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概论总试卷

语言学概论总试卷
语言学概论总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

1. Which of the following words is entirely arbitrary?__________

A. tree

B. crash

C. typewriter

D. bang

2. ________ made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competence and performance.

A. Saussure

B. Chomsky

C. Bloomfield

D. Sapir

3. Conventionally a ______ is put in slashes.

A. allophone

B. phone

C. phoneme

D. morpheme

4. The word “hospitalize” is an example of __________.

A. compound

B. derivation

C. inflection

D. blending

5. Constituent sentences is the term used in ___________.

A. structural linguistics

B. functional analysis

C. TG Grammar

D. traditional grammar

6. Cold and hot is a pair of ___________ antonyms.

A. gradable

B. complementary

C. reversal

D. converse

7. According to Searle, those illocutionary acts whose point is to commit the speaker to some future

course of action are called________.

A. commissives

B. directives

C. expressive

D. declaratives

8. Speech variety may be used instead of _______.

A. vernacular language, dialect, pidgin, creole

B. standard language

C. both A and B

D. none of the above

9.______ deals with how language is acquired, understood and produced.

A. Sociolinguistics

B. Psycholinguistics

C. Pragmatics

D. Morphology

10. Discovering procedures are practiced by ________.

A. descriptive grammar

B. TC Grammar

C. traditional grammar

D. functional grammar

11. The function of the sentence “Water boils at 100 degrees centigrade” is _________.

A. interrogative

B. directive

C. informative

D. performative

12. _________ refers to the abstract linguistic system shared by all the members of a speech community.

A. Parole

B. Langue

C. Speech

D. Writing

13. The opening between the vocal cords is sometimes referred as _________.

A. glottis

B. vocal cavity

C. pharynx

D. uvula

14. ________ refers to the study of the internal structure of words, and the rules by which words are

formed.

A. Morphology

B. Syntax

C. Semantics

D. Phonology

15. “When did you stop taking this medicine?” is an example of _________in sense relationships.

A. entailment

B. presupposition

C. assumption

D. implicature

16. Idioms are ________.

A. sentences

B. naming units

C. phrases

D. communication units

17. An illocutionary act is identical with________.

A. sentence meaning

B. the speaker’s intention

C. language understanding

D. the speaker's competence

18. In sociolinguistics, ______ refers to a group of institutionalized social situations typically constrained

by a common set of behavioral rules.

A. domain

B. situation

C. society

D. community

19. ______ refers to the gradual and subconscious development of ability in the first language by using it

naturally communicative situations.

A. Learning

B. Competence

C. Performance

D. Acquisition

20. In 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ge did Chomsky add the semantic component to his TG Grammar for

the first time? __________

A. The Classic Theory

B. The Standard Theory

C. The Extended Standard Theory

D. The Minimalist Program

1. In Chinese when someone breaks a bowl or a plate the host or the people present are

likely to say sui sui ping an (every year be safe and happy)as a means of controlling the

forces which the belivers feel might affect their lives. Which function does it perform?

__________

A. interrogative

B. Emotive

C. Performative

D. Recreational

2. Which of the following properties of language enables language users to overcome the barriers caused by time and place, due to this feature of language, speakers of a language are free to talk about anything in any situation? ___________

A. Interchangeable

B. Duality

C. Displacement

D. Arbitrariness.

3.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ot the major branch of linguistics? ___________

A. Phonology

B. Pragmatics

C. Syntax

D. Speech

4._______ deals with language application to other fields, particularly education.

A. Linguistic geography

B. Sociolinguistics

C. Applied linguistics

D. Comparative linguistics

5. A phoneme is a group of similar sounds called_________.

A. minimal pairs

B. allomorphs

C. phones

D. allophones

6. Which one is different from the others according to manners of articulation? _________

A. [z]

B. [w]

C. [h]

D. [v]

7.________ doesn’t belong to the most productive means of word-formation.

A. Affixation

B. Compounding

C. Conversion

D. Blending

8. Nouns, verbs, and adjectives can be classified as __________.

A. lexical words

B. grammatical words

C. function words

D. form words

9. ________ refers to the relations holding between elements replaceable with each other at particular place in structure, or between one element present and the others absent.

A. Syntagmatic relation

B. Paradigmatic relation

C. Co-occurrence relation

D. Hierarchical relation

10. According to Standard Theory of Chomsky, ________ contain all the information

necessary for the semantic interpretation of sentences.

A. deep structure

B. surface structures

C. transformational rules

D. PS-rules

11. ________describes whether a proposition is true or false.

A. Truth

B. Truth value

C. Truth condition

D. Falsehood

12. “John hit Peter” and “Peter was hit by John” are the same ________.

A. proposition

B. sentence

C. utterance

D. truth

13. ________ is a branch of linguistics which is the study of meaning in the context of use.

A. Morphology

B. Syntax

C. Pragmatics

D. Semantics

14. ________is the study of how speaker of a language use sentences to affect successful

communication.

A. Semantics

B. Pragmatics

C. Sociolinguistics

D. Psycholinguistics

15.______is defined as any regionally or socially definable human group identified by

shared linguistic system.

A. A speech community A. A race

C. A society

D. A country

16.______variation of language is the most discernible and definable in speech variation.

A. Regional

B. Social

C. Stylistic

D. Idiolectal

17. In first language acquisition children usually _________ grammatical rules from the

linguistic information they hear.

A. use

B. accept

C. generalize

D. reconstruct

18. By the time children are going beyond the ______ stage, they begin to incorporate some

of the inflectional morphemes.

A. telegraphic

B. multiword

C. two-word

D. one-word

19. According to Halliday, the three metafunctions of language are ________.

A. ideational, interpersonal and textual

B. ideational, informative and textual

C. metalinguistic, interpersonal and textual

D. ideational, interpersonal and referential

20. The person who is often described as “'father of modern linguistics” is _______.

A. Firth

B. Saussure

C. Halliday

D. Chomsky

1. Study the following dialogue. What function does it play according to the functions of language? ___________

- A nice day, isn’t it?

- Right! I really enjoy the sunlight.

A. Emotive

B. Phatic

C. Peformative

D.Interpersonal

2. Unlike animal communication systems, human language is __________.

A. stimulus free

B. stimulus bound

C. under immediate stimulus control

D. stimulated by some occurrence of communal interest

3. Which branch of linguistics studies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among language?

___________

A. Diachronic linguistics

B. Synchronic linguistics

C. Prescriptive linguistics

D. Comparative linguistics

4. __________ has been widely accepted as the forefather of modern linguistics.

A. Chomsky

B. Saussure

C. Bloomfield

D. John Lyons

5. Which vowel is different from the others according to the tongue position of vowels?

___________

A. [i]

B. [u]

C. [e]

D.[a]

6. Liquids are classified in the light of __________.

A. manner of articulation

B. place of articulation

C. place of tongue

D. none of the above

7. Morphemes that represent tense, number, gender and case are called _____ morphemes.

A. inflectional

B. free

C. bound

D. derivational

8. There are _______ morphemes in the word denationalization.

A. three

B. four

C. five

D. six

9. In English, theme and rhyme are often expressed by ________ and ________.

A. subject, object

B. subject, predicate

C. predicate, object

D. object, predicate

10. The semantic triangle holds that the meaning of a word ________.

A. is interpreted through the mediation of concept

B. is related to the thing it refers to

C. is the idea associated with that word in the minds of speakers

D. is the image it is represented in the mind.

11. “John killed Bill but Bill didn’t die” is a (n) ___________.

A. entailment

B. presupposition

C. anomaly

D. contradiction

12. ________ found that natural language had its own logic and concludes cooperative

principle.

A. John Austin

B. John Firth

C. Paul Grice

D. William Jones

13. _______ proposed that speech acts can fall into five general categories.

A. Austin

B. Searle

C. Sapir

D. Chomsky

14. ______ is not a typical example of official bilingualism.

A. Canada

B. Finland

C. Belgium

D. Germany

15. The most recognizable difference between American English and British English are in

_____ and vocabulary.

A. diglossia

B. bilingualism

C. pidginization

D. blending

16. ______ transfer is a process that is more commonly known as interference.

A. Acquisition

B. Positive

C. Negative

D. Interrogative

17. In general, the two-word stage begins roughly in the _____ half of the child’s second

语言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 分,本大题共10 分) 1. ()语言学是在19世纪逐步发展和完善的,它是语言学 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 2. 人的大脑分左右两半球,大脑的左半球控制( 掌管不需要语言的感性直观思维。 3. 进入20世纪以后,语言研究的主流由历史比较语言学转为 ()。 4. 俄语属于印欧语系的( 5. 一个音位包含的不同音素或者具体表现出来的音素叫做 ()。 6. 语言中最单纯、最常用、最原始和最能产的词是( 7. 现代大多数国家的拼音文字的字母,大多直接来源于()字 母。 8. 言外之意之所以能够被理解是因为()起了补充说明的 作用。 9. 方言在社会完全分化的情况下,有可能发展成(? )?; 在社会高度统一的情况下,会逐渐被共同语消磨直到同化。 10. 南京方言的“兰”、“南”不分,从音位变体的角度来说,[n ]和[l]是 属于()变体。 二、单项选择题: 码填在题干上的括号内。(每小题1 分,本大题共15 分)

1. 在二十世纪,对哲学、人类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产生重大影响 的语言学流派是() A.历史比较语言学 B.心理语言学 C.结构主义语言学 D.社会语言学 2. “人有人言,兽有兽语”中的“言”属于() A.语言 B.言语 C.言语行为 D.言语作品 3. “我爱家乡”中“爱”和“家乡”() A.是聚合关系。 B.是组合关系。 C.既是聚合关系又是组合关系。 D. 4. 一种语言中数量最少的是 A.音素 B.音位 C.语素 D.音节 5. 英语的man—→men采用的语法手段是 A. 屈折变化 B.变换重音的位置 C. 变化中缀 D.异根 6. 在汉语普通话中没有意义区别功能的声学特征是() A.音高 B.音强 C.音长 D.音质 7. [ε]的发音特征是 A.舌面前高不圆唇 B.舌面后高不圆唇 C.舌面前半高不圆唇 D.舌面前半低不圆唇 8. 构成“语言、身体”这两个词的语素的类型() A.都是成词语素 B.都是不成词语素 C.“语”和“言”是成词语素,“身”和“体”是不成词语素 D.“语”和“言”是不成词语素,“身”和“体” 9. 广义地说,汉语动词词尾“着”、“了”、“过”属于语法范畴中的 ()

语言学概论考试B评分标准与答案

天津师范大学考试 2010—2011 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语言学概论》试卷( B 卷)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填空题: (每空0.5 分,本大题共10 分)1.表意文字表音文字 2.发音时气流是否受阻 3.历史稳定性(稳固性)全民常用性(全民性)构词的能产性(能 产性) 4、增添删除(删减) 5.渐变性不平衡性 6.清浊,舌位高舌位低 7.时位调位重位8.舌位的高低、舌位的前后、唇形的圆展(圆与不圆)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2 分,本大题共10 分)1.语音:2. 历史比较语言学: 3. 条件变体: 4. 性: 5. 方言词: 三、分析题: (本大题共30 分,每小题6 分) 1. 分析下列句法结构中歧义出现的原因并加以分化(6 分) A 爱慕的是小王:分化:别人爱慕的人是小王;小王爱慕的是别人。歧义出现的原因是 “小王”的施受关系不明。 B 王熙凤也不知道哪儿去了分化:别人也不知道王熙凤哪儿去了,王熙凤也不知道别 人哪儿去了。歧义出现的原因是“王熙凤”的施受关系不明。 C 修了一条乡村公路分化:把一条(坏了的)乡村公路修好了;修出(成)了一条乡村公路。 歧义出现的原因是“路”到底是表示结果还是表示受事关系不明。 D 这个灯笼挂了一天了 分化:这个灯笼已经挂上去了,挂上去的时间是一天。这个灯笼挂了一天了还没有挂上去。 歧义出现的原因是动词“挂”既有“持续”的语义特征,又有“完成” 的语义特

征。 2. 用严式国际音标给下列汉字注音(6 分)春眠不觉晓花落知多少答案略 3. 分析下列各词的结构类型,并指出各语素的性质:(6 分) 学员:附加式(派生词);词根+后缀。烟头儿:附加式(派生词);词根+词根+后缀。秋千:单纯词;双声词。 Returns:附加式;词干+词尾。blackboard :复合词;词根+词根。 抗菌素:复合词;前缀+词根+词根。 4. 下列语言属于不同的语系,试将它们进行分类(6 分)印欧语系:西班牙语、波兰语、印地语、德语、意大利语;阿尔泰语系:哈萨克语、满语、蒙古语; 南岛语系:高山语;南亚语系:佧瓦语;闪——含语系:阿拉伯语汉藏语系:苗语。评分标准:错一项扣一分。 5. 用语音术语描述下列辅音(6 分)(1)[v] 唇齿浊擦音。 (2)[L] 舌尖中浊边音。 (3)[ts] 舌尖前不送气清塞擦音。 (4)[p h] 双唇送气清塞音。 (5)[x] 舌面后(舌根)清擦音。 (6)[z] 舌尖前浊擦音。 四、简答题: (每小题10 分,本大题共30 分) 1. 请用具体的例子说明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的区别(10 分)共时语言学,又叫静态语言学。它以语言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某一特定状态中的语言系统为研究对象,揭示语言的内部结构规律,分析各种语言单位,描写语言规则,而不考虑时间的因素。 (3 分) 历时语言学,又叫动态语言学,它研究语言的历史发展,描写和研究语言从一个时期到另一个时期的演变方式,研究这种演变在语言内部和外部的 原因。(3 分) 举例4 分,各举两个以上,分别得二分。仅各举一例,分别得一分。 2. 请简要回答洋泾浜与克里奥尔的区别(10 分) 洋泾浜是指某些与外族人接触较多的地区,因语言相互影响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2 分) 克里奥尔又叫混合语,指各种语言频繁接触的地区出现的包含不同语言成分的混合的自然语言。(2 分) 二者不同的是:

环境学导论试题9参考答案

河南城建学院****学年第*学期 《环境学导论》试题9参考答案 专业:姓名: 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 大气二次污染物 由一次污染物在大气中相互作用,经化学反应或光化学反应形成的与一次污染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完全不同的新的大气污染物,其毒性比一次污染物还强。 2. 土壤净化: 土壤净化指在自然因素作用下,通过土壤自身的(吸附、分解、迁移、转化)作用,使污染物在土壤环境中的数量、浓度或毒性、活性降低的过程。 3. 固体废物资源化: 分为广义和狭义。广义讲,表示资源的再循环;狭义讲,指为了再循环利用 废物而回收资源与能源,指从原料一成品一消费一废物一生产系统。 4. 环境背景值: 环境中的诸因素,如大气、水体、土壤以及植物、动物、人体组织在正常情况 下化学元素的含量及其赋存形态。 5. 人口环境容量

A 、高温、高湿 B 、低温、低湿 又称“人口承载力,指在一定生态环境条件下,一个国家、地区生态系统所能承 受的最高人口数。 湖水透明度和溶解氧等项。 2. 生物多样性一般包括物种多样性、 遗传 多样性和 生态系统 多样性。 3. 人 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工业生产、燃烧排放有毒气体 和 热带森林、温带植被破坏 。 4. 固体废弃物最终处置的方法有许多种、目前使用最多的方法是卫生填埋、 堆肥 和 焚烧 。 5. 化学农药在土壤中的挥发 速度取决于农药本身的 溶解度 、 蒸汽压 和近地表的空气层扩散速度 1. 大气还原型污染经常发生在(D )情 况下(每小题1分,共10 分) 1.水体富营养化的判断指标一般包括 氮、磷浓度 叶绿素a 含 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10 分) 、填空题

语言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语言学概论题 2009年语言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第一部分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语言”的定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 B.语言就是人们说出来的话 C.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首先是有声的口头语言 D.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 2.关于“言语活动”、“语言”和“言语”三者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语言”等于“言语活动”减去“言语” B.“语言”是主要的,而“言语”是次要的 C.“言语”是“言语活动”中的社会部分 D.“语言”是从“言语活动”抽象出来的一个均质的系统 3.索绪尔创立的语言学可以称为 A.传统语言学 B.历史比较语言学 C.结构主义语言学 D.社会语言学 4.从音质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是 A.音渡 B.音素 C.音位 D.音节 5.[p…]的发音特征是 A.双唇送气清塞音 B.双唇不送气清塞音 C.舌尖前送气清塞音 D.舌尖前不送气清塞音 6.下列各项中,都是不圆唇元音的一组是 A.[i,u] B.[e,o] C.[A,y] D.[?,a] 7.说话人根据表达需要有意识地加上去的句重音是 A.节律重音 B.语法重音 C.固定重音 D.强调重音 8.下列关于语汇的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A.语汇是有意义的能独立使用的语言单位 B.语汇是最小的有意义的语言单位

C.语汇是固D.语汇是一种语言中词和语的总和 5.[p…]的发音特征是 A.双唇送气清塞音 B.双唇不送气清塞音 C.舌尖前送气清塞音 D.舌尖前不送气清塞音 6.下列各项中,都是不圆唇元音的一组是 A.[i,u] B.[e,o] C.[A,y] D.[?,a] 7.说话人根据表达需要有意识地加上去的句重音是 A.节律重音 B.语法重音 C.固定重音 D.强调重音 8.下列关于语汇的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A.语汇是有意义的能独立使用的语言单位 B.语汇是最小的有意义的语言单位 C.语汇是固定词组和熟语的总汇 D.语汇是一种语言中词和语的总和 9.从词的构造方式看,汉语“健儿”一词属于 A.单纯词 B.派生词 C.复合词 D.简缩词 10.下列各个汉语词语中的“子”是词根语素的是 A.笼子 B.鸽子 C.瓜子 D.日子 11.下列关于语法的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语法是关于词的构成变化和词构成词组和句子的规则 B.语法是说本族语的人的直觉知识和约定习惯 C.语法是与语音、语汇等要素互不相关的规则 D.语法是与语音、语汇等相比变化较慢的现象 12.在“这些书我看过了”这个语言片段中,“这些书”和“我看过了”的性质是A.既是成分也是组合 B.是成分,不是组合 C.是组合,不是成分 D.不是成分也不是组合 13.下列关于词义模糊性的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A.词义所指范围边缘区域模糊,中心区域明确 B.词义所指范围边缘区域明确,中心区域模糊

语言学概论题目及答案

语言学概论试题(一) 一、填空(每空1分,共15分) 1.语言中最单纯、最常用、最原始和最能产的词是根词。 2.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文字是最重要的辅助交际工具。 ?3.我国古代学者为读懂古书而建立的训诂学、文字学、音韵学组成了我国的语文学,通称为“小学”。 4.英语属于印欧语系的日耳曼语族的西部语支。 ?5.语音可以从生理角度分析它的产生方式,从物理角度分析它的表现形式传递过程,从社会功能角度分析它的功能作用。 6.是否能够独立运用,是区分词和语素的根本特点。 ?7.现代大多数国家的拼音文字的字母,大多直接来源于拉丁字母。 ?8.具有不同功能的三种最基本的语法单位是语素、词、句子。 ?9.语言发展的主要特点是渐变性和不平衡性。 ?10.我国宪法 1982年第19条明确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 中国的传统语文学研究的薄弱环节是( D ) ??A.文字学B.语音学? ?C.词汇学D.语法学 ?2. 汉语属于( B ) ?A.屈折语B.孤立语 ?C.多式综合语D.粘着语 ?3. 一种语言中数量最少的是( B ) ??A.音素B.音位 ??C.语素D.音节 ?4. 文字的前身是( C ) ??A.结绳记事B.手势 ??C.图画记事D.实物记事 ?5. 派生词中包含( B ) ??A.词尾B.词根 ??C.虚词D.根词 ?6. 语音和语义结合的最小的语言单位是( C ) ??A.音素B.义素 ??C.语素D.音位 7. 汉语单词“忽然”出现的位置是( C ) ??A.主语位置B.谓语位置 ??C.状语位置D.定语位置 8. 以下各种语言变体中,属于社会方言的是( D ) ???A.土话B.客家话 ???C.客套话D.黑话 9. 下列语素中属于自由语素的是( C ) ???A.初B.视 ???C.人D.民 10. 在语言结构的某一环节上能够互相替换,?具有某种相同作用的各个单位之间所形成的关系叫( D ) ??A.转换关系B.组合关系 ??C.层级关系D.聚合关系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专语语言学以具体语言作为研究对象的语言学。 2.组合关系指两个以上相连续的语言符号组合而成的线性关系。 3.语流音变语流中的某些音由于相互影响而发生临时性的变化,这种变化就叫语流音变。 4.语义场由具有某些共同义素的一群词类聚而成的场。 5.语法范畴把同一性质的语法意义综合和概括所形成的语法意义的类别。 四、试以国际音标标出下列各词的读音(每题2分,共10分) 1.优秀 2.维持 3.宏观 4.精神 5.离开 五、用义素分析法分析下列各组词(每题3分,共9分) ?1.瞻仰 [+用眼 +往一定方向 +崇敬地]

全国自学考试语言学概论试题-大题.

09年1月-02年10月全国自学考试语言学概论试题-大题汇总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26.口语(09-1) 27.仿译词(09-1) 28.语言符号的强制性(09-1) 29.语气意义(09-1) 26.音位变体(08-10) 27.语法手段(08-10) 28.语音对应关系(08-10) 29.中介语(08-10) 26. 克里奥耳语(08-1) 27. 借词(08-1) 28. 音节(08-1) 29. 词的语体色彩(08-1) 32.轻音(07-10) 33.语言规划(07-10) 34.语言遗传机制(07-10) 35.应用语言学(07-10) 26.组合关系(07-1) 27.词的理性意义(07-1) 28.双语现象(07-1) 29.音位(07-1) 30.洋泾浜(07-1) 32.发音部位(06-10) 33.向心词组(06-10) 34.音节文字(06-10) 35.第二语言教学(06-10) 26. 聚合关系(06-1) 27. 社会方言(06-1) 28. 语言符号的强制性(06-1)29. 词义的模糊性(06-1) 30. 派生词(06-1) 32.音素(05-10) 33.基础方言(05-10) 34.语言迁移(05-10) 35.语言获得(05-10) 34. 词形变化(05-1) 35. 派生词(05-1) 36. 语言转用(05-1) 32.韵律特征(04-10) 33.语系(04-10) 34.文化局限词语(04-10) 35.中介语(04-10) 32. 语法单位的形成关系(03-10) 33. 义素(03-10) 34. 音位文字(03-10) 35. 语言的亲属关系(03-10) 32. 语流音变(02-10) 33. 语法范畴(02-10) 34. 蕴含(02-10) 35. 他源文字(02-10)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33.简述国际音标的优点。(09-1) 34.词缀和词尾有什么不同?(09-1) 35.汉语的语素、音节和汉字是一一对应的吗? 30.举例说明语言符号的离散特征和线性特征及其对语言的作用。(08-10)31.举例说明汉语词双音节化的作用。(08-10) 32.说明什么是儿童语言获得的“模仿说”和“强化说”。(08-10) 33. 词义的模糊性和歧义有什么区别?(08-1) 34. 什么是语言符号的离散特征和线性特征?(08-1) 35. 一般语汇的主要类型有哪些?(08-1)

《环境学导论》试题参考答案

《环境学导论》试题9参考答案 专业:姓名: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由一次污染物在大气中相互作用,经化学反应或光化学反应形成的与一次污染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完全不同的新的大气污染物,其毒性比一次污染物还强。 2. 土壤净化: 土壤净化指在自然因素作用下,通过土壤自身的(吸附、分解、迁移、转化)作用,使污染物在土壤环境中的数量、浓度或毒性、活性降低的过程。 3. 固体废物资源化: 分为广义和狭义。广义讲,表示资源的再循环;狭义讲,指为了再循环利用废物而回收资源与能源,指从原料—成品—消费—废物—生产系统。 4.环境背景值: 环境中的诸因素,如大气、水体、土壤以及植物、动物、人体组织在正常情况下化学元素的含量及其赋存形态。 5.人口环境容量 又称“人口承载力”,指在一定生态环境条件下,一个国家、地区生态系统所能承受的最高人口数。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 水体富营养化的判断指标一般包括氮、磷浓度、叶绿素α含量、 湖水透明度和溶解氧等项。 2. 生物多样性一般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

多样性。 3. 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工业生产、燃烧排放有毒气体和热带森林、温带植被破坏。 4. 固体废弃物最终处置的方法有许多种、目前使用最多的方法是卫生填埋、堆肥和焚烧。 5. 化学农药在土壤中的挥发速度取决于农药本身的溶解度、 蒸汽压 和近地表的空气层扩散速度。 三、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 大气还原型污染经常发生在( D )情况下。 A、高温、高湿 B、低温、低湿 C、高温、低湿 D、低温、高湿 2. 下列属于次生环境问题的是( B )。 A.海啸 B. 全球温室效应 C. 火山喷发 D. 地方缺碘性甲状腺肿 E. 水旱灾害 3.以保障人体健康和正常生活条件为主要目标, 规定大气环境中某些主要 污染物 最高允许浓度的大气标准为( A )。 A. B.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B. 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75 污染控制技术标准 D. 大气警报标准 4. 震惊世界的日本骨痛病是由于人食用了富集( C )的食物而引起的病 变。 A.铅 B.甲基汞 C.镉 D.铬

语言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语言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语言学概论作业1 导言、第一章、第二章 一、名词解释 1、历时语言学——就各种语言的历史事实用比较的方法去研究它的“亲属”关系和历史发展的,叫历时语言学。 2、语言——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进行思维的工具。就语言本身的结构来说,语言是由词汇和语法构成的系统。 3、符号——符号是用来代表事物的一种形式,词这样的符号是声音和意义相结合的统一体。任何符号都是由声音和意义两方面构成的。 4、语言的二层性——语言是一种分层装置,其底层是一套音位;上层是音义结合的符号和符号的序列,这一层又分为若干级,第一级是语素,第二级是由语素构成的词,第三级是由词构成的句子。 5、社会现象——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和人类社会有紧密的联系。所谓“社会”,就是指生活在一个共同的地域中,说同一种语言,有共同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的人类共同体。语言对于社会全体成员来说是统一的、共同的;另一方面,语言在人们的使用中可以有不同的变异、不同的风格。 二、填空 1、结构主义语言学包括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美国描写语言学三个学派。 2、历史比较语言学是在19世纪逐步发展和完善的,它是语言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 3、人的大脑分左右两半球,大脑的左半球控制语言活动,右半球掌管不需要语言的感性直观思维。 4、一个符号,如果没有意义,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如果没有声音,我们就无法感知,符号也就失去了存在的物质基础。 5、用什么样的语音形式代表什么样的意义,完全是由使用这种语言的社会成员约定俗成。 6、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和线条性特点。 7、语言的底层是一套音位,上层是符号和符号的序列,可以分为若干级,第一级是语素,第二级是词,第三级是句子。 8、语言系统中的所有符号,既可以同别的符号组合,又可以被别的符号替换,符号之间的这两种关系是组合和聚合。 9、组合是指符号与符号相互之间在功能上的联系,聚合是指符号在性质上的归类。 三、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钩,错误的打叉) 1、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2、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之间没有共同语言,这说明语言是有阶级性的。(×) 3、在现代社会,文字比语言更加重要。(×) 4、现代社会,沟通的方式很多,语言的重要性日渐削弱。(×) 5、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没有语言,人类就无法思维。(√) 6、语言和思维互相依存,共同发展。(√) 7、任何一种符号,都是由内容和意义两个方面构成的。(×) 8、从本质上看,语言其实是一种符号系统。(√)

《语言学概论》模拟试题含答案

试卷代号:1093 语言学概论(本) 模拟试题 一、举例解释下列名词(每词5分,共10分) 1. 音位变体 2.借词 二、单项选择(每小题2分。共10分) 3.下列说法只有( )是正确的。 A.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文字也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B.不同的阶级使用语言具有不同的特点,说明语言具有阶级性 C.人类多种多样的语言说明语言具有任意性特点 D.语言是一种纯自然的现象 4. 下列说法只有( )是正确的。 A.语法的组合规则是潜在的 B.语法的聚合规则是潜在的 C.语法的组合规则存在于书面语言中 D.语法的聚合规则存在于口头语言中 5.单纯词就是由一个( )构成的词。 A.词根 B.词干 C.词缀 D.词尾6.下列各种说法只有( )是正确的。 A.词义的模糊性说明词义是不可捉摸的 B.多义词使用不当会产生歧义,如“门没有锁” C.“glass”的本义是玻璃,派生义指玻璃杯,这是隐喻 D.同义词在修辞上具有对比作用,可以利用来突出对立面 7.下列说法只有( )是错误的。 A.语法的规则可以类推,但也有例外,如“wife”的复数不是“wifes” B.}昆合语又叫克里奥尔语,它可以被孩子们作为母语来学习 C.混合语只限于某社会集团使用,缺乏广泛性 D.“墨水”原指黑墨水,现指各种颜色的墨水,这种变化是词义的扩大

三、综合分析题(共40分) 8.描写下列音素的发音特点。(8分) ① [u]: ② Ea]: ③ [m]: ④ [x]: 9.分析下面词语中各个构词语素的类别,是词根、词缀还是词尾。(12分) ① going ②老乡 ⑧绿化 10.指出下列词组的结构类型。(10分) ①学生和老师 ②空气新鲜 ③热烈欢呼 ④摆放整齐 ⑤阅读报纸 11.指出下列句子中画线词语的词尾所表示的语法意义和语法范畴。(10分) He buys many books. 四、问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2.为什么说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 13.语言符号是一种分层装置,这种分层的核。g,是ffA?其上层由哪些要素构成? 各要素在数量上有何特点? 14.举例说明基本词汇的特点,并简要说明这些特点之间的相互影响。 15.什么是双语现象?双语现象随着社会的发展会出现怎样的结果?

《语言学概论》期末试卷

语言学概论》期末试卷 1. (单选题) 下 列关于“语言”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D )(本题2.0 分) A 、语言系统是由多个子系统组合而成的B 、 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 C 、 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和线条性特征D 、 语言符号的音义关系可以任意改变 2. (单选题) 下 卜列兀音音素都是后兀音的一组是(B)本题2.0分) A 、[u, £] B 、 [a , A ] C 、 [a ,y] D 、[o, a] 3. (单选题) 下 F列辅音音素都是塞音的一组是(B)(本题2.0分) A 、[k, 1] B 、[p, k] C 、[p, n] D 、[t, v] 4. (单选题)从语音的社会功能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是

(A)(本题2.0分) A 、音位 B 、 曰素 C 、 音节 D 、 音渡 5.(单选题)汉语普通话中的“我”和助词“的”单念时发音分别 为[uo]和[te],而在实际语流中,“我的”发音是[uo de],这是语流音变中的(A)本题2.0分) A 、顺同化现象 B 、 逆同化现象 C 、 弱化现象 D 、 异化现象 6.(单选题)语音的本质属性是(C )本题2.0分) A 、物理属性 B 、 生理属性 C 、 社会属性 D 、 心理属性 7.(单选题)英语“students”中的“-s”是(C)本题2.0分)

A 、虚词语素 B 、 词根语素 C 、 构形语素 D 、 构词语素 8.(单选题)从词的构造方式看,下列各项中属于复合词的是(D)本题2.0分) A 、木头 B 、 念头 C 、 苦头 D 、 山头 9.(单选题)划分词类的最本质的标准是(A )(本题2.0分) A 、分布标准 B 、 意义标准 C 、 形态标准 D 、 逻辑标准 10.(单选题)下面词组中,结构类型与其他各组不冋的一组是(D)本题2.0分) A 、年轻漂亮/朴素大方 B 、我们大家/首都北京 C、铁路民航/工人农民 D、贯彻执行/讨论研究

环境科学导论试题

《环 境 科 学 导 论》 试 题 (50%) 一、 填空(每空格 1 分,共 2 0 分) 1、 环境科学的主体是人,客体是与之相对的是围绕着人的生存环境,包括自然界的大气 圈、 水 圈、土壤 ---------- 岩石 圈和 生物 圈。 2、 典型的大气污染类型有 煤烟型污染、石油型污染、混合型污染 。 5、 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在斯德哥尔摩举行,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及《行动计 划》,此外通过了将世界环境日定为6月5号 的建议。 6、 大约90%以上的酸雨是由于人类排放的 H2SO4 和 HNO3 生成的,中国的 酸雨以 H2SO4 占优势。 个由不同土地单元镶嵌组成,具有明显视觉特征的 之上, 之下的中间尺度。 __重金属污染 ________ 、 放射性物质污染 和持 染 物 污 染 等。 ,既包括了自然因素,也包括了 因 素 。 和 问题。 1、土壤环境容量在一定区域一定期限内不使环境污染, 保证植物正常生长时土壤可能容 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 3、物理污染的主要类型有 噪音 、振动 、热 光辐射 、放射性 人类面临的五大环境问题有人口剧增、 环境污染 、生物多样性减少 、能源短 7、 环境学中的景观概念是指:景观是 地理实体,它处于 久 性 有 机 污 9、 环境科学研究的环境,分为 和 和 1 0、生物安全问题主要包括 三、名词解释(每题 3分,共21分)

日化学需氧量),表示水中有机物等需氧污染物质含量的一个综合指示 4、T OC 总有机碳 5、 TOD 总需氧量 6、 TSP 粒径小于100叩的称为TSP,即总悬浮物颗粒 7、 PM2.5 PM2.5 :指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 2.5卩m的颗粒物,也称细颗粒物 8、 PM10 通常把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在10微米以下的颗粒物称为PM10,又称为可吸入颗粒物或飘尘 9、一次污染物一次污染物又称原生污染物”。由污染源直接排入环境的,其物理和化学性状未发生变化的污染物。 10、二次污染物二次污染物是指排入环境中的一次污染物在物理、化学因素或生物的作 用下发生变化,或与环境中的其他物质发生反应所形成的物理、化学性状与一次污染物不同的新污染物。又称继发性污染物。 11、光化学烟雾人们把参与光化学反应的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的混合物(气体和颗 粒物)所形成的烟雾污染现象称为光化学烟雾 12、酸沉降 四、问答题(共35分) 1、大气中人为来源的污染物有哪些?请简要论述这些污染物的来源、产生的环境问题及其 治理和控制手段(12分) 2、土壤环境问题有哪些?其中主要污染物有哪些?试举例说明(6分)。 3、大气中某气体的浓度单位ppm为何意? CO2的含量一般为325ppm,请将该浓度换算成标准状况下的 mg/m3。已知标况下 T为0C,压强为101325Pa (5分)。

语言学概论总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 1. Which of the following words is entirely arbitrary?__________ A. tree B. crash C. typewriter D. bang 2. ________ made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competence and performance. A. Saussure B. Chomsky C. Bloomfield D. Sapir 3. Conventionally a ______ is put in slashes. A. allophone B. phone C. phoneme D. morpheme 4. The word “hospitalize” is an example of __________. A. compound B. derivation C. inflection D. blending 5. Constituent sentences is the term used in ___________. A. structural linguistics B. functional analysis C. TG Grammar D. traditional grammar 6. Cold and hot is a pair of ___________ antonyms. A. gradable B. complementary C. reversal D. converse 7. According to Searle, those illocutionary acts whose point is to commit the speaker to some future course of action are called________. A. commissives B. directives C. expressive D. declaratives 8. Speech variety may be used instead of _______. A. vernacular language, dialect, pidgin, creole B. standard language C. both A and B D. none of the above 9.______ deals with how language is acquired, understood and produced. A. Sociolinguistics B. Psycholinguistics C. Pragmatics D. Morphology 10. Discovering procedures are practiced by ________. A. descriptive grammar B. TC Grammar C. traditional grammar D. functional grammar 11. The function of the sentence “Water boils at 100 degrees centigrade” is _________. A. interrogative B. directive C. informative D. performative

《语言学概论》期末试卷-语言学概论期末考试

《语言学概论》期末试卷 1.( 单选题 ) 下列关于“语言”的说法 ,不正确的一项是 (D )(本题 2.0 分) A、语言系统是由多个子系统组合而成的 B、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 C、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和线条性特征 D、 语言符号的音义关系可以任意改变 2.( 单选题 ) 下列元音音素都是后元音的一组是 ( B)(本题 2.0 分) A、[u, ε] B、[α, Λ] C、[α,y] D、[o, a] 3.( 单选题 ) 下列辅音音素都是塞音的一组是 ( B)(本题 2.0 分) A、[k, 1] B、[p, k] C、[p, n] D、[t, v] 4.( 单选题 ) 从语音的社会功能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是

( A)(本题 2.0 分) A、音位 B、音素 C、音节 D、音渡 5.( 单选题 ) 汉语普通话中的“我”和助词“的”单念时发音分别为[uo]和[te],而在实际语流中 ,“我的”发音是 [uo de],这是语流音变中的( A)(本题 2.0 分) A、顺同化现象 B、逆同化现象 C、弱化现象 D、异化现象 6.( 单选题 ) 语音的本质属性是 (C )(本题 2.0 分) A、物理属性 B、生理属性 C、社会属性 D、心理属性 7. ( 单选题) 英语“ students”中的“ -s”是 ( C)(本题 2.0 分)

A、虚词语素 B、词根语素 C、构形语素 D、构词语素 8. ( 单选题) 从词的构造方式看, 下列各项中属于复合词的是( D)(本题 2.0 分) A、木头 B、念头 C、苦头 D、山头 9.( 单选题 ) 划分词类的最本质的标准是 (A )(本题 2.0 分) A、分布标准 B、意义标准 C、形态标准 D、逻辑标准 10.( 单选题 ) 下面词组中 ,结构类型与其他各组不同的一组是( D)(本题 2.0 分) A、年轻漂亮/朴素大方 B、我们大家/首都北京

语言学概论》期末试卷

《语言学概论》期末试卷1. ( 单选题) 下列关于“语言”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D )(本题2.0分) A、语言系统是由多个子系统组合而成的 B、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 C、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和线条性特征 D、语言符号的音义关系可以任意改变 2. ( 单选题) 下列元音音素都是后元音的一组是( B)(本题2.0分) A、[u, ε] B、[α, Λ] C、[α,y] D、[o, a] 3. ( 单选题) 下列辅音音素都是塞音的一组是( B)(本题2.0分) A、[k, 1] B、[p, k] C、[p, n] D、[t, v] 4. ( 单选题) 从语音的社会功能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是( A)(本题2.0分) A、音位 B、音素 C、音节

5. ( 单选题) 汉语普通话中的“我”和助词“的”单念时发音分别为[uo]和[te],而在实际语流中,“我的”发音是[uo de],这是语流音变中的( A)(本题2.0分) A、顺同化现象 B、逆同化现象 C、弱化现象 D、异化现象 6. ( 单选题) 语音的本质属性是(C )(本题2.0分) A、物理属性 B、生理属性 C、社会属性 D、心理属性 7. ( 单选题) 英语“students”中的“-s”是( C)(本题2.0分) A、虚词语素 B、词根语素 C、构形语素 D、构词语素 8. ( 单选题) 从词的构造方式看,下列各项中属于复合词的是( D)(本题2.0分) A、木头 B、念头

D、山头 9. ( 单选题) 划分词类的最本质的标准是(A )(本题2.0分) A、分布标准 B、意义标准 C、形态标准 D、逻辑标准 10. ( 单选题) 下面词组中,结构类型与其他各组不同的一组是( D)(本题2.0分) A、年轻漂亮/朴素大方 B、我们大家/首都北京 C、铁路民航/工人农民 D、贯彻执行/讨论研究 11. ( 单选题) 目前已知的最古老的拼音文字是( C)(本题2.0分) A、古埃及文字 B、古希腊文字 C、腓尼基文字 D、中国的甲骨文 12. ( 单选题) 判断两种话是不同语言还是同一种语言的不同方言应该主要参考( C)(本题2.0分) A、相互理解程度 B、语言结构的差异程度

环境学导论考试题

1.自然环境:是指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人类的一切自然形成的物质、能量和自然现象的总体,有时简称环境。 2.环境容量:在人类生存和自然环境不致受害的前提下,环境可能容纳污染物质的最大负荷量。 3.环境:所谓环境总是相对于某一中心事物而言,作为某一事物的对立面而存在。它因中心事物的不同而不同,随中心事物的变化而变化。与某一事物有关的周围事物,就是这个中心事物的环境。 4.固体废物:亦称废物,一般指人类在生产、加工、流通、消费以及生活等过程提取目的组分之后,废弃了的固体或半固体的物质。 5.水体富营养化:水体中植物营养物质含量的增加,将导致水生生物,主要是各种藻类大量繁殖,大量消耗水中的溶解氧,使水体处于严重缺氧,而造成鱼类大量死亡。 6.生态系统:任何一个生物群落与其周围非生物环境的综合体就是生态系统。 7.人工环境: 指由于人类的活动而形成的环境要素,它包括由人工形成的物质、能量和精神产品以及上层建筑。 8.原生环境问题:由自然力引起的为原生环境问题。 9.可持续发展:指既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10.能源:指可能为人类利用以获取有用能量的各种来源,如太阳能、风力、水力、化石燃料及核能等等。11.水体污染:排入水体的污染物使该物质在水体中的含量超过了水体的本底含量和水体的自净能力,从而破坏了水体原有的用途。12.温室气体:当大气中一些气体浓度增加时,会加剧温室效应,引起地球表面和大气层下沿温度升高,这些气体统称为温室气体。主要有二氧化碳、臭氧、甲烷、氟里昂、一氧化二氮等。1.自然环境的构成包括自然现象、物质、能量,其中物质包括(空气生物)2.生态系统包括(生产者分解者消费者)3.与水俣病有关的化学元素是(汞)4.二次能源有(汽油沼气)5.造成臭氧层破坏的主要物质有:(氟氯烃哈龙)6.下面哪种物质是形成光化学烟雾的污染物(氮的氧化物碳氢化合物臭氧)7.噪声值大于(85)分贝,可能对人体造成伤害。8.当今我国人口问题的特点主要有 (人口老龄化人口基数大流动人口增多) 9.属于不可更新自然资源的有(金属矿物化石燃料)10.环境要素属性有(最小限制律等值性)11.生态系统的功能有(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生物生产)12.人口结构包括(增长型衰减型稳定性)13.一次能源有(水力化石燃料太阳能)14.BOD/COD小的废水不宜采用(生化法)处理方法处理15.主要危害为影响呼吸系统的大气污染物有(SO2 O3 悬浮颗粒物)16.根据我国《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居民、文教区昼间的噪声应不高于(50)分贝。17.城市垃圾的处理方法一般有(堆肥焚烧填埋)18.自然资源可分为(不可更新资源无限资源可更新资源)19.关于我国自然保护区的说法正确的有(建设初具规模)1.生态学的一般规律是什么?相互依存与相互制约规律,物质循环与再生规律,物质输入输出的动态平衡规律,相互适应与补偿的协同进化规律,环境资源的有效极限规律。2.当前我国环境问题的特点是什么?生态环境问题:森林生态功能仍然较弱,草原退化与减少的状况难以根本改变,水土流失、土壤沙化、耕地被占,水旱灾害日益严重,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严重:大气污染仍十分严重,水污染状况远未根本解决,城市噪声污染严重,工业固体废物增加。3.解决人口问题的主要对策是什么?广泛开展教育,使计划生育政策深入人心,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逐级落实人口计划指标,奖罚分明;积极发展医疗、保险、养老等一系列社会福利事业;实行优生优育,提高人口素质。4.酸雨的危害是什么?酸雨对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酸雨对陆生生态系统的影响,对各种材料的影响,酸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5.我国政府在关于环境与发展问题加强国际合作方面有哪些主张?1经济发展必须与环境保护相协调2保护环境是全人类的共同任务,但是经济发达国家负有更大的责任。3加强国际合作要以尊重国家主权为基础。国家不论大小、贫富、强弱都有权参与环境和发展领域的国际事务。4保护环境和发展离不开世界的和平与稳定。5处理环境问题应当兼顾各国现实的实际利益和世界的长远利益。1.如何从人文社会和科学技术两个方面协调好环境保护和人

《语言学概论》期末试卷

《语言学概论》期末试卷 1.(单选题)下列关于“语言”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D )(本题 2."0分) A、语言系统是由多个子系统组合而成的 B、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 C、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和线条性特征 D、语言符号的音义关系可以任意改变 2.(单选题)下列元音音素都是后元音的一组是( B)(本题 2."0分) A、[u,ε] B、[α,Λ] C、[α,y] D、[o, a] 3.(单选题)下列辅音音素都是塞音的一组是( B)(本题 2."0分) A、[k, 1] B、[p, k] C、[p, n] D、[t, v] 4.(单选题)从语音的社会功能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是( A)(本题2."0分)

A、音位 B、音素 C、音节 D、音渡 5.(单选题)汉语普通话中的“我”和助词“的”单念时发音分别为[uo]和[te],而在实际语流中,“我的”发音是[uo de],这是语流音变中的( A)(本题 2."0分) A、顺同化现象 B、逆同化现象 C、弱化现象 D、异化现象 6.(单选题)语音的本质属性是(C )(本题 2."0分) A、物理属性 B、生理属性 C、社会属性 D、心理属性 7.(单选题)英语“students”中的“-s”是( C)(本题 2."0分) A、虚词语素 B、词根语素

C、构形语素 D、构词语素 8.(单选题)从词的构造方式看,下列各项中属于复合词的是( D)(本题 2."0分) A、木头 B、念头 C、苦头 D、山头 9.(单选题)划分词类的最本质的标准是(A )(本题 2."0分) A、分布标准 B、意义标准 C、形态标准 D、逻辑标准 1 0."(单选题)下面词组中,结构类型与其他各组不同的一组是( D)(本题 2."0分) A、年轻漂亮/朴素大方 B、我们大家/首都北京 C、铁路民航/工人农民 D、贯彻执行/讨论研究

环境学复习试题及答案范文

一 、名词解释 1. 生态平衡 2. 水环境容量 3. 污染集中控制制度 4. 清洁生产 5. 二次污染物 二、简答题 1. 着名的“八大公害事件”是什么?指出每一公害事件的 主要污染物? 2. 根据处理目的划分,固体废物处理方法有哪些?请分别列举几种典型的方法。 3. 海洋污染有哪些特点? 4. 简述我国目前环境保护基本政策体系。 5. 环境中的致病因素有哪些? 6. 中国环境管理的八项制度 三、论述题 1. 论述实现清洁生产的途径。 2.简述生物多样性的意义、生物多样性锐减的原因和危害, 及其防防治对策。 一、名词解释 1. 生态平衡 生态系统中,通过生物链和其它自然因素来维系的一种平衡状态。也就是说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能较长期地保持稳定的平衡状态。 2. 水环境容量 一定水体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被称为水环境容量,即某水域所能承担外加的某种污染物的最大允许负荷量。 3. 污染集中控制制度:污染集中控制是在一个特定的范围内,为保护环境所建立的集中治理设施和采用的管理措施,是强化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

4. 清洁生产:清洁生产是关于产品生产过程的一种新的、创新性的思维方式。清洁生产意味着对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持续运用的整体预防环境战略以期增加生态效率并减轻人类和环境的风险。对于产品:清洁生产意味着减少和降低产品从原材料使用到最终处置的全生命周期的不利影响。 对于生产过程:清洁生产意味着节约原材料和能源,取消使用有毒原材料,在生产过程排放废物之前降减废物的数量和毒性。 对服务:要求将环境因素纳入设计和所提供的服务中。 5. 二次污染物:从污染源排出的一次污染物与大气中原有成分、或几种一次污染物之间,发生了一系列的化学变化或光化学反应,形成了与原污染物性质不同的新污染物,称为二次污染物。 二、简答题 1. 着名的“八大公害事件”是什么?指出每一公害事件的主要污染物? (1)富山事件(骨痛病):镉污染; (2)米糠事件:多氯联苯污染; (3)四日事件(哮喘病):SO2、煤尘、重金属、粉尘污染; (4)水俣事件:甲基汞污染; (5)伦敦烟雾事件:烟尘及SO2污染; (6)多诺拉烟雾事件:烟尘及SO2污染; (7)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光化学烟雾污染; (8)马斯河谷烟雾事件:烟尘及SO2污染 2. 根据处理目的划分,固体废物处理方法有哪些?请分别列举几种典型的方法。 预处理:压实技术、破碎技术、分选技术、脱水和干燥 资源化处理:热化学处理-焚烧、热解、湿式氧化 生物处理-堆肥、厌氧消化处理 最终处置技术:海洋处置-海洋倾倒、远洋焚烧 陆地处置-土地耕作处置、深井灌注处置、土地填埋处置 3.海洋污染有哪些特点? (1)污染源广 (2)持续性强 (3)扩散范围大 (4)控制复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