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根闭合(附合)水准路线测量成果计算表
导线附合右角闭合差计算表

除,再按实际数据进行填写。 否正确。
方位角αCD。n为待定的导线点的点数。 对应的“方位角”、“距离”为该点至下一点的方位角及平距 差”计算公式及“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数值要修改。
4.28
180.5488889
和 —— —— —— ——
——
——
已知α1 43 17 12 43.286667 已知α2 4 16 0 4.2666667 未知点个数n= 4
方位角闭合差('')=
方位角闭合差限差('')=
角度改正数('')=
改正后坐标方位角(°)
43.28666667 43.05777778 44.68055556
30.945 29.72611111 4.815555556 4.266666667
——
48 97.97958971
8
距离(m) ——
124.08 164.1 208.53 94.18 147.44
——
738.33
坐标闭合差fx(m)=
导线全长闭合差(m)=
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K=1/
使用说明: 1、使用时,先将此页复制,再在复制页上进行修改——先将“蓝色”字体项删除,再按实际数据进行填 2、当导线点较多或较少时,按实际点数插入或删除行数。并注意检查计算公式是否正确。 3、“蓝色”字体表示计算时,需要输入的项目。 4、其中B、C为已知坐标的点,“α1”为起始边方位角αAB,“α2”为结束边方位角αCD。n为待定的 6、该表中各点号所对应的“角度”、“坐标”为该点的夹角和坐标,各点号所对应的“方位角”、“距 6、此程序为图根级导线的计算程序,其他等级导线的计算,其“角度闭合差限差”计算公式及“导线全 7、制作:王劲松 2004-08-15
(整理)闭合导线平差计算步骤

闭合导线平差计算步骤:1、绘制计算草图。
在图上填写已知数据和观测数据。
2、角度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1)计算闭合差:(2)计算限差:(图根级)(3)若在限差内,则按平均分配原则,计算改正数:(4)计算改正后新的角值:3、按新的角值,推算各边坐标方位角。
4、按坐标正算公式,计算各边坐标增量。
5、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1)计算坐标增量闭合差。
有:导线全长闭合差: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2)分配坐标增量闭合差若 K<1/2000 (图根级),则将、以相反符号,按边长成正比分配到各坐标增量上去。
并计算改正后的坐标增量。
6、坐标计算根据起始点的已知坐标和经改正的新的坐标增量,来依次计算各导线点的坐标。
[ 例题 ] 如图所示闭合导线,试计算各导线点的坐标。
计算表格见下图:闭合水准路线内业计算的步骤:(1) 填写观测数据(2) 计算高差闭合差h f =∑h ,若h f ≤容h f 时,说明符合精度要求,可以进行高差闭合差的调整;否则,将重新进行观测。
(3) 调整高差闭合差 各段高差改正数:i hi i hi L L f V n nf V ·· ∑-=∑-=或各段改正高差:i i i V h h +=改(4) 计算待定点的高程闭合差(fh )水准路线中各点间高差的代数和应等于两已知水准点间的高差。
若不等两者之差称为闭合差高差闭合差的计算.支水准路线闭合差的计算方法.附合水准路线闭合差的计算方法.闭合水准路线闭合差的计算方法高差闭合差容许值(n 为测站数,适合山地)(L 为测段长度,以公里为单位,适合平地)水准测量中,消除闭合差的原则一般按距离或测站数成正比地改正各段的观测高差改正数每公里改正数各测段的改正数每一站改正数各测段的改正数计算的基本步骤高差闭合差的计算闭合差的调整高程的计算(见例题2)例题2高程误差配赋表首先:将检查无误的野外观测成果填入计算表,包括:各测段的距离和高差值h i已知数据第一步:高差闭合差的计算第二步:高差闭合差的调整各测段实测高差加改正数,得改正后的高差h i第三步:待定点高程的计算根据改正后的高差h i,由起始点Ⅲ18开始,逐点推算出各点的高程,列入表中最后算得的Ⅲ19点的高程应与已知的高程HⅢ19相等,否则说明闭合水准路线闭合水准路线的成果计算与附合水准路线基本相同,不同之处是检核条件与附合水准路线不同。
测量学 课后答案 (杨松林 杨腾峰 师红云 著) 中国铁道出版社

1
C D O A A B
(45 12 47.4) 0 00 00 45 12 46.8 0 00 00 286 10 45.6 -0.9 106 10 45.2 60 57 57.8 60 57 56.7 334 46 09.4 -8.1 154 46 05.4 109 33 18.0 109 33 20.3
2
C D A
201 06 05.8
45 12 47.6
21 06 11.3
-5.5 201 06 08.6 155 53 21.2 155 53 20.1
45 12 47.9
15
225 12 48.2 -0.6
16.表3-9是一竖直角观测记录,试计算目标A、B的竖 直角及仪器的竖盘指标差。
表3–9 竖直角观测记录表
24
7) 钢尺量距时钢尺尺长不准、温度的变化:
系,前两项可用加改正数的方法消除。 8) 拉力的变化,定线不准:系,前者可加拉力计, 后者经纬仪定线。 9) 对点及投点误差:偶,往返测重新对点及投点。 10) 角度测量时经纬仪上主要轴线互相不垂直:系, 视准轴误差、横轴误差、度盘偏心误差、竖盘指 标差可用一测回测角取均值消除,竖轴误差可用 经纬仪整平的方法(照准任何目标,气泡偏移量 总是总偏移量的1/2)来消减 11) 经纬仪对中不准、目标偏心:系,仔细对中整平。
2c ″
平均 方向值 °′″
归零 方向值 °′″
各测回归零 方向值之平 均值 °′″
+3.5 (0 00 19.8) 0 00 00 0 00 18.6 240 58 13.7 +3.4 60 58 15.4 60 57 55.6 289 33 43.9 -2.9 109 33 42.4 109 33 22.6 335 53 39.2 -0.7 155 53 38.8 155 53 19.0 180 00 23.0 -4.0 225 12 48.9 -4.2 0 00 21.0
附合水准路线内业计算

(二)分配高差闭合差 1、计算高差闭合差的容许值
对于普通水准测量: fh容 40 fh容 12
L 适用于平原区 n 适用于山区
式中,fh容——高差闭合差限差,单位:mm; L——水准路线长度,单位:km ; n——测站数 。
2、分配原则
按与距离L或测站数n成正比原则,将高差闭合
A
35.B00M0m1
B
C
BM2 37.464m
附合水准路线闭合差的调整与高程计算
(1)高差闭合差的计算
(2)高差闭合差的调整
按测站数: vi fh
n ni
v1 fh n n1 0.009
v2 fh n n2 0.005
检核计算:
vi f h
(3)计算各点的高程 1.计算改正后每测段的高差值hi′ hi′=hi+vi 检核式:∑h′=∑h理 2.待定点高程H待i的计算:
1.学会水准路线的布设方法 2.学会水准测量的成果整理 3.掌握附合水准路线内业计算步骤
复习水准点与水准路线的布设形式
一、水准点和水准线路 (一)水准点
埋设在永久、固定的地点 按等级不同,埋设的要求
不同
水准点
通过水准测量方法获得其高程的高程控制点,称 为水准点,一般用BM表示。有永久性和临 时性两种。
差反号分配到各段高差上。
按距离: 按测站数:
vi fh l li
vi fh n ni
四舍五入后,使: vi fh
(三)计算各待定点高程
用改正后的高差和已知点的高程,来计算各待定点的高 程
1.计算改正后每测段的高差值hi′
hi′=hi+vi 检核式:∑h′=∑h理
测量学第1至6章作业答案

第一章1 •测量学的概念?建筑工程测量的任务是什么?测量学的概念:测量学是研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以及确定地面点位的科学。
它的内容包括测定和测设两部分。
(1)测定测定是指得到一系列测量数据,或将地球表面的地物和地貌缩绘成地形图。
(2)测设测设是指将设计图纸上规划设计好的建筑物位置,在实地标定出来,作为施工的依据。
建筑工程测量的主要任务:(1)测绘大比例尺地形图。
(2)建筑物的施工测量。
(3 )建筑物的变形观测。
2•何谓水准面,其特性是什么?何谓大地水准面?它们在测量中的作用是什么?地球上任何自由静止的水面都是水准面,水准面有无数多个,水准面的特性是处处与铅垂线(重力作用线)垂直。
与平均海水面吻合并向大陆、岛屿内延伸而形成的闭合曲面为大地水准面。
水准面是测量工作的参照面,大地水准面是测量工作的基准面。
3•何谓铅垂线?它们在测量中的作用是什么?重力的方向线称为铅垂线,它是测量工作的基准线。
4•何谓绝对高程?何谓相对高程?何谓高差?已知H A=36.735m, H=48.386m,求h AB。
地面点到大地水准面的铅垂距离,称为该点的绝对高程(也称海拔),简称高程,用H表示。
在局部地区,有时需要假定一个高程起算面,地面点到该水准面的垂直距离称为相对高程。
地面两点间的高程之差,称为高差,用h表示。
h AB = H B-H A = 48.386-36.735 = 11.651m5•何谓大地坐标?何谓高斯平面坐标?大地测量中以参考椭球面为基准面建立起来的坐标系。
地面点的位置用大地经度、大地纬度和大地高度表示的坐标,称为大地坐标,又叫地理坐标。
高斯投影是将地球地球表面划分成若干带,然后用中心投影的方法将每个带投影到平面上,称高斯投影。
在高斯投影面上以该带的中央子午线与赤道交点的投影为原点,以赤道位置为y轴,规定向东为正;以中央子午线为x轴,规定向北为正,这样建立起来的坐标系统即为高斯平面坐标系。
地面点在高斯坐标平面上的直角坐标称高斯坐标。
水准仪的操作与水准测量—微倾式水准仪的操作规程(工程测量)

水准点及水准路线
水准点
(1)定义: 用水准测量的方法建立的高程控制点。 (2)表示: BM1 (3)设置: 永久性;临时性。
国家等级水准点
一般水准点
水准点及水准路线
• 水准路线
①在两水准点之间进行水准测量所经过的路线称为水准路线。 ②水准路线的布设形式:闭合水准路线、附合水准路线、支水准路线。
闭合水准路线
双面尺法
3 是仪器的高度不变,而立在前视点和后视点上的水准尺分别用黑面和红面各进 行一次读数,测得两次高差,相互进行检核。
水准测量计算
• 水准测量的成果整理
计算高差闭合差
附合水准路线
高差理论值 h理 H B H A
高差闭合差 fh hi (H B H A )
闭合水准路线
最高闭合差 fh h测 h理 hi
连续水准测量
依次连续地在两个立尺点中间安置水准 仪来测定相邻各点间高差,最后取各个 测站高差的代数和,即求得两点间的高 差值。
水准测量外业计算
• 水准测量的实施
每测站高差: hi ai bi
各测站高差之和: hAB hi ai bi
待定点B点高程: H B H A hAB
水准测量外业计算
fh
ni
•
ni
高程的计算
闭合、附合水准路线:H1 H A h1 v1;H2 H1 h2 v2;
支水准:H 2 H1 h平 H1 ( h往 h返 ) / 2
水准测量计算
• 水准测量的成果整理
例1:如图, A和B为已知水准点,按普通水准测量的方法测得各测段观测高差和测段路线
长度分别标注在路线的上、下方。将计算成果列于表中。
• 水准测量的实施
水准测量记录手簿
控制测量—导线测量闭合导线(工程测量)

261.87 50.04 166.47 129.26
655.21 419.53 307.99 500.00
154.23 204.27 370.74 500.00
3
4 5 1
2
3352400
2
∑ 5400050 50 5400000
1137.80 0.30 0.09 0
0
辅 f (n 2)180
辅 助 计 算
点 号
观测角 改正 (左角) 数
改正角
坐标 方位角
距离 增量计算值 改正后增量 m ∆x/m ∆y/m ∆x/m ∆y/m
坐标值 x/m y/m
点 号
12
3 4=2+3
5
6
7
8
9 10 11 12 13
1
500.00 500.00 1
2 1082718 1010827083352400 201.60183.30 83.92 183.35 83.90 683.35 416.10 2
前提:fβ≤fβ允 角度观测符合要求 角度闭合差的调整 分配原则:相反符号,平均分配。 角度闭合差改正数:vi=-fβ/n 改正后的角值应为(n-2)180º
(3)根据改正后的角值和已知方位角推算导线边的 坐标方位角值
β为左角取正号, β为右角取负号。
(4)坐标增量计算
x S cos y S sin
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计算及分配
坐标增量闭合差:
fx x测
fy y测
坐标增量闭合差的限差:
导线全长闭合差 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
fD fx2 fy2 k fs 1
S S fS
图根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 K≤k允=1/2000。
变仪高法

1、高差闭合差计算:〡fh〡<〡fh容〡,fh=∑h,①图根:平地:fh容=±40√L 辅助计算 (mm);山地:fh容=±12√n(mm)。②四等水准:平地:fh容=±20√L(mm);山地: fh容=±6√n(mm)。2、高差闭合差调整:①ν i=-fh/∑L*Li或ν i=-fh/∑n*ni,3、 “单进双舍”
闭合水准路线成果计算
测 段 点 号Biblioteka 路 线 长 度(km) 测 站 数 实 测 高 差(m) 改 正 数 改正后高差 (mm) (m) 高 程 (m) 备 注
辅助计算
闭合水准路线成果计算
测 段 点 号 路 线 长 度 测 站 数 (km) 实 测 高 差(m) 改 正 数 改正后高 (mm) 差(m) 高 程 (m) 备 注
附合水准路线成果计算
测 段 点 号 路 线 长 度(km) 测 站 数 实 测 高 差(m) 改 正 数 改正后高差 (mm) (m) 高 程 (m) 备 注
1、高差闭合差计算:〡fh〡<〡fh容〡,fh=∑h-(H终-H起),①图根:平地:fh容=±40 辅助计算 √L(mm);山地:fh容=±12√n(mm)。②四等水准:平地:fh容=±20√L(mm);山 地:fh容=±6√n(mm)。2、高差闭合差调整:①ν i=-fh/∑L*Li或ν i=-fh/∑n*ni, 3、“单进双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