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液相色谱分析中异常峰的分析与处理_龚时琼

合集下载

高效液相色谱中异常峰分析

高效液相色谱中异常峰分析

异常峰分析异常的色谱峰指的是色谱图中的无峰或出现负峰、宽峰、双峰、肩峰、峰形不对称等情况。

异常峰是色谱实验工作中最棘手的问题。

这些峰严重影响色谱分析的结果。

色谱图中不可能有纯正的高斯对称峰 , 轻微的拖尾是正常的 , 这是由分离系统所决定的。

在此仅对几种异常峰进行分析。

1.峰前或峰后有小峰的分析产生原因大致分为以下几种情形(1) 样品不纯。

可改变不同的流动相和色谱柱 ,对样品进行分离比较 , 选择合适的分离条件。

(2) 分析柱或保护柱柱头塌陷。

此情况较常见 ,可更换分析柱或保护柱后对峰形进行比较。

柱头塌陷时往往所有的峰都会出现峰分裂。

对色谱柱再生和清洗可以改善分离效果。

(3) 色谱柱柱容量下降。

当长时间使用后 , 有一些强保留组分吸附在柱子中 , 不大的进样量往往就会出现峰分裂。

用强洗脱能力的溶剂清洗色谱柱 , 或更换色谱柱可使问题得到改善。

(4) 样品溶剂与流动相不匹配或进样体积过大。

当样品溶剂比流动相极性大时 , 有时即使进样体积很小 , 也容易出现峰变形和裂分现象。

建议用流动相溶解样品。

(5) 流动相不恰当。

此情况较罕见 , 有些样品在特定的色谱条件下可能存在结构的动态平衡 , 而出双峰 , 这种双峰是无法分离完全的 , 改变色谱条件尤其是p H 值会使峰形正常。

(6) 样品分解。

不稳定的样品在色谱分离过程中变成其他物质而出现双峰。

这时需改变样品处理方法或色谱分离条件。

2.负峰分析在色谱分析中有时会出现负峰或倒峰 , 如图 3 中的大峰的左下就有一负峰。

出现这种现象可能是由以下几种原因引起的 , 可针对不同情况进行排除 , 进而使问题得到解决。

(1) 流动相吸收本底值过高。

此时可适当改变检测波长。

(2) 进样过程中进入空气。

进行排气处理 , 直到基线平稳再进样。

(3) 样品组分的吸收低于流动相。

可改变流动相或改变检测波长。

(4) 配制样品的溶液与流动相不一样。

重新配制样品 , 用与流动相一样的溶剂配制或稀释样品。

高效液相色谱峰出现的问题及原因

高效液相色谱峰出现的问题及原因

高效液相色谱峰出现的问题及原因
在高效液相色谱中,峰形状不对、峰分离不良、信号强度不稳定等一系列问题可能会出现,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问题及其可能的原因:
1. 峰形不对:可能的原因包括色谱柱和流动相选择不当、流速太快或太慢、进样量过大或过小、进样溶液中有杂质或有沉淀等。

2. 峰分离不良:可能的原因包括色谱柱分离度不足、流速太快或太慢、温度不合适、进样量过大等。

3. 信号强度不稳定:可能的原因包括进样溶液中有杂质、进样器和检测器的灵敏度不稳定、流速不稳定等。

4. 前峰过宽或拖尾:可能的原因包括色谱柱老化、流速太快或太慢、流动相溶液中有杂质等。

5. 峰形对称度差:可能的原因包括色谱柱老化、流速太快或太慢、流动相溶液中有杂质等。

6. 峰峰高不稳定:可能的原因包括进样器和检测器的灵敏度不稳定、流速不稳定、进样量不稳定等。

7. 噪音过大:可能的原因包括进样器和检测器的灵敏度不稳定、进样器和检测器中有杂质、流动相溶液中有杂质等。

针对这些问题,可以尝试调整色谱柱和流动相的选择,优化进样条件,调整流速和温度等参数,确保仪器的正常运行和稳定性,还可以尝试使用其他检测器来验证结果,以找到问题的真正原因并解决。

高效液相色谱常见故障及解决方案

高效液相色谱常见故障及解决方案

高效液相色谱常见故障及解决方案1.压力过高或过低-压力过高可能是由于柱堵塞或流动阻力增加所致。

解决方案包括更换柱、清洗柱或检查管路是否存在问题。

-压力过低可能是由于泵的磁力搅拌器不工作或进样器封堵所致。

解决方案包括检查泵的磁力搅拌器是否工作正常,清洗进样器。

2.峰形不对称-峰形不对称可能是由于进样量不均匀或柱温度过高所致。

解决方案包括确保进样量均匀和降低柱温度。

3.峰尾或前肩-峰尾可能是由于柱温度过高、流速过快或流动相pH值不合适所致。

解决方案包括降低柱温度、减慢流速或调整pH值。

-前肩可能是由于流动相中存在杂质或柱堵塞所致。

解决方案包括更换流动相或清洗柱。

4.杂峰或基线噪声-杂峰可能是由于样品纯度不高、固定相老化或试剂污染所致。

解决方案包括提高样品纯度、更换固定相或检查试剂是否污染。

-基线噪声可能是由于进样器密封不良、流动相气泡或电噪声所致。

解决方案包括检查进样器密封情况、减少流动相中的气泡或检查电子设备是否存在干扰。

5.柱寿命短-柱寿命短可能是由于样品预处理不彻底、柱收尾不当或流动相pH值不合适所致。

解决方案包括增加样品预处理步骤、正确收尾柱或选择合适的流动相pH值。

6.流量不稳定-流量不稳定可能是由于柱堵塞、进样器密封不良或流动相流速波动所致。

解决方案包括清洗柱、检查进样器密封情况或调整流动相流速稳定性。

7.进样量偏差-进样量偏差可能是由于进样器封堵、进样器针头磨损或进样器流速不稳定所致。

解决方案包括清洗进样器、更换进样器针头或调整进样器流速稳定性。

8.柱温度不稳定-柱温度不稳定可能是由于温控系统故障或环境温度变化所致。

解决方案包括检查温控系统是否工作正常或采取措施保持恒定环境温度。

这些是HPLC常见故障及其解决方案的例子。

在实际操作中,操作人员应该根据具体情况诊断和解决故障,并遵循相关的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指南。

液相出峰异常解决方法

液相出峰异常解决方法

高效液相出峰异常解决方法一、保留时间变化可能的原因: 解决方法1.柱温变化: 柱恒温2.等度与梯度间未能充分平衡: 至少用10倍柱体积的流动相平衡柱3.缓冲液容量不够: 用>25mmol/L的缓冲液4.色谱柱污染: 每天冲洗柱5.柱内条件变化: 稳定进样条件,调节流动相6. 色谱柱快达到寿命: 采用保护柱二、保留时间缩短可能的原因: 解决方法1.流速增加: 检查泵,重新设定流速2.样品超载: 降低样品量3.键合相流失: 流动相PH值保持在3~7.5,检查柱的方向4.流动相组成变化: 防止流动相蒸发或沉淀5.温度增加: 柱恒温三、保留时间延长可能的原因: 解决方法1.流速下降: 管路泄漏,更换泵密封圈,排除泵内气泡2.硅胶柱上活性点变化: 用流动相改性剂,如加三乙胺,或采用碱钝化柱3.键合相流失: 流动相PH值保持在3~7.5检查柱的方向4.流动相组成变化: 防止流动相蒸发或沉淀5.温度降低: 柱恒温四、出现肩峰或分叉可能的原因: 解决方法1.样品体积过大: 用流动相配样,总的样品体积小于第一峰的15%2.样品溶剂过强: 采用较弱的样品溶剂3.柱塌陷或形成短路通道: 更换色谱柱,采用较弱腐蚀性条件4.柱内烧结不锈钢失效: 更换烧结不锈钢,加在线过滤器,过滤样品5.进样器损坏: 更换进样器转子五、鬼峰可能的原因: 解决方法1.进样阀残余峰: 每次用后用强溶剂清洗阀,改进阀和样品的清洗2.样品中未知物: 处理样品3.柱未平衡: 重新平衡柱,用流动相作样品溶剂(尤其是离子对色谱)4.三氟乙酸(TFA)氧化(肽谱) : 每天新配,用抗氧化剂5.水污染(反相) : 通过变化平衡时间检查水质量,用HPLC级的水六、基线噪声可能的原因: 解决方法1.气泡(尖锐峰) : 流动相脱气,加柱后背压2.污染(随机噪声) : 清洗柱,净化样品,用HPLC级试剂3.检测器灯连续噪声: 更换氘灯4.电干扰(偶然噪声) : 采用稳压电源,检查干扰的来源(如水浴等)5.检测器中有气泡: 流动相脱气,加柱后背压七、峰拖尾可能的原因: 解决方法1.柱超载: 降低样品量,增加柱直径采用较高容量的固定相2.峰干扰: 清洁样品,调整流动相3.硅羟基作用:加三乙胺,用碱致钝化柱增加缓冲液或盐的浓度降低流动相PH值,钝化样品4.柱内烧结不锈钢失效: 更换烧结不锈钢,加在线过滤器,过滤样品5.柱塌陷或形成短路通道: 更换色谱柱,采用较弱腐蚀性条件6.死体积或柱外体积过大: 连接点降至最低,对所有连接点作合适调整,尽可能采用细内径的连接管7.柱效下降: 用较低腐蚀条件,更换柱,采用保护柱八、峰展宽可能的原因: 解决方法1.进样体积过大: 用流动相配样,总的样品体积小于第一峰的15%2.在进样阀中造成峰扩展: 进样前后排出气泡以降低扩散3.数据系统采样速率太慢: 设定速率应是每峰大于10点4.检测器时间常数过大: 设定时间常数为感兴趣第一峰半宽的10%5.流动相粘度过高: 增加柱温,采用低粘度流动相6.检测池体积过大: 用小体积池,卸下热交换器7.保留时间过长: 等度洗脱时增加溶剂含量也可用梯度洗脱8.色谱柱外体积过大: 将连接管径和连接管长度降至最小9.样品过载: 进小浓度小体积样品。

高效液相色谱(HPLC)使用中常见故障及解决方法(三)峰型异常问题

高效液相色谱(HPLC)使用中常见故障及解决方法(三)峰型异常问题

高效液相色谱(HPLC)使用中常见故障及解决方法(三)峰型异常问题峰型问题是液相的主要问题,在做液相过程中,我们就是要变换不同的条件来改善不好的峰型,对于各种各样的异常峰,要区别对待,从主要问题出发,一个一个加以解决。

1、色谱图中未出峰。

解决方法:系统未进样或样品分解;泵未输液或流动相使用不正确;检测器设置不正确;针对以上情况成因作相应调整即可。

2、一个峰或几个峰是负峰。

解决方法:流动相吸收本底高;进样过程中进入空气;样品组分的吸收低于流动相。

3、所有峰均为负峰。

解决方法:信号电缆接反或检测器输出极性设置颠倒;光学装置尚未达到平衡。

4、所有峰均为宽峰。

解决方法:系统未达到平衡;溶解样品的溶剂极性比流动相差很多;色谱柱尺寸及类型选择不正确;色谱柱或保护柱被污染或柱效降低;温度变化造成的影响。

、5、所出峰比预想的小。

解决方法:样品黏度过大;进样品故障或进样体积误差;检测器设置不正确.定量环体积不正确;检测池污染;检测器灯出现问题。

6、出现双峰或肩峰。

解决方法:进样量过大;样品浓度过高;保护柱或色谱柱柱头堵塞;保护拄或色谱柱污染或失效;柱塌陷或形成短通道。

7、前伸峰。

解决方法:进样量或样品浓度高;溶解样品的溶剂较流动相极性强;保护柱或色谱柱污染或失效。

8、拖尾峰。

解决方法:柱超载,降低样品量;增加柱直径采用较高容量的固定相;峰干扰,对样品进行清洁过滤;调整流动相;硅羟基作用,加入三乙胺,用碱致钝化柱增加缓冲液或盐的浓度降低流动相pH值;柱内烧结不锈钢失效,更换烧结不锈钢;加在线过滤器,对样品进行过滤;死体积或柱外体积过大,将连接点降至最低;尽可能使用内径较细的连接管;柱效下降,更换柱子;采用保护柱,对柱子进行再生。

9、出现平头峰。

解决方法:检测器设置不正确;进样体积太大或样品浓度太高。

10、出现鬼峰。

解决方法:进样阀残余峰,在每次进完样后用充足的时间来平衡和清洗系统;样品中存在未知物,改进样品的预处理;流动相污染,更换新流动相,尽可能现配现用,隔夜的流动相再次使用时要过滤;尽可能使用HPLC级试剂;流路中有小的气泡,打开Purge阀,加大流速排除。

HPLC中异常峰的分析与处理

HPLC中异常峰的分析与处理

HPLC中异常峰的分析与处理HPLC(高效液相色谱)是一种重要的分离和分析技术,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医药等领域。

在实际应用中,常常会遇到一些异常峰的出现,这些异常峰可能是由于仪器问题、样品准备问题或者操作问题引起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HPLC中异常峰的分析与处理方法。

一、异常峰的种类1.计算误差引起的峰:由于色谱计算误差或者柱温不稳定等因素引起的峰。

2.操作问题引起的峰:如进样量过大、进样错误、流动相选择错误等引起的峰。

3.仪器问题引起的峰:如漏气、泵浦故障、进样器故障、柱温不稳定等引起的峰。

4.柱问题引起的峰:如柱老化、杂质吸附等引起的峰。

5.试剂问题引起的峰:如流动相准备不当、试剂纯度不高等引起的峰。

二、异常峰的分析方法1.观察异常峰的峰形特征:异常峰的出现大多会导致色谱图上的峰形发生变化,比如峰形变宽、耳尖、分离度下降等。

可以通过观察峰形特征来初步判断异常峰的原因。

2.检查仪器状态:检查HPLC仪器的各个部分是否正常工作,如检查泵浦、进样器、柱温控制器等是否稳定工作,确定是否与仪器故障有关。

3.检查样品制备及进样:检查样品制备是否正确,是否存在未溶解的颗粒等问题。

同时,检查进样器设置是否正确,如进样量是否过大或过小,进样速度是否合适等。

4.检查流动相:检查流动相的准备是否正确,如流动相配制是否准确、流动相纯度是否高等。

5.检查柱状态:柱是HPLC分析的核心部分,柱的状态对分离效果有重要影响。

检查柱是否老化、是否被杂质吸附等。

三、异常峰的处理方法1.调整进样条件:如果异常峰是由于样品进样错误导致的,可以通过调整进样量、进样速度等参数来减小或消除异常峰。

2.更换柱:如果柱老化或者被杂质吸附导致的异常峰,可以考虑更换新的柱,并检查样品制备和进样条件,以防止柱再次受到污染。

3.调整流动相条件:如果异常峰是由于流动相准备不当导致的,可以调整流动相配比、纯化程度等参数来消除异常峰。

4.维修仪器:如果异常峰是由于仪器故障引起的,需要进行仪器的维修和维护工作,确保仪器正常工作。

HPLC中异常峰的分析与处理

HPLC中异常峰的分析与处理

HPLC中异常峰的分析与处理HPLC是高效液相色谱的缩写,是一种常用的分离分析技术。

在HPLC分析过程中,有时会出现异常的峰,即对分析结果产生干扰或影响的峰。

这些异常峰可能是由于实验样品中杂质、仪器设备问题或方法操作不当引起的。

本文将对HPLC中异常峰的分析与处理进行详细阐述。

首先,对HPLC中的异常峰进行分析,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解:1.峰形异常分析:检查异常峰的峰形,比如是否呈现肩峰、前峰或后峰等。

这些峰形异常可能是由于样品纯度或混杂物的影响而导致的。

2.峰面积异常分析:对异常峰的面积进行比较。

如果异常峰的面积显著高于正常峰,可能意味着该成分浓度异常增加。

如果异常峰的面积显著低于正常峰,可能意味着该成分浓度异常减少或者被其他物质干扰。

3.保留时间异常分析:对异常峰的保留时间进行比较。

如果异常峰的保留时间明显偏移,可能意味着方法操作不当,如流速、温度等参数有误。

也可能是仪器设备问题,如柱温、流动相、检测器等引起。

4.峰宽异常分析:对异常峰的峰宽进行比较。

如果异常峰的峰宽过宽,可能是操作参数有误,如柱温过高、流速过慢等。

也可能是柱损坏、装填不均匀等问题引起。

在分析了异常峰的原因后,我们需要进行相应的处理措施:1.样品制备:样品制备是HPLC分析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

样品制备的不当可能导致样品中存在杂质或溶剂未去除干净等问题,从而引起异常峰。

因此,我们应该保证样品制备步骤的正确性和严谨性。

2.仪器检测:在HPLC分析中,仪器设备的问题也是引起异常峰的一个重要原因。

因此,我们需要定期检查和维护仪器设备,包括柱子、流动相、检测器等部件,确保它们的正常运行。

3.柱子选择与使用:柱子是HPLC分析中的核心组成部分,它的选择和使用对分析结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如果异常峰是由柱子问题引起的,我们可以尝试更换新的柱子,并优化柱子的使用条件。

4.参数优化:对于异常峰的处理,我们可以尝试优化分析方法的各项参数,如流速、温度、柱温等。

高效液相色谱中异常峰分析

高效液相色谱中异常峰分析

异常峰分析异常得色谱峰指得就就是色谱图中得无峰或出现负峰、宽峰、双峰、肩峰、峰形不对称等情况。

异常峰就就是色谱实验工作中最棘手得问题。

这些峰严重影响色谱分析得结果。

色谱图中不可能有纯正得高斯对称峰, 轻微得拖尾就就是正常得, 这就就是由分离系统所决定得。

在此仅对几种异常峰进行分析。

1、峰前或峰后有小峰得分析产生原因大致分为以下几种情形(1)样品不纯。

可改变不同得流动相与色谱柱,对样品进行分离比较,选择合适得分离条件。

(2) 分析柱或保护柱柱头塌陷。

此情况较常见,可更换分析柱或保护柱后对峰形进行比较。

柱头塌陷时往往所有得峰都会出现峰分裂。

对色谱柱再生与清洗可以改善分离效果。

ﻫ(3) 色谱柱柱容量下降。

当长时间使用后, 有一些强保留组分吸附在柱子中, 不大得进样量往往就会出现峰分裂。

用强洗脱能力得溶剂清洗色谱柱,或更换色谱柱可使问题得到改善。

(4) 样品溶剂与流动相不匹配或进样体积过大。

当样品溶剂比流动相极性大时,有时即使进样体积很小, 也容易出现峰变形与裂分现象。

建议用流动相溶解样品。

(5)流动相不恰当。

此情况较罕见, 有些样品在特定得色谱条件下可能存在结构得动态平衡,而出双峰, 这种双峰就就是无法分离完全得, 改变色谱条件尤其就就是p H值会使峰形正常。

(6) 样品分解。

不稳定得样品在色谱分离过程中变成其她物质而出现双峰。

这时需改变样品处理方法或色谱分离条件。

2、负峰分析在色谱分析中有时会出现负峰或倒峰, 如图 3 中得大峰得左下就有一负峰。

出现这种现象可能就就是由以下几种原因引起得, 可针对不同情况进行排除,进而使问题得到解决。

(1)流动相吸收本底值过高。

此时可适当改变检测波长。

(2) 进样过程中进入空气。

进行排气处理, 直到基线平稳再进样。

(3)样品组分得吸收低于流动相。

可改变流动相或改变检测波长。

(4)配制样品得溶液与流动相不一样。

重新配制样品, 用与流动相一样得溶剂配制或稀释样品。

3、前沿、拖尾峰分析拖尾:1 干扰峰,优化条件分离;2色谱柱塌陷,更换色谱柱; 3 流动相pH不合适,调节pH值;4 管路没有接好,存在较大得死体积,可以重新接一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中异常峰的分析与处理龚时琼(华中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湖北武汉 430074)摘 要:高效液相色谱(hig h perf ormance liquid chr omato gr aphy ,H PL C)在高等院校、医药卫生、食品、环保等多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叙述了高效液相色谱仪的工作原理,针对高效液相色谱分析中的异常峰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方法。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仪;异常峰;缓冲液中图分类号:O 657.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2-4956(2010)06-0037-02Analysis and treatment of unusual peaks in analysis of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Gong Shiqiong(School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 l Eng ineering.H uazhong U niversit y ofScience and T echnolog y,Wuhan 430074,China)Abstract:T he hig h perfo rmance liquid chro matog raphy (H PL C)is increasing ly w ide in application,for ex am -ple,colleges and universit ies,medicine health,fo od,env iro nmental pro tect ion,and so o n.T he buffer solution was cho sen and unusual questio ns w ere pro cessed.Key words:hig h per for mance liquid chr omato gr aphy(H PL C);unusual peak;buffer solution收稿日期:2009-06-17作者简介:龚时琼(1969)),女,湖北省仙桃市人,工程师,主要从事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研发与管理维护.E -mail:370749606@;gongs hiqiong@高效液相色谱(H PLC)具有分离效率高、分析速度快和应用范围广等特点,特别适合于高沸点、大分子、强极性和热稳定性差的化合物的分离、分析。

自20世纪60年代后期发展以来,是现代分离测定的重要手段[1]。

目前高效液相色谱已成为化学、生化、医学、工业、农业、环保、商检和法检等领域中重要的分离技术,是分析化学和生物化学等用于解决各种实际分析和分离课题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

但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中因各种原因会经常出现异常峰形,严重影响对结果的分析。

1 高效液相色谱仪工作原理高效液相色谱仪是由溶剂贮液器、高压泵、进样器、色谱分离柱、检测器和数据处理系统等部分组成。

高压泵从溶液贮液器中抽走流动相,流经整个仪器系统,形成密闭的液体流路。

样品通过进样系统注入色谱分离柱,在柱内进行分离。

柱流出液进入检测器,使已被分离的组分逐一被检测器收集,并将响应值转变为电信号后经放大被数据处理系统记录色谱峰,通过数据处理系统对记录的峰值进行存储和计算,从而完成整个分析过程[2]。

2 异常峰分析异常的色谱峰指的是色谱图中的无峰或出现负峰、宽峰、双峰、肩峰、峰形不对称等情况。

异常峰是色谱实验工作中最棘手的问题。

这些峰严重影响色谱分析的结果。

色谱图中不可能有纯正的高斯对称峰,轻微的拖尾是正常的,这是由分离系统所决定的。

在此仅对其中几种异常峰进行分析。

2.1 峰前或峰后有小峰的分析某个单组分样品的大峰附近带小峰,如图1中的第3个峰右下的小峰以及图2中第2个峰左下的小峰。

产生原因大致分为以下几种情形,针对不同情况可采取具体的措施是完全可以解决此种异常峰的。

(1)样品不纯。

可改变不同的流动相和色谱柱,对样品进行分离比较,选择合适的分离条件。

(2)分析柱或保护柱柱头塌陷。

此情况较常见,可更换分析柱或保护柱后对峰形进行比较。

柱头塌陷时往往所有的峰都会出现峰分裂[3]。

对色谱柱再生和ISS N 1002-4956CN11-2034/T实 验 技 术 与 管 理Ex perim ental Technology and M anagem ent第27卷 第6期 2010年6月Vol.27 No.6 Ju n.2010图1大峰后面带小峰图2 小峰后面带大峰清洗可以改善分离效果。

(3)色谱柱柱容量下降。

当长时间使用后,有一些强保留组分吸附在柱子中,不大的进样量往往就会出现峰分裂。

用强洗脱能力的溶剂清洗色谱柱,或更换色谱柱可使问题得到改善。

(4)样品溶剂与流动相不匹配或进样体积过大。

当样品溶剂比流动相极性大时,有时即使进样体积很小,也容易出现峰变形和裂分现象。

建议用流动相溶解样品。

(5)流动相不恰当。

此情况较罕见,有些样品在特定的色谱条件下可能存在结构的动态平衡,而出双峰,这种双峰是无法分离完全的,改变色谱条件尤其是pH 值会使峰形正常。

(6)样品分解。

不稳定的样品在色谱分离过程中变成其他物质而出现双峰。

这时需改变样品处理方法或色谱分离条件。

2.2 负峰分析在色谱分析中有时会出现负峰或倒峰,如图3中的大峰的左下就有一负峰。

出现这种现象可能是由以下几种原因引起的,可针对不同情况进行排除,进而使问题得到解决。

(1)流动相吸收本底值过高。

此时可适当改变检测波长。

(2)进样过程中进入空气。

进行排气处理,直到基线平稳再进样。

(3)样品组分的吸收低于流动相。

可改变流动相或改变检测波长。

(4)配制样品的溶液与流动相不一样。

重新配制样品,用与流动相一样的溶剂配制或稀释样品。

图3 峰前面有一负峰2.3 配制合适的缓冲液,避免异常峰形成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析中,流动相的pH 值对有些样品分析起着关键性的作用[4,5],选择pH 值合适的缓冲液,对化合物分析的重现十分重要,不恰当的pH 值可能导致出现不对称峰、宽峰、分裂峰或肩峰,而尖锐的、对称的峰是定量分析中获得低的检测限,以及两次分析之间较低的相对标准偏差和保留时间的高重现性的前提。

在反相液相色谱分析中,流动相的pH 值一般在2.5~7之间,当被分析物在反相条件下可离解,或样品的pH 值在2.5~7之外时,就需要缓冲液。

在反相条件下可离解的化合物一般都有氨基和羧基,他们的pKa 值在1~11之间。

选择正确的缓冲液的pH 值可保证可离解的官能团以1种形式存在)))离子形式或中性化合物的形式。

如果样品的pH 值对柱子有伤害,则缓冲溶液可使其变温,从而减小其危害。

为选择合适的缓冲液pH 值,在选择缓冲液pH 值之前,应先了解被分析物的pKa 值。

在反相条件下,可离解的分析物高于或低于pKa 2个pH 值单位的[6],有助于获得好的、尖锐的峰,从pH 公式:pH =pKa+log(c n /c )得知(式中c 为化合物浓度,c n 为负离子浓度),溶液pH 值高于或低于pKa 2个单位,化合物99%以一种形式存在,而以一种形式存在的化合物才能获得好的尖锐的峰。

对于在反相条件下不可离解的化合物,选择具有与流动相的pH 值相近的pKa 值的缓冲液。

具体步骤:确定最佳分离状态时的流动相的pH 值;配制一定(下转第42页)图5采用消涡措施前后对比图5结束语在水力学相关试验中,清晰地呈现流体的流态及变化过程一直是研究的重点。

本试验采用了一种能够漂浮在水面之上并能随水流运动的塑料沙,能清晰地显示立轴漩涡的表面流场形态及其变化过程。

通过对观测到的漩涡流态图像进行分析,进而得到了漩涡的形态特征变化过程,该结果对于漩涡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同时,本试验采用了一种比较新颖的消涡工程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消涡效果。

另外,本次试验是在大型水利工程模型上进行的试验研究,对实际工程中防止立轴漩涡的危害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References):[1]Odgaard A J.Fr ee-su rface air core vortex[J].Journal of H ydraulicEngin eering,ASCE,1986,112(7):610-620.[2]Gulliver J S,Rindels A J.Vortices at vertical intakes[J].H ydrau licsand H ydrology,1986(3):973-978.[3]陈云良.进水口立轴漩涡水力特性研究[D].成都:四川大学,2006.[4]Gordon J L.Vortices at intak es structures[J].W ater Pow er,1970(4):137-138.[5]唐洪武,徐夕荣,张志军.粒子图像测速技术及其在垂直进水口漩涡流场中的应用[J].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1999,14(1):128-134. [6]Rajendran V P,Patel V C.M easurement of vertices in model pu mp-intake bay by PIV[J].J ou rnal of H ydraulic En gineering,ASCE, 2000,126(5):322-334.[7]Echa c vez G,M ccann E.An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free su rfacevertical vortex[J].Ex perim ents in Fluids,2003(33):414-421.(上接第38页)浓度的缓冲液,缓冲液的浓度一般控制在10~50 mmo l比较合适[7];确认检测波长下缓冲液是否有大的吸收;在210nm检测时,不能用醋酸和柠檬酸缓冲液。

3结束语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中,良好峰形是分析结果准确与否的关键,上述几种异常峰,如在日常工作中遇到,可以参照文中所述方法进行排除和解决。

参考文献(References):[1]刘珍.化验员读本5仪器分析6(下册)[M].4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411-426.[2]刘萍,候西成.高效液相色谱仪使用中常见的问题及解决方法[J].饲料博览,2007(1):36.[3]陈静,薛峰.液相色谱仪的故障分析与维护[J].装备制造技术,2007(7):156.[4]李海生,白海娇.高效液相色谱应用中的若干问题与方法[J].天津药学,2006(4):6.[5]王俊德,商振华.高效液相色谱法[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1992:133.[6]森德尔L R,柯克兰J J,格莱克J L.实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建立[M].2版.张玉奎,王杰,张维冰,等译.北京:华文出版社,2001:320.[7]张玉奎,张维冰.分析化学手册第六分册)))液相色谱分析[M].2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4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