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质量管理的常用方法一

合集下载

全面质量管理的常用方法

全面质量管理的常用方法

全面质量管理的常用方法
1. 统计过程控制啊,就好像你要减肥,得时刻记录自己的体重变化一样。

比如在生产线上,我们通过收集和分析数据,来及时发现生产过程中的异常波动。

嘿,这不是能早早采取措施嘛!
2. 六西格玛方法,这可不得了啊!就如同医生治病一样精确。

比如说我们要优化一个流程,那就得把问题一步步揪出来,追求极致的完美,让缺陷无处可逃!
3. 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哎呀呀,这就像是提前给可能出现的问题打预防针。

就好比准备旅行前,你得想想可能会遇到啥麻烦,然后做好应对准备呀!比如在设计产品时分析可能的失效模式和影响,可太重要啦!
4. 亲和图法呀,它就好像把一堆杂乱的拼图整理清楚一样。

比如大家一起讨论问题,把各种想法归类整理,哇,一下子思路就清晰了呢!
5. 头脑风暴法,这不就是大家坐在一起疯狂想点子嘛,就跟开一场超级热闹的创意派对一样!比如讨论怎么提高服务质量,那各种新奇的点子就像烟花一样迸出来啦!
6. 标杆管理,这就好比跟优秀的人比一比,找差距呀!比如说咱们看看同行业的佼佼者是怎么做的,咱也跟着学起来,努力变得更好呀!
7. 质量功能展开,这可神奇啦,就好像翻译机一样,把顾客的需求转化为具体的设计要求。

比如要设计一款新产品,那可得好好用这个方法,才能让顾客满意呀!
8. 田口方法,这简直是让质量坚如磐石的秘密武器啊!就如同打造坚固的城堡。

比如在制造过程中,通过优化参数来提高质量的稳定性,厉害吧!
我觉得这些全面质量管理的常用方法真的是超级实用,能帮助我们把工作做得又好又精,让质量蹭蹭往上涨!。

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原则与方法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简称TQM)是一种以全员参与、全过程管理为核心的质量管理方法。

它旨在通过持续改进和全面质量控制,提高组织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

本文将就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原则与方法展开论述。

一、基本原则1. 以顾客为中心: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是满足顾客的要求和期望。

组织要建立有效的市场调研机制,了解并反馈顾客的需求,将其转化为产品或服务的设计和改进方向。

只有有效地满足顾客需求,才能提升顾客满意度,并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地位。

2. 全员参与:全面质量管理要求组织内的每个成员都要积极参与质量管理工作。

通过鼓励员工提出改进建议、参与内部培训、实施质量检查等方式,激发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力。

只有建立起全员参与的氛围,才能形成共同努力、追求卓越的企业文化。

3. 持续改进:全面质量管理强调持续改进的理念。

组织要通过设立质量目标、制定改进计划、推行PDCA循环等手段,不断提高组织的绩效和质量水平。

只有在不断改进的过程中才能不断提高质量,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

4. 系统思维:全面质量管理要求组织从整体上把握和管理质量。

组织要建立并不断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明确各项工作的相互关系和依赖性。

通过系统思维,可以发现问题的根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善,避免问题的反复出现。

二、基本方法1. 过程管理:全面质量管理注重对质量管理过程的把控。

组织要对生产、服务等各个关键过程进行标准化和规范化管理,确保每个环节都符合质量标准和要求。

通过过程管理,可以及时发现并纠正问题,避免问题在后续环节扩大。

2. 数据分析:全面质量管理倡导以数据为依据做出决策。

组织要采集、整理和分析质量相关的数据,运用统计方法等工具揭示数据背后的规律。

通过数据分析,可以了解质量状况、发现问题和改进的方向,提高决策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3. 合作与沟通:全面质量管理鼓励各部门之间的合作与沟通。

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工作方法

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工作方法

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工作方法——PDCA循环(一)PDCA工作循环的含义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一种质量管理的工作程序: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运动就是周而复始地通过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四个阶段的科学管理工作程序,即简称PDCA工作循环。

PDCA工作循环可分为四个阶段、八个工作步骤。

第一阶段:P(计划)。

确定企业总的质量目标和质量计划,把总目标落实到各部门和各环节,提出改进目标和改进措施。

这一阶段分为四个步骤实现:(1)分析现状,寻找存在的质量问题。

(2)分析产生问题的各种原因。

(3)找出主要矛盾和主要原因。

(4)制定计划,拟订措施,并且具体落实到执行者。

第二阶段:D(实施)。

根据计划要求具体实施措施质量,实现计划。

第三阶段:C(检查)。

把实施结果与预定目标、计划对比,检查计划执行情况是否达到预期目的。

第四阶段:A(处理)。

根据检查结果,总结经验教训,处理问题。

这一阶段分为二个步骤实现:(1)把有效措施纳入质量管理标准,进行标准化,总结经验,巩固成绩。

(2)将遗留问题转入下一个循环,作为下一个循环的计划目标。

(二)PDCA工作循环的特点1. 大环套小环和相互促进,不断运动企业的方针目标和措施的计划、执行、检查、处理可视为大循环;各车间、科室按大环的要求进行本部门的小循环;班组的PDCA循环保证车间计划的完成,最终实现大循环。

通过循环把企业各部门、各环节的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互相促进。

2. 不断循环,不断提高质量循环每进行一次,就解决一些问题,使产品质量提高如同爬楼梯一样,推动PDCA循环前进。

3. 实事求是,讲究实效PDCA工作循环强调从分析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入手,从现状中找问题,从问题中分析各种因素,找出主要矛盾,能解决的问题就在本次循环中加以解决,不能解决的问题,留下来在下一次循环中作为改进计划的内容。

全面质量的管理方法

全面质量的管理方法

全面质量的管理方法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是一种以提高质量为中心的管理方法。

它强调全员参与、持续改进和客户满意度,以实现企业的长期发展和竞争优势。

全面质量管理的主要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全员参与:全面质量管理认识到每个员工的重要性,要求所有员工从上到下都积极参与质量管理活动,形成全员质量意识。

员工可以通过培训和教育来了解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并鼓励提供质量改进意见。

2. 过程管理:全面质量管理注重对组织内各个质量相关过程的管理。

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质量管理流程和程序,确保每个环节的质量要求得以满足。

同时,注重过程的持续改进,以提高效率和质量水平。

3. 客户导向:全面质量管理强调企业应该以客户为中心,了解客户的需求和期望,并将其作为质量管理的核心目标。

通过加强与客户的沟通和反馈机制,不断改进产品和服务,以提高客户满意度。

4. 数据驱动:全面质量管理依赖于数据的分析和决策。

通过收集、分析和利用质量相关数据,了解过程和产品的性能,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改进。

数据也用于评估和监控质量管理的效果和绩效。

5. 持续改进:全面质量管理认为质量改进应该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而不是一次性的活动。

通过设立质量目标、提供培训和奖励机制,以及促进员工参与改进活动,实现持续改进的文化和氛围。

6. 供应链管理:全面质量管理关注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合作关系,并强调共同质量目标的实现。

通过建立供应链质量管理体系,确保供应链上各个环节的质量要求得到满足,以提供符合客户要求的产品和服务。

全面质量管理方法的核心思想是以质量为导向,通过全员参与、持续改进和客户满意,实现企业质量的全面提升。

它强调整体考虑和系统思维,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

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

第二章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第一节PDCA 循环法一、计划-执行-检查-总结➢制定计划(方针、目标)➢执行 (组织力量去实施)➢检查(对计划执行的情况进行检查)➢总结(总结成功的经验,形成标准,或者找出失败原因重新制定计划)PDCA 循环法的特点:1 。

四个顺序不能颠倒,相互衔接2 。

大环套小环,小环保大环,互相促进3 。

不停地转动,不断地提高4. 关键在于做好总结这一阶段二、解决和改进质量问题的八个步骤1 。

找出存在的问题2 。

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3 。

找出影响大的原因4 。

制定措施计划5 。

执行措施计划6 。

检查计划执行情况7 。

总结经验进行处理8. 提出尚未解决的问题第二节质量管理的数理统计方法一、质量管理数理统计方法的特点和应用条件1. 特点(1)抽样检查(2)伴有生产过程进行(3)可靠直观2. 质量管理数理统计方法的优点(1)防止废次品产生(防患于未然)(2)积累资料,为挖掘提高产品质量的潜力创造了可能(3)为制定合理的技术标准和工艺规程提供可靠数据(4)减少了检验工作量,提高了检验的准确性与效率,节省了开支3. 质量管理数理统计方法的应用条件(1)必须具备相对稳定的生产过程(完备的工艺文件、操作规程,严格的工艺纪律、岗位责任制,完好状态的设备等)(2)培训人员,掌握方法,明确意义(3)领导重视,创造条件赋予支持(4)各职能部门互相配合,齐心协力二、质量管理数理统计方法的基本原理➢随机现象和随机事件➢频数、频率和概率➢概率的几个性质产品质量变异和产生变异的原因:1. 偶然性原因(随机误差)对质量波动影响小,特点是大小、方向都不一定,不能事先确定它的数值。

2 。

系统性原因(条件误差)对质量波动影响大,特点是有规律、容易识别,可以避免。

随机误差与条件误差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前者可变为后者。

正常波动偶然因素异常波动系统因素产生原因观察和研究质量变异,掌握质量变异的规律是质量控制的重要内容。

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

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

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TQM)是一种以顾客满意为核心的全方位管理方法。

它强调将质量纳入组织的所有方面,并通过不断改进来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以下是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1.以顾客为中心: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是顾客满意度。

组织应了解顾客的需求和期望,并使其获得满意的产品和服务。

这涉及到与顾客的有效沟通、收集反馈和进行持续改进。

2.持续改进:持续改进是全面质量管理的关键概念之一、组织应通过不断解决问题、提升流程效率和寻求创新来改善自身的质量。

这需要建立一个持续改进的文化和机制,包括开展各种质量改进活动,例如质量审核、流程再造和创新项目。

3.全员参与:全面质量管理要求每个员工都参与到质量管理中。

这意味着每个员工都应该对自己的工作质量负责,并寻求改进。

组织应提供培训和支持,以加强员工的质量意识和能力,同时鼓励员工贡献他们的想法和建议。

4.过程导向:全面质量管理强调以过程为中心的方法。

组织应理解每个关键过程的输入、输出和相互关系,并进行持续监测和改进。

通过流程分析和流程改进,可以消除工作中的浪费,提高效率和质量。

5.合作伙伴关系:全面质量管理强调与供应商、合作伙伴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密切合作。

组织应寻求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共同追求质量改进和持续发展。

这包括与供应商进行合作,共同制定质量标准、通过供应链管理实现质量控制。

6.数据驱动的决策:全面质量管理强调以数据为基础的决策。

组织应收集和分析与质量相关的数据,并利用这些数据进行决策和持续改进。

数据可以揭示问题的根源,帮助优化流程,并验证改进的效果。

7.培养质量文化:全面质量管理要求组织建立一种质量优先的文化。

这需要教育和传播质量价值观,鼓励员工积极参与质量管理,并坚持高标准的业务道德和道德规范。

通过建立质量文化,可以形成一个积极向上、持续改进的工作环境。

总的来说,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包括以顾客为中心、持续改进、全员参与、过程导向、合作伙伴关系、数据驱动的决策和培养质量文化。

全面质量管理的管理方法

全面质量管理的管理方法

全面质量管理的管理方法引言: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TQM)是一种以质量为中心、全员参与的管理理念和方法。

通过全面质量管理,企业可以建立和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增强竞争力。

本文将介绍全面质量管理的一些常用的管理方法,以帮助企业实施有效的全面质量管理。

一、质量目标设定与规划1. 质量方针制定:明确质量方针和目标,确保质量管理与企业战略目标相一致。

2. 质量计划编制:制定详细的质量计划,包括质量目标、工作流程和资源需求等。

二、过程管理与改进1. 流程控制:建立流程控制机制,对关键流程进行监测和调整,确保质量的稳定和一致性。

2. 过程改进:采用持续改进的思维方式,推动流程的优化和问题的解决。

三、品质管理与统计技术1. 品质管理工具:应用各种品质管理工具,如流程图、鱼骨图、Pareto图等,分析问题和改进机会。

2. 统计技术应用:采用统计技术进行质量数据的分析和控制,如抽样检验、SPC(统计过程控制)等。

四、员工参与与培训1. 员工参与:鼓励员工全员参与质量管理活动,通过团队合作和员工反馈,促进问题的及时解决。

2. 培训与教育:为员工提供相关的质量管理培训和教育,提升他们的质量意识和能力。

五、供应商管理与合作1. 供应商选择:建立供应商评估体系,选择符合质量要求和标准的供应商,并与其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2. 供应链协同:与供应商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推动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

六、顾客满意度管理1. 顾客需求分析:了解顾客的需求和期望,通过市场调研和反馈收集,持续改进产品和服务。

2. 投诉处理与反馈:建立投诉处理机制,对顾客投诉进行及时处理和反馈,提高顾客满意度。

七、持续改进与创新1. PDCA循环:采用PDCA(Plan-Do-Check-Act)循环模式,持续进行问题分析、改进措施实施和效果验证。

2. 创新文化营造:鼓励员工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为他们提供创新机会和奖励激励。

全面质量管理中的质量管理工具和方法

全面质量管理中的质量管理工具和方法

全面质量管理中的质量管理工具和方法全面质量管理(TQM)是一种以提供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为中心的管理方法。

在TQM中,质量管理工具和方法被广泛应用,以确保组织能够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满意的客户服务。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质量管理工具和方法。

一、质量管理工具1. 流程图:流程图是一种以图形方式表示流程的工具。

通过绘制流程图,可以清晰地展示工作流程,并帮助发现流程中的问题和改进的机会。

2. 柏拉图:柏拉图是一种以图形方式显示问题的工具。

通过绘制柏拉图,可以对问题的原因进行分类和排序,并帮助确定改进措施的优先级。

3. 控制图:控制图是一种用于监控过程稳定性和识别异常的工具。

通过绘制控制图,可以及时发现过程中的变化和异常,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和改进。

4. 直方图:直方图是一种以柱状图的形式展示数据分布的工具。

通过绘制直方图,可以对数据进行分析,了解数据的分布情况,发现异常值,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和改进。

5. 散点图:散点图是一种用于展示两个变量之间关系的工具。

通过绘制散点图,可以观察到两个变量之间的趋势和关联性,帮助确定改进措施。

二、质量管理方法1. PDCA循环:PDCA循环是一种连续改进的管理方法,包括计划、执行、检查和行动四个阶段。

通过循环地进行这四个阶段,可以不断改进管理过程,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2. 六西格玛:六西格玛是一种以减少变异性和缺陷为目标的管理方法。

通过应用统计工具和方法,六西格玛可以帮助组织减少质量问题,提高过程稳定性和效率。

3. 5W1H分析:5W1H分析是一种用于确定问题的根本原因的方法。

通过分析问题的谁、什么、何时、为什么、如何和何地等问题,可以全面了解问题背后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

4. Kaizen:Kaizen是一种日本的连续改进方法。

通过鼓励员工积极参与改进活动,Kaizen可以不断寻找问题和改善机会,并逐步改善组织的流程和绩效。

总结:全面质量管理中的质量管理工具和方法是组织实现高质量产品和满意客户服务的关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面质量管理的常用方法一【本讲重点】排列图因果分析法对策表方法分层法相关图法排列图法什么是排列图排列图又叫巴雷特图,或主次分析图,它首先是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巴雷特(Pareto)用于经济分析,后来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朱兰(J.M.Juran)将它应用于全面质量管理之中,成为全面质量管理常用的质量分析方法之一。

排列图中有两个纵坐标,一个横坐标,若干个柱状图和一条自左向右逐步上升的折线。

左边的纵坐标为频数,右边的纵坐标为频率或称累积占有率。

一般说来,横坐标为影响产品质量的各种问题或项目,纵坐标表示影响程度,折线为累计曲线。

排列图法的应用实际上是建立在ABC分析法基础之上的,它将现场中作为问题的废品、缺陷、毛病、事故等,按其现象或者原因进行分类,选取数据,根据废品数量和损失金额多少排列顺序,然后用柱形图表示其大小。

因此,排列图法的核心目标是帮助我们找到影响生产质量问题的主要因素。

例如,可以将积累出现的频率百分比累加达到70%的因素成为A类因素,它是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

排列图的绘制步骤排列图能够从任何众多的项目中找出最重要的问题,能清楚地看到问题的大小顺序,能了解该项目在全体中所占的重要程度,具有较强的说服力,被广泛应用于确定改革的主要目标和效果、调查产生缺陷及故障的原因。

因此,企业管理人员必须掌握排列图的绘制,并将其应用到质量过程中去。

一般说来,绘制排列图的步骤如图7-1所示,即:确定调查事项,收集数据,按内容或原因对数据分类,然后进行合计、整理数据,计算累积数,计算累积占有率,作出柱形图,画出累积曲线,填写有关事项。

图7-1 排列图的绘制步骤排列图的应用实例某化工机械厂为从事尿素合成的公司生产尿素合成塔,尿素合成塔在生产过程中需要承受一定的压力,上面共有成千上万个焊缝和焊点。

由于该厂所生产的十五台尿素合成塔均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焊缝缺陷,由此对返修所需工时的数据统计如表7-1所示。

表7-1 焊缝缺陷返修工时统计表序号项目返修工时fi频率pi/%累计频率fi/%类别1焊缝气孔14860.460.4A2夹渣5120.881.2A3焊缝成型差208.289.4B4焊道凹陷15 6.195.5B5其他11 4.5100C合计245100缝成型差、焊道凹陷及其他缺陷,前三个要素累加起来达到了89.4%。

根据这些统计数据绘制出如图7-2所示的排列图:横坐标是所列举问题的分类,纵坐标是各类缺陷百分率的频数。

图7-2 焊缝缺陷的排列图从这张焊缝缺陷的排列图中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累计频率百分数在0-70%左右的因素是影响产品质量的关键原因,即焊缝气孔和夹渣是影响尿素合成塔焊缝缺陷的主要原因,属于A类因素(A类因素一般不宜超过三个);累积频率百分数处在70%-90%之间的因素对合成塔的焊缝缺陷有一定的影响,属于B类因素;其他因素对焊缝缺陷的影响很小,属于C类因素。

因此,为了提高尿素合成塔的质量,该厂应该重点解决的问题是焊缝气孔和夹渣等缺陷。

因果分析法什么是因果分析图因果分析图也叫特性要因图、树枝图、鱼刺图、石川图。

它是将作为问题的特性(结果)和最次特性给予影响的要因(原因),进行系统整理和归纳,并将其画在类似鱼刺形的图上。

它对查找产品质量问题产生的原因,对工程的管理和改善,都是一种简明而有效的方法。

因果分析图的一般格式如图7-3所示。

采用因果分析图既可以对产品质量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又是用于对各种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的有效方法。

因此,编制因果分析图是全面质量管理过程中用于质量分析时使用频率最高的方法。

图7-3 因果分析图的一般图式因果分析图的编制步骤绘制因果分析图最一般的方法是“大枝展开法”,这种方法是从大枝到中枝、从中枝到小枝,按此次序提出各种要因,这样往往可以将各种因素限制在预先确定的框框内,容易形成小而整齐的因果图。

因果分析图的具体绘制一般按照下述步骤进行:在因果图中,作为特性经常出现的,在质量方面有尺寸、重量、纯度、废品率、疵点数;在效率方面有工时、需要时间、运转率、负荷系数、产量;在成本方面有收得到率、损耗、材料费、废品率、人工费。

此外,特性要因在大的方面一般可以分为5M1E(操作者、机械设备、操作方法、材料零件和生产环境)和八大要素(除了4M1E之外,加上工卡具、检测、搬运)。

因果分析图的应用实例同样以尿素合成塔焊缝质量分析为例,我们对材料、人员、工艺方法和设备这四个方面进行认真分析。

例如,在工艺方法方面,导致焊缝质量的因素可能有图纸混乱、要求不清等;在设备方面,可能原因有电流不稳定、仪表不准等。

将各个方面可能造成焊缝质量缺陷的所有原因都列举出来后,就可以用鱼刺图清楚地表达出来,然后再逐一进行论证。

焊缝质量鱼刺分析图如图7-4所示。

图7-4 焊缝质量鱼刺分析图对策表法什么是对策表对策表也叫措施计划表。

在运用对策表时,首先用排列图和鱼刺图找出影响质量的主要原因,然后再寻找出解决产品质量事故的具体措施,并进行落实。

对策表的内容通常包括:分析的原因项目、该项原因的现状和标准、针对原因的具体措施、措施实施者或负责人、对策实施进度要求等。

对策表一般按照PDCA循环的四个阶段八个步骤进行。

在P(计划)阶段的四个步骤(即分析现状、找出主要质量问题和主要原因等),针对主要问题、原因,制定对策或改进措施计划。

对策表是执行阶段(D)的依据。

对策表法应用实例对策表的应用如表7-2所示,为了解决尿素合成塔焊接质量差的问题,我们要采取如下措施:组织定期的培训,让员工能够掌握一流的焊接技术;开展“各道工序无差错”竞赛,让所有员工参与到质量改进活动中;建立明确的奖惩制度等。

当制定出对策表后,最为核心的是一定要有专人负责落实各项解决措施,按照进度安排的要求,实施目标控制。

这样,就能够逐步解决焊缝质量差的问题,提高尿素合成塔的焊接质量。

表7-2 焊缝问题的对策表分层法◆什么是分层法分层法又可以称为分类法,是加工整理数据、分析影响质量原因的一种方法。

分层法是把收集到的数据,按照不同目的加以分类,把性质相同,在同一生产条件下的质量数据归类在一起加工整理,使得数据反映的事实更明显,更突出,便于找出问题。

◆分层法的原则在全面质量管理过程中,分层法的原则是按照5M1E进行分类,即可以按操作人员进行分类、按工作场地或设备进行分类、按原材料分类、按操作方法分类、按生产时间分类、按测量手段分类。

此外,我们还可以按照其他标志来分类,这完全取决于实际的生产情况。

◆分层法与排列图的结合分层法与排列图互相结合,可以为质量事故分析带来很大的便利。

如图7-5所示,在排列图法的基础上,再进行分层分析,就将废品分成两类:废品的吨数和废品所造成的损失。

这样处理虽然比较复杂,但是却可以逐次将所有的原因进行层次归类,能够解决大量的问题。

图7-5 分层法与排列法的结合相关图法◆什么是相关图法相关图法又叫散布图法、简易相关分析法。

它是通过运用相关图研究两个质量特性之间的相关关系,来控制影响产品质量中相关因素的一种有效的常用方法。

相关图是把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用直角坐标系表示的图表,它根据影响质量特性因素的各对数据,用小点表示填列在直角坐标图上,并观察它们之间的关系。

◆相关图的功能用相关图法,可以应用相关系数、回归分析等进行定量的分析处理,确定各种因素对产品质量影响程度的大小。

如果两个数据之间的相关度很大,那么可以通过对一个变量的控制来间接控制另外一个变量。

因此,对相关图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肯定或者是否定关于两个变量之间可能关系的假设。

◆两个变量的相关类型在相关图中,两个要素之间可能具有非常强烈的正相关,或者弱的正相关。

这些都体现了这两个要素之间不同的因果关系。

一般情况下,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类型主要有六种:强正相关、弱正相关、不相关、强负相关、弱负相关以及非线性相关,如图7-6所示。

图7-6 两个变量的六种相关类型◆相关图法的运用实例某一种材料的强度和它的拉伸倍数是有一定关系的,为了确定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我们通过改变拉伸倍数,然后测定强度,获得了一组数据,如表7-3所示。

表7-3 拉伸倍数与强度的对应数据编号拉伸倍数x强度y编号拉伸倍数x强度y编号拉伸倍数x强度y1 1.9147 3.03013 5.2352 2.0138 3.52714 6.0553 2.1189 4.04015 6.3644 2.52510 4.54216 6.5605 2.72811 4.635177.1536 2.72512 5.055188.065几乎是呈线性关系的。

由此可见,相关图法可以帮助我们分析某两个要素之间的关系是否存在,这对于问题的最终解决具有非常大的启发作用。

图7-7 相关图实例【自检】对策表是在排列图和鱼刺图的基础上,分析和寻找解决质量问题的措施。

因此,在制定对策表的过程中需要有一个清晰的思路。

那么,制作对策表应该考虑哪些关键因素?请根据本讲知识点,结合实际经验,简要叙述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见参考答案7-1)【本讲小结】当企业遭遇到质量缺陷或质量事故时,必须及时寻找到合适的措施来解决这些质量问题。

排列图、鱼刺图、相关图等QC工具正是帮助企业进行全面质量管理的有力工具。

这些工具根据自身的特点,可以应用在不同的场合。

运用排列图、鱼刺图和相关图等方法,是为了寻找出导致产品质量缺陷或质量事故的所有可能原因,并对各种可能的原因逐一进行分析,找到解决质量问题的有效措施,并在实践中加以落实和检验。

【心得体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