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病害调查方法

合集下载

病害调查方法

病害调查方法

病害调查方法引言植物病害是农作物生产中常见的问题之一,影响着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

为了有效管理病害,准确诊断致病原源以及了解病害病征的发展趋势,病害调查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病害调查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对植物病害。

一、外部观察法外部观察法是最常见的病害调查方法之一,通过观察植物表面的病征来判断其是否受到病害侵害。

这种方法非常直观,不需要高级的设备和仪器。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 选择调查样本:根据目标作物和病害类型,选择样本进行观察。

可以是整株植物,也可以是植物的叶片、茎或果实等。

2. 观察病征:仔细观察样本的外部病征,例如叶片上的斑点、病斑的形状和颜色等。

病害症状的表现形式各不相同,有的病害可能表现为黄化、叶脉曲张等,有的病害可能表现为病斑、霉菌丝等。

3. 拍摄记录:对观察到的病征进行拍摄记录,以备后续的分析和鉴定之用。

拍摄时应注意光线和清晰度,以方便后续分析。

二、组织切片法组织切片法是通过取植物组织样本进行显微镜下的观察,以了解病害的真菌菌丝或病毒等的存在情况。

这种方法对于一些微生物引起的病害特别有效。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 样本采集:根据目标作物和病害类型,选择受感染组织进行样本采集。

一般来说,植物的叶片、茎或果实等是常见的样本选择。

2. 固定处理:将采集的样本进行固定处理,常见的处理液包括甲醛、乙醇等。

固定处理的目的是保持样本的原始形态。

3. 制备切片:使用显微刀或组织切片机将固定处理后的样本制成薄片。

薄片的厚度一般为3-5微米。

4. 染色处理:将切片进行染色处理,以提高显微镜下的观察效果。

常见的染色剂有苏丹红、伊红等。

5. 显微镜观察:将染色后的切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

通过观察组织细胞的变化和真菌菌丝的存在情况,来鉴定病害的类型。

三、病原鉴定方法病原鉴定是病害调查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分离和纯化病原微生物,进行生理学和生化学鉴定,进而识别病害的致病原。

病原鉴定方法如下:1. 分离纯化:采集受感染的植物组织样本,将其表皮清洗干净,然后通过培养基或平板上分离出纯净的病原微生物。

植物病虫害病害调查

植物病虫害病害调查

植物病虫害病害调查
1、调查目的:
在某地区对植物病虫害病害进行全面调查,了解病虫害的类型、分布情况、发生原因和危害程度,为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提供
科学依据。

2、调查范围:
(根据实际情况填写调查范围,如某个地区、某个农作物类
型等)
3、调查内容:
3.1 病虫害种类调查:
对调查范围内的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种类进行调查,包括
病原或害虫的名称、形态特征、危害程度等。

3.2 损失评估:
对病虫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进行评估,包括作物减产、产品质量降低等因素。

3.3 病害分布情况调查:
对调查范围内各地块的病虫害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并绘
制病害分布图。

3.4 病虫害发生原因调查:
对病虫害发生的可能原因进行调查,包括环境因素、种植管理措施等。

3.5 防治措施建议:
结合调查结果,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建议,包括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等方法。

4、调查方法:
4.1 野外调查:
根据调查范围和时间安排,对各地块进行实地调查,记录病虫害种类和分布情况。

4.2 基础资料收集:
收集与调查对象相关的基础资料,包括历年病虫害发生情况、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等。

4.3 数据分析:
对采集到的调查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提取有价值的信息。

5、结果与讨论:
根据调查数据和分析结果,对病虫害的分布情况、发生原因和防治措施进行科学论述和讨论。

6、附件:
(列出本文档所涉及的附件,附件可以包括调查记录表格、病虫害图片、报告摘要等)
7、法律名词及注释:
(根据需要列出本文档中涉及的法律名词及其对应的注释)。

植物病害的调查统计方法(二)

植物病害的调查统计方法(二)

植物病害的调查统计方法(二)植物病害的调查统计在植物种植和生产中,植物病害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保护植物,调查统计植物病害就显得非常重要。

下面就介绍一些调查统计植物病害的方法。

一、物理调查法物理调查法是指实地对植物进行人工观察和检验的方法。

这种方法又分为直接检查法和间接检查法。

直接检查法直接检查法是对受害植株直接检查,发现病害症状后进行分类统计。

该方法对于已经发病的植物比较适用。

间接检查法间接检查法是通过虫网滚筒、黄板、黄水等工具,对昆虫进行侦测并分析确定有害生物种类、数量及分布情况,从而判断其对植物是否有害。

二、化学调查法化学调查法又称为实验室检查法。

该方法是把采样的植物样本送到实验室进行检测,从而确定植物是否患病及病害的种类、强度和病原菌的侵染情况等。

这种方法适用于大规模调查、时间要求不是特别紧急的情况。

三、统计学调查法统计学调查法是根据已有的调查和研究结果,采用数理统计方法进行分析,查找植物病害的流行规律、病害发生趋势、病原菌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等。

该方法适用于大规模、复杂性高的植物病害调查,能够对调查结果进行有效的比较和分析。

四、巡视调查法巡视调查法是针对某一地区或某一特定植物种植区域进行多次巡视调查,了解当地植物生长状况、病虫害种类和数量分布、管理措施等情况,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五、三结合方法由于植物病害多面、多方位,为了有效调查统计,可以采用多种方法相结合的调查方法。

三结合方法包括人工直接观察、实验室检验和统计分析,能够充分利用不同方法的优点,提高调查和统计的准确性和实效性。

在植物病害的调查统计中,应该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调查方法,充分了解植物病害的情况,并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确保植物的健康和生长。

六、调查统计中注意事项在进行植物病害的调查统计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样本采集应有代表性,避免偏差;2.样本数量应足够,统计结果才具有可信度;3.检测方法要正确,确保检测准确性;4.不同方法相结合,互相协调,充分利用各种手段;5.及时更新病害防治技术和措施,避免老方法不奏效。

植物生长过程中的常见病害鉴定和诊断方法

植物生长过程中的常见病害鉴定和诊断方法

植物生长过程中的常见病害鉴定和诊断方法植物生长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各种病害问题,这些病害对植物的健康生长和产量产生着严重的影响。

因此,及时鉴定和诊断植物病害的类型和原因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植物生长过程中常见病害的鉴定和诊断方法,以帮助您更好地保护植物健康。

一、外观识别法通过观察植物叶片、茎干、根系等器官的外观,可以初步判断植物是否受到病害的影响。

不同的病害会导致植物器官出现不同的异常症状,比如叶片出现斑点、枯黄、畸形等。

通过比对已知的病害症状图片或参考相关植物病害手册,可以初步确定病害类型。

二、病原鉴定法在使用外观识别法初步判断病害类型之后,可以进一步进行病原鉴定以确定具体的病原菌或病原体。

病原鉴定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1. 细菌鉴定:通过采集病植物的病组织样品,将样品进行处理和培养,然后观察和比对细菌的生长习性、形态特征和生化反应等,以确定病原菌的类型。

2. 真菌鉴定:对于真菌引起的病害,可以采集病植物的病组织样品,制备玻片标本,然后使用显微镜观察和比对真菌的菌丝、分生孢子等特征,结合真菌分类学知识,确定病原菌的种属和亚属。

3. 病毒鉴定:病毒通常无法直接观察到,因此需要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鉴定。

通过提取病植物的核酸,使用特定引物进行PCR扩增,再进行凝胶电泳和测序分析,最终可以得到病原病毒的DNA序列,与数据库进行比对,从而确定病毒类型。

三、环境调查法环境因素也往往是引起植物病害的原因之一,因此在鉴定和诊断病害时,不仅需要对植物本身进行观察,还需要考虑生长环境。

进行环境调查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 土壤分析:采集植物生长土壤样品,进行土壤pH、养分含量、土壤有机质等方面的分析,查看是否存在土壤盐碱化、养分缺乏等问题。

2. 水质分析:如果植物生长在水域附近,可以采集水样进行水质分析,包括水质pH、溶氧量、重金属含量等参数,观察是否存在水污染导致的植物病害。

3. 空气检测:通过采集植物生长环境的空气样品,进行气溶胶分析、微生物检测等,判断空气中是否存在有害因素,例如细菌、真菌孢子等,这些因素可能是植物病害的来源。

园林植物主要病虫害调查

园林植物主要病虫害调查

园林植物主要病虫害调查园林植物作为城市中重要的绿化植被,不仅能美化环境,改善空气质量,还具有一定的生态功能。

由于环境复杂多变,园林植物也面临着各种病虫害的威胁。

为了科学合理地进行病虫害防治工作,有必要对园林植物主要病虫害进行调查,以便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保护园林植物的生长健康。

一、调查目的和意义园林植物主要病虫害调查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园林植物病虫害的种类、分布规律和危害程度,为科学合理地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通过调查,可以及时掌握病虫害的变化趋势,为园林管理和保护提供依据,并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供技术支持。

二、调查内容1. 病虫害种类和分布情况通过对园林植物进行逐株逐叶的调查,记录不同园林植物患病叶片和枝干的症状,病虫害种类和分布情况。

2. 病虫害发生规律对病虫害的发生规律进行调查,包括不同季节、不同气候条件下病虫害的发生规律,为合理制定防治计划提供依据。

3. 病虫害危害程度调查园林植物受到的病虫害危害程度,分析不同病虫害对园林植物的危害程度,为重点防治提供重要参考。

4. 防治对策和措施根据调查结果,制定相应的防治对策和措施,包括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文化防治等,使防治措施更加科学、针对性更强。

三、调查方法1. 田间调查选择不同类型的园林植物作为调查样本,对其进行实地调查,包括观察病虫害的发生情况、症状和分布规律等。

2. 实验室分析将采集到的病虫害样本进行实验室分析,确定病虫害的种类和危害程度,为后续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3. 走访调查走访园林植物保护管理人员,了解他们在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方面的经验和做法,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为完善防治措施提供参考。

四、调查结果分析五、调查总结。

植病研究方法

植病研究方法

植病研究方法
《植病研究方法》
一、植物病害检测
1、植物病害检测的方法包括:
(1)鉴定法:了解病害的种类及其症状,从而根据病害症状来判断病害的种类。

(2)检查法:根据病害的发生和发展特征,进行病害的检查,以确定病害的种类。

(3)检查实验:根据实验收集的病害特征以及实验室实验的结果,进行检查实验,以判断病害的种类及病原体的特征。

2、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植物病害检测上的应用
(1)PCR技术可以用反应的速度和准确度,相对快速地识别出植物病害的病原体。

(2)免疫检测技术可以及时准确的检测出植物病害的病原体,并且可以准确的鉴定出植物病害的种类和病原体的特征。

二、植物传染病的防治
1、采取免疫抗性技术。

选择病毒抗性品种进行种植,提高作物耐病性,采用竞争性消毒技术,减少病原体的传播,提高作物抗病性。

2、采取检疫技术。

根据植物病害的种类和发生的部位,采取正确的植物检疫技术,以防止病害的蔓延。

3、采取施肥管理技术。

根据作物的生长发育周期及不同的农事管理措施,采取合理的施肥管理,以延缓发病,提高作物与病原体的
生理耐受性。

三、植物病害的预防
1、采取植物调查管理技术,定期对植物进行检查,及时发现病情,防治病害,防止病害的蔓延。

2、采取农药防治技术,采用有效的农药合理施用,以控制病害的发生和发展。

3、在农田管理上做好病害防治措施,减少野外小病毒对农作物的危害,保证作物病害的发病率和病害程度的低于正常发病率和正常病害程度。

植物病害调查方法

植物病害调查方法

1. 发病率等于损失率
这类病害大多是系统发病的病害,发病后 病株的产量全部遭受损失。 例如麦类、高粱、小米的黑穗病、玉米丝 黑穗病等, 只要计算健全的和发病的穗数或株数,得 出的发病百分率即等于损失率。
玉米丝黑穗病
小麦散黑穗病
2. 发病率等于寄主死亡率
这类病害发病后就会引超全株死亡,但它 引起产量上的损失,随病害发生的迟早和 蔓延程度的大小而有不同。 例如猝倒病、立枯病、枯萎病等一类的病 害,病株虽全部死亡,但发病早,仅造成 缺苗现象,倘若只是零散地发生而死苗不 多时,由于邻近的植株因而生长较大和分 孽增多 ,补偿了一部分的损失 ,这样实际损 失可能很小。
二、取样方法
取样的方法最重要的是要有代表性。
由于病害种类和调查性质的不同,取样的 方法都可以不一样。
1. 样 品 数 目
样品数目根据病害性质和环境而定。
气流传播而分布 均匀的病害,如 麦类锈病、稻瘟 病、马铃薯晚疫 病等,样品数目 可以少些;
1. 样 品 数 目
土壤传染而分布不均匀的病害,如马铃薯、 烟草、番茄等的青枯病 ,蚕豆的枯萎病等, 样品数目就需要多些。
番茄晚疫病的田间调查
周一万,陈丽,郝双红,等.,关中地区番 茄病毒病毒原种类调查及药剂防治试验. 西 北农业学报,2003,12(4):56-59
调查方法: 每个地块五点取样,每点随机选取5株番茄 进行调查记录。
番茄晚疫病的田间调查
分级标准: 0级:无症状; 1级:≤5%的叶面积被侵染,形成小的坏死斑; 2级:6%~15%的叶面积被侵染,形成限制性坏死斑; 3级:16%~30%的叶面积被侵染,茎部不形成坏死斑; 3 16%~30% 4级:31%~60%的叶面积被侵染或茎部形成小的坏死斑; 5级:61%~90%的叶面积被侵染或茎部形成扩展斑; 6级:91%~100%的叶面积被侵染或茎部损坏或植株死 亡。

植物病害的调查统计方法(一)

植物病害的调查统计方法(一)

植物病害的调查统计方法(一)植物病害的调查统计方法植物病害对于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对植物病害的调查统计工作十分必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相关的方法。

一、病害调查方法1.病害调查的对象和范围病害调查的对象应包括作物及果树的病害和草坪病虫害、林木病虫害等。

调查范围主要包括农田、果园、林区、城市公园等场所。

2.病害调查的方式•人工调查:在田间对植株进行目测、剖解等方式的调查。

•机器调查:利用无人机等设备对大面积的场地进行调查。

3.病害调查的时间和方法调查时间应选择作物生长的不同阶段,以全面掌握病害的发生情况。

调查方法应记录病害的类型、损失程度、发生规律等信息。

二、病害统计方法1.统计指标•发病率:受害植株数与总植株数之比。

•病株率:受害植株数与调查样本植株数之比。

•病严度:受害植株的平均感染程度。

•损失率:作物由于病害导致的产量和质量的降低。

2.统计方法•点式调查法:在每一块样本田中任取若干个调查点,针对该点的病情进行调查和记录。

•片式调查法:采用标准随机抽样方式,对作物生长正常的整块田地或整个园区进行调查和记录。

•线式调查法:在农田、果园等区域内设置不规则的线样或方格样进行调查和记录。

以上是常用的统计方法,具体选择哪种方法应根据不同的病害和实际情况进行考虑。

通过病害调查和统计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作物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做好各种预防和治疗的工作,保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三、病害管理1.预防措施采用无公害的种植方法,促进作物健康生长并加强检疫工作,避免病虫害的入侵和传播。

同时,注重合理施肥、松土、浇水等作业方式,减少作物的生理胁迫,提高其综合抗性。

2.综合治理植物病虫害防治应采用综合措施,以化学农药为主的单一手段往往会产生抗性,导致病虫害难以治理。

因此,在药剂使用上应尽量选择低毒、高效、有选择性的药品,合理使用好处专用菌剂和生物制剂等。

同时,应定期对土壤进行修复和调整,以便恢复和维持土壤生态平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如猝倒病、立枯病、枯萎病等一类的病 害,病株虽全部死亡,但发病早,仅造成 缺苗现象,倘若只是零散地发生而死苗不 多时,由于邻近的植株因而生长较大和分 孽增多 ,补偿了一部分的损失 ,这样实际损 失可能很小。

2. 发病率等于寄主死亡率

若发病的时间迟,这种补偿的作用不大, 损失就比较显著,直到损失率相当于发病 率的程度为止。例如后期发生的枯萎病, 由于发病期迟,病株全无产品或仅能获得 少量的劣质产品 ,这样损失就很大。


1. 发病率等于损失率



这类病害大多是系统发病的病害,发病后 病株的产量全部遭受损失。 例如麦类、高粱、小米的黑穗病、玉米丝 黑穗病等, 只要计算健全的和发病的穗数或株数,得 出的发病百分率即等于损失率。
玉米丝黑穗病
小麦散黑穗病
2. 发病率等于寄主死亡率

这类病害发病后就会引超全株死亡,但它 引起产量上的损失,随病害发生的迟早和 蔓延程度的大小而有不同。
十字花科蔬菜霜霉病的田间调查
十字花科蔬菜霜霉病的田间调查
十字花科蔬菜霜霉病的田间调查
十字花科蔬菜霜霉病的田间调查
莴苣菌核性软腐病的田间调查

调查方法:每块田随机抽取5行,每行株数 为116-140株。
莴苣菌核性软腐病的田间调查




分级标准: 0级:植株生长正常; 1 级:植株下部 1~2片叶变软、发褐,中 上部叶片正常; 2级:下部 5~10片叶变软发褐,同时病害 已蔓延到茎秆上,植株无萎蔫; 3级:植株上部叶片已萎蔫,下部叶片发褐 枯死,茎秆大面积发病; 4级:植株已枯死或倒伏。

2. 取样地点

要避免在田边取样,因为田边植株一般情 况较特殊,往往不能代表全田的发病情况。 样品应离开田边5-10步的地点抽取,如田 块很小,可以缩短到2-3步。
线五点取样法,即 在一块田中画二根交叉线,后在交叉点和 交叉点至每一角的中间共五点取样。
2. 取样地点

至于条播而植株较大的作物如棉花等,可 以在田间随机抽取若干行进行调查。
2. 取样地点

在一耕作区内调查,应随机取田,避免有 意识地选择病重的田块,并可以规定每隔 一定的距离确定田块进行调查。
棋盘式
2. 取样地点

单对角线式
2. 取样地点

双对角线式
2. 取样地点

“之”字形
3. 样本类别
植物病害调查方法
廖咏梅
一、调查时期和次数




调查的时期主要根据病害的发生期和为害 期来确定。 如苗期病害应在苗期进行调查 花期、穗期或铃期为害的病害应在开花后、 抽穗后或结铃后进行调查 整个生长期都能为害的病害,最好选择病 害为害作物的关键时期或病害的盛发期进 行调查
一、调查时期和次数



水稻纹枯病的田间调查



病害严重度分级标准(以株为单位) 0级,全株无病; 1级,基部叶片叶鞘发病; 2级,第三叶片以下各叶鞘或叶片发病 (自顶叶算起,下同); 3级,第二叶片以下各叶鞘或叶片发病; 4级,顶叶叶鞘或顶叶发病; 5级,全株发病枯死。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田间调查

至于调查的次数,当然以多为好。 作物从播种到收获,不断地进行调查,可 以系统地了解病害发生发展的规律;这种 方式适用于研究性质的调查。 但是一般病害的调查,为了节省人力物力, 以在病害的盛发期进行一次或两次为适宜
二、取样方法

取样的方法最重要的是要有代表性。
由于病害种类和调查性质的不同,取样的 方法都可以不一样。
番茄病毒病的田间调查


温晓涵,张喜春. 番茄抗晚疫病研究[J]. 中 国农学通报,2008,24(10):351-359 王添成. 蔬菜抗病筛选技术[C]. 蔬菜育种技 术研习会专刊,1998,91-96
调查方法: 每个地块五点取样,每点随机选取5株番茄 进行调查记录。

番茄病毒病的田间调查
×100
发病最重的病情指数是100,无病时是0, 所以病情指数能够表示发病的轻重。
4. 受害面积计数法

如枯萎病、根腐病等由土壤传染的病害, 菟丝子引起的病害以及其他植株成片枯死 的病害,可以用受害面积与全田面积之比, 求得发病率或损失率。
十字花科蔬菜霜霉病的田间调查
十字花科蔬菜霜霉病的田间调查

题目 姓名、班级、学号、指导老师等相关信息 前言:简述病害特征及调查的目的和意义 1. 调查时间 2. 调查地点 3. 调查方法:取样方法、分级标准、计算方法 4. 调查结果:列表、计算过程 5. 讨论:针对调查结果及所学知识进行相关的 讨论 6.参考文献
植物病害种类的 田间调查的报告书写格式




分级标准: 0级:无症状; 1级:主茎先端(1~2片叶)心叶脉明,轻微花叶; 2级:主茎顶端3~4片叶及中部叶呈花叶; 3级:主茎及侧枝均现花叶,少数病叶畸形、 皱缩或植株轻度矮化; 4级:全株严重花叶,多数病叶畸型,皱缩, 植株矮化; 5级:整株严重畸形矮化,甚至死亡。
番茄晚疫病的田间调查

调查方法: 挑选不同类型田5~10块,采用五点取样法, 每点调查100张叶片,将调查结果记载于下 表。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田间调查



分级标准: 1. 测量病斑面积 0级 叶片无病斑; 1级 病斑面积为叶面积的1/10以下(从顶 叶往下三张叶片,下同); 2级 病斑面积为叶面积的l/10~ l/4 ; 3级 病斑面积为叶面积的大于1/4~1/2; 4级 病斑面积为叶面积的大于1/2~3/4; 5级 病斑面积为叶面积的3/4以上。
3. 分级计数法


很多病害发生后,并不使作物完全丧失经 济价值,由于病害轻重的不同,对作物的 影响亦不一样。 例如叶斑病在叶片上发生少数病斑与发生 很多病斑以致引起叶片枯死,两者对作物 的影响是不相同的。
水稻胡麻斑病
3. 分级计数法



果实部分腐烂和全部腐烂对经济价值的影 响也不一样。 这样性质的病害,都应该先分级而后再计 数。 植物病害分极的标准是根据病害为害的性 质而设计的。
大豆锈病的田间调查

采用五点取样法,每点5株,每株上、中、 下3个部位分别随机调查3张复叶(即9张单 叶),或者调查全部叶片
大豆锈病的田间调查



分级标准: 0级,无病; 1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的5%及以下; 3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的6%~15%; 5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的16%~25%; 7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的26%~50%; 9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的50%以上。
[J]期刊文章 [C]论文集



1. 样 品 数 目

样品数目根据病害性质和环境而定。
气流传播而分布 均匀的病害,如 麦类锈病、稻瘟 病、马铃薯晚疫 病等,样品数目 可以少些;
1. 样 品 数 目

土壤传染而分布不均匀的病害,如马铃薯、 烟草、番茄等的青枯病 ,蚕豆的枯萎病等, 样品数目就需要多些。
番茄青枯病
1. 样 品 数 目

在地势、土壤和耕作制度不一致的地区, 取样要多些,反之可以少些。 一般病害取样的方法是在一块田里调查4-5 点,在每一地区调查10块田 。

1. 样 品 数 目

例如,稻瘟病叶瘟的调查,一般在一块田 中抽取5个点,每点调查10丛水稻,全田共 调查50丛。
稻纹枯病一般每点调查200株或40丛,全田 共调查1000株或200丛 。
水稻纹枯病的田间调查

GB/T 15791─1995 稻纹枯病测报调查规范
大田普查: 分蘖盛期、孕穗期、腊熟期各调查一次。 选生育期早、中、迟或长势好、中、差三种类 型田的主栽品种各一块。 每块田平行10点取样,每点10丛,共查100丛, 前两次只计算病丛率。最后一次调查时,随机 选取其中20丛,查其总株数、病株数,算出病 丛率、病株率及病情指数。

周一万,陈丽,郝双红,等.,关中地区番 茄病毒病毒原种类调查及药剂防治试验. 西 北农业学报,2003,12(4):56-59
调查方法: 每个地块五点取样,每点随机选取5株番茄 进行调查记录。

番茄晚疫病的田间调查

分级标准: 0级:无症状; 1级:≤5%的叶面积被侵染,形成小的坏死斑; 2级:6%~15%的叶面积被侵染,形成限制性坏死斑; 3级:16%~30%的叶面积被侵染,茎部不形成坏死斑; 4级:31%~60%的叶面积被侵染或茎部形成小的坏死斑; 5级:61%~90%的叶面积被侵染或茎部形成扩展斑; 6级:91%~100%的叶面积被侵染或茎部损坏或植株死 亡。


瓜类白粉病的田间调查



分级标准: 0级:无病 1级:白粉极少,覆盖面积占叶面积2%以下; 2级:白粉覆盖面积2%-10%; 3级:白粉覆盖面积11%-25%; 4级:白粉覆盖面积26%-50%; 5级:白粉覆盖面积51%-75%; 6级:白粉覆盖面积76%-100%或叶片凋枯。


全株性病害如苗枯病、枯萎病、病毒病等 以株为单位; 黑穗病类以穗杆为单位;
叶斑病类以 叶片为单位;
3. 样本类别

果实病害以果实为单位
枝干病害则要看发病性 质而定,如主干发病而 影响全株生长的,应以 株为单位,如发病并不 影响全株生长的,可以 枝干为单位 。
三、病害程度的记载

病害程度记载的方法根据病害的性质而定, 一般应用的记载方法可以分为四类: 1. 发病率等于损失率 2. 发病率等于寄主死亡率 3. 分级计数法 4. 受害面积计数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