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文化与生活 PPT课件

合集下载

《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现代文化与社会生活PPT课件【完美版课件】

《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现代文化与社会生活PPT课件【完美版课件】

新闻调查
各抒己见 畅所欲言
全班分为四个小组,对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衣、 食、住、行四个方面的变化进行社会调查,然后分 别找发言人,介绍调查情况。
建国初期流行的服装
中山装
列宁装
60、70年代 “劳动最光荣, 朴素是时尚!”
“蓝灰色的海洋”
改革开放后的服装
绚丽多彩时尚个性
今天流行的男装
男式西服及其搭配
人才交流会场
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
招聘会
农民工们开开心心地排队上火车
读歌谣看医保
某君来看病,挥手点药名: “最近皮肤干,请开蜜两瓶。 有时胃不好,夜里怪梦多,急需山里红。
腰间痛难忍,电振有作用。 浑身都是病,一时说不清。 医道我不懂,大夫你酌情。 熏醋能杀菌,木耳益肝功。 反正是公费,何必太心疼。”
畅想空间
请你来设想:一封来自2050年的中学生的 Email,他们的生活与我们相比将有哪些变化呢?
七嘴八舌
人们日常生活变化
社 会

改 革 开
利义
就业制度发生变化




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发 展
1.(2010•威海学业考试)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衣食住行
发生了巨大变化。下列对这一变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
米票(可以买大米)
面票(可以买白面粉)
油票(可以买食用油)
改革开放后
“绿色年代”
从吃多吃好到吃少吃精 从以细粮为主到粗细搭配
营养健康
今天丰富多彩的饮食
各种饮料
琳琅满目的水果
水煮鱼片
烤鸭
重庆火锅
改革开放前的住房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 筒现子平代楼房楼房

文化ppt课件

文化ppt课件
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提升,以适应现代旅游市场 的需求和变化。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在开发文化旅游资源的同时,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实现文 化、生态和经济三重效益。
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趋势与挑战
多元化和个性化需求
随着旅游市场的不断变化,游客对文化旅游的需求越来越多元化和个性化,需要不断推出 新的文化旅游产品和体验。
文化交流的方式与途径
01
02
03
04
旅游交流
通过旅游活动,人们可以了解 不同地区的文化、风俗和习惯
,促进文化交流。
艺术交流
艺术作品、音乐、戏剧等可以 跨越国界,让人们共享不同文
化的魅力。
学术交流
学术会议、研究合作等可以促 进不同国家、地区之间的文化
交流与合作。
媒体交流
电视、电影、广播等媒体可以 传播不同文化的信息,加深人
分析当前文化传承面临的挑战 ,如全球化、现代化等,并提 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文化创新
文化创新的含义
阐述文化创新的含义和特点,以及与文化传承之 间的关系。
文化创新的方式
介绍文化创新的主要方式,如科技创新、艺术表 现、文化产业等,并阐述各种方式的优势和不足 。
文化创新的重要性
强调文化创新对于推动社会进步、促进经济发展 、提升国家软实力等方面的作用。
们对不同文化的了解。
跨文化传播的策略与技巧
尊重文化差异
在跨文化传播中,应尊重不同文化的价值观 、风俗和习惯,避免文化冲突。
提高语言能力
语言是跨文化传播的关键,提高语言能力有 助于更好地了解和沟通不同文化。
建立共同点
寻找不同文化之间的共同点,建立联系和沟 通的基础。
运用多元化的沟通方式

高中政治必修三 文化生活 一轮复习第一课--文化与社会 PPT

高中政治必修三 文化生活 一轮复习第一课--文化与社会 PPT
(2)文化与人们个体的关系:
文化是人们的一种文化素养,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 社会实践和文化教育逐步培养出来的。(文化具有后天性)
(3)文化与物质的关系:----文化须以物质为载体
文化活动是一种依托物质载体的活动。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 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文化具有间接性)
(2)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表现: ①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 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 ②随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 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文化产业
是指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 业,是与文化事业相对应的概念。
文化事业
是指通常由政府购买的、无偿提供给所有社会成员的 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公益性行业。
• 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 的文化素养。
• ②国际角度:文化与国际政治相互交融,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 的重要内容。
• 随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奉行霸权主义的国家,借助文化渗透的 方式,竭力推销自己的价值观念,企图削弱和取代别国的民族文 化,以推行强权政治。这使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 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2.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2)
文化与经济
文化与政治
相 互 交
科技角度:在经济发展 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 越重要 劳动者角度:提高劳动者 素质越来越重要
国内角度:随着民主和法 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 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 的文化素养
融 生产力角度:文化生产力 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
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 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
②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 不同的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影响不同,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也 不同。

北京文化与生活PPT课件

北京文化与生活PPT课件
2
3
北京是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 分明,春季到来的晚且短暂,多风沙; 夏季气温较高,降水集中;秋季晴朗少 云,凉爽宜人;冬季寒冷漫长,冰雪封 冻。但是由于北京独特的半封闭式盆地, 开口向海,所以同比雨量较为丰沛,绝 对寒冷指数较高。动植物资源较丰富。
4
5
678源自、北京的历史发展特点平谷区:因其地形三面环山,中间是平原而得名。自汉 高祖十二年便已建立平谷县,是北京区县中最古老的名称 之一。
怀柔区:出自《诗经·周颂·时迈》中的“怀柔百神”, 意思是招来安抚。唐太宗贞观年间开始设立怀柔县。
房山区:在金定都后,于大房(防)山建陵寝,后置 “万宁县”,再后以奉祀先陵,改“奉先县”。元世祖年 间以境内的大房山(也称房山)改奉先县为房山县。
1 地处南北东西交通的孔道,地势险要,自 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事件集中 多发,波澜壮阔 。
2 中原汉族与西北、东北少数民族接触交流 的前线,民族冲突与民族融合频繁密切, 是多民族国家的生动写照。
3 从军事要地到地区中心,直至成为国家政 治中心,拥有600多年古都历史。
9
10
11
12
13
39
北京交通便捷,其中轨道交通全国第一,目前已建成的地铁 和轻轨共8条,分别为(按建成顺序):
1、北京地铁1号线:中国第一条地铁,1969年10月1日通车。全长 30.44千米,运营23座车站。由苹果园站至四惠东站。
北京文化与生活 1
一、北京的环境与气候
在中国大陆东部,自大兴安岭向西南,太行山、巫山 一线以东,地势陡降,西侧的地盘上升,东侧下降,造成 这种山岳与平原高低悬殊的形势。北京即处在这分界面边 缘部位,这里还有近于东西向的燕山横亘其北,使低平地 带在平面上形如海湾,事实上在地球历史近期,这里就曾 为海水淹没,是一个真正的海湾,最初沼泽很多,贴近山 麓地带地势稍高,成为比较适于人类居住的场所和行走的 通道,村落和城市在此逐渐形成,并成为从中原地区通向 东北和塞外的门户,和保护中原农耕文化不受侵扰的 关 隘。

文化生活之文化传承PPT课件

文化生活之文化传承PPT课件
例题:开办孔子学院的意义。
2、怎样做: ★ ★ ①在文化交流中要作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 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更加 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 化的国际影响力。
②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 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 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态度)。 ③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 文化交流中,要尊重查差异,理解个性,和 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考点二:文化传播
一、文化传播的含义(略)
二、文化传播的途径:
1、商业贸易
2、人口迁徙
3、教育 :各国之间互派学者,则是一种更为直接 的文化传播方式。
三、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大众传媒★
1、传媒大体经历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 络等发展阶段
2、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是以印刷媒 体的推广为标志的
பைடு நூலகம்
考点三:传统文化
一、传统文化的含义(略) 二、传统文化的表现★ ①传统习俗:基本形式之一、对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
影响。 ②传统建筑:是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③传统文艺: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④传统思想:是中华文化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今天中国的价
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三、传统文化的特点★ ①相对稳定性(纵向):世代相传中保留基本特征,其内涵有因时
文化创新的标准) 3、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文化创 新
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 要保证。 四、社会实践和文化创造的主体:人民群众★
思维拓展 1.社会实践和文化创新的关系。 (1)社会实践决定文化创新。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 泉;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 根本目的;社会实践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所在。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课件 《家乡文化生活》PPT课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课件 《家乡文化生活》PPT课件

(3)二十年前主要的出行工具( )
A.步行
B.自行车
C.摩托车或电动车
D.公交车
E.私家车
F.其他____
(4)现今主要的出行工具( A.步行 C.摩托车或电动车 E.私家车
) B.自行车 D.公交车 F.其他____
(5)您认为我们家乡的建筑有无变化( ) A.新增不少楼房,变化很大 B.没有新增但有许多旧房改造 C.与之前没有什么变化
【反馈评估】
1.著名作家冯骥才先生在一次采访中谈道:“现在人们看待乡村就像围城,外面的人 恨不得马上进去开发,里面的人却想出来,因为生活条件太差。”请结合本单元的学习, 谈谈你的看法。
2.近年来,一些地方在新农村建设或棚户区改造过程中大面积拆迁,建起整齐划一 的住宅楼区,在改善居民居住条件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问题:如农民搬上楼后,离自己的 土地远了,家具没处放了;乡村特色没有了。对这些现象,你有什么意见和建议?如何在 改善人们的居住条件的情况下,保护、弘扬家乡文化?
(6)家乡现今主要的道路设施为( )
A.泥土路
B.水泥路
C.柏油路
D____
(7)您及身边的人现在的衣着样式如何( ) A.像以前那样单调 B.比以前丰富多了 C.没有太大的变化 D.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您现在的饮食状况如何( ) A.仍以解决温饱为主 B.饮食有巨大改善 C.讲究科学饮食 D.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这两种声音,你怎么看?
4.通过这次访谈,你对家乡的变化肯定有很多感慨,对家乡的文化遗产的保护会产 生一些想法,请以调查报告为基础,写一个“为家乡留一段记忆”的访谈报告或规划书 ,800字左右,在班级内交流。

《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现代文化与社会生活PPT课件

《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现代文化与社会生活PPT课件
改革开放前
改革开放后
客机
游轮
地铁
轻轨火车
从三副图片中,你发现了什么问题?该如何解决,请你出个主意?
出谋划策
自费旅游
文娱活动
精神文化生活日益充实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就业制度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就业制度的变化
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
人才交流会场
从“分配工作”到“竞聘上岗”,在新的就业制度下,我们应该怎么做?
全班分为四个小组,对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衣、食、住、行四个方面的变化进行社会调查,然后分别找发言人,介绍调查情况。
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中山装
列宁装
建国初期流行的服装
60、70年代
“蓝灰色的海洋”
“劳动最光荣,朴素是时尚!”
改革开放后的服装
绚丽多彩时尚个性
今天流行的男装
今天流行的女装
饮食的变化:改革开放前
A
2.(2010·十堰学业考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就业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下列各项对我国目前的就业模式描述不正确的是( )A.政府“统包统配” B.劳动者自主就业C.市场调节就业 D.政府促进就业
A
3.(2010•南京学业考试)流行语往往打上了时代烙印。下列流行语出现在改革开放后的是( )A.抗美援朝 B.大跃进 C.红卫兵 D.网上购物
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
- .
第23课
1.以人们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变化为例,说明改革开放对人们生活方式所产生的影响。2.知道就业制度的变化,认识社会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就业观念。3.以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为例,说明社会保障制度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1.日常生活的变化2.就业制度的变化3.社会保障制度的变化
畅想空间

《走进文化生活》讲课PPT课件

《走进文化生活》讲课PPT课件

3.崇尚时尚不等于崇尚新文化。 4.我们应该如何对待经典? 经典是指那些受时间考验并为不同时代的人们所普遍喜爱的文化作 品,经典文化是优秀的传统文化,对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们应继 承、发展并不断创新,而不应该去“恶搞”篡改。 5.有人认为:“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导致了文化生活的 低俗化。”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 (1)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给我们的文化生活带来了许多可 喜的变化。例如,它能够满足人们日益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充实人 们的精神生活等。 (2)但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也引发了令人忧虑的现 象,导致文化生活的低俗化现象。 (3)对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发展的影响要坚持全面的观点。
典题 精析 例1
(2012· 福建文综)下表是某地不同群体对所喜爱的文化
活动的选择情况。
某班精神生活 B.提高文化素养,缩小人们鉴赏水平的差异 C.发展大众文化,满足人们不同的文化需求 D.增加经济收入,改变人们对文化生活的选择
2.发展大众文化的要求 (1)文化需求的特点: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 (2)什么是大众文化? 面向广大人民, 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 为人民大众所喜闻 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 (3)怎样发展大众文化? ①遵循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的原则。 ②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 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 以高尚 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③大力发展先进文化, 支持健康有益文化, 努力改造落后文 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考点归纳 1.文化市场与传媒商业化的影响 (1)影响:一方面,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给文化生活 带来了许多可喜的变化;另一方面,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 商业性,也引发了令人忧虑的现象。 (2)措施:(政府)加强管理、正确引导;(企业)经济效益与社 会效益的统—;(个人)提高眼力,拒绝污染,加强自身思想道德 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