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家乡的人和物》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记录家乡的人和物》教案

《记录家乡的人和物》教案

《记录家乡的人和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关注家乡的人和物,培养学生的乡土情怀。

2. 培养学生运用文字、图片、音视频等多种方式记录和表达家乡的人和物。

3. 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及信息整理与传播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家乡的人:家乡的历史人物、文化名人、普通劳动者等。

2. 家乡的物:家乡的自然景观、文化遗产、特色物品等。

3. 记录方式:文字记录、图片拍摄、音视频录制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人和物,培养学生记录和表达的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观察,运用多种方式记录和表达家乡的人和物。

四、教学方法1. 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家乡的人和物,发现家乡的特色。

2. 访谈法:引导学生采访家乡的劳动者,了解他们的工作和生活。

3. 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动手记录和表达家乡的人和物。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收集家乡的人和物的相关资料,如图片、视频等。

2. 学生准备:准备好记录工具,如笔记本、相机、录音笔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家乡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人和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交流:让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家乡人和物的故事,培养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

3. 实践操作:引导学生分组进行观察、访谈,动手记录和表达家乡的人和物。

4. 成果展示: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记录成果,鼓励学生互相评价、学习。

5.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发展变化,培养学生的乡土情怀。

七、教学评价1. 学生对家乡的人和物的了解程度。

2. 学生记录和表达家乡人和物的能力。

3. 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参与度和合作意识。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家乡特色文化活动,如剪纸、土陶、民间舞蹈等。

2. 邀请家乡的劳动者和文化名人走进课堂,分享他们的工作和生活经验。

3. 开展家乡文化调查,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和民俗。

九、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学习兴趣、能力提高等方面,以便更好地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记录家乡的人和物》教案教学设计1

《记录家乡的人和物》教案教学设计1

《记录家乡的人和物》教案教学设计1 学习任务群:当代文化参与第一节记录家乡的人和物【相关知识】学会访谈(一)访谈过程应注意的问题1.访谈前的准备工作访谈前最好做一个访谈问卷,充分熟悉访谈问卷的内容,同时对访谈问卷所涉及的知识、背景材料都应当有充分的准备,带齐进行访谈需要的有关材料,准备好一切可用的记录工具,选择合适的访谈时间、地点;尽可能了解访谈对象,访谈前尽可能收集有关被访者的材料。

2.接近访谈对象首先对访谈对象的称呼要准确,体现尊重的原则;自我介绍,介绍自己的身份,或找被访谈者的领导或其他人做引荐。

要求访问者要热情有礼貌,不失约,要有必要的寒暄、真挚的感谢。

简单介绍访谈的相关事宜,并设法营造友好氛围。

3.进行访谈要把握住方向及主体,能避免的题外话尽量避免。

必须抓紧一切时间和机会随时记录。

如果事先向被访问者说明,则名正言顺,用录音或照相当面记录;如果没有事先说明,则应事后抓紧时间追记。

4.访谈结束要用直接或者比较委婉的预期表示访谈将要结束,最重要的是要表示感谢,并为后续的联系做好交代。

(二)访谈提问时的注意事项1.营造合适的“气氛”建立相对融洽的气氛,让被访者受访时感受到此次的访谈是平等的、可信任的、安全的,发言不会给自己带来伤害。

2.访谈过程中主持人的注意事项①不要只按访谈提纲的顺序进行提问,适时根据被访者的问题来调整访谈提纲顺序。

②不要批判被访者的观点、想法和意见。

同时,也不要诱导被访者。

③不要代替被访者说话,或抢先发表观点。

(即使你知道被访者会怎么回答/怎么做)④不要打断被访者,尽量在被访者描述完一件事情后,再进行提问,可以适当地记录被访者的回答内容。

如果被访者在讨论与主题无关的内容,可打断。

⑤注意倾听和观察,并适时地做回应。

注意被访者的表情、用词、语气、动作、停顿等(往往需要通过这些来判断被访者的态度),适当通过肢体语言互动(如对视的目光交流、微笑、点头等),或者简答的语气词回应(如嗯、真的、是这样等)。

《记录家乡的人和物》名师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一必修上)共3篇

《记录家乡的人和物》名师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一必修上)共3篇

《记录家乡的人和物》名师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一必修上)共3篇《记录家乡的人和物》名师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一必修上)1《记录家乡的人和物》名师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一必修上)在我们的身边,有许多值得我们记录的人和物,他们或让我们感动,或让我们热泪盈眶。

本文将介绍《记录家乡的人和物》名师教学设计,探讨如何通过教学引导学生真正感受生活的美好与真实,善于反思,塑造积极阳光的人生态度。

一、理论探究1.1 “记录”的重要性“记录”是我们学习生活的重要手段,也是用来讲述故事、传递信息的有效工具。

记录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历史、文化、社会以及自然等多个领域的知识,让我们的人生更加丰富多彩。

同时,《记录家乡的人和物》也是一种探索人性、表达情感和寻求精神寄托的一种方式,让我们深刻体验到不同的人生价值和不同的生命价值。

1.2 “家乡”的意义“家乡”不仅是地理概念,更是精神符号。

他代表了一个人的成长环境、文化底蕴、人文情感和根源情结。

因此,《记录家乡的人和物》不仅可以展现个人的情感世界,也可以构建更加富有影响力的文化现象。

二、教学实践2.1 教学目标1)通过深刻的思考分享、让学生了解记录的重要性和家乡的意义。

2)通过开展实地调查、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记录方法和技巧。

3)通过简单组织、让学生实际运用相关技术,掌握编写记录文章的基本技巧。

4)让学生通过写作体会到记录带来的情感和价值,展示审美意识和创作才能。

2.2 教学内容1)记录的重要性和家乡的意义在课堂上通过文学、音乐、影像等方式,让学生体会到记录在历史、文化和民族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了解家乡的历史、人文背景和文化传承。

2)记录方法和技巧让学生深入家乡,通过实地调查记录,了解如何获取资料、确定主题、采取什么手段进行记录等技巧。

同时通过模拟实验和讨论,让学生掌握科学研究方法和实用技能。

3)记录文章的基本技巧通过对范文分析和对比,让学生掌握记录文章的结构、语言特点和营造氛围的技巧,提高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记录家乡的人和物》教案

《记录家乡的人和物》教案

《记录家乡的人和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关注家乡的人和物,培养学生的乡土情感。

2. 培养学生运用文字、图片、音频等多种方式记录和表达家乡的人和物的能力。

3. 提高学生观察、思考、创新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家乡的人:家乡的历史人物、文化名人、普通劳动者等。

2. 家乡的物:家乡的自然景观、历史建筑、特色手工艺品等。

3. 记录方式:文字、图片、音频等多媒体方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人和物,培养学生记录和表达的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创新记录方式和表达手段,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力。

四、教学方法1. 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家乡的人和物,发现家乡的特色。

2. 访谈法:鼓励学生采访家乡的老年人,了解家乡的历史和文化。

3. 创作法: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式记录和表达家乡的人和物。

4. 分享法: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学生准备:提前让学生了解家乡的人和物,做好观察和采访的准备。

2. 教师准备: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如图片、音频等,搭建分享平台。

3. 教学环境:创设轻松、自由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敢于表达和分享。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家乡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人和物,激发学生的乡土情感。

2. 学习交流: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家乡人和物,互相交流心得体会。

3. 观察与采访:布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观察和采访家乡的人和物,记录下来。

4. 创作展示:学生根据观察和采访的结果,创作出文字、图片、音频等多种形式的作品,进行展示。

5. 评价与反思:学生互相评价作品,教师给予指导和建议,共同总结经验教训。

七、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观察、采访、创作等环节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参与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2. 作品评价:评价学生作品的创意、内容、表达方式等方面,给予肯定和指导。

3. 反思评价: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作品进行反思,提高自我认识和表达能力。

《记录家乡的人和物》教学设计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记录家乡的人和物》教学设计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记录家乡的人和物》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当代文化生活”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关注和参与当代文化生活,学习剖析、评价文化现象,积极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和交流,增强文化自信。

核心意图是通过聚焦现象、调査等方式就文化问题展开研讨和交流,强调学生的学习意识与学习过程。

对于所在村镇、社区的人物、风物进行访谈调查,并撰写访谈录、风物志,是进行当代文化参与的重要方式,也是培养学生对村镇、社区、乃至家乡、国家良好情感的重要途径。

“记录家乡的人和物”是第四单元“家乡文化生活”学习活动之一。

学习如何访谈,拟写采访提纲并能够在整理素材的基础上自选角度,确定记述重点。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访谈、考察等方式了解家乡的人、物、历史、习俗等,并撰写一篇《家乡人物(风物)志》。

要突出家乡特色,力求能够融入自己对家乡的思考与情感。

二、学习目标语言建构与运用:学习做访谈并撰写人物(风物)志。

思维发展与提升:了解家乡的人、物、风景;掌握融治流利的访谈技巧:收集家乡历史人物,辩证看待这些历史人物对家乡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提高思辨能力。

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收集家乡历史人物的资料和实地采访调查,增进对这些人物的理解,从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传承并弘扬家乡的优秀文化,为家乡留下一段美好记忆。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收集家乡人物的资料和实地采访调查。

难点:撰写人物(风物)志。

四、教学方法点拨法、合作探究法。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实施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师:有这样一首歌,表达着对故乡的款款深情,述说着对故乡的浓浓乡思,接下来,请同学们认真倾听《松花江上》,展开想象,让思绪飞到我们的家乡。

松花江上1935年张寒晖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

师每一位异乡漂泊的游子,大抵都逃不脱思乡之情的困扰。

我们都有自己的家乡,那么何谓“家乡”呢?请同学们从造字法的角度推敲“家乡”二字的含义。

《一__记录家乡的人和物导学案-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

《一__记录家乡的人和物导学案-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

《一__记录家乡的人和物》导学案《一村记录家乡的人和物》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人口分布等基本情况。

2. 掌握家乡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特色物产等方面的知识。

3. 能够用适当的语言表达对家乡的喜爱和倾慕之情。

二、导学内容1. 家乡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

2. 家乡的人口分布和民俗风情。

3. 家乡的历史文化和特色物产。

三、导学步骤第一步:导入老师向学生展示一幅家乡的地图,引导学生谈论家乡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激发学生对家乡的兴趣。

第二步:进修1. 学生观看一段介绍家乡的视频,了解家乡的人口分布和民俗风情。

2. 学生分组讨论家乡的历史文化和特色物产,分享各自的见解和体会。

第三步:实践1. 学生分组完成一份家乡的调研报告,包括地理位置、气候特点、人口分布、民俗风情、历史文化、特色物产等内容。

2. 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家乡的作文,表达对家乡的热爱和倾慕之情。

第四步:总结学生展示调研报告和作文,互相交流分享家乡的美好和特色,增进对家乡的认识和了解。

四、拓展延伸1. 学生可以邀请家乡的尊长或乡邻来学校做客,分享家乡的故事和传统文化。

2. 学生可以组织一次家乡文化展,展示家乡的特色物产、传统手工艺品等,让更多人了解和关注家乡。

五、课后作业1. 继续收集家乡的资料,完善调研报告。

2. 继续写作关于家乡的作文,表达更深层次的思考和感悟。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对家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增强了对家乡的热爱和归属感,培养了学生对家乡文化的传承和发扬的认识。

希望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让学生更加珍惜家乡,传承家乡的优秀传统,为家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记录家乡的人和物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记录家乡的人和物

近千年的历史。整个建筑结构严谨,朴实庄重,造型浑厚,为我国北方密檐式佛塔之佳作。见证了
康熙七年8.5级剧烈的大地震,1938年悲壮的滕县保卫战。从明清至今经历了数次维修维护。2013年被国
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3月,龙泉塔再次进行保护性维修,修缮后的龙泉塔成
为悠久历史的重要标志。
苏州地方名人志 苏州自古以来文化昌盛,人文荟萃。隋唐开科取士以来,自唐至清的近1300年间.科举仕进的,苏州 辖区共出文状元45名,占全国的7. 6%,其中,唐代有7名,宋代有4名,明代为8名,清代为26名(占 清代U4科状元的22. 8%),明代苏州府有进士 437名,清代则有600名。至于封疆大吏、征战良将、地 方官员、社会名流,有贡献于社稷的苏州人,或外地人有功苏地而为后人推崇的,清道光年间沧浪亭所立 名贤祠,初建即列名贤像赞570名,后又续增名贤600余名。名贤祠几经兴废,民国30年(1941)重修后, 尚存名贤像赞594名。具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几位。 商末 泰伯、仲雍南奔吴地,教民农耕,三以天下让,号为至德,堪称吴地文化的开化之祖。 春秋时期 孙武,齐景公时齐国贵族,因齐国内乱而奔吴。著就《兵法》十三篇,帮助吴王阖闾南服越国,西破强 楚,争霸中原,号称“兵圣”。 两晋 陆机(261—303),字士衡,文学家。曾任平原内史,世称“陆平原”,与弟陆云并称“二陆”。20岁时写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四单元《记录家乡的人和物》教学设计
一、情景导入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都有自己的家园。家乡的山川草木、风土人情和那血浓于水的亲情,连同
那关于故土的传说,都成为我们成长的精神滋养,都是我们的“根”。了解家乡文化,记录家乡人的故 事。 二、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教学目标 1 .了解家乡的人、物、文化、习俗等。 2 .学习做访谈、调查并撰写报告,学习撰写《家乡人物(风物)志》 3 .传承并弘扬家乡的优秀文化,提出合理化建议。 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访问家乡人物,学习访谈的方法技巧。 思维发展与提升:了解家乡人物、历史、习俗等。 审美鉴赏与创造:记录家乡文化,参与文化建设,学会分析、评价文化现象。 文化传承与理解:通过参与家乡人和物的调查,培养参与能力,锻炼社交能力,更多地关注和参与家乡文 化生活,传承优秀文化,为家乡留下一段美好的记忆。 三、学习背景

《记录家乡的人和物》教案

《记录家乡的人和物》教案

《记录家乡的人和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关注自己的家乡,发现家乡的特色人物和特色物品。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记录的能力。

3. 增强学生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家乡的特色人物:历史名人、英雄人物、文化名人等。

2. 家乡的特色物品:传统手工艺品、特色美食、自然资源等。

3. 记录方法:文字、图片、采访、观察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发现家乡的特色人物和特色物品,学会用多种方式进行记录。

2. 难点:如何生动、具体地描绘家乡的特色人物和特色物品,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和感受。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收集家乡的特色人物和特色物品的相关资料。

2. 学生准备:观察和了解自己家乡的特色人物和特色物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家乡,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 教学环节一:介绍家乡的特色人物1. 教师展示家乡特色人物的相关资料,如图片、文字等。

2. 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家乡特色人物,如历史名人、英雄人物、文化名人等。

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文字描绘这些特色人物,突出他们的特点和贡献。

3. 教学环节二:介绍家乡的特色物品1. 教师展示家乡特色物品的相关资料,如图片、实物等。

2. 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家乡特色物品,如传统手工艺品、特色美食、自然资源等。

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文字描绘这些特色物品,突出它们的特点和价值。

4. 教学环节三:记录家乡的特色人物和特色物品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位特色人物或特色物品进行记录。

2. 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式进行记录,如文字、图片、采访、观察等。

3.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建议和帮助。

5. 教学环节四:分享和评价1. 各组展示自己的记录成果,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2. 教师对学生的记录成果进行总结和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6. 总结: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人和物,学会用多种方式进行记录,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注意事项:1.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思考和表达,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录家乡的人和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语言建构与运用学习做访谈并撰写人物(风物)志。

思维发展与提升了解家乡的人、物、风景;掌握融洽流利的访谈技巧;收集家乡历史人物,辩证看待这些历史人物对家乡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提高思辨能力。

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收集家乡历史人物的资料和实地采访调查,增进对这些人物的的理解,从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传承并弘扬家乡的优秀文化,为家乡留下一段美好记忆。

教学重点收集家乡历史人物的资料和实地采访调查。

教学难点撰写人物(风物)志告。

教学时间2课时(不含采访活动过程)。

教学过程01师生互动,引入课题1.打开湖南地图,请同学们找到新宁在这张地图上的位置,让同学们充分了解新宁的地理位置,并说说知道的家乡的著名人物或者历史建筑、风俗习惯等。

2.我们居住的家乡有着各类人物、多样景致和特殊习俗,承载着我们丰富的记忆与情感。

也许某个人物留下了动人的故事,也许某幢建筑有着不朽的价值,也许某个物件有着特殊的来历,这些都值得我们去寻访探究。

我们这次专题活动的任务是采访家乡的有关人物,了解家乡的人物、历史、习俗等,并搜集相关的文献资料,写一篇《家乡人物(风物)志》。

02储备知识,未雨绸缪1.什么是访谈和访谈录?“访谈”是“访”与“谈”的结合,“访”有调查、探询之意。

访谈强调了交流中探询的意味。

访谈有关问题,通过被访者的答复来收集客观事实材料。

访谈方式灵活多样,方便可行,可以按照研究的需要向不同类型的人了解不同类型的材料。

访谈录是访谈员根据调查的需要,以口头形式,向被访者提出生活中需要对新闻人物、商业人物、科研人员等进行采访,以帮助了解情况、获取信息、推广经验等,这样写出的文章叫访谈录。

它是新闻体裁的一种,是以访谈形式报道新闻人物的一种体式。

按内容分为新闻访谈、商业访谈、科技访谈、军事访谈等;按形式大致分为当面访谈、电话访谈、网络访谈等。

2. 访谈要做好哪些准备工作?访谈之前要做充分准备。

可以查阅相关材料,也可以实地考察风景名胜、建筑设施,或走访本地博物馆和档案馆等。

先要了解采写的对象,确定访谈的主题(如家乡名称的由来、家乡的历史传说等),然后拟定采访提纲,根据访谈主题选定合适的访谈对象并征得对方同意。

3. 访谈技巧:“三要六不要”三要:主导场面,要善于引导;语速要控制好;谁来执笔要说清楚。

六不要:不要过于主动;不要啰唆;自己不要急于下结论;不要一开始过度抬高被访谈者的地位,比如“您的信息很重要”之类的;介绍自己的意见的时候不要用“可能”等字眼;“随时可以问我”这种多余的话不要说。

4. 制定访谈记录表和风物登记表。

5.拟订访谈提纲所谓采访提纲就是记者在实施采访之前所拟定的有关采访计划和调查纲目(即采访问题)的书面内容。

采访提纲在记者的调查采访活动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果采访前没有拟定一个相关的采访提纲,采访时就很可能会陷入盲目,成为一只“无头苍蝇”。

采访提纲包括两个方面:①采访计划,所谓采访计划,是指大体的活动步骤、方式,确定要采访的部门、人员名单及其先后顺序,设想一下写什么体裁、多少字、采写周期等;②二是调查纲目。

所谓调查纲目,是指所要提问的大纲细目。

风物采访提纲样板听说家乡有一批汉代古墓,需要了解相关情况,进行采访。

采访计划:进行现场观察;采访相关部门负责人或专家,听取专业解释。

调查纲目(问题):①文物何时、何地、何人最先发现?②汉墓的具体年代?墓主是谁?什么身份?③有些什么文物?数量多少?有什么价值?④和其他地方的汉墓相比,有什么异同?⑤家乡汉墓的出土有什么意义?⑥其他补充性的考古专业知识。

历史名人采访提纲样板在报刊杂志看到有关某某人物的事迹介绍,需要了解相关情况,进行采访。

采访计划:进行现场环境观察;采访当地老人和相关部门负责人或专家。

调查纲目(问题):①您知道他的生平资料?②他流传下来的故事有哪几个?③您觉得他跟一般人有什么不同之处?④您觉得他对家乡的贡献表现在哪些方面?⑤您认为我们后人应该从哪些方面向他学习?6.撰写“志”。

撰写“志”要突出家乡特色。

记叙人物,要写清人物的生平、主要事迹、突出他对家乡的贡献。

记叙风物,要写清楚其来源、特点、文化价值等。

“志”的表述方式以叙述和说明为主,语言力求准确、平实、简易,在记叙中自然地融入自己对家乡的思考与情感。

人物志:人物生平、主要事迹、重要贡献、社会影响。

风物志:写作事由、风物渊源、特色风貌、文化价值。

03示例引路,规划活动示例:对家乡某古老建筑访谈1. 独立思考家乡的古老建筑有哪几类,哪些是需要保护、发展或弘扬的,哪些是需要摒弃的。

2. 访谈时,重点要询问哪个方面的问题。

3. 采谈对象:家乡中的长辈。

4. 访谈问题:家乡建筑的类别;这些建筑的历史和特点;本地的古迹遗存;哪些值得保存下来;与这些建筑相关的人文价值;有关部门对未来的设想。

5. 访谈准备:划分访谈小组(以不超10人为宜);自制访谈表格或选用老师提供的任务清单;准备必要的用具,如照相机、录音笔、书写笔、笔记本等;准备好提问提纲。

6. 采访过程。

7. 整理归纳撰写风物志。

04满载而归,展示成果(一)人物志示例:《杨再兴志》杨再兴,瑶族(一说苗族),宋徽宗崇宁三年(1104)出生。

幼年丧父,随母至新宁县窑市镇外婆家定居。

杨自小习武,弓法神奇。

高宗绍兴元年(1131),曹成自北方入湘,杨被掳入曹部,曹见其身驱奇伟,武艺超群,不久即委为头领。

曹占据道、贺二州,令杨把守莫邪关(今城步莫宜峒)。

后岳飞代理荆湖南路安抚使,奉命剿抚曹成。

岳将张宪进攻莫邪关,曹成令他集3万之众迎战。

后战事失利,他乃趁张宪部将韩顺夫当晚宴庆之际,火烧韩营,韩被砍断胳臂而亡。

岳飞便命令张宪和王经会师一同捉拿他。

在战斗中,他杀死岳飞弟弟岳翻,但寡不敌众,走连州,被张宪骑兵追及,坠涧被擒。

他呼张:“愿执我见岳飞!”岳见其魁伟勇武,说:“吾不杀汝,汝当以忠义报国。

”他感恩依言,追随岳飞,遂成抗金名将。

绍兴六年(1136),岳飞驻军襄阳;誓复中原。

杨受命为前锋,开赴长水县(故城在今河南洛宁),在业阳一带与金军交战。

初战即阵斩孙都统及统制满在,杀金兵600余人,俘100余人。

次日,会战孙洪涧,破敌2000余,得粮2万石,军械马匹无数,乘胜收复西京一带险要,直下蔡州,焚金军粮草。

积功升中军前统制。

绍兴十年七月上旬,金军元帅兀术会合兄弟龙虎、盖天两大王及韩常部,大举进犯郾城,双方激战10余次,金兵不退。

杨单骑踹金营,杀死金兵数百,欲擒兀术却被金兵围住,杨再兴浴血战斗,杀金兵数百人,他受伤10数处,血透战袍,终获全胜,史称“郾城大捷”。

七月中旬金兀术又率兵12万,聚攻临颖时,岳飞督军迎战。

杨再兴率轻骑300为前哨,至小商桥,遇金军大队人马,陷入重围,浴血奋战,斩敌2000余人,因雪掩河道,马陷河中,金兵乘机万箭齐发,他与所部300人皆战死,及获杨尸,得箭镞2升之多,时年36岁。

杨殉难后,遗骨遗物被运回乡。

杨再兴的抗金故事一直影响一代又一代的新宁人们,至今新宁、城步有杨再兴墓及杨公祠多处。

(二)风物志示例《西村坊建筑志》西村坊古民居坐落在湖南省新宁县一渡水西村坊村,该建筑群由廪生李昌富在清嘉庆年间创修,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全部竣工。

分住宅、宗祠、会馆三大部分,总建筑面积达6218平方米。

宗祠和会馆分别毁于1985年和1993年.现存住宅部分,面积为3168平方米.西村坊距今当有300余年历史了。

这是一个古老神秘而富有江南文化气息的院落。

住宅群坐东北朝西南,主体三纵三横排列,组成九座风格各异,既统一又相对独立的四合合院落.各庭院之间相距为2米,用青一色鹅卵石铺成的梅花图案形的防滑路面作为通道,且与水沟纵横交错,建筑布局十分规整,井然有序。

建筑群雄伟古朴,座座飞檐翘角,画卉雕花,每座庭院外为卵石白粉花墙,内为木质结构,各院皆有精工石砌开井,每栋壁板门窗饰以各种花纹图案雕饰,古香古色,令人赏心悦目。

此建筑群规模之大,工艺之精为邵阳罕见,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堪称古建筑艺术之上乘之作.西村坊的房子建造全部是用青石一块一块搭筑而成,没用任何水泥等粘合材料.内部的构造就更独特了,错综的回廊在院内比比皆是,屋通屋,房通房,内部就像一个大家庭全部汇集在一起,外部就更像一个大堡垒了,一条小溪围绕全村。

据说,古时这样的建筑是了防止土匪及盗贼的入侵。

西村坊古民居东北有小河自西北向东南流过,河上架有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修建的长21.6米、宽 3.66米、高 4.65米的三亭翘角飞檐、重檐悬山顶谢式风雨桥——回溪桥。

该桥造型玲珑古朴,亦给风景如画的西村坊居民带来了画龙点睛的美感效应。

如今,一渡水镇西村坊村正式列入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这个沉寂数百年的小山村终于引起世人关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