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铁性贫血病人的护理irondeficiencyanemia(IDA)
缺铁性贫血病人的护理 完整版

女性20%;孕妇40%
铁的代谢
1、铁的来源
生理情况:每天需要20-25mg 外源性铁:食物
豆类、紫菜等食物含铁量较丰富 谷类、蔬菜、水果中含铁较低 乳类如牛奶等含铁最低
内源性铁:主要来源,体内衰老红细胞被破坏
后释放的铁
铁的代谢
2、铁的吸收
亚铁容易被吸收 吸收部位:十二指肠及空肠上端
3、铁的转运和利用
珠蛋白+血红素
肉类、肝、蛋黄、豆类、 紫菜、香菇及海带
Hb
为什么是小细胞低 色素性贫血?
缺铁时,Hb合成减少,红细胞胞浆不足, 细胞变小,颜色变淡
患者缺铁的原 因是什么?
健康史
铁需要量增加而摄入不足 铁吸收不良 铁丢失过多
1
2
3
评估:年龄;饮食结构及习惯;有无胃肠道疾病
铁需要量增加
哪些群体对铁的需要量多?
铁剂是治疗本病的特效药 铁剂治疗中有这么几个问题:
①补铁途径:口服、注射 ②疗效观察:有效:1周左右网织红细胞增高,2
周内Hb↑,症状好转。
③疗程:Hb达正常水平后2个月左右停药
口服铁剂的护理
二价铁:如硫酸亚铁、富马酸铁、速力菲
注意事项:
有胃肠道不良反应:饭后或餐中服药,小剂量开始
Contents
缺铁性贫血病人的护理
(Iron deficiency anemia, IDA)
缺铁性贫血(IDA)
一、疾病概述
定义
发病率
治疗
IDA定义
是各类贫血中最常见的一种。
由于体内铁缺乏致使血红蛋白合成减
少而引起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发病率
可发生在各年龄组,婴幼儿和育龄妇 女发病率较高。WHO统计资料显示: 儿童50%;成年男性10%;
缺铁性贫血患者的护理措施

缺铁性贫血患者的护理措施摘要】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是由于体内贮存铁缺乏,血红蛋白合成不足,红细胞生成受到障碍引起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体内贮存铁主要存在于骨髓、肝、脾、肠粘膜等组织中。
本病是我国最常见的一种贫血,各年龄组均可发生,以婴幼儿、妇女更多见。
【关键词】缺铁性贫血护理一、临床资料缺铁性贫血患者68例,男25例,女43例。
年龄8~44岁。
头晕乏力42例,胸闷、心悸气促14例,上腹不适呕吐、腹泻4例,黑便1例,无自觉症状7例。
二、临床表现本病发病多缓慢,常有原发病的表现,如溃疡病、痔疮导致黑便、血便,妇女月经量过多等。
缺铁加重才出现贫血及含铁酶活性降低的表现。
缺铁性贫血早期多无症状,贫血明显时可具有一般贫血的症状体征,如面色苍白、疲乏无力、头晕、耳鸣、心悸气短、严重可发生贫血性心脏病。
部分患者可伴组织缺铁表现:(一)舌炎、口角炎表现为舌乳头萎缩、舌痛、舌质淡而光滑,口角皲裂等。
由于咽部、食管粘膜萎缩、变性可引起吞咽困难(plummer-vinson综合征),表现为吞咽时感觉有食物粘附在咽部,此表现在我国患者中少见。
(二)缺铁所致外胚叶营养障碍常表现为皮肤干燥、皱缩、毛发干枯、易脱落,指(趾)甲变平,指甲条纹隆起,严重呈“反甲”、薄脆易裂。
(三)神经、精神系统易激动、烦躁、兴奋、头痛,多见于儿童。
此外,儿童可有生长发育迟缓、智力低下。
少数病人有异食癖。
喜吃泥土、生米、冰块、石子等。
以上表现与脑组织中铁依赖酶活性降低有关。
三、护理措施(1)饮食护理:让病人了解铁缺乏是引起贫血的原因,饮食可补充部分铁元素.故应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高铁质食品。
含铁多的食物如肝、瘦肉、豆类、紫菜、木耳、海带等,动物食品含的铁更易被吸收。
长期不吃肉食的习惯,可引起缺铁致贫血,指导病人应保持均衡饮食,不挑食是重要的;食用鱼、肉类及富含维生素C食品,有利于铁的吸收。
注意餐后即刻饮浓茶会影响铁的吸收,由于茶叶中含鞣酸与铁结合形成不易吸收的物质,饮茶在餐后2小时较合适。
缺铁性贫血病人的护理ppt课件

缺铁性贫血病人的护理
(Iron de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iciency anemia, IDA)
临床系 杨羽副主任医师
缺铁性贫血(IDA) 一、疾病概述
定义
病因
发病 机制
(一)、IDA定义
是由于体内贮存铁缺乏,使血红蛋白 合成减少而引起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 性贫血。
是各类贫血中最常见的一种。 是各类贫血中最常见的一种。 是各类贫血中最常见的一种。
纠正不良的饮食习惯, 给予高蛋白、高维生 素、高铁食物
增加含铁丰富食物的 摄取
促进食物铁的吸收
3.遵医嘱给予铁剂
铁剂是治疗本病的特效药 铁剂治疗中有这么几个问题:
①补铁途径:口服、注射 ②疗效观察:有效:1周左右网织红细胞、血红
蛋白升高,8-10周恢复正常。 ③疗程:Hb达正常水平后继续服药3-6个月左右
发病率
可发生在各年龄组,婴幼儿和育龄妇 女发病率较高。WHO统计资料显示:
儿童50%;成年男性10%; 女性20%;孕妇40%
二、护理评估
(一)健康史
缺铁为什么会 引起Hb减少?
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原料
衰老红细胞 食物来源
铁+转铁蛋白 幼红c线粒体 +原卟啉 珠蛋白+ 血红素
肉类、肝、蛋黄、豆类、
血清铁↓,转铁蛋白饱和度↓,总铁结合力↑
因素较多)
( 生化法检查,受影响
红细胞内卟啉代谢
FEP>0.9umol/L(全血), ZPP> 0.96umol/L(全血)FEP/Hb>4.5ug/gHb,表示血红素 的合成有障碍,有早期诊断价值,见于缺铁及铁粒幼 细胞性贫血
诊断要点 根据病史、
症状和体征、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的护理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的护理营养性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是由于体内铁缺乏导致加红蛋白合成减少(hypochromia)而引起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以6个月至2岁的小儿最多见,是小儿贫血中最常见的一种,被卫生部列为儿童重点防治的“四病”之一。
【病因】铁是构成血红蛋白必需的原料。
任何引起体内铁缺乏的原因均可导致贫血1.先天储铁不足胎儿储存铁主要在胎儿期最后3个月从母体获得,故早产、双胎、孕母患缺铁性贫血等都可导致胎儿储存铁减少。
2.铁摄入不足食物铁供应不足是小儿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原因。
人乳、牛乳、谷物中含铁量均低,如果不及时添加含铁较多的辅食或年长儿偏食,容易发生缺铁性贫血。
3.生长发育快婴儿期和青春期小儿生长发育迅速,早产儿生长发育更快,铁的需要量相对增加,易发生缺铁。
小儿由于生长发育的需要,每须摄入的铁量相对较成人为多。
4.丢失过多正常婴儿每日排铁量相对较成人多,长期慢性失血亦可致铁缺乏。
正常婴儿每天排泄铁量相对比成人多。
每ml血约含0.5mg,长期慢性失血可致缺铁,如肠息肉、梅克尔憩室、膈疝、钩虫病等可致慢性失血,用不经加热处理的鲜牛奶喂养的婴儿可因对牛奶过敏而致肠出血(每天失血约0.7ml)。
5.吸收减少饮食搭配不合理可影响铁的吸收,慢性腹泻、反复感染可减少铁的吸收,增加铁消耗,影响铁利用【发病机制】铁缺乏对造血及多种组织器官的功能均有影响。
1.对造血系统的影响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原料,缺铁时血红素生成不足,进而血红蛋白合成也减少,导致新生的红细胞内血红蛋白含量不足,细胞质减少,细胞变小;而缺铁对细胞的分裂、增殖影响较小故红细胞数量减少程度不如血红蛋白减少明显,从而形成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缺铁的病理生理通常包括以下三个阶段:①铁减少期(iron depletion,ID):此阶段体内储存铁已减少,但供红细胞合成血红蛋白的铁尚未减少;②红细胞生成缺铁期(iron deficient erythropoiesis,IDE):此期储存铁进一步耗竭,红细胞生成所需的铁亦不足,但循环中血红蛋白的量尚未减少;③缺铁性贫血期(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此期出现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还有一些非造血系统的症状2.对其他系统的影响缺铁可影响肌红蛋白的合成,并可使多种含铁酶(如细胞色素酶单胺氧化酶、核糖核苷酸还原酶、琥珀酸脱氢酶等)的活性减低。
缺铁性贫血病人的护理

缺铁性贫血病人的护理缺铁性贫血是一种常见的血液疾病,主要由于体内铁储备不足,导致红细胞形成和功能异常。
缺铁性贫血病人常常出现疲劳、头晕、气短等症状,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
因此,为了提高病人的康复效果,护理人员需要提供全面、个体化的护理服务。
以下是针对缺铁性贫血病人的护理措施及注意事项:1.评估和监测:护理人员应对病人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病史、体格检查和相关实验室检查,以帮助确定病人的贫血程度和病因。
监测病人的Hb、铁代谢指标、红细胞指标等,以了解病情的变化。
2.促进铁吸收:提供饮食指导,帮助病人选择铁丰富的食物,如红肉、蛋、豆类和绿叶蔬菜等。
同时,饮食中的维生素C有助于改善铁的吸收,应鼓励病人多食用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柑橘类水果。
需要提醒病人避免与咖啡、茶等食物一起摄入,因为这些食物中的鞣酸可以抑制铁的吸收。
3.补充铁剂:在医生的指导下,护理人员可以协助病人正确使用铁剂。
需要注意的是,铁剂应与胃酸分泌低的时段一起使用,以提高吸收率。
同时,应告知病人一些副作用,如便秘、腹痛等,并提供相应的护理措施。
4.提供营养支持:设计合理的饮食方案,确保病人摄入足够的营养物质,如蛋白质、维生素B12、叶酸等。
如果病人因食欲不振或消化不良无法摄入足够的营养物质,可以使用口服或静脉输液的方式给予补充。
5.体力活动指导:鼓励病人进行适度的锻炼,以提高身体的耐力和免疫力,促进血液循环。
但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锻炼计划,避免剧烈运动导致疲劳和身体不适。
7.预防感染:缺铁性贫血病人免疫力较低,易受到感染的侵袭。
因此,护理人员应加强感染控制措施,如勤洗手、室内通风、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等,同时加强病人的健康教育,提醒其避免与感染者接触和去公共场所等。
8.定期随访:护理人员应与医生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协作关系,及时反馈病人的情况,并定期进行随访。
根据病人的病情变化,调整护理措施和支持方案。
总之,缺铁性贫血病人的护理需要综合考虑病因、贫血程度和个体差异等因素,提供全面、个体化的护理服务。
缺铁性贫血病人的护理

缺铁性贫血常见原因
任何原因使体内铁缺乏; 均可引起缺铁性贫血
铁吸收不良
铁的需要量增 加而摄入相 对不足
铁丢失过多
病因
1.铁丢失过多:慢性失血是成 人缺铁性贫血最常见和最重 要的病因&痔出血;月经过多 等&
2.铁需要量增加;但摄入不足: 是妇女儿童缺铁性贫血的主 要原因&
3.铁的吸收不良:胃、十二指 肠切除术;萎缩性胃炎&
一病因治疗
➢ 是根治缺铁性贫血的关键&包括纠正不 良饮食习惯、消化道疾病治疗、肿瘤治疗、 痔疮治疗等&
二补充铁剂
1.提供含铁丰富的食物:见饮食护理& 2.口服铁剂:是首选方法&从小剂量开始;逐
渐增量&常用口服铁剂有硫酸亚铁、琥珀 酸亚铁、维铁控释片、富马酸亚铁等&网 织红细胞上升为铁剂治疗有效指标& 3.肌肉注射铁剂:用于不能耐受口服铁剂、 急于纠正贫血等&注射铁剂前应计算补充 铁剂总量&常用右旋糖酐铁&
护理评估
一、健康史
询问病人有无慢性失血病史、慢性胃 肠道疾病和胃肠手术史;有无需铁增加 而摄入不足的情况;儿童患者有无偏食 挑食等不良饮食习惯&
护理评估
二、身体评估 1.引起缺铁原发病的表现
2.贫血共有的表现
3.缺铁性贫血的特殊表现
▲组织缺铁表现:如舌炎、毛发干枯、 指甲条纹隆起;严重呈 “匙状甲”&
缺铁性贫血病人的护理
➢一、定义 ➢二、铁的代谢 ➢三、病因与发病机制 ➢四、护理评估 ➢五、护理诊断 ➢六、护理目标 ➢七、护理措施 ➢八、护理评价
缺铁性贫血病 人的护理
定义
缺铁性贫血(IDA)是体内贮存铁 缺乏,使血红蛋白合成减少,导致红 细胞生成障碍所引起的一种小细胞、 低色素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患者的诊治护理PPT课件

25
30 + ~ ++ 20 ~ 200 8 ~ 28
400
7 0 10
200
15 ++ ~ +++ 150 正常
21
ACD的治疗
1.病因治疗,针对基础疾病 2.EPO:3000~6000u/次,皮下3次/W,至HCT达36% 3.成分输血:严重贫血时 4.铁剂无效,但缺铁时要补充 有叶酸、VitB12缺乏时要补充
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t anemia, IDA)
3
单纯性IDA:因机体需铁量增加,铁摄入不足, 或慢性失血、多次献血致体内铁缺乏 IDA
非单纯性IDA:机体铁缺乏,同时合并有感染、 炎症、结缔组织病、肝脏疾病及恶性肿瘤
•认识铁缺乏症的三个阶段(ID、IDE和IDA),有助于早期 诊断和防治。 •认识IDA单纯性与非单纯性之分,有助于寻找缺铁的病因 和正确的治疗。
诊 断 条 件
4.血清铁低,铁粒幼细胞减少,骨髓细胞外铁增多
5.血清可溶性运铁蛋白受体水平不升高
20
ACD与IDA的鉴别
参数 血清铁 单位 μg/dl 正常值 70~ 160 IDA 平均值 30 ACD 平均值 30
TIBC
TS 骨髓细胞外铁 SF 血清TfR
μg/dl
% μg/dl nmol
250 ~340
16
2.海洋性贫血
• 有家族史,有溶血表现,脾肿大,黄疸 • 血片:多量靶形红细胞
• 珠蛋白肽链合成数量异常:HbF↑、HbA2↑
• 血清铁蛋白、骨髓可染铁、血清铁和
铁饱和度常↑
17
3.慢性病性贫血(anemia
of chronic disease ,ACD)
缺铁性贫血病人的护理课件

注意力不集中、嗜睡 C. 体力活动后心跳、气短 D. 皮肤干燥、皱缩, 毛发干枯、易脱
落, 反甲, 指甲薄脆易裂 E. 食欲不振、恶心、腹胀
45
5.下列哪一项不支持缺铁性贫血的 诊断( )
A. 血红蛋白降低, 红细胞呈小细胞 低色素性
B. 红细胞压积减小 C. 骨髓细胞铁染色强阳性 D. 血清铁降低 E. 铁蛋白降低
意力下降。 ❖重者智商下降 ❖心血管系统: ❖心率加快,严重出现心衰
20
非造血系统表现
❖组织缺铁表现: ❖皮肤: 干燥皱缩、无光泽; ❖毛发: 干枯易脱落; ❖指甲: 脆薄易裂,反甲(舟状指 ) ❖粘膜损害: 口角炎、舌炎、舌乳头萎缩 ❖其它: 免疫力降低,易合并感染
21
反甲
22
口角炎
23
异食癖
铁的代谢
4、铁的分布 正常成人体内铁总量:约3-4.5g 贮存铁:铁蛋白和含铁血黄素形式 正常男性贮存铁约1g,女性0.3-0.4g 5.铁的排泄 胆汁或经粪便排出、皮肤细胞代谢、出汗
二、护理评估
患者缺铁的原 因是什么?
1
病因
铁需要量增加而摄入不足
2
铁吸收不良
3
铁丢失过多
评估: 年龄;饮食结构及习惯;有无胃肠道疾病
3
发病率
❖可发生在各年龄组,婴幼儿和育龄妇 女发病率较高。WHO统计资料显示:
儿童
(一)健康史
5
缺铁为什么会 引起Hb减少 ?
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原料
衰老红细胞 铁
食物来源
+转铁蛋白 幼红c线粒体 +原卟啉 珠蛋白+血红素
肉类、肝、蛋黄、豆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发病率
• 可发生在各年龄组,婴幼儿和育龄妇 女发病率较高。WHO统计资料显示:
成年男性10%;女性20%; 孕妇40%;儿童50%; 2岁以下幼儿92%
缺铁性贫血病人的护理irondeficiencyanemia(IDA)
• 铁缺乏为什么会引起血红蛋白减少? • 为什么是小细胞低色素性的贫血?
铁的贮存
• 贮存形式:铁蛋白和含铁血黄素 • 铁蛋白主要存在于肝、脾、骨髓的单核-
巨噬细胞和肠粘膜细胞的胞浆中,血浆中 有少量的铁蛋白,可以通过测定血浆铁蛋 白来了解铁的贮存情况。 • 正常男性体内贮存铁约为1000mg,女性 约为300~400mg
缺铁性贫血病人的护理irondeficiencyanemia(IDA)
肠粘膜方可吸收
缺铁性贫血病人的护理irondeficiencyanemia(IDA)
铁的转运
• 经肠粘膜吸收进入血液的亚铁在铜蓝蛋 白的作用下氧化为高铁,再与血浆中的 转铁蛋白(一种1球蛋白)结合,成为 血清铁,并运送到各组织中
缺铁性贫血病人的护理irondeficiencyanemia(IDA)
缺铁性贫血病人的护理 iron deficiency anemia
(IDA)
缺铁性贫血病人的护理irondeficiencyanemia(IDA)
一、定义
• 是各类贫血中最常见的一种。 • 由于体内贮存铁缺乏,影响血红蛋白的
合成,引起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病人的护理irondeficiencyanemia(IDA)
TIBC is HIGH,>64.4μmol/l
Transferrin saturation is LOW, <15%
铁
铁粒幼细胞<15%
骨髓内外铁染色缺乏
• ②贮存铁:占29%,包括铁蛋白和含铁血黄素
缺铁性贫血病人的护理irondeficiencyanemia(IDA)
铁的来源
• 食物是铁的主要来源 • 含铁丰富的食物有:肝、瘦肉、蛋黄、
豆类、海带、木耳、香菇等 • 乳类如牛奶含量最低 • 正常人每天合成新的血红蛋白约需20~
25mg的铁,主要来源于体内衰老红细胞 破坏释放的铁,小部分来源于食物。、
异食癖
六、实验室检查
1.血象:Hb和RBC↓,以Hb↓为主。RBC体积变 小,中心浅染区扩大。
2.骨髓象:骨髓增生活跃,以中、晚幼红细胞为 主。
3.铁代谢的检查:骨髓细胞内外铁减少或消失。 铁蛋白(SF)↓;血清铁(ST)↓;血清总铁结合力 (TIBC )↑
缺铁性贫血病人的护理irondeficiencyanemia(IDA)
缺铁性贫血病人的护理irondeficiencyanemia(IDA)
缺铁为什么会 引起Hb减少 ?
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原料!
衰老红细胞 食物来源
铁+转铁蛋白 幼红c线粒体 +原卟啉 珠蛋白+ 血红素
肉类、肝、蛋黄、豆类、
紫菜、香菇及海带
Hb
返回
为什么是小细胞低 色素性贫血?
缺铁时,Hb合成减少,红细胞胞浆不足, 细胞变小,颜色变淡
缺铁性贫血病人的护理irondeficiencyanemia(IDA)
铁的吸收
• 吸收部位:主要在十二指肠和空肠上段 • 肉类中的铁如肌红蛋白可完整地直接被
吸收,吸收率为20% • 植物中的铁多为三价铁,其吸收受胃酸
和维生素C的影响
– 胃酸:将食物中的铁游离化 – 维生素C等还原物质将高铁变为亚铁,此时
三、铁代谢
• 铁的分布 • 铁的来源和吸收 • 铁的转运 • 铁的贮存和排泄
缺铁性贫血病人的护理irondeficiencyanemia(IDA)
铁的分布
• 铁广泛分布于人体各组织 • 正常成人体内含铁总量为3~4.5g,其中
• ①功能状态铁:包括Hb占67%,4%分布于肌 红蛋白及细胞内的含铁酶类(过氧化氢,单胺 氧化酶,细胞色素氧化酶等)
可见细胞体积小,中心 淡染区扩大
小
细
血
胞
象
低 色
素
Microcytic (MCV<80) Hypochromic Reticulocyte count is low MCH<27pg MCHC<32 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可正常
缺铁性贫血病人的护理irondeficiencyanemia(IDA)
Serum iron is LOW,<8.95μmol/l
缺铁性贫血病人的护理irondeficiencyanemia(IDA)
铁吸收不良
1、食物搭配不合理影响铁吸收
• 茶、牛乳、咖啡抑制铁吸收 • 稀盐酸、VitC、果糖、氨基酸促进铁吸收
2、胃肠道疾病:
• 胃大部分切除、胃空肠吻合术 • 胃酸缺乏、慢性胃炎、肠炎等
铁的丢失多
慢
性
失
血
消化道溃疡、肿瘤
:
铁的排泄
• 铁主要由胆汁或经粪便排出,育龄妇女 主要经过月经、妊娠、哺乳而丢失
• 正常男性每日约丢失1mg • 正常女性每日约丢失1~1.5mg,一次月
经丢失40~80ml血液,大约失铁20~ 40mg
缺铁性贫血病人的护理irondeficiencyanemia(IDA)
四、病因
1 铁需要量增加而摄入不足
• 外胚叶营养障碍:
–皮肤:干燥皱缩、无光泽; –毛发:干枯易脱落; –指甲:脆薄易裂,反甲(舟状指 )
反甲
• 精神神经系统:
–易怒、烦躁、兴奋、多动等, –儿童发育迟缓,重者智商下降 –少数异食癖
• 儿童智力及体格发育障碍 10岁女孩: 身高105cm 体重19kg
正常时为140cm,27kg
主
要
病
因
钩虫感染
肠息肉 月经量过多、痔疮 缺铁性贫血病人的护理irondeficiencyanemia(IDA)
五、临床表现
11 缺铁原发病表现
2
一般贫血表现:苍白、无力、 头晕、眼前发黑等。
3 组织缺铁表现
缺铁性贫血病人的护理irondeficiencyanemia(IDA)
• 黏膜病变:
口角炎、舌炎、舌乳头萎缩、光滑舌;甚至 出现萎缩性胃炎。
2
铁吸收不良
3
铁丢失过多
缺铁性贫血病人的护理irondeficiencyanemia(IDA)
铁需要量增加
• 哪些群体对铁的需要量多? 妊 娠 妇 女
Hale Waihona Puke 哺儿童乳母
亲
铁摄入不足
饮食中含铁量少:
•乳类、谷类、植物性食物含铁少 •肝脏、动物血、肉类、鱼类、蛋黄、豆类含铁多
单纯素食、挑食、偏食易引起I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