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试卷及答案三套
【三套试卷】【苏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教材检测卷(及答案)

第八单元达标检测卷(包含答案)基础启航1.看一看哪边有次品(次品略重一些),在那一边下面的括号里画“√”。
2.李阿姨生产了4个零件,其中1个是次品(略轻一些),请你设法把它找出来。
为保证找出次品,至少要称()次。
能力扬帆3.妈妈买了9袋饼干,其中8袋质量相同,另外一袋质量不足为次品。
怎样用天平找出这袋质量不足的饼干?把下表补充完整。
我发现:用天平找次品,如果待测物品是3个或者3个以上,首先要把待测物品分成()份,能平均分的要(),不能平均分的要使多的那一份与少的那一份相差(),这样可以保证找出细品所称的刺水最少。
4.小花买了7袋方便面,其中6袋质量相同,另一袋质量不足。
小花设计了用甜品找质量不足的这袋方便面的方案,请你帮他填写完整。
为保证找出次品,至少需要称()次。
如果次数不变,那么你还有其他方案吗?用表示称的过程。
思维冲浪5.有A、B、C三个金属球,它们的质量关系是:C<B<A。
另外一个球D。
试用没有砝码的天平秤几次就能确定这四个金属球的排序(A、B、C、D这四个球的质量没有相同的)?请说出你的称法。
参考答案1.()(√)(√)()(√)()()(√)2.轻 23.3 2 3 3 3 平均分 14. 25.2次将D与B比较,如果比B轻,再将D与C比较即可知道四个金属球的排序;如果比B重,再将D与A比较也可知道四个金属球质量的排序《找次品》达标检测21.有5个乒乓球,其中一个质量比较重,是不合格产品。
你能用天平把它找出来吗?像上面这样称,至少称()次能保证找出这个乒乓球。
2.有14颗外形完全相同的透明小球,其中13颗是玻璃球,1颗是塑料球,且塑料球比玻璃球轻。
如果用天平称,至少称几次可以保证找出这颗塑料球?3.有8盒饼干,其中7盒质量相同,另外1盒轻一些。
如果用天平称,那么至少需要称多少次能保证找出这盒饼干?4.有49瓶同样的水,往其中1瓶中加10克糖。
如果用天平称,那么至少称多少次能保证找出加糖的那瓶水?5.中秋节那天,马阿姨买了一些月饼,其中一盒质量不足。
最新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卷及答案(3套)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卷一、填空题。
1.既是偶数又是质数的数是(),既是合数又是奇数的最小数是()。
2.在14、17、22、45、100、87、37、0、96、29这些数中,3的倍数有(),2的倍数有(),质数有(),合数有(),奇数有()。
3.在自然数中,既是奇数又是质数的最小数是(),既是一位数又是合数的最小数是()。
4.8和16的最大公因数是(),最小公倍数是()。
5.一个数的最大因数是12,这个数是();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24,这个数是()。
6.a和b的最大公因数是1,那么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
7.某班的学生人数在40到50之间,如果6个人站一队或者4个人站一队都正好站完。
这个班级有()个学生。
二、判断题。
(对的在括号里画“√”,错的画“✕”)1.一个合数至少有3个因数。
()2.只要是6的倍数就一定是3的倍数。
()3 .任意相邻的两个自然数(0除外)的最大公因数都是1。
()4 .2、4、6、8、10的最大公因数是1。
()5.两个数的公倍数一定比这两个数都要大。
()三、选择题。
(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小明的卧室长4米,宽3米。
现在用边长为()分米的方砖铺地,正好能铺满。
A.4B.5C.62.18和24的公因数一共有()个。
A.1B.2C.43. 3是□91的因数,□里的数可以是()。
A.1B.8C.94.1路和2路公共汽车在早上7时同时从站里发出第一辆车,以后1路车每8分钟发一辆,2路车每10分钟发一辆。
那么这两路车第二次同时发车的时间是()。
A.7时32分B.7时40分C.8时整5.一个数5□2, □里填()时,它是3的倍数。
A.1,3,5,7,9B.0,3,6,9C.2,5,8D.0和5四、计算题。
1.写出下面各组数的最大公因数。
1和6 4和5 4和8 12和162.写出下面各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6和12 7和8 8和12 20和35五、按要求在方框里填数字。
1.402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三套试卷】【苏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试题附答案

这是我从不同方向看到的。
第二单元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例1 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摆几何体,有 的摆法。
【易错题】用5个同样的小正方体摆出从正面看是 的图形,只有一种。
( ) 例2 你能摆出刚刚所观察的图形吗?例三 下图是由若干个小正方形摆成的立体图形。
(填字母) A 、 B 、 C 、 D 、 E 、(1)从上面看是 的图形有( )。
(2)从右面看是的图形有( )。
(3)从正面看是 的图形有( )例四 1个立体图形,从上面看到的形状是 ,从左面看到的形状是摆这样的立体图形,最少需要几个小正方体,最多需要几个小正方从正面看 从右面看 从上面看体?第二单元1.因数与倍数1、在整数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数,而且没有余数,那么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和商的(),除数和商是被除数的()。
【易错题】因为63÷9=7,所以9和7是因数,63是倍数。
()例1 20的因数有哪些?20的倍数有哪些?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发现: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同时,一个非零自然数,既是它本身的倍数,又是它本身的因数。
例2学校数学兴趣小组有48人,把他们平均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要求每组多于3人且少于9人。
这些人可以分成几个小组呢?例3如果a、b、c表示三个不同的大于1的自然数,且A=a×b×c,那么A一共有多少个因数?2.2,5,3的倍数的特征【易错题】1、表中2,4,6,8,……都是双数,这些数都是2的倍数,2的倍数的个位上是2,4,6或8. ()2、是5的倍数的数()。
A、是偶数B、是奇数C、可能是偶数,也可能是奇数3、个位上是3,6,9的数都是3的倍数。
()4、个位上是3,6,9的数一定是3的倍数。
()5、是一个有且仅有两个数字相同的四位数,且同时是2,3,5的倍数,请你把这个四位数写出来。
例1把下列各数按要求填入圈内。
34 45 26 61 18 90 70 22 14 85奇数偶数例2把下列各数按要求填在圈里。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三单元试卷及答案最新(三套)

1.4+3.7= 5.3+0.08= 7-6.6= 20×0.4=
9.5 ÷0.095= 3.2×0.8= 1.5×0.4 = 7.3+27=
0.28×0= 0.48 ÷12 = 1.8-0.8×2= 8÷0.5=
2、脱式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
4.2÷4.8+0.12×3.5 0.75×3.5﹣0.75×2.5 6.5×(3.64÷2.6)
63÷0.4÷0.25 7.8÷(3.6﹣1.2) 5.6÷0.8﹣3÷1.5
3、解方程。
(1)6x+10.8=40.8 (2)1.2x÷2=60 (3)16×0.5+3x=14
五、解决问题。(30分)
1、两位师傅做同样的零件。王师傅8分钟做了3个,李师傅12分钟做了5个。他俩平均做一个零件各用多长时间?谁做得快一些?
8、同时是 2 和 5 的倍数的最小两位数是(_____),最大两位数是(____)。有因数 3,也是 2 和 5 的倍数的最小三位数是(____),最大三位 数是(____)。
9、78.6÷11的商是循环小数7.14545…,可以写作(____),保留到百分位为(____),保留三位小数可以写成(____)。
4.1-2.08= 0.7+1.28= 5.3-3= 0.38+5.52=
2、列竖式计算。
5.24×0.65= (用乘法验算) 3.69÷1.7≈
(2)照此摆下去,x张桌子可以坐多少人?当x=20时,可以坐多少人?
2、爷爷对小明说:“我现在的年龄是你的7倍,过几年是你的6倍,再过若干年就分别是你的5倍、4倍、3倍、2倍。”你知道爷爷和小明现在的年龄吗?
3、一条长方形走廊长11米,宽2米。用面积是8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地砖铺这条长方形走廊的地,至少需要这样的地砖多少块?
【三套试卷】【苏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精品测试题(带答案)

第七单元知识点检测卷(含答案)满分:100分时间:40分钟得分:一、填空。
(每空2分,共44分)1.下面是琪琪4月2日~7日生病时的体温记录折线统计图。
(1)护士每隔()小时给琪琪量一次体温。
(2)琪琪的体温最高是()℃,最低是()℃。
(3)琪琪在4月5日12时的体温是()℃。
(4)从体温上看,琪琪的病情在()。
(填“好转”或“恶化”)2.下图是从同一车站发出的两辆车的运行情况。
从图中可知:(1)4路车在()~()速度较快,7路车在()~()速度较慢。
(2)4路车在期初()小时内共行驶40千米。
(3)4路车与7路车在()第二次相遇。
(4)7路车平均每小时行()千米,4路车平均每小时行()千米。
(5)在7路车开出()小时后,辆车行驶的千米数相差最多。
3.下面是航模小组制作的两架模型飞机在一次训练中飞行时间和高度的记录。
(1)甲飞机飞行了()秒,乙飞机飞行了()秒。
(2)从图上看,起飞后第10秒甲飞机的高度是()米,第()秒乙飞机的高度是8米。
(3)起飞后第()秒两家飞机处于同一高度;起飞后大约()秒两架飞机的高度相差最大,相差()米。
(4)乙飞机第15~20秒的飞行状态为()。
二、判断。
(每题3分,共15分)1.折线统计图分为单式折线统计图和付诗折线统计图。
()2.为了清楚地表示电脑全年的销量变化趋势,用条形统计图比较合适。
()3.复式折线统计图不能反应数量的增减变化,还便于两个数量进行比较。
()4.要反映病人24小时体温变化的情况,应将病人的体温数据制成复式折线统计图。
()5.要反映甲、乙两城市五一小长假接待游客的数量的变化情况,应选用复式条形统计图。
()三、操作并解答后面的问题。
(共24分)1,根据统计表绘制折线统计图,并回答问题。
(1)A地区哪几个月是旱季?哪几个月是预计?(4分)(2)你还能得到哪些信息?(4分)2.下面是某电器商场2016年四个季度电视机、空调销售情况的统计表。
(1)根据上面的统计表制作折线统计图。
【三套试卷】【苏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练习试题含答案

第六单元知识检测卷(包含答案)一、同步知识梳理分数加减法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同分母分数减法的计算方法:同分母分数相加,只把( )相加,( )不变。
计算结果不是最简分数的要约分,是假分数的要化成带分数或整数。
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的算理和方法:与整数和小数连加、连减的方法一样,同分母分数连加或连减,只把分子相加,分母不变,计算结果要约到最简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先(通分),然后按照(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法则进行计算。
异分母的分数相减,先(通分),然后按照(同分母分数)减法的计算法则进行计算。
异分母的分数相加、相减,还可以分别将分数转化为小数,再进行小数相加减。
异分母分数连加、连减的算理和方法: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异分母分数相加减,一般可以一次通分(找出几个分数的__________进行一次通分,有时视实际情况也可以分步通分),再进行计算。
与同分母分数的计算法则进行比较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中,由于分母相同,分数单位相同,可直接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中,由于分母不同,要先通分,再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计算。
两种类型分数加减法对计算结果的处理要求则是相同的。
分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与整数加减法验算方法相同二、同步题型分析同分母分数加减一、基础1、83的分数单位是( ),它有(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2、( )个61是65 ,74里有( )个71。
3、3个51是( ),84是4个( )。
4、3个151加上1个151是( )个151,也就是()()。
二、归纳1、分数加法和整数加法含义一样,是把( )合并成( )的运算。
2、同分母分数相加,( )不变,( )相加。
3、计算。
92+ 95= 72+75= 85+81= 67+65= 4、计算结果,能约分的要化成( ),能化成整数的要化成( )。
三、小结1、分数减法和整数减法含义一样,已知( )与其中一个( ),求另一个( )的运算。
【三套试卷】【苏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试题附答案

第三单元过关检测卷(附答案解析)命题人:周辉题号一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非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评卷人得分一、解答题(题型注释)1.一个长方体水池,长20米,宽10米,深2米,占地多少平方米?2.做一个长6厘米、宽5厘米、高3厘米的长方体框架,需要多长的铁丝?3.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长的和是15厘米,这个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是多少厘米?4.如图,一个长方体,它的长、宽、高分别是25厘米,3厘米,9厘米,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长和是多少厘米?5.一个正方体的棱长之和是36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6.一个正方体的底面面积是25cm2,它的表面积是多少?7.有一个长30m、宽25m、深2m的水池,水面距池口0.5m,池内共有多少吨水?(每立方米的水重1t)8.家具厂购进400根方木,每根方木横截面的面积是0.24m2,长是4m。
这些方木的体积是多少立方米?9.学校操场的跳远场地是一个长方形的沙坑,长6米、宽1.8米,结合下图计算,共需黄沙多少吨?10.春光小学要在操场上挖一个长5米,宽2.6米,深0.5米的沙坑。
要填满这个沙坑需要多少立方米的黄沙?参数答案1.20×10=200(平方米)【解析】1.略2.(6+5+3)×4=56(厘米)【解析】2.略3.15×4=60(厘米)【解析】3.略4.9+3+25=37(厘米)【解析】4.略5.27立方厘米【解析】5.36÷12=3(厘米)3×3×3=27(立方厘米)6.25×6=150(cm2)【解析】6.略7.1125t【解析】7.30×25×(2-0.5)=1125(m3)1125×1=1125(t)答:池内共有1125t水。
8.384m3【解析】8.0.24×4×400=384(m3)答:这些方木的体积是384m3。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二单元综合能力测试卷及答案(三套)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二单元综合能力测试卷及答案(三篇)目录: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二单元综合能力测试卷及答案一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二单元综合试题及答案二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二单元考点题及答案三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二单元综合能力测试卷及答案一班级:姓名: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填空题。
(20分)1、一个正方形的棱长之和是24厘米,它的表面积是(_______)平方厘米,体积是(_______)立方厘米。
2、把3米长的木条平均分成7段,每段占全长的(____),每段长(____)米。
3、把一个平行四边形沿高剪开,重新拼成一个长方形,它的高和面积(________),周长(________)。
4、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________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________图形。
折痕所在的这条________叫做________。
5、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80平方分米,与它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是(__________)平方分米.6、甲乙两数相差19.8,甲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就等于乙数,则甲数是(_____).7、18÷11的商用简便记法写作(____________),保留两位小数是(__________)。
8、36的因数有(_____),其中(_____)是奇数, (_____)是偶数,(_____)是质数,(_____)是合数。
9、a、b、c都是质数。
c是一位数,且a×b + c = 1993,求a + b + c 的值是(________)。
10、云南鲁甸发生地震后,某医院一位值班领导需要紧急通知正在休假的32名医护人员回医院参加救护工作,如果用打电话的方式,每分钟通知1人,那么至少要(_____)分钟才能通知到每一个人。
二、选择题(把正确答案前面的序号填在()里)(10分)1、王强今年a岁,卫东今年(a﹣3)岁,再过c年,他们的年龄相差()岁.A.3 B.c C.c+3 D.c﹣32、6.8×101=6.8×100+6.8是运用了()A.乘法交换律B.乘法结合律C.乘法分配律D.加法结合律3、一根长方体木料长2米,宽和高都是2分米,把它锯成3段,表面积至少增加()平方分米.A.8 B.16 C.24 D.124、自然数按是否为2的倍数来分,可以分为().A.倍数与因数 B.奇数和偶数 C.质数、合数和1 D.正数和负数5、王叔叔买了8 个苹果共重2.1 千克,如果买这样的苹果12 千克,大约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心整理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试卷及答案三套
小学数学的学习至关重要,同学们只有通过做题才能提高数学成绩。
为大家准备了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试卷及答案三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A 题满分26X 米28天去一次,如果7月1日他们两人在图书馆相遇,那么下一次都到图书馆是几月几日?
4、一位杂技演员在悬空的钢丝上骑独轮车。
独轮车车轮的直径是45厘米,从钢丝的一端到另一端,车轮正好滚动40圈。
这根悬空的钢丝长多少米?
8米
8米
12
2题,最小公倍数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第3题,分数的意义及单位“1”的运用,并渗透感恩教育;第4题,圆周长计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第5题,比较分数的大小,置于“KFC”中,激发学生的解题兴趣。
】
★6、本题为选做题。
A、B两题中任选一题解答,A、B两题都做只以
A题评分。
A题为3分,B题为5分。
(选做B题全卷满分100分。
)A.(3分)小方收集了一些邮票,他拿出邮票的一半还多1张送给小林,自己还剩36张。
小方原来有邮票多少张?
B.(
答B
附:
参考答案
一、看清题目,巧思妙算。
1、57,12,32,14,16,712,7,214。
2、(4)[24];(11)[33]。
3、x=53,x=0.5,x=100,x=3。
4、518,76,16(简算题),47,11011(简算题)。
二、细心考虑,认真填空。
1、67,77,7。
2、5
3、
4、
5、6
6、
7、4
8、1
9、
10、
11、(1)90,80(2)200,150(3)李方,王刚。
三、慎重选择,择优录取。
B,B,B,A,A
四、仔细推敲,判断对错。
√,√,×,√,×
五、手脑并用,操作思考。
(1)、(1,3)
(2)、(4,4)
(3
(5
1、
2、7
3、
4、
5
方法
餐馆一:84÷(8×12)=78(人)8×12÷84=87(平方米)餐馆二:36÷(6×8)=68(人)6×8÷36=86(平方米)78人>68人87平方米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试卷及答案二
一、细心考虑,认真填空。
(每空1分,共30分)
1、分数单位是的真分数是(),最小假分数是(),把这个假分数再添上(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就是最小的素数.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分数。
24
3、=
4、(),
5)是4和6
6
7
16
8,最小
9、红花有x朵,黄花的朵数是红花的3.5倍,黄花有()朵,红花比黄花少()朵。
10、鞋子尺码通常用“码”或“厘米”作单位,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y=2x-10(y表示码数,x表示厘米数)。
小芳的脚长16厘米,她
需要买()码的鞋子。
11、一张圆形光盘,周长是37.68厘米,它的半径是()厘米,面积是()厘米。
12、5个桃和2个梨一样重,3个梨的质量相当于1个菠萝的质量,
13
边长cm2。
1
+=
1-=
3
5.1
x-
三、慎重选择,择优录取。
(共5分)
1、5米长的花布做了6条同样大小的童裤,每条童裤用这块布的()。
A、B、C、
2、在一个长8分米,宽6分米的长方形中画一个的圆,圆的半径是
()分米。
A、8
B、6
C、4
D、3
3、a=3b,那么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
A、ab
B、a
C、b
4、()。
A、B
5
A、
1
2
3
4、1
5、真分数都小于1,假分数都大于1。
()
五、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每题6分,共36分)
1、师徒两人合作完成360个零件,9天完工,已知师傅每天做28个,徒弟每天做多少个?(用方程解)
2、有两根钢管,分别长200厘米、280厘米,把它们截成长度相等的小段,且没有剩余。
每一小段最长多少厘米?各可以截成多少段?
3、在一块边长8米的正方形地中间挖一个的圆形水池,四角铺上草坪(如下图)。
铺草坪的土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4
5
6
户数
项目
我市
年月
单位:万户——数码相机
----MP3
20072008200920102011
(1)2007年哪种用户多?2009年呢?
(2)哪种数码产品的用户增长速度更快一些?参考答案
一、细心考虑,认真填空。
1、
2、
3、
4、
5、
6、
7、
8
9、
10、22
11、6113.04
12、80200
13、78.512.5
二、慎重选择,择优录取。
1、B
2、D
3、B
4、
5、
1
2
3
4
5
1、直接给出得数。
32
7
2、计算(能简算的则简算)
2
3、解方程。
X=3.5X=23X=1.5X=0.3
五、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
2、
3、
4、
5、
6
1、学校栽了20行柳树,平均每行X棵,学校一共栽了()棵柳树,当X=12时,柳树一共有()棵。
2、折线统计图分为()折线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
3、如果A=2×3×7,B=2×2×2×3,那么A和B公因数是(),最小公倍数是()。
4、9÷24===18÷()=()(小数)
5、一批零件30个,平均分给5人完成,3人完成这批零件的()(),3个零件占零件总数的()()。
6、将56的分子加上15,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母应该加上()。
7
8
50
9
10
11
二、巧思妙断,判断对错。
(每题1分,共5分)。
1、因为A÷B=4,所以A能被B整除。
()
2、圆的直径的扩大3倍,半径也扩大3倍。
()
3、大于而小于的分数只有和。
()
4、3吨的比1吨的重。
()
5、折线统计图可以清楚表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
三、反复比较,精心选择。
(每题1分,共5分)
1.A的12与B的13相等(A、B不为0),那么A与B的关系是()。
A、A
2
acm
A
3()。
A.4
4
A、
5、甲数是a,乙数是甲数的4倍,,甲乙两数的和是()。
A、4a
B、a+4
C、5a
四、注意审题,细心计算。
(共38分)
1、直接写出得数。
(8分)
37+27=23-16=0.26×99+0.26=0.25=()()
1-56=13+14=25×0.19×4=214=()()
2、解方程。
(12分)
X-7.4=825+X=5614X+25X=1562X-0.6X=4.2
3
(1)
差?
(2)2
多?
(3
4
五、运用知识,灵活解题。
(每题6分,共30分)
1、甲乙两辆火车分别从相距702千米的两站相向而行,6小时后相遇,甲车每小时行65千米,乙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用方程解)
2、一根钢筋,第一次截去78米,比第二次多截去310米,还剩45米,这根钢筋的全长多少米?
3、一位杂技演员在悬空的钢丝上骑独轮车。
独轮车车轮的直径是45厘米,从钢丝的一端到另一端,车轮正好滚动40圈。
这根悬空的钢
4、2人,
5、
如果
1、、
二、巧思妙断,判断对错。
(每题1分,共5分。
)
×√××√
三、反复比较,精心选择。
(每题1分,共5分)
1、B
2、A
3、C
4、C
5、C
四、注意审题,细心计算。
(38分)
1、直接写出得数。
(8分)
2619
2、解方程。
(12分)
X-
解:
3
(1
4
16.8
解:
1
(65+x)×6=702
x=52
答:略
2、78+(78-310)+45
=(米)
答:略
3、45厘米=0.45米3.14×0.45×40
=
4、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