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艺术的杰出创造
关于波特曼“共享空间”的室内设计探讨

关于波特曼“共享空间”的室内设计探讨关于波特曼“共享空间”的室内设计探讨摘要:社会在发展,人们对建筑空间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和增长,室内空间的内容也随着日益增加的需求变得愈加丰富多彩。
在物质需求得到满足之后,精神需求开始增加,人们需要高质量的生活,这就迫切需要创造出一种适合现代人需求的公共空间。
共享空间作为一种建筑手段,既有“动”的一面,又有“静”的一面。
通过合理的利用,可将其某些特性充分发挥,应用在不同类型的建筑上,以扩大它的用途。
共享空间设计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越来越突显出其重要作用,对我们的生活品质、生存环境都产生着影响,它不仅仅是一个城市人流聚集的场所,而且也是城市文化的一种融合,具有象征性的意义。
关键词:共享空间;室内设计;启示中图分类号:TU238+.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后,现代主义设计继续占主导地位,国际主义风格发展的更加多样化。
与此同时,环境的观念开始形成,建筑师思考的领域大于阳光、空气、绿地、采光照明等综合因素的内容。
室内外空间的分界进一步模糊,高楼大厦内开始出现街道和大型庭园广场,公共空间中强调休闲与娱乐等富有人性化的氛围。
美国著名现代建筑师波特曼以其独特的旅馆空间成为这一时期杰出的代表。
他以创造一种令人振奋的旅馆中庭:“共享空间”而文明。
比如采用一些运动、光线、色彩等要素,同时引进自然、水、人看人等手法,创造出一种宜人的空间。
约翰?波特曼的设计哲理是:“建筑是为人而不是为物”。
因此,建筑师在设计时,要将自己的五官带到图纸上的空间中去,认真察觉其构思的空间将会带给人们怎样的反应。
波特曼试图以心理学的观点去研究人与建筑平面和空间的关系。
他的环境设计哲理是奠基于对人们在公共空间内活动的观察。
他认为建筑师不仅要掌握静态的空间,而更重要的是掌握动态的空间。
共享空间的特点(一)对自然的尊重与热爱人是自然界的产物,在长期的历史进化过程中与自然界形成了不可分割的亲密关系。
城市空间的复制艺术品乐高建筑天际线系列

当·里德·塔克(Adam Reed Tucker)致力为此探索解决之道,他希望凭借自己的建筑经验告诉当地人和游客,摩天大厦这种凝聚了人类想象力和证明了人类建设水平,人类应该为此感到自豪,而不是对此产生惧怕一类的情绪。
之后,塔克提出了以让建筑与娱乐结合的创意。
2008年,他用乐高积木设计出了第一个属于他的家乡芝加哥的建筑模型—西尔斯塔大厦。
塔克对该建筑进行的高度还原远远超出预期。
相比其他乐高玩具来说,塔克的西尔斯塔大厦建筑模型更像是一件收藏品。
这便是最早的乐高微型建筑模型,标志着乐高建筑系列的开始。
2016年,乐高建筑事务所增加了一个名为“天际线”的新系列。
该系列的设计初衷是通过为每一个著名的标志性建筑设计一组乐高微观模型来重现城市天际线。
同年,威尼斯,柏林和纽约的乐高天际线模型发布。
2017年,悉尼,伦敦的城市天际线也获得了自己的模型。
乐高建筑天际线系列是乐高玩具的子品牌和产品系列,旨在“通过乐高积木来庆祝建筑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该品牌包括由“建筑艺术家”塔克设计的一系列乐高玩具模型,每个模型中都包含所需部件和建造说明,用以打造一个微型的著名城市建筑。
塔克在解释自己的创意时说:“无论是重建一个世界著名的地标,还是发明一些完全原创的东西,我都利用乐高积木作为一个创造性的媒介来捕捉它设计的本质。
乐高建筑是通过我和乐高团队的共同愿景而发展起来的,目的是让每个人都能通过一个几乎人人都能接触到的媒介来体验、理解和享受建筑。
”3作为城市空间的媒介杰出的人文主义地理学家段义孚在讨论“空间的可见性”时,表达了这样一种意思:“我们可以说无论对于我们自己还是对于其他人而言,人们深深眷恋的地方都不一定是可见的……可以通过诸多方式让一个地方成为可见的地方,这些方式包括与其他地方竞争或者发生冲突,在视觉上制造出突出之处,以及利用艺术、建筑、典礼和仪式所产生的力量。
”4这正是乐高建筑系列自2018年来向人们展示的32个模型为所谓空间的“可见行”此所做出的贡献。
部编赣美版八年级上册第1课《空间艺术的杰出创造》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空间艺术的杰出创造》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注意过身边独特的建筑或雕塑作品?”(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空间艺术的奥秘。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空间艺术的基本种类和审美价值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历史文化背景的理解,我会通过对比古今建筑、雕塑作品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空间艺术相关的实际问题,如现代建筑艺术如何融入城市环境。
1.空间艺术的概念与种类;
2.古代建筑艺术:故宫、颐和园等;
3.现代建筑艺术:国家大剧院、鸟巢等;
4.雕塑艺术:秦始皇兵马俑、人民英雄纪念碑等;
5.空间艺术作品的审美鉴赏方法。
本节课旨在帮助学生了解空间艺术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激发学生对艺术创造的兴趣。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提升学生对空间艺术的感知与欣赏能力,培养审美情趣,增强对美的敏感性和鉴赏力;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空间艺术的基本概念、种类、审美价值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空间艺术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学会欣赏和运用空间艺术。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空间艺术的杰出创造》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空间艺术的概念和种类有了基本的认识,但在深入理解和应用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难度。首先,对于空间艺术的历史文化背景,学生们普遍感到较为陌生,这可能会影响到他们对作品深层含义的把握。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这方面的引导和讲解,让学生能够从历史文化的角度去理解空间艺术。
《空间艺术的杰出创造》(第一课时)课件共31张PPT

唐三彩的器物形体圆润、饱满
昭陵六骏:昭陵是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也是唐代 最大的帝王陵墓,六骏是李世民威力追念他自己昔 日在战场上的功绩,并纪念他心爱的战马而雕刻的。
(秦):形体高大,崇尚写实,手法严
谨,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形象生动。 (汉):其造型古朴,神态夸张。石刻 手法简练概括,循石造型于浑厚中显示 着雄强的力之美。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霍去病墓前石刻
伏 虎
《伏虎》雕刻家利用一块波浪起伏不规则的石料,把凶猛的 “虎性”表现得淋漓尽致。虎头、颈与胸连在一起,似为积蓄力 量,好像随时会扑向猎物。虎尾倒卷于背上,虎身上的斑纹虽没 有雕刻的很突出,但却异常生动。作品造型浑然一体,充满生气, 不拘泥于细节的真实性,而是把握住了整体的特征。
霍去病墓前石刻
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
陵墓雕塑
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吗? 是怎么被发现的? 它的地理位置在哪? ( 地 下 替 活 秦始皇陵位于陕西省 人 西安市临潼县以东的 陪 骊山之北,总面积为 葬 56.25平方公里(相 的 当于270个足球场) 偶 人 ) 《秦始皇陵兵马俑》是在1974年3月农民打井时发现的,经考
古挖掘发现三个俑坑成品字排列,总面积达19120平方米,相 当于50多个篮球场那么大,其中一号坑里面藏着与真人真马大 小相似的陶俑、陶马8000多件,被称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 在世界上是公认的艺术珍品。
从宏观角度看秦俑你有什么感觉? 为什么在秦始皇陵发现数量众多、气势宏伟的兵马俑? 秦始皇想显示什么?
比较秦俑与霍墓石雕有什么异同?
材料 秦俑:陶土 霍墓:天然石头 秦俑:陶冶烧制 霍墓:循石造型 秦俑:个体高大、风格写实 艺术特点 霍墓:形象古拙、风格浑厚
异
工艺技巧
《空间艺术的杰出创造中国传统雕塑艺术欣赏》 课件 -2024—2025学年赣美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上册

《昭陵六骏》——唐
昭陵六骏是李世民在唐朝建 立前先后骑过的战马,分别名为 “青骓(zhuī)”、“白蹄乌”、 “特勒骠(biāo)”、 “拳毛騧 (guā)”、“什(shí)伐赤”、 “飒(sà)露紫”。为纪念这六匹 战马,李世民令工艺家阎立德和 画家阎立本,用浮雕描绘六匹战 马列置于陵前。其中拳毛騧、飒 露紫、被美国盗走!
《伏虎》——霍去病石墓雕刻
为纪念霍去病的赫赫战功, 显示其英勇善战,汉武帝命人于 他墓前修建了许多石刻。其中伏 虎长2米,宽0.84米。形象机警凶 猛,全身刻有斑纹,体态轻柔,尾巴 自然卷在背上,更增加了活跃的气 氛。虎的神情机警而威猛,突出 了猛虎在猎物前的神态。
青骓
白蹄乌
特勒骠
拳毛騧
什伐赤
飒露紫
《立射武士俑》
面部表情生动,相貌威 严,五官极其头发的雕 刻都及其细腻。
武士瞄准的姿势,为射 箭做准备
半蹲的下身动作,生动 自然。
《跪射佣》
武士形象、面部表情生动, 相貌威严,“气势汹汹”
身着沉重的铠甲、手握石 弩的武士,准备射击的状 态。
单膝跪地,重心平稳,宽 大的脚部设计有很好的支 撑作用。
宗教雕塑
我国的宗教雕塑主要集中在石窟和各种寺庙中, 它们原本是宣传宗教教义而制作,非单纯的艺术品。 但它们大多数都是匠人精心制造,具有很高的艺术水 平,凝聚着人们的理想和信仰。
体型呈现S形
头束高鬓,面容清 秀,慈祥中带着威严, 富有神圣感
《菩萨像》(唐)——莫高窟
赤裸上身,身材修长,斜披天衣 腰束长裙,色泽艳丽 莲花底座
《三彩罗汉坐像》——辽(现收藏于伦敦大英博物馆)
《乐山大佛》——唐
乐山大佛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古佛弥勒。 乐山大佛整个形体超凡脱俗,头上的发髻、 阔大的双肩、高而长的眉毛,壮实的双肩, 饱满的胸脯,体现了唐代崇尚肥胖美的时 尚。乐山大佛坐立的姿式是双脚自然下垂, 这与印度佛像的“结跚趺式”不一样,因 为大佛是修来镇水的,平稳、安定的坐式 可以带给行船的人战胜激流险滩的勇气和 决心。
建筑艺术中的圆形之美探索巴洛克建筑风格

建筑艺术中的圆形之美探索巴洛克建筑风格在建筑艺术的世界中,有一种风格始终吸引着人们的目光——巴洛克风格。
巴洛克建筑以其浑厚、复杂和充满动感的风格,成为了历史上一个杰出的艺术时期。
在巴洛克建筑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共同的元素——圆形,它被巴洛克建筑师们大量运用,为建筑增添了独特的美感。
本文将对巴洛克建筑中的圆形之美展开探索。
一、巴洛克建筑的特点及历史背景巴洛克建筑兴起于17世纪晚期的意大利,并迅速传播到欧洲各地。
与之前的文艺复兴建筑风格相比,巴洛克风格更加奢华、豪华,并注重装饰细节的丰富与巧妙组合。
二、巴洛克建筑中的圆形设计1. 圆顶巴洛克建筑中的圆顶是最显眼的特征之一。
圆顶的建造技术在巴洛克时期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和突破,使得建筑师能够创造出更加宏伟壮观的建筑形象。
圆顶不仅仅具有美观的外形,还能够在内部创造出宽阔通透的空间,为观众提供沉浸式的体验。
2. 圆形窗户巴洛克建筑中的圆形窗户常常被用作装饰性元素,它们可以在建筑物的外墙上形成美丽的图案,与建筑整体呼应。
这些圆形窗户可以是单个的,也可以成为窗户组合的一部分,为建筑增添了一份独特的韵味。
3. 圆形庭院巴洛克建筑中的圆形庭院是一个非常普遍的设计要素。
这些庭院通常是中央对称布局的,周围环绕着华丽的建筑群,使人们在其中漫步的时候感受到无尽的宁静与美感。
圆形庭院的设计不仅提供了艺术上的享受,还具有实际的功能,如改善通风和采光。
4. 圆形柱子巴洛克建筑中的圆形柱子常常呈现出精美的雕刻和装饰,它们既可以用作结构支撑,又可以作为装饰性元素使用。
圆形柱子的设计不仅使建筑物更加稳固,还能够为建筑外观增添独特的美感和艺术气息。
三、圆形之美在巴洛克建筑中的效果1. 增强空间感巴洛克建筑中大量运用圆形设计,使整个建筑空间更加通透,给人以宽敞明亮之感。
圆形特征打破了传统的方正形态,创造出了一种流动感和连贯感,让观众在其中流连忘返。
2. 强化建筑的视觉冲击力圆形元素赋予了巴洛克建筑更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八年级美术上册 欣赏 第1课《空间艺

空间艺术的杰出创造1教学目标使学生对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主要成就及主要雕塑作品有所了解、认识。
开阔眼界、提高认识、增进知识,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感受、体验、鉴赏艺术美的能力。
2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古代雕塑中陵墓雕塑的艺术成就及艺术特点。
陵墓雕塑重点是秦始皇兵马佣(陶俑)和霍去病墓雕刻(地面雕刻)。
3教学难点分析雕塑艺术的艺术成就。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空间艺术的杰出创造师:大家都知道我们的祖国有着灿烂的历史和文化,之前我们学习欣赏过一些中国画,知道中国画是我国特有的一个画种,是古代的人们传给我们的一份珍贵的文化精髓。
今天老师将带领同学们学习欣赏古代人们传给我们的另一份珍贵的文化精髓——雕塑,出示课题《走近中国古代雕塑》。
雕塑在我国美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提问:什么是雕塑?总结:雕塑是造型艺术之一,是雕刻和塑造的总称。
是用可塑的(如粘土、胶泥等)或可刻的(如金属、木、石等)材料,制作出各种具有实在体积的艺术形象。
雕塑一般分为圆雕、浮雕、透雕(镂空雕)。
圆雕是可供四面观赏的雕塑,浮雕则只能从一个面去欣赏,通常有一个底板为依托,透雕就是镂空的雕塑。
我们这节课主要是学习了解中国古代雕塑中的陵墓雕塑。
活动2【讲授】空间艺术的杰出创造陵墓雕塑(地上陵地下墓)1、什么是陵墓雕塑?是指陵墓建筑中的雕塑部分。
陵墓建筑分为地面和地下两部分,配合地面建筑陈设的各种石雕和石刻,为地面上的陵墓雕塑,一般来说最为常见,而且规模宏大,成就突出。
地下雕塑,则是地下墓室壁面上的石刻、砖雕的浮雕以及画像石、画像砖等。
2、陵墓雕塑产生的原因:中国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已有墓葬。
自秦汉以来,由于统治阶级盛行厚葬,统治阶级希望自己死后能够灵魂升天并继续拥有权利和享受豪华生活,因而在帝王和王公贵族的陵墓前,一般都要设置石柱、石人、石头兽等,在墓中还放置大量精美的作为陪葬的各种陶俑,以显示他们的地位和威严。
这些权贵们让最好的工匠用最好的材料,为他们制作随葬的陶俑和陵墓前的雕刻,所以往往集中体现了当时最高的艺术水平,同时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江西美术教案美术赣美版初中8年级上册全部教案

江西美术教案美术赣美版初中8年级上册全部教案《空间艺术的杰出创造》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让学生知道中国古代雕塑一般的表现形式。
②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雕塑发展历程。
③让学生能对其代表作品欣赏,了解其艺术特点。
2、能力目标:增长学生的阅历•沉淀专业修养•提高审美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了解中国古代雕塑的的发展历程及表现现形式。
教学难点:欣赏中国古代雕塑的代表作品教学过程:-、导入新知呈现:1'中国古代雕塑的种类:分别引导学生说出这些雕塑作品来自哪里,以及它们不同的风格。
中国雕塑艺术,是中国文化长河里的闪亮明珠。
中国雕塑在题材内容、形式风格'雕塑技法上都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2、宗教雕塑:除了陵墓雕塑,中国古代还有很多宗教雕塑•最著名的是什么?分析这些雕塑的特点及其年代。
3'民俗雕塑:民间有很多雕塑,像西汉的彩绘陶乐舞杂技俑・说唱俑等,它们的做工精细,表现方法多样。
4、陵墓雕塑:1•中国最著名的陵墓是()?2∙下面让我们来欣赏一些兵马俑的雕塑,请同学们告诉我看到这些雕塑,你的感受是什么?3•从将军俑和射俑的神情中,你看出了什么?三、巩固新知1、对比三个年代的雕塑特点。
2、了解雕塑使用的材料。
雕塑•它们都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3、鉴赏雕塑作品。
(小小鉴定家)同学们对雕塑有了这么多了解•现在我这有六个雕塑作品,想请同学们帮我做个鉴定•告诉我它们分别是哪个年代的雕塑。
Φ组合作讨论•告诉我你的鉴定结果及分析。
四、欣赏雕塑作品课后反思通过同学生的的共同探讨和研究,对中国古代雕塑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被古代劳动人民的艺术能力所折服;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对生活的美好追求和向往。
《现实与理想》教案教学目的:1、通过本讲欣赏课,使学生了解古希腊雕塑在西方雕塑艺术传统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古希腊雕塑艺术风格形成的原因。
2、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提高他们的鉴赏水平。
教学重点:1'使学生了解古希腊雕塑为什么能成为西方美术所崇尚的理想的典范模式•以及它庄重的艺术品格和严谨的写实精神形成的原因与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雕塑作品—— 宗教雕塑
菩萨像(唐)
菩萨原来是男性,但在中 国佛教美术中逐渐女性化 了。在唐代则完全采用贵 族妇女的装束,容貌端庄 美丽,寄托了当时人们美 好的理想。
说一说:
• 雕塑都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雕塑的材料可以是石头、金属、泥土、 木头等。
雕塑和绘画相比在外在的形式上有
什么不同?
雕塑是有实在体积的形象,我们用手就 可以摸得着。
想一想:
• 下面两件雕塑作品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不同?
浮雕(半立体)
圆雕(全立体)
中国传统雕塑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 成就,是一个丰富的艺术宝库。秦始皇兵 马俑,汉、唐的陶俑和纪念性雕塑,以及 反映古代人民理想和信仰的佛教雕塑,就 迹——秦始皇兵马俑坑实景
秦始皇兵马俑 数以万计,有 当时的各个兵 种,各种年龄 段、各种性格 的士兵。
跪 射 俑 立 射 武 士 俑
中国雕塑作品—— 汉、唐陶俑名作
击鼓说唱俑(东汉)
袒膊光脚、抱鼓而坐的明间 说唱艺人,眉飞色舞地表演 着,活泼诙谐中透露出憨厚 之态。
三彩骆驼载乐俑(唐)
驼背上三个胡人、两个汉人组成的 乐舞队,以及他们使用的乐器,都 是唐代文化风情的见证。造型生动, 色彩华美。
中国雕塑作品—— 汉、唐陶俑名作
中国雕塑作品—— 宗教雕塑
• 乐山大佛 (唐) • 唐玄宗开元元年 (公元713年)开 始修建,贞元十九 年(公元803年) 完工,历时90年, 座落于四川省乐山 市凌云山。大佛通 体高达71米,其中 头部高14.7米,耳 朵长7米,眼睛长 3.3米,脚背宽8.5 米,是世界上最大 的石刻佛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