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情绪稳定,是给孩子最好的教育(育儿知识)
【育儿知识】润物细无声——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润物细无声——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润物细无声——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2018/9/15润物细无声——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K
j 润物细无声——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生存环境,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是无所不在的,是深刻而深远的。
当今社会,竞争激烈,不输在起跑线上,让整个社会对幼儿教育格外关注。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更是让天下父母所向往。
但凡事都要掌握程度,超过这个“度”,父母在和孩子的沟通中,就会往往表现出焦虑,这种负面情绪的积累,对于孩子的成长是一种灾难。
事实上,我认为教育的目标是要将孩子培养成独立自主的人,自信自强的人,有一定知识基础,并懂得尊重他人的人,懂得礼义廉耻温良恭俭的人。
当然,这个是大目标,我现在给幼儿阶段的孩子定了一些小目标,如下
一,学会关心他人。
签发
面有东西吃的时候,要大家一起吃,最好让孩子分给爸爸妈妈还有祖辈吃,让他时时刻刻心里都有别人,而不是只有自己。
多带他去动物园,园喂鸽子,喂鱼,通过喂这些小动物,培养他的爱心,怜悯心。
平常家里人总会碰到擦擦碰碰,这时候我们对受伤的人表示关心,帮着做家务等,孩子都会看在眼里学在心里。
前几天,我吃饭不小心咬到嘴唇,有一点出血,周围家人都还在问我有没有事的当口,小家伙已经帮我拿涂口腔伤口的药膏了,顿时觉得心里暖暖的。
二,学会如何礼貌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要做到这一点其实是有点难的,孩子现在也还没达到这个目标,但至少我们在往这个方向前进,孩子也确实有进步。
小朋友一开始总会怕陌生,总会在生人面前怯生生,这都是正常的,我们家长不应该责骂孩子,。
孩子的心理健康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孩子的心理健康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对于孩子心理健康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够为孩子提供稳定的情感依托,培养积极的心理品质,促进其健康成长。
本文将探讨孩子的心理健康与家庭教育之间的紧密联系,并提出相应的实践建议。
1. 家庭教育塑造孩子的心理素质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中起到了塑造心理素质的关键作用。
首先,家庭是孩子构建安全感的重要环境。
温暖和谐的家庭氛围能够让孩子感受到关爱与尊重,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其次,家庭教育提供了锻炼孩子应对挫折和困难能力的机会。
在家庭中,孩子可能会遇到各种挑战,如学习压力、人际关系问题等,通过适量的引导和陪伴,孩子能够学会积极应对并解决问题,增强他们的心理韧性。
此外,家庭还是孩子内在品质的培养场所,父母的积极建议和榜样作用对于孩子的价值观和道德观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2. 家庭教育对孩子心理问题的预防与干预良好的家庭教育有助于预防和干预孩子的心理问题。
首先,家庭教育能够培养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
在家庭环境中,父母可以通过倾听孩子的情感表达、教授情绪调节技巧等方式,帮助孩子学会正确处理情绪,减少负面情绪的积累和爆发。
其次,家庭教育能够提供孩子身心健康的支持。
父母可以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作息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和饮食,帮助孩子维持身心的平衡。
最后,家庭还是孩子学习社交技能的重要场所。
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通过家庭亲子活动、引导孩子与他人进行积极互动等方式,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交往能力和人际关系,减少孤独和沉默等心理问题的发生。
3. 提升家庭教育质量的实践建议为了提升家庭教育的质量,父母需要积极进行自我教育,提升自己的育儿知识和技能。
他们可以通过阅读相关书籍、参加育儿培训班等方式,学习适宜的教养方式和沟通技巧。
同时,父母需要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适当的表扬和鼓励能够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
育儿知识手册

育儿知识手册1.引言育儿是每个家长的重要职责之一,它不仅关乎孩子的健康成长,还涉及到他们的教育、社交和情感发展。
然而,对于很多新手父母来说,育儿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他们常常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惑,不知道如何正确地抚养孩子。
本手册将提供一些基本的育儿知识和技巧,帮助父母更好地了解孩子的需求,为他们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
2.婴儿护理2.1 母乳喂养母乳是宝宝最好的食品,它含有丰富的营养和抗体,可以增强宝宝的免疫力。
新手妈妈应该及时哺乳,并保持母乳喂养的频率和时间。
此外,妈妈们还应该注意自己的饮食和生活习惯,避免过多的咖啡因和刺激性食物。
2.2 换尿布新生儿每天会尿布六到十次,妈妈们应该及时更换尿布以保持宝宝的舒适度和卫生。
在更换尿布时,应该注意正确的操作方法,避免造成伤害或尿布疹。
2.3 宝宝的睡眠良好的睡眠对于宝宝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
妈妈们应该建立一个固定的睡眠时间表,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
此外,妈妈们还应该学会一些帮助宝宝入睡的技巧,比如轻柔地摇摆宝宝、唱摇篮曲等。
3.儿童教育3.1 早期教育早期教育对于孩子的发展至关重要。
在宝宝的早期阶段,妈妈们应该注重与宝宝的互动,为他们提供丰富多样的刺激环境。
这包括帮助他们发展语言能力、认知能力、运动能力等。
3.2 社交能力社交能力对于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交流和合作非常重要。
妈妈们应该鼓励宝宝参与各种社交活动,比如与同龄人一起玩耍、参加团体游戏等。
同时,妈妈们也应该注重教育宝宝正确的社交行为和沟通技巧。
3.3 情感发展情感发展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妈妈们应该与宝宝建立稳定的情感连接,并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支持。
此外,妈妈们还应该教育宝宝如何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情商。
4.儿童健康4.1 疫苗接种疫苗接种是保护孩子免受疾病侵害的重要手段。
妈妈们应该及时带宝宝接种各类疫苗,按照医生的建议来完成疫苗接种计划。
4.2 饮食和营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对于孩子的健康至关重要。
育儿教育感受和收获心得(精选5篇)

育儿教育感受和收获心得(精选5篇)育儿教育感受和收获心得篇1育儿教育感想:陪伴是最好的爱作为父母,我们总是希望能给孩子最好的一切,包括正确的育儿经验和教育方法。
在这个过程中,我逐渐意识到“陪伴是最好的爱”。
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育儿教育的艰辛与快乐。
有时候,孩子会犯错,会让人生气,但我也学会了从中寻找教育的机会。
我学会了耐心,学会了倾听,学会了与孩子共同成长。
育儿教育让我明白,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的个性,引导他们发挥自己的潜能。
同时,我们也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以更好地引导孩子成长。
育儿教育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学习的过程。
我非常感谢这个过程,因为它让我成长为一个更好的父母和更好的人。
育儿教育感受和收获心得篇2用心感悟,育儿教育的艺术:我的育儿心得从孩子的孕育到成长,育儿的过程是一段充满挑战与感悟的旅程。
在这个过程中,我逐渐领悟到育儿教育的真谛,那就是用心去感悟,用爱去培育。
首先,我认识到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
他们有自己的个性、兴趣和潜力。
因此,育儿教育并非设定一套固定的教育模式,而是要尊重每个孩子的个性和特点,为他们提供适当的成长环境。
我逐渐学会观察孩子的需求,了解他们的兴趣,以便为他们提供最符合他们需求的教育方式。
其次,育儿教育需要耐心和坚持。
每个孩子的成长速度不同,有些孩子可能在某些方面发展得比其他孩子慢。
这就需要我们作为父母或教育者有足够的耐心,去引导和帮助孩子,让他们在适合自己的道路上慢慢成长。
同时,我们也要坚持自己的信念,坚信每个孩子都能实现自己的潜力。
再者,育儿教育需要我们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
我认识到,沟通不仅仅是说话,更是倾听。
我们需要倾听孩子的心声,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惑,才能为他们提供有效的帮助。
同时,我们也需要向孩子展示我们对自己和他人的尊重,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
最后,育儿教育需要学习与成长。
在这个过程中,我逐渐了解到,育儿教育并非一次性的过程,而是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和成长。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育儿心得(精选7篇)_7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育儿心得(精选7篇)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育儿心得精选篇1天下做父母的无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为令人仰慕的人中豪杰。
然而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结果往往事与愿违,怎样教育子女,尤其是怎样做好幼儿教育便成为摆在每位父母面前的一道难题。
我们既是孩子的父母,又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由此可见,我们做父母的对孩子的影响是多么地巨大。
下面谈一谈自己平时在教子方面的一些心得。
1、认真回答孩子的问题,激发孩子的好奇心。
孩子的好奇心是最大的,他对任何新鲜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孩子提问题时家长要用规范的语言而不是用孩子幼稚的语言同他讨论周围的事物,教他各种东西和事物的名称、词汇孩子的问题是最多的,家长要认真理解孩子提出的问题,尽量回答孩子真正提问的东西。
不要随便敷衍孩子,这样做会压抑孩子的好奇心。
但也不要急于向孩子灌输太多的他还不能理解的知识。
有次和女儿边走边聊,无意中说起“恐怖”一词,女儿便问我“恐怖”的意思,我便对女儿说,恐怖就是说很可怕的意思,当时正好是雨后,路面上有很多水,女儿当即就对我说“妈妈,这条路好恐怖”我当时还没反应过来,问她为什么会说这条路恐怖,女儿回答我说“这条路好多水,你说是不是很可怕,是不是很恐怖?”我笑了~~2、不要让“为什么”成为一种挑战。
当孩子不想执行你交给他的任务时,他们常常会不停地问“为什么”。
要想挫败他的伎俩,家长的指示必须非常明确。
如果孩子总是说“为什么我非得??” 家长就用一句简单明了的话回答他,例如说:“你必须到床上,因为马上要睡觉了。
”如果你的孩子还是问个不停,那么采取如下方法:运用“以不变应万变”的技巧,每次都用一模一样的话回答孩子,他问多少遍就答上多少遍,直到孩子到床上运用置之不理的技巧。
不理睬孩子的问题,事先做好不对孩子纠缠发怒的精神准备,家长只重复家长最初的说法而不去回答他的问题。
每次孩子痛痛快快地按你的要求去做时都要表扬他。
3、让孩子养成说话算数的好习惯。
家庭育儿知识大全三篇

家庭育儿知识大全三篇常多的爸爸妈妈在早教阶段都会给孩子进行各种教育,可是到底什么样的早教方法才能够非常好的培养一个优秀的孩子呢?下面店铺整理了家庭育儿知识大全,供你参考。
家庭育儿知识大全范文一聪明家长常示弱,孩子会变得越来越棒曾经有过这样的一句话:要是事情我们都做了,孩子看到自己没有什么事情是需要做的,那么就什么事情都不会去做,久而久之就没有一点动手能力了;要是爸爸妈妈有20%的事情不做,,那么这20%的事情就只能依靠孩子来完成了,所以孩子就会想尽办法来完成这20%,那么他们的动手能力就有了20%。
在实际的生活当中,孩子的能力和爸爸妈妈所做的事情是成反比的。
要是爸爸妈妈为孩子做的事情越多,那么孩子的能力就会越来越差。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接下来就给大家讲述一下。
在孩子眼中,爸爸妈妈越强大,那么他们就可以更加依赖爸爸妈妈了,这样自己所需要做的事情,承担的责任就会越来越少了,因此孩子的能力就会变得越来越差。
相反,懂得向孩子示弱的爸爸妈妈反而成就了孩子的“强大”。
爸爸妈妈首先要明确的一点就是,示弱不是大家眼中所想象的软弱,示弱其实在优秀的爸爸妈妈眼中是一种智慧。
爸爸妈妈借助孩子渴求独立的心理,然后在适合的时候抓住适当的机会向孩子示弱,给孩子一定的自主权,这样能够让孩子在做事情的时候有着更大的信心和雄心壮志,孩子就会锻炼自己的能力,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第一步要做的是,在生活中我们要学会向孩子示弱。
有位妈妈,自己生病了,但是担心孩子的生活,拖着疲惫的身子给孩子做饭,洗衣服,但是孩子却还是坐在沙发上看电视,同时还抱怨妈妈做的饭不好吃。
还有一位妈妈虽然也是生病了,但是却是这样做的,妈妈明确告诉孩子,自己今天生病了觉得非常难受,孩子要自己做饭,同时还要承担照顾妈妈的责任。
结果孩子不但自己做了饭菜,还跑前跑后地照顾妈妈。
第二步,在学习上我们要学会向孩子示弱。
很多孩子在学习中遇到困难的时候,总是第一时间就问爸爸妈妈,“妈妈,这个字念什么?”“爸爸,这道难题我不会啊?”为了孩子的血液,大多数的爸爸妈妈都会积极给孩子解答,似乎回答不出就体现不出自己的知识水平,还怕挫伤孩子学习的积极性。
父母情绪稳定的陪伴更利于孩子的成长

父母情绪稳定的陪伴更利于孩子的成长在可以保护他们不受原则性伤害的情况下,尽量让他们去想这个事情是对还是错,是好还是坏?其实更应该让他们自己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收集整理的育儿知识,一起来看看吧!高情商孩子,源自父母情绪稳定的陪伴01最近有个叫《妈妈是超人》的综艺节目,其中,明星妈妈胡可的教育方式引发了大家的关注。
节目中有一幕,胡可的两个孩子,安吉、小鱼儿坐在后座车上互抢玩具。
结果哥哥把弟弟弄哭了。
但是,胡可喝着咖啡淡定的开着车,等待着兄弟俩自行解决问题。
没多久,两兄弟已经忘记了刚刚矛盾,和好如初,并愉快地飙歌起来。
胡可曾经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谁说老大就要让着老二?在可以保护他们不受原则性伤害的情况下,尽量让他们去想这个事情是对还是错,是好还是坏?让他们自己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大人越干涉,他们的关系会越激烈,大人给他们足够的空间,他们一定会找到他们之间相处的平衡点。
”02孩子们能够自己协商,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让我想起了,一位幼儿园老师的工作分享。
这位老师说,在幼儿园的操场上,秋千和滑梯是孩子们最喜欢去的地方。
滑梯产生的争执少,每个人滑下去再从后面的楼梯上来继续可以玩,但是秋千可就和玩滑梯不一样了。
一群孩子跑到秋千底下,都想抢着去玩荡秋千。
怎么办呢?其中一个孩子说:抢来抢去,大家都玩不了,我们要按顺序来。
我先来的,所以得我先玩。
不错,懂得提出规则,还知道为自己争取利益。
但是,其他孩子不服气了。
“我先来的。
”“不是,是我先来的。
”“是我先看到的。
”先来后到都各有自己的标准,看来,问题还是存在。
这时候,另外一个孩子说话了:那我们比比身高怎么样,高的先玩。
这位老师说,当时看了下,觉得这个孩子也好聪明,他差不多是那最高的。
但其他几个孩子们似乎对这个提议没有什么异议,因为这个规则,能够让大家都有个参照的标准。
这时候,一个女孩说话了:我们俩差不多高,怎么办?规则有小漏洞。
但是难不倒孩子们,“你们猜拳吧!”有孩子说到。
好妈妈育儿心得7篇

好妈妈育儿心得7篇好妈妈育儿心得篇1在教育孩子上,每个家长或多或少都有些困惑,每个孩子的优点和缺点都不一样看你是否了解自己的的孩子。
下面我谈一谈我的育儿经验。
1.足够的睡眠是孩子生长发育和健康成长的基本条件。
所以我每天规定孩子晚九点之前必须睡觉。
早六点半必须起床。
让孩子有个良好的作息时间。
2.每天放学回家自己安排写作业的时间。
在孩子写作业的时候,家长不要看电视,以免分散孩子的注意力,自己也看看书,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每天做完作业一定要复习当天所学的内容加以巩固。
3.学会跟孩子交流,我每天晚上都要和孩子谈一谈幼儿园有什么趣事,妈妈单位有什么新鲜事。
通过交流能提高孩子表达能力和分辨是非的能力。
4.经常带孩子去书店买书,让他知道知识的重要性,孩子有时候问的问题大人也无法回答,比如:星星为什么会眨眼?水星上有水吗?让他在书中找到答案,孩子非常开心。
这样就培养他从小爱学爱问的习惯。
5.对于孩子提出的无理要求,家长一定要坚决地说:“不”。
不能有丝毫心软。
别看孩子小,他们也会察言观色,你退一步,他们就进一步。
下次就不好管了。
7.父母在家庭教育上要保持意见一致。
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学习,儿子长大了,做事很认真,时间观念很强。
看来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家长,只要方法得当,任何孩子都是优秀的,只要用心总能找到合适的教育方法。
好妈妈育儿心得篇2但并不是每个父母都是天生的教育家,所以我觉得父母应该主动地通过书籍学习一些育儿的知识和方法,或者经常和别的家长交流学习他们成功的育儿经验。
当然孩子是有个性差异的,一些成功的育儿经验用在自己孩子身上却未必有用。
记得__上幼儿园的时候有学扬琴的培训班,我问他喜不喜欢扬琴,他说喜欢,于是报了名,可是没多久他就不愿意去了。
教扬琴的老师教给我一个方法:预先准备一个孩子最喜欢的玩具,告诉他必须认真听老师讲、跟老师做才可以得到,但是结果是无效。
后来在孩子学扬琴这件事上我分析是孩子不感兴趣,理智地放弃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父母情绪稳定,是给孩子最好的教育
1
有一个妈妈在朋友圈分享说:“刚刚吼完孩子,真的很后悔,心疼儿子成为了我情绪不稳定的牺牲品。
”
引起了大家的同感。
多少孩子在默默地当着父母的出气筒啊。
讲真,孩子真的需要你这样去骂吗?其实,很多时候你的焦虑往往比孩子的问题本身更可怕。
比如一个孩子刚刚学说话,口齿不清,一着急就结巴。
我想很多父母都会遇到这种情况。
小小鱼有时候急着跟我说一件事的时候,就会急得说不清,我会听着,告诉他慢慢来,一句话允许他说几遍。
慢慢地,他不再说话打结,表达越来越流畅。
有些父母看到孩子说不清,心里很着急,这个孩子今后读书怎么办?会不会变成一个结巴子?怎么办?
被焦虑控制之后,父母就会严厉而急切地关注这个问题,第一遍可能耐心教导,第二遍还老样子。
直接就劈头盖脸地骂过去,结果孩子越说越结巴。
本身一个不严重的问题,被父母焦虑的情绪影响着,变成了真正的问题。
2
吼孩子时,你知道孩子的感受吗?
我们常常只在乎自己的感受,而忽视孩子的感受,这是很多父母及教师的一个弊病。
父母打着爱的名义,用父母的权威,期待孩子能够言听计从。
一旦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并且固执的坚持或者犯了小错的时候,就去威胁吼叫。
带着情绪的教育是最无用的教育。
因为你在吼叫的时候,孩子的内心是被封闭的,因为心理保护机制会让孩子进行自我保护。
有的孩子会用手捂住耳朵躲避,有的孩子用哭来保护自己。
因为你吼叫造成的伤害太大。
德国有一本非常出名的绘本《一生气就大吼大叫的妈妈》,是一只可爱的企鹅宝宝向我们讲述了它和它妈妈之间的非凡经历。
今天早上,我妈妈发脾气,冲着我生气地大叫。
结果,吓得我全身都散开飞跑了……我的脑袋飞到了宇宙里,我的肚子落入了大海里,我的嘴巴插在了高山上。
最后发脾气大叫的妈妈又将我找了回去,将我修补好。
妈妈跟我说“对不起”,我也原谅了妈妈。
在父母吼叫伤害中的孩子,内心充满恐惧,甚至会瑟瑟发抖,他们靠着天马行空的神游来逃避令人恐惧的现实世界。
父母一两次的伤害,孩子会把伤口修补好,因为只要改了就还是我的好父母,不过还是会留下满身伤痕!
如果时间久了,吼叫成为教养习惯了,那父母就要考虑孩子的心理伤害了。
不要觉得孩子小,不懂事,其他他们什么都明白。
孩子的内心很柔软。
小小的他们会犯错。
成长就是一个犯错和改错,叛逆到懂事的过程。
孩子总是愿意原谅“暴力父母”的过错,知道父母是心情不好,不是不爱我。
孩子永远善良得站在父母的立场上理解父母,而我们呢,是否也能控制住自己的脾气?
在为人父母的路上,能一次也不吼叫的父母我不知道有没有?
因为我自己也曾对着孩子发过火,看到孩子吓怕的样子,非常的后悔。
所以我就想着一定要控制自己的情绪。
孩子的成长是父母的一场修行,说的真好。
3
父母情绪稳定,家庭会更加温暖,才能给孩子安全感。
相爱的父母,总是会在岁月中变得温和,那些尖锐的棱角会被磨平。
如果孩子生活在一个天天鸡飞狗跳的家里,能感受到幸福和快乐吗?
假如父母不再相爱,就会摧毁孩子心中的城。
如果没有一个幸福温暖的家,孩子的世界将是昏暗无光的。
没有爱的滋润,心灵就会被黑暗一步一步吞噬。
为什么看到父母吵架,孩子就会痛苦。
尽管你推开孩子,告诉他说不关他的事。
可是他还是会悲戚,会做出一些行为来试图改变一点什么。
因为孩子会觉得
这些跟自己有关。
我一直记得一件事。
那是我们村的一个哥哥,比我大五六岁。
有一次他的弟弟跟我说他哥哥跑了。
他弟弟是我的玩伴,我当时就很奇怪,问他为什么。
他说因为家里吵架,哥哥受不了就跑了。
那时候他读中学,我们刚读小学,不懂事。
但那时候我就想不清为什么他爸爸妈妈吵架,他要跑掉呢?
多年后,做了父母我才明白。
孩子天生是想去平衡父母的关系的,这个从平时的玩乐中就能看出。
比如我们玩背唐诗的游戏,我们和孩子轮流背诵,中间可以有一个人拿著书,拿书的人可以偷偷瞄一眼,当然更有优势。
于是我跟孩子妈妈就争那本书。
小小鱼就来做裁判了,他看到谁占了优势,就会去帮助那个劣势的人,总是试着去平衡。
如果哪天我将家里弄乱了,挨了他妈妈的批评,他会要妈妈不要说了。
如果哪天我一急说他妈妈没做好,他又跟我说,不要这么大声。
而我们笑着,闹着,讲着他不懂的笑话,他也会跟着傻笑着,好像自己懂了一样。
小小的孩子,总是渴望父母能够相亲相爱。
孩子需要情绪平和的父母,需要温暖的家庭氛围。
4
很多时候,我们为什么会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气?
仔细回想就会发现这跟自己的童年息息相关,跟那个生活过的原生家庭紧密相联。
小时候父母为人处事的方式,情绪的表达无一不影响着我们性格脾性的形成。
火爆性子的父母养着火爆脾气的孩子,温和的父母养着温和的孩子。
什么样的土壤开出什么样的花。
孩子长大后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很大程度上受着父母及家庭的影响。
不要以为发脾气是爱,也不要觉得发脾气是真性情,更不要以为发脾气是有本事。
真正能做好自己情绪的管理的人,才是真本事,才是好父母。
在这个残酷的世界面前,愿我们能用平和的情绪,在孩子的心里种下一树繁花。
不仅能够让孩子感到温暖,也能为他人开出美丽。
父母的情绪平和,可以说是给孩子最好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