌淡苔薄白,脉浮紧[正确答案]
B、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C、舌红苔薄黄,脉浮数
D、舌淡苔薄白,脉浮数
E、舌红苔薄黄,脉浮紧
2、关于荨麻疹说法错误的是()
A、荨麻疹又称“风疹块”、“风团疙瘩”
B、是一种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强引起的局限性、一过性水肿反应
C、以皮肤突起风团、剧痒为主要特征
D、四季发病,秋季多发[正确答案]
E、属于中医学“风瘙瘾疹”的范畴
3、风热证导致的面瘫治法为()
A、散寒通络,疏调筋经
B、通瘀固脬,疏调筋经
C、育阴潜阳,疏调筋经
D、疏风清热,调经通络[正确答案]
E、散寒通络,疏调筋经
4、拔罐法治疗荨麻疹的主穴不包括()
A、风池
B、曲池
C、大肠俞
D、气海[正确答案]。
[内科疾病]尿失禁的治疗方法 艾灸让你不再出糗
![[内科疾病]尿失禁的治疗方法 艾灸让你不再出糗](https://img.taocdn.com/s3/m/02776836bd64783e09122bf1.png)
[内科疾病]尿失禁的治疗方法艾灸让你不再出糗
关于尿失禁,相信很多人都会很尴尬,患者都希望能找到尿失禁的治疗方法,艾灸疗法就是其中一个。
通过对艾灸的研究发现,艾灸治疗尿失禁有非常显著的效果。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艾灸治疗尿失禁的方法,及关于艾灸养生的名人语录,一起来看看吧!
艾灸治疗尿失禁的方法
尿失禁又称小便不禁,是指尿液不能控制,从膀胱经尿道自行外溢的一种病症。
本病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尤以老年人及病后、产后体弱者为多,以白天为多见。
病因
尿失禁的病因可分为下列几项
①先天性疾患,如尿道上裂。
②创伤,如妇女生产时的创伤,骨盆骨折等。
③手术,成人为前列腺手术、尿道狭窄修补术等;儿童为后尿道瓣膜手术等。
④各种因引起的神经原性膀胱。
症状
小便失禁或频数。
根据临床表现一般可分为压力性尿失禁、急迫性尿失禁、反射性尿失禁和充盈性尿失禁等多种。
取穴
肾俞、膀胱俞、关元、气海、足三里。
灸法
用温针灸,温灸也是家庭比较常见的一种灸法,操作方便简单,可分两个阶段,首先需要让患者俯卧,对背部俞穴及施灸,每穴温针灸3艾段,每段2.5cm长,时间10~15分钟后起针,然后再让患者仰卧,取腹部穴位及足三里,方法同上。
隔日1次,15次为1个疗程。
注意事项。
中医药适宜技术的分类

中医药适宜技术的分类
1.针灸技术:包括针刺、艾灸、拔罐等,适用于治疗疼痛、神经系统疾病等。
2. 推拿按摩技术:包括推拿、按摩、拨筋、拍打等,适用于治疗肌肉骨骼疾病、内脏疾病等。
3. 中药熏蒸技术:包括中药熏蒸、吸入、熏洗等,适用于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皮肤病等。
4. 中药浸泡技术:包括中药浸泡、泡脚、泡澡等,适用于治疗神经系统疾病、肌肉骨骼疾病、皮肤病等。
5. 中药外敷技术:包括药膏、药水、药布等,适用于治疗皮肤病、肌肉骨骼疾病等。
6. 中药口服技术:包括中药汤剂、丸剂、片剂等,适用于治疗内脏疾病、代谢疾病等。
7. 中药注射技术:包括中药注射液、中草药微丸注射液等,适用于治疗神经系统疾病、肌肉骨骼疾病等。
- 1 -。
推荐常见病中医适宜技术50项

推荐常见病中医适宜技术50项说明:选取最常见的病症,采用中医简易疗法,具有操作简单、安全、见效快、副作用少的优点。
但有些只是对证治疗,要注意明确诊断,在缓解症状的同时配合其他疗法。
一、感冒发热1、毫针刺合谷、曲池、外关,三棱针点刺大椎、肺俞放血。
2、大椎、肺俞、风门拔火罐。
3、按摩肩井、风池等穴,按揉取微汗。
4、单验方:(1)生姜30克,葱白2根,红糖30克。
水煎服,盖被出汗,用于风寒感冒。
(2)大青叶30克,薄荷10克。
水煎代茶频服。
用于风热感冒。
二、感冒头疼5、毫针刺太阳、风池、合谷、列缺。
6、按摩肩井、风池及疼痛部位。
三、偏头疼7、毫针刺风池、率谷、头维、外关。
8、按摩肩井、风池及疼痛部位。
9、单验方:羌活9克、白芷6克、川乌4.5克、草乌4.5克,焙焦研粉,分9次服用,每日3次。
饭前服。
四、麦粒肿10、取太阳、耳尖用三棱针点刺放血。
11、用三棱针在大椎穴点刺出血后拔罐,每日一次。
12、单验方:蒲公英30克、野菊花15克,干鲜均可,水煎,头煎内服,二煎熏洗患眼。
每日2—3次。
五、急性结膜炎13、三棱针点刺耳尖、太阳放血。
14、淡盐水或野菊花30克、双花30克煎水,浸毛巾局部热敷。
15、单验方:野菊花30克、酒大黄10克,水煎服,日一剂。
六、牙痛16、毫针刺合谷、颊车、下关、内庭。
17、用右手拇指按压疼痛同侧肩井穴,逐渐加压,以病人能耐受为度,反复施术。
18、单验方:川椒(微炒)30克,炙蜂房30克,共为细末,每次6克,水煎漱口。
七、急性扁桃体炎19、三棱针点刺少商、商阳放血。
20、单验方:生大黄9-12克,生甘草6克,沸水泡服,每日一剂。
八、落枕21、毫针刺天柱、大椎、后溪、落枕穴。
22、在疼痛部位施行揉、滚、点、拿、拳叩、切击等手法,用力宜轻。
九、急性胃疼23、毫针刺中脘、内关、足三里、梁丘24、艾灸中脘、神阙、足三里,适用于寒性胃疼。
十、急性腹疼25、毫针刺中脘、天枢、足三里、上巨虚、或下巨虚。
中医适宜技术

中医适宜技术较多,主要包括针灸、拔罐、刮痧、推拿按摩、中药外治、艾灸等。
这些技术在中医学中具有重要地位,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和保健中。
理论中医适宜技术的理论基础是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如阴阳五行学说、经络学说、脏腑学说等。
这些理论为中医适宜技术的应用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和指导。
物理学中医适宜技术的物理学基础主要包括气功学、经络学、穴位学等。
这些学科为中医适宜技术的操作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应用中医适宜技术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和保健中,特别是在慢性病、疑难杂症、康复治疗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同时,中医适宜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于体育、美容、养生等领域,成为人们健康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常见病中医适宜技术可以治疗多种疾病,常见的包括颈椎病、腰椎病、肩周炎、胃痛、失眠、抑郁症、过敏性鼻炎等。
这些疾病在中医适宜技术的治疗下,可以得到良好的疗效和预防效果。
针法是一种利用针具刺激穴位来治疗疾病的方法,包括体针、头针、耳针、足针、梅花针、火针、电针、穴位注射和小针刀疗法等。
传统医学常以针罐齐施、针药并用、内外同治等方法获得最佳疗效。
针灸疗法强调得气,方法包括提插捻转、虚实分清、补泻适宜等。
灸法是指艾灸疗法,是一种运用艾绒或其他药物点燃后直接或间接在体表穴位上熏蒸、温熨的治疗方法。
艾灸可以温通气血、疏通经络、调和阴阳、扶正驱邪、行气活血、驱寒逐湿、消肿散结等。
艾灸不仅可以预防疾病,还能延年益寿。
灸神厥穴可使人延年健康。
按摩疗法包括头部按摩、足底按摩、踩跷疗法、整脊疗法、捏脊疗法、背脊疗法、按摩疗法、拨筋疗法、护肾疗法、按揉涌泉穴、小儿推拿疗法和点穴疗法等。
按摩足底的涌泉穴能够起到养生保健、益寿延年的功效。
中医外治疗法包括刮痧疗法、灌肠疗法、火罐疗法、竹灌疗法、药摩疗法、天灸疗法、盐熨疗法、熏洗疗法、药浴疗法、香薰疗法、火熨疗法、芳香疗法、外敷疗法、膏药疗法、中药蜡疗、敷脐疗法和蜂针疗法等。
中医内服法包括方药应用、中药雾化吸入疗法、中药茶饮法、中药药酒疗法、传统背脊疗法、饮食药膳、养生保健、中医护理、膏方疗法和冬病夏治等。
中医适宜技术-艾灸

直接灸是将艾炷直接放置在皮肤上施 灸,间接灸则是将艾炷放在姜片、盐 等物品上施灸。
艾灸的特点在于其温热刺激能够激发 人体正气,增强脏腑功能,适用于多 种慢性疾病的治疗和预防。
02
艾灸的作用与功效
艾灸的治疗作用
温经散寒
艾灸借助温热刺激,温经通络 ,活血散瘀,尤其适用于寒凝 血滞、经络痹阻所致的疼痛、 麻木、寒湿痹痛、中风偏瘫等
中医适宜技术-艾灸
汇报人: 2023-11-16
目录
• 艾灸简介 • 艾灸的作用与功效 • 艾灸的操作方法与技巧 • 艾灸的临床应用与案例分析 • 艾灸的科研进展与学术研究 • 艾灸的产业发展与市场前景
01
艾灸简介
艾灸的定义
艾灸是一种使用燃烧的艾条刺激人体穴位的中医疗法。
它具有温通经络、驱寒除湿、活血化瘀等作用,适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和保健。
艾灸的历史与文化
艾灸起源于中国古代,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它被广泛应用于中国民间医疗保健中,并流传到亚洲其他地区,如日本、韩国等。
艾灸的文化内涵丰富,与中医理论、哲学思想等密切相关。
艾灸的分类与特点
艾灸根据操作方法、穴位选择、治疗 目的等不同,可分为多种类型,如直 接灸、间接灸、悬灸等。
悬灸则是将艾条悬空施灸,不接触皮 肤。
施灸时应注意避免烫伤患者皮肤,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在空腹或饱腹时进 行艾灸。
禁忌
对于实热证、阴虚证、孕妇腹部及腰骶部等特殊部位不宜施灸。此外,对于有 严重心脏病、肺部疾病及传染病的患者也不宜进行艾灸。
04
艾灸的临床应用与案例 分析
艾灸在内科疾病中的应用
消化系统疾病
艾灸可以用于治疗胃痛、 腹痛、腹泻、便秘等消化 系统疾病。
艾灸在妇科疾病中的应用
国家中管局推荐46个中医适宜技术治疗,25个常见病介绍范文

2008年8月25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做好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实施工作的通知》(国中医药办发〔2008〕38号),该通知制定了《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目标与要求》,确定了《46个基层常见多发病种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目录》,制定了《25个基层常见病针灸推拿刮痧技术推广目录》。
46个基层常见多发病种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目录3中医适宜技术治疗25个常见病介绍(一)感冒头痛毫针刺:太阳、风池、合谷、列缺按摩:太阳、风池及疼痛部位刮痧:前额、太阳穴、背部脊柱两侧,可配刮肘窝、腘窝。
(二)偏头痛毫针刺:太阳、风池、率谷、头维、外关按摩:太阳、风池及疼痛部位(三)麦粒肿三棱针点刺放血:太阳、耳尖及肩胛区的红色反应点(四)急性结膜炎三棱针点刺放血:太阳、耳尖(五)牙痛毫针刺:合谷、颊车、下关、内庭(六)急性咽痛三棱针点刺放血:少商、商阳、鱼际、耳尖(七)落枕毫针刺:天柱、大椎、后溪、落枕穴按摩:疼痛部位刮痧:疼痛部位(八)急性胃痛毫针刺:中脘、足三里、梁丘艾灸:中脘、足三里、神阙;隔姜灸适用于寒性胃痛5刮痧:背部:脾俞、胃俞;腹部:中脘、天枢;上肢部:内关、手三里;下肢部:足三里(九)痛经毫针刺:关元、中极、合谷、地机、三阴交、次髎艾灸:关元、中极刮痧:关元至中极、地机至三阴交、次髎(十)急性腰扭伤毫针刺:腰痛穴、阿是穴、委中刺络拔罐:阿是穴,配委中穴放血刮痧:疼痛部位,委中(十一)腱鞘囊肿好发于关节和腱鞘附近,囊肿表面光滑,质软,有波动感围针刺法:囊肿局部(十二)肱骨外上髁炎(网球肘)肘关节外侧痠痛,绞毛巾时痠痛加重阿是穴围针加灸(十三)足根痛毫针刺:昆仑、太溪、水泉(十四)腮腺炎灯心草蘸食油点燃:雀啄状快速灸灼双耳尖毫针点刺:少商、关冲放血(十五)小儿泄泻1.辨证(1)伤食:腹胀腹痛,痛则欲泻,泻后痛减,大便酸臭,状如败卵,或便质稀薄,含有未消化食物残渣,嗳气酸腐,苔厚腻,脉滑,指纹紫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