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喻、比拟的修辞手法
比喻与比拟的区别

比喻与比拟的区别
比喻和比拟是两种不同的修辞手法,其中比喻是将一种事物比作另一种事物,以便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原始事物;而比拟则是通过强调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来使某个观念更加生动形象。
具体来说,比喻是通过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直接相比来表达某种含义,通常是采用“是……的样子”、“就像……一样”等
语言结构来构造。
比如说,“他的声音像是深夜里的寂静”就是一个比喻,通过将“声音”和“深夜里的寂静”做出直接的类比,
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声音的特点和情感色彩。
相比之下,比拟则是通过强调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来使得某个观念更加鲜明明了。
比如说,“这个房间像是一个马蜂窝一
样热闹”,就是一个比拟,通过强调房间和马蜂窝在热闹程度
上的相似之处,来让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房间内的喧闹氛围。
总而言之,比喻和比拟是两种不同的修辞手法,前者通过直接比较来表达含义,后者则通过强调相似性来加强印象。
比喻和比拟的区别

比喻和比拟的区别比喻和比拟的区别:(1)比喻和比拟都有“像”字,但它们既不相同,也不相近。
(2)比喻中的本体和喻体必须出现,而比拟中不一定出现本体或喻体;(3)比喻只能用明喻,不能用暗喻。
(4)比喻可以把甲事物说成乙事物,把抽象事物具体化;比拟却只能把甲事物说成乙事物。
1。
两者的主要区别比喻和比拟都是修辞手法,因为二者都有比喻词,都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但是它们的区别是显然的。
例如:1、《水晶之歌》的小说语言十分精练。
例如:再如,再如例如:小说开篇写“水晶”,结尾又以这位“神奇女王”自喻,再次点明了这部作品是“献给水晶的赞歌”,这里将虚拟与现实紧密地联系起来。
(1)(2)2。
二者的表达效果比喻生动形象,引人入胜,具有极强的感染力;比拟更富有情趣,给人以鲜明的印象,并使读者产生愉快的感受。
3。
二者适用范围不同比喻和比拟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几乎可以运用于各种文体。
但是它们又各有侧重,不能互相替代。
4。
使用方法不同比喻和比拟都是修辞手法。
比喻的特点在于,借助比喻的表现手法,可以使语言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
比喻的结构多是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在前,喻体(打比方的事物)在后。
因此,只要理解了本体和喻体的关系,抓住喻体的特征,就不难判断出本体来。
而比拟的结构多是本体(被比拟的事物)在前,喻体在后,本体和喻体合二为一。
比拟有三种形式:拟人、拟物和拟物。
其中拟物又包括拟声、拟态和复合拟物。
比拟属于比喻的范畴,但二者又不完全相同。
比拟是对本体的摹拟,但它不同于摹拟。
我们说某人像某人,只是把他当作某人,而不是把他当作另一个人;而比拟却是把某人当作另一个人。
我们称甲事物是某人,就是指甲事物具有乙事物的特点,即把甲事物当作乙事物来描述。
5。
使用条件不同比喻和比拟虽然都是修辞手法,但二者还是有区别的。
比喻必须出现本体和喻体。
也就是说,没有出现本体或喻体的比喻是不存在的。
而比拟可以出现本体和喻体。
比拟在形式上比较灵活,可以不出现本体和喻体,也可以出现本体和喻体。
比喻和比拟怎么区分

比喻和比拟怎么区分
一、比拟和比喻主要用来加强语言的含义,是两种不同的修辞手法,其区别有侧重点不同、性质与作用的不同、句式结构的不同,具体内容如下所示:
1.侧重点不同
(1)比拟重在“拟”,将A事物比作B事物,两者是互相融合的。
(2)比喻重在“喻”,将A事物比喻成B事物时,两者是分开的。
2.性质与作用的不同
(1)比拟:将另一事物具有的特性用于本事物。
(2)比喻:找出与本事物有相似点的另一事物,然后,将本事物比作另一事物。
3.句式结构的不同
(1)比拟:主要依靠个人的想象,然后,将本体比拟成其他事物的某一特性。
(2)比喻:由本体、喻体与喻词这三部分组合而成。
二、拓展阅读
1.利用比拟的手法,描写句子。
(1)蒲公英随着风婆婆高低起舞。
(2)红石榴非常高兴地裂开了嘴。
(3)春天的风轻轻拂过,唤醒了沉睡的大地。
2.利用比喻的手法,描写句子。
(1)她的脸红得像一个苹果。
(2)弯弯的月亮就像一艘小船。
(3)她的眼睛就像星星一样漂亮。
(4)秋天的雨就像是一个空调,吹走了夏天的炎热。
(5)大雪就像是一大片一大片的鹅毛,轻轻飘落。
九种修辞手法

九种修辞手法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
1、比喻就是打比方,是用本质不同又有相似点的事物描绘事物或说明道理的修辞手法。
2、比拟就是把甲事物当作乙事物来描述、说明的修辞手法。
3、借代指不直说某人或某事物的名称,而借用与它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的修辞手法。
4、夸张,为达到某种表达效果,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修辞手法。
5、对偶就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上密切相关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同或相近的意思的修辞手法。
6、排比是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的修辞手法。
7、反复为了表达强烈的感情,有意重复使用某个词语、句子或句群的修辞手法。
8、设问无疑而问,自问自答,以引导读者注意和思考问题的修辞手法。
9、反问是一种为了加强语气,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
的意思的修辞手法。
反问一般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在反问句中。
修辞手法之比喻比拟借代的区别联系

借喻与借代旳区别
相同:一事物代另一事物 不同:其一,借喻侧重相同性,借代侧重有关性。
其二,借喻能改为明喻而借代不能 。 即:借代-只代不喻;借喻-喻中有代
• 例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借代) 我就懂得,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 旳厚障壁了.(借喻) (可改为明喻:我们之间旳隔膜像一层可悲 旳厚障壁)
例如: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旳关系,就是箭和靶旳关系。 (3)借喻。经典形式是:甲代乙。不出现本体,直接论述喻体。 但它不同于借代。借代取两事物有关点,借喻取两事物旳相同点。 例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4)博喻 连用几种比喻共同阐明一种本体。 雨最寻常旳,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 细丝,密密地斜织着。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
(4)名称代本体。 例:我买了一台“苹果”。
(5)材料代该事物 例如:五十年间万事空,懒将白发对青铜 (6)借作者代著作 如:读点鲁讯 (7)借产地替代事物 如:给客人沏杯龙井
(8)详细代抽象如: 枪杆子里出政权
从他旳祖父到
借代旳作用
他,三代不捏 锄头柄了。
①形象生动、要点突出。
②简洁、精炼。
③灵活,不死板,给人以幽默感。
构成 分类
本体
喻词
• 像、好像、好 明喻 有 像、犹如、似
、若
• 是、成、变成 暗喻 有 、 成为、看
成、化作
喻体
有 有
借喻 无
无
有
• 连用几种比喻,对同一本体 博喻 从不同角度、不同相同点进
行比喻。
构成比喻必须具有旳条件:
(一)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旳事物。
(二)虽有喻词,但不是比喻。
①同类相比。例如:他旳性格很像他母亲。 ②表达猜度。例如:他刚刚好像出去了。 ③表达想象 例如:每当看到这条红领中,我就 好像置身于天真灿漫旳少年时节。 ④表达举例。例如:此次考试诸多同学旳进步很大, 像张昊、李疏桐等等。
高考语文常见的八种修辞手法

高考语文常见的八种修辞手法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掌握好这几种修辞手法,对自己的写作和文章赏析是很有帮助的。
高考语文常见的八种修辞手法1、对比是把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并举加以比较的方法。
作用:能使语言色彩鲜明,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更加鲜明突出。
示例: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②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2、对偶用结构相同或相近,字数相等的一对短语或句子对称排列起来表达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是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有音乐美。
示例:①满招损,谦受益。
②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③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流水对)④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扇面对)3、比喻它是用某一具体的、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的、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
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
明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本体)如(喻词:像、似、若、犹、好像、仿佛)乙(喻体)。
暗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是(喻词:成、变成、成为、当作、化作)乙。
明喻在形式上是相似关系,暗喻则是相合关系。
借喻:只出现喻体,本体与比喻词都不出现。
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
给人以深刻鲜明的形象,使说理更透彻。
示例:燕雀安知鸿鹄之志!4、借代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这一人或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名称来替代,如以部分代全体;用具体代抽象;用特征代本体;用专名代通称等。
作用:可引人联想,形象突出、生动、具体、使特点更鲜明。
示例:①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一针一线代群众的一切财产)②不要大锅饭。
("大锅饭"代抽象的"平均主义")③花白胡子坐在墙角里吸旱烟。
(花白胡子是以特征代本体)④千万个雷锋活跃在祖国大地上。
("雷锋"以具体的形象代抽象的共产主义思想)5、反复根据表达需要,使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一再出现的方法。
比喻和比拟的区别举例

比喻和比拟的区别举例
比喻和比拟是两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它们都是通过对事物之间的相似点进行比较来进行表达。
但是它们在表达方式上还是有所不同的,下面举例来说明它们的区别。
比喻是把一个事物直接用另一个事物来形容,使其更加生动形象。
例如:“他的心情就像是一池静水,没有波澜。
”这里把他的心情比喻成了一池静水,意思是他的心情非常平静安静,就像一池静水一样没有波澜起伏。
比拟则是通过将两个事物进行对比,来体现它们之间的共性和差异。
例如:“他的声音像是一把小提琴,柔美而婉转。
”这里并没有直接用另一个事物来形容他的声音,而是通过将他的声音和小提琴进行对比,来表达他的声音柔美婉转的特点。
可以看出,比喻和比拟的区别在于比喻是通过直接用另一个事物来形容,而比拟则是通过对比来表达共性和差异。
在写作中,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修辞手法,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也能更好地传达作者的思想和感受。
- 1 -。
小学常见的八种修辞手法

小学常见的八种修辞手法: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1)比喻。
它是用某一具体的、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的、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
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
(2)夸张。
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描绘的一种修辞方法。
(3)排比。
把内容相关、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一般要三个或三个以上)短语或句子连用的方法。
(4)反问。
是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确定的意思,因此,不需要回答。
(5)设问。
为了突出所说的内容,把它用问话的形式表示出来。
(6)拟人。
把人当物写或把物当人来写的一种修辞方法,前者称之为拟物,后者称之为比拟。
(7))借代。
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这一人或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名称来替代,如以部分代全体;用具体代抽象;用特征代本体;用专名代通称等。
(8)对偶。
用结构相同或相近,字数相等的一对短语或句子对称排列起来表达相对或相近的意思详解:1.比喻:作用: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的事物解说,即打比方,帮助人深入理解。
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类别|特点|本体|比喻词|喻体|例句明喻|甲像乙|出现|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犹如|出现|那小姑娘好像一朵花一样。
暗喻|甲是乙|出现|是、成为|出现|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就是一幅青山绿水画。
借喻|甲代乙|不出现|无|出现|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顶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2.比拟:借助丰富的想像,把物当成人来写,或把人当成物来写,或把甲物当成乙物来写。
作用:能启发读者想像,令文章更生动。
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1)拟人: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思想、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例句: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修辞技巧是一种积极修辞的语言现象。
它把抽象的变为具体的,往往可以造成超脱寻常文字、寻常文法以至寻常逻辑的新形式,而使文辞呈现出一种动人的魅力,同时还有着启迪构思、结构文章等多方面的作用。
利用乙事物来说明与其本质不同而又有相似之处的甲事物,称为比喻。
比喻的三个要素是被比喻物、比喻物和相似点。
比喻的类型有明喻、暗喻和借喻等。
它可以使事物描写形象化,深奥道理显浅化,情境描绘生动化,是一种运用十分广泛、使用频率很高的修辞手法。
例如:“你攀登过这样的大山吗?它高插云霄,有的山顶还有终年冰雪不溶的帽子。
云雾像是束在她腰上的轻纱。
”(秦牧《雄奇瑰丽的中国山水》)云雾被喻为“束在她腰上的轻纱”,逼真形象,一座沉睡的山被写活了,成了一位轻歌曼舞的姑娘。
运用联想,把甲事物当作乙事物来描写,称为比拟。
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两类。
它有助于抒发感情,渲染气氛,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例如:“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银烛照红妆。
”(苏轼《海棠》)诗人将海棠花比作美女,生动地刻画了花的红妆粉裹的娇美神态,细致入微地表现了对花的怜惜眷爱之情。
又如:“如今时间多宝贵,这儿光阴泡茶喝。
”(《讽刺与幽默》)这里把“光阴”当作可以泡的饮料,是说时间在品茶闲侃中白白浪费了,实为可惜。
描述事物时,运用超出客观事实的语言来渲染强调事物,称为夸张。
它可以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引起人们的丰富想象,使读者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例如:“羊腿的肉真咸,酒也是土豆做的,可杨帆吃时,那香劲儿能馋得死人都活过来。
”(郑万鹏《当代青年三部曲之一》)这种饿坏了的极度描写,不仅不使人感到言过其实,反而使人感到十分真实,仿佛见到了他那狼吞虎咽的模样。
又如:“叫一声‘请’!一齐举箸,却如风卷残云一般,早去了一半。
”(吴敬梓《儒林外史》)这里把吃了一半的时间大大提前,言速度之快,给人深刻的印象。
把相反、相对的事物放在一起,作比较,称为对比。
它可以鲜明地提示出对立着的美与丑、善与恶等等,给人们以深刻的印象和启示。
例如孙谈宁《农妇随笔录‧买到买不到歌》:“钱可以买到房屋,但买不到家;钱可以买到药物,但买不到健康;钱可以买到美食,但买不到食欲;钱可以买到床,但买不到睡眠;钱可以买到珠宝,但买不到美。
”文章中运用了对比手法,给人以深刻的启示:钱不是万能的。
特别是那些至善至美的东西,永远不是钱所
能买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