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处理工艺课程设计说明书格式要求(精品模板)

合集下载

热处理工艺课程设计

热处理工艺课程设计

热处理工艺课程设计 Document number【980KGB-6898YT-769T8CB-246UT-18GG08】热处理工艺课程设计高速高载齿轮的热处理工艺姓名:成**学号:*******学院:扬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设计指导老师:黄新前言热处理工艺是金属材料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热处理可以改变材料的加工工艺性能,充分发挥材料的潜力,提高工件的使用寿命。

本课程设计是在《材料科学基础》﹑《金属热处理工艺学》﹑《失效分析》﹑《金属力学性能》等课程学习的基础上开设的,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教学环节。

通过该课程设计,可使学生在综合运用所学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能力方面得到训练,学会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工程意识和工程设计能力。

热处理工艺是整个机械加工过程种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与工件设计及其它加工工艺之间存在密切关系。

如何实现工件设计时提出的几何形状和加工精度,满足设计时所要求的多种性能指标,热处理工艺制定的合理与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现代工业的飞速发展对机械零部件﹑工模具等提出的要求愈来愈高。

热处理不仅对锻造机械加工的顺利进行和保证加工效果起着重要作用,而且在改善或消除加工后缺陷,提高工件的使用寿命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为获得理想的组织与性能,保证零件在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稳定性和使用寿命,就必须从工件的特点﹑要求和技术条件,认真分析产品在使用过程中的受力状况和可能失效形式,正确选择材料;再根据生产规模﹑现场条件﹑热处理设备提出几种可行的热处理方案,最后根据其经济性﹑方便性﹑质量稳定性和便于管理﹑降低成本等因素,确定出一种最佳方案。

目录前言一.热处理工艺课程设计的目的 (4)1.热处理零件结构形状设计 (4)2. 热处理零件的选材原则 (5)3 热处理工艺设计 (6)三.热处理工艺课程设计的任务 (7)1. 零件的服役条件和可能的失效形式 (7)2. 材料的选择 (8)3. 相变点的确定 (9)4. 热处理设备的选择 (10)5. 夹具的设计或选用 (13)四.零件的技术要求及选材…………………………………………………………151. 技术要求 (15)2. 零件图 (15)3. 化学成分及合金元素的作用 (15)4. 所选材料的相变临界点 (16)五.热处理工艺 (17)1. 所选工艺的目的 (17)2. 热处理工艺 (18)⑴正火 (18)⑵渗碳 (18)⑶淬火 (25)⑷回火 (28)⑸喷丸处理 (30)六.热处理工艺过程中缺陷分析 (30)1. 常见的渗碳缺陷 (30)2. 常见的淬火缺陷 (31)3. 常见的回火缺陷 (32)一.热处理工艺课程设计的目的热处理工艺课程设计是高等工业学校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一次专业课设计练习,是热处理原理与工艺课程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

热处理工艺课程设计---实验大纲

热处理工艺课程设计---实验大纲

《热处理工艺课程设计》教学大纲(Design of Heat Treating Processes)课程编号:050251002 学时/学分:3周/6学分一、大纲说明本大纲根据金属材料工程专业2017年教学计划制订(一)适用专业:金属材料工程(二)课程设计性质: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必修课、考查课。

(三)主要先修课程和后续课程1、先修课程:材料的力学性能,材料工程基础,材料的现代检测方法,材料科学基础2、后续课程:工程材料学,热处理设备设计,材料的表面处理二、课程设计目的及基本要求1. 课程设计目的(1)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热处理课程的知识去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并使其受到卓越工程师基本的训练。

(2)学习热处理工艺设计的一般方法、热处理设备选用和装夹具设计等。

(3)进行热处理设计的基本技能训练,如计算、工艺图绘制和学习使用设计资料、手册、标准和规范。

2. 基本要求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2个典型零件的热处理工艺设计,写出设计说明书。

两个热处理工艺的类型为:(1)设计典型零件的一个普通热处理工艺;(2)钢的化学热处理工艺设计、表面热处理工艺设计、特种热处理工艺设计、铸铁热处理工艺设计和有色金属材料热处理工艺设计,任选其一。

热处理工艺制定以学生生产实习的企业为设计依据,包括零件图纸、材料种类、设备条件、管理规程等。

三、课程设计内容及安排第一周钢的普通热处理工艺设计第二周钢的化学热处理工艺设计、表面热处理工艺设计、特种热处理工艺设计、铸铁热处理工艺设计和有色金属材料热处理工艺设计,任选其一。

第三周周一~周三撰写设计说明书周四~周五答辩四、指导方式教师面对面指导设计工作,解答疑难问题。

五、课程设计考核方法及成绩评定课程设计总成绩=平时成绩(20%)+设计报告成绩(40%)+ 答辩成绩(40%)。

考核小组由5人以上教师组成,分别对学生平时工作状况、设计报告和答辩情况给予评分。

由不少于3位教师组成答辩小组进行答辩。

热处理课程设计课程设计

热处理课程设计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说明书)螺纹磨床丝杠热处理工艺设计学院:机械工程学院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姓名:薄美玉学号:1012012078指导教师:姜英2013年7月目录一、热处理工艺课程设计的意义及目的┈┈┈┈┈┈┈┈1二、设计任务2。

1给定零件┈┈┈┈┈┈┈┈┈┈┈┈┈┈┈┈┈┈ 2 2.2技术要求┈┈┈┈┈┈┈┈┈┈┈┈┈┈┈┈┈┈ 2 2。

3 选材论证┈┈┈┈┈┈┈┈┈┈┈┈┈┈┈┈┈┈3三、热处理工序3.1 工艺流程┈┈┈┈┈┈┈┈┈┈┈┈┈┈┈┈┈┈ 43。

2 热处理工艺参数设定┈┈┈┈┈┈┈┈┈┈┈┈┈┈┈4 四工艺曲线五、热处理后检验5.1 热处理后检验方法┈┈┈┈┈┈┈┈┈┈┈┈┈┈ 105.2热处理规范及操作守则┈┈┈┈┈┈┈┈┈┈┈┈┈┈ 11六、热处理材料组织、性能分析┈┈┈┈┈┈┈┈┈┈┈ 14七、加热设备┈┈┈┈┈┈┈┈┈┈┈┈┈┈┈┈┈┈┈19八、心得体会┈┈┈┈┈┈┈┈┈┈┈┈┈┈┈┈┈┈ 20九、参考书籍┈┈┈┈┈┈┈┈┈┈┈┈┈┈┈┈┈┈ 22十、热处理工艺卡┈┈┈┈┈┈┈┈┈┈┈┈┈┈┈┈┈ 22一、热处理工艺课程设计的目的及意义热处理工艺课程设计是材控专业热处理方向学生的一次专业课设计练习,是热处理原理与工艺课程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其目的是:1、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热处理知识去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并使所学知识得到巩固和发展。

2、学习热处理工艺课程设计的一般方法,热处理设备选用和装夹具设计等。

3、进行热处理设计的基本技能训练,如计算、工艺图绘制和学习使用设计资料、手册、标准和规范.二、设计任务:2.1给定零件:2.2技术要求:淬火后硬度≥56HRc,淬硬层深5。

5—6mm,径向圆跳动≤0。

7mm;2.3选材9Mn2V选材论证:丝杠整体要有一定的刚度和强度,在工作中不能产生大的挠度和塑性变形,因此必须具有较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和高的尺寸稳定性.同时其相关工作部位(滚道、轴径)也要求具有高的磨损抗力,高的接触疲劳强度即具有高硬度、高强度与足够的耐磨性。

热处理工艺课程设计说明书格式要求(精品模板)

热处理工艺课程设计说明书格式要求(精品模板)

XXXXX职业技术学院热处理工艺课程设计指导书选题:负责人:合作者:XXXX系2017年10月热处理工艺课程设计指导书一. 热处理工艺课程设计的目的热处理工艺课程设计是高等工业学校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一次专业课设计练习,是热处理工艺课程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

其目的是:(1)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热处理课程的知识去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并使其所学知识得到巩固和发展。

(2)学习热处理工艺设计的一般方法、热处理设备选用和装夹具设计等。

(3)进行热处理设计的基本技能训练,如计算、工艺图绘制和学习使用设计资料、手册、标准和规范。

二. 课程设计的任务进行零件的加工路线中有关热处理工序和热处理辅助工序的设计。

根据零件的技术要求,选定能实现技术要求的热处理方法,制定工艺参数,画出热处理工艺曲线图,选择热处理设备,设计或选定装夹具,作出热处理工艺卡。

写出设计说明书,对各热处理工序的工艺参数的选择依据和各热处理后的显微组织作出说明。

三. 热处理工艺设计的方法热处理工艺的最佳方案是在能够保证达到根据零件使用性能和由产品设计者提出的热处理技术要求的基础上,设计的一种高质量、低成本、低能耗、清洁、高效、精确的热处理工艺方法。

根据零件使用性能及技术要求,提出所可能实施的几种热处理工艺方案,通过综合经济技术分析,确定最佳热处理工艺方案。

确定热处理工艺方案后,首先应根据零件的材料特性及技术要求,选择热处理加热设备、加热、保温时间与冷却方式。

在此基础上,制定编制热处理工艺规范,设计零件在有关热处理工序使用的装夹具及校直装置等。

最后,编写主要热处理工序的操作守则。

四. 热处理工艺设计的内容及步骤1、零件概述(1)零件图(2)零件尺寸(3)零件服役条件与性能要求分析2、零件选材(1)某零件典型用钢(2)选材分析化学成分、含碳量与合金元素对组织与性能的影响、临界温度、冷却图。

3、热处理工艺设计(1)热处理工艺路线(2)预备热处理正火、退火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冷却介质等工艺参数的确定。

热处理课程设计要求

热处理课程设计要求

热处理设计要求 (括号中为具体例子及要求)设计两个零件(两个零件,分两个册子分别制作)1. 一个零件,常规热处理(四把火)2. 一个零件包含化学热处理(主要是气渗类 以渗碳为例,需要注意表面C 浓度,表面硬度,心部硬度等指标)设计内容1.选择零件(要求总体考虑,画出零件图,不必标注零件尺寸,但在设计中要注意尺寸、形状对工艺和设备的影响)2.分析零件的服役条件,提出恰当的性能及技术要求,指标(如指标中硬度往往最重要,要求可以进行全尺寸测试,比如抗拉强度部分工件无法全尺寸测量)3. 合理选择材料(写出依据7~8种至少列举3~4种,同类为什么选之,该合金元素作用(主加元素))表1. XXX 成分及含量(含量标注质量百分数,给出材料的临界点 如Ms 点 及其他涉及的转变点(重点内容))4. 制定零件加工路线和工艺工艺流程需从下料开始,对加工路线中涉及到所有热处理工艺进行设计(E.g. xx 的xx 环节为什么用正火不用退火,顺序调整会产生什么影响,要求温度范围在10摄氏度以内,有效厚度怎么取,装炉量怎么分配)常规热处理设计包含确定加热温度,加热保温时间,冷却介质,回火温度,回火保温时间(分井式炉,箱式炉等分别考虑,解释选取原因,考虑不同装炉方式的影响)选用加热设备(型号、功率、额定使用温度)绘制工艺曲线化学热处理设计包含气渗为主确定处理温度和时间与工艺参数,冷却方法和介质,渗剂的种类和渗量选用加热设备(同上)绘制曲线热处理手册2卷4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热处理工程师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实用热处理手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潘邻,化学热处理应用技术,2004马伯龙,等实用热处理技术及应用,2009。

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程设计说明书

砂箱铸造、两箱造型 长 250 宽 220 高 130 紧固方法
压铁紧固 420kg
下箱
250
220
130
砂型烘干
烘干温度 \℃ 300 浇道数量 横浇道 1 个 内浇道 2 个 直浇道 1 个
烘干时间\h 5
方法 烘干炉 截面积 2.3c ㎡ 2.1 ㎡ 2.4c ㎡
浇冒口 尺寸\mm
浇注工艺规格 浇注速度 出炉温度/℃ 浇注温度/℃ /sec >1300 >1250 35~55 >10 冷却时间/h
5.2 横浇道及内浇道
横浇道的作用除了分配金属液外,主要作用就是排渣,可组织水平流动中的熔渣进 入行腔。横浇道有梯形、圆形、圆顶梯形。支撑台则应该把横浇道设在上型分型面上, 铸铁常采用梯形或圆顶梯形截面浇道。 支撑台应分型面的下型开设内浇道,并分两道将熔融金属从两端法兰处注入,有利于法 兰冷却过程中补缩。内浇道长度对于小件选 20~30mm。如图所示。
S 内:S 横:S 直= 1:1.1:1.15 适用于中小件 1:10.6:1.11 适用于薄壁小件 生产中最小的内浇道截面积为 0.4cm2 ,直浇道最小直径一般不小于 15~18mm。
5.4 冒பைடு நூலகம்设置
冒口是设置在铸件厚大部位用于储存液体金属的空腔,当液体金属在冷凝过程中发生凝 固收缩时,冒口内的金属液可以不断补偿铸件因凝固收缩所缺少的金属液,从而使远离 冒口处先凝固, 而后逐渐凝固至冒口处, 使缩孔转移至冒口中, 从而防止铸件产生缩孔、 缩松等缺陷。因本例中支承台尺寸较小,没有厚大部位,故不需要设置冒口。
图5
5.3 各组元截面尺寸确定
各组元截面尺寸可根据铸件合金种类、质量、尺寸、壁厚、浇铸时间等,利用简便经验 公式求得。 S内=K G 式中:S 内—内浇口截面积总值cm2

热处理工艺设计任务书3

热处理工艺设计任务书3

一、热处理工艺设计的目的二、热处理工艺设计的任务1、相变点的确定2、热处理工艺参数的制定3、热处理设备的选择4、组织特点和性能的分析5、夹具的设计或选用6、工艺卡片填写零部件编号零部件名称材料牌号和重量零件制造加工流程技术要求(组织、性能、变形量)零件简图装炉量、零件摆放加热参数冷却条件介质种类、温度、冷却停留时间、作业时间三、零件的技术要求及选材(取决于零件的服役条件)1、技术要求(硬度)2、材料的选择(根据具体要求确定)用途工作条件性能要求选材3、化学成分及合金元素的作用4、所选材料的相变临界点5、热处理工艺的总体制定淬火温度及介质、回火温度、化学热处理工艺、感应淬火工艺等)四、制定热处理工艺依据及具体参数的确定1、所选工艺的目的(由技术条件或服役条件而定)2、淬火工艺目的温度设备加热方法加热介质保温时间冷却介质及方法五、写说明书课程设计的意义设计的体会、见解、工艺卡六、参考文献热处理工艺课程设计任务书学院材料工程学院专业金属材料工程学生姓名庄威、吴阳、何文平魏东班级学号1110203115、1110203207、11102032251110203229课程设计题目机床主轴热处理工艺设计设计任务:机床主轴指的是机床上带动工件或刀具旋转的轴,主要用于传递旋转运动和扭矩,支撑传动零件并承受载荷。

通常由主轴、轴承和传动件(齿轮或带轮)等组成主轴部件。

车床主轴一般是空心的,一是为了减轻重量,二是方便长形工件穿入主轴内进行加工,钻床主轴一般是实心的。

主轴的工作条件:1、摩擦和磨损主要是轴颈部位需要与轴承配合,摩擦较大,所以轴颈部位应具有较高的硬度和耐磨性;2、多种载荷作用弯曲、扭转、冲击,故要求主轴具有较高的疲劳强度和综合力学性能。

机床主轴的失效形式为长期交变载荷下的疲劳断裂,冲击或大载荷下的变形和断裂,摩擦造成轴颈部位的磨损等。

尺寸:如图2所示。

性能要求:与滑动轴承配合,承受高载荷和高强度冲击。

硬度:58-63HRC。

热处理工艺课程设计书终极版

热处理工艺课程设计书终极版

热处理工艺课程设计任务书目录1.热处理工艺课程设计的意义及方法 (3)1.1热处理工艺课程设计的意义 (3)1.2热处理工艺设计的方法 (3)2.绪论——45钢轴类零件简介 (4)2.1.45钢简介 (4)2.1.1主要化学成分作用分析 (4)2.1.2 45钢加热和冷却临界点 (5)2.2传动轴零件加工工艺 (5)3.加工工艺 (6)4.热处理工艺设计的内容 (7)4.1调质处理 (7)4.1.1加热温度 (7)图4-2装炉安装简图 (8)4.1.2保温时间 (8)4.1.3冷却方法及介质 (10)4.1.4检验方法 (10)4.1.5调质处理材料的组织、性能 (10)4.2高频感应淬火 (11)4.2.1原理 (11)4.2.2加热温度和时间的确定 (12)4.2.3冷却方法及介质 (12)4.2.4组织和性能 (12)4.2.5常见缺陷及分析 (13)4.3低温回火 (14)4.3.1加热温度和时间 (14)4.3.2加热设备及方法 (14)4.3.3回火后组织和性能 (14)4.3.4冷却介质和方法 (15)附录一热处理工艺卡 (17)5.热处理工艺设计感想和体会 (18)6.参考文献 (19)1.热处理工艺课程设计的意义及方法1.1热处理工艺课程设计的意义热处理工艺课程设计是材料学专业金属材料相关课程的一次专业课设计练习,是材料科学基础、金属材料学、热处理原理与工艺、热处理装备课程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

其目的是:(1)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材料学专业课程的知识去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并使其所学知识得到巩固和发展。

(2)学习热处理工艺设计的一般方法、热处理设备选用和装夹具设计等。

(3)进行热处理设计的基本技能训练,如计算、工艺图绘制和学习使用设计资料、手册、标准和规范。

通过热处理工艺课程设计的学习,把所学到的材料科学基础、金属材料学、热处理原理与工艺等专业课程知识灵活的运用到实践中,真正的通过自己对材料的选择、认识,工艺的掌握和运用,来熟练掌握这项基本工艺设计能力,从而反过来巩固所学专业知识,做到讲理论知识灵活恰当地运用到生产实践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XXX职业技术学院热处理工艺课程设计指导书选题:负责人:合作者:XXXX系2017年10月热处理工艺课程设计指导书一. 热处理工艺课程设计的目的热处理工艺课程设计是高等工业学校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一次专业课设计练习,是热处理工艺课程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

其目的是:(1)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热处理课程的知识去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并使其所学知识得到巩固和发展。

(2)学习热处理工艺设计的一般方法、热处理设备选用和装夹具设计等。

(3)进行热处理设计的基本技能训练,如计算、工艺图绘制和学习使用设计资料、手册、标准和规范。

二. 课程设计的任务进行零件的加工路线中有关热处理工序和热处理辅助工序的设计。

根据零件的技术要求,选定能实现技术要求的热处理方法,制定工艺参数,画出热处理工艺曲线图,选择热处理设备,设计或选定装夹具,作出热处理工艺卡。

写出设计说明书,对各热处理工序的工艺参数的选择依据和各热处理后的显微组织作出说明。

三. 热处理工艺设计的方法热处理工艺的最佳方案是在能够保证达到根据零件使用性能和由产品设计者提出的热处理技术要求的基础上,设计的一种高质量、低成本、低能耗、清洁、高效、精确的热处理工艺方法。

根据零件使用性能及技术要求,提出所可能实施的几种热处理工艺方案,通过综合经济技术分析,确定最佳热处理工艺方案。

确定热处理工艺方案后,首先应根据零件的材料特性及技术要求,选择热处理加热设备、加热、保温时间与冷却方式。

在此基础上,制定编制热处理工艺规范,设计零件在有关热处理工序使用的装夹具及校直装置等。

最后,编写主要热处理工序的操作守则。

四. 热处理工艺设计的内容及步骤1、零件概述(1)零件图(2)零件尺寸(3)零件服役条件与性能要求分析2、零件选材(1)某零件典型用钢(2)选材分析化学成分、含碳量与合金元素对组织与性能的影响、临界温度、冷却图。

3、热处理工艺设计(1)热处理工艺路线(2)预备热处理正火、退火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冷却介质等工艺参数的确定。

(3)最终热处理淬火加热方式(单液、双介质、分级、等温)、加热温度、保温时间的确定。

回火种类、回火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冷却介质的确定。

4、热处理设备选择热处理设备型号。

对选择设备性能、规格、温度、加热方式等进行说明。

5、热处理后质量检测硬度、渗层深度、淬透层深度、金相组织、变形、开裂、表面状态等检验。

6. 填写热处理工艺卡(1)热处理工艺卡是用于指导现场工艺实施的卡片,它汇集全部指导热处理现场生产的技术信息,简单明了。

附表1为一种常见的热处理工艺卡类型,同学们也可以根据所设计的具体的零件的热处理要求,设计其它类型的热处理工艺卡。

(2)热处理工艺卡填写方法a 材料牌号(与强度等级):一般无强度等级(即屈服点)要求时,只写材料牌号或在钢号后写上钢号标准。

如40 Cr/GB3077-88。

特别重要件有强度等级要求的,其写法如下:本标准号—组别—强度等级钢号标准—钢号b 零件重量:指机械加工后的零件,按产品图样上标注的重量填写。

c 工艺路线:填写零件在本工厂的所有加工路线。

d 硬度:按技术要求规定填写,如30~35HRC ;对表面淬火或化学热处理的零件,同时有两种硬度要求时,都应填写(如表面和心部硬度)。

检验方法应写清楚,如在螺栓头部磨去0.1mm ,100%检验等。

e 金相组织:按技术条件要求,填写组织。

f 力学性能:按技术条件规定项目进行填写。

g 简图:绘制零件简图的要求如下:要把零件在该热处理工序时实际几何形状、尺寸、特征(如螺纹、键槽等—)以及需要局部热处理的、需要保护的部位都清楚地表示出来。

一般只画一个视图,表示不清楚时,再补充一个侧视图或俯视图。

除标注零件外形尺寸或轮廓外,与热处理有关的尺寸均应标出。

如表示局部热处理的尺寸;要求控制变形尺寸或留量。

图虽简单,但仍要符合机械制图的一般规则,如线条的粗细,虚实剖面线和中心线,表面粗糙度符号等均应画出。

h 工序号及工序名称工序号:是标明工序的顺序,用1,2,3……表示。

工序名称处填写工序号对应的工序名称。

i 设备或炉子型号:凡标准设备只填写型号,不必填写规格(如炉底面积)。

非标准设备应同时填写名称及规格,规格填写在名称下面并用括号括起。

j 装炉栏装炉的数量指装在炉内零件的总数。

装炉方式指装炉时零件的摆放方式,如堆放、利用吊具或挂具均匀排布等。

装炉温度指零件在装炉开始的温度。

k 加热栏加热温度指零件最终所需要的温度,零件加热到此温度需要保温,温度范围均以正负公差表示。

对于零件在盐浴炉、箱式电炉内加热时,热处理的加热及保温时间定义为:加热——零件自装入炉内起到零件外表面达到要求温度时的一段时间。

保温——零件外表面达到要求温度时起,到零件出炉止的一段时间。

加热总时间指“加热”和“保温”时间的总和。

l 冷却条件填写冷却介质种类。

填写对冷却介质的温度要求,即冷却前到冷却后介质温度应保持在规定的范围内。

冷却时间应填写零件在冷却剂中之停留时间。

热处理工艺课程设计说明书格式要求一、字数要求:8000字以上。

二、格式要求:(一)目录。

“目录”两个字用三号黑体加粗,居中,字间空两格。

目录内容只列两级,要求写明页数,具体内容用小四号宋体,20磅行距。

(二)中文摘要。

“中文摘要”四个字用三号黑体加粗,居中;另起一行,空两格,摘要内容为300—500字,小四宋体,1.5倍行距;空一行,“关键词”三个字用四号黑体加粗,顶格排列。

关键词一般为3—5个,小四宋体,词间空两格。

(三)课程设计说明书作品(产品)正文。

另起一页。

1.课程设计作品(产品)标题用三号黑体加粗、居中,题目不超过20个字。

标题段后18磅或1.5行;2.正文。

小四号宋体,1.5倍行距。

正文内容每段首行缩进两格。

3.正文中各级标题标号从大到小(1—3级)的顺序写法为“1.1、1.1.1、1.1.1.1”,连续编号,四号宋体加粗。

4.一、二、三级标题需独占一行,顶格排列,末尾不加标点。

标题内容用四号宋体加粗。

四、五级标题可自行设定,若不独占行,标点后面需加句号。

标题内容用四号宋体;5.正文中数字表示方式应前后一致。

中英文标点符号加以区别。

(四)参考文献,另起一页。

1.“参考文献”四个字用三号黑体加粗,字间空一格,顶格排列。

2.另起一行,编号排列参考文献内容,小四号宋体,1.5倍行距。

每项内容各占一段,每段首行缩紧两格。

3.参考著作时,排列顺序为:作者、书名、出版单位、出版时间,中间用逗号分隔。

4.引用文章时,排列顺序为:作者、文章标题、刊物名、期数,中间用逗号分隔。

5.书名、刊物名需用书名号标注。

(五)附录(可选)另起一页,可附图表、数据。

内容采用小四号宋体,1.5倍行距。

三、其它说明:(一)表格1.表头标题居中。

表号居左,全文表格连续编号。

计量单位居右。

5号宋体加粗。

2.表体的上下端线一律使用粗实线(1.5镑),其余表线用细实线(0.5镑)。

表中数码、文字一律使用小5号宋体。

表格中的文字要注意上下居中与对齐。

(二)图形图形的插入方式为上下环绕,左右居中。

文章中的图形应统一编号并加图名,格式为“图1 xx图”,小5号宋体加粗,在图的下方居中编排。

(三)设计中的图纸格式严格按照专业的要求规范。

四、装订:1.页边距:上(2.54厘米)、下(2.54厘米)、左(3.17厘米)、右(2.5厘米)。

2.页码:正文部分插入连续页码,单面页码位置在右下角。

其它内容部分不标页码。

3.装订材料一律用A4纸打印,一式一份。

组成部分需按序排列,统一左侧用塑料抽杆夹固定。

、考核方法实训课成绩30%+课程设计说明书50%+过程视频20%。

课程设计说明书评分标准论文题目一级二级指标具体要求分值得分指标专业水平(30)选题水平符合培养目标和教学基本要求,深度、难度、广度适当,能达到科研实践训练的要求10 实验(调查)方法能正确设计实验(调查)方案,实验(调查)方法先进合理,实验(调查)结果达到预期目标10结论合理性结论符合理论法则和基本原则,设计合理,10论文写作能力(30)格式符号统一,编号齐全,图表完备、整洁、准确,符合论文格式规范及要求;论文各构件齐全、格式正确10 结构布局合理,段落规范,层次清楚,结构严谨,10 文字文字通顺、规范,语言准确、简洁、严密,表达能力强10综合应用能力(10)综合应用文献资料能力查阅文献有一定广泛性;能独立查阅文献和搜集资料,并且收集的资料翔实、充分,能恰切地说明问题10 综合应用技术、工具能力设计或论文中综合应用了较多技术或工具,并能独立完成5解决问题能力(15)分析问题能力有清晰的思路、恰当的方法,能全面地分析出问题及原因10 解决问题能力能根据论文的结论提出完整的解决方案能力 5遵守纪律情况(15)遵守纪律、工作量、工作态度按期圆满完成规定的任务,按时与指导教师沟通,按时提交论文材料。

10、附录常用钢材加热和冷却时的临界点热处理工艺卡片热处理工艺曲线常用钢材加热和冷却时的临界点(℃)钢号Ac1 Ac3Ac cmAr1钢号Ac1Ac3Ac cmAr108沸20456520Mn 40Mn 65Mn 45Mn220Cr40Cr 20CrV 20CrMo 37CrSi 20CrMnTi 18CrMnMo40CrMnMo35SiMn 30CrMnSi 3Cr2W8 CrWMn W18Cr4VT9T12Cr12 725725725725723723721718735735740740755730735735745755850750820730730800870840775750830785745765820780820820820820820785810850—940——820—70069069069068068067065070070070070071569068068069071079071076070070076038CrMoAlA40CrNi12CrNi320Cr2Ni418Cr2Ni4WGCr158560Si2A50CrMnV A60SiMnACr9Cr9SiCr5CrWMn5CrNiMo5CrMnMoCrMnSiCr12MoCrMn1Cr132Cr134Cr139Cr18760725710710700745725760740755745745770750720720745810740820820820820900780820800810900—780770765900860870820770770900—880—9501100—740680660640650700690690700650700700730710680680700760700780780780810热处理工艺卡材料牌号零件重量工艺路线技术条件检验方法硬度金相组织力学性能工序号工序名称设备装炉方式及数量加热温度℃保温时min冷却介质温度℃冷却时间min12345678910编制人编制日期审核日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