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学参考资料word版

合集下载

民法资料(正版)

民法资料(正版)

民法复习资料第一章民法概论1、民法的概念:指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一切法律规范的总和。

2、民法的调整对象: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就是民法的调整对象。

3、民事关系:根据其是否具有经济内容,可分为民事财产关系与民事人身关系。

民事财产关系:财产关系是以财产为客体,具有经济内容的社会关系。

民事人身关系:人身关系,又称人身非财产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基于彼此的人格或身份而形成的,不以主体的经济利益为内容,而以主体的人身利益为内容的社会关系。

4、民法的基本原则:(1)平等原则(2)自愿原则(3)私权圣神原则(4)诚实信用原则(5)公平原则(6)禁止权利滥用原则第二章民事法律关系1、民事法律关系的概念:民事法律关系是平等主体之间发生的、具有民事权利义务内容的社会关系,是民法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即民事关系)的结果。

2、民事法律关系的特征:(1)民事法律关系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2)民事法律关系是受国家强制力保障其实现的社会关系。

(3)民事法律关系是受民法支配的法律关系。

3、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又称民事权利义务主体,或称民事主体,指参加民事法律关系,享受权利、承担义务的人。

4、民事权利的概念:指民事法律关系中的权利主体依照法律规定或者合同约定,根据自己的意愿实现一定利益的可能性。

5、民事权利的特征:(1)民事权利是一种自由权。

(2)民事权利体现着权利主体实现一定利益的可能性。

(3)民事权利具有法律保障性。

6、民事权利的分类:(1)人格权、身份权、物权、债权、知识产权和继承权(2)人身权与财产权(3)绝对权与相对权(4)支配权、请求权、形成权、抗辩权(5)既得权与期待权(6)主权力与从权利(7)原权利与救济权7、民事义务的概念:指民事法律关系的义务主体为满足权利主体法律上的利益而必须为一定的行为或不为一定的行为的法律约束。

民法考试复习资料大全(必过版)

民法考试复习资料大全(必过版)

民法考试复习资料大全(必过版)《民法学》复习指南绪论一、民法是规范商品经济的基本法1、民法是一个重要的法律部门。

民法是一切市场经济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制定最早、最为完备、最为基本的法律。

2、民法的产生与商品经济的关系 1 商品经济是民法产生的前提。

2 民法与经济基础的关系及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更为密切更为直接。

3 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民法内容和变化的决定性影响。

二、国外民法发展的简要回顾1、民法渊源于古罗马法的市民法公元前451—450年制定的《十二铜表法》是目前发现的古罗马最早的成文法。

罗马法是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6世纪罗马奴隶制国家全部法律规范的总称。

罗马法最精华的是其私法部分包括市民法和万民法。

市民法是调整罗马市民之间法律关系的法律万民法是调整罗马人与外邦人以及外邦人相互之间法律关系的法律。

市民法于是成了“民法”的语源而万民法成了“国际私法”的语源。

罗马法内容庞杂诸法合体其中最为完备的是罗马私法。

2、1804年的法国民法典《法国民法典》的体系以罗马法《法学阶梯》为基础并开创了实体与程序分别立法的先例。

该法由三编构成共2281条。

第一编人。

具体包括民事权利的享有和丧失住所、结婚离婚、收养、亲权、监护等第二编财产权。

具体包括财产的分类、所有权、用益权、使用权及居住权、地役权等第三编取得财产的方法。

包括继承、赠与、契约式合同之债的一般规定非因合意而发生的债、债务的担保、时效和占有等。

它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第一部民法典确立并贯彻了私有财产不可侵犯、平等自由和契约自由三大原则。

3、1896年的《德国民法典》该法以《学说汇纂》为基础分五编共2385条。

第一编总则第二编债的关系法第三编物权法第四编亲属法第五编继承法。

该法在内容和体系上均有创新。

如将总则独立成编在内容上规定了法人制度和法律行为扩大了债的内涵和外延对所有权进行必要限制和干预增设了无过失责任等。

4、《瑞士民法典》和《瑞士联邦债务法》是典型民商合一的立法模式。

政法干警考试民法学必看资料.doc

政法干警考试民法学必看资料.doc
第一部分 总 论一、民法概述(一)民法的概念(二)民法的调整对象(三)民法的渊源1.制定法2.习惯(四)民法的适用范围1.时间上的适用范围2.空间上的适用范围3.对人的适用范围(五)民法的基本原则1.自愿原则2.平等原则3.公平原则4.诚实信用原则5.公序良俗原则6.禁止权利滥用原则二、民事法律关系(一)民事法律关系概述1.民事法律关系的概念与特征2.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3.民事法律事实民事法律事实的概念;民事法律事实的分类;民事法律事实的构成。(二)民事权利1.民事权利的概念2.民事权利的分类财产权与人身权;支配权、请求权、形成权与抗辩权;绝对权与相对权;主权利与从权利;原权利与救济权;既得权与期待权。(三)民事权利的保护方法1.公力救济2.私力救济自卫行为;自助行为。(四)民事义务的概念与分类三、自然人1(一)自然人概述1.自然人的概念2.自然人的住所(二)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1.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的概念与特征2.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的开始与终止(三)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1.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的概念与特征2.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的种类完全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无民事行为能力。(四)宣告失踪与宣告死亡1.宣告失踪宣告失踪的条件与程序;宣告失踪的效力。2.宣告死亡宣告死亡的条件与程序;宣告死亡的效力;死亡宣告的撤销。(五)监护1.监护的概念2.监护的设立法定监护;指定监护。3.监护人未成年人的监护人;精神病人的监护人。4.监护人的职责三、法人(一)法人概述1.法人的概念与特征2.法人应具备的条件3.法人的机关(二)我国现行立法对法人的分类(三)法人民事权利能力1.法人民事权利能力的概念2.法人民事权利能力的特征(四)法人民事行为能力1.法人民事行为能力的概念2.法人民事行为能力的特征(五)法人的变更、终止与清算21.法人变更的概念与类型2.法人终止的概念与原因3.法人清算的概念与清算终结四、合伙(一)合伙的概念(二)普通合伙1.普通合伙的概念与特征2.普通合伙设立的条件3.普通合伙的财产4.普通合伙事务的执行5.普通合伙损益的分配与合伙债务的承担6.普通合伙人的入伙、退伙入伙的概念、条件及效力;退伙的概念、形式及效力。7.特殊普通合伙的概念与特征(三)有限合伙1.有限合伙的概念与特征2.有限合伙设立的条件3.有限合伙人的入伙、退伙五、民事行为(一)民事行为概述1.民事行为的概念与特征2.民事行为的分类单方行为、双方行为和多方行为;要式行为和不要式行为;有偿行为和无偿行为;诺成行为和实践行为;主行为和从行为。3.民事行为的形式(二)民事行为的成立与生效1.民事行为的成立要件2.民事行为的生效要件3.民事行为的特别生效要件附条件民事行为;附期限民事行为。(三)无效民事行为1.无效民事行为的概念与特征 2.无效民事行为的情形3.民事行为被确认无效的法律后果(四)可撤销的民事行为31.可撤销的民事行为的概念与特征2.可撤销的民事行为的情形3.撤销权的行使(五)效力待定的民事行为1.效力待定民事行为的概念与特征2.效力待定民事行为的情形六、代理(一)代理的概念与特征(二)代理的类型1.委托代理、法定代理与指定代理2.本代理与复代理(三)代理权的行使1.代理权行使的原则2.滥用代理权的禁止(四)代理权的消灭(五)无权代理1.无权代理的概念与特征2.狭义无权代理狭义无权代理的情形;狭义无权代理的法律后果。3.表见代理表见代理的概念;表见代理的构成要件;表见代理的法律后果。七、诉讼时效和期限(一)时效的概念与种类(二)诉讼时效1.诉讼时效的概念2.诉讼时效的适用范围3.诉讼时效的效力4.诉讼时效与除斥期间的区别5.诉讼时效的种类普通诉讼时效;特殊诉讼时效。6.诉讼时效的起算、中止、中断和延长(三)期限1.期限的概念2.期限的确定与计算第二部分 物权4一、物权概述(一)物权的概念与特征(二)物权的客体1.物的概念与特征2.物的分类动产与不动产;主物与从物;原物与孳息;可分物与不可分物;特定物与种类物;流通物、限制流通物、禁止流通物;有主物与无主物。(三)物权的类型1.我国物权法规定的物权种类2.民法学上物权的分类自物权与他物权;动产物权与不动产物权;主物权与从物权;所有权与限制物权。(四)我国物权法的基本原则1.物权法定原则2.公示公信原则(五)物权的保护1.请求确认物权2.请求返还原物3.请求排除妨害或消除危险4.请求修理、重作、更换或者恢复原状5.请求损害赔偿二、物权的变动(一)物权变动的概念(二)物权变动的原因1.基于民事行为引起的物权变动2.非基于民事行为引起的物权变动(三)物权变动的公示方法1.动产交付2.不动产登记三、所有权(一)所有权概述1.所有权的概念与特征2.所有权的内容占有;使用;收益;处分。(二)业主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51.业主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概念与特征2.业主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内容(三)相邻关系1.相邻关系的概念与特征2.各种相邻关系(四)所有权取得的特别方式1.善意取得善意取得的概念、构成条件及法律效果。2.拾得遗失物3.发现埋藏物或隐藏物4.添附附合;混合;加工。(五)共有1.共有的概念与特征2.按份共有按份共有的概念与特征;按份共有的内部、外部关系;共有物的分割。3.共同共有共同共有的概念与特征;共同共有的内部、外部关系;共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共有的类型。四、用益物权(一)用益物权的概念与特征(二)土地承包经营权1.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概念与特征2.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取得3.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消灭(三)建设用地使用权1.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概念与特征2.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取得与期限3.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消灭(四)宅基地使用权1.宅基地使用权的概念与特征2.宅基地使用权的内容(五)地役权1.地役权的概念与特征2.地役权的取得63.地役权的内容五、担保物权(一)担保物权概述1.担保物权的概念与特征2.担保物权的担保范围3.担保物权消灭的情形(二)抵押权1.抵押权的概念与特征2.抵押权的设立抵押权的标的;抵押合同;抵押登记。3.抵押权当事人的权利抵押权人的权利;抵押人的权利。4.抵押权的实现抵押权实现的条件;抵押权实现的方式;抵押权实现的顺位。(三)质权1.质权的概念2.动产质权动产质权的概念;动产质权的设立;动产质权当事人的权利。3.权利质权权利质权的概念;权利质权的标的。(四)留置权1.留置权的概念2.留置权的取得留置权取得的积极要件;留置权取得的消极要件。3.留置权人的权利与义务六、占有(一)占有概述1.占有的概念2.占有的分类有权占有与无权占有;善意占有与恶意占有;直接占有与间接占有;自主占有与他主占有。(二)占有的保护7第三部分 债权一、债的概述(一)债的概念与特征(二)债的分类1.意定之债与法定之债2.特定物之债与种类物之债3.简单之债与选择之债4.按份之债与连带之债5.单一之债与多数人之债6.主债与从债(三)债的发生原因1.合同2.侵权行为3.无因管理无因管理的概念与性质;无因管理的构成条件;无因管理之债的内容。4.不当得利不当得利的概念及构成条件;不当得利的基本类型;不当得利之债的内容。(四)债的保全1.债的保全的概念2.债权人的代位权债权人代位权的概念、成立要件、债权人代位权的行使及效力。3.债权人的撤销权债权人的撤销权的概念、成立要件、债权人撤销权的行使及效力。(五)债的担保1.债的担保概念2.保证保证的概念与特征;保证合同;保证方式;保证担保的范围;债权人与保证人的关系;保证人与主债务人之间的关系;保证责任的免除。3.定金定金的概念;定金的成立;定金的效力。(六)债的移转1.债的移转的概念2.债权让与债权让与的概念;债权让与合同的有效条件;债权让与的效力。3.债务承担债务承担的概念;免责债务承担;并存债务承担。4.债的概括移转债的概括移转的概念;债的概括移转的类型;债的概括移转的效力。8(七)债的消灭1.债的消灭概念2.债的消灭原因清偿;抵销;提存;免除;混同。二、合同(一)合同概述1.合同的概念与特征2.合同的分类单务合同与双务合同;有名合同与无名合同;诺成合同与实践合同;要式合同与不要式合同;主合同与从合同。(二)合同的订立1.合同订立的一般程序要约;承诺。2.合同成立的时间与地点(三)合同的内容和形式1.合同的内容提示性条款;格式条款;免责条款。2.合同��

(完整word版)民法学案例分析题及答案

(完整word版)民法学案例分析题及答案

案例分析案例185岁的王老太有一子一女,儿子一向不孝顺,女儿出嫁。

自女儿出嫁后,儿子根本不管母亲。

王老太十分生气,时常唠叨,将来要把全部财产遗给女儿,不给儿子一草一木。

儿子得知母亲心意后,立即要王老太马上立一份遗嘱,把全部财产给他一人,否则,就要把老太太“倒过来拎”、“打死她.”王老太无奈,只好按照儿子的要求,立了遗嘱问:1、王老太所立遗嘱有效吗?为什么?2、王老太想重新立一份遗嘱可以吗?为什么?3、王老太如果在立了案情所提到的遗嘱后死亡,她的儿子是否享有继承权?为什么?答:1、王老太所立遗嘱无效。

因为这份遗嘱是在其儿子的胁迫下所立,意思表示不实2、可以。

因为:(1)原来的遗嘱无效(2)依据我国继承法,立遗嘱人随时有权变或废除已立遗嘱,另立新遗嘱3、没有,因为85岁的王老太已丧失劳动能力,而有赡养能力的儿子拒不履行赡养义务,已构成遗弃被继承人.依照我国继承法的规定,王老太的儿子的继承权已丧失案例2某养猪场担负向市某副食商场提供新鲜猪肉的合同义务,每天将50头新鲜猪肉送至该副食商场。

1997年8月中旬因养猪场自备车辆大修,遂与个体运输户郑某订立为期一个月的运送合同,约定每天早上6点郑某开车到养猪场装上新宰杀的生猪50头,于8点前送到某副食商场。

9月2日郑某开车去养猪场路上因与他人车辆相撞,处理后于中午才到养猪场,下午才将该批猪肉送到副食商场,经检验,该批猪未变质,但已不太新鲜,副食商场降价出售,为此养猪场损失1万元,要求郑某承担,郑某拒绝,认为自己并非有意违约,而系自己的车被他人撞坏所致。

经查,撞车责任主要由对方承担对方赔郑某8000元,郑某也有一定责任问:1、郑某没有按约履行合同有无过失?为什么?2、本案应如何处理?答:1、因郑某对造成事故有一定责任,其对未按合同约定履行有过失2、养猪场的损失是由郑某违约造成,郑某应承担违约责任3、郑某应赔偿养猪场的全部损失。

依据《民法通则》的规定:当事人一方违反合同的赔偿责任,应相当于另一方应此所受到的损失案例3王某有一女王乙、二子王甲、王丙,配偶、父母均已逝世,王某长期与王乙共同生活,后王乙因病去世。

民法学参考资料

民法学参考资料

民法学参考资料民法学参考资料第一篇总论1、平等原则在民法中的表现。

平等原则是由民法调整的社会关系的性质决定的。

因为民法所调整的社会关系就是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这就必然要求法律赋予主体地位平等的地位。

平等原则的主要表现有:1民事主体的法律地位平等。

这既包括主体的主体资格平等,也包括在法律关系中当事人地位平等,各自独立;2民事主体平等地依法享受权利和负担义务;3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受法律的平等保护;4民事主体的责任平等。

2、民法的适用的原则。

1.特别法优于一般法2.强行法优于任意法3.例外法规定排除一般规定4.具体规定优于一般性条款。

3、监护人的职责?⑴ 保护被监护人的身体健康;⑵ 管理被监护人的财产;⑶ 管理和教育被监护人;⑷ 代理被监护人进行民事活动。

4、民事法律关系客体是作为法律关系内容的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共同指向的对象。

具有以下特征:有益性;客观性;法定性。

物是民事主体能够实际控制或支配的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的物质资料。

具有下列特征:须存在于人身之外;须能满足人们的社会生活需要;须能为人力所实际控制或支配;须为独成一体的有体物。

有价证券:是设定并证明持券人有权取得一定财产权利的书面凭证。

其特征:⑴有价证券与证券上所记载的权利不可分离;⑵有价证券的持有人只能向特定的义务人主张权利;⑶有价证券的支付义务人有单方的见券即付的履行义务。

5、支配权:是指主体对权利客体可直接加以支配并享受其利益的权利。

(物权、人身权、知识产权)请求权:是指请求他人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权利。

形成权:是指权利人得以自己一方的意思表示而使法律关系发生变化的权利。

(抵销权)6、★滥用权利,是指权利人不正当地行使权利,损害社会利益或他人利益。

其构成条件:⑴行为人有权利;⑵权利人行使权利的行为损害了他人或社会利益;⑶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

7、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和特征:民事法律行为是民事主体实施的以发生民事法律后果为目的的合法行为。

民法典学习参考资料(Word最新版)

民法典学习参考资料(Word最新版)

民法典学习参考资料通过整理的民法典学习参考资料相关文档,渴望对大家有所扶植,感谢观看!民法典学习参考资料(一)1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为了爱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调整民事关系,维护社会和经济秩序,适应(B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制定的法律。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要求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C.商品经济发展的需求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的须要2、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A )一律同等。

A.法律地位B.当事人地位C.民事地位D.主体地位3、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反(A )。

A.公序良俗B.合法合理原则C.相关行政法规D.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4、处理民事纠纷,应当依照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可以(C )。

A.适用之前纠纷处理案例B.适用社会公德,但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C.适用习惯,但是不得违反公序良俗D.适用国家政策5、(D )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实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A.六周岁B.十周岁C.十四周岁D.八周岁6、监护人应当依据(B )的原则履行监护职责。

A.权利义务对等B.最有利于被监护人C.敬重被监护人意愿D.遵遵守法律律法规7、自然人下落不明满( D )的,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该自然人为失踪人。

A.三年B.五年C.四年D.二年8、个体工商户的债务,个人经营的,以个人财产担当,家庭经营的,以家庭财产担当,无法区分的,以(D )担当。

A.个人财产B.部分成员财产C.集体财产D.家庭财产9、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实力和(B ),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担当民事义务的组织。

A.民事责任实力B.民事行为实力C.人格尊严D.民事法律实力10、依法设立的宗教活动场所,具备法人条件的,可以申请法人登记,取得(C )资格。

A.事业单位法人B.社会团体法人C.捐助法人D.特殊法人11、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具有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B ),可以从事为履行职能所须要的民事活动。

(完整word版)民法概要

(完整word版)民法概要

1.(100.0分)简答题:1、简述公平原则的含义及主要体现。

公平原则是指由当事人确定民事法律行为的内容时,只有在符合公平原则的情况下,才能对相对方或第三人产生法律上的效力。

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民事主体参与民事法律关系的机会平等;2、当事人的关系上利益应均衡,合理分配义务;3、当事人合理地承担民事责任。

2、简述效力待定民事事行为的概念及类型。

效力待定民事行为是指于行为成立时其是有效还是无效尚不能确定,还待其后一定事实的发生来确定其效力的民事行为。

类型有(1)欠缺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2)行为人没有处分权;(3)无权代理;(4)欠缺债权人同意的债务转移行为。

3、简述按份之债与连带之债的区分及其意义。

区分按份之债与连带之债的意义主要在于二者的效力不同。

(1)按份之债的效力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各债权人的债权或各债务人的债务各自独立,对某一债权人或某一债务人发生效力的事项,对于其他债权人或者债务人原则上不发生影响。

各债权人仅能就自己享有的份额请求和接受债务人的履行,各债务人只能就自己分担的义务份额向债权人履行。

某一债权人接受债务人的履行超过自己分享的权利份额的,除可认定为第三人接受履行的以外,还构成不当得利,其他债权人的权利并不消灭;某一债务人履行义务超过自己分担的份额的,除可认定为第三人履行以外,只能向接受其履行的债权人请求返还不当得利,其他债务人的债务并不消灭。

第二,各债权人或债务人的债权债务是基于同一原因产生的,相互之间在一定情形下,也有一定关联。

(2)连带之债的效力分为外部效力和内部效力两个方面:外部效力是指有连带关系的一方与对方当事人之间的联系,内部效力是指有连带关系的一方当事人之间的关系。

从连带之债的外部效力上说,在连带之债中,各债权人均有权请求和接受债务人的全部给付,债务人也得向任一债权人履行债务。

任一债权人接受债务人的全部履行后,其他债权人的债权也就同时消灭。

连带债务中,某些事项对一债务人所生的效力,对于其他债务人也应发生效力。

民法学参考资料

民法学参考资料

民法学参考资料1、大清民律草案:由清政府修订法律馆主持起草,1911年完成,仿照德国式民法草拟,分总则、债权、物权、亲属、继承五编。

前三编委托日本法学家松冈义正、志田钾太郎协助主编,后两编由法律馆会同礼学馆起草。

草案曾交资政院审议,但至清朝灭亡也未能公布。

它是中国第一部民法典草案,对以后的民法立法有一定影响。

2、《民律草案》和《现行律民事有效部分》北洋政府曾于1915年起草了民律亲属编草案,至1926年完成民律各编的起草,但一直未作为正式的民法典公布。

所谓《现行律民事有效部分》,即《大清现行刑律》(见清代法规)中关于民事的规定。

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宣告“暂行援用”前清施行之法律,也包括《大清现行刑律》民事部分。

同年4月3日,参议院在《议决暂时适用前清之法律咨请政府查照办理文》中也指出:“嗣后,凡有关民事案件,仍应照前清《现行律》中规定办理。

”所谓民事部分,即指《大清现行刑律》中的“服制”、“户役”、“田宅”、“婚姻”、“钱债”等大部分或一部分,以及户部则例的“户口”、“民人继嗣”,“田赋”中的“开垦”“坍涨拨补”“牧场征租”、“寺院庄田”、“撤佃条款”、“滩地征租”等有关条款,直到1929年国民党政府公布新民法才予以废止。

3、《中华民国民法》1929年1月29日,立法院组成“民法起草委员会”,根据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确定的民法典各编的立法原则,先后完成了民法典各编草案,并经立法院通过。

自1929年5月至1930年12月,由“国民政府”陆续公布施行。

它主要渊源于清末的《大清民律草案》和北洋政府时期的《中华民国民律草案》,同时抄袭了德国、日本、瑞士等资本主义国家的民法原则及大量条文。

民法典的全部内容都服务于维护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制度,保障地主、买办和官僚资产阶级的财产关系和对劳动人民的人身奴役关系,保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掠夺特权。

如承认外国法人与中国法人享有同等的权利能力,从而大大加强了外国垄断资本的竞争地位,为帝国主义的经济掠夺活动提供了法律保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法学参考资料第一篇总论1、平等原则在民法中的表现。

平等原则是由民法调整的社会关系的性质决定的。

因为民法所调整的社会关系就是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这就必然要求法律赋予主体地位平等的地位。

平等原则的主要表现有:1民事主体的法律地位平等。

这既包括主体的主体资格平等,也包括在法律关系中当事人地位平等,各自独立;2民事主体平等地依法享受权利和负担义务;3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受法律的平等保护;4民事主体的责任平等。

2、民法的适用的原则。

1.特别法优于一般法2.强行法优于任意法3.例外法规定排除一般规定4.具体规定优于一般性条款。

3、监护人的职责?⑴ 保护被监护人的身体健康;⑵ 管理被监护人的财产;⑶ 管理和教育被监护人;⑷ 代理被监护人进行民事活动。

4、民事法律关系客体是作为法律关系内容的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共同指向的对象。

具有以下特征:有益性;客观性;法定性。

物是民事主体能够实际控制或支配的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的物质资料。

具有下列特征:须存在于人身之外;须能满足人们的社会生活需要;须能为人力所实际控制或支配;须为独成一体的有体物。

有价证券:是设定并证明持券人有权取得一定财产权利的书面凭证。

其特征:⑴有价证券与证券上所记载的权利不可分离;⑵有价证券的持有人只能向特定的义务人主张权利;⑶有价证券的支付义务人有单方的见券即付的履行义务。

5、支配权:是指主体对权利客体可直接加以支配并享受其利益的权利。

(物权、人身权、知识产权)请求权:是指请求他人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权利。

形成权:是指权利人得以自己一方的意思表示而使法律关系发生变化的权利。

(抵销权)6、★滥用权利,是指权利人不正当地行使权利,损害社会利益或他人利益。

其构成条件:⑴行为人有权利;⑵权利人行使权利的行为损害了他人或社会利益;⑶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

7、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和特征:民事法律行为是民事主体实施的以发生民事法律后果为目的的合法行为。

特征:⑴民事法律行为是民事主体实施的以发生一定民事法律后果为目的的行为;⑵民事法律行为是以意思表示为要素的行为;⑶民事法律行为是能发生当事人预期法律后果的合法行为。

8、民事法律行为的生效要件:⑴ 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⑵ 意思表示真实;⑶ 不违反法律或社会公共利益。

9、法律对民事法律行为附条件的要求?条件必须具备以下特点:⑴ 须为尚未发生的客观事实;⑵ 须为将来能否发生并不能肯定的事实;⑶ 须为合法的事实;⑷ 须为当事人约定的事项;⑸ 须为与当事人希望发生的法律效果不相矛盾的事实。

10、效力待定民事行为:是指于行为成立时其是有效还是无效尚不能确定,还待其后一定事实的发生来确定其效力的民事行为。

其类型:⑴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依法不能独立实施的双务行为;⑵无权代理行为;⑶无权处分行为;⑷债权人同意欠缺的债务移转行为。

11、法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⑴ 依法成立;⑵ 有必要的财产或经费;⑶ 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⑷ 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12、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是指法人能够以自己的名义享受民事权利和负担民事义务资格。

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与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相比具有以下特征:⑴ 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始于成立,终于消灭;⑵ 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受法人自然属性的限制;⑶ 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相互具有差异性。

13、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是指法人通过自己的行为取得民事权利和设定民事义务的资格。

与自然人相比,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具有以下特点:⑴ 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与其民事权利能力在存续时间上是一致的;⑵ 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受其目的和经营范围的限制;⑶ 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是由法人机关或者代表人实现的。

14、法人的责任是指法人对其在民事活动中发生的债务负责清偿的民事责任。

其特点:①法人的责任是法人独立承担的民事责任;②法人的责任是法人对其自己的债务承担的责任;③法人的责任是以法人的独立财产承担的责任;④法人的责任不能代替法定代表人的个人责任。

15、简述合伙的法律特征。

(2003年10月考题)合伙:是指两个以上的人为了共同的经济目的,按照共同协议组成的联合体。

⑴合伙是按照共同协议组成的联合体;⑵合伙是独立从事经营活动的联合体;⑶合伙人共同出资、共同经营;⑷合伙是合伙人共享收益、共担风险并对合伙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的组织。

16、个体工商户特点:①个体工商户是以户为经营单位的;②个体工商须依法核准登记;③个体工商户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从事工商业经营;④个体工商户以户的名义进行民事活动,享受民事权利和负担民事义务;⑤个体工商户的户主对个体工商户的债务承担无限责任。

17、代理:是指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以被代理人(本人)的名义进行民事活动,由本人直接承受其法律后果。

特征:代理人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实施代理行为;代理人代理进行的主要是民事法律行为;代理人独立为代理行为;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实施代理行为;代理人实施代理的法律后果直接由被代理人承受。

18、表见代理:是指行为人无代理权而以本人的名义与第三人为民事行为,但有足以使第三人相信其有代理权的事实和理由,善意相对人与行为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的,该民事法律行为的后果由本人承担。

构成要件:行为人无代理权却以本人的名义为民事行为;客观上有足以使相对人相信行为人有代理权的事实;相对人主观上无过错;行为人与相对人所为的民事行为具备生效条件。

19、民事时效:是指一定的事实状态持续存在一定时间后即发生一定的法律后果的法律制度。

诉讼时效:是指权利人于一定期间内不行使请求人民法院保护其民事权利的请求权,就丧失该项请求权的法律制度。

诉讼时效中断:是指在诉讼时效进行中,因发生法定事由致使以经经过的诉讼时效期间全归无效,待中断事由消除后,重新开始计算诉讼时效期间。

诉讼时效中止:是指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中止。

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诉讼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诉讼时效期间为1年的特别规定:⑴ 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⑵ 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经声明的;⑶ 延付或拒付租金的;⑷ 寄存财物被丢失或者被毁损的。

第二篇人身权人身权特征:人身权与人身紧密联系,具有不可分离性;人身权没有直接的财产内容,是一种非财产权;人身权虽无直接的财产内容,但它与财产权又有着密切联系;人身权为绝对权。

人格权的特征:人格权是作为民事主体资格所必备的权利;人格权是民事主体固有的一种权利;人格权是以人格利益为客体;人格权是由法律确认的。

主要包括:身体权(完整性身体保护权/对自己身体组织部分的肢体、器官和其他组织的支配权);生命权(生命安全的维护权/生命利益的支配权);健康权(健康维护权/劳动能力的保有、利用与发展权);姓名权(命名权/使用权/变更权);名称权(命名权/名称使用权/名称变更权/名称转让权)【干涉、盗用、假冒】;名誉权(名誉保有权/名誉维护权/名誉利益支配权)【侮辱、诽谤】;肖像权(形再现权/肖像使用权/不作为请求权)第三篇物权物权是民事主体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直接支配特定的物而享受其利益,并得排除他人干涉的权利。

特征:对世权;支配权;绝对权;以物为客体的权利所有权,是指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⑴ 所有权具有自权性;⑵ 所有权具有全面性;⑶ 所有权具有弹力性;⑷ 所有权具有恒久性。

共有:是指两个以上的权利主体对同一项财产共同享有所有权的法律状态。

其特征:共有主体的多数性/共有客体的同一性/共有内容的双重性/共有权的联合性/共有产生原因的共同性。

按份共有:是指共有人按确定的份额对共有财产分享权利,分担义务的共有。

其特征:⑴ 按份共有人的权利义务体现在一定的份额上;⑵ 按份共有人对其应有部分享有相当于所有权的权利;⑶ 按份共有人的权利义务及于共有物的全部;共同共有:是指共有人基于共同关系,对共有物不分份额地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共有。

其特征:⑴ 共同共有是不分份额的共有;⑵ 共同共有的发生以共有人之间存在共同关系为前提;⑶ 共同共有人平等地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善意取得,是指无权处分他人动产的占有人,将动产非法转让于第三人时,如果第三人取得该动产时出于善意,则取得该动产的所有权。

构成条件:标的物为动产;/让与人须为无权处分动产的占有人;/受让人须基于交易行为而取得动产的占有且须支付对价;/受让人受让财产时须为善意。

原所有人对让与人可行使下列权利:债务不履行损害赔偿请求权;侵权损害赔偿请求权;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

国有土地使用权:是指土地使用人为营造建筑物或其他工作物而使用国有土地的权利。

其特征:⑴国有土地使用权是以国有土地为标的物而成立的用益物权;⑵国有土地使用权是以国有土地的开发为目的而成立的用益物权;⑶国有土地使用权是具有期限性和让与性的用益物权。

★地役权,是指为自己土地的便利而使用他人土地的权利。

其法律特征:⑴地役权是存在于他人土地上的物权;⑵地役权是为需役地的便利而设定的物权;⑶地役权是具有从属性的物权;⑷地役权是具有不可分性的物权。

典权是指支付典价,占有他人的不动产而进行使用收益的权利。

其特征:⑴ 典权是存在于他人不动产之上的物权;⑵ 典权是以使用收益为目的的物权;⑶ 典权是以占有典物为成立要件的物权;⑷ 典权是以支付典价为对价的物权;⑸ 典权是有期物权。

A典权人的权利:⑴ 典物的占有、使用、收益权;⑵ 转典与出租权;⑶ 让与权;⑷ 优先购买权;⑸ 修缮重建权;⑹ 费用求偿权;B典权人的义务:⑴保管典物;⑵返还典物。

担保物权是以确保债权的实现为目的,于债务人或者第三人的特定财产或权利上所设定的物权。

特征:⑴ 担保物权具有变价受偿性;⑵ 担保物权具有从属性;⑶ 担保物权具有不可分性;⑷ 担保物权具有物上代位性。

先诉(检索)抗辩权,是指一般保证的保证人在主合同纠纷未经审判或者仲裁,并就主债务人财产依法强制执行仍不能履行债务前,对债权人可以拒绝承担保证责任的权利。

抵押:是指债务人或者第三人不转移对财产的占有,将该财产作为债权的担保。

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有权依法以该财产抵价或者以拍卖、变卖该财产的价款优先受偿。

其特征:⑴抵押权是不转移占有的担保物权;⑵抵押权的标的物可以是不动产或动产,也可以是权利;⑶抵押权具有特定性;⑷抵押权具有顺序性。

简述抵押权的实现条件。

(2004年10月考题)抵押权的实现条件:①须抵押权有效存在并不受限制;②须债务人的债务履行期限届满;③须债务人未履行债务;④须非因债权人方面的原因未履行债务。

抵押权人的权利:一、抵押权的保全权:包括①停止侵害和排除妨碍的请求权;②恢复原状请求权;③提供相当担保请求权;④损害赔偿请求权。

二、抵押权的处分权:三、优先受偿权(最主要):①在一般情况下,抵押权人优先于普通债权人受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