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山市传统文化的调查报告

合集下载

中山乡土文化

中山乡土文化

中⼭乡⼟⽂化中⼭乡⼟⽂化中⼭市,是中国4个不设市辖区的地级市之⼀,古称⾹⼭县,1925年,改名为中⼭县,以纪念孙中⼭先⽣,是中国唯⼀以伟⼈名字命名的地级城市,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其具有丰富多样的乡⼟⽂化。

中⼭民间艺术丰富,其中有中⼭民歌、舞龙狮鹤凤、崖⼝飘⾊等。

中⼭是民歌之乡,民间流⾏的民歌有咸⽔歌、⾼棠歌、⼤缯歌、客家⼭歌、鹤歌、姑妹歌、渔⿎、龙⾈、⼩调⼉歌等,其中以咸⽔歌和⾼棠歌最有特⾊,这两种民歌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流⾏于坦洲镇等⼤沙⽥区。

中⼭著名咸⽔歌,是⼈们为调剂⽣活,增加村与村之间的友情,逐渐形成的⼀种对歌酬谢的习俗。

各地多半在农忙之前或收获之后,搭起歌台,进⾏⽐试;中秋节时,还把船摇到江⼼,连成“中⼭咸⽔歌擂台”。

醉龙舞蹈是中⼭民间特有的⽂化,最早源于西区的长洲村。

每年农历的四⽉初⼋浴佛节祭祀后,群众将舞动醉龙,翩然巡游。

中⼭舞龙分为⽊龙、⽕龙、⾦龙、沙龙、草龙、游龙、板龙、云龙等8个种类。

时⾄今⽇,威风凛凛的醉龙舞其实更代表着回望传统与⽂化继承。

南朗镇崖⼝村的崖⼝飘⾊,源出于当地流⾏的⼀个民间故事。

相传在很久以前,崖⼝⼀位谭姓青年因家境贫穷到邻乡做帮⼯,与邻村⼀位⽼郎中之⼥结为夫妻。

有⼀年发⽣海啸,把崖⼝⼀带淹没,后发⽣瘟疫。

谭⽒夫妇死⾥逃⽣,在娘家避疫中得⽼郎中传授祖传秘⽅后,⽇以继夜上⼭采药免费为村民治病,治好村中很多⼈,被村民赞为神医,誉为“活菩萨”。

但过度劳累终于把怀孕的谭妻累倒,导致流产⽽死,其夫也因上⼭采药失⾜跌下悬崖伤重⾝亡。

崖⼝村民为他们举⾏隆重葬礼,在五⽉初六⽇出殡那天,村中⼀位纸扎艺⼈为纪念这位⽆私妇⼥,按其⽣前模样扎制1个纸⼈,貌似菩萨,由其4个⼉⼦抬着纸⼈参加送葬。

此后,崖⼝各村乡民在每年农历五⽉初六⽇举⾏巡游兴起了“耍菩萨”祭祀谭妻。

后村中⼈认为,⽤⽵、纸裱扎的“菩萨”巡游太呆板,⽽且在巡游完毕后将菩萨焚化实在浪费,后村中习武之⼈从舞狮技艺中的“骑膊马”得到启⽰,将“耍菩萨”演变为在⼀个⽊板中竖上铁枝,将⼩孩固定在铁枝上扮演“菩萨”,由⼈抬着巡游。

中山市文化的调查报告

中山市文化的调查报告

中山市文化的调查报告中山市位于广东省南部,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

在文化方面,中山市有着丰富多彩的文化传统和活动。

本文对中山市文化进行了调查,探讨了中山市的文化背景,文化传承和现状。

一、文化背景中山市的文化背景非常深厚,它是众多历史文化和革命历史的发祥地之一。

自古以来,中山市一直是南粤地区的文化中心之一,其文化特色得到了广泛的传承和发展。

中山市历史文化中有许多有趣的事情,例如中山市文化名人的诞生和中山市人民的文化素质的提高。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文化名人是孙中山先生。

孙中山是中国现代民主革命的伟大开拓者和领导者,他提出了“三民主义”,并在中山市的南山脚下倡导了革命思想。

中山市人民艰苦奋斗,始终保持着非常高的文化水平和良好的文明观念,这也是中山市文化的核心所在。

二、文化传承中山市的文化传承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和保护。

中山市的传统文化主要有粤剧、南国丝竹、南音、南拳等。

这些传统文化具有独特的表现形式,能够体现中山市人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特色。

中山市的文化传承不仅有传统的文化,还有当代的文化遗产。

中山市是全国文化创意产业示范城市,其文创产品在东莞、广州及全国各地非常受欢迎。

此外,中山市还有众多的艺术家、作家和文化艺术爱好者。

他们在中山市发掘和保护自己的文化遗产,也在向世界展现中山市的文化多样性。

三、文化现状当前,中山市的文化发展十分活跃。

中山市具有很强的文化自信心,它的文化艺术表现形式多样,包括电影、音乐、舞蹈等各种艺术形式。

中山市政府积极扶持和推广中山市的文化创意产业,为实现文化创意产品的集中生产和规模化生产提供了支持。

在中山市,很多的文化活动和展览得到了各界的广泛支持。

例如中山市青年书法家协会、中山市科普教育馆和中山市美术馆等的文化活动和展览等。

这些活动能够促进中山市文化形象的推广,吸引更多的人走近中山市,了解中山市的文化和艺术。

四、文化建设在当前文化建设的基础上,我们需要加强中山市文化建设的规模和质量,建立一个愿景新、文化新、科技新的中山市文化产业体系。

调查报告-关于传统文化调查报告分析总结精彩三篇

调查报告-关于传统文化调查报告分析总结精彩三篇

关于传统文化调查报告分析总结精彩三篇传统美德是一个学校的根基,而初中生的思想比较模糊,是最需要指导的。

我们每周的班会课都是由班主任主持的,让学生自由发言活动。

一般会以有关“美德”的哲理作为主题。

调研报告的核心是实事求是地反映和分析客观事实。

以下是小编为你提供关于传统文化调查报告,希望对你有帮助传统文化调查报告1采访时间:__年8月13日9:00采访地点:潮州饶平师范实验中学行政楼办公室采访方式:面谈采访人员:黄晓君,麦钰珍,欧春慧被采访人:林主任问:您好!林主任!我们是华南师范大学社会实践服务队调研组的成员,我们想了解一下贵学校学生的中国传统文化素养的情况。

请问一下,根据你的了解,学生怎么看待中国的传统文化呢?也就是说,他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程度是如何的?林:总体上开看,本学校的学生还是比较喜欢传统文化,尤其是初中部的学生,由于他们都是以较为优秀的成绩考进来,整体素质都比较高。

有些学生家庭环境好,父母接受过教育的话,便会更主动去学习关于传统文化的内容,因为父母从小便会给他们安排相应的才艺培训,其中也包括书法,国画,传统乐器的学习等。

问:我们也从班主任助理那里得知,班上确实有部分同学才艺很出众的。

那么,学校有没有举行过关于传统文化知识的活动或者比赛,为他们提供一个展示的舞台呢?林:这类活动对于学生全面发展很重要,我们学校也看得很重。

每个学期都会举行年级的书法比赛,让学生主动去练毛笔和钢笔。

还会有象棋比赛,文艺晚会,黑板报评比等。

这是学校里规定举行的活动。

而班主任和年级工作中也会自由地安排一些适合他们学生年龄段的活动。

这些活动都会设立奖项,以此来鼓励学生积极参加。

问:学校在传统才艺上还是相当重视的,那么,在传统的优秀思想品德方面的情况又是怎样呢?例如,爱国,尊师重道,长幼有序,乐于助人等这些优秀思想。

林:学校的学生都很乖,他们当中大多数都是比较喜欢学习的,所以也很听老师的话,很尊重老师,很热心帮助同学。

传统文化调研社会实践报告

传统文化调研社会实践报告

传统文化调研社会实践报告一、调研目的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在长期的历史文化进程中形成的并在社会生活中得到传承、发扬和发展的文化。

随着社会发展的进步和人们价值观的改变,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面临着改变和消失的危机。

本次调研社会实践的目的是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的情况,并通过调研报告的形式将调研结果呈现给社会,以期唤起人们对传统文化保护的重视,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问卷调查主要是通过网络问卷的形式向广大民众发布,涉及到对传统文化相关知识、态度和看法等方面的问题。

实地访谈则选择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文化传承人和从事传统文化保护工作的专业人士进行深度访谈,以了解他们对传统文化传承、保护和发展的看法及实践情况。

三、调研结果1. 问卷调查结果通过网络问卷调查,我们收集到了来自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地区的多种观点和看法。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受访者对传统文化保护的重要性有较高的认识,认为传统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宝贵财富,应该加以传承和发扬。

但同时也有一部分受访者对传统文化存留了一定的误解和偏见,认为传统文化过时、无用,甚至迷信、保守,对其价值和意义缺乏深刻的认识。

2. 实地访谈结果在实地访谈中,我们采集了一些传统文化传承人和文化工作者的观点。

他们认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需要青年人的参与和传承,同时也需要政府和社会的关注和支持。

在实际工作情况中,传统文化传承人们面临许多困难,比如经济条件限制、传承人才短缺、社会认可度低等问题,这些都成为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面临的难题。

四、调研结论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得出了以下几个结论:1. 传统文化保护的重要性得到了广大民众的理解和认可,但也存在一些误解和偏见,需要加强宣传和教育。

2. 传统文化传承人和文化工作者们在实际工作中面临困难和挑战,需要政府和社会的支持和帮助。

3. 传统文化传承需要青年人的参与和投入,应该加强对青年的传统文化教育和培养。

中山市传统文化调查报告

中山市传统文化调查报告

中山市传统文化调查报告导语: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最早的几大文明古国之中绝无仅有的延续至今的国家,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华文化具有顽强的生命与内在的活力。

以下是小编整理中山市传统文化调查报告的资料,欢迎阅读参考。

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它足以使中国人、海外华人引以荣耀和自豪,它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凝聚力;然而,近代落伍了的中国正在现代化,虽然中国人的思想观念,思维、行为和生活方式都在发生着重大的变化,中国文化也在全方位地转换和发展,但是这种转换和发展本身就是从传统开始的。

在现代化高速发展的今天,传统文化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

五四运动和文化大革命给传统文化以重大打击,现如今,随着中西文化不断交融,越来越多的西方文化融入了学生的生活:圣诞节、万圣节是孩子们热捧的节日;肯德基、麦当劳是孩子们热衷的美食;钢琴、小提琴是孩子们热选的乐器……然而,与之相对的是孩子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陌生。

很多学生不知四书五经为何物,不知端午、重阳为何时,不知胡服骑射为何意,不知三皇五帝为何人,更不知何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现状不容忽视。

为了了解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同时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培养实践创新能力,将所学的应用于社会之所需,我特地做了此次的寒假社会实践。

传统文化尴尬现状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

中国的文化源远流长,光辉夺目,宛如盛开在世界东方的一朵奇葩。

无论是中华人引以为豪的诗学、词学、文化,还是哲学、天文化、历史学、医学、体育学,都不逊色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

西方文化中有亚里士多德、贺拉斯,有《诗学》、《诗艺》,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老子》、《庄子》、《孙子兵法》、《山海经》、《周易》,真可谓是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回顾传统文化的发展历史和成就让我们顿感身为中国人的自豪,但放眼传统文化的发展现状,却是痛心疾首,令人汗颜。

就像程陵的《传统文化基础丛书》——总序里描述的那样:上个世纪初,中文系的才子和外语系的佳人是大学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时常伴随有才子佳人的爱情传说发生。

中山市文化的调查报告

中山市文化的调查报告

中山市文化的调查报告【中山市文化的调查报告】摘要:本报告以中山市文化为题,通过实地调查和相关数据分析,探讨了中山市文化的特点、现状及发展趋势。

通过对文化设施、文化活动和文化产业等方面的观察与研究,对中山市文化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分析,为文化建设和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对策。

一、引言中山市位于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南岸,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故乡,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摇篮。

中山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多样,为推进“小康社会”建设,进一步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加快文化创新发展,有必要对中山市文化进行深入调查与研究。

二、研究方法本报告采用实地调查和相关数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文化设施的实地考察、对文化活动的观察与参与,以及通过调研问卷、相关统计数据等分析方法,对中山市文化现状进行了全面的了解和分析。

三、中山市文化设施调查1. 图书馆中山市图书馆位于市区中心,建筑宏伟,环境优美,拥有丰富的藏书资源和先进的数字化服务设施,为市民提供了良好的阅读环境和研究场所。

2. 文化馆中山市文化馆是中山市最大的综合性文化场所之一,馆内设有展览厅、多功能厅、音乐厅等,各类文化活动经常在此举办,为市民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选择。

3. 博物馆中山市还拥有多家博物馆,例如孙中山故居博物馆、中山市博物馆等,这些博物馆收藏了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物,为市民和游客了解中山的历史文化提供了平台。

四、中山市文化活动调查1. 传统文化活动中山市举办了丰富多样的传统文化活动,如春节庙会、端午龙舟比赛、中秋民俗节庆等。

这些活动传承了中山特色的传统文化,充实了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2. 音乐演出中山市每年都会举办多场大型音乐演出,涵盖了古典音乐、流行音乐、民谣音乐等不同风格,为市民提供了高水平的音乐享受。

3. 艺术展览中山市还定期举办艺术展览,包括绘画、雕塑、摄影等多个艺术类别,让市民欣赏到各种不同风格的艺术作品,提高了艺术鉴赏能力。

中山咸水歌在当地青少年中的传承研究

中山咸水歌在当地青少年中的传承研究

中山咸水歌在当地青少年中的传承研究中山咸水歌是广东省中山市的一种传统音乐形式,通常由一些年长的当地人演唱。

近年来,一些青少年开始对中山咸水歌产生了兴趣,并尝试学习和传承这一传统。

本文将对中山咸水歌在当地青少年中的传承情况进行研究,并分析其传承的意义和困难。

一、中山咸水歌的传承意义中山咸水歌作为中山市的传统文化遗产,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这些歌曲多以生活为题材,歌颂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勤劳,反映了中山市人民的民俗风情和生活习俗。

传承中山咸水歌不仅有助于保存中山市的传统文化,也可以增进青少年对家乡的认同和情感。

学习中山咸水歌对青少年的音乐素养和审美情趣也有积极影响。

中山咸水歌的演唱方式独特,曲调优美,歌词朴实,有助于培养青少年的音乐审美,提升他们的音乐素养。

近年来,中山市一些学校和社区开始开设中山咸水歌的学习班,鼓励青少年学习和传承这一传统文化。

一些爱好音乐的青少年也通过互联网等渠道自学中山咸水歌的表演技巧。

他们在学校、社区文化活动和亲友聚会等场合积极展示自己的成果,以此为传统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

中山咸水歌在青少年中的传承也面临一些困难。

由于中山咸水歌的演唱方式和歌词内容需要一定的专业技巧和文化内涵,对学习者的要求较高,不是所有青少年都能轻松掌握。

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和多元化的文化冲击,使一些青少年更倾向于接触流行音乐和网络文化,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不高。

中山咸水歌的传承需要传统歌手的指导和教授,而年长的传承者又往往无法与青少年有足够的沟通和交流。

为了促进中山咸水歌在当地青少年中的传承,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学校和社区开设中山咸水歌课程,鼓励青少年参与学习。

通过课程教学、比赛表演等活动,激发青少年对中山咸水歌的兴趣,并加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2. 传统歌手和音乐专业人士可以组织一些讲座、工作坊等活动,向青少年传授中山咸水歌的演唱技巧和文化内涵,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热情。

3.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互联网平台、手机应用等,为青少年提供更便捷、丰富的学习材料和交流平台,使他们更容易接触和学习中山咸水歌。

中山市文化的调查报告

中山市文化的调查报告

中山市文化的调查报告中山市文化的调查报告(上)一、背景介绍中山市位于广东省南部,是广东省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市是中国近代民族英雄孙中山先生的故乡,也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中山市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文化底蕴而闻名于世。

二、调查目的和方法本次调查的目的是了解中山市的文化状况,包括历史文化遗址、文化活动等方面。

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问卷调查主要针对当地居民,实地调查则包括走访文化遗址和参与文化活动。

三、文化遗址调查结果通过实地考察,我们发现中山市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址。

其中最为著名的有中山孙氏纪念馆和孙中山铜像。

中山孙氏纪念馆位于孙中山的故居旧址,展示了孙中山先生的生平和他对中国革命的贡献。

孙中山铜像位于中山市中心广场,是对其永远的纪念。

此外,中山还有一些古老的建筑、古寺和古村落等,这些都是中山市文化遗址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文化活动调查结果在问卷调查中,我们了解到中山市居民非常关注文化活动。

每年都有许多文化节庆活动举行,吸引了大量市民和游客。

这些活动包括中山文化艺术节、中山国际烟花节等。

其中,中山文化艺术节是一个集艺术展览、演出和交流为一体的综合性节日,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知名艺术家和文艺爱好者。

中山国际烟花节则是一个以烟花表演和文艺演出为主题的盛大活动,吸引了大批游客和观众。

除此之外,中山市还举办了许多传统文化活动,如月季花会、中山民间舞狮比赛等,这些活动丰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

五、结论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中山市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址,这些遗址展示了中山作为中国近代革命的重要地区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2.中山市的文化活动丰富多样,每年都有许多文化节庆活动举行,吸引了大量市民和游客的参与。

3.中山市的文化对市民的生活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丰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增加了居民的幸福感。

接下来的文章中,我们将进一步探讨中山市的文化产业和文化教育,以及中山市的文化保护和传承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中山市传统文化的调查报告报告摘要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最早的几大文明古国之中绝无仅有的延续至今的国家,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华文化具有顽强的生命与内在的活力。

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它足以使中国人、海外华人引以荣耀和自豪,它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凝聚力;然而,近代落伍了的中国正在现代化,虽然中国人的思想观念,思维、行为和生活方式都在发生着重大的变化,中国文化也在全方位地转换和发展,但是这种转换和发展本身就是从传统开始的。

在现代化高速发展的今天,传统文化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

五四运动和文化大革命给传统文化以重大打击,现如今,随着中西文化不断交融,越来越多的西方文化融入了学生的生活:圣诞节、万圣节是孩子们热捧的节日;肯德基、麦当劳是孩子们热衷的美食;钢琴、小提琴是孩子们热选的乐器……然而,与之相对的是孩子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陌生。

很多学生不知四书五经为何物,不知端午、重阳为何时,不知胡服骑射为何意,不知三皇五帝为何人,更不知何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现状不容忽视。

为了了解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同时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培养实践创新能力,将所学的应用于社会之所需,我特地做了此次的寒假社会实践。

关键字中山传统文化主要内容传统文化尴尬现状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

中国的文化源远流长,光辉夺目,宛如盛开在世界东方的一朵奇葩。

无论是中华人引以为豪的诗学、词学、文化,还是哲学、天文化、历史学、医学、体育学,都不逊色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

西方文化中有亚里士多德、贺拉斯,有《诗学》、《诗艺》,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老子》、《庄子》、《孙子兵法》、《山海经》、《周易》,真可谓是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回顾传统文化的发展历史和成就让我们顿感身为中国人的自豪,但放眼传统文化的发展现状,却是痛心疾首,令人汗颜。

就像程陵的《传统文化基础丛书》——总序[1]里描述的那样:上个世纪初,中文系的才子和外语系的佳人是大学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时常伴随有才子佳人的爱情传说发生。

但到了上个世界末这种平衡性已荡然无存,“英语热”席卷中国,高校则首当其冲,中文系则像光辉不再的老者,逐渐暗淡。

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在海外兴起的“汉语热”,众多海外知名高校设立了孔子学院,而国人则沉浸在“英语梦”中,正如某些专家所说的“墙外开花墙内不香”。

传统文化尴尬现状的原因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曾经不成问题。

但走上近代社会后,在中西文明大碰撞中,我们开始对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进行反思,并很大程度上调整了以前对传统文化的看法。

但是,这种反思,一直是在十分艰难的过程中前进。

有前进,有障碍,有时甚至还会倒退。

中国传统文化有数千年历史。

时间长,在其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要增加一些东西,因此内容十分丰富,构成成份极其复杂。

有许多东西是好的。

有许多东西是糟粕。

而精华与糟粕又往往混在一块。

这使后人感到困惑:想说爱你,又不容易。

因为分明有着太多的腐朽成份。

想恨你吧,又恨不起来。

因为中国传统文化又有许多至可宝贵的东西。

不能不说,中国传统文化的构成复杂的这个特点,令后人感到十分尴尬。

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反思难以前进的一个原因。

中山市文化的发展中山市是广东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珠江三角洲中南部,珠江出海口西岸。

旧称“香山”,因境内五桂山多奇花异卉而得名。

中山地处中西文化交汇之地,历来能得风气之先,它是近代中国思想解放与思想启蒙的摇篮,先后诞生了中国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近代思想家郑观应、中国现代音乐教育之父萧友梅、广东音乐宗师吕文成、中国著名电影人郑君里、当代著名花卉画家萧淑芳等一大批分别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取得杰出成就的人物。

中山市的历史文化丰富且悠久,光是历史悠久、深藏于民间的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习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就高达300多个,物质文化遗产更是数不胜数。

然而伴随着中西文化的交流、碰撞、融合,中山市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的形势也越来越严峻。

为了传承和发展中山市的传统文化,中山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大力弘扬“博爱、创新、包容、和谐”的中山人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牢记使命、凝心聚力,积极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着力推动重点文化设施建设,提高城市文化品位;大力扶持特色文化产业发展,促进文化经济相融合,全面推动“文化名城”向“文化强市”迈进。

以市重点文化设施为核心、以镇区文化场馆为基础、以农村文化室(农家书屋)为节点的三级公共文化设施服务网络和现代广播电视有线网络覆盖中山城乡各个角落,遍布城乡的数字化影院大大丰富广大市民的文化生活,初步建成的城市“十分钟文化圈”和农村“十公里文化圈”,一体化、均等化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让每一个中山人得以随心享受着精神文化的滋养。

全市镇区丰富的民间民俗文化和本土特色产业文化,为文化活动提供了鲜活的养分,“西区醉龙文化节”、“沙溪民俗文化节”、“石岐休闲旅游文化节”等主题文化活动大大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

每年近6000场次的公共文化活动已成为中山市民群众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

2011年,国务院授予中山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称号。

中山目前拥有孙中山故居等3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郑观应故居等20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以及市级文物保护单位52处。

目前已成功申报中山咸水歌等6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鹤舞等15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东乡民歌等9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还建设了非遗展示馆和全省首个市级非遗资源数据库。

中山市在2011年被国务院颁布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对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中山市结合近年来中山市文化遗产保护的特点和管理工作的实际,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国家重点文物保护专项补助资金管理办法》、《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中山市市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中府(2014)108号)等法律法规和管理办法,制定《办法》。

该《办法》包括中山市文物保护专项资金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两大管理项目。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管理部分:主要明确了扶持对象是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保护单位;负责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工作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补助的重点范围是:申报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名录的项目;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基地;对濒危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及传承人的调查、保护、传承和展示推广等九项。

中山市首次确定4处历史文化街区及30处优秀历史建筑。

这4处历史文化街区分别为孙文西路街区、西山寺历史文化街区、从善坊历史文化街区和南区沙涌村历史文化街区。

孙文西历史街区古称迎恩街,从隋唐时期开始到1925年间逐渐拓展。

1925年之后,为纪念孙中山先生改称孙文路。

是欧亚混杂的“南洋”文化的重要表现。

西山寺历史文化街区:距今已逾400年。

该街区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西山寺,不可移动文物2处——中山县殉国烈士纪念碑、中山纪念图书馆。

从善坊历史文化街区形成于清末民初时期,生动反映了中山处于中西文化交汇点的特征。

沙涌村历史文化街区:沙涌村整体地保留了民国时期的建筑风格和村落环境。

同时还建立了多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列如中山黄圃麒麟舞传承基地:黄圃镇横档村;鹤舞传承基地:沙溪镇申明亭鹤馆;小榄菊花会传承基地:小榄菊花文化促进会等。

如何传承发展传统文化在全球化浪潮中,保护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对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世界上任何民族,如果抛弃民族文化传统,没有任何特色,就会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失去地位,同时也在国际政治中失去影响力。

不过,保护传统文化,并不是原封不动地予以继承和保留。

保守与创新相辅相成,创新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保守。

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如果不加以创新和变革,也就没有生命力,也就无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

创新的目的是使传统文化恢复活力,创造性地使之转为现代型,使之成为与当代社会相适应的高一级文明,并使之生生不息,世代绵延。

传统文化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

传统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形态,是一定社会存在的反映,这种传统文化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对社会长期发生作用。

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形成了优良的文化传统,成为凝聚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且对世界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因此继承和发展优秀的传统文化尤为重要。

首先,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防止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流失和损坏。

其次,加强法制建设,系统保护传统文化。

最后,运用多种方式宣传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一、理性看待中国传统文化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自己的科技,可能会亡国;一个民族如果丧失了自己的文化,就要亡种,而亡种比亡国更可怕。

对中华民族来说,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身份证和象征,是中华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唯一标志。

对于几千年来维系中华民族精华之源泉,深蕴着我们先民追之不舍、迄今十多亿中国人仍然哺之于中的丰富营养成分的中国传统文化,一棒子打死,妄自菲薄、数典忘祖,搞历史虚无主义是不行的;但抱残守缺、照抄照搬、全盘吸收,大搞复古主义也违背历史发展的规律。

二、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虽然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国后期的封建社会里一定程度上起着阻碍历史进步的作用。

但仍然有与现代化融合从而促进现代化成功实现的诸多营养成分存在。

(一)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论研究。

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不管是对历史负责,还是对未来负责,都应保有自己的文化特色,保护自己的文化遗产。

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整理,从中吸取精髓,使之发扬光大;摒弃糟粕,以史为鉴。

(二)保护中国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

(三)重构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体系。

中国传统文化的许多腐朽、落后、愚昧成分已经难以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需要,必然会被文化自身的新陈代谢所抛弃。

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改造要有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时代意识,弘扬中华民族的主体意识,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原则。

传统文化中“仁义礼智信”、“以和为贵”、“兼爱”、“尚贤”、“自强不息”等普适性文化元素要大胆地发扬光大,应该成为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西方文化中包含的科学精神、民主思想、法制观念、理论等文明成果,要像学习马克思主义一样,吸收、消化、使之中国化,成为中国文化中浑然天成的一部分,使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体系更加完善。

三、大力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保护中国传统文化,重构中国传统文化,最终目的就是要使中国传统文化深入民心,并且走出国门,成为中国先进文化的一部分,成为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

最重要的两个途径是:学校教育和媒介传播。

(一)学校教育活动。

要系统地传播中国传统文化,还应该将其作为一门专门的课程独立于语文、历史等其他各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