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量式编码器

合集下载

增量型编码器工作原理

增量型编码器工作原理

增量型编码器工作原理
增量型编码器是一种常见的用于测量旋转运动的设备,它可以将旋转运动转换为电信号输出。

增量型编码器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光电转换模块和编码盘。

编码盘是固定在旋转轴上的,通常由一系列同心圆环组成,每个环上有一些刻线或孔。

光电转换模块包含一个发光二极管和一个光电二极管,发光二极管照射在编码盘上,光电二极管用来检测照射光线的变化。

当旋转轴转动时,编码盘上的刻线或孔会遮挡或透射光线,从而导致光电二极管接收到的光强发生变化。

光电二极管会将这些光强变化转换为电信号输出。

增量型编码器的工作原理可以简单描述为以下几个步骤:
1. 发光二极管照射光线到编码盘上。

2. 编码盘上的刻线或孔遮挡或透射光线。

3. 光电二极管接收到的光强发生变化。

4. 光电二极管将这些光强变化转换为电信号输出。

5. 计算电信号输出的脉冲数目或频率,可以确定旋转的角度或速度。

根据编码盘上的刻线或孔的不同分布方式,增量型编码器可以分为两种常见的类型:光栅型和光电开关型。

光栅型编码器通过刻线和空白区域的脉冲数目来测量旋转角度。

光电开关型编码器则通过孔的打开和关闭来测量旋转角度或速度。

总的来说,增量型编码器工作的核心原理是利用光电转换来将旋转运动转换为电信号输出,进而测量角度或速度。

增量式编码器测速原理

增量式编码器测速原理

增量式编码器测速原理
增量式编码器测速原理是基于旋转的物体在一定时间内旋转的角度与时间的关系进行测速的一种方法。

增量式编码器是一种能够将物体旋转运动转化为电信号输出的装置。

增量式编码器由光电光栅和相应的信号处理电路组成。

光电光栅是由透明条和不透明条交替组成的,当物体旋转时,光栅会被遮挡或透射,产生光电信号。

这些光电信号经过信号处理电路处理,得到与物体旋转角度相关的电信号。

增量式编码器测速的基本原理是通过记录物体旋转的时间和角度来计算物体的线速度。

首先,通过检测信号处理电路中的脉冲数量来确定物体旋转的角度,这里每个脉冲对应一个透明条或不透明条的通过。

然后,根据测得的旋转角度和已知的时间间隔,计算出物体旋转的角速度。

最后,通过将角速度乘以物体的半径,可以得到物体的线速度。

增量式编码器的测速原理基于旋转角度与时间的关系,可以精确地测量物体的线速度。

它在工业自动化控制、机器人等领域广泛应用。

由于其测速精度高、测量范围大、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成为一种重要的测速装置。

增量式编码器工作原理

增量式编码器工作原理

增量式编码器工作原理
增量式编码器是一种测量旋转和线性位置的装置。

它通过计算旋转或移动的数量和方向来确定位置。

增量式编码器通常由光电传感器和编码盘组成。

工作原理如下:
1. 编码盘:编码盘是一个具有固定凹槽或光透射面的圆盘,可以旋转或移动。

光电传感器会感知到编码盘上的光信号。

2. 光电传感器:光电传感器通常包含一个发光二极管(LED)和一个光敏二极管。

LED会发射出光束,该光束会被编码盘
上的凹槽或光透射面所阻挡,从而产生光信号。

3. 光信号:当编码盘旋转或移动时,光信号会随之变化。

如果编码盘上有凹槽,当凹槽经过光电传感器时,光信号会被阻挡,从而产生一个电信号脉冲。

反之,如果编码盘上是光透射面,光信号会被光电传感器接收到。

4. 信号计数:接收到的光信号脉冲会由计算器进行计数。

根据脉冲数量和方向(正向或反向),计算器可以确定位置的变化。

增量式编码器通过连续地测量光信号脉冲的数量和方向来跟踪位置变化。

通过轮询计数器的数值,可以确定旋转或线性移动的位置。

基于增量式编码器的位置控制系统可以实现高精度的位置反馈和运动控制。

增量式编码器及绝对式编码器的特点及应用范围

增量式编码器及绝对式编码器的特点及应用范围

增量式编码器‎和绝对式编码‎器的特点及应‎用范围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刘遥生1、什么是编码器‎――编码器是把角‎位移或直线位‎移转换成电信‎号的一种装置‎。

2、编码器分类及‎原理按照工作原理‎编码器可分为‎增量式(SPC)和绝对式(APC)两类。

增量式编码器‎是将位移转换‎成周期性的电‎信号,再把这个电信‎号转变成计数‎脉冲,用脉冲的个数‎表示位移的大‎小。

绝对式编码器‎的每一个位置‎对应一个确定‎的数字码,因此它的示值‎只与测量的起‎始和终止位置‎有关,而与测量的中‎间过程无关。

两者一般都应‎用于转速控制‎或位置控制系‎统的检测元件‎。

3、特点及应用范‎围增量式编码器‎是直接利用光‎电转换原理输‎出三组方波脉‎冲A、B和Z相,A、B两组脉冲相‎位差90&ordm,从而可方便地‎判断出旋转方‎向,而Z相为每转‎一圈输出一个‎脉冲,用于基准点定‎位。

编码器转动时‎输出脉冲,通过计数设备‎来知道其位置‎和转速。

当编码器不动‎或停电时,依靠计数设备‎的内部记忆来‎记住位置。

这样,当停电后,编码器不能有‎任何的移动,当来电工作时‎,编码器输出脉‎冲过程中,也不能有干扰‎而丢失脉冲,不然,计数设备记忆‎的零点就会偏‎移,而且这种偏移‎的量是无从知‎道的,只有错误的生‎产结果出现后‎才能知道。

优点是构造简‎单,平均寿命长,抗干扰能力强‎,可靠性高,适合于连续运‎转高精度定位‎控制。

其缺点是无法‎输出轴转动的‎绝对位置信息‎。

绝对编码器是‎直接输出数字‎量的传感器,在它的圆形码‎盘上沿径向有‎若干同心码道‎,每条道上由透‎光和不透光的‎扇形区相间组‎成,相邻码道的扇‎区数目是双倍‎关系,码盘上的码道‎数就是它的二‎进制数码的位‎数。

绝对编码器由‎机械位置决定‎的每个位置的‎唯一性,它无需记忆,无需找参考点‎,而且不用一直‎计数,什么时候需要‎知道位置,什么时候就去‎读取它的位置‎。

这样,编码器的抗干‎扰特性、数据的可靠性‎大大提高了。

增量式编码器的工作原理与使用方法

增量式编码器的工作原理与使用方法

增量式编码器的工作原理与使用方法增量式编码器(Incremental Encoder)是一种通过将旋转运动或线性运动转换为电脉冲信号的装置,常用于测量旋转角度或线性位置。

它由一个传感器和一个电子读取器组成。

传感器负责检测运动,并将其转换为脉冲信号,而电子读取器将这些脉冲信号转换为相应的角度或位置。

1.传感器:增量式编码器通常由两个传感器组成,分别被称为A相和B相。

每个传感器通过一个发光二极管(LED)和一个光电二极管(Photodetector)来工作。

LED发出光束,光束穿过光栅(Grating)并照射到旋转的编码盘上。

然后,光栅上的开和闭区域将光束转换为脉冲信号。

传感器将这些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发送到电子读取器。

2.电子读取器:电子读取器负责接收来自传感器的脉冲信号,并将其转换为实际的旋转角度或线性位置。

这些脉冲信号通常是由两个传感器的A相和B相之间的相位差来表示的。

电子读取器通过计算相位差来确定旋转角度或线性位置,并将结果输出为模拟信号或数字信号。

1.安装:将编码器固定在需要进行旋转角度或线性位置测量的设备上。

确保编码器与被测量的旋转轴或线性运动装置之间有适当的机械连接。

确保对齐准确,以确保获得准确的测量结果。

2.连接:将传感器的输出线缆连接到电子读取器的输入端口。

在进行连接之前,请仔细阅读编码器和电子读取器的操作手册,以确保正确连接。

这通常涉及连接电源和接地线缆,并确保正确连接A相和B相信号线。

3.设置:根据实际测量需求,设置电子读取器的参数。

这可能包括旋转角度或线性位置的测量范围、信号分辨率(即每个脉冲代表的旋转角度或线性位移量)等。

遵循操作手册中的指导进行设置。

4.校准:在开始实际测量之前,请根据需要对编码器进行校准。

校准通常需要使用一个已知的旋转或线性运动标准来进行比较。

在校准过程中,您可以调整电子读取器的参数,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5.读取:一旦设置和校准完成,您可以开始读取旋转角度或线性位置的测量结果。

增量型编码器工作原理

增量型编码器工作原理

增量型编码器工作原理
增量型编码器是一种常用于测量旋转角度或线性位置的传感器。

它们是通过检测旋转轴或运动杆上的离散位置变化来工作的。

增量型编码器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旋转码盘或线性刻度和光电传感器。

旋转码盘通常由一个圆盘构成,上面有固定间距的刻度线。

这些刻度线可以是光学或磁性的。

光电传感器放置在旋转轴的旁边,可以对刻度线进行检测。

当旋转码盘旋转时,刻度线会经过光电传感器的光束。

光电传感器会根据刻度线的通过情况来生成一个脉冲信号。

每次刻度线通过光电传感器时,它会生成一个脉冲。

通过统计脉冲的数量,我们可以计算出旋转编码器的旋转角度或线性位移。

通常,旋转编码器的每个完整旋转提供一个特定的脉冲数量,可以称为分辨率。

为了提高测量精度,增量型编码器通常还包括一个方向信号。

方向信号指示旋转编码器的旋转方向,通常是一个电平信号,用于判断是顺时针旋转还是逆时针旋转。

可以通过读取脉冲信号和方向信号来实时监测旋转编码器的旋转状态,并将其转换为实际的旋转角度或线性位移。

总结来说,增量型编码器通过检测旋转码盘上的刻度线通过光
电传感器生成脉冲信号来测量旋转角度或线性位移。

这些脉冲信号可以通过计数来确定位置,并通过方向信号确定旋转方向。

增量式编码器的工作原理与使用方法

增量式编码器的工作原理与使用方法

增量式编码器的工作原理与使用方法1.工作原理旋转编码器是一种采用光电等方法将轴的机械转角转换为数字信号输出的精密传感器,分为增量式旋转编码器和绝对式旋转编码器。

光电增量式编码器的工作原理如下:随转轴一起转动的脉冲码盘上有均匀刻制的光栅,在码盘上均匀地分布着若干个透光区段和遮光区段。

增量式编码器没有固定的起始零点,输出的是与转角的增量成正比的脉冲,需要用计数器来计脉冲数。

每转过一个透光区时,就发出一个脉冲信号,计数器当前值加1,计数结果对应于转角的增量。

增量式编码器的制造工艺简单,价格便宜,有时也用来测量绝对转角。

2.增量式编码器的分类1)单通道增量式编码器内部只有一对光电耦合器,只能产生一个脉冲序列。

2)AB相编码器内部有两对光电耦合器,输出相位差为90。

的两组脉冲序列。

正转和反转时两路脉冲的超前、滞后关系刚好相反。

由下图可知,在B相脉冲的上升沿,正转和反转时A相脉冲的电平高低刚好相反,因此使用AB相编码器,PLC可以很容易地识别出转轴旋转的方向。

需要增加测量的精度时,可以采用4倍频方式,即分别在A、B相波形的上升沿和下降沿计数,分辨率可以提高4倍,但是被测信号的最高频率相应降低。

3)三通道增量式编码器内部除了有双通道增量式编码器的两对光电耦合器外,在脉冲码盘的另外一个通道有1个透光段,每转1圈,输出1个脉冲,该脉冲称为Z相零位脉冲,用做系统清零信号,或坐标的原点,以减少测量的积累误差。

2.编码器的选型首先根据测量要求选择编码器的类型,增量式编码器每转发出的脉冲数等于它的光栅的线数。

在设计时应根据转速测量或定位的度要求,和编码器的转速,来确定编码器的线数。

编码器安装在电动机轴上,或安装在减速后的某个转轴上,编码器的转速有很大的区别。

还应考虑它发出的脉冲的最高频率是否在PLC的高速计数器允许的范围内。

3.编码器与PLC高速计数器的配合问题以S7-200为例,使用单通道增量式编码器时,可选高速计数器的单相加/减计数器模式(模式0~5),可细分为有/无外部方向输入信号、有/无复位输入和有/无启动输入信号。

增量式编码器的工作原理与使用方法

增量式编码器的工作原理与使用方法

增量式编码器的工作原理与使用方法1.结构:增量式编码器由光电传感器阵列、码盘和电子信号处理电路组成。

光电传感器阵列包括光电二极管和光敏电阻,用于检测码盘上的光透过和光遮挡。

2.码盘:码盘是由透光和不透光的窄间隙和窄条纹组成的圆盘。

当旋转运动导致光被遮挡或透过窄间隙时,光电传感器会检测到光的变化,并产生相应的电信号。

3.光电传感器阵列:光电二极管和光敏电阻构成的传感器阵列分别用于检测光照和光敏电阻变化。

当光透过窄间隙时,光照到达光电二极管,产生电信号。

当光被窄条纹遮挡时,光照到达光敏电阻降低,产生电信号。

4.电子信号处理电路:光电传感器产生的电信号经过处理电路进行滤波、放大和转换,最终生成数字脉冲。

1.安装:将增量式编码器固定在旋转轴上,使码盘与旋转轴相连接。

确保编码器以稳定和可靠的方式与旋转物体相连。

2. 连接:将编码器的电子信号处理电路连接到相应的信号接口,通常是通过接口线连接到外部设备。

常见的接口包括RS422、TTL和Open Collector。

3.供电:为编码器供电,通常是通过外部电源提供直流电压。

确保供电电压符合编码器的规格要求。

4.信号读取:读取编码器产生的数字脉冲信号,可以通过外部计数器或控制器进行读取。

读取过程中需要注意信号的稳定性和读取频率的合理设置。

5.解码和计数:根据编码器的规格和应用需求,使用解码算法将数字脉冲转换成具体的旋转运动参数,例如角度、速度或位置。

根据需要进行计数,实现对旋转运动的准确测量。

需要注意的是,增量式编码器只能测量相对运动,而不能提供绝对位置信息。

因此,需要在启动时将编码器与参考位置对齐,并动态追踪旋转运动,以实现准确的位置测量。

总结起来,增量式编码器通过利用光电传感器阵列检测旋转运动时光照的变化来产生数字脉冲信号,经过信号处理电路转换成数字脉冲,然后通过解码和计数将其转换成具体的旋转运动参数。

合理使用增量式编码器可以实现旋转运动的精准测量与控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增量编码器概述
工作原理: 增量编码器是一种将旋转位移转换为一连串数字脉冲信号的旋转式传感器。

这些脉冲用来控制角位移。

在Eltra 编码器中角位移的转换采用了光电扫描原理。

读数系统以由交替的透光窗口和不透光窗口构成的径向分度盘(码盘)的旋转为依据,同时被一个红外光源垂直照射,光把码盘的图像投射到接收器表面上。

接收器覆盖着一层衍射光栅,它具有和码盘相同的窗口宽度。

接收器的工作是感受光盘转动所产生的变化,然后将光变化转换成相应的电变化。

再使低电平信号上升到较高电平,并产生没有任何干扰的方形脉冲,这就必须用电子电路来处理。

读数系统通常采用差分方式,即将两个波形一样但相位差为180°的不同信号进行比较,以便提高输出信号的质量和稳定性。

读数是再两个信号的差别基础上形成的,从而消除了干扰。

增量编码器 增量编码器给出两相方
波,它们的相位差90°,通常
称为A 通道和B 通道。

其中一个通道给出与转速相关的信息,与此同时,通过两个通道信号进行顺序对比,得到旋转方向的信息。

还有一个特殊信
号称为Z 或零通道,该通道给
出编码器的绝对零位,此信号是一个方波与A 通道方波的中心线重合。

增量型编码器精度取决于机械和电气两种因素,这些因素
有:光栅分度误差、光盘偏心、轴承偏心、电子读数装置引入的
误差以及光学部分的不精确性。

确定编码器精度的测量单位是电
气上的度数,编码器精度决定了编码器产生的脉冲分度。

以下用
360°电气度数来表示机械轴的转动,而轴的转动必须是一个完
整的周期。

要知道多少机械角度相当于电气上的360度,可以用
下列公式来计算: 电气360 =机械360°/n °脉冲/转
图:A 、B 换向时信号
编码器分度误差是以电气角度为单位的两个连续脉冲波的最大偏移来表示。

误差存在于任何编码器中,这是由前述各因素引起的。

Eltra 编码器的最大误差为±25电气角度(在已声明的任何条件下),相当于额定值偏移±7%,至于相位差90°(电气上)的两个通道的最大偏差为±35电气度数相当于额定值偏移±10%左右。

UVW 信号增量型编码器
除了上述传统的编码器外,还有一些是与其它的电气输出信号集成在一起的增量型编码器。

与UVW 信号集成的增量型编码器就是实例,它通常应用于交流伺服电机的反馈。

这些磁极信号一般出现在交流伺服电机中,UVW 信号一般是通过模拟磁性原件的功能而设计的。

在Eltra 编码器中,这些UVW 信号是用光学方法产生,并以三个方波的形式出现,它们彼此偏移120°。

为了便于电机启动,控制电动机用的启动器需要这些正确的信号。

这些UVW 磁极脉冲可在机械轴旋转中重复许多次,因为它们直接取决于所连接的电机磁极数,并且用于4、6或更多极电机的UVW 信号。

增量编码器与单片机的接口:
用51单片机实现的具体方法:将A信号连接至外部中断INT0,再将其反向后连接至外部中断INT1,将B信号作为方向信号连接至某一输入端口(P3.0),这样在信号A的上升沿和与下降沿都会产生中断。

由于在不同转向时,信号A的下降沿所对应的方向信号电平正好相反,单片机在中断服务程序中先检测B
信号的状态,根据不同的状态进行不同的处理(计数值增加还是减小),这样能够有效的防止反转产生的误差,从而实现精确计数,相应的C程序段如下:
sbit DIR = P3.0;
int cnt; //计数器数值变量
void Int0ISR(void) interrupt 0 using 1
{if( DIR ) cnt++; else cnt--;}
void Int1ISR(void) interrupt 2 using 2
{if( DIR ) cnt--; else cnt++;}
上述方法虽然能够实现精确计数,但需要占用两个外部中断源,在一些应用中受到限制。

目前的新型单片机都具有增强的功能,如输入捕捉,输入比较等;利用输入捕捉功能能够更容易的实现编码器的接口。

一个可编程计数器阵列模块PCA,有一个专用的计数器和5个工作通道所组成。

5个通道可以工作于4种方式之一:软件定时器方式,输入捕捉方式,输出比较方式和PWM方式。

输入捕捉方式可以在脉冲的上升沿或者下降沿捕捉,并同时产生中断请求。

利用这个功能可以很容易的实现编码器的信号检测与处理。

为了消除反转误差,同时也增加了分辨率,将PCA设置成上升沿和下降沿捕捉方式。

在PCA中断服务程序中,首先检测信号A的状态,以判别其是上升沿中断还是下降沿中断。

无论是上升沿还是下降沿,信号B都有两种可能(正传和反转)。

因此像前面一样,还需要再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相反的处理。

具体的C程序如下:采用PCA通道4
sbit DIR = P3.0;
sbit PLS = P1.6; //PCA输入通道4
int cnt; //计数器数值变量
void PcaISR(void) interrupt 6 using 2
{
if( PLS ){
if( DIR ) cnt--; else cnt++;
}
Else{
if( DIR ) cnt++; else cnt--;
}
}
增量型编码器存在零点累计误差,抗干扰较差,接收设备的停机需断电记忆,开机应找零或参考位等问题,这些问题如选用绝对型编码器可以解决。

一、问:增量旋转编码器选型有哪些注意事项?
应注意三方面的参数:1.机械安装尺寸,包括定位止口,轴径,安装孔位;电缆出线方式;安装空间体积;工作环境防护等级是否满足要求。

2.分辨率,即编码器工作时每圈输出的脉冲数,是否满足设计使用精度要求。

3.电气接口,编码器输出方式常见有推拉输出(F型HTL格式),电压输出(E),集电极开路(C,常见C为NPN型管输出,C2为PNP型管输出),长线驱动器输出。

其输出方式应和其控制系统的接口电路相匹配。

二、问:请教如何使用增量编码器?
1,增量型旋转编码器有分辨率的差异,使用每圈产生的脉冲数来计量,数目从6到5400或更高,脉冲数越多,分辨率越高;这是选型的重要依据之一。

2,增量型编码器通常有三路信号输出(差分有六路信号):A,B和Z,一般采用TTL电平,A脉冲在前,B脉冲在后,A,B脉冲相差90度,每圈发出一个Z脉冲,可作为参考机械零位。

一般利用A超前B或B超前A进行判向,我公司增量型编码器定义为轴端看编码器顺时针旋转为正转,A超前B为90°,反之逆时针旋转为反转B超前A为90°。

3,使用PLC采集数据,可选用高速计数模块;使用工控机采集数据,可选用高速计数板卡;使用单片机采集数据,建议选用带光电耦合器的输入端口。

4,建议B脉冲做顺向(前向)脉冲,A脉冲做逆向(后向)脉冲,Z原点零位脉冲。

5,在电子装置中设立计数栈。

三、从增量式编码器到绝对式编码器
旋转增量式编码器以转动时输出脉冲,通过计数设备来知道其位置,当编码器不动或停电时,依靠计数设备的内部记忆来记住位置。

这样,当停电后,编码器不能有任何的移动,当来电工作时,编码器输出脉冲过程中,也不能有干扰而丢失脉冲,不然,计数设备记忆的零点就会偏移,而且这种偏移的量是无从知道的,只有错误的生产结果出现后才能知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