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届索尔维会议对量子论发展的影响
耶鲁大学宣布推翻量子力学?科学界已核实,量子叠加态已经被证伪

耶鲁⼤学宣布推翻量⼦⼒学?科学界已核实,量⼦叠加态已经被证伪量⼦⼒学还是摊上事了!关注量⼦科学的朋友们是否还记得,曾经在2019年刷屏的“耶鲁⼤学宣布量⼦理论被证伪”的论⽂通稿,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
不过当时权威科学界并没有着急“表态”,⽽是认为相关实验和数据需要进⼀步核实。
如今已经过去了三年的时间,就在⼤家快遗忘这件事的时候,耶鲁⼤学物理实验室终于在2⽉18号宣布,“量⼦叠加态瞬时转换”证伪实验科学有效,已被学术界接纳。
很多朋友可能对这篇论⽂的重⼤意义不甚了解。
想要搞明⽩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回到”100年前的“索尔维⼤会”上,跟着爱因斯坦和玻尔的“⼤战”,理顺这次事件的前因后果。
1927年,全世界“顶级”的科学家们汇聚⼀堂,在“布鲁塞尔”召开⼀次⼤会。
会议的主要议题之⼀就是“量⼦⼒学的叠加态是否完全随机”。
与会的科学界权威⼈⼠,对这个问题有着完全不同的见解和理论,但是在漫长的争执中,量⼦⼒学的诸多理论也渐渐明晰了起来,因此这⼀年⼜被称为“量⼦⼒学成长之年”。
我们都知道,在量⼦⼒学诞⽣之初,科学家就发现了它有⼀个⾮常“诡异”的物理性质,那就是“量⼦叠加态”。
薛定谔为了世⼈更好的理解叠加态,还提出了⼀个⼤名⿍⿍的思想实验,即“薛定谔的猫”。
通俗来说,⼀个微观粒⼦在量⼦尺度下会同时处于“两种状态”。
举个简单的例⼦,如果⼀个⼈在宏观尺度“向左看”,那么⽆论我们从任何⾓度观察,他都处于“向某⼀⽅向看”的确定、唯⼀状态,可是⼀旦他缩⼩到“量⼦尺度”,事情就变得“诡异”起来。
缩⼩到量⼦尺度的⼈,他的状态会处于“不可预知”的范围中。
即同时保持“向任何⽅向看”的状态,只有当你通过仪器去“看”他的时候,⼀股未知的⼒量会“瞬间”改变他的状态,让其处于⼀个“向某⼀确定⽅向”看的状态。
⾄于他究竟会看向哪边?以玻尔、海森堡等科学家为⾸的“哥本哈根学派”认为其过程是“完全随机不可提前知晓”的,这也是爱因斯坦、薛定谔等科学家不愿接受的量⼦特性之⼀。
索尔维会议

上世纪初,一位比利时的实业家欧内斯特·索尔维创立了索尔维会议。
1911年,第一届索尔维会议在布鲁塞尔召开,每3年举行一届。
1927年,第五届索尔维会议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召开了,因为发轫于这次会议的爱因斯坦与玻尔两人的大辩论,这次索尔维峰会被冠之以“最著名”的称号。
一张汇聚了物理学界智慧之脑的“明星照”则成了这次会议的见证,十数个涵盖了众多分支的物理学家都留下了他们的身影,爱因斯坦、玻尔更是照片的灵魂人物。
量子力学前辈马克斯·普朗克第五届索尔维会议讨论的核心是有关量子力学的,而追溯量子力学就不得不提及一个人,那便是马克斯·普朗克(MaxPlanck1858~1947,前排左二),德国物理学家,“量子力学之父”。
参加这届索尔维会议时他已经69岁,德高望重,是当然的前辈。
19世纪末,扬弃古典物理学的观念已提上日程。
因而消除牛顿力学和麦克斯韦电磁场这两大理论之间的不一致,就成为二十世纪物理学发展的前提。
普朗克此时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假说,在科学界一鸣惊人。
这一假说认为辐射能(即光波能)不是一种连续的流,而是由小微粒组成的。
他把这种小微粒叫做量子。
普朗克的假说与经典的光学学说和电磁学说相对立,使物理学发生了一场革命,使人们对物质性和放射性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
反叛的哥本哈根学派该届索尔维会议上有三大阵营。
以玻尔为中心的便是哥本哈根学派,年轻、激情是他们的标签,因而被称为反叛的一群。
其中有尼尔斯·玻尔、马克斯·玻恩、海森堡、沃尔夫冈·泡利等。
尼尔斯·玻尔(Niels Bohr,1885-1962,中排右一),在量子力学的发展上提出了具有突破性的“对应理论”,成为量子力学的奠基人之一,哥本哈根学派的掌门人。
马克斯·玻恩(MaxBorn,1882-1970,中排右二)是德国理论物理学家,量子力学的奠基人之一。
从1923年开始,他致力于发展量子理论。
索尔维物理学会议百年历程及其启示

㊀ ㊀ ㊀
收稿日期: 修回日期: 2017- 02- 27 ; 2017- 05- 05 作者简介: 胡雨宸(1992—), 男, 山东济南人, 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2015 级硕士研究生 . 通讯作者: E-mail : 06086@ njnu.edu.cn. 陆建隆,
第 11 期
㊀ ㊀ ㊀ ㊀
㊀ ㊀
1 2 3
也因此在物理学发展史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 本文按照时间脉络将索尔维会议百年历程分为 4 个 核心主题, 介绍历届会议情况及所取得成果, 探讨其 对当今科学研究与教育改革的丰富内涵 .
1㊀ 1
1.1㊀
— 6 届索尔维会议聚焦量子论
能量子假说促成首届索尔维会议召开 1900 年, 普朗 克 (M . P lanck ,1858 — 1947 )为 了克服经典理论解释黑体辐射问题的困难,提出 了能量子假说,为量子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石, 在这之后的 5 年,量子论一直是普朗克的“私人 领地 ”. 1905 年,爱 因 斯 坦 (A . Einstein ,1879 - 1955 )发表了著名的论文《关于光的产生和转化 的一个试探性观点》,针对光电效应实验规律与 经典理论的矛盾,他提出了光量子假说,并在固 体比热问题上成功地运用了能量子概念,为量子 理论的发 展 打 开 了 局 面 . 自 此,越 来 越 多 的 科 学 家开始关注量子论领域 . 1909 年,爱因斯坦在萨 尔茨堡物理学家的会议上发表演讲,他对量子论 的支持使得量子问题登上物理学的中心舞台 . 由 量子论和相对论所产生的新概念同经典物理 学 理论出现了严重不协调,这一年,德国科学界的 两位领袖人物, 物理学家普朗克和物理化学家能 斯特 (W . Nernst,1864 — 1941 )进 行 商 讨,酝 酿 召 开一次国际 性 的 物 理 学 会 议,协 调 麦 克 斯 韦 (J. Maxwell , 1831 — 1879 )、玻 尔 兹 曼 ( L. Boltzmann , 1844 — 1906 )的分子运动论与普朗克、爱因斯坦
量子力学发展简史

量子力学发展简史
量子力学的发展始于20世纪初,主要有以下几个关键阶段:
1.经典物理学的挑战:对经典物理学的一系列挑战启示了人们需要发展一种新的物理学理论。
其中一个重要的挑战是基于黑体辐射的热力学问题,以及光电效应现象。
2.普朗克的量子化假说:1900年,普朗克提出了量子化假说,对光的能量假定只能是离散的值,即量子,这为未来量子力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3.波尔的原子模型:1913年,波尔提出了原子模型,通过假设电子在围绕原子核的轨道上只能发射和吸收固定的能量量子,解决了一系列矛盾问题。
4.德布罗意假说和波动力学:1923年,德布罗意提出了物质波假说,认为物质也具有波动性,波动力学为解释物质的波粒二象性提供了关键的理论基础。
5.海森堡的不确定性原理:根据量子力学原理,人们似乎无法准确度量粒子的位置和运动的状态,海森堡在1927年提出了不确定性原理,宣告量子力学的正式诞生。
6.薛定谔方程:薛定谔的波动方程(薛定谔方程)允许人们处理复杂的量子系统,它首次提出了波函数的概念,为量子力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工具。
7.量子力学的发展和应用:随着时间的推移,科学家们不断发展量子力学的数学框架和物理解释。
量子力学逐步应用于理解原子核和高能物理领域,并在化学、材料科学、生物学和信息学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量子力学的历史和发展

量子力学的历史和发展
量子力学是描述微观世界的物理学理论,它的历史和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关键时期:
1.早期量子理论:在20世纪初,物理学家们对于原子和辐射现象的研究中遇
到了一些难题,如黑体辐射、光电效应和原子谱线等。
为解决这些问题,普朗克、爱因斯坦、玻尔等科学家提出了一些基本的量子概念,如能量量子化和波粒二象性。
2.矩阵力学与波动力学的建立:1925年至1926年间,海森堡、薛定谔和狄拉
克等科学家分别独立提出了矩阵力学和波动力学两种描述量子系统的数学形式。
矩阵力学强调通过矩阵运算来计算系统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而波动力学则将波函数引入描述量子系统的状态。
3.不确定性原理的提出:1927年,海森堡提出了著名的不确定性原理,指出在
测量一个粒子的位置和动量时,无法同时确定它们的精确值。
这一原理揭示了微观世界的本质上的不确定性和测量的局限性。
4.量子力学的统一表述:1928年至1932年间,狄拉克等科学家通过引入量子
力学的波函数和算符形式,将矩阵力学和波动力学进行了统一。
这一统一表述被称为量子力学的第二次量子化。
5.发展和应用:随着量子力学理论的发展,科学家们逐渐解决了许多问题,并
在其基础上推导出了很多重要的结论和定理,如量子力学中的态叠加、纠缠、量子力学力学量的算符表示和观测值计算等。
量子力学的应用领域也逐渐扩展,包括原子物理、分子物理、凝聚态物理、量子信息科学等。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量子力学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并在科学和技术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但它仍然是一个活跃的研究领域,仍然存在一些未解决的问题和挑战,如量子引力和量子计算等。
因此,对于量子力学的研究和发展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上帝与天才的游戏:量子力学史话

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
很不错的一本科普书,故事连贯引人入胜,还能学到一些科学知识。
比较丰富的回忆录、报道、信件、传记的资料应用,但对于好几个重要的理论语焉不详。
量子理论是人类所创造的最美丽、最成功的科学理论知识。
对科学家生平的介绍过多,使真正科普(解释科学理论)的部分被淹没在科学八卦里。
不知为啥对量子理论相关知识感兴趣,这本书算是解馋之作,娓娓道来,很多相关事件人物描绘让人看着非
常过瘾,用时下流行的话来说就是看着比网络爽文要爽上百倍,强烈推荐。
虽说自古英雄出少年,但这批二十世纪初出生的天才在如此年轻时即做出如此重要的工作还是深深地震憾了
学形式令人赞叹,它精确的预言与实验惊人地符合,而它的成功应用更是遍及了现代社会的每个角落。从激光、
核能到计算机、互联网,还有量子计算机,无不留下量子的足迹。可以说,是量子引领人们迈入了现代社会,让
人们享受到丰富多彩的现代生活。然而,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人们至今仍未能理解量子理论的含义,并一直为此
争论不休。为了让读者更好地认识量子,以及量子力学和量子理论,本书从人们认识量子的历史出发,讲述了量
伯尔尼专利局
的技术员
1
4
一个启发性观
点
密立根歪打正
着
2
5Hale Waihona Puke 康普顿效应定乾坤第一届索尔维会议
固体比热出现难题
第一届索尔维会议
的重要作用
来到剑桥,又离开剑
桥
来到卢瑟福的身边
转机
原子内部信息的传递
者
伟大的突破
反响
弗兰克—赫兹
实验
第一届及第五届索尔维会议超大图片合影

第一届及第五届索尔维会议超大图片合影第一届及第五届索尔维会议超大图片合影第一届及第五届索尔维会议超大图片合影 2011年04月01日第一届及第五届索尔维会议超大图片合影比利时的企业家欧内斯特?索尔维对物理学和化学很感兴趣,于是他于1911年开始邀请世界著名的物理学家和化学家到布鲁塞尔进行会谈讨论最前沿的问题,这就是著名的索尔维会议。
主持第一届索尔维会议的是洛伦茨——高中时电磁中学到的洛伦茨力,便是以他命名,参加本次会议的著名人物还有彭加勒(自然科学中被翻译成庞加莱,但是哲学中被翻译成彭加勒)——科技哲学的创始人,同时是著名数学家和物理学家,他的庞加莱猜想(任何一个封闭的,并能柔软延展的三维空间里面所有的封闭曲线如果都可以收缩成一点,则该空间一定能被吹涨成一个三维圆球)是数学上最著名的猜想之一,于06年6月被证明。
以及居里夫人、爱因斯坦等。
因为第一届的成功举办,索尔维会议也逐渐成为了国际物理学最高标准的峰会。
在20世纪早期,由于正处于量子物理学创立发展的阶段,各学派各大家都在这里激辩,因而也成为了索尔维会议最引人瞩目的时期。
尤其是1927年的第五届索尔维会议,号称有史以来汇聚了最多伟大人物的一次盛会,而这次会议的合影,也被称为史上最强合影。
只需看看这两张合影,就能知道索尔维会议的规格之高了。
看看里面有多少你认识的,坐者(从左至右):沃尔特?能斯特、马塞尔?布里渊、欧内斯特?索尔维、亨得里克?洛仑兹、埃米尔?沃伯格、让?贝汉、威廉?维恩、玛丽?居里、亨利?彭加勒。
站者(从左至右):罗伯特?古德施密特、马克斯?普朗克、海因里希?鲁本斯、阿诺德?索默菲、弗雷德里克?林德曼、莫里斯?德?布罗伊、马丁?努森、Friedrich Hasenöhrl、Georges Hostelet、Edouard Herzen、James Hopwood Jeans, 欧内斯特?卢瑟福、卡末林,昂内斯、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保罗?朗之万。
第一届索尔维会议对量子论发展的影响

第一届索尔维会议对量子论发展的影响索尔维物理学会议是国际著名的科学会议之一,它在比利时工业化学家兼社会改革家恩斯特索尔维(ernestsolvay,1838~1922)资助于1911年在布鲁塞尔举行了首次会议,索尔维物理学会议与历来的学术性会议不同,后者一般只公布已经获得一定成果的科学研究工作;而索尔维物理学会议却致力于讨论物理学发展中有待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每次都只由人数不多的、来自世界各国有关方面最杰出的专家就一个专题进行讨论;首届索尔维物理学会议是由于相对论和量子论的出现,引起了新概念同经典物理学理论的严重不协调的背景下召开的。
从1911年召开第一次会议起,至今已举行过20多次,前17次都在布鲁塞尔举行,第18次会议在美国举行,从而打破固定在布鲁塞尔举行的传统习惯;这些会议对现代物理学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巨大作用。
图10-1为工业化学家3、1索尔维会议产生的历史背景索尔维1910年春天,索尔维在布鲁塞尔他的合作者戈德斯米特(goldschmidt)的住所会见了德国柏林大学的化学教授和物理化学研究所所长能斯特(nernstwalter,1846~1941)。
能斯特曾是玻耳兹曼从前的门徒,当时是一位具有多方面才能的人,一位有才华的物理化学家,他很热衷于实际应用,而且是一位能干的组织者;1889年,能斯特创立了电解波的电位和电导理论;1906年提出了热力学第三定律。
在1905年去柏林以前,他在哥廷根享有极高的学术声望和政治影响;后来因研究热化学,提出热力学第三定律的贡献而获1920年诺贝尔化学奖,他是德国科学界首屈一指的人物。
在布鲁塞尔的戈德斯米特住所内,索尔维向能斯特谈了他的关于万有引力及物质结构的思想,想要晓得这些思想与否能够引发象普朗克、洛伦兹、彭加勒和爱因斯坦这些了不起的物理学家的特别注意。
索尔维也对相对论和量子论的发生在经典物理学中所引发的危机感兴趣;能够斯特看见了举行一次关于物质分子运动学说和电磁辐射量子论问题的最低水平国际会议的可能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届索尔维会议对量子论发展的影响索尔维物理学会议是国际著名的科学会议之一,它在比利时工业化学家兼社会改革家恩斯特·索尔维(Ernest Solvay ,1838~1922)资助于1911年在布鲁塞尔举行了首次会议,索尔维物理学会议与历来的学术性会议不同,后者一般只公布已经获得一定成果的科学研究工作;而索尔维物理学会议却致力于讨论物理学发展中有待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每次都只由人数不多的、来自世界各国有关方面最杰出的专家就一个专题进行讨论;首届索尔维物理学会议是由于相对论和量子论的出现,引起了新概念同经典物理学理论的严重不协调的背景下召开的。
从1911年召开第一次会议起,至今已举行过20多次,前17次都在布鲁塞尔举行,第18次会议在美国举行,从而打破固定在布鲁塞尔举行的传统习惯;这些会议对现代物理学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巨大作用。
3、1 索尔维会议产生的历史背景 1910年春天,索尔维在布鲁塞尔他的合作者戈德斯米特(Goldschmidt )的住所会见了德国柏林大学的化学教授和物理化学研究所所长能斯特(Nernst Walter ,1846~1941)。
能斯特曾是玻耳兹曼从前的门徒,当时是一位具有多方面才能的人,一位有才华的物理化学家,他很热衷于实际应用,而且是一位能干的组织者;1889年,能斯特创立了电解波的电位和电导理论;1906年提出了热力学第三定律。
在1905年去柏林以前,他在哥廷根享有极高的学术声望和政治影响;后来因研究热化学,提出热力学第三定律的贡献而获1920年诺贝尔化学奖,他是德国科学界首屈一指的人物。
在布鲁塞尔的戈德斯米特住所内,索尔维向能斯特讲了他的关于万有引力及物质结构的思想,想知道这些思想是否能引起象普朗克、洛伦兹、彭加勒和爱因斯坦这些伟大的物理学家的注意。
索尔维也对相对论和量子论的出现在经典物理学中所引起的危机感兴趣;能斯特看到了召开一次关于物质分子运动论和辐射量子论问题的最高水平国际会议的可能性。
这个设想拨动了索尔维敏感的心弦,立即得到了他的响应,他责成能斯特进一步与普朗克、洛伦兹、爱因斯坦及其他杰出的物理学家一起探讨这个问题。
能斯特从布鲁塞尔一回到柏林,就迅速着手使这个想法付诸实施。
早在1910年前,能斯特就曾和普朗克商讨召开一次会议的可能性,以便借助于新思想来修改物质和辐射的经典理论,能斯特与索尔维在布鲁塞尔的会见却给举行这次会议以新的促进。
他单独和洛伦兹、克努森(Knudsen Martin Hans Christian ,1871~1949)联系,这样可以得到参加预定会议的人员的保证。
同时他写信给索尔维提出了应当寄送出去的课题细节和邀请信的草稿。
能斯特在产生了召集一次国际会议的念头之后,拟了一份简短的备忘录寄交给被他尊崇为这个领域的思想领袖普朗克,普朗克1910年6月回复能斯特的信件是一种认可的态度。
能斯特于1910年6月底或7月初再次去布鲁塞尔会见了索尔维,索尔维聚精会神地倾听了能斯特的汇报。
能斯特显然把物理学基本原理的革命性变化和召开一次国际会议的必要性,描绘得那么激动人心,以致索尔维立刻答应资助这样一个会议。
1910年7月26日,他把一份用德文写的邀请书草稿寄给索尔维,索尔维签署以后把它寄发给了这领域里的18位最主要的物理学家。
这个草稿的内容如下:“我们现有的物质分子运动论所依据的那些基本原理,似乎正处在革命性的变革之中。
一方面,这个理论的一以贯之的发展,导致一个其有效性同一切实验发现相抵触的辐射公式,而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任何人提出过异议;另一方面,从这理论导出的某些有关比热的公式(如气体比热对不同温度都保持不变,杜隆一珀替(Dulong-Potit )定律在到极低温度仍然适用)被大量测量数据彻底推翻。
象普朗克和爱因斯坦所特别指出的图10-1为工业化学家索尔维那样,只要对电子和原子在其平衡位置附近的振动作某些限制(能量子理论),这些矛盾便立即消失;但是这个概念离开这个所应用的那些运动方程是那么远,以致如果接受了它,就势必要对我们现有的种种基本观点来一番大的改造。
”能斯特在他给索尔维的附信中,提议会议在1911年复活节过后即召开,并提议以布鲁塞尔为会议地点;会议大概计划要开一个星期左、右,并希望把演讲以及随后的讨论汇编成书出版。
索尔维同意了这些建议,能斯特随即投入了实际的筹备工作。
他原先打算提名瑞利勋爵当会议主席,而瑞利勋爵对量子概念持否定的态度,后来指定洛伦兹担任这个职务。
能斯特同普朗克和洛伦兹一起制定了议程,决定了相应的演讲人和负责讨论的人,最后于1911年6月 9日,正式向被委任的演讲人发出通知。
爱因斯坦于1911年6月20日写信给能斯特说:“我高兴地接受布鲁塞尔会议的邀请,我将乐于为指派给我的题目做好准备。
我为整个这项事业感到欣喜万分,而且我完全相信,您是运筹帷幄的。
”3、2与会者对量子论的态度洛伦兹是一位世界性的物理学家,由于长于社交,善于辞令,具有幽默感,熟练地掌握多门外语,是一位和蔼可亲的人,因而被邀请担任会议的主席职务;这次会议除了比利时阿尔伯特(Albert )国王接见外,不按排众多的其他活动,让科学家彼此熟悉和充分了解对方的工作也是这次会议目的的一部分。
被邀的参加者都在复信中做出了热烈的反应,除去他们对这样一个会议主题的盼望已久,也不排除不少人因被接纳进这个经过选择的狭小与会者圈子而产生的自豪感。
量子论在诞生以后的五年里一直是普朗克的私人领地,从1905年开始,其他科学家们才在爱因斯坦带头下逐渐侵入这片领地收获着落己沉淀的果实。
但所有这一切一直没有引起广大物理学界的注意,只到爱因斯坦于1909年9月21日在萨尔茨堡物理科学家的一次会议上发表演讲的时候,量子问题才首次登上物理学的中心舞台。
由爱因斯坦对量子论的支持,加上他为同旧观点开展思想斗争而做出的实验和理论贡献,以及他对一个公认重要的问题的研究时所采用的方式,对普朗克所抱的刻板而又谨慎的保留态度是一个补充。
量子论在1910和1911年间获得了许多新的支持者,成了物理学家和物理化学家们兴趣所在的前沿,这在相当程度上要归之于能斯特的功劳。
能够清楚地说明他所起的作用的是,他构想出了召开一次讨论量子问题的国际会议,由这个领域中的所有领导人物参加,并且为此做了筹备工作。
这次会议后来称为第一届索尔维会议,并象能斯特所企求和预想的那样,成为量子物理学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第一届索尔维物理学会议于1911年10月29日,在布鲁塞尔大都会饭店举行招待会,会议于10月30日开始,持续到11月3日。
实际参加会议的十八位被邀者当中,只有金斯和彭加勒两人对量子概念抱明显否定的态度,但会议的结果使彭加勒改变了自己的观点。
瑞利勋爵对量子论尽管持否定态度,但因故未能参加,会上宣读了他写的一封短信。
有五位与会者:卢瑟福、布里渊(Z .Brillouin ,)、玛丽·居里(M .Curie )、佩兰(JeanBaptiste Perrin ,1870~1942)和克努森(Kundsen H .C )持原先的中立立场(因为他们对这问题不熟悉);其余十一位科学家则都表现了基本上肯定的态度;如所能预料的那样,理论物理学家比诸实验物理学家观点远为明确。
十二位演讲人各自准备的演讲稿,每次演讲之后总要进行活跃而又内容广泛的讨论,爱因斯坦应邀作闭幕讲话,题目是《比热问题的现状》,他对此作了极好的评论——而且还利用这个机会表达了他对电磁辐射的量子理论的看法,他当时还对固体的量子理论的研究产生了巨大而迅速的影响;从当时精心编纂的会议录中,我们可以很好地了解到1911年底时的科学家们所具备的知识和见解状况。
3、3索尔维会议所产生的影响到了1911年,量子概念不再是外行人的观点,而变成了许多第一流科学家所公认的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事情。
其后的一代物理学家从一开始就被引到这个问题上来;这次会议后,索末菲(A.Sommerfled )1911年11月26日在泽恩克(Sohncke)学术讨论会上就这次会议作了报告。
卢瑟福在曼彻斯特做了一个报告,而朗之万(P.Langevin)则在巴黎向法兰西学院做的演讲中报道了这次会议,他占用了两次会议时间来论述1911年这次索尔维会议上所提出的全部论文。
索末菲和能斯特的学生和合作者们尤为如此,他们两人都在自己周围聚集了一大批年轻的助教,他们在这个问题上消磨了无数的光阴,而且有一些学生几乎是在竞赛,看谁先解开这个量子之谜。
索尔维会议在量子发展上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使众多的人对量子问题的重要性有了更加强烈、更加深刻的印象;普朗克于1911年12月8日写信给维恩说:“我当然希望,我们在布鲁塞尔度过的那些科学上起促进作用的日子,同样也是使您感到满意的……,我们在那里聚会期间所获得的那些印象,给了我们许多思想食物,我们要在今后一个漫长的时间里去消化。
”这些印象后来被传给了他们的学生和同事。
这次会议的正式报告是1912年夏用法文发表的,将近1913年底时出版了德译本。
这份报告是一部关于量子问题的综合性手册。
由于这次会议所讨论的问题极端重要,而与会的又是当时第一流物理学家,因此会议报告的出版强烈地激发了一切卷进这新发展的物理学家们的兴趣。
它保证了有较多的专家来继续研究量子问题,并为其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这些有利条件也可以从下述情形看出,由于布鲁塞尔这次国际会议的召开,结果使量子概念从四面八方突破了德语世界的边境,而成为一个在法国和在英国一样使人感兴趣的论题。
法国当时每一所大学都为纯粹数学提供好多教授职位,而理论物理全国总共只有三个教授职位,物理学基本上操纵在朗之万、布里渊和彭加勒的手里;在索尔维会议之前,量子概念的拥护者只有朗之万一人。
在英国,金斯和瑞利勋爵从一开始就否弃普朗克对辐射公式的推导;J.J.汤姆逊认为,他能根据经典物理学来解释原子的稳定性问题;而卢瑟福则由于经验论者味道太重而认识不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尼耳斯·玻尔(N.Bohr)指出:“那位老布拉格(W.H.Bragg)……是英国唯一对量子论感兴趣的人。
会议以后,法国亲王路易斯·德布罗意(L.de Broglie)“曾详尽无遗地研读了第一届索尔维会议阐述量子的文献。
”他这样地描绘会议报告所给予他的巨大冲击:“我以青春的活力醉心于这些已被深入研究而又饶有兴味的问题,我立誓要不遗余力地去弄懂这些神秘量子的真正本性。
”索尔维会议使量子概念进入了英国,这对物理学的进一步发展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英国天体物理学家尼科尔逊(Nicholson John William,1881~1955)于1912年6月将作用量子应用于原子结构问题上来。
玻尔在1911年底同卢瑟福进行的一次个别讨论中,获得了关于索尔维会议上开展的那些讨论的“一个生动的介绍”;当会议报告几个月之后出版时,玻尔仔细地研读了它;量子概念在英国科学的唯理智传统中找到了特别肥沃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