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婷 课件
合集下载
舒婷的诗-PPT精品文档

结 果 还 是 错
也 许 路 开 我 许 们 的 心 事
舒 婷 的 诗
舒婷简介
• 舒婷,原名龚佩瑜,当代著名女诗人。 1952年出生于福建, 1969年下乡插队时开始写作,其时诗已在知青中流传。1972 年回城后当过多种临时工:水泥工、挡车工、浆纱工、焊锡工。 1979年开始在民间刊物《今天》上发表诗作,同年在《诗刊》 上正 • 式发表作品。 1980年至福建省文联工作,从事专业写作。现 为中国作协理事,作协福建分会副主席。 主要诗集有《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 《始祖鸟》《舒婷顾城抒情诗选》 舒婷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之一,与北岛、 顾城齐名。
• 我是你的十亿分之一 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 总和; 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 喂养了 迷惘的我、深思的我、 沸腾的我; 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 去取得 你的富饶、你的荣光、 你的自由; ——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国!
不是一切大树 不、不是一切 都被风暴折断; 都像你说的那样! 不是一切种子 都找不到生根的土壤; 不是一切真情 不是一切呼吁都没有回响; 都流失在人心的沙漠里; 不是一切损失都无法补偿; 不是一切梦想 不是一切深渊都是灭亡; 都甘愿被折断翅膀。 不是一切灭亡都覆盖在弱者头上; 不、不是一切 不是一切心灵 都像你说的那样! 都踩在脚下、烂在泥里; 不是一切后果 不是一切火焰 都是眼泪血印,而不展现欢容。 都只燃烧自己 而不把别人照亮; 不是一切星星 一切的现在都在孕育着未来, 都仅指示黑暗 未来的一切都生长于它的昨天。 而不报告曙光; 希望,而且为它斗争, 不是一切歌声 请把这一切放在你的肩上。 都只掠过耳旁 红旗颂.mp3 而不留在心上。
《致橡树》是一首爱情诗,采用木棉树的独白口吻 与橡树对话,表达了诗人理想的爱情观。 舒婷在这里否定的爱情观是依附和陪衬,如攀缘的 凌霄花,痴情的鸟儿, 险峰,泉源,甚至日光,甚 至春雨。 真正的爱情应该是怎样的呢?
也 许 路 开 我 许 们 的 心 事
舒 婷 的 诗
舒婷简介
• 舒婷,原名龚佩瑜,当代著名女诗人。 1952年出生于福建, 1969年下乡插队时开始写作,其时诗已在知青中流传。1972 年回城后当过多种临时工:水泥工、挡车工、浆纱工、焊锡工。 1979年开始在民间刊物《今天》上发表诗作,同年在《诗刊》 上正 • 式发表作品。 1980年至福建省文联工作,从事专业写作。现 为中国作协理事,作协福建分会副主席。 主要诗集有《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 《始祖鸟》《舒婷顾城抒情诗选》 舒婷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之一,与北岛、 顾城齐名。
• 我是你的十亿分之一 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 总和; 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 喂养了 迷惘的我、深思的我、 沸腾的我; 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 去取得 你的富饶、你的荣光、 你的自由; ——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国!
不是一切大树 不、不是一切 都被风暴折断; 都像你说的那样! 不是一切种子 都找不到生根的土壤; 不是一切真情 不是一切呼吁都没有回响; 都流失在人心的沙漠里; 不是一切损失都无法补偿; 不是一切梦想 不是一切深渊都是灭亡; 都甘愿被折断翅膀。 不是一切灭亡都覆盖在弱者头上; 不、不是一切 不是一切心灵 都像你说的那样! 都踩在脚下、烂在泥里; 不是一切后果 不是一切火焰 都是眼泪血印,而不展现欢容。 都只燃烧自己 而不把别人照亮; 不是一切星星 一切的现在都在孕育着未来, 都仅指示黑暗 未来的一切都生长于它的昨天。 而不报告曙光; 希望,而且为它斗争, 不是一切歌声 请把这一切放在你的肩上。 都只掠过耳旁 红旗颂.mp3 而不留在心上。
《致橡树》是一首爱情诗,采用木棉树的独白口吻 与橡树对话,表达了诗人理想的爱情观。 舒婷在这里否定的爱情观是依附和陪衬,如攀缘的 凌霄花,痴情的鸟儿, 险峰,泉源,甚至日光,甚 至春雨。 真正的爱情应该是怎样的呢?
第1课《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课件(共39张PPT)

品读诗歌
第二节
5.朗读第二节,说说本节诗在全诗结构上所
起的作用。
我是贫困 我是悲哀
这两句承上,概括上 节中五个意象的象征 意义。
我是你祖祖辈辈
此句启下,中华民族
痛苦的希望啊
灾难深重,但中国人
是“飞天”袖间
民灵魂深处的理想和
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的花朵 希望从未消失过。
——祖国啊
品读诗歌
5.朗读第二节,说说本节诗在全诗结构上所起 的作用。
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
意象:簇新的理想、 古莲的胚芽、挂着 眼泪的笑涡、新刷
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窝
出的雪白的起跑线、
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 绯红的黎明。
是绯红的黎明 正在喷薄
——祖国啊
特点:充满生机和 活力。
品读诗歌
9.如何理解“神话的蛛网”呢?
“簇新的理想”指结束了“文化大 革命”的祖国对明天有着与以往不同的 希冀。“神话的蛛网”喻指“文革”对 人们精神的禁锢。
作者名片
舒婷,1952年生于福建。原名龚佩 瑜,中国当代女诗人,朦胧诗派的代表 诗人之一。主要著作有诗集《双桅船》 《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散文 集《20世纪70年代末 到80年代初,是伴随着文学全面复苏 而出现的一个新的诗歌艺术潮流。朦 胧诗的特点,可概括为:意象化、象 征化、立体化。
课后作业
1.抄写并背诵课文。 2.补充作业第1课。
品读诗歌
第四节
10.朗读第四节,这一节写了什么内容?
我是你十亿分之一
微小的我是祖国的一部分。
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
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 喂养了
祖国
诗人把自己完全融入 祖国和人民之中。
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
致橡树舒婷ppt优秀课件

舒婷的《致橡树》以其独特的爱情观和女性自我意 识,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推动了女性 意识的觉醒。
文学地位确立
该作品被广泛传播和接受,成为现代诗歌的经典之 作,奠定了舒婷在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启发同代诗人
该作品对同时代的诗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启发了 他们对爱情和自我价值的思考,丰富了现代诗歌的 内涵。
音色优美
在朗诵时,要尽量展现出 优美的音色,以增强诗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理解《致橡树》的诗歌内容 ,掌握诗歌中的意象和象征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和生活态 度,理解诗歌中所表达的独立、平等 和互相尊重的爱情观念。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课堂讲解、小组讨论和诗歌朗诵 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 审美情趣。
美感。
节奏分明
在朗诵时,要注意节奏的把握,通 过节奏的变化来表达诗歌的情感起 伏。
抑扬顿挫
在朗诵时,要注意语音的抑扬顿挫 ,以增强诗歌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声音控制
音量适中
在朗诵时,要控制好音量 的大小,既要保证听众能 够听清楚,又不能过于刺 耳。
音调变化
在朗诵时,要注意音调的 变化,通过音调的变化来 表达诗歌的情感和意境。
05
《致橡树》的朗诵技巧
情感把握
01
02
03
深情厚意
把握住诗歌中舒婷对橡树 的深厚感情,通过朗诵传 达出这份深情。
坚韧不屈
在朗诵时,要表现出诗歌 中展现的坚韧不屈的精神 风貌。
真挚坦诚
在朗诵时,要真实地表达 出舒婷对橡树的坦诚情感 。
语速与节奏
语速适中
在朗诵时,语速要适中,不宜过 快或过慢,以保持诗歌的韵律和
文学地位确立
该作品被广泛传播和接受,成为现代诗歌的经典之 作,奠定了舒婷在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启发同代诗人
该作品对同时代的诗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启发了 他们对爱情和自我价值的思考,丰富了现代诗歌的 内涵。
音色优美
在朗诵时,要尽量展现出 优美的音色,以增强诗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理解《致橡树》的诗歌内容 ,掌握诗歌中的意象和象征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和生活态 度,理解诗歌中所表达的独立、平等 和互相尊重的爱情观念。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课堂讲解、小组讨论和诗歌朗诵 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 审美情趣。
美感。
节奏分明
在朗诵时,要注意节奏的把握,通 过节奏的变化来表达诗歌的情感起 伏。
抑扬顿挫
在朗诵时,要注意语音的抑扬顿挫 ,以增强诗歌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声音控制
音量适中
在朗诵时,要控制好音量 的大小,既要保证听众能 够听清楚,又不能过于刺 耳。
音调变化
在朗诵时,要注意音调的 变化,通过音调的变化来 表达诗歌的情感和意境。
05
《致橡树》的朗诵技巧
情感把握
01
02
03
深情厚意
把握住诗歌中舒婷对橡树 的深厚感情,通过朗诵传 达出这份深情。
坚韧不屈
在朗诵时,要表现出诗歌 中展现的坚韧不屈的精神 风貌。
真挚坦诚
在朗诵时,要真实地表达 出舒婷对橡树的坦诚情感 。
语速与节奏
语速适中
在朗诵时,语速要适中,不宜过 快或过慢,以保持诗歌的韵律和
舒婷致橡树ppt课件演示文稿

绝不学
痴情的鸟儿
只知依恋的爱情
第22页,共40页。
第23页,共40页。
第24页,共40页。
第25页,共40页。
泉源、险峰、日光和春雨
一味奉献、自我牺牲的爱情
• 泉源:常年为大树送来清凉的慰藉,不求回报,一味付出
• 险峰:让橡树长在其上,使橡树显得高大、伟岸,自 己则只是一种衬托 ,默默支撑着大树。
、
爱
自 强
情 观
泉源、险峰 日光、春雨
一味为橡树奉献
的 精 神
第27页,共40页。
第28页,共40页。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第29页,共40页。
爱的基础:
第30页,共40页。
思考
找出诗中体现橡树、木棉 关系的诗句,并分析体现了 怎样的爱情观。
第31页,共40页。
第5页,共40页。
一代人
顾城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顾城是我国朦胧诗派的代表 人物,被称为以一颗童心看世 界的“童话诗人”。《一代人》 既是这一代人的自我阐释,又 是这一代人不屈精神的写照。 黑暗要扼杀一个人明亮的眼睛, 却没有达到它的目的,反而创 造了它的对立物:黑色的眼睛; 黑暗使一代人觉醒,使一代人 产生更强烈的寻找光明的愿望 与毅力。正是这坚毅的寻找, 才使他们看到掩盖在生活表象 之下的本质。
第4页,共40页。
朦胧诗
产生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 初,强调诗人的自我意识。 内容:含蓄隽永 形式:虚实相生 往往借助象征、比喻等手法,创造一种朦 胧的艺术形象或意境,从而诱发人们的好 奇心和想象力,使人获得特殊的审美享受。
舒婷的《致橡树》、《墙》
第九节 舒婷的诗歌PPT课件

勒进你的肩膊; ——祖国啊!
12
我是贫困, 我是悲哀。 我是你祖祖辈辈
痛苦的希望啊, 是“飞天”袖间
千百年未落到地面的花朵; ——祖国啊!
13
我是你簇新的思想, 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 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 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 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 是绯红的黎明,
正在喷薄; ——祖国啊!
9
舒婷
10
写
“文革”结束不久, 社会上有些人对党,对社会 主义制度产生了怀疑和动摇,同时,随着国家的改
作 革开放,有少数人又滋生了崇洋媚外的思想,一时
背 间,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也受到非议.在这样的背
景 景下,创作了这首真情歌颂祖国的诗篇.
11
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 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 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 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 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 是淤滩上的驳船 把纤绳深深
16
意象分析
破旧的老水车 熏黑的矿灯 干瘪的稻穗 失修的路基 淤滩上的驳船
祖国贫穷、落后 悲痛、沉重、深刻
簇新的理想 古莲的胚芽 挂着眼泪的笑窝 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 绯红的黎明
祖国复苏、奋起
欣喜、亢奋
17
内容评述
唇齿相依、不可分割
我
祖国
小“我”——我自
中华民族、伟大祖国
己 全诗抒发了作者对祖国母亲的深沉挚爱之情,以
31
“橡树”的形象象征着刚硬的男性之美; “红硕的花朵”的木棉显然体现着具有新的审美气 质的女性人格,她脱弃了旧式女性纤柔、抚媚的秉 性,而充溢着丰盈、刚健的生命气息,这正与诗人 所歌咏的女性独立自重的人格理想互为表里。
8
舒婷诗作的特点:
舒婷的诗表现出一种甜密的忧郁,一种感伤 的希望,形成一种深情柔和的诗风。
12
我是贫困, 我是悲哀。 我是你祖祖辈辈
痛苦的希望啊, 是“飞天”袖间
千百年未落到地面的花朵; ——祖国啊!
13
我是你簇新的思想, 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 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 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 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 是绯红的黎明,
正在喷薄; ——祖国啊!
9
舒婷
10
写
“文革”结束不久, 社会上有些人对党,对社会 主义制度产生了怀疑和动摇,同时,随着国家的改
作 革开放,有少数人又滋生了崇洋媚外的思想,一时
背 间,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也受到非议.在这样的背
景 景下,创作了这首真情歌颂祖国的诗篇.
11
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 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 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 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 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 是淤滩上的驳船 把纤绳深深
16
意象分析
破旧的老水车 熏黑的矿灯 干瘪的稻穗 失修的路基 淤滩上的驳船
祖国贫穷、落后 悲痛、沉重、深刻
簇新的理想 古莲的胚芽 挂着眼泪的笑窝 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 绯红的黎明
祖国复苏、奋起
欣喜、亢奋
17
内容评述
唇齿相依、不可分割
我
祖国
小“我”——我自
中华民族、伟大祖国
己 全诗抒发了作者对祖国母亲的深沉挚爱之情,以
31
“橡树”的形象象征着刚硬的男性之美; “红硕的花朵”的木棉显然体现着具有新的审美气 质的女性人格,她脱弃了旧式女性纤柔、抚媚的秉 性,而充溢着丰盈、刚健的生命气息,这正与诗人 所歌咏的女性独立自重的人格理想互为表里。
8
舒婷诗作的特点:
舒婷的诗表现出一种甜密的忧郁,一种感伤 的希望,形成一种深情柔和的诗风。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ppt课件

整体把握
概括各节诗的大意。
第一节:追溯祖国数百年贫困、落后 的历史。
第二节:写人民的痛苦和希望。 第三节:描绘处于历史转折时期的祖 国的形象。 第四节:强调“我”与祖国不可分割 的关系,表现诗人献身祖国的热望。
美读诗歌
美读诗歌,体会诗歌韵律和节奏,初步感悟每部 分情感和朗读语气。
感情:深沉 悲痛 语气:舒缓 低沉
答案示例:滋育古莲的胚芽;吐出跨世纪的新绿;成就飞天的壮举;再创新时代的辉煌;了却祖辈的夙愿; 走向中国梦的未来 解析:本题考查仿写句子的能力。首先明确主题“歌咏祖国”;然后弄清例句中加粗部分的结构;最后围 绕主题,根据例句结构组织语言即可。
国 的 长 国 苦 希 国 喜 觉 国 无 五、教学难点
①请用回忆的口吻,愉快地语调朗读第2段……(生读第2段)
啊 痛 期 啊 呼 望 啊 呼 醒 啊 3、读了《白兔与月亮》,让我们再回头看一看肖伯纳的名言,你又有何新的见解?(出示图片10)
苦 以 喊 而 喊 振 (1)体味理解“散”的材料通过“线”(散文的“神”,即散文的主题)有机组合的方法。
写作手法:反复咏唱
感情逐步加深
2.学生能够自己解决什么:朗读、积累精彩语句;整体感知课文大意。
落 面 2、说说“你现在最想尝试的第一次是什么?”
一、导入
实祖
发为
对
1、分析“三味书屋”的内容。
后 对 现 国 出 祖 祖 明确:所谓猜读,就是:看到标题,不急于看正文,而是对标题展开想象的读书方法。猜读有助于培养我们的发散思维,有助于丰富我
隧洞( suì)
蜗行( wō )
淤滩( yū )
驳船( bó )
胚芽( pēi )
绯红( fēi )
当代文专讲:舒婷 PPT课件

作为女性的一员,舒婷深感 女性独立人格易受忽视,女性解 放道路进程艰难,舒婷为此深思、 探索、批判、抗争,用诗歌呼唤 社会关注女性人格独立,社会文 明进步。在谈到自己创作的追求 时,她认为:诗的“关键是动 人—感动人”。而且说到,她观 察生活的特点是“形式总是忽略, 细部特别明晰”。因此她的诗歌 世界是一个带着女性心理特征的 典型的情感世界。
如果说《致橡树》是女性独立人格的骄傲宣言,那 么《神女峰》则是对要求女性从一而终的封建节烈观的 背叛。
神女峰坐落于长江巫峡,一向被历代文人作为女性 坚贞的化身而礼赞。但是在舒婷以前,却从未有人从女 性生命的角度揭示过这一神话的悲剧性质。诗人航行在 巫峡,面对千百年来被人赞颂的神女峰,想起了那代代 相传的美丽传说,她发出了深刻的怀疑:“心真能变成 石头吗?”在诗人看来,化为石头的神女,错过了“无 数次春江月明”,为前人赞扬的磐石般的坚贞,不过是 “美丽的梦留下美丽的忧伤”。强加在神女峰上的是陈 腐的封建道德。
舒婷在新时期史上的地位
虽然也曾流星般划过几位灿烂的女诗人的名字,但漫 长的中国诗歌史似乎是男人的世界。古代且不必说,甚至 到了“五·四”以后,新诗出现了,男人主宰诗坛的情况 也未有根本的改观。这种局面一直延续到新时期到来之前。 1979年到1980年之交,舒婷的出现,像一只燕子,预示着 女性诗歌春天的到来。
《致橡树》热情而坦城地歌唱了 诗人的人格理想,比肩而立,各自 以独立的姿态深情相对的橡树和木 棉,可以说是我国爱情诗中一组品 格崭新的象征形象。
“橡树”的形象象征着刚硬的 男性之美,而有着“红硕的花朵” 的木棉显然体现着具有新的审美气 质的女性人格,她脱弃了旧式女性 纤柔、抚媚的秉性,而充溢着丰盈、 刚健的生命气息,这正与诗人所歌 咏的女性独立自重的人格理想互为 表里。
如果说《致橡树》是女性独立人格的骄傲宣言,那 么《神女峰》则是对要求女性从一而终的封建节烈观的 背叛。
神女峰坐落于长江巫峡,一向被历代文人作为女性 坚贞的化身而礼赞。但是在舒婷以前,却从未有人从女 性生命的角度揭示过这一神话的悲剧性质。诗人航行在 巫峡,面对千百年来被人赞颂的神女峰,想起了那代代 相传的美丽传说,她发出了深刻的怀疑:“心真能变成 石头吗?”在诗人看来,化为石头的神女,错过了“无 数次春江月明”,为前人赞扬的磐石般的坚贞,不过是 “美丽的梦留下美丽的忧伤”。强加在神女峰上的是陈 腐的封建道德。
舒婷在新时期史上的地位
虽然也曾流星般划过几位灿烂的女诗人的名字,但漫 长的中国诗歌史似乎是男人的世界。古代且不必说,甚至 到了“五·四”以后,新诗出现了,男人主宰诗坛的情况 也未有根本的改观。这种局面一直延续到新时期到来之前。 1979年到1980年之交,舒婷的出现,像一只燕子,预示着 女性诗歌春天的到来。
《致橡树》热情而坦城地歌唱了 诗人的人格理想,比肩而立,各自 以独立的姿态深情相对的橡树和木 棉,可以说是我国爱情诗中一组品 格崭新的象征形象。
“橡树”的形象象征着刚硬的 男性之美,而有着“红硕的花朵” 的木棉显然体现着具有新的审美气 质的女性人格,她脱弃了旧式女性 纤柔、抚媚的秉性,而充溢着丰盈、 刚健的生命气息,这正与诗人所歌 咏的女性独立自重的人格理想互为 表里。
高一《致橡树》舒婷精品PPT课件

主要著作: 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 和散文集《心烟》。 代表诗歌:《致橡树》、《祖国,我亲爱的祖国》等。
27.10.2020
朦胧诗
产生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强 调诗人的自我意识。内容含蓄隽永,形 式虚实相生,它往往借助象征、比喻等 手法,创造一种朦胧的艺术形象或意境, 从而诱发人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使人 获得特殊的审美享受。代表诗人还有顾 城、北岛、食指、梁小斌等。
27.10Leabharlann 2020全文总结① 先破后立的艺术构思 ②比喻、对比、拟人、对偶的修辞 ③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27.10.2020
作业
① 假如你是那棵橡树,听了木棉的心声,你 想对她说什么?以《致木棉》为题,写一首 诗或一段话。 ②完成作业本本课练习(之前的练习近阶段 补上)
27.10.2020
刀枪剑戟
27.10.2020
为方便学习与使用课件内容, 课件可以在下载后自由调整
Learning Is To Achieve A Certain Goal And Work Hard, Is A Process To Overcome Various Difficulties For A Goal
致橡树
致橡树
1
走近作者
2
朦胧诗
3
诗歌初读
4
诗歌品读
27.10.2020
走近作者
舒婷,中国当代女诗人,和北岛、 顾城等同为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原名 龚佩瑜,1952年生于福建省泉州市。 1969年她到福建西部山区插队落户,接 受“再教育”。她的《祖国,我亲爱的 祖国》获全国青年优秀诗歌奖,诗集 《双桅船》获全国新诗优秀奖,而她的 《致橡树》则是“朦胧诗”潮的代表作 品。
27.10.2020
朦胧诗
产生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强 调诗人的自我意识。内容含蓄隽永,形 式虚实相生,它往往借助象征、比喻等 手法,创造一种朦胧的艺术形象或意境, 从而诱发人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使人 获得特殊的审美享受。代表诗人还有顾 城、北岛、食指、梁小斌等。
27.10Leabharlann 2020全文总结① 先破后立的艺术构思 ②比喻、对比、拟人、对偶的修辞 ③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27.10.2020
作业
① 假如你是那棵橡树,听了木棉的心声,你 想对她说什么?以《致木棉》为题,写一首 诗或一段话。 ②完成作业本本课练习(之前的练习近阶段 补上)
27.10.2020
刀枪剑戟
27.10.2020
为方便学习与使用课件内容, 课件可以在下载后自由调整
Learning Is To Achieve A Certain Goal And Work Hard, Is A Process To Overcome Various Difficulties For A Goal
致橡树
致橡树
1
走近作者
2
朦胧诗
3
诗歌初读
4
诗歌品读
27.10.2020
走近作者
舒婷,中国当代女诗人,和北岛、 顾城等同为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原名 龚佩瑜,1952年生于福建省泉州市。 1969年她到福建西部山区插队落户,接 受“再教育”。她的《祖国,我亲爱的 祖国》获全国青年优秀诗歌奖,诗集 《双桅船》获全国新诗优秀奖,而她的 《致橡树》则是“朦胧诗”潮的代表作 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诗歌主题
※对自由人性的热情呼唤 代表作《致橡树》、《神女峰》
名家点评《哦,香雪》
• 这篇小说,从头到尾都是诗,它是一泻千里的 ,始终一致的。这是一首纯净的诗,即是清泉 。它所经过的地方,也都是纯净的境界。—— 孙 犁
• 这真是一支净化人心灵的歌。 蒙 ——王
• 铁凝把生活的‚块垒‛抱在怀里,用自己的心 溶解成‘情’这种流水般、月光般的东西,再 凝成自己的小说,形成一种意境深邃的画面。
真能变成石头吗
为眺望远天的杳鹤
而错过无数次春江月明
第二章是对有关神女峰神话传说的重新解读,暗示了 封建思想和男权思想的残酷。
美丽的传说之一
宋玉的《高唐赋》和《神女峰》。两赋 写楚怀王梦中亲幸了巫山神女,神女便树立 了永远忠贞于他的志节。怀王死后,他的儿 子襄王和宋玉游巫山,神女虽一度对宋玉萌 生爱意,又被襄王苦苦追求,却终于理性战 胜情欲,毅然表示要永远忠于怀王,不再与 别人恋爱。沿着这一逻辑,民间传说又补充 了神女日夜凝望怀王,日久化为石柱,成了 人们万世景仰的偶像等内容。于是,神女峰 便成了不嫁二男、贞节重于生命的文化标本。
50年代中期以后,新生活的颂歌沿着两个方 向发展:一是以郭小川的致青年公民、贺敬之的 《放声歌唱》为代为代表的政治抒情诗;一是以 李季的《玉门诗抄》、李瑛的《花的原野》、邵 燕祥的《到远方去》、公刘的《在北方》、张永 枚的《骑马挂枪走天下》贺敬之的《桂林山水歌 》等为代表的生活抒情诗。这些诗篇多侧面地歌 颂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光辉业绩,描绘出日 新月异的神州风采和生活风貌,抒发了诗人对祖 国和新生活的一片真情。
舒 婷
• • • • • • • 一个长得并不美丽的诗人 一个做过临时工的女人 一个曾经上山下乡的知青 一个从油印刊物走向中国诗坛的传奇人物 一个以朴素诗情感动当代中国的女子 一位中国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 一棵两次入选‚全国十名最受欢迎的青年 诗人‛的文坛常青树
她是中国当代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她的诗于温柔中透着坚强,徘徊中含着执着, 朦胧中显着清新,透射出女性心灵特有的细 腻、敏锐、坚韧的特质,是温情主义的人性 之歌。 主要作品:《双桅船》、《舒婷顾城抒 情诗选》、《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 鸟》、《舒婷的诗》。
两大文学社团 文学研究会提倡‚为人生‛的文学, 即主张‚文学应该反映社会的现象﹐ 表现并且讨论一些有关人生一般的问 题‛,以现实人生问题为题材。 创造社提倡‚为艺术‛的文学,早期 浪漫主义,郭沫若等人成立创造社, 前期的创造社具有唯美抒情倾向。
天
狗
我是一条天狗呀! 我把月来吞了, 我把日来吞了, 我把一切的星球来吞了, 我把全宇宙来吞了。 我 便是我了!
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 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 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 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
新诗的不足
‚新诗运动最早的几年,大家注重的是 ‘白话’,不是‘诗’,大家努力的是如 何摆脱旧诗的藩篱,不是如何建设新诗的 根基。‛ ——梁实秋
语言极不讲究,词汇极端贫乏 , 缺乏诗 美。 情感太薄弱,想象太肤浅。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婷的诗歌创作 1、诗人简介
原名龚佩瑜,1952年出生于福建省漳洲市 石码镇,以后一直生活在厦门。1969年插队 落户于闽西,1972年返城,当过泥水工、浆 洗工、挡纱工、焊锡工。1979年开始公开发 表诗作, 1980年调福建文联。著有诗集《 双桅船》(获全国第一届新诗诗集优秀奖)、 《会唱歌的鸢尾花》《舒婷顾城抒情诗选》 ,散文集《心烟》等,并被译成多国文字广 为流传。
美丽的传说之二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神女峰是西王母幼 女瑶姬的化身,曾助夏禹开錾河道排除积 水,水患消除后,毅然决定留在巫山,为 行船保平安,因而博得后人尊敬奉祀。
美丽的传说之三
在民间则有传说:一位女子的丈夫因故远行, 女子便每天爬上高高的山峰极目远眺,思念丈夫, 无论风吹雨打,严寒酷暑,天天如此,久而久之, 便化做巫峡上的一座山峰,人们为了纪念她,命 名为神女峰,又称为望夫石。 精巧的神女峰是爱情价值的具象形式。这样 一个凄恻缠绵的爱情神话,人间天上,代代相传, 令多少人一掬同情之泪。
天 狗
我飞奔, 我狂叫, 我燃烧。 我如烈火一样地燃烧! 我如大海一样地狂叫! 我如电气一样地飞跑! 我飞跑, 我飞跑, 我飞跑, 我剥我的皮, 我食我的肉, 我吸我的血, 我啮我的心肝, 我在我神经上飞跑, 我在我脊髓上飞跑, 我在我脑筋上飞跑。
1922年3月,湖畔诗人:应修人、汪 静之、潘漠华、冯雪峰四人在杭州结成诗 社,形成了历史上的湖畔诗派。写出的以 反封建、清新活泼、真朴自然为基调的爱 情诗。他们的诗赞颂自然,歌咏恋爱,清 新、美丽、自然 。
代表作赏析之一:《致橡树》 《致橡树》热情而坦城地歌唱了诗人 的人格理想,比肩而立、各自以独立的姿 态深情相对的橡树和木棉,可以说是我国 爱情诗中一组品格崭新的象征形象。 橡树的形象象征着刚硬的男性之美, 而有着‚红硕的花朵‛的木棉显然体现着 具有新的审美气质的女性人格,她脱弃了 旧式女性纤柔、妩媚的秉性,而充溢着丰 盈、刚健的生命气息,这正与诗人所歌咏 的女性独立自重的人格理想互为表里。
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 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 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 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 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 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 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 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 深沉……
3、新中国成立
朦胧诗
“文革‛后,诗歌命运出现了转机,也可以说 是出现了一个质变的飞跃,以舒婷、北岛、顾城 、江河、杨炼等青年诗人为代表,开创了中国现 代‚朦胧诗‛,主要以意象来捕捉感觉和意境, 运用了意识流、蒙太奇、印象派、超现实唯美主 义等艺术手法,抛开了传统的诗歌语言体系的羁 绊,带着迷惘、伤感、宣泄的情调,诗歌中的主 题不直抒。主要代表作有:舒婷的《致橡树》、 《双桅船》,北岛的《回答》、《一切》,顾城 的《不要在那里踱步》、《一代人》等。
十七年(1949-1966)的文学创作中, 新生活的颂歌占了绝大多数的比重。新中 国的成立,新的生活的开始,使诗人们意 气风发,兴会无前。郭沫若的《新华颂》, 何其芳的《我们最伟大的节日》、石方禹 的《和平的最强音》、艾青的《我想念祖 国》、王莘的《歌唱祖国》等,都有是建 国初期的优秀诗篇,其中激荡着澎湃的诗 情,表达了对祖国的无限热爱。
水
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 飘满了珍珠似的白沫; 小珠们笑声变成大珠, 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 那么一沟绝望的死水, 也就跨得上几分鲜明。 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 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 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 看他造出个什么世界。
•
1925年早期象征诗派:受法国象征主义 的影响,以李金发为代表的中国早期象征诗 派出现。象征主义诗潮兴起于19世纪80年代 的法国。其主张:“诗不是为了说明,诗是 值得表现的”,表现的题材领域是生、死、 病、残、梦、幻、爱、欲,追求的风格是“ 幽深、晦涩和含蓄”,即“从意象的联结、 企图完成诗的使命”。代表作《弃妇》。
低一声
诗的首章写抒情主人公(以第一节的两个“谁”指代) 在江轮上初见风雨千年的神女峰时的内心体验.
“是谁的手突然收回 /紧紧捂住了自己的眼睛 ” 作者从这一动作中想到什么呢?
• 然而,觉悟者还是有的,她收回挥舞 的手臂,捂住眼睛擦拭泪水——她分 明觉察了神女偶像的可悲性
《神女峰》/舒婷 美丽的梦留下美丽的忧伤 人间天上,代代相传 但是,心 神女忠贞不二,宁愿化做石 头也要等待丈夫归来的‚梦‛ 未能实现,因而忧伤。 神女峰传说‚人间天上,代 代相传‛备受人们赞美。 ‚但是‛表转折,关键句, 提出质疑。 ‚杳鹤‛ ,‚杳‛即是远, 像天边的远鹤永远无法触及,象 征虚妄的空名,无望的等候。 ‚春江月明‛指身边的月圆月缺, 潮涨潮落,虽平凡但却真实,触 手可及。象征美好真实的生活。
《雨巷》最初发表在1928年《小说月报》 上,引起很大反响,叶圣陶称《雨巷》最初 发表在1928年《小说月报》上,引起很大反 响,叶圣陶称《雨巷》“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 个新纪元‛,戴望舒也因此诗获得‚雨巷诗 人‛的称号。30年代‚现代派‛诗人群体的 领袖。
1937年9月 七月派:《七月》(主编胡 风)《希望》等杂志及丛书上出现诗人群, 代表诗人有艾青等在他们的作品中,政治 抒情诗和描写社会现实的作品占有较大比 重,多着重对重压之下的生命、死亡与背 叛等主题的思考。代表作:《为祖国而歌》 (胡风)、《我爱这土地》(艾青) 。
‚朦胧诗‛精神内涵的三个层面:一揭 露黑暗和社会批判,二是在黑暗中寻找光 明、反思与探求意识以及浓厚的英雄主义 色彩,三是在人道主义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对‚人‛的特别关注。 ‚朦胧诗‛改写了以往诗歌单纯描摹 ‚现实‛与图解政策的传统模式,把诗歌 作为探求人生的重要方式,在哲学意义上 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第二讲
现当代诗歌
舒婷的‚朦胧‛诗情
一、现当代诗歌发展脉络
现当代诗歌:1917年五四新文化 运动以来的白话诗(新诗)和旧体诗。 新诗是指‚五四运动‛前后,新 文化运动提倡并兴起的一种新诗体, 其中用白话写的大致押韵、形式自由 的诗叫做自由体诗。
1、20世纪初至1920年代 1920年3月,胡适的《尝试集》出 版,中国文学史上首次出现个人新诗 集,此后更多的诗人开始白话诗的创 作。
神女峰本是长江 三峡上的一个小峰, 因其形状像一个女 子的身姿,而衍生 出一个个神话传说。 在漫长的年代里, 它作为妇女贞节的 象征,一直被人们 歌颂和咏赞。
‚挥舞花帕‛、‚突然收 《神女峰》/舒婷 回‛、‚捂住眼睛‛这些细微 的传情动作——抒情主人公是 一个多情善感,感情细腻的女 在向你挥舞的各色花帕中 性。 ‚挥舞、收回、捂住‛— 是谁的手突然收回 —三个动作是连接性的,也是 对照性的,它生动地反映了抒 紧紧捂住了自己的眼睛 情主人公由欢呼雀跃——深 思——痛心的心理变奏过程。 当人们四散离去,谁 ‚还‛——作者与众不同, 还站在船尾 陷入思考。 ‚衣裙‛‚江涛‛暗示诗 衣裙漫飞 如翻涌不息的云 人心中翻腾不已的同情、悲伤、 江涛 惋惜、遗憾等错综复杂的情感。 心潮起伏,犹如翻涌不息的江 高一声 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