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帝国观后感_心得体会
白银帝国读后感

白银帝国读后感
《白银帝国》是一部由美国作家康纳·麦克纳特创作的历史小说,讲述了19
世纪末期美国西部白银矿业的兴衰和人们的生活故事。
小说以其丰富的历史背景和生动的人物形象,深深吸引了我。
通过阅读这部小说,我深刻感受到了白银矿业的繁荣与衰落,以及人性的善良与复杂。
小说以主人公约翰·斯特林的视角展开,他是一个年轻的白银矿工,一心想要
在白银矿业中立足。
在小说中,作者生动地描绘了约翰的奋斗历程,以及他与其他矿工、商人和政客之间的纷争。
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白银矿业的繁荣与衰落,以及人们为了利益而不择手段的一面。
这让我对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无情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除了对历史背景的描绘,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约
翰·斯特林是一个勇敢、坚毅的年轻人,他在白银矿业的浪潮中不断奋斗,展现出了一种顽强的精神。
与此同时,小说中还有许多其他生动的人物形象,比如那些贪婪的商人、政客和无助的矿工。
这些人物形象让我深刻感受到了人性的善良与复杂,以及社会的残酷与温情。
通过阅读《白银帝国》,我不仅对19世纪美国西部的白银矿业有了更深刻的
了解,也对人性和社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这部小说以其丰富的历史背景和生动的人物形象,深深吸引了我,让我对历史和人性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我相信,《白银帝国》会成为一部经典的历史小说,让更多的读者受益。
《白银帝国》电影观后感精选范文

《白银帝国》电影观后感精选范文大家有没有观看过电影白银帝国,会不会写关于电影白银帝国的观后感。
以下是我整理的观后感范文5篇,希望能够可以分享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白银帝国观后感范文一郭台铭首次投资电影,取材清末晋地金融界,取名《白银帝国》,在历史事件(清末平遥晋商如何舍财取义度过金融危机)中关照现实(时下的全球金融危机),传续中国历史特有的商业寓言。
影片前半部分,逐一展示了清末金融大鳄“天成号”掌门人的几个儿子或疯或伤,大业只能由二子执掌的微妙关系,家庭内的矛盾冲突与悬念推演缓慢。
直至经过闪回交代出:二子(郭富城饰演)与继母(郝蕾饰演)暧昧关系,才将家庭伦理这条叙事线索交代出来——父、子、妾三角恋关系。
影片近半,才开始入“戏”,进入冲突。
另一条在金融危机大背景下的“天成号”事业主线——家族生意的香火传系。
编导在家庭三角关系的“内患”,经济大背景不梦想“天成号”屡出祸端的“外患”上花费太多篇幅,没能造成“天成号”足够的危机。
影片置景、服装、饰物、珠宝等运用了很多的真古董,十分抢眼。
但这些道具之真却被影片支离破碎的叙事与表演的虚假所淹没,成为一系列民俗、服饰、生活方式的编码。
所谓中国历史商业寓言与家族伦理的文化特性仅存于上述符号的堆砌中。
《白银帝国》更很多同类历史题材影片一样,开始都有一个深远、高大的立意,可是到头来,影片带给人的却是浮泛、空洞的历史想象。
白银帝国观后感范文二“天地真大,人真小,人如何自处”——《白银帝国》核心台词;望着开篇荒漠场景……在19世纪的山西,山西票号“天成元”堪称清代全国“金融大鳄”,他掌控全国金融兼营存放款生意鼎盛时拥有中国各地二十三个分号富可敌国,“天成元”票号康老爷膝下有四个儿子。
当一件绑架案把家族成员陆续击垮后,号酒色的三爷必须担起家族金融帝国的重任。
专权的康老爷试图把老三打造成金融大亨,并努力向他的传授“驭人之术”。
但三爷却对父亲的权术手腕和商业道德充满了质疑。
《白银帝国》观后感(精选5篇)

《白银帝国》观后感《白银帝国》观后感(精选5篇)《白银帝国》观后感篇1去了山西一趟,只了解到明清时代晋商的繁荣,目睹了西北土地的贫瘠与苍凉,王家大院,平遥古城确实带给我们很多的震撼,然对晋商历史文化却知之甚少,可喜现在信息发达,有度娘可以解决心里的疑问。
关于晋商的内容实在记录的太少,电影只有《白银帝国》,书也只能找到叁本——《白银谷》、《晋商兴衰史》和《山西晋商大院》,还有屈指可数的几部电视剧。
书可以慢慢看,最快捷的方式就是看电影了。
山西,茫茫戈壁,碧空黄沙,然贫瘠的土地过后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康家大院里少爷们奢靡的生活,院外悲苦的劳动人民,贫富差距之大,给了我们心灵勐烈一击……康家在全中国以及包括俄罗斯、蒙古和日本在内的周边国家都拥有大量的分号,在明清两代能够在财政上挑战朝廷,“一年的票号收入是国家财政的十分之一”,正如今日的华尔街控制着美国金融系统一样,票号也掌控了当时中国的金融世界。
影片最有看头的就是年度总结帐了,把所有掌柜聚在一起,这方法有点借鉴《教父》开场,自邱掌柜被罚开始一步步呈现出一个大商业机构的管理及运作模式,如股份制,掌柜制等。
尤其是大算盘那一段,使人觉得新奇趣味十足。
虽然我不清楚当时记帐时否真需要使如此大算盘,但如此安排颇具戏味。
同时逐步显出各人性格,如邱掌柜贪利,一爷仁慈,二爷鲁莽,叁爷消怠,四爷懦弱,张铁林善用权术,戴掌柜精练能干。
开篇的一连串事件,把天成元那种落后不近人情的规章显露无遗,使人感到衰败的裂缝隐隐若现,营造出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气氛。
自古以来做生意官商结合才能挣到钱,晋商的生意能做到这么大当然也逃不过这个套路。
全片大多是对天成元管理的纵向描写,即张铁林片中数次提及的驽人之术,但横向关系却鲜有着墨。
只在救四媳妇时吩咐买个人情及运银时与山贼互通声气这两处略为提及。
生意的成功内部管理固为重要,但若无稳妥人脉关系将会寸步难行,或者是触犯国内政治禁忌,但纵观中外佳片,如《教父》中米高与议员在房内针锋相对的密谈,房外太太们谈笑风生一段,又如《跛豪》中秋节拿着装满现金的月饼盒去送礼一段,至今令人回味。
白银帝国观后感400字_观后感

精心整理白银帝国观后感400字_观后感【第1篇】前天看完严一奶一奶一讲《串》的第一讲之后,看了《白银帝国》的上半部分,今天看完了下半部分,有几点感触1、饮水思源,做人要知恩图报,象康家,一直没有忘本,一精一神可嘉,学一sa,为,也绝对是一个正常商人所能做的,现实中的人,有几个能象康三一样拿出老本来呢?所以康三是小说家描述的理想人物,而戴掌柜的,是理一性一的、现实中的人。
【第2篇】天地之大,人何以自处?这开场的提问就为以后各种人物命运的结局做了铺垫:人有时候是主动地选择生活,但更多时候是被动的、妥协的。
整个影片还是一精一致、大气的,充满了人一性一之美。
尽管有个别人物一交一代不够完整,姑且归咎于影片太长删减之需要吧。
我也无意影评,只当是观后消遣几句偏颇的感触罢了。
我所谓剧中的三个女人分别是晚清晋商天成元号天津分号掌柜招的一妓一女、来营救的康家老二路上遇难瘫痪。
最后说这个叫杜筠清的康家老爷之妾,本是老康给四个儿子找的英语老师,留过洋见过世面的新派人物。
早与康家老三情投意合私定终身,但却家族利益牺牲成老康的续弦,也就是康三的继母。
尽管这种情节稍显老一套,但是在这部影片中却演绎得很特别甚至跌宕起伏。
康三和筠青仍以母子相称,没有逾越雷池,但内心却一爱一得炽烈执着。
中间康三远走大漠,最后筠青远走美国。
两个人的状态是:一爱一别离。
感谢编剧成一和他的《白银谷》,呵呵,这句话似乎像导演的口气了,不过却是由衷的。
这样的题材应该是很有观众缘的,也的确应该是一部电视剧的题材,值得回味。
但化以启迪,“以义制利,崇尚信誉”,这大概是晋商的一个共有特点。
在片中,山西商人身入财利之场而不污,信守勤劳,淳厚信义,甚至在经营活动中“重廉耻而不失体面”,康家老爷及康三爷身上都表现的淋一漓尽致。
人本善良,康家以“善贾”、“良贾”为祖训,将中国古代孔子的儒家义利思想演变成经营处事的准则,不愧为妙哉!纵观整个影片,清末晋商风云传奇大片,潇彧认为还是值得一看!至少我们能够重一温一那段已经埋没了一个多世纪的晋商故事而不被历史遗忘;至少我们能读懂拿祖宗的银子最终换得的“仁”与“义”正是康家祖训的信誉,并没有违背自己的良心。
白银帝国读后感

白银帝国读后感《白银帝国》读后感。
《白银帝国》是一部由美国作家詹姆斯·特鲁比尔所著的历史小说,讲述了19世纪美国西部的白银矿业发展和帝国崛起的故事。
这部小说以其丰富的历史背景和生动的人物形象,深深吸引了我,让我对美国历史和西部开拓时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小说以19世纪末期的美国西部为背景,描绘了当时白银矿业的繁荣和帝国的崛起。
主人公约翰·罗布斯和他的家族在这个时代经历了种种挑战和考验,最终建立了自己的白银帝国。
小说通过对罗布斯家族的描写,展现了当时美国西部的繁荣和混乱,以及人们在这个时代的奋斗和追求。
阅读《白银帝国》让我对19世纪美国西部的历史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在这个时代,美国西部的白银矿业是非常繁荣的,吸引了大量的投资和移民。
同时,这个时代也充满了挑战和危险,人们需要在恶劣的环境和残酷的竞争中生存和发展。
小说中对于这个时代的描写非常真实和生动,让我仿佛置身于当时的美国西部,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气息和精神。
除了对历史背景的描写,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也非常丰富和生动。
主人公约翰·罗布斯是一个坚韧不拔、勇敢无畏的人物,他在这个充满挑战的时代中展现了出色的智慧和勇气,最终建立了自己的白银帝国。
与此同时,小说中还有许多其他形象鲜明的人物,他们各自展现出不同的性格和命运,为整个故事增添了丰富的色彩和情感。
通过阅读《白银帝国》,我对美国历史和西部开拓时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这部小说以其丰富的历史背景和生动的人物形象,展现了19世纪美国西部的白银矿业发展和帝国崛起的故事,让我对这个时代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与此同时,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也非常丰富和生动,让我对当时的人们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感受到了他们在这个时代的奋斗和追求。
总的来说,《白银帝国》是一部非常优秀的历史小说,它以其丰富的历史背景和生动的人物形象,深深吸引了我。
通过阅读这部小说,我对19世纪美国西部的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气息和精神。
《白银帝国》观后感

《白银帝国》观后感篇一:经济学视角——白银帝国观后感《白银帝国》以一个晋商所建立的庞大金融帝国的兴衰为缩影,折射出富贾晋商的没落和动荡社会软弱政府的气候中一个民族的衰败。
电影中,金钱磨不灭的仁肠义胆、强权压不垮的真爱挚情可谓是荡气回肠。
除此之外,电影背后所蕴含的经济学知识也着实值得我细细品味琢磨。
以下几个方面是我从经济学知识的角度对这部电影的思考。
【经济】:资源配置的低效率电影开始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场景:康家票号围墙里头,工人们正忙忙碌碌地归拢成箱成箱的银子,而围墙外头却是另一个世界,“穷、脏,生存的困难抢去了人们的尊严”。
同一个经济社会,完全不同的经济地位和经济资源占有量。
何谓经济,经济的本质就在于对稀缺资源的配置,而如何优化配置则是研究经济的重大课题。
资源配置有两种:“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
所谓“看得见的手”是指政府通过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干预经济,“看不见的手”则是由市场经济的价值规律进行资源配置。
在封建制度和自然经济条件下,配置资源的权利掌握在统治者和贵族等上层阶级手中,也就必然服务于统治阶级的利益,剥削与被剥削相应产生,康家围墙里外天上地下的不同场景也就成为了那个时代的必然。
根据帕累托最优状态很明显,这绝对不是最优资源配置。
现在来看,从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的经济改革中,以改革开放为例,不论城乡改革,尽管不免地总是导致一些阶级受益而另一些阶级利益受损,但是以市场为主,政府干预为辅的资源配置方式却在努力朝着效率与公平兼顾的方向努力着,这比封建社会是绝对的进步,比起电影中的普通平民,我也觉得更加幸福。
【银行】:新兴银行的夕阳古老票号的黄昏从康家天成元票号“二十三个分号一年过手之银相当于朝廷岁入的一成”时的盛极一时,到1905我国第一家国家银行“户部银行”的成立对其汇业的严重冲击,再到国民革命爆发国事大变票号业务的全面崩溃,一方面标志着我国旧式票号的没落,另一方面业标志着现代银行的逐渐发展和崛起。
白银帝国读后感

白银帝国读后感《白银帝国》是一部由美国作家康纳·麦克纳特所著的历史小说,小说以19世纪美国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充满荣耀与悲壮的时代。
小说以其丰富的历史背景和生动的人物形象吸引了无数读者的目光,成为了一部备受推崇的经典之作。
小说的故事发生在美国的白银矿区,主要讲述了一个普通的矿工家庭在白银矿业的兴盛和衰落中所经历的种种变迁。
小说中的主人公约翰·麦凯和他的家人在这个时代的变革中经历了种种磨难和挑战,同时也见证了许多历史事件的发生。
作者通过这个家庭的故事,展现了19世纪美国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同时也探讨了人性、家庭、友情、爱情等主题。
阅读《白银帝国》,我深深被小说中所展现的历史气息所吸引。
作者通过对19世纪美国社会的描绘,让我仿佛穿越到了那个充满荒野与激情的时代。
小说中所描绘的白银矿业的兴盛和衰落,展现了当时美国社会的繁荣与动荡,让我对那个时代的历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同时,作者还通过对主人公家庭的描写,展现了19世纪美国人民的生活状态和价值观念,使我对当时社会的人文风貌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除了对历史的描绘,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主人公约翰·麦凯是一个勇敢、坚毅的矿工,他在白银矿业的变迁中历经坎坷,但始终不放弃对生活的希望。
他的妻子玛丽亚则是一个温柔、善良的女性,她在家庭中扮演着坚强的支撑者和温暖的母亲。
而约翰的好友、商业伙伴和对手们也各具特色,他们的命运交织在一起,共同谱写了一曲关于白银时代的传奇。
通过阅读《白银帝国》,我还对人性、家庭、友情、爱情等主题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在小说中,主人公约翰·麦凯和他的家人在白银矿业的兴盛和衰落中经历了种种考验,但他们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信念和价值观。
他们之间的亲情、友情和爱情也在历史的洪流中得以延续,成为了他们生活中最珍贵的财富。
这让我深刻认识到,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人性中的善良和坚韧都是永恒的。
总的来说,《白银帝国》是一部充满历史气息和人文情怀的小说,它以其丰富的历史背景和生动的人物形象吸引了无数读者的目光。
白银帝国作品观后感范文

白银帝国作品观后感范文初看宣传,《白银帝国》是一部充满野心的作品。
影片将视角指向了清末民初的晋商,试图经过著名的山西票号“天成元”来展示清末中国商业之变迁,晋商之经营之道。
下面是给大家带来的白银帝国观后感,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白银帝国观后感1在上次课上我们一齐观看了《白银帝国》。
《白银帝国》是一部关于清代一个晋商家族经营钱庄的兴衰和成败的影片,主要讲的是清代山西票号“天成元”的兴衰荣辱历程。
当时的天成元票号,能够说就是今日的股份制银行了,它掌控了全国金融,并且经营存款和贷款的生意。
我从电影中的画面中看到它鼎盛的时候拥有中国各地以及俄国、蒙古、南洋等周边国家和地区二十多个分号,绝对算得上是富可敌国!除了对天成元票号金钱实力的佩服,令我惊奇的还有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清末的天成元票号竟然采用了此刻的职业经理人制度(邱掌柜、戴掌柜),股份制(票号有很多股东)!这是我万万没想到的……看完电影我有以下几点感受:首先说一下电影前段一个比较触动我的场景,就是电影中康家施粥的场面。
排队等待施粥的穷苦民众那么多人围在康家大院门口拥挤不堪,而应对的就是拥有白银几百万两的名门望族,这些穷苦百姓却连喝碗热粥都得靠施舍……贫富差距之大,不觉就让人心寒啊!这让我想到此刻社会的贫富差距问题,虽然没有当时的贫富差距那么大,但此刻中国也面临这巨大的贫富差距,富人和穷人之间逐渐产生了巨大的鸿沟!合理改革和完善分配制度、分配原则,改革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全面的医疗保障制度等等,我认为这些是当前政府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急需解决的问题。
改革开放几十年,中国是富了强了,但中国此刻基尼系数绝对是新中国以来空前的,国家富了但大多数的民众并没有享受到这些年国家发展的成果,异常是底层的大众,像农民、民工、下岗职工等弱势群体,这些经济上拮据的群体在此刻拜金主义盛行(至少我是这么看的)的社会中的处境无疑是十分尴尬的。
原先是因为国家穷,亟需发展经济,没精力来干这些事儿,但此刻不一样了,此刻国家富了,也应当着力解决这些民生问题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银帝国观后感
本文是关于心得体会的白银帝国观后感,感谢您的阅读!
篇一:白银帝国观后感
今天去电影院看了一部老电影《白银帝国》,感觉还不是不错的,特别是老郭的演技,越来越了得了。
然后,突然想写点什么,暂且就定义为观后感吧。
对于这部电影,印象最深的,可能就是里面的两句古语:“知易行难”和“无欲则刚”。
先说说“知易行难”吧,这个我想大家经常会体验得到吧。
那么多道理,我们多少都知道,说起来也会说,可是真正碰到了,要去做的时候,就困难了。
就拿“贵在坚持”来说,我也知道,不管做什么事情,只要能一直坚持下去,总会有所收获的,可很多时候,自己选择了放弃,不可不说“知易行难”啦。
再说“无欲则刚”吧,人生在世,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欲望:财欲、物欲、色欲、权势欲等等,一旦被自己的欲望迷住心窍,攫求无已,终至纵欲成灾。
反过来,如果人能够控制自己的欲望,能够达到无欲的境界,就能成就自己伟大的人生。
可终究,这不是每个人都能达到的人生高度。
想到这里,突然意识到,原来祖宗留下来的人生哲理,都是那么的经典,也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有所改变,真理永远都是真理。
知易行难,虽然很多东西暂时还做不到,但至少要知道,然后再一步步往那个方向走。
相信终究有天,自己知道的都会做到。
篇二:白银帝国观后感
述了清末民初富可敌国的山西票号天成元父子之间的传承和三角恋情。
《白银帝国》观后感:偏爱看美人迟暮,英雄气短
有人说,一部好的作品可以让你思考。
我却觉着一部好的作品能迷得我神魂颠倒罔顾其他,一部不那么好的作品才会使我动脑。
后者如《白银帝国》,白天看了信手涂抹几行感想,犹感不足,夜里找原作来看,第二天不由自主想了一个上午。
想的是两件事,不包括昨天议论的影片的精彩程度:起初怀抱的对晋商事迹的兴趣,在读《白银谷》的过程中得到满足;又越发关注书中用心良苦的布局在影片中如何展现。
前一部分里票号的功能、“股”的意义等背景资料,为理解晋商故事所必需;后一部分我的观点颇为主观,实在是由于影片与原着差异太大,
想多谈一点。
第一部分中,如“票”、“折”、“股”等的名词的含义是中国古代社会固有的,异于我们通常理解的自西方引入的概念。
首先,清代产生的票号,其作用与银行有相似之处。
书中提到了票号的两种主要业务,其一的凭据姑且称之为“票”,将银两存入此地票号,便可持出具的“票”在有办事机构的彼地取得银两,类似于异地汇款,正是晋商最早开展这一业务,并因此产生了“票号”产业。
其二的凭据或可叫做“折”,同样是向票号存入银两,但数额较前一种少,商铺出具不记名的“折”,持折人既可以凭“折”向票号支取银两,也可以将“折”馈赠他人。
票号业务多样,但电影中涉及的主要是以上两项。
其次,票号的经营理念和行业规范。
东家出资,掌柜经营;出资者取得“财股”,有一定资历和成绩的经营者取得“身股”;在分配盈利时,“财股”和“身股”的享有者都可以取得分红,在分担风险上,出资者要负担亏损的风险,经营者则不必承担损失;掌柜通常由票号培训的学徒担任,优秀者能取得“身股”、身家丰厚,但掌柜一旦被辞退,取得的“身股”不能带走,即使能被其他票号录用,也很难再取得新东家的信任和高额的报酬。
篇三:白银帝国观后感
“天地真大,人真小,人如何自处?”----《白银帝国》核心台词;望着开篇荒漠场景……
在19世纪的山西,山西票号“天成元”堪称清代全国“金融大鳄”,他掌控全国金融兼营存放款生意鼎盛时拥有中国各地二十三个分号富可敌国,“天成元”票号康老爷膝下有四个儿子。
当一件绑架案把家族成员陆续击垮后,号酒色的三爷必须担起家族金融帝国的重任。
专权的康老爷试图把老三打造成金融大亨,并努力向他的传授“驭人之术”。
但三爷却对父亲的权术手腕和商业道德充满了质疑。
在追随父亲的脚步和找寻真正的自我之间,三爷必须做出选择。
在八国联军入侵、由银元改为纸钞的金融风暴,凸显出“商人重义”这一晋商不同于其它仁义精神。
尤其是晋商所信奉的儒家文化“仁”、“义”演化为商道,给现代商业社会和文化以启迪,“以义制利,崇尚信誉”,这大概是晋商的一个共有特点。
在片中,
山西商人身入财利之场而不污,信守勤劳,淳厚信义,甚至在经营活动中“重廉耻而不失体面”,康家老爷及康三爷身上都表现的淋漓尽致。
人本善良,康家以“善贾”、“良贾”为祖训,将中国古代孔子的儒家义利思想演变成经营处事的准则,不愧为妙哉!
纵观整个影片,清末晋商风云传奇大片,潇认为还是值得一看!至少我们能够重温那段已经埋没了一个多世纪的晋商故事而不被历史遗忘;至少我们能读懂拿祖宗的银子最终换得的“仁”与“义”正是康家祖训的信誉,并没有违背自己的良心。
“用良心做事,凭良心做人”,从不张扬自己的个性,并把商业经营的“仁义”作为实现自我价值的体现,这在那个时代晋商人康家眼里,又是何等重要啊!众所周知,当今时代任何一个企业最终的目的就是为了创造更多的利润,获取价值最大化。
其实,那个时代晋商的“天成元”也不例外。
“天成元”的继承人“康三爷”为民解忧的服务可谓做到了极致,“顾客永远是上帝”,所以“天成元”值得让百姓信赖,也并不足为奇!
在当今商道也一再倡导“诚信”二字。
影片的结局,展开祖宗的遗训字幅的时候,浓墨的笔迹“仁”、“义”为影片画上了完美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