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试题

合集下载

河北省定州市第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河北省定州市第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定州二中高二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分值:120分卷Ⅰ(18分)一、古代诗歌阅读(18分)红梅苏轼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

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

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注]诗老:指苏轼的前辈诗人石曼卿。

他的《红梅》诗有这样的句子:“认桃无绿叶,辩杏有青枝”。

1.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独开迟”既点出了红梅晚开,也赋予了她不与众花争春的品性。

B.“自恐”句不是说自己真的担心,而是含蓄地表达了不愿趋时的情感。

C.“尚余”句在写红梅“雪霜姿”的同时,也透露出一丝无奈。

D.“酒晕”句是说梅花之色仿佛是人饮酒后脸上泛起的红晕。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诗人使用拟人手法,以红梅自况,表达了与桃杏一起装点春天的愿望。

B.心境幽寒的红梅“怕愁贪睡”,不肯随“春”,故而未能及早开放。

C.红梅生机难抑,烂漫开放,冰容雪姿,孤瘦高洁,自成一片春光。

D.面对百花盛开的“春态”,红梅仍深自怵惕,保持自己的节操。

过辛稼轩神道①(明)张以宁长啸秋云白石阴,太行天党②气萧森。

英雄已尽中原泪,臣主元无北伐心。

岁晚《阴符》③仙蠹化,夜寒雄剑老龙吟。

青山万折东流去,春暮鹃啼宰④树林。

【注】①辛稼轩神道:辛弃疾葬于江西上饶,其墓侧驿路旁有“稼轩先生神道金字碑”。

②太行天党:指辛弃疾当年在北方带兵聚义、共谋恢复中原的上党地区。

③《阴符》:兵书。

④宰:坟墓。

3.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正确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描写了稼轩墓地秋云笼罩的环境,渲染出阴郁萧森的气氛。

B.颔联中英雄泪与臣主心对比,解释了英雄壮志难酬的根本原因。

C.颈联以兵书被虫蛀、雄剑龙吟来暗指辛弃疾内心的无奈和不甘。

D.尾联中诗人化用辛词并运用典故,以慨叹英雄已逝,遗憾难消。

4.下列诗句与“英雄已尽中原泪”所表达的情感,不相符的一项是(3分)A.把吴钩看了,栏杆拍扁,无人会,登临意。

郑州市2016-2017学年下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题(含答案)

郑州市2016-2017学年下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题(含答案)

郑州市2016-2017学年下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题(含答案)2016—2017学年度郑州市下期期末考试高中二年级语文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1.B(曲解文意。

原文意思是,据瓷器专家考证,三只瓷器为明朝宣德至成化年间之物。

认为画中的瓷器应是欧洲大航海初期,甚至更早的时候由中国传入西方的,是文章作者的推测。

)2.A(强加因果。

原文并没有提到“诸多流派流传时间短”是“西方油画中最初出现东方元素的时间无法确定”的原因。

)3.D(理解有误。

根据文意,艺术上的文化自信应是在保存本民族传统文化特色的基础上,研究、吸纳其他文化艺术的精华,而在努力适应现代化和国际化发展潮流的同时,加强对本民族文化传统的保护也是它的应有之意。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4.C(A项村主任“像牛一样号啕起来”,其实是因为后怕、无奈等;B项“老鼠冷不防会弄下一大团灰尘”不是拟人;D项“突出了小说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主旨”理解有误。

)5.①关爱学生,心地仁慈。

看到孩子为刚到的他抬水而倍感温暖;阻止了孩子们轮流为他抬水;留下几个家离校较远的孩子与他一同分享玉米棒和山药蛋。

②讲授有方,善于激励。

运用“顺水行舟”法,引导学生用本人的眼睛和耳朵观察、倾听大自然;奇妙地鼓励学生表达出本人的观察所得;让学生经由过程画画学写汉字,让一向被以为很难的字写起来简单;率领学生观察天体、唱歌、升国旗,使缄默沉静已久的孩子们像春天夙起的鸟儿叽叽喳喳地欢叫开来。

③聪明睿智,坚韧乐观。

经由过程观察老鼠搬家,预知校舍将要倒塌;校舍将要倒塌时,他告诉孩子们将幸运地见证奇迹,并相信会有一所新学校拔地而起。

④酷爱(献身)教育,矢志不移。

掉臂乡村小学条件简陋,想方设法改动那里教育落后的现状;当村里盖起了新校舍、学校分配来了新老师,他又选择去另外一所更偏僻的学校。

(5分;一点2分,其中概括、分析各1分;“概括部分”两个短语答出任何一个即可得1分,“分析部分”答出分号前后的任意一点即可得1分,概括与分析须一致;答出任意三点,意思对即可)6.①小说开头描写天下着小雨,照应题目“湿漉漉的雨”,点明了人物活动的环境特点;营造出下雨天湿寒阴郁的氛围,衬托出孩子们对新来的XXX老师的热情。

安徽省涡阳县第四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安徽省涡阳县第四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涡阳四中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高二语文第Ⅰ卷(75分)一、一般论述类阅读(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作者要经过从酝酿构思到艺术表现的过程,才能塑造出鲜明的艺术形象。

塑造艺术形象的整个过程就是进行形象思维的过程,形象思维活动是以一幅幅生活图画为基本单位的。

在酝酿构思阶段,作者的头脑就像一匹奔马,在一幅幅生活图画间驰骋,一会儿涌现出从生活中捕捉到的形象,一会儿浮现出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虚构的画面。

清代画家傅山作画前,手舞足蹈,或跳或跃,形同疯子。

从形象思维的角度看,傅山作画前的情形是能理解的。

画家构思时,头脑中呈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由于精神高度集中,仿佛身临其境,连自己似乎变成了画中的蝴蝶或飞鸟,于是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起来。

傅山创作前的精神状态说明作者在创作的酝酿构思阶段,的确是以一幅幅具体的生活图画为基本单位来思考的。

随着作者对这些生活图画的选择、加工,逐渐形成了一些最清晰、鲜明、生动的图画,完成构思的深化过程,从而进入艺术表现阶段。

在艺术表现阶段,那些清晰、鲜明、生动的生活图画(人物形象、景物形象),更加活跃地在作者头脑中跳动着,仿佛是那些人物形象、景物形象,催逼着作者拿起笔将他们描绘出来。

《林海雪原》的作者曲波的体会很能说明问题,他说:“写到高峰处,就搁不下笔,我写书时,不感觉是坐在温暖的宿舍,而是在林海雪原里,和小分队的战友在一起。

”曲波说的情形,正是形象思维深化的表现:作者全神贯注进行创作的时候,正是他头脑中人物形象、景物形象最活跃的时候,因此作者完全被自己构思的形象吸引住,失去了对周围事物的感觉,而与笔下的人物融为一体了。

值得注意的是,一旦形象思维进入成熟阶段,人物形象就要按照他自身的逻辑去行动。

鲁迅开始写《阿Q正传》时,并没有料到阿Q的“大团圆”结局,阿Q自己却一步步向这个结局走去。

法捷耶夫写《毁灭》时,最初的构思,美蒂克应自杀。

但后来似乎是美蒂克自己出来说服作者,他不应自杀。

长春外国语学校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高二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

长春外国语学校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高二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

长春外国语学校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年级语文试卷出题人:董文颖审题人:尹玲惠4.刀。

第Ⅰ卷阅读题(1-16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在世界文明对话史上,公元2世纪到7世纪期间最重要的历史事件当属佛教的东传及其与中华文明的对话。

这一文明对话产生了重要的历史后果,它不仅使佛教融入中华文明,与儒家、道教一起成为中国思想文化的结构性力量,而且也使得佛教获得持续的发展活力,从一个地方性宗教上升为世界性宗教,直到今天仍然发挥其重要的精神作用。

两汉时期是佛教东传的发生期。

佛教进入中国大地是一个因地域关系自然而然地发生的过程,“其教因西域使臣商贾以及热诚传教之人,渐布中夏,流行于民间”。

(汤用彤)它不是像后来基督教教团派出大量传教士有组织地传教活动。

这一点决定佛教进入中国是和平的、非强制性的。

佛教最初传入中国是与当时道家的黄老之术和方士之术互相影响、相得益彰的。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佛教东传的扎根期,隋唐时期是佛教东传的开花结果期,这两个时期是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对话的最重要时期。

唐以后,随着三教合流,随着中国化佛教禅宗的盛行,融入中华文明的佛教已经成为中华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佛教已经不是在异族异质文明意义上与中华文明展开对话了。

魏晋时期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对话主要体现在佛学与玄学的对话上,两种文明对话呈现出佛学的玄学化和玄学的佛学化。

南北朝时期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对话的一个突出特征是皇帝亲自参与对话,如宋文帝曾与僧人论究佛理,宋武帝亲自到寺庙听讲,梁武帝甚至亲制发愿文,皈依佛教,大兴寺庙。

魏晋时期,中外学者合译佛经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东晋是佛典合译的高峰期。

不仅小乘佛教的基本经典《阿含经》系列被创译,而且大乘佛教的重要经论、密教经典、律典等都被译出。

当时在佛经的翻译解释中大量采用“格义”的方法,即用中国原有经典中的精义与典故来比配佛经中的道理,以便中国信徒的理解与接受。

天一大联考2016-2017学年高二年级阶段性测试(一)语文试卷及答案

天一大联考2016-2017学年高二年级阶段性测试(一)语文试卷及答案

天一大联考2016-2017学年高二年级阶段性测试(一)语文本试题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

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1-3题。

在我国民间传说中,远在尧舜禹的先民社会.就有管理者受命于天领袖大公无私率先垂范等故事。

其中,如何管理社会、如何运用公共权力等方面的实践,都表明中国人在遥远的古代就开始思考和实践治国理政这样重大的政治命题。

在秦之后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中,历朝历代都有许多关于制度设计、关于权力架构关于政治运作蚱经验。

上千年的封建王朝,除了少数时期外,多数时代都是强国家、弱社会的力量格局。

他们通过建立户籍、保甲、犯罪连坐等一系列制度,在减少社会流动的同时,防范社会动荡和社会矛盾。

他们为了保护皇权的至高权成,由上至下形成严格的集权管理体制。

还通过立法,对破坏皇权统治的行为,进行严厉的惩罚;通过建立特务机关,加强对各种反对势力的严密监控。

通过建立颇有成效的文官制度和适度赋权制度,实现地方管理。

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皇权虽大却必须依赖官员来实现地方管理。

特别需要强调的是,中国历史上的政治权力,一直没有出现西方意义上的“主权在民,民众委托政府实现治理”的理念,而一直奉行“主权在皇,自上而下賦权”的逻辑。

为此,皇权实际上通过一种类似“委托、代理”关系,转让给经层层选拔出来的官员,官员代表皇帝头行牧民之治”。

比如,按赋权模式建立郡、县、府等各种地方机构。

比如,汉代以乡亭里制、隋唐以乡里村制、清代以保甲制,建立基层性社会管理机构,管理辖区内的居民。

另外,政府还通过土地与人口、与税赋、与军役相关联的一系列制度借助特定的政府机构自上而下地对社会进行管理。

将社会优秀人才集中到@家政权令,在提高管理能力的同时减少精英的反对机会。

中国历史上许多朝代都对人才极为重视,想尽各种办法,把掘知识精英为皇权服务^汉朝用察举制,将全国轰优秀的人才引到中央,为政府做事。

又见荷塘月色阅读答案

又见荷塘月色阅读答案

又见荷塘月色阅读答案【篇一:【名师一号】2014-2015高中语文荷塘月色双基限时练苏教版必修2】苏教版必修2一、语言文字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脉脉(m?) .仓颉(ji?).煤屑(xia).答案 b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无精打采瞌睡安之若素久违b.花枝招展惊蛰若即若离蓊郁c.深居简出斑驳冥思苦想岑寂d.天作之合滂沱展露头脚暮霭解析 d.展—崭,脚—角。

答案 d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小米手机凭借互联网销售模式在较短时间内取得了惊人的销售业绩,一时成为国产手机的众矢之的,华为、中兴等手机厂家也纷纷效仿这一模式。

....b.月光如水的夜晚,沏一壶清茶,邀三五好友,共聚院中的葡萄架下,海阔天空地畅....聊一番,忘却尘世的纷扰,该是何等的惬意!c.嫉妒心强的人看到身边的人取得了成就,不仅不赞一词,反而会恶语相加乃至造谣....中伤,使对方激情消减,名誉受损,甚至产生更坏的结果。

d.江西三清山素有“清绝尘嚣天下无双福地,高凌云汉江南第一仙峰”的美誉,所到之处,但见奇峰林立,深谷清幽,果然名正言顺。

....添一句话;现也指一言不发。

名正言顺:名义正当,道理也讲得通。

答案 b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据新华社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中国“玉兔号”月球车已经恢复到休眠前正常的信号接收状态,但机构控制异常的故障仍在分析排查中。

b.圆通速递公司违规收寄危险化学品,导致一死九中毒。

在媒体曝光后,“夺命快递”寄出地湖北省沙洋县迅速应急预案,控制了1名化工责任人和1名快递公司人员。

c.第三次进入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女单决赛的中国选手李娜,2?0战胜对手,获得澳网女单冠军,成为第一位两次获得大满贯单打冠军的亚洲网球选手。

d.索契曾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城,如今借着奥运会的东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4年冬奥会让索契从一个地区性避暑胜地变成了世界级的商务和旅游中心。

四川省绵阳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

四川省绵阳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

四川省绵阳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四川省绵阳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拟题:袁先锋黄敏审题:蔡雪强第卷(选择题,共20分)一、基础知识(每题2分)1、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攒聚cun 房舍sh宫绦tio 人烟阜盛bB.拙劣zhu 肖像xio 编纂zun便宜从事binC. 姣花jio 夹击ji瞥见pi如法炮制poD. 捆扎zh 盥洗gun两靥yn 半身不遂su2、下列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 和谐纨绔搭汕谈笑风声B. 情分妥帖厮混不孚众望C. 谬种膏梁鱼耆不落窠臼D. 描摹竣工寒喧钟灵育秀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在这个强调团队意识的时代,我们不能特立独行,而应该通力协作,共创美好未来。

B.他心爱的书籍,经过再三处理,还是没有地方放置,只能堆在地上或塞在床下,生活的屈辱和窘困,无出其右。

C. 为了救出被埋在井下的矿工,他这几天都在指挥救人,吃不上饭,睡不好觉,他感到自己已经心劳日拙,疲惫不堪了。

D. 文坛真正的大家是不屑于舞文弄墨的,他们的是如何用文字去传达对生命的体悟。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那种借口以反腐会阻碍经济发展,引发社会不稳定为名,主张反腐应适可而止的观点极其有害,因为反腐事关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

B.冯小刚在电影行业颇有影响,从几年前的《非诚勿扰》到后来的《一九四二》,票房令业内人士羡慕,具有很强的观赏性。

C.如何在肯定草根文化的同时,不过分鼓吹偶像崇拜而是放大草根中励志的部分,把社会主流价值观传递给大众,这是值得娱乐媒体深思的问题。

D.由于规划周密、准备充分,2014年在韩国仁川举办的第17届亚洲运动会成为亚运会中历届参赛国最多、开幕式演出最精彩的一次盛会。

5、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中国文化中极其夺目的一个部分或称之为贬官文化。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广东普宁市勤建学校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广东普宁市勤建学校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普宁勤建中学2018届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

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考试科目”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在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作答.若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监考员将试题卷、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汪洋浩瀚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君子文化最能代表中华民族深层精神追求和独特精神标识,是我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直接嫁接并开花结果的老树新枝。

君子文化汇聚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要部分,涵盖历史,贯通古今,在中国家喻户晓,耳熟能详,能够为广大老百姓所接受。

文化的重要功能是文以化人,其最深层的积淀影响到对人格的培养。

中国传统文化在数千年漫长发展过程中,精心培育和反复塑造的正面人格或者说集体人格,就是被历代中国人广泛尊崇的君子人格。

孔子被尊为“万世师表”,是高于历代帝王的“素王”。

他思考的轴心问题是探求如何立身处世,即如何做人。

他苦苦追寻的目的,就是做人做君子。

儒家学说乃至整个中华传统文化,其中很重要的内容是阐释仁、义、礼、智、信及忠、孝、廉、悌等为人处世的伦理规范。

这些伦理规范或者说美好品德,最终都沉淀、融入和升华到具有理想人格的“君子”身上。

尽管当今社会发展迅速,文化多样,但只要是中国人,不论居庙堂之高,或处江湖之远,即便是目不识丁的山村老农,也乐于被看作君子,而绝不愿意被视为小人。

君子人格是中华文明在每个中国人身上留下的文化DNA。

做人做君子!这是数千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选择,也是今天每个中国人应有和乐于做出的选择。

君子文化源远流长,贯穿中华民族自春秋以来的发展史,绵延数千年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语文综合练习2016.11.23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每小题3 分)乡村代表着自然、孤独与安定,城市代表着文化、大群与活动。

乡村中人无不羡慕城市,乡村也无不逐渐地城市化。

人们无不想摆脱自然,创建文化,无不想把自己的孤独投进大群,无不想在安定中寻求活动。

但这里有一个限度,正如树木无不想从根向上长,水无不想从源向前流。

但若拔了根,倾了源,则枝亦萎了,流亦竭了。

人的心力体力、智慧情感、意志气魄无不从自然中汲取,从孤独与安定中成长。

人类挟着这些心力体力、智慧情感、意志气魄,才能创建出都市,在大群中活动,进而创造出文化。

但假如城市太与自然隔绝,长期在城市里居住的人,心力体力不免会逐渐衰颓。

人在大群中,易受感染、模仿、学时髦,以致湮没了个性。

职业不安定、居处不安定,在活动中会逐渐感到匆忙、疲累,因而精力不支,提不起兴趣,于是再向外寻求刺激,以致神经过敏。

种种文化病皆由违离自然、得不到孤独与安定而起。

乡里人走向城市,来创造,来奋斗,他的生活是紧张的、进取的,同时也是消散精力的;城里人走向乡村,他只觉得轻松解放,他的生活是退婴的、逃避的,然而他却是来养息精力的,在孤独与安定中重与大自然亲接,逐渐恢复心力体力,好回头再入城市。

人类不能没有文化,没有都市,没有大群,但人类更不能没有的是自然、乡村、孤独与安定。

人类从大自然中创造文化,从乡村里建设城市,从孤独中集成大群,从安定中寻出活动。

若在已成熟的文化、已繁华的城市、已热闹的大群、已定型的活动中讨生活,那只是挣扎。

若想补救,只有重返自然,再回到乡村,在孤独的安定中另求生机。

人类文化最大的危机莫过于城市僵化与群体活动的僵化。

城市僵化了,群体活动僵化了,再求文化之新生,则必在彻底崩溃中求得之,此乃人类文化莫大之损失。

大都市易于使城市僵化,近代“托拉斯”企业资本势力无限集中,机械工业无限进展,易于使工商业生产种种活动僵化。

此乃近代文化之大隐忧。

人类从自然中产出文化来,本来就具有和自然反抗决斗的特点,然而文化终必亲依自然,回向自然。

文化若与自然隔绝太甚,终必受自然之打击,为自然所毁灭。

近代世界密集的大都市、严格的法治精神、极端的资本主义乃至高度机械化的工业,正犹如武士身上的铠甲,终将逼得人类向自身求决战,终将逼得人类不胜负担而脱卸。

更可怜的则是那些羸夫,他们亦披上这一副不胜其重的铠甲,那便是当前科学落后民族所遭的苦难。

这正犹如乡里人没有走进城市去历练与奋斗,而徒然学得了城里人的奢侈与狡猾。

乡里人终需走进都市,城市人终需回归乡村。

科学落后的民族,如何习得科学,建设新都市,投入大群体而活动;城市人如何调整科学发展过度的种种毛病,使僵化了的城市、僵化了的群体活动,回过头来重亲自然,使人享受些孤独与安定的情味。

这是现代人所面临的两大问题,而其解决方法与途径各不相同。

这需要各自的智慧,谁也不该学步谁。

(摘编自钱穆《乡村与城市》) 1.下列关于乡村与城市关系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乡村代表自然、孤独与安定,如木之根、水之源;城市代表文化、大群与活动,如木之叶、水之流;离开乡村,城市发展渐失生机。

B.虽然乡村生活安定、轻松,但乡里人对城市充满羡慕、向往之情,希望到城市去创造和奋斗,过紧张的生活,乡村也都在逐渐地城市化。

C.人们想要摆脱自然,摆脱孤独,想要离开落后而封闭的乡村,于是就创建出丰富多彩的文化,创建出先进、热闹而繁华的都市。

D.人的心力体力、智慧情感、意志气魄是从自然中汲取的,长期在城市里居住的人生活紧张、匆忙,精力不支,容易出现各种文化病。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乡里人带着充沛的心力体力和满腔的热忱走向城市,在紧张、进取的生活中创造和奋斗;城里人却回到乡村来养息精力,解放身心。

B.城里人在长期的大群活动中容易相互感染、模仿,以致湮没个性,消散精力,需要重返乡村,从大自然中汲取新的力量后再入城市。

C.如何建设新都市,投入大群体;如何解决城市发展过度的问题,使僵化的城市重获生机。

这两个矛盾的问题一直困扰着现代人。

D.“托拉斯”企业资本势力无限集中,机械工业无限发展,易于造成群体活动的僵化,而大都市的出现容易带来城市的僵化。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虽然乡村逐渐城市化,但城市人终需回归乡村,城市不可能完全取代乡村,乡村也不可能完全城市化,可见,二者相互依存,不可隔绝。

B.人们从大自然中创造出来的文化丰富了城市生活,但城市生活又容易使文化与自然隔绝,由此可见,文化兴盛于乡村,衰落于城市。

C.终将把人类逼迫得负担不起,甚至给人类带来苦难的正是密集的大都市、严格的法治精神、极端的资本主义乃至高度机械化的工业。

D.乡村的作用并没有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而减小,反而日渐凸显,人类更需要亲密接触自然,享受乡村独特的情味。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丑槐老城的南头有棵丑槐,它体态臃肿,衣衫沧桑,即使在五月槐香的季节,也只能抽出几条斜枝碎叶。

它是树中的侏儒,标准的畸形儿。

他叫大宝,是个修鞋匠,他的鞋摊摆在丑槐下已很有一些年头了。

街上的风景,换过一页又一页,不变的,只有大宝的的鞋摊。

看见他时,他多数蓬头低首地趴在一架黑乎油腻的修鞋机上补鞋。

修鞋机前放着一只破木箱,木箱上什么都有,都是修鞋的家什。

看不见他的腿,腿被木箱遮住了。

不过,也看到过他的腿。

那是在闲时,他坐在一个小马扎上和旁边修自行车的老马聊天。

他的裤子和正常人的裤子没什么区别,区别在于裤管里的内容,那里没有一双有血有肉的腿。

一双空空的裤管在风里荡来荡去。

她叫菊花,是这个小城的清洁工。

每次走过大宝的摊前,大宝离着老远就笑眯眯地招呼过来了。

他的笑容常常刺激着她的神经,让她倍感人生的残酷。

一个一生不能用双脚走路的人,却偏偏操持着替人修鞋的活计,用自己的双手为他人助跑,而自己却寸步难行。

菊花常来他这补鞋,开始是补自己的鞋,后来,自己的鞋没得补了,她就在垃圾筒旁找人家扔了的鞋来补。

老实说,大宝的手艺并不高明,甚至有些粗糙,和他人一样,怎么看都算不上精致。

大宝开始补鞋还算认真,后来,生意越做越精了,开始偷工减料,甚至开始用劣质皮。

菊花每次接过针工粗糙,掌皮劣质的鞋子,只是笑笑。

大宝粗黑的大脸上依旧堆着虚虚的笑,说着口不对心的话:“大姐,你放心,给你补的绝对是上好的皮。

钱嘛,你看着给好了,都是熟人,讲钱生分嘛。

”起初,他要多少,菊花给多少,明知贵了,也不还价,大宝觉得她这生意好做。

渐渐地,大宝有了想法。

他想,补一双鞋,我要她4元,她给,如果我跟她要6元,估计她也会给的。

我怎这么傻呢,何不要6元?再来补鞋时,涨价了,一双鞋从4元涨到了6元。

说出6元时,大宝斜眼偷看了菊花的脸色,出乎意料的是,菊花只是笑笑,竟掏出了一张皱巴巴的10元人民币说:“不要找零。

”转身走了。

“嘿,这女人看穿着不咋的,出手倒挺阔绰的,真是人不可貌相啊!”大宝惊喜之后莫名了好一阵。

这出人意料的结果让大宝的脑袋越来越活了。

一个秋日的午后,阳光慵懒地照着,照得人打瞌睡,头顶的丑槐耷拉着稀疏的脑袋,睡眼朦胧。

丑槐下的大宝身着老式中山装,胸系油腻腻的蓝色大围布,正拢着手,眯着眼,朝着大街上呆望。

菊花来了,手里拎着一双垃圾筒旁捡来的童鞋。

大宝的眼睛倏地一亮,一张脸,笑成了一朵花。

“大姐来啦!快请坐,请坐。

”“大姐稍等呀,一会就好,一会就好。

”菊花笑笑,默默地坐在旁边等着。

菊花发现大宝的木箱里新进了一些万能胶。

而这些万能胶全是假的。

鞋子修好了,菊花接过鞋,依旧递过一张皱巴巴的10元人民币,大宝把钱紧紧攥在手里,也不提找零。

“师傅,卖我两瓶万能胶吧?”菊花说。

“行行行,当然行,大姐要,我给全城最低……”大宝的话还没说完,菊花再次递过一张皱巴破旧的10元人民币,转身走了。

菊花转过一条街道,把那两瓶面浆做的万能胶扔进了路边的垃圾筒。

看着菊花远去的背影,大宝狠狠地亲了一口手里的两张人民币,自言道:“人要走运,山也挡不住哩。

多亏咱这脑瓜灵!”旁边修自行车的老马扔过话来:“大宝,知道你的运气哪来的吗?你的运气来源于你那双空空的裤管!知道吗?这女人以前的男人也是修鞋的,后来出了车祸,双腿截肢了,再后来,男人得病死了。

她就靠着清扫街道挣点生活费。

大宝的笑容凝固了,凝固在那棵粗糙、干裂、灰黑的丑槐下。

4.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A.作者借助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手法,刻画了一个没有精湛手艺、安分的本心却有着偷工减料的精明与售假欺诈的得意的人物形象。

B.小说在构思上颇具匠心,情节跌宕起伏。

作者对人物直接表明态度,以“大宝的笑容凝固了”作为结局,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

C.菊花开始是补自己的鞋,后来就在垃圾筒旁找人家扔了的鞋来补。

因为是老顾客,大宝给菊花全城最低价,菊花也出手大方,不在乎找零。

D.菊花竭力通过自己的行为来帮助大宝完成精神救赎。

这正是作者写作此文的真正目的:不仅是批判丑陋的人性,更重要的是褒扬精神救赎的人性。

5.文中对丑槐进行了三次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4分)6.小说中的菊花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4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微博时代:说话的自由与责任微博是一个新事物。

它类似于博客与论坛的综合,用不超过140个字的话,发布信息,即时互动。

相对于传统媒介,它的信息传播更为快捷和简单。

一条信息可以在几秒钟内传播开去,让人们感到身处信息现场,可以及时地把自己的想法用最快的速度传递出去。

在这个空间里,所有人都可以平等的、相同的地位和身份发布言论,从而形成了一个容量巨大的公共话语空间。

微博门槛低,发布信息快,人人都可以过一把做记者的瘾,如同每个人都可以采访与发言。

它不需要渊博的学识和技术的修炼。

似乎不费时,不费力,就可以随时随地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发出去,也可以随时随地参与讨论他人的所见所闻所感。

民意民智有了新的“翅膀”,从对各种交通肇事事件的关注,到对地动仪的争论,再到警察“微博缉凶”,冷不防,我们这个时代,已经由论坛时代、博客时代升级到微博时代了。

事实上,微博是一把“双刃剑”。

它的字数少信息量大,消息发布之容易到了只需要点击一个“转发”键的地步。

操作的便捷,简化了思考,也容易引发人们的跟随效应。

在“生产”信息的过程中,也会制造出懒于识别、快速再转发的信息“媒子”,甚至有人捏造信息,制造“兴奋点”,博取人们眼球,引起更多关注,实现商业利益或者其他不可告人的目的。

信息变得丰富了,也更加杂乱、泡沫化了,甚至是哗众取宠!无论是金庸“被去世”的假新闻,还是名人“骂战”此起彼伏的喧哗,在良莠不齐的芜杂背后,不乏泄愤谩骂的胡言乱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