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泳仪器操作课
电泳技术参考课件

二、DNA的琼脂糖凝胶电泳
琼脂糖凝胶电泳对核酸的分离作用主要依据它们的相对 分子质量及分子构型,同时与凝胶的 浓度也有密切关系。 1.核酸分子大小与琼脂糖浓度的关系 (1)DNA分子的大小:在凝胶中,DNA片段迁移距离(迁移 率)与碱基对的对数成反比,因此通 过已知大小的标准物移 动的距离与未知片段的移动距离进行比较,便可测出未知片 段的大小 。但是当DNA分子大小超过20kb时,普通琼脂糖凝 胶就很难将它们分开。此时电泳的迁移率 不再依赖于分子大 小,因此,应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DNA时,分子大小不宜超 过此值。 (2)琼脂糖的浓度:如表4-1所示,不同大小的DNA需要 用不同浓度的琼脂糖凝胶进行电泳分离。
(4)样品配制与加样 DNA样品用适量Tris-EDTA缓冲液溶解,缓冲溶解液内含有0.25%溴酚 蓝或其他指示染料, 含有10%-15%蔗糖或5%-10%甘油,以增加其比重, 使样品集中。为避免蔗糖或甘油可能使电泳结果产生U形条带,可改用 2.5% Ficoll(聚蔗糖)代替蔗糖或甘油。 (5)电泳 琼脂糖凝胶分离大分子DNA实验条件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低浓度、低 电压下,分离效果较好。在低电压条件下,线性DNA分子的电泳迁移率与 所用的电压呈正比。但是,在电场强度增加时,较大的DNA片段迁移率的 增加相对较小。因此随着电压的增高,电泳分辨率反而下降,为了获得 电泳分离DNA片段的最大分辨率,电场强度不宜高于5V/cm。 电泳系统的温度对于DNA在琼脂糖凝胶中的电泳行为没有显著的影响。通 常在室温下进行电泳,只有当凝胶浓度低于0.5%时,为增加凝胶硬度, 可在4℃,进行电泳。 (6)染色和拍照 常用荧光染料溴乙锭(EB)染色,在紫外光下观察DNA条带,用紫外分 析仪拍照,或用凝胶成像系统输出照片,并进行有关的数据分析。
蛋白质电泳与操作-PPT课件

氨基酸的酸碱性质
• 氨基酸在水溶液或结晶内基本上均以兼性离子 或偶极离子的形式存在。 • 兼性离子: 又称为两性离子是指在同一个氨基 酸分子上带有能释放出质子的 NH3+ 正离子和 能接受质子的 COO- 负离子,因此氨基酸是两 性电解质。 • 氨基酸的等电点: 氨基酸的带电状况取决于所 处环境的 PH 值,改变 PH 值可以使氨基酸带正 电荷或负电荷,也可使它处于正负电荷数相等, 即净电荷为零的两性离子状态。使氨基酸所带 正负电荷数相等即净电荷为零时的溶液pH值称 为该氨基酸的等电点(isoelectric point)。
蛋白质电泳与操作
福建中医药大学康复医学研究所 林炜 博士
2019.4.13
蛋白质特性
Questions:
• • • • • • • 什么是氨基酸? 氨基酸有何结构特点? 什么是肽? 肽是如何形成的? 形成肽的化学键是什么? 什么是蛋白质? 蛋白质的结构特点是什么?
氨基酸(amino acid)
• 含有一个碱性氨基和一个酸性羧基的有机化合 物。是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
利用聚丙烯酰胺形成的凝胶对大分子生物物质(如核酸、蛋白质) 通过附加电场使分子不同的按照分子量大小在凝胶中得到分离。
蛋白质的聚丙烯凝胶电泳类型:
按蛋白质变性与否分为变性电泳和非变性电泳; 按凝胶浓度梯度分为不连续电泳与连续电泳; 按电泳的向性分为单向电泳与双向电泳。
蛋白质变性电泳
• 蛋白质变性:蛋白质的三级结构和四级结构的结合力主要是半胱氨酸 之间形成的二硫键(Disulfide bond)。而蛋白质三级结构和四级结构 是蛋白质的功能基础。蛋白质变性就是使二硫键打开,从而使蛋白质 亚基解离和三级结构打开,使蛋白质失去生物活性,故称变性 (denature)。 • 蛋白质变性的方法: 95℃加热5分钟足以破坏蛋白质中的二硫键,但 是当温度降至常温后,二硫键能够重新形成,这个过程称为复性 (renature)。为了使变性后的蛋白不再复性通常使用β-巯基乙醇(2Mercaptoethanol )或二硫苏糖醇 (Dithiothreitol ,DTT)保护自由的 半胱氨酸巯基。另外,为了避免复性,通常在加热后立即放入冰浴以 减少蛋白质复性的机会。 • 蛋白质变性电泳的方法: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sodium dodecyl sulfate 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SDS-PAGE)
常用电泳技术ppt课件

*
2.电泳的原理
带有电荷生物分子在电场作用下发生移动; 由于混合物各组分所带电荷性质,数量以及 分子量各不同,在同一电场作用下,各组 分的泳动方向和速度也各有差异; 在一定时间内,他们移动距离不同,从而可 达到分离鉴定的目的。
*
1.蛋白质的电荷来源
从电泳的角度来看,蛋白质分子最主要的特性就是它的带电行为: 等电点(pI):在某一条件的PH下,蛋白质所带的正负电荷数相等。即净电荷为零。 当体系:pH>pI,蛋白质分子会解离出 而带负电,向阳极移动; 当体系:pH<pI,蛋白质分子会结合 而带正电,向阴极移动;
C=2.6%
C=5%
凝胶浓度T/%
分子量范围/kD
凝胶浓度T/%
分子量范围/kD
5
25-200
5
60-170
10
10-70
10
20-100
15
<50
15
10-50
20
<40
20
5-40
蛋白质分子量范围与SDS-聚丙烯酰胺凝胶浓度的关系
*
蛋白质分子量的测定
电泳迁移率与相对分子质量的对数呈线性关系: lgMr = -bmR + K
5
60-700
10
15-100
10
22-280
15
10-50
15
10-200
20
2-15
20
5-150
蛋白质分子量范围与聚丙烯酰胺凝胶浓度的关系
*
检测及处理
4
电泳
3
加样
制胶
1
2
具体操作步骤
任何一种凝胶电泳都要经历四个过程。
电泳培训计划内容

电泳培训计划内容一、前言电泳是一种重要的生物技术方法,广泛应用于生物科学研究和临床诊断。
要想有效地应用电泳技术,必须具备一定的实验基础和操作技能。
因此,本电泳培训计划旨在为科研人员和临床医生提供一套全面的电泳实验培训方案,帮助他们掌握电泳技术的基本原理、操作步骤和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
二、培训内容1. 电泳技术基础知识(1)电泳原理:介绍电泳的基本原理和作用机制,包括DNA/RNA蛋白质电泳的原理以及电泳在分子生物学和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2)电泳仪器设备:介绍电泳实验中常用的仪器设备,包括电泳槽、电源、电泳槽冷却系统、电泳柜等,并详细介绍其结构和功能。
2. 样品制备和加载(1)样品制备:介绍常见的样品制备方法,包括DNA、RNA和蛋白质的提取、纯化和浓缩方法。
(2)样品加载:详细介绍样品在准备电泳样品时的操作技巧,包括样品混合、加荧光标记、样品乳化、制备电泳样品板。
3. 准备电泳缓冲液(1)缓冲液的选择:介绍在不同类型的电泳实验中所需的缓冲液种类、配制方法和作用机制。
(2)缓冲液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介绍电泳实验中常见的缓冲液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方法,包括pH 值不足、i瓜体问题、管风机问题等。
4. 电泳分离操作(1)电泳条件设定:介绍电泳条件设定的基本步骤和要点,包括电压、电流、时间、温度等参数的合理选择和调节。
(2)电泳分离效果评定:介绍电泳分离效果的评定方法,包括凝胶染色、成像分析和结果解读。
5. 电泳实验操作技巧(1)电泳样品处理技巧:介绍电泳实验中样品的处理技巧,包括取样、稀释、冻存、运输等操作。
(2)电泳仪器操作技巧:介绍电泳仪器的操作技巧,包括电极装配、稳定电压、调整电流、温度控制等操作。
6. 电泳实验数据分析(1)电泳实验数据的获取:介绍电泳实验数据的获取方法,包括成像记录、数据导出、结果统计等操作。
(2)电泳实验数据的分析:介绍电泳实验数据的分析方法,包括峰值识别、泳线识别、峰宽测量、分子量测量、电荷测量等操作。
初中化学实验电泳教案

初中化学实验电泳教案
实验目的:掌握电泳法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了解电泳在分子生物学中的应用。
实验器材:电泳仪、电源供应器、琼脂糖凝胶板、DNA样品、电极、荧光染色剂、载体
实验步骤:
1. 将琼脂糖凝胶板放入电泳仪中,使用载体固定好凝胶板。
2. 准备DNA样品,将样品加入荧光染色剂中。
3. 将样品加入凝胶槽中,注意不要溢出。
4. 连接电泳仪的电源供应器,设定合适的电压和电流。
5. 开始电泳操作,根据样品的大小和电荷情况来调整电流的方向和大小。
6. 等待电泳完成,观察电泳结果。
实验结果分析:
1. 观察DNA样品在凝胶板上的迁移情况,根据样品的大小和电荷情况来判断电泳的效果。
2. 分析不同样品之间的迁移速度差异,探讨可能的原因。
实验注意事项:
1. 操作过程中要小心谨慎,注意避免触电和溢液。
2. 注意保护个人安全,避免导致意外伤害。
3. 实验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实验室安全规范,做好实验记录。
实验拓展:
1. 可以尝试使用不同的DNA样品,比较它们的电泳效果。
2. 可以改变不同的电泳条件,如电压、电流、电泳时间等,观察对电泳结果的影响。
3. 可以探讨电泳在基因组学、生物技术等领域中的应用。
师生讨论:根据实验结果和分析,师生可以共同讨论电泳的原理和应用,深化对分子生物
学的理解。
同时,也可以分享对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促进学生的实验能力
和探究精神。
电泳技术PPT课件2

医用检验技术及应用
电泳技术
第六节 免疫电泳
• 火箭免疫电泳(RIE)
图 6-16 Laurell 技术示意图及火箭免疫电泳图谱 Ag:抗原;1、2、3为待测标本;4、5、6为标准
医用检验技术及应用
电泳技术
第六节 免疫电泳
• 火箭免疫电泳(RIE)--检验医学中的应用
– 火箭电泳放射自显影定量甲胎蛋白
医用检验技术及应用
电泳技术
第三节 SDS-PAGE电泳
• 检验医学中的应用--非浓缩尿蛋白电泳
图 6-7 非浓缩尿蛋白电泳 示意图
医用检验技术及应用
电泳技术
第三节 SDS-PAGE电泳
• 检验医学中的应用--非浓缩尿蛋白电泳
图 6-8 临床常见蛋白尿电泳图谱 左:肾小球性蛋白尿; 中:肾小管性蛋白尿,泳道4示混合性蛋白尿,肾小管性蛋白尿为主型; 右:混合型蛋白尿
电泳技术
第七节 高效毛细管电泳技术
• 基本原理
电渗流
蛋白泳动
- 电流
+
检测器 -
缓冲液
温度控制器
+
电源
泳动
缓冲液
图 6-23 高效毛细管电泳原理图
医用检验技术及应用
电泳技术
第七节 高效毛细管电泳技术
• 高效毛细管电泳的分离模式
– 毛细管区带电泳 (capillary zone electrophoresis, CZE) – 毛细管凝胶电泳(capillary gel electrophoresis, CGE) – 胶束电动力学毛细管色谱(micellar electrokinetic capillary
医用检验技术及应用
电泳技术
第六节 免疫电泳
电泳技术和常用电泳仪PPT课件

根据组分的迁移时间进行 定性,根据电泳峰的峰面 积或峰高进行定量分析。
毛细血管区带电泳原理图
第28页/共47页
第五节 毛细管电泳
(二)毛细管凝胶电泳 毛细管凝胶电泳(CGE) 常用聚丙烯酰胺在
毛细管内交联制成凝胶柱,依据分离支撑物的分 离作用不同,CGE又分为非变性CGE和变性CGE, 前者以分子筛、电荷/质量比的作用进行分离; 后者则以质量、分子筛的作用进行分离。
和技术基础上,利用微加工技术在平方厘米级大小 的芯片上加工出各种微细结构,如通道和其它功能 单元,通过不同的通道、反应器、检测单元等的设 计和布局,实现样品的进样、反应、分离和检测, 是一种多功能化的快速、高效和低耗的微型实验装 置。
第35页/共47页
第五节 毛细管电泳
四、毛细管电泳仪的基本结构
毛细管电泳仪的结构并不复杂,主要有高压毛 细管柱、检测器,以及两个
全自动电泳仪 第24页/共47页
第五节 毛细管电泳
一、毛细管电泳的基本工作原理 溶液中的带电粒子以高压电场为驱动力,沿
毛细管通道,以不同速度向与其所带电荷相反的电 极方向迁移,并依据样品中各 组分之间淌度和分配行为 上的差异而实现分离。
高效毛细管电泳仪 第25页/共47页
第五节 毛细管电泳
毛细管电泳仪装置示意图 第26页/共47页
第16页/共47页
第三节 常用电泳仪的基本结构及技术 指标
一、常用电泳设备的基本结构 (一)电源 (二)电泳槽 (三)附加装置
垂直电泳仪器装置示意图
第17页/共47页
第三节 常用电泳仪的基本结构及技术指标
实验室常用电泳槽和电泳
垂直板电泳槽和电源
电泳槽中间是夹在一起的两块玻璃板, 在玻璃平板中间制备电泳凝胶。垂直板 式电泳常用于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中蛋 白质的分离。
通用电泳仪电源安全操作及保养规程

通用电泳仪电源安全操作及保养规程在生命科学研究中,电泳是常用的实验方法之一,而通用电泳仪则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在使用电泳仪的过程中,安全操作和保养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通用电泳仪电源的安全操作和保养规程。
安全操作1. 电源插头符合要求在使用电源时,必须使用符合标准的插头和插座,并确保插头插入插座无松动。
2. 电源适配器和电源线检查电源适配器和电源线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在使用前需要检查,确保无破损、无接触不良等安全隐患。
3. 操作前检查在进行电源操作前需要对仪器进行检查,以确认电源和连接线的状态是否正常,避免因为设备故障导致的安全事故。
4. 操作过程中不能离开当电源正在使用时,实验人员不得离开现场。
如需离开,必须关闭电源,以免出现安全隐患。
5. 不得私自更改设备不得对电源进行私自更改或调整,以免影响设备的正常使用,导致设备损坏、人员伤亡等悲剧发生。
保养规程1. 定期清洁外观通用电泳仪电源的外观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会积累灰尘、污垢等杂物,建议每隔一段时间进行清洁。
应使用干净的抹布或者软刷进行清理,避免使用含有腐蚀性的气体和液体。
2. 避免接触湿润的环境通用电泳仪电源不能接触液体或潮湿的环境,以避免发生短路等安全事故。
3. 定期检查设备安全性能切勿忽略对电源设备整体性能状态的检查,确保所有电子元器件都处于完好无损的状态。
4. 安全存放通用电泳仪电源不使用时,需要安全存放。
存放时应注意放置位置,避免摔落、震动等情况,影响其正常使用。
5. 定期检查连接线仪器连接线经常因频繁插拔而损坏,所以需要定期检查,以确保在使用期间完好无损,不会影响设备的正常工作。
总结通用电泳仪电源作为科研实验中重要的设备之一,其安全操作和保养都是至关重要的。
正确的操作和维护,不仅可以保证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实验人员的安全,还可以延长仪器的使用寿命。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为广大科研工作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35mA工作电流,1mA≒3.5V工作电压,实际工作功率=工作电压×工作
电流。
例如:恒定电压为200v,预设电流100mA(工作电流+30mA),通常1V电 压≒0.35mA工作电流,200V电压预计工作电流为70mA,电流再向上加 30mA=100mA。
显示屏
V: 0 v u=100v ︱ Mode: STD I: 0 mA I=50mA ︱ W: 0 w p=50w ︱ T: 00:00 T=1:00 ︱
实际工作值
设置参数
3、电泳仪使用注意事项
①严禁将电泳槽放在电泳仪顶部,避免缓冲液洒进仪器
内部。
②电泳前,禁止将电泳槽附带的电源导线连接到电泳仪 电源上。
• 注意事项
• 1、组装玻璃板。在组装玻璃板时,下部的两个螺栓不要拧得过紧, 只要使玻璃板与铝板充分接触即可。 • 2、分离胶浓度的选择。低浓度胶对大分子量蛋白质分离效果好;高 浓度胶对小分子量蛋白质分离效果好。 • 3、TEMED的加入量。TEMED是促进聚丙烯酰胺聚合的加速剂。加 速效果随试剂保存时间而变化。对于陈旧试剂,可适当多加。事实上, 配制分离胶时每块胶板按2滴加入,效果也不错。 • 4、电极缓冲液的配制。电极缓冲液的用量大、占体积、配制麻烦。 如果经常跑胶,可考虑配制5X浓度的浓缩液。方法如下:将144g甘 氨酸和30.2g Tris溶于1升蒸馏水中。使用时稀释5倍。 • 5、丙烯酰胺的毒性。丙烯酰胺和甲叉夹双丙烯酰胺都是神经性毒剂, 对皮肤有刺激作用。但在聚合形成凝胶后毒性降低,在胶体没凝固时 不要乱倒胶液,应待凝固后放入垃圾桶。操作时应戴橡胶或塑料手套, 尽量避免接触皮肤,并注意实验后洗手。 • 6、保养铝板。每次使用完后应及时清理、擦拭,尤其是铝板的表面, 为防止长时间污垢堆积不能与玻璃板充分接触,以降低恒温效果。 • 7、本品为易碎品,在搬运过程中应注意轻拿轻放。
(2)按键操作
STD(标准)
A、﹝模式﹞键用于选择设置工作模式。
每按一下模式键,其工作方式按下列顺序改变: TIME(定时) VH(伏时) STEP(分步)
标准模式——到时不关输出,只是蜂鸣提示,需人工关机; 定时模式——到时关输出; 伏时模式——输出电压与工作时间的乘积达到设定值时关输出; 分步模式——输出按步(1-9)及模式(定时或伏时)分别设定 及执行。 通常使用标准模式和定时模式。
•
电泳的作用:主要用于蛋白质、核酸、同工酶、氨基酸、多肽等物质的分离;还
可用于对分离物质的纯度和分子量的测定。
电泳的分类
根据电泳分子的大小分为: • 凝胶电泳:主要用于小蛋白质分子和核酸分子的分离 • 毛细管电泳:主要用于糖类和大蛋白分子的分离 根据电泳方法,大致可分为3类: • 显微电泳
• 自由界面电泳
B、﹝选择﹞键用于选择设置U、I、P、T的参数 设置时先看U是否为反显状态,每按一次移到下一个参数,移动 顺序为: U= I= P= T=
C、﹝清除﹞键:可以清除有反显提示的参数数值。如果输 入错误,可以按﹝清除﹞键,再重新输入。 D、﹝启动﹞键:确认参数无误后,启动电泳仪输出程序。 E、 ﹝+﹞键:在输出情况下递增反显U、I、P、T的数值; 每按一次递增一个数字,弱按住不放,则连续快速递增。 F、﹝-﹞键:在输出情况下递减反显U、I、P、T的数值;每 按一次递减一个数字,弱按住不放,则连续快速递减。 G、﹝继续﹞键:当电泳过程中出现人为中断停机,并希望 继续接着输出工作,可以按﹝继续﹞键,此后电泳仪接着前面的工 作时间继续工作。 工作结束时,仪器显示“End”,并连续蜂鸣提示,此时可 按任意键止闹。关掉电源,拔出电源连接线。
• 区带电泳:应用最广泛
电泳的分类
区带电泳按支持物的物理性状不同,可分为: • • • • (1)纸电泳:支持物为滤纸; (2)粉末电泳:如纤维素粉,淀粉,玻璃粉电泳; (3)凝胶电泳:如琼脂,琼脂糖,硅胶,淀粉胶,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4)缘线电泳:如尼龙丝,人造丝电泳
区带按支持物的装置形式不同,区带电泳可分为: • • • (1)水平板电泳:支持物水平放置,是最常用的电泳方式; (2)垂直板电泳:聚丙烯酰胺凝胶可做成垂直板式电泳。 (3)柱状(管状)电泳:聚丙烯酰胺凝胶可灌入适当的电泳管中做成管状电 泳。
制胶—灌胶(不连续电泳:灌分离胶—加蒸馏水—灌浓缩 胶)—插入试样格—加缓冲液(上、下两部分)—拔掉试 样格—加样品—盖上盖子,接通电泳仪电源—染色—脱色。
JY-SCZ8型垂直板电泳槽使用方法
1、使用去污剂将凝胶玻璃板反复擦洗晒干,再用无水乙醇擦净表面。 • 2、制胶时,首先挑选适合凝胶厚度的电泳玻璃,采取凹形玻璃板 (简称凹板)在内芯内侧、矩形玻璃板(简称平板)在内芯外侧的方 向,顺着内芯一侧的紧固侧板小心放入。 • 特别注意 如果将凹板和平板的方向装反(平板在内,凹板在外),将 无法直接电泳,需要再次移动玻璃。
化的琼脂糖凝胶溶液不间断地倒在模子中(厚度依样品浓度而定,须
注意避免气泡混入) , 室温下自然凝固。
②待凝胶聚合后,轻轻拔掉挡板和梳子。注意先拔一侧,垂直拔出会 使胶孔产生真空,导致部分凝胶被带出。把凝胶托盘移入电泳槽,加入 缓冲液,使凝胶全部被浸没。(注意:加样孔靠近负极一端) ③在梳井内加样,注意避免引入气泡;枪头不能插入太深,防止穿透 胶块。
③勿用有机溶剂清洁面板。
④本仪器工作时电压较高,使用中应避免接触输出回路 及电泳槽内部,以免发生危险。
仪器二、电泳槽
常用电泳槽分为水平板和垂泳槽主要用于大分子量的核酸和蛋白质的鉴定、分离和 制备,还可测定核酸的分子量。 垂直板电泳槽主要用于小分子量的核酸和蛋白质分离、纯化及检 测;还可进行双向电泳的第二向。
超高压电泳仪 (高效毛细管电泳仪) 高压电泳仪 毛细管电泳仪 常压电泳仪
• 梯度电泳仪(用于土壤微生物的分离)
• 生物分析仪(微流控芯片电泳仪)
2、操作方法
这里以我们实验室常用的北京六一仪器厂生产的DYY-12型电脑三
恒多用电泳仪为例说明。 U、I、P的有效输入范围: U:4-1000v(常压电泳仪) I: 4-500mA P:4-300w 可以同时连接4组电泳槽(并联),此时应选择稳压输出,当接多 个电泳槽时,则仪器显示的电流数值为各槽电流之和。
附1: DYCZ-24F型电泳槽操作方法
(1)将一片PE软片(可重复多次使用)平放在制胶架内。 (2)将接触胶面的二块玻璃板用纱布沾着酒精顺着一个方向擦,然后 晾干,再将清洗干净的凝胶玻璃放入制胶架内的PE软片上, 凹槽玻璃冲外。
• 3、选择平整操作台面(建议在玻璃板上操作),当玻璃放入内芯后, 确认凹、平板的底部边缘均与台面对齐,再拧紧紧固旋钮。
• 特别注意 使凹板、平板的底部边缘均与桌子上的玻璃台面对齐是密封 的重要条件。如果是初学者,建议在拧紧紧固旋钮后将内芯翻转过来, 便于用眼睛观察或者用手的触摸检查是否平齐。
• 4、将装好玻璃板的内芯,安装在制胶底座上,压紧吊扣。 • 5、将配制好的分离胶溶液,缓慢向凝胶腔内注入,注意不要产生气 泡。 • 6、分离胶灌完后,用滴管在分离胶表面轻轻注入一层正丁醇溶液或 蒸馏水以保证分离胶的无氧聚合。
• 7、当分离胶聚合后,倒出表面的正丁醇溶液或蒸馏水,并用吸纸吸 干。
• 8、在分离胶表面注入浓缩胶,注入高度距凹板下沿2-3mm或与之平 齐。
• 9、向凝胶内插入相应的加样梳。
• 特别注意在灌胶时无论是灌分离胶或是浓缩胶,在凝胶没有聚合时不 要移动制胶器,以确保凝胶表面的平整,保证最终的电泳效果。 • 10、当凝胶聚合后,取出梳子,打开搭钩,从制胶器中取出内芯,放 入电泳槽底槽中,制胶过程结束。
④盖好上盖,连接电泳仪电源与电泳槽之间的电泳导线。
⑤注意不要接错正负极,检查无误后接通电泳仪电源。根据凝胶板的 薄厚选择适宜的电压与电流。
⑥当溴酚蓝指示剂前沿到达胶的底部3/4处时停止电泳。电泳实验结束先
关闭电泳仪电源;随之拔除电泳导线,然后打开泳槽上盖,取出凝胶 托盘。 ⑦将凝胶移至染色区的通风橱内用EB染色液染色10~20分钟,然后将胶 片转移至冲洗盘,冲洗掉多余的EB染色液,再转移到海绵上,进行
(3)电源参数设定原则
稳定电压时,首先将电压的准确数值输入进去,其它电流或功率值要高于正
常工作值,否则电压不能稳恒定。稳定电流时,首先将电流的准确数值输入进去, 其它电压或功率值要高于正常工作值,否则电流不能恒定。稳定功率时,首先将
准确的数字输进去,其它电压电流值要高于正常工作值,否则功率不能恒定。
• 单向与双向电泳条带比较
单向电泳条带
双向电泳条带
电泳实验过程
水平板电泳: 制胶——插试样格(梳子)——取试样格——点样——电泳——染色— —凝胶成像(对电泳结果进行观察记录和分析)。 垂直板电泳: 连续电泳:直接灌分离胶 配制凝胶溶液——灌胶—— 不连续电泳:灌分离胶——浓缩胶 ——插试样格——取试样格——点样——电泳——染色——脱色——成 像观察和记录。
电极插座
(1) 设置工作程序
方法有三种:
①用键盘输入新的工作程序,主要使用该方法(见后边介绍)。
②按〔读取〕 键,取出保存在0中的上次工作程序,然后按确认键。 (该电泳仪默认保存上次程序)
③按〔读取〕、〔 0-9〕、〔确定〕键,取出保存在(0-9)中的工作程
序。取出保存的程序,必须检查一遍,确认无误后才可启动仪器工作。
④制胶浓度必须根据marker要求的浓度制备,否则小分子物质很容易
跑出胶块。 ⑤在没有经验的情况下,最好设置定时,否则由于疏忽样品就可能跑
出胶外。
⑥缓冲液问题。样品必须完全溶解于上样缓冲液中(TE),否则不能 在凝胶中移动;制胶和实际电泳采用同种缓冲液(TAE);缓冲液加到
凝胶上之后才能点样。
垂直电泳整个操作过程
两次彻底的吸水,直至胶片上没有水痕时,用保鲜膜包裹胶片,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